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管理制度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5篇)
施工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____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管理工作。
____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本工程项目施工测量的技术管理工作,施工测量方案的审核,对工程测量定位、基槽放线进行验收,并定期对测量放线抽查验收。
____项目测量工程师负责本工程施工测量方案、施工测量交底的编制、参加日常施工测量的验线工作,以及各项测量记录的填写、报审等工作。
1.4工程测量是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和支持测量工作。
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明确职责,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好工程测量工作。
1.5所有施工测量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进行施测。
二、施工测量中的制度2.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____组建测量组项目经理部应在工程开工前组建测量组,所有测量人员持证上岗;公司技管中心对公司的施工测量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培训。
2.1.2施工图审核:2.1.2.1施工图的审核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测量工程师、项目测量组相关成员参加。
2.1.2.2施工图的审核包括: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机电设备施工图等。
2.1.2.3施工图审核的内容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的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线数据准确可靠。
2.1.3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的管理:2.1.3.1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由建设单位提供。
2.1.3.2施工测量定位依据点及水准点的交接:由建设单位主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项目总工程师参加。
2.1.3.3进行桩点交接时,相应资料必须齐全,一切测量数据、附图和标志等必须是正式、有效、原始文件。
2.1.3.4交接桩工作办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负责填写交接桩记录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项目部和测量组长各一份。
2.1.3.5交接桩完成后,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测量工程师、测量班组成员对桩点进行复测,如发现问题,及时将问题提交给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测量管理制度范文
测量管理制度范文测量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质量,实现企业的目标。
测量管理制度包括了测量的方法、流程、标准等,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测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组成和实施。
一、测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提高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测量方法和标准,可以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培养员工意识:测量管理制度能够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使员工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工作,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3.优化流程和决策:测量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对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消除无效环节,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4.促进持续改进:测量管理制度是企业实现持续改进的基础,通过不断测量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可以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进步。
二、测量管理制度的组成1.测量目标的制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相应的测量目标,明确想要达到的效果和结果。
2.测量方法和指标的选择:根据测量目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指标,确保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3.测量流程的设计:设计测量的具体流程,明确测量的时间节点、责任人和流程。
4.测量标准的建立:建立相应的测量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5.测量分析和评估: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6.测量结果的应用:将测量结果应用到企业的决策和改进过程中,推动持续改进和提高。
三、测量管理制度的实施1.制定测量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测量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流程。
2.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测量管理制度的培训,使其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方法和流程。
3.测量和评估:根据制定的测量方法和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估,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
4.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根据测量结果,发现问题和改进的机会,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评估和反馈:定期对测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了解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5篇)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为做好施工技术准备、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制定本制度。
工程测量工作在各级技术主管的领导下,实行公司、项目经理部二级管理。
对测量人员的使用及调配须征得测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的批准。
各级工程测量人员须坚持测量工作程序,遵循施工测量工作流程。
施工准备阶段,要认真熟悉图纸,根据移交的测量资料做好复测、方案编制等工作;施工阶段,要严格控制测量精度,并做好测量记录;工程竣工阶段,做好竣工测量,及时准确地提出测量成果,以满足竣工验交的需要。
测量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和签字制度,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工程测量资料和测量成果资料应妥善归档保管,装订成册。
总承包施工的测量管理纳入公司正常管理。
承包队伍的测量人员必须经过测量专业委员会的考评,合格后方可从事工程测量工作,承包队伍的测量工作纳入公司测量系统,统一管理。
建立测量日志制度。
工程测量是先导,测量工作必须有序,坚持填写测量日志,做到一天一总结,一天一计划,有利于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公司测量专业委员会将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测量人员的测量日志。
附表:现场测量人员、设备资源配置表附表4-7工程测量管理制度(2)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特别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和程序。
其目的是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时掌握工程实际情况,为工程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计划顺利推进。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测量工作组织机构:明确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责任,确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测量工作程序:规定测量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包括工程前期测量、施工测量和竣工测量等。
3. 测量工作标准:制定测量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测量精度要求等。
