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高校艺术教育比较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教育模式方面,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技术和技巧的训练,强调学生的纪律和执行力。
而在美国,教育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师资力量方面,美国高校拥有世界一流的钢琴教育师资队伍。
在美国的大学,可以接受到来自全球顶尖钢琴教育家的指导和启发,他们拥有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教学经验。
而在中国,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钢琴教育家,但整体上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钢琴演奏技巧上的训练外,还会开设音乐理论、音乐史、作曲、艺术管理等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够在音乐领域拥有更加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而在中国,主要注重技术和实践的培养,对于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在评价标准方面,中美两国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技术水平是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学生通常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比赛来评估自己的水平。
而在美国,除了技术水平,学校还会更多地考虑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创造力,注重学生在音乐上的个性发展。
在机会和资源方面,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相对于中国更加开放和丰富。
学生可以参与各类音乐比赛、音乐会、艺术活动等,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和交流机会。
美国的音乐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可以利用世界顶级的音乐图书馆、演奏厅、录音棚等设施进行学习和演出。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教育模式、师资力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以及机会和资源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虽然中国的钢琴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钢琴专业学生来说,如果有条件,可以考虑到美国的高校深造,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加登纳关于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的观点
加登纳关于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的观点
1中美艺术教育的比较
中国和美国的艺术教育都有各自的独特优势,二者在不同的教育课程中对孩子在认知发展方面也有不同的优势。
下面我们将对二者进行比较。
1中国教育注重笔触
中国艺术教育着重培养孩子笔触,让他们把记忆完美生动的再现在纸上。
艺术课程中的绘画,制图,写作等,都有传统的集体练习,协调多种技巧,比如用细节表达对作品的美化,着重把握画笔的强度,合理变换笔画顺序,把大致划分的结构武装在一起,这些为孩子后期自由创作奠定了基础。
艺术教育在中国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一套完整的艺术历史体系,从古代欧洲艺术家到现代中国画家,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色彩和道德艺术理念,这些不断被传承下来,形成教材,让学生理解优秀的艺术作品的沾源和各种种类的变化,这有利于孩子认知艺术、欣赏艺术、创造艺术。
2美国教育注重灵感
美国的艺术教育也是比较注重孩子的创造性灵感的培养,让孩子通过独立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对某种情感的宣泄,从而提升孩子的创意想象力。
美国的艺术教育采用多种课程和活动,即使一件
作品不一定有完美的结果,也可以给出正向的评价,让孩子们可以更加鼓励和自信地创作。
美国把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方式,而不是纯粹的知识背诵,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优先重视孩子的表达能力、意识形态和立场,注重孩子创新能力的开发,同时也把其他科目的知识紧密的融入到艺术教学里,让孩子们在了解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从上面可以发现,中国和美国艺术教育有各自的特点优势,二者像是攒在一起,彼此补充补强,共同构建最完善艺术教育体系,让更多的孩子在艺术创作中找到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感!。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以下
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浅谈。
教学内容方面。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音
乐学院钢琴专业注重钢琴技巧的培养,强调对曲目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达的理解。
教学内
容主要包括乐曲演奏、乐理和音乐史等方面的学习。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培
养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
除了钢琴技巧的培养外,美国的钢琴专业教育还会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分析、作曲、即兴演奏等多个方面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师生面授方式,教师强调技术方法的传授和演奏技巧的训练,学
生主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模仿来提高演奏水平。
而在美国,钢琴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
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
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
美国的钢琴专业教育也更加注重表演实践,学生需要参加各种
演出和比赛,培养自信心和舞台表现能力。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美
的教育体系和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了这些差异的存在。
虽然存在差异,但各自的教学模式
和培养目标都有其独特的优点,有助于培养出具有不同特长和风格的钢琴人才。
不同的教
学方法和价值观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将有助于提高钢琴教育的品质和水平。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是有差异的。
在中美两国,钢琴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这对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美两国的钢琴教育体系不同。
在中国,钢琴教育主要是以音乐学校和艺术学院为主体,有着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而在美国,钢琴教育则主要依托于大学和音乐学院。
钢琴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会通过参加专业课程、学院乐团和个人演出等方式,全面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
中美两国的钢琴教育理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的钢琴教育强调技巧的训练和考级制度,注重乐理知识的灌输和乐曲的精准演奏。
而在美国,钢琴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被鼓励去发现自己的音乐内涵,塑造自己的演奏风格。
中美两国的钢琴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由于钢琴教育规模庞大,因此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钢琴教师。
而在美国,钢琴教育相对来说更加精细和个性化,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更多的指导和关注。
而且美国有众多顶尖的钢琴教育机构和知名的钢琴教授,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导师。
