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教学内容不尽人意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
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以绘画、雕塑、摄影等为主,缺乏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且,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缺乏时代感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学生对艺术的综合需求。
2. 教学模式不够灵活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为主,实践性不足,并且无法很好地将学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
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许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一些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专业师资素质不高,缺乏对当代艺术发展趋势的了解,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创作。
4.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够强。
许多学生学习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技术和手工上,缺少对艺术理论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无法很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二、优化路径1.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加大对当代艺术、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社会需求和时代潮流。
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推动公共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综合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跨学科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实际项目与社会实践结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处在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往往被忽视,导致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为薄弱。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高校可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还可以引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专业的指导。
高校可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高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
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还可以成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加强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和加强学生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希望未来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匮乏等。
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念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路径,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拓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等。
本文总结了现状分析的重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优化路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扮演着培养人才、促进文化传承等重要角色。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加,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不尽完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研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对于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优化路径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引起社会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做出贡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中为广大学生开设的与艺术有关的课程或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优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生参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这类课程或参加相关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不高,或者是他们感到无法从这些课程或活动中获得实际的收益。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定制化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提供基础的音乐、舞蹈、美术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针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专业课程。
这导致一些学生可能对这些通用课程失去兴趣,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估方式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将学生的评估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而不是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为了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艺术文化,增加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其中。
丰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公共艺术课程。
可以开设写作、戏剧、影视等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还可以与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性的课程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改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估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实践演练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目前存在参与度低、课程设置不多样化和评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学习艺术理论、鉴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提高人文素质;了解、吸收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大学生选修课一、艺术教育的意义艺术教育是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修养。
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何东昌)。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
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和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促进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高校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精力充沛,理解力强,容易吸收知识和接受新鲜的事物。
公共艺术课程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选修、学习,能了解更多更广文化艺术,既可开阔视野,又可通过他们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艺术教育能通过感性的艺术,作用于人的意识,把德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化在艺术的意象形式中,润物无声地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有效发挥德育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欣赏作品或是名曲名段等,如戏曲鉴赏课程,有反映历史题材的《空城计》、《霸王别姬》等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有演绎许多动人爱情故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作品,都是纯真的、引人深思、感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同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开设的艺术课程,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学习资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然而,如今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优化路径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较单一。
许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往往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缺乏更多实践环节和交流平台。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积极效果。
二是教学方式较传统。
基于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灵感,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缺乏给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
三是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多为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和教学水平;同时,教学资源和设施也相对匮乏,难以支持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需求。
一是课程设置创新。
应该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内外学科交融,多关注场景、风格、流派、特色等真实情境,多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方式多元化。
应该采用更多的反思式启发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更多“自主”“协作”和“互动”环境下,学习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应该建立公共艺术教育龙头教师,建立师质量体系,组织高水平教学研讨,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吸引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总之,对于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需要高校加强措施改进教育模式,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各种艺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素质立人的人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也日渐受到重视。
