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精)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09050210课程中文名称:公共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闭卷或开卷考试+平时成绩开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开课学期:4总学时:40(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8学时)总学分:2.5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公共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对公共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公共经济主体、公共产品、公共选择、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分配、公共经济政策、公债、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理解,具备从事公共管理的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内和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2、了解公共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并掌握其方法论。
3、明确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收入、公共支出、公共分配。
4、掌握公共选择的方原理和方法5、掌握公共经济政策。
6、掌握公共经济管理的方法。
7、掌握社会保障的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论(2学时)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公共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研究的区别第三节公共经济学研究方法第四节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公共需求与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4学时)第一节公共需求第二节公共部门的目标第三节市场效率第四节市场失灵第五节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第三章公共产品(6学时)第一节公共产品的定义第二节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第三节混合产品第四节非国家的公共产品第五节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及其纠正案例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第四章公共经济主体的形式(4学时)第一节公共经济主体的形式第二节政府第三节私人企业第四节社区第五节第三部门第六节国际组织第七节公共经济主体第八节多中心趋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第五章公共支出(4学时)第一节导论第二节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第三节购买性支出第三节转移性支出第四节公共投资准则与公共企业定价第五节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第六章公共收入(4学时)第一节公共收入的概念的界定第二节税收制度第三节税收负担与转嫁第四节税收的公平与效率第五节税收效应第六节最适课税理论实验:企业逃税的判断方法(8学时)第七章公债(4学时)第一节导论第二节国内负债与国外负债第三节公债的经济效应第四节公债市场第五节公债政策第八章公共转移支付(4学时)案例(2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理论讲授、案例讨论、实验相结合。
《羊毛衫生产工艺》实验教学大纲

《羊毛衫生产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 羊毛衫生产工艺课程名称(英文) sweater knitting technology课程编号 062228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课程属性必修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羊毛衫加工原理与实践》学时学分:总学时 72 总学分3实验学时 36实验学分 1.5开出时间:二年级二学期适用专业服装工程(针织方向)先修课程针织基础工艺,羊毛衫基础工艺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羊毛衫生产工艺》是服装针织专业必修的专业课。
主要研究羊毛衫生产工艺流程、缝盘缝合、装袖、插肩袖等各款羊毛衫产品工艺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羊毛衫成衣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各种款式羊毛衫成衣编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各种不同款式羊毛衫成衣工艺设计的能力、工艺分析与产品设计方法,并能开发出新型针织产品。
同时使学生了解羊毛衫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学习羊毛衫成衣理论打下基础。
为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1、了解羊毛衫成衣工艺流程。
2、掌握羊毛衫的缝合机械和缝迹,合肩、上袖、上领、合缝等缝盘缝合。
3、熟悉羊毛衫的手缝工艺,开留扣眼、挑绣、修补等。
4、掌握产品密度的控制方法和毛衫各部位的编织工艺;5、掌握装袖羊毛衫产品工艺设计,特别是常见款式弯夹斜膊羊毛衫产品的工艺计算方法、产品编织工艺及缝合工艺。
6、掌握插肩袖羊毛衫产品工艺设计,特别是常见款式尖膊羊毛衫产品工艺计算方法、产品编织工艺及缝合工艺;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羊毛衫生产工艺》是继《羊毛衫基础工艺》之后而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是服装工程(针织方向)专业的专业课程。
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羊毛衫成衣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各种款式羊毛衫生产编织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进行各种不同款式羊毛衫成衣工艺设计的能力、工艺分析与产品设计方法,并能开发出新型针织产品。
同时使学生了解羊毛衫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进一步学习羊毛衫成衣理论打下基础。
酒店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Appl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otel information system)

Copyright © DONG Shaohua from YNUFE, 2015
绪论
Copyright © DONG Shaohua from YNUFE, 2015
一、绪论
(一)WHY:为什么要学
(二)WHAT:学什么
(三)HOW:怎么学
(四)学前准备
Copyright © DONG Shaohua from YNUFE, 2015
(四)学前准备 1、传统酒店与现代酒店 2、旅游新旧六要素
3、信息与数据
4、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 5、应用与运用
Copyright © DONG Shaohua from YNUFE, 2015
(四)学前准备 1、传统酒店与现代酒店
Copyright © DONG Shaohua from YNUFE, 2015
Copyright © DONG Shaohua from YNUFE, 2015
(四)学前准备 3、信息与数据
信息就是经过加工处理,具有一定含义,能够反映 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可以被人们所接收和理解的,对 人类的行为决策有重要价值或者潜在价值的各种数据资 料。 数据是指用来表示事物属性的一种非随机、可鉴别 的符号。数据可能是数字,也可能是文字甚至声音、图 片等。
(四)学前准备 4、信息论、系统论与控制论
所谓系统,指的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 素(成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一门 逻辑和数学领域的科学,其目的是确立适用于系统的一 般原则。运用哲学范畴对研究对象进行哲学分析,因而 也是哲学原理、数学方法、逻辑方法相互渗透的产物。
(四)学前准备 1、传统酒店与现代酒店
现代化的酒店是集客房、餐饮、娱乐商务文化及其 他各种服务与设施为一体化的消费场所,酒店组织庞大, 服务项目多,信息量大,要想提高劳动生产,降低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必须借助计 算机来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
