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结业论文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学结课论文

水土保持学结课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课程论文论述主题:水土保持学课程综述姓 名: 周 朋序 号: 67学 号: 201151104班 级: 土1107班课程名称: 水土保持学任课教师: 徐向舟二〇一三年四月目录1.1专题论述........................................................... (1)1.1.1论述水土保持学的理论基础 (1)1.1.2 论述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分类及作用 (1)1.1.3 论述水土保持调查的方法................... . (2)1.2 课程综述........................................................... (4)1.3 主题论述........................................................... (5)1.3.1 主题......................................................... . (5)1.3.1 正文 (5)1.3.1 参考文献 (6)1.2 课程综述《水土保持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一共24学时,分8周上完。

本学科是一门应用技术类的科学,主要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发生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学阐明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并据此原理,制定规划和运用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江河与风沙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壳表层的水和土。

以下是我对前七次讲课内容的概述:第一次讲课的主要类容是绪论部分。

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水土保持学》这门课程的研究内容,包括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以及水土保持的效益。

其次,老师强调了水土保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详细讲解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类型分区。

水土保持毕业论文

水土保持毕业论文

水土保持毕业论文前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由人工建造和管理的综合生态系统。

迄今为止,各地区已经把人工湿地技术充分地应用到了污水处理中,并且对于污水处理的对象已经由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拓展到处理污染物含量较为复杂的工业废水,使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目前,在美国约有600多座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每个国家也都至少有200个地下潜流湿地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个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1]。

根据人工湿地的运行经验,正常情况下湿地的出水水质可达到农业灌溉水质要求,湿地系统为水禽提供了舒适的沼泽栖息地,并且对于湿地植物收割后,对湿地基本无破坏,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费用低廉。

因此,人工湿地的出水一般用于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或灌溉工程;在挪威,正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研究,虽然稳定性和出水指标正在进行着研究,但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特别是COD、BOD、TP和TN 的去除率都达到了较优的效果;英国提出的有关人工湿地可持续排水系统方案,将人工湿地成功应用于住宅、商业区、工业区、公路和机场等地,用于给排水;澳大利还采用人工湿地取代传统的雨水调蓄池净化合流制溢流污水,并积累了大量相关工程经验。

我国对于人工湿地生态去污技术的研究以在中小城镇构筑节约型人工湿地为主,成本低廉且运行效果也很好;同时,结合人工湿地技术利用荒漠化的土地对污水进行物理、化学和植物处理,不仅使污水的处理效果有了大大提升,也使荒漠化土地有了可持续利用的价值,在人工湿地构筑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大片的生态湿地,对小环境有着良好的作用。

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针对于人工湿地各个组成成分对TN、TP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得到了不同湿地构成、不同污染物浓度、不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并得到了人工湿地最优的配置体系。

本文以满堂河小流域人工湿地为实例,满堂河人工湿地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满堂河小流域,纬度:41.9°,经度:123.6°,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水土保持研究论文(全文)

水土保持研究论文(全文)

水土保持研究论文一、、群众参与,部门协作和资源整合要鼓舞流域群众参与,发挥乡土知识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使水土保持科学技术能够和当地的乡土知识建立起高度的兼容性。

培养和提高当地群众的技术能力和治理能力,有效地保护和巩固水士保持项目的成果,在实现流域群众自身可持续进展的前提下,实现流域可持续进展。

各县政府对流域综合治理要高度重视,一个流域或者社区的经济社会进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多部门协作机制。

因为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治理治理中,只有各相关部门(如水利、农业、林业、畜牧等行业)通力合作,才能实现“综合”治理。

而这种部门的合作包括了技术合作和政策层面的协调和统一。

相比较而言,技术层面的协作要比政策层面的协作容易一些,而真正要实现政策层面的协作和统一,就需要政府部门内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并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生态修复,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山区土地资源为林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林地不仅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而且对调节气候,水源供给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省会西宁市的重要屏障。

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水热条件不充足等,树种结构相对单一,森林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应注重植被生态系统修复,增加远高山区封育治理面积,促进灌草生长,提高山区植被覆盖率,同时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促进生态系统优化,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水源供给等生态功能。

