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教学内容不尽人意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

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以绘画、雕塑、摄影等为主,缺乏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且,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缺乏时代感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综合需求。

2. 教学模式不够灵活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为主,实践性不足,并且无法很好地将学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些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师资素质不高,缺乏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了解,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创作。

4.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强。

许多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技术和手工上,缺少对艺术理论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无法很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二、优化路径1.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时代潮流。

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推动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实际项目与社会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处在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往往被忽视,导致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为薄弱。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高校可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还可以引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专业的指导。

高校可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高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

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还可以成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加强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和加强学生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希望未来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匮乏等。

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念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路径,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拓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等。

本文总结了现状分析的重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优化路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扮演着培养人才、促进文化传承等重要角色。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加,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不尽完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研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对于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优化路径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引起社会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做出贡献。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3篇)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公民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本文将从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意义、现状、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意义1. 提高公民审美素养。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创作与欣赏,使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提高审美情趣。

2. 培养创新精神。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鼓励公民勇于尝试、敢于创新,激发其内在创造力。

3. 提升实践能力。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注重实践操作,使公民在动手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有助于加强公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的现状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我国,公共艺术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

2. 教学内容单一。

公共艺术教学内容多局限于美术、音乐等领域,缺乏跨学科融合。

3. 教学方法传统。

公共艺术教学实践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4. 评价体系不完善。

公共艺术教学评价多注重艺术技能,忽视公民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公共艺术教学实践策略1. 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2. 跨学科融合。

将公共艺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科学等,丰富教学内容。

3.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体验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将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公民素质。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公共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

6. 拓展实践平台。

开展公共艺术活动,如艺术展览、比赛、讲座等,为公民提供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

五、结论公共艺术教学实践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公民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不仅在美学、审美、人文等方面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享受,而且其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对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随着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逐渐成为各个高校重视的一项工作。

为了探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本文拟以此为选题。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式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1.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体系:分析和研究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相关的学科、理论、方法、途径等。

2.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通过对各个高校艺术活动、教育课程等的实地调研,对现有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困境和不足之处。

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策和措施:通过对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问题和瓶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期能够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本文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和意义1.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供基础性的理论支持,以期更好地推进其发展。

2.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研究出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有利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际推进,提高其实效性。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和社会发展。

4.为推动中国文化创新作出贡献。

通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挖掘、展示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遗产,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创新,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发展路径和方法。

通过这些路径的实施,可以促进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路径;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艺术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和资源。

一、新时代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新时代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首先,新时代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

艺术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只有与时代保持同步,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其次,新时代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1]。

最后,新时代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注重与社会的对接。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与社会各界密切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社会服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一)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新时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于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深入。

尽管高校普遍开设了一些艺术类课程,但很多学生对艺术的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这主要是因为艺术教育在高校中仍然被视为次要的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许多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也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二)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和创造的重要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中为广大学生开设的与艺术有关的课程或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优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生参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这类课程或参加相关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不高,或者是他们感到无法从这些课程或活动中获得实际的收益。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定制化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提供基础的音乐、舞蹈、美术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针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专业课程。

这导致一些学生可能对这些通用课程失去兴趣,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估方式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将学生的评估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而不是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为了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艺术文化,增加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其中。

丰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公共艺术课程。

可以开设写作、戏剧、影视等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还可以与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性的课程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改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估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实践演练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目前存在参与度低、课程设置不多样化和评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摘要】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存在着课程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不足以及缺乏实践性等问题。

为了提高课程质量,可以采取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课程实践性等改革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更加贴近时代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吸引更多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加入,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课程、问题、改革措施、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践性、质量、重要任务。

1. 引言1.1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还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质。

高校教育需要重视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确保学生在校园中获得全面的艺术教育,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陈旧:部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更新速度较慢,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2.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过多,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影响教学效果。

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指导学生。

4. 课程实践性不足:部分公共艺术课程实践性不强,缺乏实践环节和实践基地支持,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脱节,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5.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互动不足,学习效果不明显,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提升课程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开设的艺术课程,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学习资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然而,如今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优化路径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较单一。

