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

合集下载

黄桥简介

黄桥简介

黄桥黄桥,地处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镇之一,也是在建的苏中地区小城市之一。

在古代黄桥叫黑松林,又叫永丰里,全镇辖区面积175.01平方公里,总人口192247人,其中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近10万人。

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334省道、如黄线、姜八线在镇区内交叉穿越,宁靖盐和宁通两条高速公路从黄桥擦境而过,新(沂)长(兴)铁路在黄桥设有客货编组站。

历史文化黄桥是一个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历史上黄桥决战写下了革命的一页。

溯至明清,仅何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十名举人、一百多名秀才。

黄桥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就有2000余间,以及少量的宋代建筑。

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总面积近30公顷。

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街巷24条、古寺庙3座、宗祠7座,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

有影响的文物古迹有工字楼、陶勇指挥部、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明清建筑群、御史府、何氏宗祠、福慧寺、宋顾孝子亭、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丁西林故居、粟裕同志墓、牛皋洗马池和“致富”、“文明”二桥等。

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清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著名生命科学家王德宝等都诞生于黄桥。

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

近年来,每年前来黄桥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超20万人次。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交通物流黄桥地处如皋、海安、泰州、姜堰、靖江、泰兴六县(市)的交通要冲,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公路:宁通高速、宁靖盐高速、京沪高速交汇连通,直通江阴长江大桥的出入口就在黄桥工业园区内。

铁路:新长铁路贯穿黄桥南北,与国家铁路主干线“陇海线”、“京沪线”交叉相连,并在工业园区内设有黄桥站。

黄桥战役纪念馆主要内容讲解

黄桥战役纪念馆主要内容讲解

黄桥战役纪念馆主要内容讲解一、引言黄桥战役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纪念馆,它记录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黄桥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31年,在河北省黄桥镇以南地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役。

纪念馆通过展览和纪念活动,向人们展示了那段历史,并且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二、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1931年,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发动了所谓“九一八事变”,随后占领了东北三省。

随着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不断扩张,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的抗战。

黄桥战役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爆发的,也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作战的重要一役。

三、黄桥战役纪念馆的展览内容1. 展览内容概述黄桥战役纪念馆的展览内容包括战役前的政治背景、战役的经过、参与和指挥该战役的将领、伤亡情况以及战役的影响等方面。

这些内容详细地展现了黄桥战役的全貌。

2. 战役前的政治背景展览首先介绍了1931年中国的政治局势,强调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为。

展览中展示了一些当时政治人物的言论和宣传资料,让人们了解当时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反侵略态度。

3. 战役的经过展览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复原了黄桥战役的经过。

参观者可以了解到战役开始的原因、战斗的激烈程度和双方的武装情况,从而更直观地感受到战役的激烈和残酷。

4. 参与和指挥战役的将领展览向人们介绍了那些在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将领,他们的指挥策略以及对战役的贡献。

这些将领在抗日战争中都是很有作为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对人们的启示和教育意义非常重要。

5. 伤亡情况展览还描述了黄桥战役中的伤亡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抗日军队和日本侵略军的伤亡数据,以及战争对当地民众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让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战争的残酷性。

6. 战役的影响展览总结了黄桥战役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包括战争的胜利意义、对当地人民的影响以及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地位。

这部分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让人们明白了黄桥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CHINA 华a;史海钩沉霣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文/李莉今年是黄桥战役胜利80周年。

1939年,陈毅、粟裕坚决执行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方针、战略,过江北上抗日。

当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精心策划围剿行动。

1940年6月28日至10月6 R,陈毅率领新四军先后经历保卫郭村、东进黄桥、营溪反击、攻克姜堰、决战黄桥五次重大战斗,历时101天,以7000兵力歼灭韩德勤所部1. 1万余人,开创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黄桥战役既是一场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也是党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的创造性运用,留下了陈 毅三进泰州城、诗文会友拜紫石、开 明绅士募军粮、黄桥烧饼慰劳忙等可 歌可泣的统战佳话。

陈毅三进泰州城,1939年,苏北 敌后广大地区都为国民党所统治。

韩 德勤拥兵16万人,但其中驻泰州及其 附近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所 部2万人、驻海安曲塘一带江苏省税 警总团团长陈太运部4000人两部,与韩素有间隙,积怨久深,争取李、陈两 部保持中立是“孤韩”的关键。

是年8月,陈毅“一进泰州”拜访李明扬,李避而不见,派副总指挥李长江出面接待。

陈毅一方面揭露韩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真面目,一方面表达与李部加强团结、通力合作的抗日意愿,临别留下一封以毛泽东、朱德名义写给李明扬的问候信。

李明扬被陈毅非凡气度所折服,对新四军心生好感。

同年秋,应李明扬请求,新四军帮其从300公里外的江南国民党第三战区仓库顺利运回13万发子弹。

这使李明扬大为感动,称陈毅是“可依靠的朋友”,并盛情邀约陈毅访泰。

12月初,陈毅“二进泰州”,与李明扬达成合作抗日的口头协议:新四军东进沿海一带抗日,李部防区让道协助新四军东进;李部在经济上援助新四军,在其防区内帮助新四军发展;韩德勤如欲吞并李部,新四军给予李部援助等。

1940年春,韩德勤奉蒋介石之命加紧拉拢“二李”,表态“摒弃前嫌、重修旧好、共同反共”。

新四军

新四军

一、烽烟滚滚举大旗1937年春夏之交,华北地区的紧张局势愈演愈烈。

从4月下旬起,日本在中国的驻军开始在平津近郊举行战斗演习。

进入6月,演习更为频繁。

尤其是驻丰台的日军河边旅第1团,竟以攻夺卢沟桥、宛平城为目标,不分昼夜地进行演习。

当时,北平已处于日军的三面包围之中,西南方向的卢沟桥成为北平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驻守此地的中国军队是第29军。