三、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按照清洁型小流域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水土保持新思路,全面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治理应结合实际遵循“生态良好、生产进展”的原则,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综合配置各项措施并合理布局,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使其形成结构良好、各项功能较强的整体防护体系,达到保持水士、保护水源、改善环境、促进生产的目的。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1)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1)

有关水土保持的策略水土保持课题论文(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水土保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其对于环境、经济及人民生命安全都存在着潜在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与维护经济正常运行,制定出一系列的水土保持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完善法律制度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法律制度是首要的保障,制定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在惩罚力度上要做到坚决、公平,尤其是对于违反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人员,要适时追责,让其付出实际代价。

此外,在加强执法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宣传力度,增加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二、加强科技支撑科技的进步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实践中要注重掌握先进的科技手段并结合实际使用。

在水土流失控制方面,应采用装备先进的设备以及应用高新技术,比如建立遥感监测中心,手动或计算机智能地实现土壤水分、流量、坡度和土地利用等环节的监测和预测,开展水土保持技术推广和树立科技示范。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保护水土资源,在建设中应采用尽可能多的措施来保持生态平衡,比如建设水源涵养林等。

此外,还应注意合理规划道路,合理地利用水面建造防护堤防、拦沙堤、滨海防护工程以及鱼塘等,同时增加有机肥料的应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种粮养林、循环经济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四、加强基层建设基层建设是保障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环节要求能够有效地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责任和措施,同时注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队伍的技术素质和协作能力。

总之,“水土保持”是我们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它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切实保护好我们的水土资源。

水土保持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及做法

水土保持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及做法

水土保持论文生态环境建设论文: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及做法[摘要] 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监督执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了多年来工作中所取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今后更好地做好玉溪市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做法玉溪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占国土总面积的35.99%,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因而,玉溪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的发展战略思路,通过集中在“三湖一海一库”径流区开展以小流域为重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严格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试验站,充分利用大自然的生态修复能力,有效保护现有的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效1.1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1998年以来,玉溪市水土保持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以小流域为单元,完成了32项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上各级各部门,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6.88km2,其中,坡改梯14303.1hm2,水保林39348.5hm2,经果林19121.8hm2,种草818.7hm2,封禁治理28469.8hm2,保土耕作4580.1hm2,小型水利水保工程49640处。

新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142867hm2。

完成投资43407.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287.4万元,地放配套资金28241.72万元,群众自筹4878.03万元。

通过综合治理,流域内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治理区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1.2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有成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审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335个,其中市级审批121个,县级审批1214个。

水土保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水土保持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xxxx 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名称:乌江流域水电站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措施---以xxxxxxx学生姓名: xxxx院系:xxxxxxxxx专业年级:xxxxx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职称:副教授2015年 xx 月 xx 日目录乌江流域水电站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措施——xxxxx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大花水电站概况 13. 区域水文气候和地貌特征 2 3.1 水文气候 23.2地质地貌特征 24. 水土流失时段的划分及水土流失特征 4 4.1水土流失重要时段划分及水土流失特征 4 4.2 水土流失重要地段划分及水土流失特征 5 4.3 水土流失特征 5 4.3.1.厂房及料场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 5 4.3.2.公路沿线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 5 4.3.3.大坝治理区的水土流失特征 6 5水土流失治理措施 65.1 大坝治理区治理措施 6 5.1.1 合理布置施工道路、集碴平台 6 5.1.2 河床清碴清理措施 7 5.2 厂房及料场治理区防治措施 7 5. 3 公路沿线治理区治理措施 8 5.4 渣场治理区治理措施 8 5. 4. 1 挡土墙 8 5. 4. 2 护坡 96 结语 97 讨论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乌江流域水电站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措施—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水土保持xxx指导教师:xxx摘要:乌江流域水电站建设对工程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带来负面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学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水土保持学论文

四川水土流失状况及其防治措施资环本硕12-1 黄鑫20126980摘要:四川是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

