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引言外协加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一部份生产工序或者产品交由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的一种方式。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是指企业在委托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计划1. 目标和要求:明确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包括外观、尺寸、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2. 加工工艺:详细描述外协加工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工序、检验环节等。
3. 质量检验方法:列出外协加工件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成份分析等。
4. 检验设备和工具:列出外协加工件质量检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抽样方案:制定外协加工件抽样方案,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6. 检验频率:确定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检验频率,保证每批次外协加工件都能得到充分的检验。
7. 检验记录和报告:规定外协加工件质量检验的记录方式和报告格式,确保检验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审查性。
三、质量控制过程1. 原材料采购: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控制应从原材料采购开始。
确保原材料供应商具有合法资质和良好信誉,并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2. 加工工序控制:外协加工件的加工工序应按照质量控制计划进行控制。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稳定和可控。
3. 质量检验和检验记录:对外协加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成份分析等。
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报告。
4. 异常处理: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包括住手生产、调整工艺参数、更换供应商等,确保外协加工件质量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 过程改进:根据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评估和改进,提高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水平和生产效率。
四、质量控制文件1. 质量计划书:详细描述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目标、要求、方法和计划。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工序交由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生产。
在外协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流程1. 供应商选择在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选择供应商时,应综合考虑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
可以通过供应商的资质认证、客户评价、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评估和筛选。
2. 合同签订与供应商达成合作意向后,应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中应包括产品规格、质量要求、交货时间、价格等关键条款。
同时,还应明确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如抽样检验标准、检测设备要求等。
3. 质量计划制定在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应包括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抽样方案、检验频率等内容。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重要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验、尺寸检测、物理性能测试等。
4. 材料采购和接收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控制从材料采购开始。
在采购过程中,应选择符合要求的材料供应商,并对材料进行接收检验。
接收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等。
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入生产环节。
5. 生产过程控制在外协加工件的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可以采用工艺流程控制、工艺参数监控、操作规程执行等方式,避免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质量问题。
6. 产品检验外协加工件生产完成后,应进行产品检验。
产品检验可以采用全检或抽检的方式进行。
检验内容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
检验结果应与质量计划中的要求进行比对,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7. 不合格品处理如果产品检验不合格,应及时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可以进行返工修复、报废销毁或退回供应商等处理方式。
在处理过程中,应记录不合格品的原因、数量、处理方式等信息,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一、引言外协是指企业将某些生产环节或者任务委托给外部供应商或者承包商进行加工或者完成。
为了确保外协产品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本文将介绍外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流程和具体措施。
二、质量控制原则1. 合作选择原则:在选择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时,应综合考虑其生产能力、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等因素,确保其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能力。
2. 合同约定原则:在与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质量要求、交货期限、验收标准等内容,以确保双方对质量控制的要求达成一致。
3. 跟踪监控原则:对外协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 验收检测原则:对外协产品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企业的标准和要求。
三、质量控制流程1. 外协前准备阶段a.明确外协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
b.选择符合要求的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
c.与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签订合同,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义务。
2. 外协过程控制阶段a.外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应按照合同约定的要求进行生产。
b.企业对外协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
c.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应配合企业的质量监控要求,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
3. 外协产品的验收阶段a.按照合同约定的验收标准对外协产品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测。
b.对合格的外协产品进行入库,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标识。
c.对不合格的外协产品,与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商议解决,要求其进行整改或者返工。
四、质量控制措施1. 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者认证要求。
2. 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操作规范。
3. 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应配备合格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
4. 外协供应商或者承包商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委托外部供应商进行生产加工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匡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然而,由于外协加工涉及到不同厂家之间的协同合作,质量控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质量要求1. 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2. 外协加工件的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外协加工件的材料应符合标准规定,并具有相应的检测报告。