4. 测量档案管理:要求建立和管理测量档案,记录和保存测量数据、测量图件和测量报告等。
5. 工程测量质量控制:制定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程序,包括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维护等。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范文(4篇)
工程测量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工程测量活动,确保工程测量质量和进度,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测量活动,包括土建工程、装修工程等各类工程。
第三条工程测量活动必须依法、合规进行,严禁以任何方式违规操作、作假等行为。
第四条工程测量管理应坚持科学、公正、客观原则,保证测量数据真实有效。
第五条工程测量管理应强化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确保测量过程中不发生任何事故。
第六条工程测量管理应强化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七条工程测量管理应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测量方法和技术水平。
第八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带头遵守本制度,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违反本制度。
第二章工程测量人员管理第九条工程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经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从事工程测量工作。
第十条工程测量人员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不得从事任何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一条工程测量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工程测量人员应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拖延、虚报、弄虚作假。
第十三条工程测量人员应保守工程测量相关技术资料和工程测量数据,不得泄露、篡改或私自使用。
第十四条工程测量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禁以任何方式接受私人利益和贿赂。
第三章工程测量项目组织管理第十五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工程测量任务和工期制定合理的工程测量计划。
第十六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合理安排工程测量人员和设备,保证工程测量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七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根据工程测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合理确定工程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
第十八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解决工程测量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第十九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工程测量人员进行工作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十条工程测量项目负责人应按时制作工程测量报告,将工程测量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一、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领导重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领导层对MMS的重要性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才能确保MMS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和实施。
2、建立目标制定具体的测量管理目标,明确测量的准确性、可靠性,确保测量数据符合质量要求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3、建立组织结构建立符合MMS管理体系要求的组织结构,包括测量管理工作的责任部门、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层级,确保MMS的管理和运行有效进行。
二、MMS管理制度的内容1、测量设备管理确保测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和验证、定期校准、维护和保养等方面的管理流程。
2、测量过程管理建立严格的测量过程管理制度,包括测量标准、方法和程序等,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测量数据管理建立测量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存档的规范管理制度,包括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障,对测量数据的追溯和验证的要求等。
4、持续改进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机制,包括对MMS的定期审查、内审和管理评审等,确保MMS管理制度持续有效地运行。
三、MMS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1、制度宣贯对MMS管理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对MMS管理制度的理解和遵守。
2、执行监督建立测量管理的执行监督机制,对测量过程和测量数据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MMS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符合要求。
3、运行评估对MMS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四、MMS管理制度的效益1、提高产品质量MMS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确保产品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精确的测量管理,可以减少生产中的浪费和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符合法律法规MMS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合规性,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五、结语MMS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测量工作,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依据《测量法》、《测绘结果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涉及测量工作的部门和人员。
1.3 主要职责(1)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测量工作,确保其有效进行。
(2)测量部门要负责组织和实施测量工作,并对测量结果的质量负责。
(3)其他部门和人员要配合测量部门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测量工作的组织和管理2.1 测量项目的确定(1)测量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测量项目,并编制详细的测量任务书。
(2)相关部门要根据需要,提供测量项目的相关资料和信息。
2.2 测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1)测量部门要组织人员进行测量数据的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数据的处理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2.3 测量结果的呈报与分析(1)测量部门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测量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解读。
(2)相关部门要及时反馈测量结果的使用情况和意见。
第三章测量工作的质量管理3.1 测量质量检查(1)测量部门要组织对测量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
(2)检查内容包括测量设备的使用情况、测量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等。
3.2 测量设备的管理(1)测量部门要对测量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设备的完好和有效。
(2)测量设备的使用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3.3 测量人员的培训与考核(1)测量部门要定期组织测量人员的培训活动,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2)对测量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工作表现和专业素质。
第四章测量工作的安全管理4.1 安全意识培养(1)测量部门要加强对测量工作中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
(2)测量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作的安全性。