7月7日夜,日军驻丰台的第1团,又在卢沟桥东北龙王庙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10时左右,突然听到日军演习位置响起一阵阵激烈的枪声,少顷,几名丧心病狂的日军来到城下,声称丢失一名士兵,要求进城搜查,遭到守军的拒绝。

日军第八连连长清水节郎一面派兵包围宛平城,一面派人去丰台请求援兵。

20分钟后,因解手而离队的“失踪士兵”已归队,但清水并不报告。

8日凌晨,营长一木清直率领援兵赶到现场,并指挥部队占领了宛平城外的沙岗。

5时半左右,日军团长明知失踪士兵已归队,却下令向宛平城发动攻击。

守军奋起反击。

炮火连天,枪声不绝,弹片横飞,战斗非常激烈,双方激战约1小时,互有伤亡。

下午5时,牟田口发出通谍,限中国守军于当天下午8时前撤至永定河西岸。

刚到下午6时,疯狂的日军即炮轰宛平城发动攻击,城内军民死伤甚众。

9日凌晨,我军突击队夜袭铁路桥,全歼了日军一个连,收复了永定河东岸阵地。

几小时后,中日双方代表达成口头停战协议。

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次日,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表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生路!”9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致电蒋介石,要求全国总动员,并代表全体红军将士请缨杀敌。

共产党积极抗日的主张,搏得全国同胞的赞许,蒋介石迫于压力,在万般无奈之下,终于接受了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抗日的主张。

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蒋介石公开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和国共两党合作的谈话。

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的原因初探

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的原因初探

新四军黄桥决战胜利的原因初探
何玉叶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黄桥决战胜利的原因主要是陈毅等正确贯彻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何玉叶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江苏,南通,22601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新四军与苏中革命老区——纪念黄桥决战胜利暨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建70周年
2.泰兴——黄桥决战胜利的地方
3.抗战胜利前后的新四军第五师——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而作
4.论统一战线与黄桥决战
5.从胜利走向胜利——新四军军部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旧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是不是黄桥决战才导致了皖南事变

是不是黄桥决战才导致了皖南事变

是不是黄桥决战才导致了皖南事变1940年10月4日至6日黄桥决战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同室操戈相煎急1940年春季,国民党管辖新四军的第三战区,规定华南新四军的防区,在江南地区的苏南和皖南一带,同一时期,延安开的6届6中全会做出了要求八路军要,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新四军与八路军的根据地,要打通连接成一片的指示。

1940年新四军的主力为了可以和山东八路军相连通,就在没有通知国民党上级,第三战区的情况下,离开自己的防区,渡过长江到了苏北,苏北当时只有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所部,韩德勤的兵力达三万余人。

第三战区主力都在长江以南的浙江,江西,福建,被长江南北所阻隔.新四军就开始计划,可以先把杂牌韩德勤部干掉,占领苏北以后,就可以依托山东八路军,从而一步步发展扩军。

苏北和山东八路军就可以连成一片,并可相互依靠,共同作战,向西向北进军和国军决战.而以后的历史发展确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而黄桥正是新四军东进南通,泰兴,和北进苏北地区的道路,而驻防黄桥的正是韩德勤的保安第4旅,战斗力也比较弱.一但进攻黄桥,那么韩德勤必然来救援,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和已经南下和东进的黄克诚部和彭雪峰部,一举歼灭韩德勤的杂牌国军,占领苏北。

1940年9月初,江北新四军陈毅粟裕部7000余部队,长途奔袭打了黄桥驻守的,韩德勤国军一个措手不及,保安4旅被大部消灭,俘虏敌军3000多人,而这也开创了二战盟国第一个爆打友军的先例。

而韩德勤也果然来救援了,新四军立刻集中3个纵队在四周埋伏,其中一纵、二纵和三纵的司令员分别是叶飞、王必成和陶勇,三个纵队总共兵力只有9000多人。

截止9月韩德勤损失了1个保安旅,随后撤退防御.9月13日新四主力对退防姜堰的保安9旅展开进攻.激战1天占领姜堰。

为了支持新四军的行动,延安派出山东的八路军第5纵队2万人参加战斗,直接威胁韩德勤的后背,9月下旬韩德勤带领89军主力1.5万人向新四军进行反击。

经过5天激战.新四军主力3个纵队在黄桥歼灭89军1.1万人,军长李守维,33师师长孙启人,旅长苗端体等阵亡。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

2020.31940年夏秋时节,黄桥战役打响。

张茜、王于畊、陆若勉、胡雪江等新四军女战士毫无畏惧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用她们的机智勇敢和实际行动见证了女性之伟大!张茜——茜草之根染红世界张茜,原名张掌珠,湖北武汉人,陈毅元帅的夫人。

1938年2月,张掌珠偷偷离家加入了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并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茜”。

用她的话说,茜草的根可以做成红色染料,我要用自己的热血染红世界。

1940年,张茜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编辑部工作。

7月,随着部队进驻黄桥。

当时,驻守兴化县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企图一举攻占黄桥,彻底消灭掉新四军。

为此,陈毅、粟裕决定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全体将士进行反击。

10月4日上午,黄桥决战打响,张茜果断参加了后方支前工作。

她到群众家里收集黄桥烧饼,然后推着小车,或手提肩扛,冒着枪林弹雨将烧饼运往前线。

一路上,战争的惨景冲击着张茜的神经,有的新四军战士倒在血泊中,有的缺胳膊少腿儿,有的已经肚破肠露……张茜强忍着泪水,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将生命垂危的重伤员扶起来运送到了后方医院。