4. 外协加工件的表面处理应符合要求,并具有相应的防腐蚀性能。
三、质量控制措施1. 供应商选择1.1. 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
1.2. 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对其设备、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进行考察。
1.3. 与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和质量要求。
2. 技术文件2.1. 提供详细的技术文件,包括加工工艺、工艺参数、质量标准等,确保供应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
2.2. 对技术文件进行定期更新和审核,确保其与实际生产相符。
3. 进货检验3.1. 对外协加工件进行进货检验,包括尺寸、外观、性能等方面的检测。
3.2. 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3. 对不合格品进行退货或者返工,并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4. 在线监控4.1. 建立在线监控系统,对外协加工件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4.2. 监控系统应包括生产设备状态、工艺参数、质量指标等方面的监测。
4.3. 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和处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5. 定期检查5.1. 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检查,包括对其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检查。
5.2. 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定期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5.3. 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 售后服务6.1. 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及时处理客户的投诉和质量问题。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一些生产工序或者产品的加工任务委托给外部供应商完成。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是指在外协加工过程中,对所委托的加工件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加工件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质量控制的目标1. 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满足企业的产品质量要求;2. 提高外协加工件的一致性,减少质量波动;3. 降低外协加工件的次品率和返工率,提高生产效率;4. 保护企业的声誉,提升客户满意度。
三、质量控制的流程1. 选择合适的外协加工厂商:- 对外协加工厂商进行评估,包括其设备、技术水平、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与厂商进行沟通,明确加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2. 编制质量控制计划:- 根据外协加工件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检验方法。
3. 原材料采购和检验:- 选择合格的原材料供应商,并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 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4. 加工过程控制:- 对外协加工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加工工艺符合要求;- 定期进行过程检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5. 成品检验:- 对加工完成的件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功能性能等方面;- 确保成品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需求。
6. 不合格品处理:- 对于不合格品,及时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等;- 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7. 记录和分析:- 对质量控制过程进行记录,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等;- 定期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
四、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1. 检验设备:使用合适的检验设备,如千分尺、显微镜、硬度计等,对加工件进行检验。
2. 统计方法:使用统计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如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等,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3. 质量管理工具: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如质量筛选、六西格玛等,对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进。
4. 培训和教育:对外协加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引言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一部份生产工序或者产品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是确保外协加工件符合企业质量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方法和质量控制指标等。
二、质量控制流程1.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流程如下:a. 确定质量要求:企业与外部供应商商议确定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外观、材料等。
b. 选择供应商:企业根据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和信誉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外部供应商。
c. 签订合同:企业与外部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质量要求。
d. 进料检验:企业对外协加工件的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e. 在线检验:企业在外协加工件加工过程中进行在线检验,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f. 出厂检验:企业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g. 质量反馈:企业将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情况反馈给供应商,促使其改进质量管理。
三、质量控制方法1. 进料检验:对外协加工件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成份分析等。
合格的原材料才干进入加工环节。
2. 在线检验:在外协加工件的加工过程中进行检验,包括工序检验、工艺参数检查等。
及时发现并纠正加工中的质量问题,确保加工件符合质量要求。
3. 出厂检验: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全面的出厂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
惟独合格的加工件才干出厂。
4. 抽样检验:对大批量外协加工件进行抽样检验,以代表整批加工件的质量水平。
根据抽样结果进行判定,确保整批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5. 过程控制:通过建立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控制外协加工件的加工过程,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四、质量控制指标1. 尺寸精度:外协加工件的尺寸精度是评判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尺寸精度的上下限,并在检验过程中进行测量和判定。
2. 外观质量:外协加工件的外观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度和市场竞争力。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引言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部分生产工序或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
外协加工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质量控制的难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质量控制要求1.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目标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并满足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