中美两国的音乐学术环境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由于钢琴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比起来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而在美国,钢琴教育背后有着浓厚的音乐文化和学术传统,学生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演出和学术研究的机会。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育体系、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和学术环境等方面。
尽管存在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哪个国家的钢琴教育更优越,而是应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机遇,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钢琴专业是音乐学科中的重要专业,中美两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比较。
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来看,中美两国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存在不同。
在中国,钢琴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钢琴演奏技巧、曲目演奏、音乐理论、音乐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注重钢琴技能的培养,并且一般在前几年就开始进行强化训练。
相比之下,美国的钢琴专业课程设置更为细致。
不仅包括常规的钢琴演奏技巧、曲目演奏、音乐理论、音乐历史等基本课程,还包括即兴演奏、乐曲改编等更具有实用性的课程,针对性更强。
其次,钢琴专业的教学方法方面,在中美两国也存在不同。
在中国,钢琴专业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通过师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的教学则更为自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课程,学校会针对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第三点,教师队伍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钢琴专业的教师普遍以高级教师、教授为主,教学水平较高。
但是,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缺乏国际化的教学经验和视野。
相比之下,美国的钢琴专业教师队伍数量庞大,教学经验也更加丰富多样,很多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和教学经验,能够更好地贴近国际钢琴教学的需求。
最后一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中美两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也存在不同。
中国的钢琴教育体系主要以艺术表演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的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
而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则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特色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新精神,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探索。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钢琴专业是一门艺术性和技能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练习能力,同时也需要教育体系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国际视野。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美两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合作,共同促进钢琴教育进步与发展。
简述加登纳关于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的观点自考356
简述加登纳关于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的观点自考356艺术教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人类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有着各自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这也是中美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
本文将以加登纳的观点为基础,简述中美艺术教育的比较。
一、加登纳的观点加登纳是美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艺术理论家,他对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认为,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学生能够在艺术领域中具备独特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他还提出了“艺术教育的四个层次”,即感性层次、表现性层次、技能性层次和理论性层次,这四个层次相互关联,构成了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
二、中美艺术教育的比较1. 教育理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美两国的教育体系中,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但是,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艺术教育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强调“学以致用”,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以便将来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
而在美国,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和表现性的培养,强调“学以自由”,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便将来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创造和表现。
2. 教育方式的差异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教育方式的差异。
在中国,艺术教育更加注重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
而在美国,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实践和体验,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美国,学生可以在校外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和比赛,以便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水平。
3. 教育资源的差异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艺术教育资源相对较少,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有限。
而在美国,艺术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艺术学院和艺术学校众多,艺术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更加完善。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下面将从师资、教学内容和方法、考试评价和培养目标等方面来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首先是师资方面。
在中国,许多高校拥有优秀的钢琴教授和音乐导师,他们的丰富经验和教学水平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养。
而在美国,一些顶级的音乐学院和大学也拥有世界级的钢琴教授和音乐家,他们在国际音乐界享有盛誉,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其次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
