中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7七上
课内(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内(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清单+++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391b24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3.png)
原文
译文
曾子曰:“吾① 日②三省③吾身:为④人
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 ⑧不习乎?”(《学而》)
【注释】①吾(wú):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③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 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 反省。④为:替。⑤谋:谋划。⑥忠:竭 尽自己的心力。⑦信:诚信。⑧传:传授,
【注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包括侄儿侄女。③文义: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 ⑥何所似:像什么。⑦差:大体。⑧拟:相比。⑨未若:不如,不及。⑩因 风:乘风。因,趁、乘。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 今义:指子女
七年级上册 一、咏雪(《世说新语》)
全文翻译 (画线部分为重点文言句及翻译)
原文
译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雪骤⑤,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⑥?_”兄子 胡儿曰:“撒盐空中差⑦可拟⑧。” 兄女曰:“未若⑨柳絮因风⑩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 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 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 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胡儿 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 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 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 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志于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
⑦。”(《为政》)
就,四十岁而不迷惑,五十
【注释】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 岁能体会到上天的意旨,六
“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②立:立 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 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ba9eff60722192e4436f695.png)
七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中考复习(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童趣(一)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课件(共20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课件(共20页)](https://img.taocdn.com/s3/m/f4bc081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d.png)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6.引:拉
17.顾:回头看
3.戏:玩耍 5.乃:才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10.待:等待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5.日中:正午时分
三、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文言知识:
一、文学知识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 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二、文言知识: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愧。) 4.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3.《陈太丘与友期》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 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第二,他懂得“礼”的重要;第三,他的 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第四,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 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 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 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 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64d8b45a8102d276a22f8c.png)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诫子书
狼
寓言四则
《世说新语》二则 《论语》十二章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K12教育文档)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f29616da0116c175e0e48d1.png)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4。
《古代诗歌四首》诗歌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一、《观沧海》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极力渲染大海苍茫雄浑的气势.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两句表现草木欣欣向荣,生机无限。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秋风萧瑟,波浪滔天的雄伟壮观的情景。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句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这为千古名句。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0e925a7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f.png)
2Q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文言文:七上知识梳理作看冏介LI11.........J【刘义庆】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夕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文学常设・《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组织门客编写。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XI字音字形。
尊君在不(仿(A)非人哉(Z瓦)朗读节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贝〃是无信J对子/骂父,贝〃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Q.£全文翻译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W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bf92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d.png)
(3)耻:以……为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应该谨慎但行动要敏捷。
4.阅读④⑤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什么不同。 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 胡作非为。
(3)然: 这样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向母亲说了,请(母亲)准备 饭食等候范式。 (2)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巨卿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约定)。
4.这个故事赞扬了范式什么样的品格?范式的这种品格给了我们 哪些启迪? 赞扬了范式重承诺、守信用的品格。这种讲诚信的思想作风至 今仍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今天人们交友处事也要言而有信。
第4篇 诫子书 (类文练习)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
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 者,恐汝在家汩①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 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 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 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②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 亲戚乡党③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毋忝④尔所生 ⑤。”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朱熹《与长子受之》,有改动)
【注释】①汩:扰乱。②伎俩:原指不正当的 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③乡党:邻里,乡 亲。④忝:辱,辱没。⑤所生:指父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A.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B.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C.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D.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5303747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d.png)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之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f29030a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a.png)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蹲其身,使与台齐。 神游其中,恰然自得。 见二虫斗草间。 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 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在心里想象,那么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安适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强—僵 僵硬
说—悦 愉快 高兴 喜悦
女—汝 你
知—智 聪明 智慧
乌—无
裁—才
不—否