因为医院里人手不足,她就帮着止血包扎,只要哪里有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

决战期间,由于局势紧张,面对“战败只能喝长江水”的危境,陈毅毅然让张茜将他珍藏的书籍、诗词全部清理掉。

对此,张茜第一次感受到战争胜负的严重性。

看着陈毅的诗稿,她犹豫着,因为这里面蕴含了陈毅同志的大量心血。

“绛夫”,是陈毅的笔名,是专门为她而取的,绛者红也,绛夫就是张茜的丈夫。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张茜终究没舍得清理这些书籍诗词,而是带在身边细心呵护着。

经过3天的激战,最终新四军以少胜多,歼灭韩德勤部1.1万余人,还缴获了大量的军需用品和军用物资,取得了黄桥战役的伟大胜利。

看到新四军赢得了胜利,张茜喜极而泣。

王于畊——新四军中著名才女王于畊,原名王桂英,河北保定人,开国上将叶飞的夫人。

王于畊出生于1921年11月,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也许是年份的巧合,注定了她的一生都在追随共产党。

黄桥决战

黄桥决战

黄桥决战1939年2月23日,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

粟裕参加了这次重要会议。

为贯彻“向北发展”的战略意图,陈毅、粟裕开始部署过江。

11月中旬,苏北地方实力派李明扬请求新四军护送弹药过江北。

陈毅、粟裕借机派卢胜、陶勇率四团过江北,与梅嘉生部合编,命名为苏皖支队,同新四军第五支队取得联系。

随后,叶飞所率的江抗二路(原新四军第六团)与江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管文蔚部合编,渡江北上,向吴家桥周围发展。

至此,新四军控制了长江渡口,造成了足跨长江、向北发展的有利态势。

不久,中原局书记刘少奇进入华中敌后,提出苏北是华中最有利、最能发展的地区,是战略突击方向,事关共产党抗日斗争的全局。

当时,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积极反共成为国民党的主导政策。

1940年3月,江南顽固派顾祝同调动18个团的兵力,对苏南、皖南新四军形成包围之势,并勒令新四军江北部队南调。

新四军在日、伪、顽夹击下,无法在苏南、皖南同时立足。

5月5日,中央要求军部与皖南部队移至苏南,指出新四军的主要发展方向应是苏南、苏北广大敌后,尤其是长江以北地区。

6月下旬,苏北地方实力派进攻叶飞部,陈毅、粟裕毅然跨江北上。

1940年7月8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主力渡江,与先期北渡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在江都塘头进行整编。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司令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

部队下辖3个纵队9个团,共7000余人。

此时,苏北呈现出我、敌、国民党顽固派及中间派4种力量犬牙交错、相互制约的复杂局面。

粟裕坚决支持陈毅确定的“击敌、联李(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反韩(顽固派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方针,大力做好军事准备工作。

7月中旬,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指出:“对日寇,因为它装备技术比我们强,还是同它打游击战。

……对于正在准备向我们进攻的顽固派军队,因为他们除了数量多、装备好之外,其他方面都不如我们,完全可以而且必须采取主力战、歼灭战、运动战的自卫方针,集中几万人进行会战,在会战中歼灭他。

关于黄桥战役几个争议点的释疑

关于黄桥战役几个争议点的释疑

关于黄桥战役几个争议点的释疑一、写在最前面的话在自媒体时代,对陈年旧事辟谣是否还有意义?网络上的争论,争到最后到底是道理还是立场?我们做正本清源的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此刻已经是深夜,翻看着网络上各种各样的关于黄桥战役的争论,有的充满戾气,有的不怀好意,有的疲惫揣测,有的不明所以,混杂成一幅社会的百景图。

从那些时间跨度长达十年的争论中,仿佛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市井、狂徒、学究、老好人……他们应当都是本地人,偶尔路过帖子,混着当时的心绪,书写下负责任或者不负责任的言论。

对这样的充满偶然性的言论,我们有什么回应的必要?但我们要回应,因为我们回应的不是他们,我们回应的是看到和未来即将看到这个话题的人们。

我们回应的是一个个热爱历史的人,他们相信历史应当得到尊重而不是被随意打扮;我们回应的是一个个普通的泰兴人民黄桥人民,他们想看看自己的家乡发生过怎样轰轰烈烈的事业,为平淡或者不平淡的生活添一点颜色;我们回应的是一个个充满热忱的学生,他们第一次试图从自己身边去应证革命事业的影子,去探寻这个共和国诞生过程中的光辉岁月。

我们有责任,给他们一个理性的、向上的、真实的印象,而不是任由戾气侵蚀先辈的事业,任由历史变成一些人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我看到一个帖子下的回复:“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明天还要给孩子换尿布,但我就想知道,究竟是谁在骗人?希望能有一个真正懂历史的人出来说说话,而不是看着这一群人在这儿乱糟糟的骂。

”我想,不止一个这样的人,虽说每天免不了考虑生活的鸡毛蒜皮,但仍然对于历史充满热情和期待,相信“道理”胜过战队。

为什么是我们来做这样的工作?因为我们是泰兴人,是青年,是大学生。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此为社会实践之初衷也。

新四军、八路军老兵工创业轶事——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

新四军、八路军老兵工创业轶事——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

自造小型迫击炮——194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兵工建设的指示”,要求兵工建设以弹药为主,枪械为辅,充实部队的技术装备。

