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三讲孟子与齐鲁文化.ppt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三讲(荀子与燕赵、三晋、齐鲁文化)
荀子故里
荀子性恶论
性恶论是礼法统一观的理论基石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 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 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 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 (后天所为)也。(《荀子·性恶》)
《荀子》主要内容
• 天人相分(自然观):《天论》、《非 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 亡。”(《天论》) • 性恶论(伦理思想):《性恶》、《修 身》、《礼论》。 • 隆礼重法(政治经济思想):《王制》、 《富国》、《王霸》、《君道》、《臣 道》、《强国》。
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韩非子人性论比较 • 荀子性恶论 • 孟子性善论 • 韩非子人性论
韩非子人性论
• 《韩非子·奸劫弑臣》:“夫安利者就 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 《韩非子·备内》:“医善吮人之伤, 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 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 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 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
孟子性善论
• 《孟子·告子上》:“恻 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 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 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荀孟人性论异同
• 荀子主性恶,孟子主性善,主要因为二人 在儒学的理想与实践上有着不同的侧重。 • 孟子:战国前期,社会政治状况较好。荀 子:战国末年,社会环境的险恶。
梁启超:“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大师,其政治论之归宿点全同,而 出发点则小异。孟子信性善,故注重精神上之扩充。荀子信性恶, 故注重物质上之调剂。……孟子言‘辞让之心人皆有之’,荀子正 相反,谓争夺之心人皆有之。”(《先秦政治思想史》第七章《儒 家思想(其五)(荀子)》)
诸子百家PPT课件3 华东师大版
讲一讲
守株待兔(法)
你能否讲述下图反映的故事?这个故 事反映哪家思想?
法 家——韩 非 子
快速阅读并回答: 1、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战国 末期的 韩非子 , 他的著作是 《韩非子》 。 2、他的主张有: (1)历史是 发展变化的 ; (2)强调 法治 ; (3)主张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
想一想
2、教育教学:3000弟子72贤人; 总结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提倡多问好思。ຫໍສະໝຸດ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名言?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因材施教 要经常温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
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准则是
不能变的。
讲一讲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道
家——老 子
快速阅读并回答: 1、道家创始人是 老子 (即 李耳 ),著 有《 老子 》一书(又名《 道德经 》)。 2、老子的思想有: 朴素辩证法 ; 主张 无为而治 。
想一想
1、祸福相倚。
P114
2、(1)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2)不是……
讲一讲 1、你能否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后人将孔子孟子学说称为“孔孟之 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学说的继承人。
3、你知道孟子的主要观点吗?
——仁政:民贵君轻;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思考与讨论
课本P11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说一说
文化成就
整理典籍:《诗》、《书》、《春秋》 著作:《论语》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ppt共48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8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总目录先秦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孔子与齐鲁文化荀子与燕赵、三晋、齐鲁文化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墨子与齐鲁文化、邾娄文化与中原文化名家与三晋文化兵家与齐文化先秦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百家概说先秦地域文化的分类先秦地域文化的特征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诸子百家的定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诸子百家的由来诸子百家概念《史记²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李斯。
5、名家:惠施(宋)、公孙龙(赵)。
6、兵家:孙武(春秋齐)、孙膑(战国齐)。
7、纵横家:苏秦(合纵派)、张仪(连横派)。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文化与地域关系饮食性格语言曲艺饮食与地域文化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毛肚火锅、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爱开玩笑。
(2)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
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
(3)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
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1939,《中国人²北方与南方》)丽鹃:°妈,你这红烧肉里放八角和花椒了吧?其实我爸说,好吃的红烧肉是不放作料的,就是酱油加糖和黄酒,具体怎么烧我不知道,下次问了我爸告诉你啊!±丽鹃:°妈,今天没买菜啊±婆婆:°买了。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57页PPT课件
史倒退,回归到原始社会状态。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6 13 8
主題思想
主
老子的思想主张:
題 介
四,“贵柔”,权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君王无为,紹
驭人之术,藏于暗处,群臣看不透君王,时时战栗,垂
拱而治。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27 13 8
老子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題思想
势
法家
术
主 題
介
紹
法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二柄
6 13 8
儒家思想详解
媒介计划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正义自强,中庸之道。 强调以德治国,仁爱思想, 通过圣王思想来教化百姓,维护礼乐制度,按照等级, 亲疏来维护秩序。尊王举贤,由道德高尚的人来治理国 家。强调个人修养,推己及人,来推行仁爱的思想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019-9-6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媒介计划 13 24
孟子名言
《孟子·告子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言非礼勿动。礼可以理解为道德的准则,日常交际的礼节
三:等级制度,三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亲亲之爱,
有等级的爱。
四:以德治国,道德教化,举贤尊王。
《先秦诸子百家简介》课件 (27张PPT)