2.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原则a. 合作伙伴选择原则:选择有良好信誉和专业能力的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
b. 合同约定原则: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要求、检验标准、交付期限等相关条款,确保双方对质量控制的要求达成一致。
c. 过程控制原则:对外协加工件的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
d. 检验检测原则: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e. 反馈改进原则:及时反馈外协加工件的质量问题,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改进,以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三、质量控制流程1. 合作伙伴选择a. 评估供应商的信誉和专业能力,包括其在同行业的知名度、资质认证情况、客户反馈等。
b. 调查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其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质量管理流程、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等。
c. 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确保其能够满足加工件的质量要求。
2. 合同约定a.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材料要求等。
b.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外协加工件的检验标准,包括检验方法、检验设备、检验周期等。
c. 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外协加工件的交付期限和交付方式,确保及时交付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 过程控制a. 监控外协加工件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工艺控制、工艺参数调整等。
b. 建立并执行生产过程的记录和档案,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加工工艺参数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外协加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通过外部合作伙伴来完成一部分生产任务。
然而,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外协加工伙伴1.1 了解外协加工伙伴的背景和信誉在选择外协加工伙伴时,企业应该仔细了解其背景和信誉。
这可以通过查阅其历史记录、参考其他客户的评价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实现。
1.2 确定外协加工伙伴的能力和设备外协加工伙伴的能力和设备直接影响着加工件的质量。
企业应该确保外协加工伙伴具备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设备,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1.3 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协议合同和协议是明确外协加工伙伴责任和义务的重要文件。
企业应该与外协加工伙伴签订明确的合同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确保加工件的质量可控。
二、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范2.1 确定加工件的质量要求企业应该明确加工件的质量要求,包括尺寸、外观、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这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来实现。
2.2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包括检测设备的选择和校准、检测方法的制定和培训等。
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加工件的质量问题。
2.3 加强供应链管理外协加工件的质量不仅与外协加工伙伴有关,还与供应链的其他环节有关。
企业应该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控,避免质量问题的传导和累积。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3.1 确保双方的沟通顺畅双方应该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
这可以通过定期会议、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来实现。
3.2 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或其他突发情况。
双方应该及时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加工件的质量和交货期。
3.3 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评估和反馈是改进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双方应该定期进行评估,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共同改进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任务背景外协加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一部份生产工序或者产品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的一种生产模式。
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外协加工件符合企业质量要求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
二、质量控制流程1. 选择合适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与供应商进行初步沟通,了解其加工能力、设备状况、质量管理体系等。
- 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车间,评估其生产环境和质量控制能力。
- 根据供应商的实力、信誉以及过往的合作经验,选择合适的外协加工供应商。
2. 制定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计划- 根据外协加工件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 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和检验方法。
- 制定质量控制的抽样方案和检验标准。
3. 进行质量控制- 在外协加工件生产过程中,进行过程质量控制。
- 监控加工工艺参数,确保加工过程稳定。
- 定期抽样检验外协加工件的关键尺寸和性能指标。
- 在外协加工件生产完成后,进行最终质量控制。
- 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 对不合格的外协加工件进行返工或者退换。
4. 记录和分析质量数据- 记录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各项数据,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数量等。
- 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 建立质量数据的统计报告,为后续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5.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经验,不断完善和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 加强与外协加工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提高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水平。
- 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审,对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总结和改进。
三、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1. 选择合适的外协加工供应商是保证外协加工件质量的基础。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时要考虑外协加工件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3. 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外协加工件质量的重要环节。
4. 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全面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5. 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一部份生产工序或者产品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
外协加工的质量控制对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合理选择外协加工商1.1 了解外协加工商的资质和信誉外协加工商的资质和信誉直接影响其加工质量和交货时间。
企业在选择外协加工商时,应子细审查其资质和信誉记录,包括了解其是否具备相关认证和资质证书,以及与其合作过的客户的评价。