针对四川水土流失灾害的现状分析了其水土流失的特征、分布,危害和成因。

从理念层次和基本途径阐述了水土流失防治策略。

关键词:四川、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四川地处长江上游,为我国西北、西南和华中3大区的结合部。

全省96.5%的幅员面积属于长江水系,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地区。

保护和建设好四川生态环境,不仅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川总面积48.5万km2,人口8602万,是我国西部的经济、科技和农业大省。

四川水土流失极为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9年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实施以来,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到2001年底,全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到2.26万km2,完成土石方量1亿7159.7万m3,累计投工4亿6682.8万个。

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后,很多地方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变,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变[1]。

1.四川水土流失状况1.1水土流失特征及分布四川土壤侵蚀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及开发建设人为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分布广,面积大,危害严重。

据第3次遥感技术调查,四川省土壤侵蚀面积(包括水蚀、风蚀、水蚀和冻融侵蚀混合区面积)达21万849.7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43.59%。

其中轻度土壤侵蚀面积8万6570.95 km2,中度土壤侵蚀面积9万4104.41 km2,强度土壤侵蚀面积2万4596.66 km2,极强度土壤侵蚀面积4303.17 km2,剧烈土壤侵蚀面积1274.51 km2,分别占土壤侵蚀总面积的41.06%、44.63%、11.67%、2.04%和0.60%。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

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分析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和建议论文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施工建设规模逐渐扩大,这就使城市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这个问题,以提高城市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可持续发展。

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和重要性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

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

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

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

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

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

水土保持结课论文

水土保持结课论文

摘要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促进人和自然和谐、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1.水土保持基本概念广义的水土保持为: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

狭义的水土保持特指水力侵蚀现象。

2.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导致土地退化,毁坏耕地,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导致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对国家防洪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三是恶化生态环境,加剧贫困,成为制约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削弱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加重灾害损失和面源污染,对国家生态安全和饮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水土保持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为了促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主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一、水土流失过程及机制应用数字和力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水土流失过程和机制,重点研究内容包括:①水力侵蚀动力学机理与世程的研究,包括径流水动力学特征、坡地降雨径流侵蚀与输沙机理、水沙汇集与输移过程、小流域水蚀机制、侵蚀过程模拟;②风力侵蚀过程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包括风和风沙流动力学特征及风蚀作用、沙粒与沙丘的运动机制、沙尘暴发生机制;③重力侵蚀发生机理的研究,包括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发生的力学机制、重力侵蚀与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泥石流预测预报理论和方法、重力侵蚀与泥石流对河流泥沙与河道淤积的影响、滑坡监测与预测研究;④人为侵蚀与特殊侵蚀的研究,包括耕作寝室机制、开发建造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农牧草交错带风蚀与水蚀交互作用。

二、侵蚀预测预报及评价模型研究用数学方法定量表达各个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报土壤流失量。

重点研究内容包括模型参数、水土流失因子的定量评价、破面水蚀预报模型、小流域水蚀预报模型、风蚀预报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迁移模型、滑坡与泥石流预报模型,以及各类预报模型的使用范围及效果评价。

三、水土流失对污染物迁移过程以及水质的影响机理水土流失向河、湖、塘、库等输送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

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

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

水土保持工作现状及对策论文摘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必由之路,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对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1 阐述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1.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主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①使土壤蓄水量减少。

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②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桥涵、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

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1.2 增加地表径流,加剧洪水泛滥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1.3 造成河库淤塞,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泄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因此经常出现10年一遇的流量20年一遇的水位现象。