4.2 环境保护措施(1)测量部门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测量工作对环境造成影响。
(2)对测量工作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是指用于管理和控制测量工作的一套规章制度和方法。
该制度旨在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以满足各种测量需求。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测量工作流程:制定测量工作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工作计划、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报告等环节,确保测量工作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
2. 工作责任制:明确测量工作的责任人、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责任明确,避免工作职责混淆。
3. 质量控制措施:制定测量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测量设备、人员培训、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保密和安全:建立数据保密和安全措施,确保测量数据的保密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泄露。
5. 汇报和评估机制:制定工作汇报和评估机制,确保测量工作的成果及时、准确地向相关人员汇报,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
6. 不断改进:建立测量工作不断改进的机制,包括收集用户反馈、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中的错误和失误,提升整个组织的工作水平和竞争力。
第 1 页共 1 页。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测量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紧要环节,其是企业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基础。
本文将从测量管理的概念入手,认真介绍测量管理制度,包括测量管理的责任分工、操作引导、事故处理和改进机制等方面。
一、测量管理的概念测量管理是指为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或充足技术要求的需要,通过规范测量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包括测量管理制度、测量业务流程、测量人员的技能和本领等。
测量管理能够确保在各个领域中开展测量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具有促进质量提高的作用。
二、测量管理制度的设计(一)测量管理的责任分工测量管理制度应明确测量管理责任的分工。
对于质量管理部门来说,应当订立测量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应依据订立的测量计划和标准执行测量任务,严格依照质量要求进行测量。
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人员来说,应适时、精准地处理测试数据,并依照质量要求进行分析。
(二)测量管理的操作引导测量管理制度应规定测量管理的操作引导。
首先,制度应明确测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严格遵守质量标准、设备定期检验等。
其次,应当规范测量管理的流程,包括测量计划的订立、测量设备的准备、测量数据的处理等。
最后,应供给测量管理的标准,包括数据型标准、视觉型标准、实物型标准等,以保证测量质量的精准牢靠。
(三)测量管理的事故处理测量管理制度应建立事故处理机制。
首先,应订立应急预案,包括处理测量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等情况。
其次,应实行适时措施,包括立刻停止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隔离有问题的测试数据,并适时通知相关负责人。
最后,应彻底解决问题并实行措施,以防止仿佛故障再次发生。
(四)测量管理的改进机制测量管理制度应建立改进机制,对测量管理进行持续优化。
首先,通过测量过程质量问题的调查,发觉测量不足和问题,确定改进方案,并订立计划进行推动。
其次,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发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确保质量的稳定和长期性。
最后,可以采纳学习型测量管理模式,通过学习和实战不断提升测量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
是一种组织内部用来评估和监控绩效的一系列规则和流程。
它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和报告关键绩效指标,以帮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并促进绩效改进和持续发展。
测量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设定: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使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愿景相一致。
这包括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s)和关键结果指标(OKRs)等。
2. 数据收集:确保组织能够收集到与绩效相关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这可能涉及到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收集数据,如调查问卷、观察、采访、数据分析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了解绩效的现状和趋势。
这可以通过使用统计方法、数据可视化和其他分析工具来实现。
4. 绩效评估:根据所设定的绩效目标和指标,对绩效进行评估。
这可以包括对整个组织、部门、团队或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
5. 反馈和报告:向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绩效的反馈和报告。
这可以包括定期的绩效报告、绩效评估结果的反馈和改进建议等。
6. 绩效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并监督其实施和效果。
通过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制度,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身的绩效,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这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测量管理制度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提高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而采用的一套规范和程序。
通过测量管理制度,组织可以准确地测量和评估自身的业务绩效,从而识别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下面将介绍测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和实施这样一个制度。
一、测量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激励和激励激励员工:测量管理制度可以为员工提供目标和激励。
通过明确的指标和目标,员工能够了解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并努力实现这些目标。
此外,测量结果也可以用来评估员工的业绩,为他们提供激励和奖励,以促进绩效的提升。
2. 提升业务流程效率:通过测量管理制度,组织可以准确地测量和评估各个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深入分析测量数据,组织可以识别出其中的短板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流程效率,提升组织的绩效。
3. 促进持续改进:测量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通过定期测量和评估,组织可以监控其业务绩效的变化,并识别出改进机会。
组织可以根据测量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这些计划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持续改进的实现。
二、建立测量管理制度的步骤1. 确定测量指标和目标:在建立测量管理制度之前,组织需要明确其关键业务指标和目标。
这些指标和目标应与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的业务绩效。
2. 设计测量方法和工具:一旦确定了测量指标和目标,组织需要设计适合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这些方法和工具应该能够收集和分析相应的数据,并能够为组织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3. 收集和分析测量数据:组织需要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相应程序。
这些程序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为组织提供及时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机会。
4. 制定改进计划并跟踪实施:根据测量结果,组织需要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设定实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一旦改进计划得到批准,组织需要跟踪其实施情况,并定期评估计划的效果。