1.2 确定外协加工商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外协加工商的生产能力和设备水平决定了其能否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
企业应考察外协加工商的生产规模、设备配置和技术实力,确保其能够胜任所需加工工序,并具备保证加工质量的设备和技术条件。
1.3 确定外协加工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外协加工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直接关系到加工件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企业应要求外协加工商提供其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证明,如ISO9001认证等,以确保其具备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流程。
二、建立明确的加工件质量标准2.1 确定加工件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企业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加工件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
这包括确定加工件的尺寸、外观、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加工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2.2 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计划针对不同的加工工序和质量要求,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计划。
这包括确定加工工序的顺序和方法,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加工工具,以及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和测试方法。
2.3 建立完善的质量反馈机制企业应建立与外协加工商的质量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加工件的质量信息,并与外协加工商进行沟通和商议,解决质量问题。
同时,企业应建立加工件质量记录和追溯体系,以便对加工件的质量进行跟踪和溯源。
三、加强外协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3.1 加强对外协加工商的监督和管理企业应加强对外协加工商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定期进行现场检查和质量审核,确保外协加工商按照约定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并及时纠正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委托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的一种方式。
在外协加工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加工件符合规定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标准格式文本1. 加工件质量要求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尺寸精度要求:加工件的尺寸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在可接受范围内。
- 表面质量要求:加工件的表面应光滑、无明显划痕、凹凸和氧化等缺陷。
- 材料要求:加工件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 装配要求:加工件在装配时应能够与其他部件彻底匹配,确保装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流程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前期准备:确定加工件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和确认。
- 材料采购:采购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 加工过程控制:监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加工工艺、设备状态和操作人员技能等。
- 检验与测试:对加工件进行检验和测试,包括尺寸测量、表面质量检查和材料性能测试等。
-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加工件,应及时进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或者重新加工等。
- 最终验收:对加工件进行最终验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并进行记录和归档。
3.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记录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记录是对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加工件质量检验记录:记录加工件的检验结果,包括尺寸、表面质量和材料性能等。
- 加工件质量问题记录:记录加工件浮现的质量问题,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和原因等。
- 加工件质量改进记录:记录对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和效果,以及对供应商的反馈和评价等。
- 加工件质量控制指标统计:对加工件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
4.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责任分工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应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部分生产环节交由外部合作伙伴完成的一种方式。
外协加工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但也存在着质量控制的难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以帮助企业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稳定和可靠。
二、质量控制标准格式1. 目的本质量控制标准旨在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减少缺陷产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质量控制标准适用于所有外协加工件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过程控制、产品检测和最终交付等环节。
3. 质量控制要求3.1 原材料采购- 确保原材料供应商具有相关质量认证,并与供应商签订合格供应协议。
-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入库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指标的检测。
- 建立原材料质量档案,记录每批次原材料的检测结果和供应商信息。
3.2 加工过程控制- 制定详细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个加工环节的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 对关键加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 进行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包括尺寸测量、外观检查等,以及关键工序的工艺能力分析。
3.3 产品检测- 制定产品检测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材料性能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 建立产品检测记录,记录每个批次产品的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
-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包括返工、报废等,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
3.4 最终交付- 对成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产品的外观、功能和性能符合客户要求。
- 建立产品追溯体系,记录每个批次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相关质量信息。
- 提供产品质量报告和合格证明等文件,确保产品的合法合规性。
4. 质量控制措施4.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质量管理手册,明确质量目标、职责和流程。
- 建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计划。
- 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自身无法完成的加工工序或产品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生产。
外协加工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外协加工件符合企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质量控制方案1.质量目标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达到企业标准,满足客户需求。
2.质量控制流程(1)选择合适的外协加工供应商:根据供应商的资质、技术实力、设备条件等因素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外协加工。