1.4 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

水土保持学综述080812060

水土保持学综述080812060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水土保持学综述学生姓名:钱舜锴专业年级: 08农资课程名称:水土保持学完成时间: 2011年1月9日成绩:教师签字:批改日期:目录摘要 (1)正文 (1)1 水土流失 (1)1.1 水土流失的概念 (1)1.2 水土流失现状 (1)1.3 水土流失类型 (1)1.3.1 水力侵蚀 (1)1.3.2 重力侵蚀 (2)1.3.3 混合侵蚀 (2)1.3.4 风力侵蚀 (2)1.4 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2)1.4.1 我国水土流失特点 (2)1.4.2 水土流失的危害 (2)2 水土保持 (2)2.1 水土保持的概念 (2)2.2 水土保持意义 (3)2.3 水土保持原理 (3)2.4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2.4.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3)2.4.2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4)结论 (4)参考文献 (4)水土保持学综述钱舜锴(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08级农业资源与环境080812060)摘要:水和土壤是地球上的生物繁衍生息的根本,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所以水和土壤将无机界和有机界、生物界和非生物界连接起来,推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和人类社会发展。

但是现在,由于人类不断地、盲目地、不尊重自然规律,无节制地开发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日趋严重,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滥用水土资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而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指标,直接导致水土资源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因此,通过保持水土的方法对于土地和土壤资源至关重要。

关键词:水和土壤水土资源水土流失保持水土1 水土流失1.1 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由水力、重力和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引起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流失。

在我国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土壤侵蚀"一词的含义,在生产上也习惯于叫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学结业论文

水土保持学结业论文

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专业环境生态工程学号 201518131010 姓名韩星指导教师周秀杰荒漠化防治韩星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引言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及控制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荒漠化的发展,沙尘暴危害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控制荒漠化和沙尘暴已成为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过去在我国一直把它译为沙漠化,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研究,1994年9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文件,把英文“Desertification”统一翻译成荒漠化,并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关于人口、发展与环境白皮书》中进一步确立了荒漠化概念,它包括了沙质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等土地生产力的退化。

关键词荒漠化防护体系防风固沙1荒漠化概况1.1荒漠化及其类型分布荒漠化( dese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实质是指土地的退化。

1.1.1 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亦称沙漠化,朱震达在1984年给出的定义是: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在脆弱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

沙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亚湿润干旱地区有零散分布。

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风蚀荒漠化是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1.1.2水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从地城上看,在干旱、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旱区,水蚀荒漠化土地呈不连续的局部集中分布。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流域、泾河上游,清水河、祖厉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东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昆仑山北麓地带也有较大的连续分布。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有关水土保持的论文关于做好水土保持的建议摘要:水土保持是一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保持水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它不仅有利于当代社会,而且造福后世子孙。

它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对策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造成了江河、湖泊和水库的淤积,降低了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增加了江河洪水威胁,降低了江河通航能力。

近年,长江流域屡受洪涝威胁,与沿江湖泊萎缩有很大关系。

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

而河道淤积造成潜在的洪水威胁,可能是更为重大的问题。

再次,水土流失已严重地影响到我国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

据水利部门的调查,凡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也都是人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

这些地区,由于地力下降,耕地萎缩,生产结构单一,农民陷入一种“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之中。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治理水土流失工作非常重视,提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那么,如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呢? 1 水土保持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重要措施最近几年来,如何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这个话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是有生命的,对于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在其承载力范围内,河湖的健康生命才能得以延续。

水土保持学结课论文

水土保持学结课论文
2、封山育草
3、封坡育草
治坡工程
梯田种类
水平梯田:田面水平的梯田
坡式梯田:顺坡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靠逐年翻耕,地表冲淤,并加高田埂,是田面逐渐变缓,最终致成水平梯田的一种过渡形式
隔坡梯田:在两个一次修成的水平台阶之间,保留着一个斜坡段
反坡梯田:田面向内侧倾斜的梯田
梯田规划
梯田的形状应该沿等高线,成长条(带状)布设
间作、套种混;作技术:主要是为了增加土壤的覆盖度。
带状间作技术:
沟垄耕作技术:
区田、田川、田埂种植技术:
丰产沟集约种植技术:
林草措施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
造林技术
构建山区水土保持林体系
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称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从而减轻雨滴对地面的打击,增加土壤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减缓流速和削弱冲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改变小地形,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从而达到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根据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3大类。各类措施特别是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
参考文献···········································第9页
前言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

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和相应措施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说到土壤,它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因为在自然条件下,生成1cm 厚的土层平均需要120~400年的时间;而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层厚度均在1cm以上。

