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维度看中日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文化的维度看中日差异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是把外交政策放在对国际事务理解的基础上。从中国
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包含了深刻的国际主义思想,是国际主义精神与和平
理想的完美统一。和平外交意味着中国在制定外交政策时将首先考虑地
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体现了中国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
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主张。
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
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认为“日本
是世界之神国的最优秀国家和民族。”[5](P88)与日本主义的政治文化相适
应的是日本排外的政治传统。日本人将世界划为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内
外分界线十分清楚。对内,日本人可以相互协调以取得各方平衡,对外,则以
日本为中心,为日本的“国家利益”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包括武力侵略他国。
在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中,国家、民族、集体至上观念始终占主流。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政治价值取向,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集体主义的
继承和超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以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核心,以是否符
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评判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
化的重要特征。集体主义原则作为当代中国的政治行为准则,同植根于私
有制、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利益的日本式集团主义有着本质区别,是国家、
集体、个人利益的有机融合。
集团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日本人历来习惯以集团的原则行事,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日本
集团主义重视协调,强调个人在处理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个人以集团的
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但相互协调只是集团内的协调,对集团外并不存在协
调关系,所以实质是以集团形式表现的利己主义。日本式集团主义表现在
各个领域,家族国家观是其中之一。明治维新后的天皇制家族国家观,强化
了日本人对天皇的崇拜,及至二战后天皇制的保留,万世一系的天皇制因
而成为日本国民的精神支柱,也成为所有日本人最终生存意义的根据。在
战争责任问题上,集团主义的又一表现是无人负责任。由于集团主义强调
集团高于个人,个人的行为以集团内的道德标准为依据,个人的能力被无
限放大,个人的责任被无限缩小,导致日本“一亿人总忏悔”以推卸责任的
错误战争责任观能够出现。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中庸,主张厚德载物、兼容天下,由此铸就出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民族
价值观。以这种兼容并包的民族价值观为指导思想的民族主义,因而是世
界上最不具有狭隘性的民族主义,既主张保护国家利益不受外族侵凌,也强调与世界上其他民族和睦相处。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进一步将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合为一体,成为激发中华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纽带。这种民族主义不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是追求国家独立、自由、发展,与其他它民族平等的民族主义。
相比之下,当代日本以日本主义为核心的新民族主义则是狭隘的过度的民族主义。新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排外主义、种族优劣论等联系在一起,认为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都应拜倒在日本大和民族脚下。日本文化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应把日本文化推向全世界,使日本精神适用于全世界,使天皇方式适用于一切国家。新民族主义认为日本应成为主导全球事务的政治大国,日本应确立对世界的霸权,一句话,日本的新民族主义具有明显的民族优越感,鄙视其他的民族,不愿与其他民族平等和睦相处。
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就积极倡导和谐思想,天下一家,和为贵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追求的美好境界。在“和为贵”的理念和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人民形成了崇尚和平、反对暴力和战争的历史传统。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进一步继承了传统政治文化中重“和谐”的价值理念,在国际关系处理中,倡导不同国家和民族和平共处,反对动辄使用武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冲突,建立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关系。
日本的传统思想中也强调“和”的精神[6](P50),日本人自称为“大和”民族,就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为贵”思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反映在政治价值观上是一种“中庸之道”,强调各民族和谐共存、维系现状;而日本政治文化中的“和”中纳入了竞争,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西方达尔文主义规则。在内政上,日本是求“和”的,为各方的利益平衡,派阀间可以相互协调。而在处理与他国的关系上,“和”被排除在外交政策取向之外崇尚的是以武力为手段的尚武精神,尚武精神不但在战败前的日本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当今日本欲迈向军事大国的企图上同样是表露无遗。
三、结语
作为亚洲的两个大国,中日既有着发展两国关系的强烈愿望,也有发展两国关系的确实需要。不但经济上两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而且有共同的发展、地缘、安全战略利益,存在东亚地区的环境、能源、水资源等需中日共同解决的问题等等。改善、发展两国的关系,需要两国不断加深相互认识,促进相互理解。增加两国的政治文化互动无疑是改善两国关系的途径之一。虽然中日两国的政治文化有差异,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古代文化交流也使两国文化拥有许多共同点,这些都成为两国加深相互理解的基础。
构筑21世纪良好的中日关系,青年交流尤其重要。随着二战后长大或出生的新生代逐渐成为中日两国各界的主流,加深两国青年对对方国家政治文化的理解认识,将有助于两国的长期友好,巩固两国的传统友谊。21
世纪的日本青年仍将会受到错误史观影响,坚持民族主义、对邻国相互关系缺乏正确认识的现象仍将存在。[7](P491)鼓励两国年轻政治家交往,交换两国青年对历史认识问题的意见,探寻两国政治文化的相同渊源等各种形式的青年交流互动,将有助于培育两国青年的相互信赖关系,从而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