许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往往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缺乏更多实践环节和交流平台。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积极效果。

二是教学方式较传统。

基于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灵感,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缺乏给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

三是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多为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和教学水平;同时,教学资源和设施也相对匮乏,难以支持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需求。

一是课程设置创新。

应该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内外学科交融,多关注场景、风格、流派、特色等真实情境,多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方式多元化。

应该采用更多的反思式启发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更多“自主”“协作”和“互动”环境下,学习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应该建立公共艺术教育龙头教师,建立师质量体系,组织高水平教学研讨,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吸引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总之,对于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需要高校加强措施改进教育模式,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各种艺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素质立人的人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

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大众文化中培养人们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一种教育形式。

然而,现实中,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践性等。

因此,本文将分析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优化路径。

一、现状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音乐、美术和舞蹈为主,而其他领域及多元文化的内容较少,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接受公共艺术教育时,只了解到很少的领域,缺乏多元文化的视野,无法形成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全面认知。

2. 缺乏针对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培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并不是按照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量身定制的。

这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有限,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

3. 生动性和实践性不足因为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单一、陈旧以及缺乏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几乎都是以课堂为主,生动性和实践性很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也难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艺术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

二、优化路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拓宽教育内容领域,涵盖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在丰富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视野。

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相应的艺术课程体系,丰富艺术学科门类,建立专业特色课程,进而将公共艺术教育贴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

3. 强化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内外差异化的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专业实践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增加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投入高校应投入更多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增加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料投入,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基地,免费或低价向全体学生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1、例行化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往往是例行化的,大多数学生都要经过相同的课程,听相同的老师上课,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种例行化的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强,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职业化导向在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都过于局限于了学科本身的范畴,许多学生认为只有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才算是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这种职业化导向,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只关注于专业性教育,缺乏对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3、乏味的课程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许多课程形式枯燥乏味,逐渐被学生所抵触,无法引起学生的浓烈兴趣。

同时,课堂教学也往往缺乏互动性,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4、学科交叉不够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程度不够,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

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特点,其中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等与公共艺术相关的学科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增强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机会。

二、思考1、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我们需要分析目标群体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形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不同学生的认知和表现。

例如:针对感性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多的视觉化、动态音乐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思维型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加系统的、理性的、知识化的教学策略。

2、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教育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综合别的领域的学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各种艺术形式和语言,鼓励学生有机地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公共艺术,打造多样化和更加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一、现状分析1. 艺术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缺乏多样性和前瞻性。

很多学校只安排基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不够充分。

这导致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教学资源不足与艺术专业相比,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艺术资源,制约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艺术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质量,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

3. 学生参与度低一些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这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职业期望、就业压力和个人价值观念有关。

而部分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也缺乏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艺术教育缺乏积极性。

4.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路径针对现有问题,高校应当完善艺术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除了基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外,还需要增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样的学习选择。

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增设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导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高校需要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

建设艺术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购置艺术作品和器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加强与社会艺术资源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参与度。

比如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组织艺术比赛和表演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高校可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从现状分析和目的与意义入手,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挑战、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在将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未来,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推动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目的与意义、特点、问题与挑战、教育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未来发展方向、应对策略。

1. 引言1.1 现状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高级艺术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公共艺术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1.2 目的与意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拓展其艺术视野和文化视野,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品位,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2. 正文2.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在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一、现状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化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大多以传统美术、音乐、舞蹈等为主,缺乏针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内容。

这使得学生只能接触到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2. 教育资源匮乏在一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有限。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老化,都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

3.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这也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劣势较大。

4. 教学手段陈旧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社会融合度不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度不高,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优化路径高校应该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投入,建设现代化的艺术教育设施,提高教学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开设创意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艺术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化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深化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加大对其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艺术人才,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 教育理念滞后在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艺术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巨大隐患。

2. 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综合性。

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和体验环节,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校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需求。