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所谓的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

下面分别介绍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资源的危害。

水土流失对水资源的危害水土流失减少水资源可利用量。

流域上游山丘区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降低蓄水保水能力;同时缺乏拦蓄降雨和径流的蓄水保水措施,就会使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大,流速加快,大部分降雨以地表径流方式汇集河道,成为山洪流入江河湖海,土壤入渗量减少,地下水得不到及时补给,水位下降。

暴雨时山洪暴发,暴雨过后又很快河流干枯、土壤干旱、人畜吃水困难。

据水利部门测算,由于超采严重,山东省已出现1.7万km2地下水负值漏斗区。

1977年以来,莱州市先后出现三次连续四年的严重干旱,水土流失使水库露底,河道断流,湿地干涸。

为抗旱,全市掀起了打井高潮。

超采诱发,过度超采加剧了海水入侵。

从1979年原西由镇北村地下水位观测井发现海水入侵到1999年的20年时间里,全市海水入侵面积迅猛扩展至278km2,平均推进速度为每年202m。

同时,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江河。

地表径流携带泥沙和固体废弃物,沿程淤积于水库与河流中,降低了水库调蓄和河道行洪能力,影响水库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加剧洪涝旱灾。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t中,约4亿t淤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cm,形成“地上悬河”,对周围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建国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全国共损失水库库容200亿m3,据1981年莱州市6座中型水库和小于家水库测量计算,建库21年共淤积320万m3,占兴利库容的6%。

水土保持工作问题论文

水土保持工作问题论文

水土保持工作问题论文【摘要】我们可以看出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必须从现在做起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并且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水土保持; 问题; 措施一、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水土流失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不仅遭到破坏,还影响了我国的水资源和土资源。

所以,水土保持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滞后在我国,各级行政机构都成立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机构,但这些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技术、设备落后,研究力量分散、高层次人才缺乏。

造成了对水保理论系统研究不够深入。

技术指导作用乏力,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或应用缓慢,难以取得区域性的重大突破。

2.水保意识有待提高宏观调控力度不够长期以来,虽然政府相继颁发实施了一系列有关水保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人文环境等因素,人们对水土保持法律意识不强,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再有在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严重、各出其道,缺乏宏观调控力度,造成各项治理措施脱节,导致治理的综合效益低下。

3.治理任务艰巨投入却严重不足多年来,虽然做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局部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但整体仍存在不断恶化的局面。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治理的资金投入力度,但与其水土流失面积分布以及治理难度相比,却显得杯水车薪,难以保证治理的质量与进度。

4.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机制缺位一是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基本上是按照治理措施在政府部门间分工负责,因此导致政府各部门水土保持职能上的交叉,项目资金分散管理,重复治理;二是治理和破坏涉及多部门,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和综合协调,虽然《水土保持法》明确了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但是有关法律规定缺乏强制性和约束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部门间的协调上缺乏权威性,难以统筹协调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政府与群众等关系。

水土保持学课程论文

水土保持学课程论文

水土保持学课程论文专业:地球科学与资源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班级:土管6班姓名:杨爽学号:03310641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类措施组成: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

结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临时性小地形,如区田、畦田、沟垄种植等。

美国、苏联等国还广泛采用覆盖耕作、免大跃进法和少大跃进法等。

此外,还有深耕、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都是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以下进行详细了解:一、水土保持学研究对象及意义1、研究对象:水土保持学是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手段技术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发展的一门自然学科。

主要任务是研究地表水土流失的形成、发展、发展规律及其控制水土流失的基本原理、治理规划技术措施及效益等,以达到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治理江河与风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2、意义:可以保护土地资源,增加耕地。

改良坡耕地,提高抗旱能力,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

发展山区经济,促进山区脱贫致富。

改善河流水文状况,减轻洪涝灾害。

减少河流泥沙,改善水质。

保护工矿、交通,促进航运事业发展。

二、我国水土保持发展趋势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一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新格局。