4月,新四军一师组建军工部。

当时,一师只有个30多人的修械所,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要求师部给军工部配备大专学生和有专业技能的工人。

在他的督导下,军工部很快发展成拥有50多名干部和200多名工人的兵工厂。

从1940年夏秋开始,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进入到艰苦卓绝的年代。

随着国际慕尼黑阴谋与绥靖政策蔓延,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江南掀起了多次反共高潮。

从重庆南方局送来的周恩来、叶剑英紧急报告中,中共中央获悉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已经向顾祝同发新四军、八路军老兵工创业轶事—— 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 袁和平出“扫荡”长江南北新四军的命令。

1940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叶挺、项英、刘少奇准备自卫行动,并嘱皖南尤须防备。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 9000余人,奉命从云岭驻地出发往长江以北转移。

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新四军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

这就是“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太急”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立即停止了新四军的武器弹药供给。

新四军的武器弹药没有了来源,枪支损坏,子弹十分缺少,常常一个战士只有三颗子弹。

重组后的新四军军部自然要把军工生产列入军事建设重点,军部规定军工建设的方针是:自力更生,扩大生产,提高技术,保证供给。

参照八路军的做法,新四军军部专门成立军工部,管理军工生产。

先后建立了炮弹加工厂、手榴弹厂、子弹翻造厂、铸造厂、机械厂等,形成三四百人的专业队伍。

一些师也成立了军工部及兵工厂,自己解决武器弹药,改善部队装备。

回顾这段历史,听新四军老兵工讲述他们艰苦创业的趣闻轶事,真让人感慨无限。

自造小型迫击炮——1941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兵工建设的指示”,要求兵工建设以弹药为主,枪械为辅,充实部队的技术装备。

浅谈黄桥战役中的统战工作

浅谈黄桥战役中的统战工作

浅谈黄桥战役中的统战工作作者:李涛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52期摘要:1940年黄桥决战前后,陈毅、粟裕按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要求,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在苏北富有成效地开展了统战工作。

关键词:黄桥战役;统一战线七十七年前的黄桥决战,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五千余兵力击溃了顽固派韩德勤三万人马的猖狂进攻,从而实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胜利会师,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黄桥决战的最后胜利,是陈毅、粟裕等领导人在军事上巧妙部署、出奇制胜的结果,更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的结果。

第一,高举抗日大旗,积极发动群众,从政治上孤立顽固派。

(一)积极广泛地发动群众中共苏北区党委、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中共泰兴中心县委、黄桥军民联合办事处召开各种会议作动员报告,揭露韩德勤投降、分裂、倒退的真面目,组织人民群众声讨顽固派破坏抗日的罪行,黄桥方圆几十里内的各乡镇农民已都发动和组织起来了,1万多人的黄桥镇,就有7千多人参加了工抗会、农抗会、商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学抗会等各种抗日团体。

他们战前筑工事,战时做饭、送弹药、抢救护送伤员,战后配合部队押送俘虏、打扫战场……,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军民情如鱼水的赞歌。

(二)争取开明士绅支持新四军抗战朱履先、韩国钧是苏北开明人士及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前者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北洋军阀时代任过师长、县长等职,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委任朱履先为陆军第二师中将师长兼南京城防司令;后者是前清的翰林,北洋军阀时代任过江苏省长。

苏北的中上层分子和知识分子,都注视着这两个人的政治动向。

把这两个人争取过来,就可争取到苏北中上层分子的大多数,对分化韩德勤的部属关系也很大。

陈毅首先就去拜访了朱履先,并与朱履先一见如故,陈毅向朱履先介绍了国际国内的形势及新四军在江南抗日的英勇事迹,阐述了被迫移兵苏北以求抗日的苦衷,深深地打动了朱履先的忧国忧民之心。

粟裕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粟裕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奇篥裕:反常用兵,出奇制胜文夏明星高桃源作为一代名将,粟裕熟谙《孙子兵法》,经常吟诵其中的一段话:"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大意是说,用兵之道,讲究反常。

有力一斗要故作无力出击,准备出击要故作按兵不动;准备出击近处,要故作出击远处;准备出击远处,要故作出击近处。

要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要在敌人没料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

在长期战争岁月中,粟裕时刻以此自警,结合自己的战争实践,从打仗中学习打仗,不囿于人民军队既有打法,形成了自己的用兵特点:反常用兵,出奇制胜。

一、“敌进我进”,失之于浙西南,得之于浙南《党史博采》-22」第4期1935年3月下旬,粟裕、刘英(分任挺进师师长、政委)指挥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西南部,经过短短4个月斗争,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迅速成形:北抵浙赣路,南到闽浙边,西到赣闽边界,东到丽水宣平。

挺进师初步实现了中共中央交给的战略牵制任务,在浙江境内站住了脚跟。

眼见后院火起,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所办《东ffMft奇《党史博釆》-20 2」第04期南日报》声嘶力竭:"浙江素称平安之区,自粟、刘窜浙后,匪化已波及全浙……若当局未能迅速肃清,前途实堪可虑。

”蒋介石当然不会容许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他家乡立足,下令调动主力部队入浙"围剿”。

1935年7、8月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相继任命卫立煌、罗卓英担任"闽赣浙皖四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

国民党军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四省共有63个正规团,受"闽赣浙皖四省边区清剿总指挥部”节制,归罗卓英(兼第18军军长)统一指挥。

8月23日,国民党当局制定了对闽赣浙皖四省边区红军游击队的《第一期清剿计划》,明确提出"以各边区大部对粟刘”,"限10月15日前全部肃清之"。

按照《第一期清剿计划》,罗卓英动用正规军32个整团近7万人,连同地主武装,号称40个团,把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团团包围起来。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黄桥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发生在1931年初春,地点在江苏省黄桥镇。