在中国的高校中,钢琴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演奏技巧、钢琴曲目的学习和演练、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等方面的知识。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音乐理论、和声学、作曲和即兴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表达能力和音乐思维的发展。
美国的钢琴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
再次是考试评价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通常采取统一的考试制度,包括级考和学位考试,来评价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和音乐素养。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的评价方式更加注重个体化和多样性,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国际和地区音乐比赛、学术会议和演出,通过这些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水平。
美国的大学还提供了更多的奖学金和音乐资助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和比赛。
最后是培养目标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力求培养出一流的钢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既包括培养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也包括培养具有创造力和表演才华的钢琴家。
美国的音乐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音乐市场和社会需求。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高校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而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势和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和教育方式。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国和美国都有着历史悠久的钢琴专业教育,但两国的教育方式和教学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师资、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对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师资力量在师资力量上,美国高校有着厚重的钢琴教育历史,拥有众多知名钢琴教育家。
这些教育家不仅在钢琴演奏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而且在钢琴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也有着深刻的研究。
美国高校钢琴专业的教育者更是精英中的精英,大部分都是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承担着科研和音乐演奏的任务。
相比之下,中国高校钢琴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由于缺乏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的系统研究和探索,大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没有太多创新和变化,缺乏多角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策略。
同时,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许多国内的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国外同龄人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美国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备。
钢琴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理论、技能和艺术三个方面的考核才能获得学位。
在理论方面,学生必须修读和掌握音乐史和乐理等相关知识;在技能方面,学生需要通过掌握钢琴基本技能和演奏、伴奏、教学等多种技能来完成全部学业;在艺术方面,学生不仅要掌握钢琴演奏的技巧,还要表现出音乐的美感和艺术的个性。
相对而言,中国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技能的训练上,而且在艺术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
钢琴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技能单一、艺术表现不足的情况,影响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美国高校钢琴专业注重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挥能力的培养。
教师会主动帮助学生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但并不会对学生进行强制的指导。
同时,美国高校钢琴专业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参与钢琴演奏、伴奏、合奏、教学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而中国高校钢琴专业的教育方式相对传统,强调的是教师的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发挥不足。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去美国留学,其中包括了许多想要学习音乐的学生。
钢琴作为西方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其在中美高校的专业教育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这些差异进行简要探讨。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区别。
在中国,钢琴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技术训练、乐理、音乐史、协奏曲表演等内容。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和理论知识。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化。
除了技术训练和理论教育外,学生还可以选择更加专业化的课程,如古钢琴演奏、即兴创作等。
这种灵活的课程设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提高个人艺术水平。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差异。
在中国,钢琴专业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的“乐理先行,技术为辅”的方式为主。
学生首先要学习乐理和音乐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乐器的技术训练。
而在美国,钢琴专业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老师们会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风格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的完美。
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培养出更具个性的钢琴演奏家。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评价标准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级成绩往往是评价其钢琴水平的主要标准。
学生需要参加各种考级考试,获得不同级别的证书,以证明自己的音乐水平。
而在美国,学生的成绩评价更加注重音乐表演的实际效果。
学生需要参加学校内外的演出活动,向观众展示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比赛和评选,以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和关注度。
这种以实际表演为评价标准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和硬件设施方面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部分高等音乐学院拥有专业的钢琴教师团队和先进的教学设施,能够提供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对于美国的音乐学院来说,中国的钢琴专业教师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简述加登纳关于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的观点