08专业核心课课程标准(草案)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标准(草案)一、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基础(二)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三)学时学分:72学时,3学分(四)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二、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汽车维修基础》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中起着支撑连接的作用。
2、本课程的作用它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后修课程包括《发动机机械部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转向系、行驶系、制动系检修》、《汽车电路和电子系统检修》、《汽车综合故障诊断》。
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机械原理分析能力和汽车上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总体结构、整体性能有个初步的认识,借助于一定的设备对汽车性能进行检测,具备一定的汽车维护知识、维护技能和零件修复技能,为后修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汽车维修基础》课程设计理念是充分体现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能力需求为标准、以模拟工作情境为方法、以“教、学、做”为手段,以学生为主题,将教学过程演绎为工作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
《汽车维修基础》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的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来设计课程目标;以模拟工作中的情景任务描述来设计学习目标;以完成工作过程所必备的知识来优化教学(教材)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步骤来设计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标准来设计教学考核标准。
本课程对照实际岗位的工作过程,有七个学习单元(教学情境)组成。
每个学习单元按照统一的模式来编排教学过程:学习目标→任务描述→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反馈评价。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又统一了实施步骤:任务相关知识描述→信息资料收集与分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
在实施计划步骤中,依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制订了任务工单,真正地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可操作性。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化工设计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课程编号:06131180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开课院系与教研室:化工与制药学院工艺教研室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学分一、讲课内容一化工设计概念理解:化工厂建设程序、设计单位专业设置;掌握:前期设计的概念、内容、工程设计阶段的程序、要求;二工艺设计:工艺专业的职责范围,主要设计内容,化工工艺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工艺流程图绘制规定,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绘制与规定、工艺发表与工艺说明书的内容和要求,物料衡算与平衡表、能量衡算,工艺设备计算及工艺数据表,设备概略布置图;操作原则备忘录三工艺系统设计与管道仪表流程图工艺流程专业的职责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系统专业与其它相关专业的关系与配合;工艺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常见工艺装置的系统设计,管道仪表设计的内容与深度;辅助管道,公用工程系统仪表流程图的内容和深度;系统条件表及系统设计计算;四装置布置设计及装置设备布置图装置布置专业的职责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装置布置专业与相关其它专业的关系;布置中的土建基本规则、规范及要求;装置布置设计的特点及趋势;布置设计中的规范要求、设备布置图的图面安排及视图要求;图面内容及标准方法,实例;五管道设计及管道平面布置图管道专业的职责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管道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管道的设计要求,敷设方式,安装要求;管道布置图,空视图;管道平面布置图;管道空视图;管道机械力学设计六管道材料控制设计管道材料控制设计专业的职责范围和主要设计内容,管材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管道材料设计等级代号,管道材料选择,管道压力等级和尺寸设计;阀门、法兰、管道材料的标准与规范;管道的隔热保温设计,设计的依据及标准;设备管道的涂色规定;管道材料工程设计举例;七计算机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计算机软件图形处理;CAD辅助设计,工艺物料数据介绍;化工流程模拟系统;附:对大纲的说明一、开设化工工艺工程设计课程的目的;化工工艺设计是化工设计的灵魂,其内容是化工设计的核心;为了加强工程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强化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以减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再培训压力,提高学生的上岗工作能力;另外为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化工设计、生产部门的实际需求相衔接,使学生在学习和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工程师的转变;特开此课;二化工工艺工程设计课程的性质该课的内容是以现行化工设计院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为依托,从培养工艺工程师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步骤,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的工程技术类课;三化工工艺设计课程的内容化工工艺工程设计的内容包括:化工设计与建设程序、化工设计专业划分与和分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设计时段及内容要求的划分;重点介绍了工艺、工艺系统,装置布置、管道设计与布置、管材设计与控制等专业的职责范围、设计中的规范、格式、要求和应完成的成品;整个内容的取材上具有先进、规范、实用的特点,即采用与国际化工设计相接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设计方法;内容比较全面,能满足初学者在设计中的基本需要;四教材的选择该课程主选教材是由长期从事化工设计工作并具有丰富设计经验及教学经验的人员邹兰、阎传智等人编写,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工工艺工程设计,部分内容参考其它专用教材;二、教学内容讲述说明一概念、程序、专业设置、设计阶段划分、部分设计依据及标准等只作介绍性讲述;二主要要求理解的内容是各设计专业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各专业之间相互关系,部分设计中的规范;基本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标准;三该课程是一门化工工艺专业的工具性实用课,力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工艺专业中工艺流程图及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绘制规定;工艺发表及说明书的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工艺设备计算及规定;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管道仪表流程图的内容与深度;装置布置设计中土建知识与布置设计的相关要求;管道设计中的管道布置图、管道平面图、空视图设计与要求;管道材料控制与防腐、