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那时墨 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直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 同去见楚王。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 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尊敬师长,公民享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廉政、廉洁、自律 依法治国 以不变应万变 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练习: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该是( D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2.“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
主要思想:
(1)思想观:
“仁” 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其中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就是爱人,“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 会等级秩序。
(2)政治观: 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
诸子百家
Various schools of thought and their exponents
主讲人:Alice Liu
目录
1 单元地位分析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分析 4 教学重难点分析 5 教法、学法分析 6 讲授 7 作业
1.单元地位:
本单元是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 体会古代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环节。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古今影响较大之人:
孟子与齐鲁文化
孟子与齐鲁文化王志民2013-5-6 5:43:27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6日 15 版)孟子生于邹鲁,一生活动主要在齐鲁之地,从齐鲁文化的角度探讨孟子的成长和思想的来源,厘清二者的关系,是以往孟子研究中少有涉及而应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
一、孟子与邹鲁之风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
根据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考定:邹,也做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
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认为其为炎帝神农氏的苗裔,与黄帝后裔的鲁是两支不同文化。
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僖公之母称,“邾灭须句”为“蛮夷猾(乱)夏”,是“周祸”。
次年,鲁国“伐邾,取须句,反其君”,则是“礼也”。
可见在鲁人看来邹实为文化上的“异类”。
细检《孟子》及以前的文献,都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
这反映出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表现为两支不同质的文化。
“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庄子与孟子同时而稍晚,这说明:1.在孟子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
这应与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密不可分。
2.“邹鲁之风”是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的,充分展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
3.“邹鲁”并称,邹在鲁前,这反映出邹文化在邹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力。
前人探求孟子思想渊源,多关注到鲁文化的巨大影响,绝非偶然。
鲁国本为周公封地,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鲁秉周礼,有“周礼尽在鲁”之说。
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鲁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之地。
孔子去世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孔子故乡鲁国,成为儒家发源地和孔门弟子及后学聚居讲学之所。
这对孟子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吸引力。
同时,孟子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与鲁国又有一种血缘的亲情。
孟子葬母于鲁,曾住鲁守丧三年;其为子思门人的弟子,系统接受过儒学教育;孟子一生极崇拜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这都反映出鲁文化对孟子的培育和思想上的巨大影响。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二讲(孔子与齐鲁文化)
青年发愤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
‘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年 羊茁壮长而已矣。’‛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学六艺
学琴师襄(鲁)
访乐苌弘(周) 问礼老子(周)
中年教学
鲁-齐-鲁(鲁昭公、季孙氏、齐景公、晏
鲁国从政
(前501,定公九年)中都宰---夹
谷会齐(前502)---司寇---礼堕 三都(季、叔、孟三桓)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 ‚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 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 致地焉?‛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 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 三十驷,遗鲁君。
齐鲁文化的文化精神
自强不息
崇德尚仁 经世致用 诚信待人
自强不息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崇德尚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
艺。(《论语·述而》) 经世致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 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 语·子路》) 诚信待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论语·为政》)
名与字关系
(1)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 屈原,名平,字原; 班固,名固,字孟坚。 (2)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 曾点,名点,字皙; 韩愈,字退之; 朱熹,名熹,字元晦; 顾炎武,名炎武,字宁人。 (3)名和字的意义相关。 苏轼,字子瞻,名轼。
孔子封号
(死时鲁哀公)尼父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明皇)文宣王 (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元朝)大成至圣文宣王
先秦诸子散文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先秦诸子思想..PPT课件
战国
《论语》 《孟子》 《墨子》 《道德经》 《庄子》
《韩非子》
第4页/共34页
仁礼德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仁政 民贵君轻
兼爱 非攻 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 举贤节俭 “法治”中央集
权
主要流派 1、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 法、道 2、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 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3、后人九派: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
第23页/共34页
梦 蝶 图
第24页/共34页
墨子及其思想
1、生平介绍 2、思想主张
社会、政治、文学 思想:兼爱、非攻、 尚贤、节用、节葬、 非乐、非命
认识论、逻辑学
第25页/共34页