简述加登纳关于中美艺术教育进行比较的观点张加登的《艺术教育的文化比较》,是一篇重要的文献,对中美两国艺术教育进行比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本文从张这篇文献中抽取其中的观点,就中美两国艺术教育比较的不同角度,进行深入的讨论。
首先,张加登比较了中国和美国的艺术教育体系,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他指出,中国艺术教育主要集中在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和陶器等,而美国艺术教育则注重探索新领域,突出了创新性和实用性。
中国艺术教育也比较注重表演,而美国艺术教育更加着重于创造性思维。
此外,张发现,中国艺术教育更加重视理论,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其次,张还比较了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的社会环境。
他发现,中国艺术教育存在体制上的壁垒和社会压力,这将限制学生的创新空间。
而美国艺术教育更加开放,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此外,中国艺术教育更加重视审美的观念,而美国艺术教育更加关注艺术表现的空间和整合。
最后,张发现,中国艺术教育关注的是个性的培养,而美国艺术教育更注重实用性的应用和合作的重要性。
此外,中国艺术教育的评价机制更加严格,而美国艺术教育则更加开放,可以更自由地探索不同表现形式。
以上就是张加登关于中美两国艺术教育比较的观点概述,通过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中美两国艺术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艺术教育更加重视理论,更加强调审美;而美国艺术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并且在教育环境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差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双方各自的艺术教育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双赢的,应该通过双方的平衡性发展,努力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精神。
因此,中国应当在传统艺术上加强基础性教育,并且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性;美国应当强调审美教育,并且在对创新性思维的储备上也要多加规范和限制,以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双赢发展。
总之,张加登比较了中美两国的艺术教育,他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和美国艺术教育的差异,以及如何更好地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中国的钢琴专业教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美两国在高校钢琴教育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方式与内容在美国,钢琴教育体系被视为自由和开放的教育模式。
美国的钢琴专业课程主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发挥个人特长,以及个性化教育。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也可以参加演奏会、大师班等比赛或演出活动,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音乐理论水平。
而在中国,高校钢琴专业教育更加注重基础训练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教育内容常常集中于乐理、音乐史和指法练习等方面,学生需要完成标准的课程和考试,并通过等级证书来评定其文化素质和水平。
此外,在中国的教学中注重记忆和技术上的完美,而在美国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2. 学制和课程设置在美国,钢琴专业通常持续4年,总共包括128学分。
课程设置多元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及学术研究和音乐会表演等课程。
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课程学习外,还要参加钢琴乐团和室内乐等演出活动,从而提高其音乐表演和演奏技能。
而在中国的钢琴专业通常持续5年,包括了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论文写作等多个方面。
学生在入学后会接受从基础训练开始的全面培训,此外,还存在着本科和硕士生共同学习的情况。
3. 师资队伍和教学质量在美国,高校的钢琴专业教师队伍有着很高的教学专业素质,以及演奏、创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
同时,还有许多国际知名的钢琴大师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和演奏指导,以及组织大师班或音乐会等活动。
而在中国,钢琴专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一般是由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和比赛奖项的名师所组成。
但是,由于中国钢琴专业教育起步较晚,教师队伍的实力和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
总之,中美两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育体系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重要的是双方应该开展更多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和发展更加全面和创新化的钢琴专业教育,以培育更多的高水平钢琴人才。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差异一、教学方式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则在课后进行反复的练习。
而在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更注重激发学生的个人创造力。
教师们鼓励学生在演奏时展现个性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主要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
学生通常会被要求在演奏中追求完美的技术表现,并且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来评判其水平。
而在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个人风格。
学生被鼓励在演奏中展现个性,并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提升艺术修养。
三、评价标准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评价标准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是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考试成绩。
通常情况下,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评定其是否合格。
而在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评价学生的标准更加宽泛。
不仅会考虑他们的技术水平,还会综合考虑他们的艺术表现和音乐才华。
四、教育资源的差异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教学设备和场地通常比较简陋,学生在使用上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而在美国的高校钢琴专业教育中,教学设备和场地非常先进,学生通常可以使用最先进的钢琴设备来进行学习和演奏。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美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评价标准和教育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美高校钢琴专业教育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非常重要。
能够在两种教育体系中吸收优秀的东西,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才能在钢琴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近年来,数字艺术类专业凭借其独特的创意和技术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大教育强国,其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备受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两国高校的教育特点,为选择合适的学院和专业提供参考。