这次战役是新四军与日军的一次遭遇战,也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在这次战役中,除了男兵外,还有许多勇敢的女兵参加了战斗,她们以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大多来自农村,她们的父兄大多是在土改期间得到解放和土地的贫苦农民。

在那个时代,中国正值战乱、贫困的年代,农村的女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教育,更别说参加军队了。

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新四军需要更多的士兵来参加抗日战斗。

于是许多勇敢的女孩子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参军的道路。

新四军女兵在战斗中展现出的英勇和顽强精神令人钦佩。

她们不仅要应付战场上的危险,还要忍受艰苦的生活条件。

女兵的房舍通常都是简陋的茅草屋,有的时候还要和男兵一起睡在地上。

她们要学会忍受寒冷、饥饿和疲劳,同时还要勇敢地面对战斗中的种种艰难险阻。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她们依然坚韧不拔,积极投入到战斗中。

在黄桥战役中,新四军女兵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们不仅表现出了出色的勇敢和战斗精神,还在后勤工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她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在后勤工作中,她们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负责给士兵们送饭菜、送弹药,保障了前线指战员的物资供应。

她们以自己的双肩支起了一片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黄桥战役中,许多新四军女兵都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

有一位叫做李萍的女兵就展现出了超常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

在一次战斗中,部队遭受到了日军的猛烈进攻,形势非常危急。

而这时,李萍站了出来,毅然决然地举起了手榴弹,向日军投掷过去。

她的勇敢行为鼓舞了全体战士,士气大振,最终成功防止了日军的进攻。

李萍的英勇行为不仅保护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也成为了战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李萍外,还有许多新四军女兵在黄桥战役中表现出了英勇的精神。

朱履先在黄桥战役中

朱履先在黄桥战役中

朱履先的名字一直和黄桥战役联系在一起,作为“黄桥首户”,他为黄桥战役的完胜作出了贡献。

当面撕碎汪精卫劝降信朱履先1884年6月出生于江苏泰兴黄桥,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认识孙中山和黄兴并参加同盟会,1908年回国后在清朝新军第九镇三十四标任管带。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朱履先在南京响应,在九镇秣陵关起义和江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中分别担任前敌指挥官和前卫司令,两度与驻守南京的清军江南提督张勋直接对决。

孙中山在南京任临时大总统宣誓就职、举行民国开国阅兵式时,亲自指定朱履先担任阅兵总指挥,并任命朱履先为陆军二师师长,授陆军中将军衔。

后朱履先与蔡锷、李书城、李根源等被袁世凯再度授予陆军中将军衔,并被袁世凯聘为总统府参议等职,还出任冯国璋的参谋长,后因政见不合而辞职。

孙中山逝世让他感到国事迷惘,带着对军阀混战的厌恶和惆怅,朱履先退隐故里黄桥。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

朱履先在家中痛哭三天,对家人说:“民国是在我们手里建立起来的,可现在日本人来打我们中国人了,民国要亡了,我们要做亡国奴了,怎么有脸去见祖宗先人?”朱履先担任过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阅兵式总指挥、民国开国陆军中将师长和南京讲武堂堂长,当地百姓尊称他为“三大人”。

他正义感强,常为百姓请命,仗义执言,享誉三泰地区,人称“黄桥第一名流”。

1940年初,汪精卫多次派特使登门邀请朱履先去南京任职,均遭拒绝。

“求贤”心切的汪精卫不死心,于当年春节再次委派伪国民政府秘书长褚民谊,带着“和平军总司令”的委任状和汪精卫的亲笔信到黄桥劝说朱履先出山。

朱履先把褚民谊堵在门外,当面撕碎汪精卫的信,厉声怒斥:“汪精卫当汉奸,还想拖着我一起去当汉奸!国破就在眼前,怎可偷生屈节,腼颜天壤!”他让褚民谊转告汪精卫:“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

我朱履先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决不认贼作父!”伪十九师师长蔡鑫元派遣武装意欲劫持朱履先。

朱履先面对端着枪的伪军喽罗愤然大怒道:“我拿枪的时候,你们还未投胎,哪有枪口对内的拿法!”骂得伪军面红耳赤,只好连呼“三大人”,乖乖地服侍着送他老人家回家。

黄桥历史

黄桥历史

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确定了开辟苏北,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陈毅、粟裕奉命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部队挺进苏北,在黄桥地区建立了根据地。

黄桥镇地处苏北泰兴县,南扼长江天险,北接苏中平原。

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便于与我江南部队相呼应,控制长江通道,威胁日寇和切断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与江南之敌的联系,对奠定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1940年秋,陈毅奉命率领新四军北上抗日。

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命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集中十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企图在苏北一举全歼陈毅部队。

新四军前线纵队司令员赵勇,率部猛攻泰州,泰州守将刘世仪和刘玉坤抵挡不住,向韩德勤求援。

韩为达到独霸江苏的目的,命令二刘死守,以借新四军之手歼灭二刘。

陈毅将军飞驰泰州,说服赵勇停止进攻,只身面会二刘,揭穿韩德勤诡计,并向守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