• 墨子,出生日期:约前 468 逝世日期:约前 376;名翟(dí),鲁人。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科学家、军事家、社会 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 始人。创立墨家学说, 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兵 家——孙 膑
1、兵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战 国 时期的 孙膑, 他的著作是 《孙膑兵法》 。 2主要思想:以寡击众,以弱胜强. 战争观: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强调战争胜负关系社稷安危。 主张变法革新,发展经济,提高 生产,以此建设强大的军队,夺 取战争的胜利,促进统一的事业。 提出一系列克敌制胜的原则。
异则备变)
反对守株 待兔
动。
当兼相
政 为政以德,敢为天下先。“譬如北辰,居其所 无为而无不 爱、交 势、权、
治 而众星共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为,不敢为 平天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要 天下先。
相利。” 术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结绳记事,
10先秦诸子·孟子(下)PPT课件
2021/4/8
32
良心本心,自在己身,犹如清泉,恰似明镜, 是非对错,自然知之。
如果一件事情良心本心告知应该去做,你听 从了它的要求,这就做到了知行合一。如果 一件事情良心本心已告知不应该去做,你没 有听从它的要求,这就没有做到知行合一。
2021/4/8
33
王阳明有一段话值得细细品味:
君子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 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 知,以求自慊而已。(王阳明:《传习录》 中)
2021/4/8
46
最后有四句话送给大家:
面对道德生活,请不要怀疑,当反求诸己; 面对利欲诱惑,请不要动摇,当先立其大; 面对道德命令,请不要犹豫,当知行合一; 面对良心本心,请不要欺骗,当问心无愧。
2021/4/8
47
思考题:性善论的原则有哪些?你对此是如 何理解的?
2021/4/8
48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17
性善论不是一种空理论,它是为人成就道德 而创立的。性善论关于如何成就道德有一些 重要原则:
2021/4/8
18
原则之一:反求诸己
2021/4/8
19
孟子将孔子“为仁由己”的思想发展为“反 求诸己”。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 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上》 7章)
2021/4/8
40
反之就是有愧于心。关于有愧于心孟子许多 形象的说法。
孟子谓齐宣王:……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 何?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下)6章)
2021/4/8
41
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 忸怩。(《万章上》2章 )
2021/4/8
岳麓版历史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ppt6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 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 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 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 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 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子·离娄》
孟子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 孟子·尽心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 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 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 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 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 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李白
பைடு நூலகம்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
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征至怪 于齐谐。
——李白
鲁迅
(庄子)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
(庄子)不仅“晚周诸子莫能 先”,秦汉以来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 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
——郭沫若《庄子与鲁迅》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一讲(导论)_图文
伍子胥
平王二年,使费无忌如秦为太子建取妇。妇好,来 ,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 ,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 。更为太子娶。是时伍奢为太子太傅,无忌为少傅 。无忌无宠于太子,常谗恶太子建。建时年十五矣 ,其母蔡女也,无宠于王,王稍益疏外建也。六年 ,使太子建居城父,守边。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 王曰:“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 ,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 且欲入矣。”平王召其傅伍奢责之。伍奢知无忌谗 ,乃曰:“王柰何以小臣疏骨肉?”无忌曰:“今 不制,后悔也。”于是王遂囚伍奢。乃令司马奋扬 召太子建,欲诛之。太子闻之,亡奔宋。
巴蜀文化
指以四川盆地为中 心的地区,它的腹 心地区大致与今四 川和重庆的区域相 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 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巴文化
巴文化是古巴国和巴地各族所共同创造 的全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及其社会结 构的总和,包括巴国文化和巴地文化( 川东、长江三峡和鄂西南)两部分。巴 国文化是一种方国文明,巴地文化则是 一种地缘文化。
友晋扰楚:水战(下游)→陆战(车战 )□平王、太子建、伍奢、伍子胥(员 )、费无忌、吴王僚(夷昧之子)、公 子光
破楚入郢:孙武、楚昭王、申包胥、秦 哀公 吴国强盛
阖庐
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常以为吾父兄弟四 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 即不传季子,光当立。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
《金瓶梅》41回:(春梅):“俺们一个一个 ,只象烧糊了的卷子一般,平白出去惹人家笑 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母三迁
少年:母教子学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东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 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断机教子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 “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 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 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列女传》)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 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 而食,饔飧(yōngsūn,早晚饭)而治。今 也滕有仓禀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 恶得贤?”
青年:赴鲁游学
“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 也。”(《孟子·离娄下》)
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 宣王,宣王不能用。(《史记·孟 子荀卿列传》)