缺乏具备艺术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4. 学生审美观念偏差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部分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对古典与现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投入程度,阻碍了其全面发展。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1. 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4. 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高校应加强与艺术机构、艺术家等社会资源的合作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体验。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和作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艺术的魅力,拓展艺术视野。

5. 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竞赛和展览,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创作导向。

建立学生艺术作品展示平台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
1. 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相对有限,不能满足
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基础教育欠缺。

一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未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缺乏艺术基础
和素养。

3. 与实际应用脱节。

一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和实际应
用的培养。

为了改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丰富课程设置。

增加公共艺术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创作实践等,同时开设一些专业性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强化师资建设。

增加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
素养,引入外部专家和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

3. 加强实践环节。

将实践和实际应用贯穿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

4. 充分利用资源。

与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合作,共享资源,开展合作项目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学生展示和实践。

5. 提高社会认可度。

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艺术人才。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
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摘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不稳定、课程设置单一等。

为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建议加强教师培训,提升师资专业水平,同时开拓多样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展望未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实践,培养更多有艺术修养、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实施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

通过努力改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和变革。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优化路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总结、展望未来发展、实施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等学校开设的面向全体学生,以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层次的人文修养。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审美情趣,拓宽其文化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素质。

与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等。

本文旨在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优化路径建议,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可以为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实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标和宗旨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探讨如何开拓课程设置,使艺术教育更加实用和生动。

通过对现状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本研究将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相关政策的优化和实施,促进艺术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艺术人才做出贡献。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中国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公共艺术教育在理工科类高校中普及率较低,课程设置不够丰富多样,师资队伍不足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师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建立艺术交流平台等对策建议。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希望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将得到更好的发展,为培养创新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背景介绍、问题提出、总结回顾、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当前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工科类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公共艺术教育在理工科类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愈发凸显出来。

在现代社会,艺术不再是一种奢侈品或者高雅的享受,而是一种能够增强人们审美情趣、培养个性素养的重要方式。

理工科类高校的学生们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他们需要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广阔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

如何在理工科类高校中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至此完毕。

1.2 问题提出理工科类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引言在理工科类高校中,公共艺术教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在教育领域中,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但是在理工科类高校中,由于专业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公共艺术教育往往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这些问题包括学生对艺术学科的兴趣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单一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当前,大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为主,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而忽视了当代艺术形式的教学。

这导致学生对当代艺术缺乏了解和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审美眼光和艺术观念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增加当代艺术形式的课程设置,如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表演艺术等,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艺术修养的提升。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面授和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方式往往使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体验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可以将艺术教育引入到更加真实和丰富的情境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再次,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一个瓶颈。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往往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既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也要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创造能力。

可以引入作品展览、演出、评比等活动,以及导师评价、同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作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一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教学经验有待提升。

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对社会文化建设、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和优化。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1. 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为主,缺乏对当代艺术形式和创新技术的引导和培养。

这种单一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的艺术视野相对狭窄,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2. 师资力量不足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校在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

目前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导致艺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创造性不足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艺术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和创意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艺术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难以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匹配。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1. 多元化课程设置针对目前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应该多元化课程设置,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和创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可以开设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动画设计等课程,满足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需求。

高校应该加大对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中。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针对目前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脱节的问题,学校应该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可以与社会艺术机构、企业等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学习艺术理论、鉴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提高人文素质;了解、吸收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大学生选修课一、艺术教育的意义艺术教育是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修养。

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何东昌)。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

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和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促进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高校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精力充沛,理解力强,容易吸收知识和接受新鲜的事物。

公共艺术课程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选修、学习,能了解更多更广文化艺术,既可开阔视野,又可通过他们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艺术教育能通过感性的艺术,作用于人的意识,把德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化在艺术的意象形式中,润物无声地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有效发挥德育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欣赏作品或是名曲名段等,如戏曲鉴赏课程,有反映历史题材的《空城计》、《霸王别姬》等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有演绎许多动人爱情故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作品,都是纯真的、引人深思、感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同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会审美就不会生活。

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就不能欣赏美,不懂美的规律也就不能进行批判、进行创造,不知美也就影响对丑的认识。