5. 定期评估和调整测量管理制度:测量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组织需要定期评估和调整这个制度。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范文(6篇)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范文一、保管、维护制度1、测量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维护和保管,并建立仪器台账,并根据仪器使用和检定情况及时更新。
2、测量仪器贮存必须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做好防晒、防潮、防震、防腐,防压工作。
3、在夏天和车里,保证温度在一定仪器正常使用温度范围内,未经许可的人员禁止接触仪器。
4、测量仪器使用实行登记制度,使用前领用人必须在确认仪器及设备完好后才能签字领取,使用后确保仪器及设备状态完好后,才能入库存放。
5、各种测量仪器使用前后必须做好清洁保养,保持仪器外观干净。
6、测量仪器及通信用的电子设备等,使用前后要开箱检查电量,以防电量不足影响测量作业。
二、自检与检定制度1、测量仪器及设备根据使用情况,要定期对测量仪器自检,例如水准仪i角检验,全站仪校正及常规检验、对中杆圆水准气泡等。
2、测量仪器必须按相关规定要求定期检定,严禁使用不在检定有效期内的测量仪器及工具。
3、经检定合格的仪器要贴有检定合格标识,标识上要标明仪器型号和有效期起止日。
4、对于检定不合格的测量仪器及设备,要停止使用并要有相应的标识。
5、对于未取得检定合格报告及检定不合格的仪器及设备严禁带入施工现场。
三、测量仪器及设备操作规定1、仪器开箱前,应将仪器箱平放在地上,严禁手提或怀抱仪器开箱,以免仪器在开箱时落地损坏,开箱后应注意看清楚仪器在箱中安放的状态,用完后按原样放回。
2、测量仪器在箱中取出前,应松开各制动螺旋,提取仪器时,要用手托住仪器的基座,别一手握持支架,将仪器轻轻取出,严禁用手提望远镜和横轴。
3、测量仪器应安置在地势平坦,施工干扰小的位置,安置时要注意脚架是否可靠,确认后方可松手4、仪器开箱使用时应当观察仪器的角螺旋位置、电量状态、轻转望远镜等,以检测仪器工作状态是否异常。
5、观测结束后应将脚螺旋和制动、微动螺旋退回到正常位置,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6、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禁止将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和损害测量仪器。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规定和程序来确保测量活动的质量和准确性,促进测量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
首先,测量管理制度应包括测量操作规范。
这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具体包括测量人员的资质要求、测量仪器设备的选用、校准和维护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可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并降低误差的出现。
其次,测量管理制度还应涵盖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要求。
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需要经过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出有效的结论。
测量管理制度应规定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的记录、存档和备份,以及数据的比对、核对和验证等操作。
此外,还要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方法,使数据结果更易于理解和应用。
再次,测量管理制度还应考虑测量结果的报告和归档。
测量结果的报告应提供清晰简明的结论,并包括充分的数据支持和分析说明。
测量结果的归档要求将测量数据和相关文档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查阅和追溯。
这些措施旨在保持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并为未来的参考和对比提供依据。
此外,测量管理制度还涉及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
测量人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测量操作规范和流程,并且持续更新知识和技能。
测量管理制度也应规定质量管理的要求,例如建立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机制,以确保测量活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综上所述,测量管理制度是一套科学、规范和系统的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测量活动的质量和准确性,推动测量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实际应用中,测量管理制度需要根据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定制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的测量需求和要求。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本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测量工作的进行,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测量工作是指使用专业测量仪器和方法,对土地、建筑物、工程项目等进行测量、定位和判读的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测量工作。
第四条测量工作应遵循科学、客观、准确、精确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的宗旨是加强测量工作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测量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第六条本单位应设立测量工作管理人员,并确定其职责和权限。
测量工作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测量技能,并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单位的测量工作。
第七条测量工作管理人员的职责包括:1. 制定测量工作计划和方案。
2. 配备和管理测量仪器和设备。
3. 组织和指导测量人员进行测量工作。
4. 审核和验收测量成果。
5. 监督和评估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6. 解决测量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和纠纷。
7. 提出测量工作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第八条测量工作管理人员应协调和配合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九条本单位应建立测量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召开测量工作会议,就工作计划、工作方法、工作成果等进行讨论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章测量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第十条测量工作应按照测量工作计划进行,包括测量任务的确定、工作方法的选择、测量仪器的准备和测量人员的安排等。
第十一条测量任务应明确测量对象、测量目的、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等。
测量任务的确定应由相关部门提出,并经过测量工作管理人员审核和批准。
第十二条测量工作应选择科学、准确、经济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对于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工作,应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第十三条测量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和资格考核,具备相关测量技能和知识。
在测量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进行,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测量成果应经过测量工作管理人员的审核和验收,确保其符合测量要求和标准。
对于测量成果存在争议的,应及时解决并进行复核。
第四章测量工作的质量管理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建立测量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1. 引言测量管理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规定和程序,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制度。
这个制度是企业或组织中测量工作的基础,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测量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2. 定义测量管理制度是指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测量工作体系,通过制定测量规程、方法和标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满足产品质量和其他相关要求的一套管理制度。