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大众文化中培养人们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一种教育形式。
然而,现实中,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内容和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生动性和实践性等。
因此,本文将分析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优化路径。
一、现状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主要以音乐、美术和舞蹈为主,而其他领域及多元文化的内容较少,这导致了学生们在接受公共艺术教育时,只了解到很少的领域,缺乏多元文化的视野,无法形成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全面认知。
2. 缺乏针对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针对性培养,教育内容和方式并不是按照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进行量身定制的。
这使得公共艺术教育的效果有限,难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
3. 生动性和实践性不足因为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单一、陈旧以及缺乏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几乎都是以课堂为主,生动性和实践性很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也难以让学生对所学的艺术知识进行创造性运用。
二、优化路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拓宽教育内容领域,涵盖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在丰富多元的文化环境中获取不同层面的视野。
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相应的艺术课程体系,丰富艺术学科门类,建立专业特色课程,进而将公共艺术教育贴近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品位。
3. 强化教学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课内外差异化的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专业实践和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增加公共艺术教育资源投入高校应投入更多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增加教材、教具等教学资料投入,建立公共艺术教育基地,免费或低价向全体学生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的实效性。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现状分析1、例行化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往往是例行化的,大多数学生都要经过相同的课程,听相同的老师上课,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种例行化的教育导致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强,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职业化导向在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都过于局限于了学科本身的范畴,许多学生认为只有成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才算是对公共艺术的认识与理解。
这种职业化导向,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只关注于专业性教育,缺乏对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理念的认识与理解。
3、乏味的课程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许多课程形式枯燥乏味,逐渐被学生所抵触,无法引起学生的浓烈兴趣。
同时,课堂教学也往往缺乏互动性,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
4、学科交叉不够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交叉的程度不够,各个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互动。
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学科交叉性较强的特点,其中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舞蹈等与公共艺术相关的学科之间需要更多的交流,增强互相学习和共同成长的机会。
二、思考1、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我们需要分析目标群体的特点,设计不同类型、形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不同学生的认知和表现。
例如:针对感性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多的视觉化、动态音乐化、游戏化的教学策略;针对思维型学习者,可以设计更加系统的、理性的、知识化的教学策略。
2、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注重公共艺术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关注公共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教育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跨文化、综合别的领域的学生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各种艺术形式和语言,鼓励学生有机地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公共艺术,打造多样化和更加创新性的艺术形式。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一、现状分析1. 艺术课程设置不够完善目前,一些高校的艺术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缺乏多样性和前瞻性。
很多学校只安排基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对于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并不够充分。
这导致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 教学资源不足与艺术专业相比,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缺乏高质量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艺术资源,制约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学校需要加大投入,提升艺术教学设施和资源的质量,确保学生接受到全面的艺术教育。
3. 学生参与度低一些学生对于艺术教育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这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职业期望、就业压力和个人价值观念有关。
而部分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也缺乏引导和激励,导致学生对艺术教育缺乏积极性。
4.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学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路径针对现有问题,高校应当完善艺术课程设置,提升教学质量。
除了基础的艺术素养课程外,还需要增设更多的专业选修课程,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样的学习选择。
应该结合实际需求,增设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导向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高校需要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和覆盖面。
建设艺术实践基地和实验室,购置艺术作品和器材,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加强与社会艺术资源的对接,引入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的参与度。
比如举办学生艺术作品展览、组织艺术比赛和表演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表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艺术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高校可以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从现状分析和目的与意义入手,探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问题与挑战、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在将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
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未来,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推动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目的与意义、特点、问题与挑战、教育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未来发展方向、应对策略。
1. 引言1.1 现状分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公共艺术教育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高级艺术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公共艺术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进步。
1.2 目的与意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其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拓展其艺术视野和文化视野,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品位,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和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2. 正文2.1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公共艺术教育在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
一、现状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化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育内容大多以传统美术、音乐、舞蹈等为主,缺乏针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内容。
这使得学生只能接触到传统的艺术形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2. 教育资源匮乏在一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有限。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老化,都影响了学生的艺术学习体验。
3.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缺乏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这也使得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劣势较大。