隔热设计;四在本课程讲述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不是重点,因为学生专门设置有“化工CAD辅助设计”这门课;五在课堂讲述中让学生基本掌握当前我国化工设计的启动、程序,专业分工、时段与任务职责的关系,当毕业上岗时能迅速上手工作;六练习与考查该课程的平时练习以须掌握的教学中规定的主要内容为主,其形式以案头作业和平时提问相结合;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程序、规定、原则等较强的实用性课,综合性练习的可行性大;因此作业并不是每次课都布置,但布置作业以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为主,综合性大练习为辅;该课程的考核以考查方式为主,如进行方案系统分析评价,作某些单元系统的工艺或系统设计、管道平面设计等,以考查学生掌握设计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三、学时分配总学时18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习题2学时化工设计概念基本概念4学时工艺设计7学时化工系统设计5学时装置布置设计5学时管道及管道布置设计7学时管道材料控制4学时习题课4学时四、习题课与习题习题课以典型设计实例,综合分析、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的要点,同时用实例讲解设计规范及标准在设计过程和成品中应用,以便让学生加深理解;五、教材1.以邹兰编化工工艺工程设计成教科大出版社为主;2.参考:①蔡尔辅,化工厂系统设计,北京:化工出版社②蔡尔辅,石油化工管线设计,北京:化工出版社③魏崇光,化工工程制图,北京:化工出版社④张浩勤,化工过程开发与设计,北京:化工出版社⑤麻德贤,化工过程分析与完成,北京:化工出版社执笔人:熊祥祖教研室主任:陈金芳教学院长主任:。
201411213-偏微分方程-教学大纲

偏微分方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01411213课程中文名称:偏微分方程课程英文名称: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大作业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开课学期:第6学期总学时:56(其中理论56学时)总学分:3二、课程目标以三大偏微分方程为主体的偏微分方程,是大学理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为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此课程将为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偏微分方程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并了解现代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结果。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偏微分方程是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提炼出来的,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密切联系实际并把所得的结果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本课程要求如下:(1)要求学生掌握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透彻理解其数学概念;(2)使学生掌握数学推理的逻辑严密性及灵活性;(3)要求学生善于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方法及技巧去解决物理等学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把所得到的结果再带回到实践中进行检验。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 波动方程(28学时)导出波动方程,介绍波动方程的柯西问题、混合问题及其解法,证明波动方程解的唯一性、稳定性。
2 热传导方程(10学时)导出热传导方程,介绍热传导方程的柯西问题、混合问题及其解法,证明热传导方程解的唯一性、稳定性3 调和方程(16学时)建立调和方程,求解调和方程,证明调和方程解的唯一性。
4 现代偏微分方程理论(2学时)现代偏微分方程的泛函理论和可解性问题。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含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研究性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理论教学,选择性地使用电子教案,并穿插习题课以及学生讨论。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无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前续课程:微积分、常微分方程后续课程:Sobolev空间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教材:[1] 谷超豪、李大潜等,数学物理方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资料:[1] 陈恕行、秦铁虎,数学物理方程—方法导引,复旦大学出版社[2] 梁昆淼,数学物理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九、考核方式撰写人签字:院(系)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化学专业课程简介

化学专业课程简介无机化学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22141001 总学时: 96 学分 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电化学基础等理论;牢固掌握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化学计算,为今后学习后继课及新理论、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实验Experimental In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22141002 总学时:64 学分: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本课程开设了7个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和2个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提取实验,使学生系统、规范和熟练地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同时也使学生学到无机物制备的一般分离和提纯方法;开设了3个常数测定实验,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理解,让他们学会一些仪器的使用;开设了7个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了解和认识化学反应的事实,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的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素质,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参考书目:《无机化学实验》中山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课程编号:22141007,22141009 总学时:108 学分:6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互相转变的方法;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有机化学的研究方法,采用分子轨道理论、现代价键理论和电子效应来阐述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介绍有机化学的立体化学和有机合成方法;并介绍有机化学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
专业主干课程介绍

六、专业主干课程介绍(1)课程名称(159 学时)(1)社区服务理论与实务( 54 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熟悉社会工作的各案方法、团体方法、社区方法、行政方法及一般的社会工作流程,对社会工作实务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对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传授,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关怀素质和专业价值观,为以后从事的社会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学科特点和意义,西方和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过程,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流派及其主要理论,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个体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能运用于解决社会问题。