2、国家、省、县开办重点区,形成点、线、面结合治理新格局。

3、统一管理,集体经营转向农户专业对群众个人多种治理。

4、由单纯的防护性治理转向开发与治理相结合。

5、形成依法防止水土流失新局面。

6、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投资效益。

7、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

三、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1、把防止和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

2、提高土壤的抗蚀能力。

3、重视植被的环保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改善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水土保持学论文

水土保持学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水土保持学论文题目:土地沙漠化防治与治理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三班姓名:梁雍学号:03310316目录一沙漠化介绍二我国土地沙漠化现状三我国沙漠化的成因四土地沙漠化的影响五土地沙漠化防治意义六沙漠治理七中国荒漠化的防治八结论沙漠化介绍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

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

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

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3800万平方千米。

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5~7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11顷的土地被沙漠化。

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本世纪末,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1/3,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1985年的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

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我国土地沙漠化现状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1985年的13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6%。

沙化土地,每年还以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长。

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于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32·4%·过度放牧占29·4%,土地过分使用占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6%,沙丘移动占5·5%,城市、工矿建设占0.8%。

由这些统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因素造成的。

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结业论文:加强水土保持、促进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结业论文:加强水土保持、促进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培训班结业论文:加强水土保持、促进生态文明引言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等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问题也愈加严重。

其中,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其中比较普遍的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要加强对水土的保护,促进水土的复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从加强水土保持和促进生态文明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加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探讨了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并提出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弘扬生态文明的理念等方面的建议,以期引起更多人对生态文明的重视。

加强水土保持概念和意义水土保持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土地不流失、不退化、不荒漠化,保护水源不污染、不减少、不消失,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的正常发挥的综合过程。

水土保持对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它涉及到粮食安全、水资源保护和人类健康等方面,是构建美丽中国、推动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措施。

措施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措施。

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树木的叶片还能进行水分的蒸发和释放氧气,有助于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

因此,在田间地头、山坡、路旁等地都可以植树造林,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构建统一的水土保持体系在水土保持方面,需要通过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建立完整的保护体系。

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已经形成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法规和政策,有的地方还设立了专门的水土保持机构,从而保护了这一方面的环境。

沟渠治理在山区或流经陡峭地段的江河等流域,需要进行沟渠治理,以保证水的正常流动。

在建立水渠的同时,科学规划排水和灌溉系统,避免过度使用水资源,从而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

集约化经营和农田水利建设土地过度开垦和开采是造成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需要采取集约化经营的方式,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农田。

另外,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需要大力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专业环境生态工程学号 201518131010 姓名韩星指导教师周秀杰荒漠化防治韩星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引言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荒漠化的形成、发展及控制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荒漠化的发展,沙尘暴危害已严重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而控制荒漠化和沙尘暴已成为中国当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期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

过去在我国一直把它译为沙漠化,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研究,1994年9月我国政府签署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文件,把英文“Desertification”统一翻译成荒漠化,并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关于人口、发展与环境白皮书》中进一步确立了荒漠化概念,它包括了沙质荒漠化、水土流失、盐渍化等土地生产力的退化。

关键词荒漠化防护体系防风固沙1荒漠化概况1.1荒漠化及其类型分布荒漠化( desetification)是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实质是指土地的退化。

1.1.1 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亦称沙漠化,朱震达在1984年给出的定义是: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在脆弱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退化过程。

沙漠化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亚湿润干旱地区有零散分布。

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风蚀荒漠化是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1.1.2水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主要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一种荒漠化类型。

从地城上看,在干旱、半干早和亚湿润干旱区,水蚀荒漠化土地呈不连续的局部集中分布。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流域、泾河上游,清水河、祖厉河的中上游,湟水河下游及永定河的上游;在东北西部,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河的上游;此外,在新疆的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昆仑山北麓地带也有较大的连续分布。

1.1.3 盐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属化学作用造成的土地返化,是一种重要的荒漠化类型,在荒漠化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

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占的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1.1.4 冻融荒漠化冻融荒漠化是昼夜或季节性温差较大的地区,岩石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而造成的结构破坏或质量退化,这些地区一般生物生产力较低,是一种特殊的荒漠化类型,除我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较少见。