4. 教学手段陈旧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社会融合度不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度不高,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优化路径高校应该加大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资源投入,建设现代化的艺术教育设施,提高教学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国内外优秀的艺术教育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开设创意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艺术创作比赛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艺术实践,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结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优化公共艺术教育的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深化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理解,加大对其的投入,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文化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艺术人才,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1. 教育理念滞后在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停留在传统教育理念下,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艺术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存在巨大隐患。
2. 课程体系不完善部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和综合性。
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和体验环节,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高校的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需求。
缺乏具备艺术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限制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4. 学生审美观念偏差由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部分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存在偏差,缺乏对古典与现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投入程度,阻碍了其全面发展。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1. 落实新时代教育理念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4. 加强社会合作与交流高校应加强与艺术机构、艺术家等社会资源的合作与交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体验。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和作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艺术的魅力,拓展艺术视野。
5. 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的公共艺术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艺术竞赛和展览,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创作导向。
建立学生艺术作品展示平台和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创作。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
1. 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相对有限,不能满足
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基础教育欠缺。
一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未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缺乏艺术基础
和素养。
3. 与实际应用脱节。
一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实践和实际应
用的培养。
为了改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丰富课程设置。
增加公共艺术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创作实践等,同时开设一些专业性课程,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 强化师资建设。
增加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背景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
素养,引入外部专家和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
3. 加强实践环节。
将实践和实际应用贯穿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
4. 充分利用资源。
与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合作,共享资源,开展合作项目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供学生展示和实践。
5. 提高社会认可度。
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
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艺术人才。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
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作者:陆丽娟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6期公共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随着国家教育部对素质教育实施力度日益加强,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掀起了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改革。
当前,艺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形势下,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艺术才能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科学而完整的素质教育体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深化公共艺术教育改革。
一、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背景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倡导“文、行、忠、信”四教;主张将礼、乐、诗、书、射、御“六艺”列为学校教育的科目,其中各项都包括了艺术教育,体现出全面发展的思想。
20 世纪初,蔡元培先生主持教育期间,积极倡导“以美育代宗教”,提出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朴素评论。
建国以来,国家积极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素质教育步入正轨。
特别是在1999年6 月,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发布了一个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包括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召开美育、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制定和颁布艺术教育文件等,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迎接新世纪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把提高创新能力摆到了关系民族复兴和国家兴旺的重要位置。
因此,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1、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实践中重视不足。
在20 世纪90 年代始,全国各地高校相继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但针对非专业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
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机构松散,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学生基本艺术素质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不能因材施教;课程设置方面多以“导论”、“概论”为主要形式,不能充分的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状况和提高艺术修养,因此削弱了艺术教育在大学教育实践中的作用。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对社会文化建设、精神追求、审美情趣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分析和优化。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1. 课程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课程内容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绘画、音乐、舞蹈等形式为主,缺乏对当代艺术形式和创新技术的引导和培养。
这种单一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的艺术视野相对狭窄,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2. 师资力量不足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很多学校在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困难。
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
目前许多学校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导致艺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 学生创造性不足在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艺术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艺术和创意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脱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艺术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目前许多高校的艺术教育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难以与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相匹配。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1. 多元化课程设置针对目前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高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应该多元化课程设置,引入当代艺术形式和创新技术的教学内容。
可以开设数字艺术、多媒体艺术、动画设计等课程,满足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需求。