3. 目的测量是生产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而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测量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组织和规范测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测量结果的可比性,便于分析和判断;•提高测量数据的可追溯性,便于监测和追踪。
4. 内容测量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测量规程测量规程是对测量活动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包括测量方法、测量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测量数据的处理等。
测量规程应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要求制定,确保测量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2 测量方法和标准测量方法和标准是指在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测量方法是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和测量要求制定的,确保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标准是用来评价和比较测量结果的依据,包括产品质量标准、行业标准等。
4.3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校准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测量管理制度应包括测量设备的选择标准和校准程序,确保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4.4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是保证测量结果可靠和可追溯的重要环节。
测量管理制度应规定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存储要求,包括数据的分析、报告和存档等。
4.5 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而持续改进是提高测量管理制度效果的主要手段。
测量管理制度应包括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以不断提高测量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测量管理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制度,其目的是规范和管理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制度制定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测量工作在工程、建筑、地质、地理等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测量工作的复杂性、技术性和专业性,测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不可靠、不完整和泄露等情况。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测量管理制度显得至关重要。
二、制度的基本原则1. 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遵循。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保证测量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测量技术的优化。
测量管理制度应当促进测量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高测量方法和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法律责任的落实。
对于违反测量管理制度的人员,应当依法进行相应的惩处,使之对测量管理制度有更高的认识和尊重。
4. 安全和保密的保障。
测量管理制度应当确保测量工作的安全和保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商业机密的测量工作,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和管理制度。
三、测量管理制度的内容1. 测量工作的组织管理测量工作的组织管理应当包括测量任务的安排、计划的制定、测量人员的配备、测量仪器、设备和材料的准备、测量现场的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在组织管理方面,应当注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从而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测量质量的控制测量质量的控制应当包括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校准、测量方法的确定、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测量结果的确认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在测量质量的控制方面,应当注重对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偏差的控制。
3.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存档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存档应当包括测量数据的录入、误差和偏差的校正、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数据的存档和备份等方面的内容。
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存档方面,应当注重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同时保证数据的可查、可审、可信。
4. 测量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测量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应当包括测量现场的安全、环境、天气等方面的风险因素的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制度,对测量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管理测量工作,提高测量工作质量,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此制度适用于测量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适用于测量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二、工作内容1. 测量任务的接收、分配和分解(1)测量任务由测量部门接收,由测量部门负责分配给各个测量人员。
(2)测量任务的分解由负责人根据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和测量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解。
2. 测量仪器、设备及工具的管理(1)测量仪器、设备及工具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
(2)测量仪器、设备及工具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规定,使用人员必须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
3. 测量操作的规范和要求(1)测量操作必须按照测量任务的具体要求和规范进行,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测量操作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及时进行处理。
4. 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测量数据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应当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测量成果的报告和归档(1)测量成果应当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测量成果的归档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成果的安全和可查阅性。
三、管理要求1. 测量质量管理(1)制定测量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2)定期进行测量工作的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安全管理(1)制定测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测量工作的安全性。
(2)加强对测量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安全意识。
3. 成本管理(1)制定测量成本管理制度,合理控制测量成本。
(2)加强对测量成本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测量成本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四、责任和义务1. 对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负全面责任。
2. 对测量工作的安全性负直接责任。
3. 对测量成本的合理性和可控性负直接责任。
4. 严格执行测量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