教学建议:采用模拟教学法,一是实习教学,进入社区实习。
二是把繁杂的文字叙述、规定、要求等融入模拟训练中,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感悟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考核方法:过程性考核占40%(包括平时成绩、考勤、作业),终结性考核占60%(考试)。
(2)公共管理学( 60学时)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本课程在探讨公共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公共管理兴起的时代和理论背景的基础上,凸现了公共管理的管理、责任和市场化内涵,在介绍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和理论,了解了了公共管理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要素以及公共政策的一般规律和公共伦理的一般知识情况下,展示了公共管理学主要的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公共管理的主要框架及其理论基础,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政府角色,公共企业,管理内部要素,管理外部要素,公共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估,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化政府,公共管理中的责任与伦理,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
教学建议:案例教学法,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践课与理论课齐头并进,边理论、边实践,理论求够,实践求精。
课程性质与作用(精)

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的主干课程,以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学术素养为目的的基础性理论课程。
由于该课程的理论相对复杂并且广延性较强,因此在整体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课时比例。
课程分布时间为二个学期,每周三课时,共计108课时,是中文专业类课程中课时较多的一门课。
本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由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共分导论、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消费与接受五编。
2、课程作用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文学理论研究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著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进行理论研究所必须具备的学术素质有基础性的了解,为更进一步的理论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对文学现象的抽象分析和对文学活动规律的理论概括,使学生初步具备学习文学类课程所需要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批评的能力。
《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市场营销》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市场营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同时也是服务营销、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并且为战略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Product).定价(Price). 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
市场营销的研究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是财经类、管理类各专业的必修课。
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体系中,市场营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点,了解环境分析及消费者行为分析方法,掌握并应用市场营销的核心技能即4P策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到市场营销对提高企业业绩、提升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理念(一)课程设计思路1.实施课程任务驱动型教学根据专业调研和市场营销专业定位,进行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分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实施任务驱动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教学情境设计,使教学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2.创新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改变原来单向的、注入式地从概念、原理出发讲授教学内容的传统做法,采用专题研讨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互动式教学。
探索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拓展实践教学,注重在课程教学中的职业道徳教育渗透。
通过案例分析、开放式研讨、角色模拟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考试模式探索课堂辩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论文、社会实践调查等方式在学生学业评定中的作用,适当改变成绩评定各项指标的结构与权重,注重课堂表现,将形成性评价融入到课程评价中,使课程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2.doc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办法(2006年4月13日校长办公会通过)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课程教材选用管理工作,确保课堂教学教材选用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材选用的基本原则(一)各学院(系)应根据本院系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完善课程体系,并编制相应的中长期教材建设规划;教材选用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要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二)用于本科教学尤其是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均需在各学院(系)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有组织地进行。
(三)凡用于本科教学的教材,尤其是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材应为公开出版物,并符合下列标准:1、正确性:政治思想观点正确,没有政策性错误;2、科学性:概念的阐释、原理的论证、公式的推导、定理定义的叙述、数据的引用、现象的描述必须正确、准确;教材内容既要反映学科的最新成就及其发展趋势,又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3、基础性:以课程功能为依据,系统反映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内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各部分之间紧密配合;4、适应性: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智能的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与培养对象的实际需要相适应。
5、配套性: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案例材料等要尽量形成体系、配套.6、规范性:教材及其他资料的选择、指定、修订必须是教学单位的集体行为、规范行为。