一、专业设置在中美两国,数字艺术类专业均分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动画、游戏设计等多个细分方向。
在专业设置上,美国的高校更加灵活,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不同的学校可能会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更加个性化地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专业方向。
而在中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数字艺术类专业设置相对较为统一,一些新兴的专业方向可能还未有完善的设置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除了学习数字艺术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参与到各种项目实践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
而中国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技术手段的培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较少。
这也造成了一些中国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意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美国的高校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而中国的高校在教学方法上相对较为传统,教师更多地扮演着灌输知识和技能的角色,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对较少。
四、师资力量美国的高校在师资力量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拥有众多来自艺术产业的资深专家和优秀教授。
这些老师不仅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行业资源和人脉关系。
而中国的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些老师在艺术产业的从业经验和人脉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对比分析,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学生就业情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
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而中国高校则更偏重理论性和基础知识。
在师资力量和学术研究水平方面,美国高校拥有更多国际知名的数字艺术专家和研究机构,研究水平更高。
学生就业情况方面,美国高校的学生更容易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在实践教学方面,美国高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美国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更具潜力。
【关键词】数字艺术,专业对比分析,中美高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术研究水平,学生就业情况,实践教学,总体评价,发展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艺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高校重视的方向之一。
在国际教育领域中,中美两国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的设置和发展方向上都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教育体系的不同,也决定了两国高校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特点。
通过对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两国高校在数字艺术教育方面的差异和联系,还可以为我国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中国,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艺术市场的逐渐成熟,数字艺术类专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各大高校纷纷设立数字艺术相关专业,培养学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能力。
与此在美国,作为数字艺术发源地之一的高校,其数字艺术类专业也深受学生和社会的喜爱。
双方在数字艺术教育领域各有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比较。
.1.2 研究意义数字统计等。
谢谢!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两国在数字艺术教育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比较研究可以为相关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帮助他们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力量、加强学术研究水平,并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能力。
中美艺术教育的异同分析
中美艺术教育的异同分析摘要:中国和美国在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都不同,很多地方都有很大的差异,在美国访学的过程中间,通过参加他们的艺术课程了解到了很多艺术教育的不同之处。
美国是较早开放艺术教育的国家,相对而言艺术教育比较发达的地方.国内艺术教育的创新是应对全球化、多元化,应该注重艺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素质的均衡,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培养学生艺术技能而忽视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理念,积极改革课程设置与各门学科以及文化产业接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关键词:中美;艺术教育;异同广义的艺术教育包含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在社会上的艺术教育,艺术课并不应该以艺术门类分界,而是以综合地培养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为目标。
在当今中国的艺术教育界,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已从过去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整体素养的综合发展。
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去讨论中美艺术教育中的异同,以求取长补短,更好的提高我们艺术教育的水平。
一、中美两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家都认为:艺术教育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美两国都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面向全体学生,给所有人同等的机会.美国的政府和各种机构都在各地建立个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给大中小学的教育都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氛围.美国的教育机构分散各州,方向各不相同,而且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很大自主权,各个地区艺术教育的资金来源于州和地方政府,还有很多企业自愿捐献的人力物力,在很多的大博物馆,都有各种各样个人收藏多年的艺术品贡献出来参与全民艺术教育的活动中。
美国的高等学校有各种各样的艺术社团,既有艺术的学生也有其他学科的学生,学校会给予大力的支持,经常会进行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进行展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自我表现和自我创造与锻炼,许多高校里都有个非常完善的艺术体系。
两国的艺术教育都重点让学生了解历史艺术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同的是美国艺术教育更加强调艺术与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近年来,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艺术类专业在各大高校中备受青睐。