(2)制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客户需求,制定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标准,包括尺寸、外观、材料等方面的要求。
(3)委托加工:将加工任务委托给外协加工供应商,并提供详细的加工要求和质量标准。
(4)质量检验:对外协加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材料检验等,确保外协加工件符合质量标准。
(5)质量记录和追溯:对每批外协加工件进行质量记录和追溯,包括加工日期、加工人员、质检人员等信息,以便跟踪和追溯质量问题。
(6)问题处理:如果发现外协加工件存在质量问题,及时与供应商沟通,协商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7)持续改进:根据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情况,不断优化和改进质量控制流程,提高外协加工件的质量。
三、质量控制要点1.供应商评估(1)资质评估:评估供应商的企业资质、注册情况、经营范围等。
(2)技术实力评估:评估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包括设备条件、生产能力、技术团队等。
(3)质量管理评估:评估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认证、质量管理制度等。
2.质量标准制定根据外协加工件的特性和客户需求,制定详细的质量标准,包括尺寸、外观、材料等方面的要求,并与供应商进行确认。
3.质量检验(1)外观检查:对外协加工件的外观进行检查,确保无明显缺陷、划痕、变形等问题。
(2)尺寸测量: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外协加工件的尺寸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要求。
(3)材料检验:对外协加工件所使用的材料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外协加工单位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单位质量控制外协加工在现代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外协加工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质量问题。
为了确保外协加工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必须加强对外协加工单位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针对外协加工单位质量控制进行讨论,提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一、建立严格的合作合同作为外协加工方,建立严格的合作合同是确保质量的第一步。
合同应明确规定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交付时间、价格、责任划分等重要条款,避免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歧义。
同时,在合同中应明确对外协加工单位进行质量检查的频率和方式,以及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
二、严格筛选外协加工单位在选择外协加工单位时,企业应该进行严格的筛选,从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技术实力、员工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
只有选择具有一定实力和信誉的外协加工单位,才能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降低合作风险。
同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外协加工单位更好地理解企业的需求和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三、加强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在外协加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外协加工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
建立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对外协加工产品进行全面、严格的检验,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建立质量档案,记录和分析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制定奖惩机制为了激励外协加工单位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对质量好的外协加工单位给予奖励,对质量差的外协加工单位进行惩罚。
奖惩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外协加工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提升整体合作效率。
五、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质量管理工作没有终点,企业应该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完善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水平。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引言外协加工是指将企业内部无法完成的生产任务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生产的一种生产模式。
在外协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以确保加工件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流程1. 前期准备在外协加工开始前,需要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明确加工件的质量要求、技术规范、工艺流程等。
同时,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质量检验标准、抽样方案、检验方法和频率等。
2. 材料采购供应商在采购原材料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和采购。
对于关键材料,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质量证明文件和原材料检验报告,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制造过程控制外协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制造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供应商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加工,并记录关键工序的参数和操作。
同时,加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如尺寸测量、外观检查等,以确保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4. 检验与测试在外协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加工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和测试。
可以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根据质量控制计划中的抽样方案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尺寸、外观、功能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展。
5. 不合格品处理如果发现加工件存在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可以采取退货、返工、报废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处理方式应与供应商进行协商,并记录处理结果和原因。
6. 质量记录与分析对于每批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检验结果和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可以制作质量报告,对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关键要素1. 供应商选择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是保证外协加工件质量的重要保障。
应重点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等,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满足加工件的质量要求。
2.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明确的质量控制计划是保证加工件质量的基础。
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质量检验标准、抽样方案、检验方法和频率等,以确保对加工件质量的全面控制。
(完整版)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若干要求
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若干要求为有效进行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并尽可能的在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确保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协加工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的控制要求、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控制、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等内容,并针对于每一过程所需要形成的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具体的操作与执行作出了指导。