二、教材选用的基本要求(一)全校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均应优先选用国家级重点教材或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的教材,如“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教育部全国优秀教材奖教材、“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以及各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可使用自编讲义;理工类、财经政法类专业应尽量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或修订版教材。
(二)鼓励部分专业根据教学需要,选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
(三)专业选修课、全校选修课若没有相应的配套教材,任课教师需向学生提供相关教学参考书目。
《选矿厂设计》(Mineral Processing Plant Design)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15210506MPPD《选矿厂设计》(Mineral Processing Plant Design)课程大纲课程56学时,3.5学分, 课程设计2周=20学时,2学分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本课程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步骤和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了解工程设计全过程,学习工程设计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 适用专业矿物加工工程三. 先修课程矿物加工学、选矿厂管理、矿物加工机械、电气设备及自动化、工程制图、选矿过程模拟与优化、过程流体力学等。
四. 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及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过程,学习可行性研究的方法;2. 学会正确分析和计算设计用原始资料;掌握常用选矿工艺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学会技术、经济比较方法,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3. 掌握矿物分选的工艺流程计算方法;4. 掌握不同类型工厂的设备选型计算方法,了解常用设备的基本性能;5. 掌握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 学会工业厂房工艺布置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掌握设备、机组的实际布置过程和方法;7. 学会绘制工业厂房工艺布置图、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和各种工艺流程图;8. 学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说明书和概算书;9. 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为相关专业施工图设计委托提供资料;10.熟悉选矿厂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定、标准和执业法规;11.学会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了解专用软件的开发知识。
五. 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预备知识选矿厂设计的基本概念,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选矿厂设计概述;设计用基础资料及其收集方法;工程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主要程序的基本任务。
(2).工艺流程结构设计煤炭的设计资料分析、校正与计算整理。
公司金融大纲

《公司金融》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9030070课程中文名称:公司金融课程英文名称:Corporate Finance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考核方式:考试开课专业:金融学开课学期:6总学时:40总学分:2.5二、课程目的和任务公司金融是微观金融理论的三个分支(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公司金融)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公司筹资,投资,分派股利以及短期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含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1.理解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掌握公司金融管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融资、投资的方式、方法、程序,并能够进行相关的决策分析。
3.能够识别公司金融管理所面临的风险,并能加以分析,提出初步的解决办法。
4.了解公司金融活动的日常管理,熟悉相关的内容与方法。
5.培养具有微观金融知识,能够为微观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并具有管理金融资产能力的金融分析人员。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公司金融导论(4学时)公司金融的基础知识,包括公司金融的概念、公司组织类型、财务管理的目标以及代理问题;公司财务报表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部分财务报表和长期财务计划(4学时)了解标准的财务报表的形式,掌握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方法,并学习利用公司的基本财务报表来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对公司进行长期财务规划。
第三部分未来现金流的评估(4学时)货币时间价值概念及应用,包括将来值、现在值以及年金值的相关计算和应用。
了解利息率的类型及作用,并掌握债券和股票的估价。
第四部分项目投资决策(6学时)学习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项目评估方法的概念、计算,进行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分析,并将评估方法应用到项目决策过程中。
第五部分风险与收益(4学时)了解风险与收益的基本概念,分析资本市场的历史,进行风险的评估和分析。
第六部分资本成本和长期融资政策(6学时)掌握资本成本的基础知识,明确项目资本成本的组成要素、用来确定每一个要素的成本的方法,以及这些要素如何组合成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学习资本结构理论(MM定理),并会运用定理来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建筑设计Ⅲ》:一横一纵、多点协同的“建筑设计Ⅲ”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建筑设计Ⅲ》:一横一纵、多点协同的“建筑设计Ⅲ”课程思政建设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建筑设计Ⅲ授课对象:本科建筑学专业三年级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核心主干课课程简介:《建筑设计Ⅲ》是面向建筑学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7学分专业核心课程,是五年制建筑学教育“建筑设计主轴”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课程通过博物馆建筑和交通建筑两个中等规模公共建筑的设计专题,巩固和发展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综合性、复杂性公共建筑的功能、空间、造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建立学生对建筑与环境、社会、文化、技术等因素的建筑设计观和整合创新能力。
交通建筑专题结合我校在交通领域的办学特色,与上下年级课程相互衔接进行选题。
课程特点:作为“一轴两翼”教学体系主轴上的核心课程,与技术类、历史类“两翼”课程协同教学,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设计实践,提高设计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案例简介:案例贯穿建筑设计Ⅲ”课程两个设计专题,分别以“人文”和“科技”为主题,将专业方面对社会、人文、历史、技术等创新设计所需的整合能力训练,与课程思政对文化自信、科技创新、报效祖国的自豪感、责任感等价值塑造相互结合,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双目标”的达成。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课程思政元素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整体有主题,环节有特色。