3、一词多义 为 (项为之强) (为人谋而不忠乎)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以虫蚁为兽) (知之为知之) 以 (徐喷以烟) (以丛草为林) 其 (必细察其纹理 ) (蹲其身) (神游其中) (其恕乎 ) 之 ( 故时有物外之趣) (昂首观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观 (作青云白鹤观) (昂首观之)
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形容词作动词,降低。
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耻。
指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鞭数十 传不习乎 学而时习之 见贤思齐焉 窗扉皆洞开 楼渐低 层层指数 不耻下问
3、一词多义
故
以前的
因此
(温故而知新)
(故时有物外之趣)
4.词类活用
名词当动词,鞭打。
时间名词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有道德才能的人。
《〈论语〉十则》
1. 《〈论语〉十则》所阐述的道理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
(1)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习态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 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思想品德修养:1、2、5、6、7、8、9、10章; (4)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概念。包括第8、10两章。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0de1a2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c.png)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
浮云④。”(《述而》)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
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③[于]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
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稿课定内PPT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分值
一般在8-16分。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 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
款适合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款适合你
2024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向4:问题思考
1.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观点? ①学习态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此句也可
说是学习方法)。②学习方稿法定P:PT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稿新如定,乐P上P千T,之款海模者量板素选;材择持总三续有更人一 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款而适改合你之(注:此句也可说是学习态度)。
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①[罔(wǎng)]迷
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②[殆(dài)]疑惑。【译】孔子说:“只学 稿定PPT
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稿定适PP从T,;海只量空素想材持却续不更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二、《〈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2021年整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14eb204028915f814dc214.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要点咏雪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傅.(fù)柳絮.(xù)差.可拟.(chā)(nǐ)无奕.(yì)雪骤.(zhòu)道韫.(yùn)2.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一文.3.解释字词:⑴内集(家庭聚会) ⑵儿女(子侄辈)⑶俄而(不久,一会儿)⑷欣然(高兴地)⑸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⑹未若(不如,比不上)⑺因风起(凭借)⑻即(是)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谈论诗文.②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欢快、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七年级上册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项为之强()[答案]“强”通“僵”,僵硬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答案]“说”通“悦”,愉快3.诲女知之乎()[答案]“女”同汝,你;4.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答案]“乌”同“无”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答案]“裁”同“才”6.尊君在不()[答案]“不”通“否”7.……是知也()[答案]“知”通“智”(二)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差别较大,请加以区别,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死者十九..()[答案]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2.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答案]不一会儿3.暮而果大亡.其财()[答案]丢失4.居.数月()[答案]这里是经过的意思5.方.出神()[答案]正6.人皆吊.之()[答案]慰问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答案]玩耍8.惟危.楼一座()[答案]高9.吾日三省..吾身()[答案]多次自我反省10.为人谋而不忠.乎()[答案]尽心尽力11.可以..为师矣()[答案]可以凭借12.传.不习乎()[答案]教师传授的知识13.与儿女..讲论文义()[答案]古代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14.相委.而去()[答案]丢下(三)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发生了变化,请加以区别,并写出其句中含义。
1.鞭.数十,驱之别院()[答案]用鞭子打,抽打2.天雨.墙坏()[答案]下雨3.智.子疑邻()[答案]以……为智,认为……是聪明的4.友人惭.()[答案]感到惭愧5.窗户皆洞.开()[答案]像洞一样6.楼愈高,则明.愈少()[答案]亮点7.温故而知新.()[答案]新知识8.乱花渐欲迷.人眼()[答案]使……眼花缭乱9.家富.良马()[答案]有很多10.楼渐低.,可见其顶()[答案]降低11.近.塞上之人()[答案]靠近,接近1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答案]在门外(四)一词多义。
1.亡:(1)暮而果大亡其财()[答案]丢失(2)马无故亡而入胡()[答案]走丢,逃亡2.数:(1)见宫殿数十所()[答案]几(2)层层指数()[答案]点数,计算3.行:(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答案]走路(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答案]奉行4.舍:(1)又渐如高舍()[答案]房舍(2)太丘舍去()[答案]放弃,指不顾他5.故:(1)故时有物外之趣()[答案]所以(2)马无故亡而入胡()[答案]原因,缘故(五)重点实词系列练习。
1.项.为之强()[答案]颈,脖颈2.徐.喷以烟()[答案]慢慢地3.果如鹤唳.云端()[答案]鸟鸣4.昂.首观之()[答案]抬头5.为之怡然..称快()[答案]愉快的样子6.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生气、发怒7.学而不思则罔.()[答案]迷惑8.思而不学则殆.()[答案]有害9.士不可以不弘毅..。
()[答案]刚强、勇毅10.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采纳,听从11.然数年恒.不一见()[答案]经常12.高插青冥..()[答案]青天、天空13.相顾..惊疑()[答案]你看着我、我看着你14.往来屑屑..()[答案]匆匆15.连亘..六七里()[答案]连绵不断16.或凭.或立、不一状()[答案]靠着17.见山上人烟市肆.()[答案]店铺18.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答案]片刻19.未若..柳絮因风起()[答案]比不上20.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答案]离开21.与人期.行()[答案]约定22.相委.而去()[答案]舍弃23.下车引.之()[答案]拉24.元方入门不顾.()[答案]回头看2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答案]家庭集会26.其邻人之父亦云..()[答案]也这样说27.暮而果.大亡其财()[答案]果然28.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答案]带领29.此何..遽不为福乎()[答案]怎么就,表示反问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一)写出下列虚词在各句中的用法及含义。
1.之:(1)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助词,的(2)心之所向()[答案]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驱之别院()[答案]它,指蛤蟆(4)下车引之()[答案]他,指元方(5)而疑邻人之父()[答案]的2.以:(1)徐喷以烟()[答案]用(2)以丛草为林()[答案]把3.然:(1)然数年恒不一见() [答案]但是(2)尘气莽莽然()[答案]……的样子4.而:(1)暮而果大亡其财() [答案]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2)而疑邻人之父()[答案]转折连词,但,却5.其:(1)其恕乎()[答案]大概,也许(2)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他们的6.焉:(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兼词,于之,相当于“在其中”(2)见贤思齐焉()[答案]句末语气词(二)虚词系列练为1.不必为己。
()[答案]为了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答案]被3.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向4.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答案]替5.项为之强。
()[答案]因为6.可以为师矣。
()[答案]当7.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答案]建造8.愚以为宫中之事。
()[答案]认为9.武陵人捕鱼为业。
()[答案]作为10.此何遽不为福乎?()[答案]是11.得为众人而已耶。
()[答案]成为12.或异二者之为。
()[答案]做法13.夫子何命焉为。
()[答案]语气助词1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案]成为三、重点句子翻译(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及用法,注意句子的翻译。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了肚子里。
(二)句子翻译系列练。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5.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鸣叫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6.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7.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当我的老师的人。
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