二刘深受感动,同意对新四军假抵抗,真让路,使新四军迅速挺进。

国民党税警司令林太远得知陈毅已到达泰州的消息,一面逼迫二刘阻击新四军,一面飞报韩德勤。

陈毅改变战略,夜袭林太远部。

林措手不及,被我军生擒。

陈毅将军以抗日大业为重,亲自为林松绑,让他带领被我军所俘的一千余人及枪支返回。

林太远感激之至,决心站到团结抗日一边。

韩德勤不甘心失败,调集兵马,重重围困陈毅部队。

陈毅将军在黄桥一带布置兵力,迎战韩德勤。

战斗打响,战士们勇猛顽强地击退敌军一次次进攻。

在陈毅将军的正确指挥下,终以七千人兵力,战胜了十万敌军的进攻,取得黄桥之战的伟大胜利。

黄桥位于苏北的南端,拊宁、沪、徐、蚌的侧背,为我开展苏北敌后抗战,积聚人民革命力量的战略要地;也为敌、伪、顽所必争。

陈毅同志高瞻远瞩,在茅山根据地时,即已经作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了当时苏北敌后的情况,草拟了通过东进,打开苏北局面,进而建立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蓝图。

当时,日寇在苏北的兵力不多,仅占领了扬州、泰兴、南通、如皋、徐州等县城,此外,尚有二十多个县城完全没有敌伪据点。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黄桥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新四军对日军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农村土地革命战争中的一座丰碑。

在这场战役中,有很多优秀的新四军女兵展现出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超人的勇气,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桥战役发生在1940年春天的江苏黄桥一带,当时的黄桥城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

面对强大的日军,新四军七师团决定发起对黄桥城堡的夺回战。

在这次战役中,女兵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妇女,有的是农村的姑娘,有的是城市的知识女性。

她们都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抗日斗争的信念,主动报名参加战斗。

不论是身在家庭还是工作岗位上,这些女兵都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战斗中,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战斗中,新四军女兵们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毅的斗志。

她们在千钧一发之际毫不退缩,始终站在前线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对抗。

她们守土有责,保家卫国,为保卫黄桥城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组织能力和战斗素质。

她们熟悉战斗技能,对敌情敌军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她们善于使用各种武器,瞄准准确,击中目标。

在战斗中,她们敢于冲锋陷阵,绝不退缩,一次次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还展现出了较强的战斗连队凝聚力和集体协作能力。

她们互相帮助,紧密协作,形成了战斗力极强的小分队,凭借着团结一心的力量,一次次打垮敌人。

她们在战斗中展现出了纪律严明、机智灵活的作战风格,充分发挥了团队的力量。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她们不仅守住了黄桥城堡,阻止了日军的进一步扩张,更重要的是展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信心和意志。

她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激励了无数人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桥战役中的新四军女兵是抗战历史中一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她们的事迹在抗战史上流传下来,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战斗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力量,她们是中国抗战时期的一朵亮丽花朵,也是中国军人的骄傲!。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

粟裕在黄桥战役中的“数学题”作者:陈赋斌来源:《人民周刊》2017年第15期在1940年的黄桥战役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作为前线总指挥,粟裕是怎样带领新四军赢得胜利的呢?“打仗就是数学”——一向善于险中求胜的他用这句话诠释了黄桥战役的胜利秘诀。

在这场战役中,粟裕一连做好了三道“数学题”。

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部进军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于8月进驻黄桥(今江苏泰兴东)。

国民党顽固派担忧新四军壮大,妄图趁陈粟部立足未稳之际予以消灭,命在苏北的“反共专家”韩德勤(时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不断制造与新四军的摩擦,并于9月进逼黄桥。

韩德勤所属精锐倾巢出动,并在动员令中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里去喝水!”战前:7000余人>30000余人1940年9月初,国民党军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兵分两路向南进攻。

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首战营溪,歼其先头两个团,进而攻取姜堰,歼守军千余人,并继续向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韩德勤则以新四军必须退出姜堰为借口相要挟。

苏北指挥部为顾全抗战大局,让出姜堰,由李明扬、李长江部接防,还主动送给陈泰运部分枪械,进一步争取了李、陈泰运,使韩德勤更加孤立。

然而韩德勤自恃兵多粮足、装备精良,以为新四军退出姜堰是胆怯,令其主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第六旅共1.5万余人为中路军,从海安、曲塘一线进攻黄桥;李明扬、陈泰运部为右路军,5个保安旅为左路军,向黄桥两翼夹击,其进攻总兵力达26个团3万余人,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

9月30日,韩德勤部向黄桥出击,行动甚为隐秘。

新四军未及时发现,第二天才获知韩德勤部进攻的消息。

黄桥的防御工事十分简陋,加紧布置势必造成部队极度疲劳。

更严重的是,新四军兵力不到对方的1/4,处于绝对劣势。

但黄桥之战关系到新四军能否在苏北立足,被逼到墙角,只能打不能退。

陈毅坐镇黄桥西北5公里的严徐庄统揽全局,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新四军大揭秘】新四军决战黄桥兵力之谜X一、传统说法按照《粟裕战争回忆录》、《陈毅传》、《叶飞回忆录》,粟裕、陈毅的《黄桥战役总结》,都是一个说法:七千多人,其中战斗部队五千多人。

这样,五千人击败了一万五千人,消灭了一万一千人,因此,黄桥战役,作为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陈毅传》记载:7月14日,陈毅电报报告军部转中共中央及重庆周恩来处:决定整顿一星期即向东挺进以黄桥为中心建立根据地。

当时,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由陈毅任指挥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指挥。

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九个团。

一纵以叶飞为司令员兼政委,下辖一、四、五团;二纵以王必成为司令员,刘培善为政委,下辖二、六、九团;三纵以陶勇为司令员,刘先胜为政委,下辖三、七、八团。

新四军东进部队的主力已高度集中于苏北,陈毅长久以来念念不忘的中共中央的意图——沿江向敌后发展直到海边,有实现的条件了。

1940年7月25日,陈毅率部东进。

以七千余人一战求歼韩军主力一二万人,谈何容易!中共中央没有提出这样的要求。

刘少奇一直殷切希望能在八路军和四、五支队的战略和战役的配合下“解决”韩军主力;但刘少奇后来权衡了全局的影响和远道增援的困难,乃向陈、粟提出:“目前你们的作战方针还应是独立打破重围,求得以速决为原则……在胜利后即以比较谦虚的态度言和,冲突可暂时停止。