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先进的国家,其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学科发展等方面各有特色。
本文将对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学子对这两个国家的学术环境和教学条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一、教学内容在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发现两者在一些方面的差异。
在美国,数字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学生可以在广泛的选修课程中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内容。
教学内容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
而在中国,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更加注重基础理论与技能的培养,课程设置相对更为固定。
学生需要在一定的课程体系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强调学术研究与专业技能的结合。
二、师资力量在师资力量方面,美国的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拥有众多资深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士担任教学职位,其中不乏知名的数字艺术领域专家。
这些教师们既有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指导。
而中国的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较为匮乏,尤其是在数字艺术这一新兴领域,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领域专业知识的教师。
这也导致了学生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三、学科发展在学科发展方面,美国的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数字艺术在美国被视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相应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机构也更为完善。
而中国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学科发展相对滞后,学科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研究机构和学术资源相对匮乏。
这也导致了中国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相对较低。
四、学术氛围在学术氛围方面,美国的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拥有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更为开放的学术环境。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首先是课程设置方面。
在中国的高校中,数字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媒体技术等,以及专业课程如三维动画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
而在美国的高校中,数字艺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更为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基础课程外,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设置更为专业化的课程,如游戏设计、交互设计等。
美国高校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意能力更加注重,而中国高校则更加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
其次是教学方法方面。
在中国的高校中,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教师会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而在美国的高校中,数字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多的是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
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次是教育资源方面。
美国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方面拥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先进的实验设备、专业的教师团队以及与工业界的合作机会。
这些资源的丰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并且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中国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方面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与工业界的合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但是近年来,中国高校也在逐渐加大对数字艺术教育的投入,积极与工业界合作,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最后是就业前景方面。
由于数字艺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无论是中美高校的数字艺术类专业,在就业前景方面都是非常好的。
但是由于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就业市场上美国学生可能会更有竞争力。
而中国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基础的学习,因此可能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和教育工作。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育资源和就业前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美两国在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学生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字、标点符号等。
中内容如下:我们本文将重点对比分析中美两国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及设施、就业前景和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国家在数字艺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并为学生和家长在选择留学专业和学校时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客观地展示中美两国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设置对比中美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上。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高校往往更加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美术基础、设计原理、计算机编程等。
而美国高校则更加注重实践性课程的设置,如数字艺术制作、动画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
这种差异导致了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教学方法上,中国高校偏向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比较严肃,学生较少参与实际项目的制作。
而美国高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用小班教学、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提升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培养目标上,中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考试成绩,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取得优异成绩。
