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高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

雪线分布成因及规律作者:along 教参来源:本站转载点击数:877 更新时间:2006-2-16阅读点数:0在对海拔较高的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分析时,常常会遇到一条雪线。

雪线作为冰川学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

雪线变化对陆地自然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指示作用。

因此,研究雪线分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规律哪?笔者结合郑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秦大河研究员(中国气象局)的研究成果,曾进行过系统的考究,现将结果整理出来,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雪线的定义及分类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称为雪线。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雪线可分为以下两种:(1)气候雪线:夏季中高山上成片雪层的最低高度。

(2)地形雪线:夏季中雪以孤立分片形式持留在地表的最低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专题突破】2020高考地理雪线考点复习总结(附专题设计)

【专题突破】2020高考地理雪线考点复习总结(附专题设计)

【专题突破】2020高考地理雪线考点总结(附专题设计)雪线是指地球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

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高度分布规律1、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低纬度两侧递减。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2、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3、一般山脉,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4、一般山脉,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二、雪线高度成因分析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1、气温: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2、降水: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降水量越大,冰雪的补给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在干旱的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雪线的高度达到最高。

3、坡向(1)阳坡和阴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为阳坡,雪线偏高;而北坡为阴坡,雪线较低。

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2)迎风坡和背风坡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雪线专题课件(精品、经典)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雪线专题课件(精品、经典)

读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图,回答1~2题。
1.关于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人类为了解决生产用水,人工融冰所致 B.与人类活动无关,地球处于温暖期所致 C.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的温室效应所致 D.黄赤交角变小,使太阳直射赤道时间变长所致
2.非洲乞力马扎罗山雪线变化,预示今后( A )
(纬度高;阴坡)
1.气候
积雪多
多 积雪多 ②降水 (迎风坡)
(负相关) 少 积雪少
雪线低 雪线高
(背风坡)
雪线高 雪线低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2.地形
①坡向
阳坡 阴坡 迎风坡 背风坡
雪线高 雪线低
雪线低 雪线高
陡坡 ②坡度 缓坡
不利积雪保 存利于积雪保 存
雪线高 雪线低
雪线
常年积雪多 常年积雪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自然地理——雪线专题
自然地理——雪线专题
一、概念:
雪线指的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 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 1.气候 降水
坡向 2.地形 坡度
三、雪线与全球气候变化
二、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高 融雪量大 积雪少
①气温 (纬度低;阳坡) (正相关) 低 融雪量小
A.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的低地可能被淹没 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方向延伸 高纬 C.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降水更少 水循环加快导致降水增多 D.中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蒸发旺盛导致气候变干,产布规律:
副热带地区
副热带地区
规律: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原因:由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
南 阴 北阳 坡 坡坡
南阳 北阴 坡坡

【地理知识点】影响雪线的因素

【地理知识点】影响雪线的因素

【地理知识点】影响雪线的因素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

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

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①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②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

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

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

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

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雪线的升降变化还受大气环境改变制约。

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沙尘暴等因素均可对雪线高度产生影响。

不断升高的气温将使雪线持续向更高海拔推进,雪线之下的许多滑雪胜地的滑雪道将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大量增加,使雪线急剧上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作者:胡和媛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6期雪线是指地球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

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高度分布规律1.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低纬度两侧递减2.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3.一般山脉,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4.一般山脉,迎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低二、雪线高度成因分析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1.气温: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气温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2.降水: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降水量越大,冰雪的补给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在干旱的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雪线的高度达到最高。

3.坡向(1)阳坡和阴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为阳坡,雪线偏高;而北坡为阴坡,雪线较低。

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2)迎风坡和背风坡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
解析:(1)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和气温,一 般的气温高,雪线高,降水多,雪线低。(2)青藏高原主 要发展的种植业位于河谷地带,称为河谷农业,分析其发 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应从有利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同一座山地的雪线,冬季下降,夏季上升。 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山地上的雪线在上升,从而 使山地冰雪储量减少,农业生态条件日趋恶化。非洲乞 力马扎罗山地的冰川正在逐渐消退,这一赤道奇观有可 能消失。
3.雪线与地形 (1)山地的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融雪快,雪 线位置高;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低。
章末知识整合
雪线及其影响因素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因此常年 积雪;雪线以下的地带,全年冰雪积累量小于消融量,因此, 常年积雪无法积累,为季节性积雪。 雪线高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两 个基本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会影响雪线位置的高低,它们 之间的关系如下:
.
针对训练
读我国西部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沿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沿__A_B_线__由__北__向__南__雪__线__先__变__ __高__,__后__变__低______。请说出A、B山脉雪线高度分布的差异及 原因。 A山脉雪线南高北低,B山脉雪线北高南低 A为天山山脉,
.
1.雪线与降水量 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低。因为降雪是从山顶向 山脚覆盖,因此降水量越大,从山顶向下的覆盖面越大,雪 线的位置越低。反之,降水量越小,雪线的位置就越高。如 阿尔卑斯山西北坡雪线低于东南坡(西北坡受西风气流影响, 降水多);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 于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南坡受西南季风影 响大,降水多且坡度缓,积雪多,雪线低)。