1.2荒漠化危害荒漠化是一项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复合性灾害,其危害程度和危害深度都较其他灾害更为严重。

因为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活动,而且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还可进一步诱发各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荒漠化现在已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全球性环境和资源问题。

土地退化、生物群落退化、气候变化、水温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毁坏等都是荒漠化带来的危害。

2 荒漠化成因及防治原理2.1 荒漠化成因荒漠化是自然和人为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环境演变的产物。

就我国而言,造成大面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急剧增加,一些地方长期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垦殖、过牧、乱砍滥伐、过度樵采、滥挖中草药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全球变化的影响下,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将进一步变干变暖,荒漠化形势更加严峻。

以风力为主要侵蚀营力造成的土地退化称为风蚀荒漠化。

其形成是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过度活动的影响,地表植被覆盖下降,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土壤及细小颗粒被剥离、搬运、沉积、磨蚀,造成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过程。

风力侵蚀结果常常形成风蚀劣地、粗化地表、片状流沙堆积及沙丘形成、发展。

在陆地上到处都有风和土,但并不是任何地方都会发生风蚀,也不是任何地方都发生和存在风蚀荒漠化土地。

严重的风蚀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是强大的风,二是干燥、松散的土壤。

因而风蚀主要发生在蒸发氧远大于降水量的干早、半干旱地区及有海岸、河流沙普遍存在的、受季节性早影响的亚湿干早区。

目前,因风力作用(侵蚀利堆积)形成的荒漠化面积占全球退化土地面积的40%以上,我国的风蚀党漠化而积占荒漠化总面积的近70%,而且仍在不断扩大,成为荒漠化的中要类型。

2.2 荒漠化防治原理如上所言,风蚀荒漠化的形成是在干燥、松散、裸露的地表条件下,风沙活动的结果,因此如何有效遏制风沙运动便是荒漠化防治的首要任务。

关于风沙运动的控制问题,因地制宜的建立植被保护层可以说是最有效、最经济和最持久的方法。

所以,对于风蚀荒漠化的防治,风沙物理学和生态学是必须遵循的理论。

3 荒漠化防治措施3.1 生物防治措施风蚀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干早风沙严重,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

为此,必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地构建带、网、片、线、点结合,乔、灌、草结合的各种类型植被防护体系,发挥其综合防治功能。

3.1.1 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绿洲是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质上,以小尺度范围,但具有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为基础,构成能够相对稳定维持的、具有明显小气候效应的异质生态景观。

相当规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证绿洲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稳定性以及结构上的系统性;其小气候效应则保证了绿洲能够具有人类和其他生物种群活动的适宜气候环境,有利于形成景观生态健康成长的生物链结构。

绿洲防护林体系是指在绿洲与沙漠毗连处建立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营造防沙林带、绿洲内部营造护田林带,对绿洲内部零星分布的流沙,则营造固沙片休,以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体系,这是防治风沙危害绿洲的重要措施。

其防护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3.1.2沙地农田防护林在风沙危害区,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营造护田林,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因为农田防护林调节农田小气候,降低风速,防止土壤风蚀,抵抗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使各项农业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增产作用。

沙地农田防护林除一般护田林作用外,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土壤风蚀,确保地表不起沙。

这主要取决于主林带间距即有效防护距离。

该范围内大风时风速应减到起沙风速以下。

因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不同,主带距差异很大,根据实际观测和理论要求,主带距大致为15H~20H(H为成年树高)。

乔灌混交或密度大时,透风系数小,林网中农田会积沙,形成驴槽地,不便耕作。

而没有下木和灌木,透风系数0. 6~0.7的透风结构林带却无风蚀和积沙,为最适结构。

林带宽度影响林带结构,过宽要求紧密。

按透风结构要求不需过宽。

小网格窄林带防护效果好,有3~6行乔木,5~15 m宽即可。

常说的“一路两沟四行树”就是常用模式。

3.1.3 沙区牧场防护林树种选择可与农田林网一致,但要注意其饲用价值,东部风沙区以乔木为主,西部风沙区以灌木为主。

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

危害较轻的可以25H为最大防护距离。

危害严重的主带距可为15H,病幼母畜放牧地可为10H。

副带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400~800 m, 割草地不设副带。

灌木主带距50 m左右。

林带宽,主带10~20 m,副带7~10m,考虑草原地广林少,干旱多风,为形成森林环境,林带可宽些,东部林带6-8行,乔木4-6行,每边一行灌木,呈疏透结构,或无灌木的透风结构。