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为了掌握和监控业务绩效和成果,而建立的一套测量和评估的方法、指标和程序。
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提高组织绩效。
测量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绩效指标的选择: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明确的绩效指标和目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确定。
2. 测量方法和工具:确定测量绩效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通过定量数据、评价问卷调查、员工评估等方式进行测量。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建立数据采集的程序和机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以确定当前业务绩效的情况和变化趋势。
4. 绩效评价和反馈:根据测量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和反馈,包括对个人、团队、部门或整个组织的绩效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5. 绩效改进: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推动绩效改进和提升。
6. 绩效追踪和监控:建立绩效追踪和监控机制,定期跟踪和分析绩效的变化和趋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或改进。
测量管理制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绩效管理和改进能力。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组织对业务绩效进行全面、准确和客观的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提供决策和改进的依
据。
同时,它还可以激励员工参与绩效管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4篇)
测量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规范各项工作的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测量工作的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公正性、严谨性和法律法规的原则。
第二章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第三条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应当包括专业测量团队和测量管理部门。
专业测量团队负责具体的测量工作,包括测量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
测量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整个测量工作,包括制定测量管理制度、监督和检查测量工作的进行、组织培训和技术支持等。
第四条测量工作的组织机构应当配备符合专业要求的人员和设备,保障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三章测量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第五条测量计划的制定应当根据测量需求和情况的具体情况进行,包括测量目标、方法和流程等。
第六条测量计划的实施应当严格按照计划进行,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测量计划的实施应当根据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第四章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第八条测量仪器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
第九条测量仪器的维护应当按照要求进行,包括定期保养、校准和维修等。
第十条测量仪器的记录应当详细、准确,并及时进行备份和归档。
第五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第十一条测量数据的处理应当按照相关的方法和规范进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测量数据的分析应当根据需要进行,包括趋势分析、关联分析和比较分析等。
第十三条测量数据的报告应当清晰、准确地呈现测量结果,并包括相应的分析和解释。
第六章质量管理与技术支持第十四条测量工作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
第十五条测量工作应当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第十六条测量工作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对于违反测量工作管理制度的行为,应当给予相应的处理和处罚。
第十八条对于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是组织施工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外业施工测量及测量成果,以及测量设备的管理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工程所属行业相关测量规范及验收标准。
二、测量岗位职责1、施工测量基本准则:1)应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2)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积累;4)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5)检查、校核与放线测设分开的原则;6)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2、指导、检查各工区的施工测量工作;3、负责引进测量新技术、新设备,并推广应用;编写技术复杂、重点工程的施工测量技术总结;4、承担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交接桩要求1、交接桩的组织1)交接桩工作由集团公司指挥部测量工程师主持,组织有关项目部测量人员会同建设、勘测(设计)、监理单位交桩小组共同进行。
2)交接桩各方应指定一名负责人共同进行交接桩工作,由设计或建设单位按图表所列桩橛位置,现场逐一查看、点交,同时做好记录并经双方签认。
桩橛记录应详细注明缺桩、桩橛损坏情况、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交接桩工作完成后应提请建设方牵头形成交接桩会议纪要存档。
2、交接桩的依据线路平面图、控制桩表、曲线表、断链表、水准基点表、线路(或桥、隧)定测成果书、控制桩坐标。
3、交接桩的内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线路控制桩、曲线五大桩和交点桩(付交点)、断链桩、建筑物位置桩(或坐标桩)以及精密地段的控制桩,同时应根据工程所属行业和专业确定交接桩内容。
4、测量成果及桩橛的移交测量单位向另一方移交的测量成果及桩橛时,双方应签字确认并各执一份。
四、测量复核签认1、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2、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设计、作业和检测。
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双方会同,持交桩表逐桩交接、核对签认。
4、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有的应作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5、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1)项目部测量人员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必须至少二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部技术部门主管工程师复核签认,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
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
利用己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测量内业资料及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4)重要的定位和放样,必须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或由专人进行复核后方能施工。
6、各工区、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人员应自检复核签认,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牵头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7、项目部测量人员组织对控制网点和测量组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部技术部门主管工程师现场进行检查签认,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8、项目部/工区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
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
9、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作检查记录。
五、测量职责1、测量主要由项目部测量组和工区技术完成2、项目部测量组的职责:1) 布设测量控制网,必要时请公司及局指精测组指导和复测。