一、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1.对外协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认定,认定合格后方可承担公司产品的加工任务。
认定的内容主要从原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进行以下的审定。
——外协加工厂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的“规模”和质量管理机构的“独立自主性”;——是否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需提供有效的体系认证证明及相关的体系运行情况记录;——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是否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等;——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质量管理 (或者控制人员) 的资质与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提供与管理;——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操纵情况,主要是如何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和保养、产品的防护等等;——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针对不良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方式等。
2. 采购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外协加工厂进行技术、质量等管理能力检查。
——检查不合格时,被查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时,应住手加工本公司产品,整改达到要求后,才干恢复加工公司产品。
——必要时,经公司领导批准,可取销其加工本公司产品的资格。
3.外协加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辅料事先必须经本公司认可后定点采购。
外协加工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外协加工质量管理控制制度一、引言为了提升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制定本质量管理控制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对外委托加工的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二、管理责任1.公司负责人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制度,并确保员工遵守该制度。
2.每个相关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外协加工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3.外协加工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指导外协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三、质量标准1.外协产品的质量标准应符合公司和国家相关标准。
2.外协产品的质量标准应与客户约定的要求相一致。
3.外协产品的质量标准应经过公司内部质量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四、供应商选择1.公司应严格审查和评估外协加工供应商的能力和信誉,并与供应商签订明确的合同。
2.外协加工供应商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3.公司应定期对外协供应商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五、外协加工质量管理过程1.外协加工质量管理过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外协产品的验收和检验,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b.外协过程中的监控与控制,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质量问题。
c.对外协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d.外协产品的追踪以及记录,以便追溯问题的责任。
e.外协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培训,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2.外协质量管理过程需要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文档,以便审核和追踪。
a.外协产品的批次记录,包括生产时间、数量、质量问题等。
b.外协产品的检验报告和图纸等相关文件。
c.外协加工过程中的培训记录。
六、质量风险管理1.公司应建立质量风险管理机制,评估外协加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公司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核。
3.外协产品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并追踪和分析原因,采取预防措施。
七、质量改进和复审1.公司应定期对外协产品的质量管理过程进行复审,并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质量改进。
2.外协加工负责人应根据质量改进结果提出相应的培训和改进建议。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一部分生产工序或整个产品委托给外部供应商进行加工生产的一种方式。
为了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稳定性,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2. 减少外协加工件的不良率,降低质量成本;3. 加强与外部供应商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质量控制步骤1. 选择合适的外部供应商- 根据外协加工件的特性和要求,筛选具有相关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供应商;- 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设备、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过往的合作案例。
2.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根据外协加工件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和检测方法。
3. 进行质量管理培训- 对外部供应商进行质量管理培训,使其了解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控制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培训档案,定期进行培训和评估。
4. 建立质量检验标准- 根据外协加工件的设计要求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 确定外协加工件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5. 进行质量检验- 对外协加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功能测试等;- 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处理,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6. 建立质量问题反馈机制- 建立供应商质量问题反馈机制,及时沟通和解决质量问题;- 对供应商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7. 进行质量跟踪和评估- 对外协加工件的质量进行跟踪和评估,确保质量的稳定性;- 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合作方式。
四、质量控制工具和方法1. 抽样检验- 根据统计学原理,通过抽取样本进行检验,以评估整批产品的质量。
2. 流程控制图- 通过绘制流程控制图,监控外协加工件的关键质量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
3.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对外协加工件的制造过程进行分析,确定潜在的故障模式和影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4. 全面质量管理(TQM)- 通过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客户导向的方式,提高外协加工件的质量水平。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
外协质量控制办法引言概述:外协质量控制是指企业将一部分生产工序或产品委托给外部供应商或合作伙伴进行加工或生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外协产品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外协质量控制的五个部分,包括供应商选择、合同管理、过程监控、质量评估和问题解决。
一、供应商选择:1.1 评估供应商能力:企业应制定供应商评估体系,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技术能力、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具备满足企业需求的能力。