”显然,中共中央与刘少奇的考虑是:能够增援和配合,则应“解决”即歼灭韩军主力,一举基本上解决苏北问题;在不能有效地增援和配合的情况下要独立作战,则大体上只能击破或打破重围,然后言和暂停冲突。

独立作战和歼韩主力是不可得兼的。

然而陈毅却想独立歼韩。

陈毅只希望八路军作战略配合。

必须确实保证中间势力武装严守中立,不会中途变卦背后插刀,新四军才能最大程度地集中仅有的七千余兵力专力对韩。

营溪战斗打了保一旅后新四军迅速送还人枪,在中间武装中影响很好,各保安旅、团均有人来联络。

韩德勤进攻的部署如下:右路军是两李和陈泰运部队。

韩德勤令其向黄桥西侧进攻,并从右侧掩护在中路进攻的韩军主力。

事先,省韩多次向国民党军委会告状,使之得出了“李明扬不服韩之指挥,坐观成败”的严重考语,同时,韩又给两李十万元拉拢。

战时,省韩还将派专员在两李及陈泰运的指挥部联络监视。

所以这右路军的中立也并非完全可靠,万一变脸,一万二千人的兵力压上来,当然是严重的威胁。

左路军由保安第一旅、第五旅、第六旅、第九旅、第十旅共五个保安旅的大部组成,任务是攻击黄桥东南。

进攻军的主力全在中路。

中路军又分三路:第八十九军的三十三师为左翼,攻击黄桥东面;军长李守维亲率一一七师三四九旅大部及军独立团、炮兵团等为中坚,由营溪南下,攻击黄桥东北;装备精良的主力独立第六旅为右翼,攻黄桥北面。

这中路共有兵力一万三千人以上,中路的三支人马在黄桥附近将基本上联成一片,离黄桥二十里时相隔也不过十余里。

新四军若集中兵力攻击其一路,另一路很快可以增援,很难围歼,相反会使新四军迁回部队陷入腹背受敌的被动地位。

如果全部进攻力量二十六个团三万余人齐头并进,黄桥新四军更穷于应付。

同时,日寇也加强了长江封锁。

沿江驻守的顽军也劫走船只,不让新四军“逃往江南”。

这样,在兵力部署上,陈毅粟裕就采取了更加出敌不意的高着:决定以四分之三的兵力即一纵、二纵的近六千人作为机动突击力量;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即三纵不足两千人坚守黄桥。

在局部兵力运用上还有不寻常的做法:向东北阻击韩军中路中坚的二纵部队,不是以一般分队而是以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分队进行游击性的阻滞,不断袭扰,反扑,尽量拉开它与左、右两翼的距离,这就便于新四军突然袭击,围歼独六旅。

三纵在守备黄桥的兵力单薄的条件下还保留了多层的预备队,不断反突击,多次向镇外出击,直至最后配合一、二纵大举出击。

八十九军不愧是主力,抵抗与反扑相当顽强。

陈毅报中央和叶、项的电报中说:“空前恶战”,“攀登屋顶顽固抵抗拼刺刀七八次”,“我一、二、三、四、九各团进攻凶猛,刺死敌官兵在千名左右,敌胆始寒”。

《粟裕战争回忆录》说:我们遵照中央指示,将渡江北上的江南指挥部改为苏北指挥部,仍由陈毅同志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我任副司令,刘炎、钟期光同志分别任政治部正、副主任。

此时刘炎同志尚在苏南,政治部工作由钟期光同志主持。

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每个纵队三个团。

第一纵队以叶飞同志任司令员兼政委,下辖第一、第四、第五团;第二纵队以王必成同志任司令员,刘培善同志为政委,下辖第二、第六、第九团;第三纵队以陶勇同志任司令员,刘先胜同志为政委,下辖第三、第七、第八团。

全部共七千余人。

数量虽还不大,但统一了指挥,行动协调了,部队面貌一新,这对开辟苏北局面有重要意义。

韩德勤深惧八路军与我会师,又以我退出姜堰为虚弱,决心采取“先南后北”的方针,先歼我苏北新四军,然后回师对付南下的八路军。

于是亲自指挥二十六个团共三万余兵力南下,妄图与我决战,歼灭我苏北部队于黄桥地区。

韩德勤主动寻衅,正是我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良机。

但我军全部人员仅七千余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过五千余人。

而八路军南下部队受到敌、伪、顽的牵制和半水网地区的阻碍,尚在老黄河以北;第五支队在春季反顽战斗胜利之后,整训还未结束,同时又受津浦路东敌伪的威胁,暂难东渡。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北、西两军对我进行战役上的配合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只能在他们的战略配合下,作独立决战韩顽的准备。

陈毅一九四二年在《黄桥战斗总结》说“共计七千余人,战士只五千人”:军事上,韩德勤以为我退出姜堰是“匪胆已寒”,乃下令一鼓作气,冒险轻进,一共集中十三个团,约一万七千至两万人,其中以八十九军及独立第六旅为主力,他决心先歼灭南边之新四军后,再北上消灭南下之八路军。