而美国高校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美高校在数字艺术类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需要通过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吸取彼此的优势,共同提升数字艺术教育的水平。
2.2 师资力量对比在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师资力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分析。
中美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一些高校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师资力量主要由国内知名艺术家和设计师组成,他们在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而在美国,由于其教育资源丰富,一些高校往往能聘请到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作为教学导师,这些导师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拥有跨文化背景和全球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途径与视野。
探讨著名中外艺术院校教育之对比与思考
探讨著名中外艺术院校教育之对比与思考本文通过对中外著名艺术院校四川美术学院(国内)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国外)的学校概括、课程设置、网站构建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比和思考。
通过案例分析法来分析中外艺术院校教学的各自优点和缺点,以及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教育特色,取长补短,更好来促进中外艺术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1.学院概括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以下简称sva)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在六十年中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的设计师。
sva其核心的价值观是:自由的表达、多方面性、完整性、可访问性。
因此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也成为了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学院之一。
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坐落于山城重庆,是我国独立建制的31所普通高等艺术院校之一,全国八大美院之一。
自1940年建校以来,以完善、独特的美术教育体系,活跃的学术氛围,卓越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成为“长江上游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
2.课程设置的差异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宽厚的学科基础,课程设置应体现明确的专业方向和独特的专业优势。
对sva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插画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本科生阶段的插画课程的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基本功和创意思维的培养。
sva的本科插画系课程安排包括儿童书插画设计、涂鸦符号设计、蚀刻版画、雕塑、视觉处理基础、手工书制作课等一系列的课程。
本科阶段教学理念教给学生如何用图形来进行沟通交流。
sva研究生教育为两年制,第一年着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在第二年,学生将尝试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完成自己最后毕业论文及设计绘本的创作。
在研究生第一年阶段所开的课程有:批评、绘画、书籍设计、创意写作、电脑绘画。
其中开设写作课的目的是为了注重学生的编写故事的写作基础,如语法、段落逻辑以及论文结构的培养。
sva研究生教育是由研究生教师团队共同来执行,在团队教师的选拔方向上不仅局限于是学本专业出身的,也有数字媒体艺术家、作家、艺术史论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大学生,要到二或三年级才确定主修和辅修的学科,所以高校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区别不大。麻省理工学院音乐系开设的35门音乐课中的大多数,在笔者看来属于专业音乐教育的体系,但在美国却没有专业还是非专业教育的问题。主修音乐的和主修计算机的学生,只要选中同一门音乐课,就在一个教室上课,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考核标准。一个音乐教授的学生中,主修科学者音乐课考试的成绩好于主修音乐者,是很平常的事。笔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调研时都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在习惯了“术业有专攻”的中国,是很难想象的。
在中国凡艺术教育先进的,多是重点大学。这些学校一般会在各个方面力争优秀。中国一流大学如北大、中国人民大学、清华等校学生艺术团的足迹,已经或将要走遍世界各地,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在各种比赛的获奖团体行列之中。而一般院校的艺术教育,普遍不如重点院校,也很少在全国的艺术比赛中得奖,更谈不上在国外获奖。
(四)学生艺术社团及其演出
北大、清华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艺术社团中,特别是交响乐团、合唱团、民乐团、舞蹈团里,虽然没有主修音乐、舞蹈的学生,演出水平却相当高,有的甚至与专业艺术院团不相上下。他们的演出,不但在国内多次获奖,还曾在国际上获得过很高的奖项,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其原因一是这些艺术团不但有固定的排练时间,还经常聘请国内一流的艺术家辅导或亲自指挥。二是这些艺术团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艺术特长生”。
相比之下,西方古典美学更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重视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也就是其认识价值,功利主义不明显。所以学者们反对艺术教育承载太多任务,不同意中国“文如其人”的观点,认为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完全可以相左。
当然,中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都认为艺术教育具有开发智力,提高文化修养的作用。
而在美国,却没有这样的规律。艺术教育与学校的知名度,没有正比关系。杨百翰大学的舞蹈,风靡世界,但该大学在美国的排序,却远在100名以外。哈佛的交响乐队除访问MIT以外,也很少外出献艺。美国大学的艺术教育,更注重艺术氛围及艺术活动的过程本身,结果不是第一位的。
北京大学每年全校有3500名学生选修艺术学系开出的14门艺术公选课或通选课,它们是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中国音乐、贝多芬专题、莫扎特专题等。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现每学期开设18门课(包括以艺术团为主的合作排练课),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影视、戏剧、美学等艺术门类,分为音乐系列、艺术美学系列、实践技巧与合作排练系列,包括限选课、自选课、辅修课三个层次。
产生差异的另一个原因,是两国大学生入学时的艺术基础不同。
美国中小学无论城乡,艺术教育普及且发达,这样进入同一所大学的学生,无论将来的专业差别多大,过去接受艺术教育的程度均相差不大,才使专业和非专业的艺术教育差别很小。而中国由于东部与西部、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教育的发展上,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巨大影响,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差别极大,才造成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无法融合的现实。
哈佛大学校长尼尔?陆登庭1998年3月23日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出了哈佛大学重视人文艺术教育后面的哲学思想。他在谈到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和重要任务时,首先提出的就是“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亲耳听到了他的这次演讲和这番议论。