一方面,结合两个“北京老字号”博物馆、“京津城际武清站”不同的设计专题,分别突出人文、科技不同的课程思政主题,纵横开阖;另一方面,结合课程在时间轴和课程间的横、纵向递进关系,课程各环节上思政元素各有侧重。
(1)专题第一周,点明人文精神和科技兴国的思政主题,结合布置课程任务书和理论讲解环节,融入价值观、社会责任等;(2)课程进展中段,突出主动学习、创新意识等思政元素,帮助学生不断突破和尝试,激发学生创意灵感;(3)最后的绘制成图阶段,强化工作态度、规范性等思政元素,以理工科学严谨务实的精神对成果进行严格把关;(4)专题结题有公开评图环节,邀请行业专家、兄弟高校教师作为评委,将行业需求和对标高校等信息带入课堂,课程思政重点是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
JA_62597《国际经济合作第3版》_崔日明(教案大纲)常爱艳

《国际经济合作》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学分课时:3 学分,45课时主讲教师:教材:(1)指定教材:崔日明、李兵、包艳:《国际经济合作》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年7月。
(2)参考教材:华俊:《现代国际经济合作与组织》,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 1月版。
储祥银:《国际经济合作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8年版。
卢进勇、杜奇华:《国际经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王世浚:《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1997年版。
李小北、王振民、赵宪军:《国际经济合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教学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年级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 2 次。
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教学目标和要求《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主要研究国家间在生产领域所进行的经济协作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背景、内涵与基本内容,熟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的条件和方式,掌握国际经济合作各种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本课程还通过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领域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并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经济生活国际化与国际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论1、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了解国际合作的产生与发展,合作的类型和方式,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的特点。
2、本章教学时数的安排: 3学时3、本章课程教学内容(1)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及其含义(2)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3)掌握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4)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5)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特点重点: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合作的类型与方式4、教学基本要求可以以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形式以及某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入,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教研室名称(精)

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学校意见
(公章)
年月日
南阳师范学院教研室设置审批表
第6学期
9
现代媒介管理学
专业拓展课
广播电视新闻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第6学期
10
报刊编辑实务
专业方向课
广播电视新闻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
第3学期、第4学期
教
研
室
概
况
新闻传播教研室于2008年9月成立,主要承担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该教研室拥有专任教师5人。其中博士2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助教2人,从事《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列新闻论著选读》、《报纸编辑实务》、《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广告学》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能够保证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南阳师范学院教研室设置审批表教研室名称新闻传播教研室人员规模所在院系室新闻与传播学院序号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开设专业开设学期承担新闻采访与写作专业基础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专业拓展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理论专业必修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电概论专业基础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语言交际艺术专业拓展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中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必修课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广告学专业方向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评论学专业必修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现代媒介管理学专业拓展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期10报刊编辑实务专业方向课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传播教研室于2008月成立主要承担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从事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新闻采访与写作马列新闻论选读报纸编辑实务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广告学等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能够保证完成专业教学任务和专业人才培养能够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材料及加工
材料、加工制造业的运转过程需要先进的信息和制造过程 控制技术持续引入。工业必须保持低成本、可靠、最好的用 户服务下交付产品的全球能力。这些新技术领域包括例如电 子,化学,生物材料薄膜加工领域中的纳米技术,以及为提 供一系列管理和企业资源分配设计的集成微系统。在这些领 域中对新发展的盈利是巨额的,而且在从半导体、医药制品 及大量材料产业的将来发展中,控制的使用是关键的。
综上所述,控制技术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 优势和借鉴其它领域的发展成果,并不断 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 得更快、更大的发展。 展望新的世纪,控制技术将会面对更大的、 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对控制技术的发展 前景充满信心。
谢谢各位!