我们则有九个团分三个纵队,其中只有三个主力团,共计七千余人,战士只五千人,敌人多我三倍至四倍,占了绝对的优势。

粟裕一九四○年十月在海安西寺干部会议上所作《黄桥战役总结》说:以第三纵队为黄桥守备队,加紧构筑工事,并派出约一营兵力进至分界以西地区,用散兵战积极阻击敌人,迟缓其行动,疲劳其兵力,在不得已时,由黄桥东面撤回黄桥。

以第一、第二纵队为突击兵团,如敌人于十月四日进攻黄桥,该两纵队则于五日拂晓前,从敌人右侧后实施猛烈突击,配合第三纵队将进攻之敌消灭于黄桥阵地之前。

出击路线:第一纵队由横港桥经高桥以南之何家桥、太平桥向刘家堡之线进行突击。

第二纵队由顾高庄推进至申家庄,取道高桥、八字桥向分界突击;在占领分界后,由东向西,沿分界至黄桥大道,尾敌之后攻击前进。

特务营为总预备队,集结于严徐庄附近,在突击兵团出击后,该营则进至高桥附近,准备于黄桥战斗胜利后,即由总预备队改为追击兵团,经古溪、营溪直取海安。

后方机关、野战医院在黄桥以西十里之黄家溪,各兵团自设野战伤兵收容所。

指挥部及直属队仍在严徐庄。

海安被我占领后,顽军第一一七师残部向富安集中,独立第六旅残部向安丰集中,第三十三师残部向梁垛集中,东台尚有保安第八旅防守。

我们决心乘胜扩张战果,部队在海安休息一天后,即迅速进占富安、安丰、梁垛。

十月十日我们的追击兵团只稍经战斗,即占领了东台。

这样就结束了这个战役。

这次顽方用于进攻我们的兵力约一万五千人,我们一个人要打他三个人。

顽军以为这次一定可以将我们消灭,可是我们胜利了,将他们全部歼灭了!特别重要的是他们团以上的主官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捉,有的淹死,有的自杀了。

连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也到河里“洗澡”去了。

这样,就使他们完全丧失了再向我们进攻的能力。

《叶飞回忆录》说“我军仅七千余人”:韩德勤部署了三路大军:两李和陈泰运的部队为右路军,约一万二千余人,攻击我军黄桥以西防线,并掩护中路军的进攻;左路军由第一、第五、第六、第九、第十共五个保安旅的大部组成,约七千人,攻击我军黄桥东南地区防线,牵制我军防御兵力;中路军是进攻的主力,兵力约一万五千人,以八十九军三十三师为左翼,向黄桥东面的加力、分界攻击,独立六旅为右翼,攻击黄桥北面,李守维亲率一一七师大部、军部直属队及炮兵为中坚,由营溪南下,攻击黄桥东北。

韩德勤共组织了二十六个团、三万余人的兵力,发起黄桥战斗。

同时,日军加强了对长江的封锁;沿江韩军也劫走了船只,以断绝我军退路。

我军仅七千余人,兵力悬殊太大,还要分兵防御可能配合进攻的泰兴等地的日军,形势十分严重。

但是近年来发现的史料表明,这一种传统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苏北指挥部1940年7月23日成立,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辖第一团、第四团、第五团。

第二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刘培善,辖第二团、第六团、第九团。

第三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刘先胜,辖第三团、第七团、第八团。

以上三个纵队、九个团,共约七千余人。

第一,兵力问题:其一,陈毅、粟裕在1940年7月14日发给军委的电报就有苏北指挥部“共约八千余人”;东进任务和方针(一九四○年七月十四日)江北主力业已集结江都东北地区,共约八千人。

一、决定整顿一礼拜即向东挺进,在泰兴、靖江、南通、如皋地区建立根据地,以黄桥为中心。

这一沦陷地区,无国党主力,仅仅有地方土匪游击部队及伪军,我们有地方党基础,可成为有理有利之发展。

二、我们不攻取泰州,一俟两李中立,我们东进可与两李互相交换情报,两李亦知阻我发展于他不利,在东进发展削弱省韩之后,更可进一步中立两李。

三、东进黄桥,应先求得抗日战斗大小胜利,以发动人民,同时必不免再与韩、冷起冲突。

韩、冷与我们争持者,为江南、北交通线的贯通问题。

东进黄桥,则韩之交通即切断,我之交通则血脉流通。

四、东进胜利有可能与省韩恶战,但又可能逼迫省韩向我妥协从而谈判江苏问题。

因此,东进口号是:团结抗战,反韩打顽。

五、东进,决定任务为创造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而斗争,扩大主力到五万而斗争。

整个江苏行动方针是:江南取守势,江北取攻势;将来苏北问题解决,再移兵南渡。

陈毅粟裕其二,《管文蔚回忆录》也明确提出兵力是“八千多人”:“陈毅要我们思想上作好充分准备,我们主要靠现有八千多人的兵力单独解决任务,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友军的增援上。

”“当时,我们虽有胜利的信心,但也确实感到兵力不足,有些困难。

敌人进攻的兵力,左右两翼部队不算在内,也有一万五千多人,而我军在黄桥地区的兵力,只有三个纵队,共八千余人,实际战斗员只有七千余人,敌我力量对比是五比一,悬殊过大。

”其三,当时担任新四军苏北指挥政治部副主任的钟期光1942年2月8日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的汇报《一师发展历史》说:在江南时代的人数:老二团有一千四百人,新六团有五百余,“江抗”几团三干余人及一支队司令部。

到前年七月间过江了,与管司令会合,这时“江抗”与挺纵两个司令部合并,约三千人左右,苏皖支队到吴家桥地区时也有一千余人。

一支队的发展:由江南到江都时总共会合六千人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