他说:“首先,我要谈的重要的事就是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无论政府拨款还是私人投资,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在经济上的花费都是昂贵的。因此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承受着必须看到教育投资获得经济效益的压力。当然,大学的研究工作有助于经济增长是重要的;大学教育像目前这样有助于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也同样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优秀的教育来说,还有更加重要的、不能用美元和人民币衡量的任务。最好的教育不但帮助人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还应使学生更善于思考并具有更强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创造精神,成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人。这种教育既有助于科学家鉴赏艺术,又有助于艺术家认识科学。它还帮助我们发现没有这种教育可能无法掌握的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社区的一名成员来说,度过更加有趣和更有价值的人生。”
所谓“艺术特长生”,就是经过教育部门批准,这些学校在招收具有艺术特长的高中毕业生时,可以降低高考录取分数。降低的幅度,一般为50分,甚至更多。这些艺术特长生降分进入以上名牌大学,需要经过如同艺术院校选拔学生一样的专业技能考试,不但经过初试,还要参加复试,竞争程度不亚于报考著名艺术院校。为了进入以上名牌大学,无数并不想以艺术为职业的学生,从小学起就在艺术的道路上刻苦训练,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道独特风景。目的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而开展的艺术教育,成了另外一类考试的热门。
中美两国高校艺术教育比较
2017-02-27
中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高等学校里,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联系比美国紧密得多。美育是中国教育方针的一部分,除了追求美学目的外,还大量地存在着道德和精神的目的。人们认为接受艺术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的情感。“我们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美能辅德、益智、促体,这是已经被多少事实证明了的、不可置疑的”[10],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育在中国曾一度被看作是实施德育的手段,没有独立的价值和明确的地位。1999年以后虽然有了独立的地位,但仍然需要和“全面发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德智体”三育等更加有吸引力的口号联系在一起。因为“艺术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才受到重视。
在美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是通识教育中的一部分。而通识教育,最早的起源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因此,美国人习惯于把艺术视为自我表现和创造力的源泉,愿意探讨艺术和科学共同的过程,如灵感、构思、幻想等等。美国不少教育学家反对艺术教育或者美育具有德育功能,认为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互不相干的两件事。在美国艺术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开发智力,或者为了情感体验和自我娱乐。出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实施艺术教育,将遭到反对。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麻省理工学院,却开设了35门音乐课,笔者提出疑问以后,麻省理工学院音乐系的教师的答案是:“因为科学家都爱音乐,很多科学家是音乐家”。
哈佛大学同样有艺术办公室,历届校长中不乏重视艺术教育之人。1853年到1860年,在詹姆斯?沃克尔担任校长期间,哈佛大学的课程中增加了音乐课。这位校长不因为自己是聋子,就无视学生的审美需求。
尼尔?陆登廷是第26任哈佛校长,1991上任,从1993年起,哈佛大学有了一年一度、持续4天的大规模艺术节。每年艺术节期间,哈佛大学同时颁发艺术奖,由他亲自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并授予哈佛大学历届校友中为艺术和艺术教育做出贡献的人士。
中国人民大学自1986年以来,先后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加起来有20多门。1998年起,规定所有的本科生必须修满3学分的艺术类课程才能毕业,使之从自选课提升为必选课[13]。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
美国的大学生选课虽然要受到通识教育或核心课程有关要求的限制,但选择面要宽得多。在艺术课程方面的自由度,比以上三所中国大学要大一些。美国校方一般仅仅提供学习艺术的可能性,而不做限制和强求。例如麻省理工学院是最重视艺术教育的,但主修自然科学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需修满的8门人文、艺术和社科课程,可以从文学、语言、思想、社会准则、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化与社会研究、历史等门类的360门课中挑选。30多门音乐课只是表演艺术类的选项,学生也可以不选这一类的课。
而美国的教育是高度分散的。美国的25所顶尖大学全是私立大学,艺术教育的方针完全取决于学校自己的意愿。即使那些政府办的州立大学,州政府教育部管得也很少,更不会过问艺术教育之类的事。
说到校内的艺术教育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作,中美两国的高等学校到是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受到校一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大多数中国高等学校,都有一名副校长或副书记分管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并且有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艺术教育委员会或美育委员会,负责监督、指导和规划全校的艺术教育,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当然,大多数机构都是在教育部文件要求之后成立的。
麻省理工学院除1975年起学校专设的艺术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艺术教育工作,校长亲自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现任院长查尔斯?维斯特于1996年10月25日在艺术委员会的年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说《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并重》。1987年麻省理工学院特别设立了艺术副教务长一职,下设艺术办公室,工作人员除副教务长的两名助手外,另3人负责艺术委员会、特别艺术项目、艺术通讯等部门的工作。
美国高等学校的学生艺术社团,既有主修艺术的学生,也有主修其它学科的学生。这些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学校也会聘请社会知名艺术家做辅导和讲座,给予一定支持。他们的排练也很正规和频繁,其演出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自我表现和锻炼。哈佛大学在录取新生时虽然也愿意选拔有艺术特长的,但此人必须在其他方面也同样优秀,学校不会因为艺术特长而降低其他方面的标准。
这些艺术社团的成员,理所当然地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支骨干力量。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老师和校外艺术家的带领下,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表演和比赛。艺术表演的对象是校内同学或社会各界,目的有二:一是普及艺术知识,直接参与艺术教育工作,二是扩大影响,为学校争得荣誉。至于比赛,主要目的是为校争光,甚至为国争光。中国任何一级学校的艺术教育,结果重于过程,成绩的展示不可少。
他接着说:“因此,当今在哈佛和美国的其他大学里,复杂的条件下我们仍然保持着人文和科学领域中的通识教育传统。我们的大学生在他们第一个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有一个主修专业,如化学、经济学、政治学、艺术或其他学科,但同时也学习从伦理学、美学到数学,从自然科学到文学、历史等非本专业的知识。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哈佛的本科生还花很多时间在课外活动中。如作为志愿者投身于社会服务、为报纸杂志写稿、参加乐队或其他文艺社团的排练或演出。实际上很少有人在结束四年本科的通识教育之前专注于职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