雪线的概念及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

雪线的概念及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
雪线的概念及影响其分布高度的因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明确雪线的概念 2、理解掌握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并能应用所学知识熟练解答相关问题。
一、雪线的概念
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 的下部界线(下限)
某山体一年四季都不 融化的积雪下界
即一年中最热时山体的积 雪(永久性积雪)的下限。
它是永久积雪和季节性积雪 区之间的界线。
同一山地的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X )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
可能与最热时山体0 ℃等温线重合,也可能在最热时山体0 ℃ 等温线以上的高度
雪线与最热时山体 0 ℃等温线的位置关系
①雪线可能与最热时
山体0 ℃等温线重合

② 雪线也可能在最热
时山体0 ℃等温线以上的

高度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5.图中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C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6.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 000米左右。 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
是( A )
A.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B.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1、气温(热量或纬度)
当雪线与最热时0 ℃等温线重合时,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雪线越高
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所以阳坡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雪线高于阴坡
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 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如下图)
如,雪线高度在非洲热带地区为4500一 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一 3 200米,北极圈内则为200米以下。

2018-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018-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018-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

实际上雪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地带。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

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

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地貌因素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①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②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浅析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动态平衡)。

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雪线高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它主要取决于温度和降水两个基本因素,同时地形因素也会影响雪线位置的高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一、雪线与降水量降水量越大的地区,雪线的位置越低。

因为降雪是从山顶向脚覆盖,因此降水量越大,从山顶向下的覆盖面越大,雪线的位置越低。

反之,降水量越小,雪线的位置就越高。

例如:阿尔卑斯山西北坡雪线低于东南坡(西北坡受西风气流影响,降水多);天山北坡雪线低于南坡(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南坡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且坡度缓,积雪多,雪线低)。

二、雪线与温度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气温高,融化量大,雪线分布高(常年积雪较少);气温低,融化量小,雪线分布低(常年积雪较多)。

雪线高低是相对于地面来说的。

温度高了,雪融得快,那么山上积雪最下面的位置就要往山顶上移了,雪线就离地面越高了。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在200米以下。

三、雪线与地形(1)山地的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融雪快,雪线位置高;而阴坡因气温低,融雪慢,雪线位置低。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位置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位置高。

(3)山地的缓坡容易积雪,则积雪越多,雪线位置越低;陡坡积雪易下滑,雪线位置就较高。

雪线

雪线

雪线与坡度的关系1、气候上的气温与降水都与之有关系。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 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很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000 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2、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从山势上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向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背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 00~3900米。

3、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其南坡面向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年降水量在2000~3000毫米以上,在同等气温(低于0°C)情况下,南坡空气易达到过饱和,形成降雪,形成海洋性冰川,雪线高度在4500米左右;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一般只有600~800毫米,空气要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形成大陆性冰川,雪线大多在6000米左右,个别地区达6200米。

雪线完全解读

雪线完全解读

雪线完全解读2009-08-16 18:11雪线完全解读一、雪线的概念雪线是反映气候现象的空间概念,是年固体降水量等于消融量的零平衡线,是地球上多个积雪区的最低界限。

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

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

年深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这种临时现象叫做季节雪线。

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二、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大气环境改变等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1.气候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即温度高时雪线也高。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 500米~5 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 400米~3 200米,在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关系密切: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因为,在降雪量很少的条件下,要达到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必须有较低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高),以使消融量和蒸发量减到最少;而降雪量很大的情况下,必须有较高的年平均温度(即雪线位置必然较低),方能融化大量的积雪,以保持降雪量与消融量的平衡。

例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带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天山东段雪线达5 000米以上,再向东到祁连山东段,由于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反而降低。

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降水稀少的副热带地区。

南美副热带地区的安第斯山脉,有世界最高的雪线(6 400米)。

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遇暴风雪该如何保安全

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遇暴风雪该如何保安全

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遇暴风雪该如何保安全常年积雪期的下界,叫做雪线。

雪线以上的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雪线以下地带,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积累不了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欢迎大家阅读。

雪线分布高度的影响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气候上温度和降水量都与之有关系。

地表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因而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赤道向两极降低。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左右。

降水量与雪线的高度关系密切。

降雪量越大,雪线越低,反之亦然。

因而,全球雪线高度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副热带高压带,处于此范围内的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雪线很高,有世界最高的雪线,达6400米。