通过鉴赏艺术作品,使学生从中判断艺术作品的优劣,并做出理智的选择,反过来一定会影响艺术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的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它有别于其它教育活动的特点是在于它是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进行的,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形式的美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增加学生对美的认识和受到美的感染,增进学生的审美感,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艺术趣味,帮助学生分辨真善美与假丑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逐渐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和优化。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

艺术教育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开拓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

”同样,这想象的“产物”更能激发人的想象。

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

”他又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可见他们都有一个共识:“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王永杰)艺术教育并不是把人人都培养成真正的艺术家,而是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和浓烈的创新氛围,如学生创造演出、创作作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

通过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他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艺术课程的学习,艺术教育带来的灵感和动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的目的和关键。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发展,从全国来看参差不齐。

在普通高校设有艺术类专业的学校还是少数,有条件比较好的,基础宽厚的艺术院校,也有条件薄弱的艺术院校教学设施投入少,使得艺术人才的教育条件不足而不断增加教学的难度,何况艺术类专业人才教育费用较高,报考的要求也较为严格也有一定的难度,有的是因为自身条件差考不上、有的因为家庭贫穷等,对艺术专业可望不可及,所以说真正能读上艺术院校的学生还是少数,能接受艺术教育的人也是少数。

而素质教育是人类教育改革自身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人才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学校的基础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是由于素质教育模式的确立与通过艺术教育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根本目标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了使更多同学都能感受艺术氛围,受到艺术熏陶,增强其综合素质,促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06年国家教育部令第13号已经下达《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很多普通高校也逐步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使得那些没有接触过或是很想接近而没有机会接近艺术教育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由于各普通高校条件情况和采取措施不一,仍有学校还没能把公共艺术课程的教育落到实处和完善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

三、公共艺术教育应采取的措施1、规范公共艺术课程的选课规定很多普通高校都没有明确公共艺术课程的规定,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没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认可的重要原因。

他们普遍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课程,可选可不选,就算选了很多学生也对选修课的态度也是为了修学分而修,或是六十分万岁的心理。

所以学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制定规划,包括学分制度,开课原则、和公共课程选修的管理办法等,以及按照公共艺术课程设置方案,要明确规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课程并且通过考核。

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以使公共艺术教育得到很好的普及。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艺术师资队伍是艺术教育的前提条件。

教学质量就是生命,如果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讲台上含糊其词,学生就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这样的艺术感觉又怎能会吸引学生,就更不用说学生能受到很好的艺术教育了。

因此,学校要严格把关师资质量,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高校艺术类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差的状况。

比如学校现有艺术专业教师也可以去上公共艺术课程,另外也可以整合社会艺术人才资源,聘请著名专业演员讲学、讲座、示范等,这样既可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又可以带来新鲜的教育理念,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增加高校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互动。

3、合理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公共艺术课程是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上应多样化。

尽量开出所有艺术限定选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曲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艺术导论。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特色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任意选修课程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中国音乐简史、合唱艺术、书法和声乐课程等。

此外,公共艺术部门还可以通过开设各种特色社团、兴趣班,以及演出、比赛等途径,多渠道、多层次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

在课程内容上要精心选择,如戏曲鉴赏课程,中国戏曲剧种之多、剧目丰富、博大精深,由于授课时间限制,不可能面面俱道,内容要有所侧重,可以选些有代表性的剧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这些剧种影响大、流传广、观众多、艺术精湛,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感受到中华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4、完善公共艺术课的配套设施为了更好实施公共艺术教学,公共艺术部门应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如专用舞蹈室、画室、琴房等,这样也便于安排课程和教学,教师也可以在里面备课排练等。

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练习,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

公共艺术课程,鉴赏类课程占大多数,所以在教学手段上,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手段,例如投影、视听、网络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艺术空间。

使学生感受艺术独特的魅力和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

四、结语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重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加强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提高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水平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1]论普通高等学院的戏曲教育范福源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2]李希凡,傅谨主编.《中国戏曲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