3、分布式的、异步的、网络环境中的控制 遍布于多个计算元的控制,通过基于信息包的通 讯相互连接,为保证稳定性,效能及鲁棒性将要 求新的形式。 4、 控制运算法的自动综合,带有综合证实与验证 未来的工程系统将需要迅速地设计、重新设计, 以及执行控制软件的能力。研究人员需要研发更 强有力的设计工具使整个控制设计过程从模型到 回路硬件仿真,包括系统级软件的验证与确认, 全部自动化 。 5、不可靠的部件建造非常可靠的系统,即使当个别 的部件失效时,大多数大工程系统必须继续工作。 这需要设计允许系统重新自动配置自己,以便使 它的性能逐渐地而不是突然地降低。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及未来发展方向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彭侠夫
报告内容
前言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自动控制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结束语
前 言
• 什么是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情况下自动进行操作,它是 围绕着工业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广泛应用于人类 社会的各个方面。 控制系统是指这样一种装置,它通过计算和反馈去修改一个系统 的行为。
鲁里叶研究具有非线性的控制问题 波波夫提出稳定性理论 庞特里亚金提出极大值原理——最优控制 60年代,状态空间法诞生——现代控制理论 70年代,现代频域法——螺旋式发展 80年代,提出控制的鲁棒性——现代后控制理论 90年代,控制理论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
成 就 及 影 响
1、适合于运载器的控制系统,包括飞机、舰船、导弹、运 载火箭和人造卫星;这些控制系统提供了在大的环境情况 下和系统不确定的情况下稳定的跟踪。 2、制造业中的控制系统,从汽车到集成电路;计算机控制 的机器提供高质量、高成品率要求的部件和产品精确的定 位和装配. 3、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尤其在碳氢化合物和化学加工工业 方面;这些系统通过监控数以千计传感器信号,并对数以 百计的阀门、加热器、泵及其它的传动装置做出相应的调 节,以保持高的产品质量。 4、通信系统的控制,包括电话系统、移动电话、及互联网; 控制系统调节在发射机与中继器中的信号功率电平,管理 (操纵)网络邮件路由设备的信息包缓冲器,并且提供适 合的噪声消除,对传输线特性的变化作出反应。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分析控制系统误差的方法,并且能够熟练进行系统误差分配; 能够熟练地进行典型伺服系统负载分析与计算; 合理选择控制方案、伺服电机、检测装置、功率放大及减速装置; 熟悉掌握伺服系统的工程建模方法; 掌握伺服系统动态综合设计方法; 了解PWM直流伺服系统的组成、控制电路、功率转换电路的选择与 保护、开关频率选择和动态设计; 熟练掌握伺服系统调试与试验方法。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或完成答辩形式的课程设计 选用教材: 现代伺服系统设计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刘胜、彭侠夫 2001年
•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背景对象。 • 技术的进步是不断推动控制学科发展的动力。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
反馈控制系统
瓦特离心调速器
火炮随动系统
59式100毫米高炮配用59-01型指挥仪和瞄5型雷达, 主要用于对付12千米以内的水陆空目标。火炮有自 动、手动瞄准方式。
左图 可遥控的自动驾驶仪的波音平的组织中,从分子的到细胞的到生物 的直到一个人,生物学变得更易于接近工程中常用的 方法:数学建模、系统理论、计算及综合的抽象方法。 相反地,随着生物科学发展步伐的加速,预示着在人 造系统里重要的实际应用的新设计原理。在生物学和 工程界面的协同增效,提供了在这两个领域中迎接挑 战的前所未有的机会。控制的原理是生物学工程大多 数关键问题的重点,并且将在这个领域的未来中扮演 一个启动角色。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 麦克斯维尔引入微分方程开始对系统进行研究 • 维斯聂格拉斯基结合蒸汽机的特性,指出正确选 • • • •
择参数,可以保证系统稳定 劳斯提出代数稳定判据 胡尔维茨是第一个用理论指导和实现控制系统设 计的人 布莱克首次应用负反馈概念实现控制系统设计 尼可尔斯提出PID的整定方法
• • • • • • •
右图 硬盘驱动系统
下图 无缆水下机器人
上图 我国第一艘深潜打捞 救生器
某型猎雷声纳稳定平台系统
仿真技术
多自由度平台
1)可以作为航空飞行模拟器,能够在地面条件下复现模拟 控制飞行的各种状态。 2)可以作为机器人的模拟运动机构,能够完成普通机器人 不易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某些运动。 3)在娱乐界可以作为体感模拟娱乐机,诸如UFO,航空航 海旅行模拟器等。 4)用作飞机、船舶、潜艇、航天器等运动载体中相关仪器 设备的试验。多自由度转台可以展现各类运载器的摇摆、 回转和平移等运动。