再如我国的天山——祁连山一线,水汽来源主要受西风控制,所以由天山西段向东,降水量递减,雪线升高,到西段雪线达5000米以上,再向祁连山东段,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增多,雪线高度反而降低。

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势和坡向上。

陡峻的山地,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西坡日照多,冰雪消融量大,雪线偏高,而北坡和东坡的雪线位置较低。

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为3500-3900米。

但是,气候上的温度和降水相对于地貌因素对雪线的影响更大,因而也会出现山脉南坡雪线低的情况。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正当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度大约在4600米,而北坡高出南坡有千米左右。

遇暴风雪该如何保安全在登山活动中,对突然袭来的狂风并携带着吹雪或降雪的天气现象称为暴风雪。

暴风雪天气易发生冻伤、滑坠、被雪掩埋、迷路,暴风雪给行军和宿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因此,登山要科学地掌握和利用天气时机,选好待机营地,掌握好宿营原则,尤其是高山营址的选择,还要组织好接应队伍。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中地理:雪线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雪线是指在高山区和高纬度的永久积雪区及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常年积雪的下界。

实际上雪线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地带。

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

雪线是冰川学上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

只有山体高度超过该地的雪线,每年才会有多余的雪积累起来。

年长日久,才能成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发育的地区。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夏季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降低,雪线下降。

这种临时界限叫做季节雪线。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全球来看,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和降水量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空气多对流上升,云层较厚,降水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副热带地区多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少,热量充足,积雪较易融化。

因此,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是在副热带地区。

处在此范围的南纬20°~25°间的安第斯山雪线最高,主要在智利北部和玻利维亚西南部,一般高5500~6000米,最高可达6400米,成为世界上雪线最高的地方。

在纬度40°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干燥程度,雪线高度在海拔2500~5000米之间。

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

此外,由于10°N的降水量比10°S多,因此10°S的雪线比10°N也要高一些。

总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

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高三地理知识点归纳:雪线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关于地貌的知识,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雪线。

雪线是指在高山地带中,山坡上常年积雪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关于雪线的知识。

一、雪线的定义和形成雪线是指高山地区上的积雪界限,它的高度和地理位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雪线的高度主要由纬度、气候、山体特征和降水量等因素共同决定。

首先,纬度是影响雪线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纬度越高,雪线高度就越低。

这是因为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气温随海拔的变化程度也更为显著,从而导致雪线的高度较低。

其次,气候状况也对雪线高度产生重要影响。

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雪线相对较高;而气温低、降水量少的地区,雪线较低。

此外,山体特征也是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之一。

山体的坡度和形状会影响气流的流动情况,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

较陡峭的山体上升气流较强,降水量较大,雪线较低;而较平缓的山体则相对降雪较少,雪线较高。

最后,降水量也直接影响雪线的高度。

降水量较大的地区,雪线相对较低;而降水量较少的地区,雪线相对较高。

二、雪线的特点1. 雪线的高度和地理位置随地区而异。

从全球范围来看,雪线在北纬30度到北极圈之间高度约为3500米至6000米不等。

而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雪线高度则较低。

2. 雪线的高度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常年凉爽的温带地区雪线相对较高,而炎热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雪线则较低。

3. 雪线的位置与山脉的走向有关。

横越山脉的走向受到来自大气环流的影响,降水量和雪线高度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4. 雪线的变化通常是季节性的。

在季节转换时,随着气温的变化,雪线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雪线的地理意义雪线是高山地区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雪线以下的地区,气候较温暖,植被生长较为茂盛。

而雪线以上的地区,气温较低,植被稀疏。

因此,雪线是高山植被类型的分界线,同时也是高山动物区系的分界线。

研究雪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山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变化。

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分析

影响山地雪线和林线的因素分析

(2).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 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A ) 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
解析 考查影响雪线和林线高度的因素。影响林线 和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林线升高,表明 气温上升;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雪线应升高,而雪 线降低,表明降水增多。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 暖湿。
5、(2020全国卷3) 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 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 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 (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 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 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推的林 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
(2) 点 苍 山 无 现 代 冰 川 发 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
相比,点苍山现在( B )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解析 考查冰川形成的条件。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 川,与山顶的气温具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 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故选B项。
二、影响山地林线的因素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乔木) 分布上限。或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 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 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 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6、(2018天津)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
图1某地景观图
图2天山西部及附近地区地形图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A)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解析 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山地自然环境的垂直变化规律。 图1中从山麓到山顶,植被分别为山地草原、云杉林、高山 草甸、终年积雪。说明地势较高、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 伊利河谷为向西敞开的谷地,受西风影响,山地降水较多, 地势起伏大 ,自然带丰富;乙处山麓为荒漠;丙处为山顶,