1.2 考察供应商信誉:企业应调查供应商的信誉度,包括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客户反馈、质量记录等,以确保供应商的信誉良好,能够提供稳定的产品质量。
1.3 进行现场审核:企业应派出专业人员对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了解供应商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质量管理措施等,确保供应商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合同管理:2.1 明确质量要求:企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技术规范、检验标准、质量控制要求等,以确保供应商清楚了解企业的期望,能够按要求进行生产。
2.2 约定交付时间:企业与供应商应在合同中明确产品的交付时间,以确保供应商按时完成生产任务,避免延误企业的生产计划。
2.3 签订违约责任条款:企业与供应商应在合同中明确违约责任条款,包括对质量问题的追责和赔偿责任,以确保供应商能够对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并进行补救。
三、过程监控:3.1 进行过程检验:企业应对外协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包括对原材料、加工工艺、生产环境等进行检验,确保生产过程符合质量要求。
3.2 进行工艺控制:企业应与供应商共同制定工艺控制计划,包括生产工艺参数、设备维护计划等,以确保外协产品的生产过程稳定可控。
3.3 进行过程记录:企业应要求供应商进行过程记录,包括生产数据、检验记录、异常处理记录等,以便对生产过程进行追溯和分析。
四、质量评估:4.1 进行抽样检验:企业应对外协产品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抽样检验应按照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
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1. 引言外协加工是指企业将一部份生产过程交由外部供应商负责完成的一种生产模式。
在外协加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最终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质量控制的目的、方法和措施。
2. 质量控制目的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外协加工件的质量符合企业的要求,从而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具体目标包括:- 确保外协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外观等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外协加工件的材料、工艺等符合标准;- 防止外协加工件浮现缺陷、故障等质量问题;- 提高外协加工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 质量控制方法外协加工件质量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技术评审:在与外部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对其技术能力、设备条件、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评审,确保其具备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 样品确认:在外协加工开始之前,要求外部供应商提供样品进行确认,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工艺控制:对外协加工件的工艺进行控制,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确保工艺稳定可靠。
- 检验检测: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包括尺寸测量、外观检查、材料分析等,以发现并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
- 过程监控:在外协加工过程中,进行过程监控,包括设立关键控制点、记录过程参数、进行过程分析等,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 不良品处理:对于浮现质量问题的外协加工件,要及时进行不良品处理,包括返工、报废等,确保不良品不流入下游生产环节。
4. 质量控制措施为了确保外协加工件质量的稳定可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制度、程序和标准,明确质量控制的责任和要求,确保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 培训和教育:对外部供应商进行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技术能力,确保其能够按要求进行加工。
- 设立质量目标:制定外协加工件质量目标,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跟踪,及时纠正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 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完善的检验检测体系,包括检测设备、方法、标准等,确保对外协加工件进行全面准确的检验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作者:吴建标)作者:zhjwujianbiao2007-10-29 21:49 星期一晴为有效进行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并尽可能的在事前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确保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协加工产品过程质量控制的控制要求、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成品的质量控制、不合格的控制、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和改善等内容,并针对于每一过程所需要形成的相关文件和记录进行了阐述,同时还对具体的操作与执行作出了指导。
一、外协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1.对外协加工厂的质量管理能力进行认定,认定合格后方可承担公司产品的加工任务。
认定的内容主要从原物料采购的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进行以下的审定。
——外协加工厂的组织结构,主要是组织的“规模”和质量管理机构的“独立自主性”;——是否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需提供有效的体系认证证明及相关的体系运行情况记录;——产品的质量认证情况,是否通过产品质量认证,包括产品的品牌、产品的知名度等;——资源配置情况,主要是质量管理(或控制人员)的资质与能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提供与管理;——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主要是如何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检测的标准和依据、检验能力和检验控制、生产操作人员的技能、生产设备的性能、维护和保养、产品的防护等等;——质量异常情况的处理,主要是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处理方式;——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针对不良问题采取的控制措施;——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方式等。
2. 采购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产品外协加工厂进行技术、质量等管理能力检查。
——检查不合格时,被查工厂应在规定时间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经复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加工。
——连续两次检查不合格时,应停止加工本公司产品,整改达到要求后,才能恢复加工公司产品。
——必要时,经公司领导批准,可取消其加工本公司产品的资格。
3.外协加工本公司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辅料事先必须经本公司认可后定点采购。
并且主要原材料、辅料更换规格型号或厂家时,须事先通知本公司,经公司有关部门确认,方可执行。
主要原(辅)材料的变更表现情况如下:——箱纸板、瓦楞原纸的更换,特别是用于箱片面板和高强瓦楞原纸的变动;——瓦楞纸板生产所用“胶水”的原物料更换,主要是玉米淀粉的变动;——印刷使用的原物料更换,主要是油墨、印版的变动;——成品箱使用的原物料更换,主要是扁丝、白乳胶的变动。
4.外协加工厂应制订完整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要求组织生产。
同时应做好加工产品的质量统计和分析工作,保存质量控制的原始记录。
其中需要形成的几个主要文件如下:a. 生产用的技术文件——产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相关机台或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b. 质量控制文件——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包括进货、生产过程、最终成品等。
5.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所有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以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