2) 测放桥、隧、涵单位工程、路基和单位附属工程控制线、平面控制点、水准控制点交工区技术进行局部测量控制。
3) 进行测量控制计算,准确测放桥梁墩台、基坑开挖控制线,复测桥墩每循环的模板控制线。
4) 认真做好分部工程和转序测量放样,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单位工程、重点工程进行复测,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改进。
5) 做好测量日志、测量成果等内业资料,完善签字,编目归盒。
6) 检查指导各工区技术测量,做好复核工作。
7) 在工区技术配合下,做好单位工程竣工测量和竣工桩点的测放工作,形成测量竣工资料。
8) 做好测量放样设备的保养工作。
9) 认真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3、工区测量职责:1) 认真做好各单位工程的细部测量,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交底跟踪检查控制。
2) 做好工区日常技术测量放样,完善测量资料,如水平记录、平面放样、开挖断面、拱顶沉降、收敛观测、拱顶下沉、净空量测资料,完善签字,编目归盒。
3) 做好局部临时水准控制点、临时控制线的引测复测工作,并报项目部部测量组复核。
4) 做好分部工程的测量放线,桥墩每循环的模板测量放样,并报项目部测量组复核。
5) 配合项目部测量组做好单位工程竣工测量和竣工桩点测放工作,做好竣工测量资料。
6) 做好和提交基本的原始测量资料,比如变更测量资料等。
7) 做好工区测量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8) 认真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4.测量复核:1) 工区技术测量计算资料必须由工区技术负责人复核并签字,关键部位由测量组长复核签字。
2) 测量组计算资料必须由组长复核并签字,关键部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复核并签字。
3) 测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技术测放桩点进行复测,对工区技术日常测量进行检查复核。
4) 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卡控,如墩台几何尺寸和标高,每次浇筑砼前须复测,确保平面几何尺寸,标高符合设计,预埋件预留孔位置正确稳固,模板加固可靠方能下令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控,是否按配合比进行施工,放样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收尾阶段收坡和抹面是否符合设计,成品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寸,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
5、测量记录与资料管理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组成部分归档。
具体包括:1)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3)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6、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
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
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
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
手簿必须填列项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
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7、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
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
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
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8、测量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
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
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项目测量人员应将全部竣工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公司测量队,由公司测量队检查复核后。
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项目测量人员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
项目部按竣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六、测量设备管理办法1、各类测量设备检定有效期到期必须送有关的检定单位检定,检定证书复印件必须报送公司测量组备案;本着谁使用谁送检的原则。
2、各使用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退还测量设备。
各单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测量设备、检定并上报公司工程部。
3、各单位归还的测量设备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否则检定后归还公司,在公司测量组存放的各类测量设备,超过检定有效期的由公司负责送检。
4、各类测量设备不再继续使用时,应将仪器的所有附件同时归还到公司测量组,并保证其设备(附件)的完好、整洁;附件类型有:1)全站仪:(电池两块、充电器一个,气压计一个、说明书一本、占板两个、棱镜、单框两个、对中杆及支架一套、数据线一根、脚架两副、附件箱一个、基座一个、PC卡一张)。
2)经纬仪:(脚架一副)。
3)水准仪:(脚架一副)。
七、测量设备使用、转运细则1、使用细则1)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提取时不可握望远镜或细小部件,应握住仪器的底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
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
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贴,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3)在太阳光照射下测量,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
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
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联起来,以防滑倒。
4)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装箱后背着或提着走。
行走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检查安全带是否系牢。
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靠在肩上,但仪器要尽量保持直立放置。
5)搬站之前,应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略微关住,使仪器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
6)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不勉强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
7)光学元件应保持清洁,如沾染灰沙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擦掉。
禁止用手指抚摸仪器的任何光学元件表面。
8)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作业结束,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及灰尘后装箱。
回到办公室后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彻底凉干后再装入箱内。
9)冬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时,仪器搬出室外或搬入室内,应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开箱。
10)严禁任意拆卸仪器,拆卸仪器应由专门检修人员进行。
11)使用前测量人员应对仪器进行检校,各项限差合格后才能使用。
12)测量仪器必须经计量部门计量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才能使用。
2、电池的使用全站仪的电池是全站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现在全站仪所配备的电池一般为Ni-MH(镍氢电池)和Ni-Cd(镍镉电池),电池的好坏、电量的多少决定了外业时间的长短。
1)建议在电源打开期间不要将电池取出,因为此时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因此请在电源关闭后再装入或取出电池。
2)可充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但是如果在电池还存有剩余电量的状态下充电,则会缩短电池的工作时间,此时,电池的电压可通过刷新予以复原,从而改善作业时间,充足电的电池放电时间约需8小时。
3)不要连续进行充电或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和充电器,如有必要进行充电或放电,则应在停止充电约30分钟后再使用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