雪线问题

雪线问题
雪线问题
• 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 • 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相等的界线。
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气候 地貌
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降水: 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 山势: 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保 存,雪线偏高;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 雪线偏低
坡向:
阳坡:T高---雪线高 阴坡:T低---雪线低
在中国西部,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 尔泰山,雪线高度由6000米依次下降到5500米、 3900~4100米和2600~2900米。再往北到北极地区, 雪线降至海平面。 在青藏高原,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为500~800毫米, 雪线高5500~6000米;阿尔卑斯山脉雪线附近的年 降水量达2000毫米,雪线高度仅2700米左右。 祁连山东段的年降水量大于西段,雪线由东 (4600~4700米)向西(5000米)升高。
【解析】 图可知,甲地在5 000米和6 000米两条等高 线之间,故选A。2. 珠穆朗玛峰南坡为西南季风的迎 风坡,降水量大,冰川类型为海洋性冰川,生长快, 消融快,雪线低;北坡相反,雪线反比南坡高,由此 判断A、C两项不正确。④线在南坡的最低高度只有2 000多米,如果此线是雪线,则山麓的海拔即使为0米, 一年中最高月气温也只有12℃左右,显然是不可能的, D项错误。故选B。 【答案】 1. A 2. B
• 如果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的话,我 们以迎风坡的影响为主,雪线要低 些,原因是迎风坡在降水的同时会 遮挡阳光,削弱阳坡的影响。
下图为地表两座山体的植被分布情况
1下图ab山体所属的半球? 2若海拔相同, 纬度较低的是哪座山? 3反之若纬度相同,海拔较高的是哪座山?
纬度越低,垂直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线高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
江西省宁冈中学(343600)龙吉忠
雪线是指地球陆地上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的某一海拔高度,即永久积雪下限的海拔。

在雪线以上,气温低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高于0℃,全年冰雪的积累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常年积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只有夏季雪线位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

一、雪线高度分布规律
1、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高压带向高低纬度两侧递减。

2、同一座山地,夏季雪线升高;冬季雪线降低。

3、一般山脉,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4、一般山脉,迎风坡雪线高,背风坡雪线低。

二、雪线高度成因分析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

1、气温: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
气温越高,积雪的消融量越大,雪线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

由于地表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例如,雪线高度在热带非洲为4500~5200米,到阿尔卑斯山降至2400~3200米,北极圈内只有200米以下。

2、降水:雪线的分布高度与降水量成负相关
降水量越大,冰雪的补给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在干旱的副热带地区,气温高,降水少,雪线的高度达到最高。

3、坡向
(1)阳坡和阴坡
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山坡两侧,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融化较快,雪线位置较高;阴坡接受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偏低,雪线位置也较低。

对于北半球而言,南坡为阳坡,雪线偏高;而北坡为阴坡,雪线较低。

例如,中国天山南坡雪线高度为3900~4200米,而北坡雪线高度为3500~3900米。

(2)迎风坡和背风坡
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

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

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

地处干旱地区的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示意图
三、巩固练习
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B.T夏>18℃C.T冬<18℃D.T夏<18℃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下图,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5.依图示资料可知( )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6.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 两点最大温差为28.8℃,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700米B.4800米C.5000米D.4680米
读“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表”回答7—8题。

纬度23°26′S23°26′N0°40°S40°N
雪线高度5800m5600m4800m4800m4000m
7.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雪线比赤道地区高的原因是()
A.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大
B.赤道地区降水量多,蒸发量比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小
C.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地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8.假设30°S—40°S的海平面处有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该山垂直带谱与喜马拉雅山相似
B.暖湿气流的迎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高,背风坡一侧冰川海拔较低
C.该山麓地区气候可能受到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影响
D.该山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

完成9—10题。

9.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10.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降水 C.热量 D坡向
雪线是永久冰雪带的下界,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

下图甲表示我国沿87°E山地雪线的变化,图乙表示我国沿29°N山地雪线的变化。

读图,回答11—12题。

11.我国山地雪线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 )
A.喜马拉雅山北坡和南坡
B.冈底斯山和西藏东南部
C.喜马拉雅山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和阿尔泰山北坡
12.图乙中①地雪线高度特点与原因正确的对应关系是 ( )
A.纬度低,气温高—雪线较低
B.海拔高,气温低—雪线较高
C.向阳坡,光照强—雪线较低
D.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13.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
原因是:。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天山A、B两坡坡向:____________是南坡,________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___。

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ADABA 6—10.CCCDB 11—12.CD
13.(1)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
(2)高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温度高
(3)A B
(4)天山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