——质量管理机构需独立于其他部门,并且直接对最高领导人负责;——质量管理机构需参加公司各类相关的会议;——检验机构的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情况(健全性),现场检验人员的配备需符合相关岗位的人员配备需求;——检验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和对不良产品的处理能力。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原材料进厂后由采购部门的相关人员或仓库保管人员,按有关标准的要求完成初步的物料核实及数量验收后,放置于原物料“待检区”,并通知质量管理部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
——对于原物料的进货需制定相应的《进货检验规程》,其中主要的原物料必须由专职的质量检验人员负责检验,检验规程中需明确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及判定准则等内容。
——进货检验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来料通知单》、《原物料进货检验单》及相关的原始《检测报告》。
2.进货质量检验人员都必须按有关标准规定,对原材料的性能、规格尺寸、外观和缺陷等进行检验,并做好原材料检验的原始记录,经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及签字后的原材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原物料到货时,随货同行的还应有质量检验报告、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对于主要的原物料还应由供应商提供当批产品的相应检测数据;——主要原物料的进货检验一般不允许采用“验证”的方式进行检验,生产厂商应该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特殊情况例外)。
3.对进入公司的原材料、外协加工件及外购零配物品等物料,经检验确属不合格的,应由检验人员填写相应的不合格处置单或退料单(退料原因写清楚)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相应的处理,凡物料进入公司后应及时检验,以便采购部门将不合格的物料、零配件及时调换或向外协、外购单位要求退货。
——对于采购部通知检验的产品,检验人员应及时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不得超过2天);——进货检验不合格时,应形成的相关记录主要有《不合格品处理单》或《退货通知单》以及相关的原始检验、检测数据。
4.当生产急需使用而来不及检验的原材料,在可追溯的前提下,可采取“紧急放行”的方式进行操作,但必须经有关部门领导批准。
——对于生产急需使用的原材料,可由采购部仓库管理员或生产部门填写相应的《紧急(例外)放行申请单》,并经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后放行。
放行的同时应按规定的要求留取一定数量的送检“样品”,以提供给检验人员进行检测;——针对于采取“紧急放行”使用的原物料,生产过程中的各工序需进行质量的全程监控,一但发现质量异常可及时处理。
5.在采取“紧急放行”操作的同时,检验人员应按规定的标准要求继续完成该批原材料的检验或验证,不合格时可由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负责对该批“紧急放行”的产品进行追踪处理。
——对于“紧急放行”后留取的样品,检验人员同样按常规进行检验、检测。
6.经过检验的原材料(零部件)应及时作出合格、不合格等状态标识,以避免不良原材料的误用。
——合格与不合格的标识分为“区域”标识和“产品”标识两种;——区域标识主要有“待检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待处理品区”;——产品标识主要有“合格品”、“不合格品”和“待处理品”;——对于标识可采取“颜色”管理,如不合格、待处理等不良产品(或区域)采用“红色”进行标识,合格品(或合格品区)采用“绿色”标识等。
7.质量管理部门每月、每季度、每年应根据原物料品名、规格、类别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记录在供应商供货质量等相关记录表内,以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选择供厂商或要求供应商整改的参考资料。
——进货产品的质量检验月报,对每个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相应的质量记录主要有《度供应商供货质量情况统计表》。
三、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1.生产部门在生产或加工各类产品的过程中,应按照相应的订单要求和程序文件进行生产。
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应技术规定,同时按工艺要求对技术参数进行设定。
——产品生产的依据主要是由“客户订单”转换而来的《生产流程单》、《生产计划单》及相关的质量技术标准;——需制定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和各工序的《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参数进行记录。
2.外协加工厂应制定生产过程的相关质量控制文件,并按文件的要求进行生产过程的产品质量控制。
——应制定相应的《产品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产品防护的控制程序》、《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等主要质量控制文件;——生产过程应按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控制,当文件不适应(或不可操作)时应及时予以更新。
3.在按文件进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时,生产中的每一位作业人员应对所生产的在制产品实施自主检查,以提早发现异常,迅速处理,避免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出厂,进而确保在制品的质量。
——制定相应的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度。
4.各种规格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首件和首批必须检验,凡未经首检的产品不准批量生产。
——涉及的检验记录主要有《产品首检表》和《产品生产日报表》。
5.在生产的过程中,生产操作人员还应全程关注生产的产品质量情况,并进行定时与不定时的抽检,发现质量异常立即调整生产工艺或停止生产,直到不良问题解决为止。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质量控制点需设置专职(或兼职)检验人员,当发现质量异常时能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
6.生产部门的各加工工序在执行本工序产品的自主检查的同时,还应对上道工序转入的半成品予以查验,以避免因上道工序质量的失控而导致后道工序不良品的产生。
——要求后道工序的生产操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质量检验与控制能力;——生产操作人员应经过设备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相关培训。
7.各生产加工工序在自主检查及上下道工序检查中发现质量异常或工序间半成品移转发现异常时,应及时向所在部门主管报告和处理,同时反馈到质量管理部门。
——对于质量异常情况应形成相应的记录,其中应当包括不良原因分析与改善措施。
8.生产过程中应设有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负责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并对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品按相关的不良品控制文件进行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质量检验记录。
——涉及的记录有《半成品检验记录》和《不合格品处置单》。
9.过程检验人员应采用合理的抽检方式,认真检查各道加工工序产品的质量,并对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跟踪,严禁不合格的半成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针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检验可采用“全检”和“抽样”的方式进行,如采用“抽样”则需按GB/T2828.1—2003的标准进行,一般检验水平为Ⅱ级,AQL值可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采用2.5或4.0。
10.现场各级主管均有督促所属生产操作人员确实执行自主检查的责任,随时检查所属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或质量异常时除应立即处理外,还应指导操作人员如何进行改善和控制,同时追究相关人员疏忽的责任,以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及降低不良的重复发生。
四、成品出厂前的质量控制1.最终的成品检验是对生产过程最终加工完成的制成品是否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所进行的检验,并为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提供证据,外协加工厂应设立专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首先应该明确检验的依据和标准(如生产流程单、图稿或样品、合同评审单、检验标准等);——必须设立专职的成品检验人员进行成品检验。
2.成品检验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文件规定实施质量检验,检验时应按照相关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等标准要求,对产品的整体外观、规格尺寸或物理性能进行全面检查。
——检验人员在检验的过程中,需确保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如在检验印刷成品箱时,同样需要检查瓦楞纸板的质量情况);——检验一般情况下由外观检验、物理性能检测、型式试验三项组成种,其中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选择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