生物围栏要呈紧密结构。

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度小些,否则密度要较大些。

3.1.4 沙区铁路防护体系沙区铁路是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我国沙区铁路的防护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沙坡头铁路固沙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

荒漠地区铁路防护体系:我国目前尚无穿过大沙漠的铁路,穿过戈睡的铁路却有多处受到风沙危害。

本区风沙危害的特点: 来势猛,堆积快,形成片状积沙。

如无灌溉条件只能依靠机械固沙措施,如西宁--格尔木铁路某段用高立式多列式竹篱防止风沙危害。

兰新线在三十里井--巩昌河区间沙害严重,建立了灌溉植物防护带,带宽视沙害程度而定,重点保护迎风面,建多带式防护林。

由危害严重、一般到轻微,迎风面可设3带到1带,背风面1带。

带宽30~50m,带距40~50 m。

树种乔灌结合,结构前紧后疏。

3.2 工程固沙措施工程固沙措施亦称物理措施,主要包活沙障治沙、化学固沙、风力治沙和水力治沙。

其途径有两个方面:一是降低地表面风速,借以削弱风沙流活动,通常采用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沙障或栽植固沙植物;二是使沙质表面与风化作用隔绝,一般采用各种情性材料(如砂砾石、黏士等)、柴草和枝条覆盖沙面,或喷酒化学黏结材料(如乳化沥青)固结沙面。

3.2.1沙障治沙沙障的设置方法①高立式沙障制作材料:芨芨草、芦苇、板条和高秆作物等。

设置方法: 把材料做成70~ 130cm的高度,在沙丘上划好线,沿线开沟20 ~ 30 cm 深。

将材料基部插人沟底,下部加些比较短的梢头,两侧培沙,扶正踏实,培沙要高出沙面10 cm, 最好在降雨后设置。

②活动的高立式沙障制作材料:木板和铁钉。

设置方法:用板做成不透风的沙障;以行列式的沙障为主;高度与高立式沙障近似;可以随风向的变化而随时移动位置。

③3半隐蔽式草沙障制作材料:麦秆、稻草、软秆杂草。

设置方法:在沙丘上画线,将材料(麦秆、稻草)均匀横铺在线道上,用平头锹沿画线方向压在平铺草条的中段用力下踩至沙层10 ~ 15 em,然后从两侧培沙深实。

④低立式黏上沙障制作材料:黏土。

设置方法:根据风沙流情况设计沙章规格,画线,然后沿线按程序设计堆放黏土,形成高15 ~20 cm的土埂,断面呈三角形,切忌出现缺口现象,以防掏蚀。

⑤平铺式沙障制作材料:有黏结性或质地较坚硬的块状体。

如黏土、砾石、砖头、瓦片、胶休物质、原油等。

设置方法:将黏士或砾石块均匀地覆盖在沙丘表面,厚度可灵活掌握,一般为5~10 cm,黏土不要打碎:砾石平铺沙障各块间要紧密地排匀,不可留较大的空洞,以免掏蚀。

设带状平铺时要按要求留出空带。

3.2.2 化学固沙利用稀释的具有一定胶结性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松散的流沙沙地表面,水分迅速渗人沙层以下,而化学胶结物质则滞留于一定厚度(1 -5 mm)的沙层间隙中,将单粒的沙子胶结成一层保护壳,以此来隔开气流与松散沙面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防止风蚀的作用。

这种作用属于固沙型,只能将沙地就地固定不动,而对过境风沙流中所携带的沙粒却没有防治效能。

3.2. 3 风力治沙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