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来看,由于已 经产生了一个允许用户相互交换信息的全 球化因特网,这将产生更多的与物理环境、 无线或有线交互作用。因而,下一个阶段 的信息技术的革命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必然 是通信、计算和控制的汇集。
结束语
1、控制领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强有力的成功 纪录,它深深影响着在商业、军事及科学上的 应用。数学的严格使用传统及强有力的与应用 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已经产生出一套在多种 技术中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未来产生影响的机 会甚至比过去更多。
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机械是指包括带有类似人类行为的机械的 发展的应用集合。然而早期的机器人包括有轮的和有腿的机 器可能进行机器人竞赛和行星探测,无人飞行器的监视和搏 斗,及给医生提供新能力的医学装置。未来的应用将包括增 强自治权和增加同人类和同社会的相互作用。控制是在所有 这些应用里的一个中心要素并且在将要发展的下一代智能机 器的发展中更加重要。
六柱六自由度摇摆转台
减摇水舱二自由度摇摆台
下左图:三轴多功能模拟转台。主要用于惯导系统的位置、速 率与摇摆等试验。 下右图:三轴多功能转台。具有位置、速率、摇摆、伺服等功 能,惯性系统及惯性元器件测试。
下图:双轴伺服转台,该转台具有位 置、速率、自动阶跃翻滚等功能,主 要用于高精度测试各种二自由度陀螺 漂移。
自动控制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从研究手段、方法和途径的角度看 1、对符号和连续动力学两者兼具的系统控制 下一代系统将把逻辑操作与连续量结合起来。当 今的理论对这样的系统,特别是我们大型系统测 量没被处理调谐得很好。 2、高级协调和自治 反馈正在越来越多地设计到企业的决策系统中, 这包括提供一系列管理与后勤、领空管理与空中 交通管制,以及军事指挥与控制系统。鲁棒控制 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必须扩展到这些更高水平 的决策系统。
控制系统设计 (Control System Design)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学时/学分:54/3 授课时间:第七学期 授课专业:自动化 先修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微机原理、电路基础、 模拟与数字电路、液压传动与控制、自动控制元件 课程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基础与工程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特点是 所涉及的知识面宽、实践性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 和掌握一般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了解和掌握控制系 统的调试、试验研究知识,使学生获得分析、解决实际控制系统 设计问题的能力。
5、信息与网络
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为控制提供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可把它们粗略地分为两个主要领域:网络的控制和控 制网络。 网络是迄今最大的反馈控制系统。网络的控制是 一个大的范围,包括拥塞控制,邮件路由,数据存储 和动力管理。这些控制问题的几个特征使他们非常富 于挑战性。 另一个是控制问题的分散本质:局部与全局。由 时变延迟使稳定性问题复杂化。状态可能经常地不可 预见地变化。
上图:双轴艇体摇 摆台,主要用于艇 体摇摆仿真实验。
下图:三轴跟踪转台,与成像制导信 息处理器配接,由信息处理输出为目 标方位、俯仰误差信号,驱动转台跟 踪指定目标。可以作测滚运动,模拟 导弹在空中飞行的姿态变化。
上图:三轴飞行仿真转台。主 要用于惯测系统的标定、检测 与实验,具设有位置、速率、 摇摆、仿真等功能。
2、通讯、计算和感知技术的普遍深入将启 动控制的很多新的应用,但也将要求当今的 理论和方法有相当可观的发展。控制界必须 涵括新的、信息丰富的应用,并把现有的概 念推广应用到决策的更高水平的系统中。随 着新的、远期领域对控制技术的开放,该领 域接下来的十年将会是硕果累累的。
3、对控制研究投资的回报是实质性的。它们 包括对可靠、有效及鲁棒地运作系统的成功开 发,可能通过生产过程的先进控制取得新材料 和装置。通过控制技术的使用,增加对物理和 生物学系统的理解。 最重要的或许是那些具有控制思想的个人, 他们吸纳了系统观念,在复杂的工程系统的建 模、分析、设计和测试上可担当技术领导。
未来发展的5个主要领域
1、航空、航天、航海与运输
航空、航天、航海与运输包含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集合, 其中,控制是一项关键的启动技术。这些应用领域代表现代世 界的全部科技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们也是它的经济力量的 主要的部分,而且它们非常有助于它的人民的幸福。控制在这 些应用领域中的历史角色。
2、机器人技术和智能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