刘向《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 “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 天下之名儒。”
孔子→曾参→子思(前483-前402)→ 子思门人→孟子。
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mào, 愚昧)儒,嚾嚾(huān,喧嚣,喧哗)然不知其 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 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荀 子·非十二子》)
孟子与齐鲁文化
孟子年谱 三孟 孟子思想核心 孟子弟子 《孟子》 孟子思想与齐鲁文化精神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三讲
孟子年谱(前390-前305)
前390年,生于山东邹城村,名轲,字子舆。 前368年,赴鲁游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 前347年,由邹到齐临淄稷下学宫。 前327年,孟母仙逝,归葬于鲁。 前324年,在鲁三年之丧满,返齐。 前323年,离齐到宋。 前321年,在滕。 前310年,在邹著书。 前305年冬至日死于邹。
仁者无敌(宋-偃)
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 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 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 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 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 ‘无以供粢(zī,谷子)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 老弱馈食。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 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 曰:‘葛伯仇饷。’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 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 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於天 下。……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 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孟子·滕文公 下》)
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孟 子·公孙丑上》)
中年:游历诸国
前347齐威王稷下学宫
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 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尽心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 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 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曾子之孙)曰:‘吾子与子 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 ‘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 ‘尔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 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 予於是?’” (《孟子·公孙丑上》)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 于宋,馈七十镒而受;于薛,馈五十镒(yì)而 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 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於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 者必以赆(jìn,别时赠礼);辞曰:‘馈赆。’予 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 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 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 取乎?”(《孟子·公孙丑下》)
匡章,齐国名将,母为父杀,葬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栈之下。父子失和,匡父拒其 奉养,匡深为自责,将妻子赶走。为父所弃、不礼葬母、出妻拒子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 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 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 (cáo,金龟子的幼虫)食实者过 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 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 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 子为巨擘(bò,大拇指)焉。虽 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 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 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 室,伯夷之所筑与?抑亦盗跖 (柳下惠弟)之所筑与?所食之 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 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交友匡章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 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 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 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 以为父母戮(辱),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 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 善,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 哉?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终身不养焉。 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 矣。”(《孟子·离娄下》)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 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 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 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 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 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由宋经薛归邹
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 《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风俗 通·穷通篇》)
由邹至滕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 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 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 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下》)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 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 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 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 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 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 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