高校应该加大对艺术教育师资力量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专业人才加入到公共艺术教育中。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针对目前社会需求与教育方式脱节的问题,学校应该探索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可以与社会艺术机构、企业等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摘要: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高校教育的日常教学在专业科目之外,一些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的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中高校公共艺术的教育对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有着综合培养和提升的作用。
除此之外,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艺术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对学生世界观的架构产生着积极影响。
因此,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高校公共艺术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改革,使公共艺术教育真正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关键词: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高校教育引言:艺术类的学科虽然难以深入学习,但是在入门阶段会引起学生极高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更为集中和高效,因此艺术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点和突破口。
增强学生的艺术教育,使其在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使得个人发展更加趋于全面化,促进综合素质的养成。
然而在当前各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上,因为公共课的性质使得许多学生不重视这门课程,再加上许多学校只是根据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设置了公共艺术课程,对于公共艺术教育的内涵也不甚了解,这就使得公共艺术流于表面,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深入进行。
一、各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1.课程教学目标过于局限目前高校的各项课程往往采用同样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提高。
然而高校教育不同于初中、高中的应试教育,大学具有专业性倾向的教学分类要求在不同的课程设置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
像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基于作为公共课的性质,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是一味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否。
当前的公共艺术教育正是囿于提高学生艺术理论知识才导致了艺术教育的效果不佳。
2.课程反馈及评价的系统不够完备和全面目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堂基于课程参与人数较多的问题,采取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方式往往知识对于大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而用分数单方面界定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评价结果也不能作为总结性的评价来代表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课程评价及反馈系统的不全面,使得公共艺术教育在最后阶段受到了制约,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育 学 刊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 实效及改革建议
— — — 基于江苏省 12 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
1 2 易晓明 , 杜丽姣
( 1. 南京师范大学 道德教育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97 ; 2.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7 ) 摘 要: 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效的评价 。 调查结果为: 大学生对于高校公共
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和实效。 一是高校公共艺术 课程, 包括大学生对于艺术课程的内容、 师资、 课 时、 形式等现状评价; 二是高校艺术活动, 包括大 形式、 宣传、 内容、 学生对于高校艺术活动主题、 数量等现状评价; 三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效果评 价, 包括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提升自身 的艺术素养和丰富校园的艺术氛围两方面所起作 用的评价。所有量化单选题目采用李克特 5 级正 向计分的方式, 将各单项指标界分为五个刻度: 非 常不符合( 记 1 分) 、 不太符合( 记 2 分) 、 有些符合 ( 记 3 分) 、 符合 ( 记 4 分 ) 、 非常符合 ( 记 5 分 ) 。 , 同时设计了部分多选题 调查江苏省大学生的艺 术教育需求, 包括艺术教育目标和形式等。 在正式的问卷调查实施之前, 课题组成员随 机选取南京师范大学部分院系的 120 名大学生 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的前测工作 , 通过初步问卷 作答的反馈情况和调查结果, 对问卷的结构和内 容进行了适当的修改, 确保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 斯皮尔曼—布 有效性。根据分半信度检验可知, Brown ) 分 半 信 度 为 0. 8428 , Gutt朗 ( Spearmanman 分半信度为 0. 8377 , 说明本次调查研究所用 问卷信度较高。对于问卷的效度, 我们采用了专 保证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 家评估认定法, ( 二) 调查对象及抽样 此次调查以江苏省在校非艺术专业大三学 大二的学生, 大三的 生为主要对象。 较之大一、 学生更加了解高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较之大四 的学生, 大三学生各方面压力少, 足以保证问卷 分析结果的代表性和回收质量。 本次调查采用 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基于高校的地域( 苏中、 苏 北、 苏 南) 、 类 型 ( 综 合 院 校、 文 理 院 校、 农学院 ② 校、 医学院校、 工科院校、 体科院 ) 、 层次( “985 ” 、 “ 211 ” 一本高校 一本高校、 二本高校、 民办三本 高校及专科院校) , 在江苏省南京、 徐州、 苏州、 扬 州四个城市选取了 12 所高校从中抽取了 1 440 名 非艺术专业大学生, 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86. 1% 。 最终参与测试的大学生为 1240 人, 其中男生占 38. 7% , 女 生 占 61. 3% ; 文 科 专 业 大 学 生 占 26. 1% , 社科专业大学生占 26. 3% , 理科专业大学 生占 24. 0% , 工科专业大学生占 23. 6% ; 城市大学 28. 1% , 生占 县城大学生占 17. 2% , 乡镇大学生占 16. 1% , 农村大学生占 38. 6% 。多层次的取样能 够保证调查数据结果的代表性, 能够比较全面地 了解江苏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实效。
收稿日期: 2012 - 06 - 19 “十一五” 《江苏省大学生艺术素养的调查研究 》 ( B - a /2009 /01 /026 ) 、 基金项目: 江苏省 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 《经济转型时期国民审美素养研究 》 ( 10BZX075 ) 、 《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研究 》 ( 09JZD0009 ) 的阶段性 教育部哲社重大攻关课题 项目 成果 。 作者简介: 易晓明( 1971 - ) , 女,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美育、 艺术教育、 德育研究; 杜丽姣( 1987 - ) , 女,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美育、 艺术教育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是指高校对非艺术专业学生所开展的普通艺术教育 。高校专业艺术教育不在本研究范围之内。 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通过对数 据的整理和分析, 呈现大学生对于高校公共艺术 教育实施现状和效果的总体评价; 大学生性别、 专业对于艺术教育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 不同高校 大学生对于艺术教育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 总结我 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 实效和大学生的艺 术教育需求。 ( 一) 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多年来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理论探 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我 索和实践积累, 们从以下几个维度设计了量化单选题 , 调查高校
艺术教育的总体评价偏低 。不同专业、 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 在公 共艺术课程各维度中, 对教师素质、 课时安排的评价相对较好, 对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评 价最低。在艺术活动各维度中, 大学生对于学校在艺术活动的宣传方面较为肯定, 但对自身在艺术活动中 提 的参与度评价最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 各级各类高校都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公共艺术教育, 高其实效; 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应该成为改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点;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加强与艺术 家、 社会艺术团体和机构的紧密联系; 各高校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 、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校园艺术活 动;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关注理工科学生的艺术接受能力和艺术教育需求 。 关键词: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课程; 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 J -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 - 0012 ( 2012 ) 06 - 0098 - 08
艺术素养是当代人尤其是创新性人才必备 的基本素质, 所以目前世界很多大学都十分重视 大学生艺术教育,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 式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我国 2006 《全国普通高等 年秋季开始实施了教育部颁发的 , 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 这保障和推动了 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① 的顺利开展。 那么目 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实效究竟怎 样呢? 大学生对它的认可情况怎样呢? 现有文 献对此 的 实 证 研 究 很 少, 尤其缺少对教育主 — —大学生的感受和评价的关注。 所以本研 体— 究希望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 呈现我国高校公共 , 艺术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效果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改革建议, 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切实提 升我国大学生的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