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白杨礼赞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如“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 等。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作者语言的精妙。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情感。

(2)分析文中描写白杨树的语句,理解其外形和内在精神特点。

(3)结合背景资料,深入探讨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白杨树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对这种精神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坚韧、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外形和内在精神特点,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分析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通过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展示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白杨树的外形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白杨树是一种高大挺拔、笔直向上的树,给人一种坚韧、顽强的感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字音、字义问题。

以下是生字词的教学:坦荡如砥(dǐ)、潜滋暗长(qián)、恹恹欲睡(yān)、旁逸斜出(yì)倔强(jué jiàng)、婆娑(pó suō)、秀颀(qí)、虬枝(qiú)晕圈(yùn)、刹那(chà)、主宰(zǎi)、无边无垠(yín)2.提问:文章的题目是《白杨礼赞》,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白杨树?明确:作者从白杨树的外形、生长环境和内在精神等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文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因此,在分析、教学教材时,需要抓住文本的两个特点:(1)《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一篇散文,本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

作者爱憎分明,文章感情炽热,节奏富于变化。

要通过朗读活动的开展,感受作者的感情,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精神世界。

(2)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7-9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有一条是“在阅读中了解……抒情等表达方式”。

茅盾先生在表达对白杨的崇敬、赞美之情时,运用了很多情感表达手法,要通过分析、朗读,指导学生学习本文中运用的情感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一一整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过、学习过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因此已经基本具备了初步的阅读、分析该类散文的能力,但所写之物、所在之境、所抒之情以及文本背景都离学生实际有些距离,教师应该加以引导。

同时,对于初二学生而言,抒情类散文的学习是符合课标要求的,是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更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白杨的形象,把握白杨的象征意义。

2.分析、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3.通过朗读与品味相关语句,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寄寓文中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学习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难点:通过朗读与品味相关语句,结合写作背景,感受作者寄寓文中的精神世界。

五、教学环节(一)导入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歌咏。

唐代贺知章《咏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韵清代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姿北宋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影这一些都是“咏物”诗,咏物诗是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作者的情感的诗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情感脉落,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2.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特点,体会和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品味语言,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脉落,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及效果。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诵读古诗题白杨图茅盾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2.导入新课这首诗写了一种白杨树。

大家看他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白,白的那样朴素;绿,绿的那样富有生机,催人奋进。

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第一次看到白杨树时,就惊奇地叫了一声,并满怀激情地写下了一篇散文《白杨礼赞》。

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白杨,礼赞白杨。

二、知识简介1.作者简介茅盾 (198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1921年曾与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总称《蚀》三部曲) ,长篇小说《子夜》《腐蚀》《虹》,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总称《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等。

茅盾文学奖: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中国作家协会以茅盾先生捐赠的25万元稿费为基础,于1981年设立“茅盾文学奖”,目的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文学奖,奖项每四年评选一次,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作者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第二年5月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当时正处在抗战的相持阶段。

他目睹了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

同时,他也看到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现状。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13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整体把握教育教学内容。

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选修模块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为学业水平测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完成选修《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运用》、《新闻阅读与实践》、《文章写作与修改》《传记作品选读》教材中选收了中外10位杰出人物的传记。

他们中有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也有科学家、文学家和科技界、商界的成功人士,涉及面很广。

选文特别注重传主的思想、智慧和人格魅力,注重他们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能否激励青年人健康成长,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向他们学习,吸取他们宝贵的人生经验。

《语言文字运用》选取大量鲜活的语言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剖析语言现象。

借此指导学生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况分析1、教材分析:高二阶段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既有必修教材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升,也有选修教材的迁移、扩展与探究;写作上则要求学生努力写出有思想、有内容、有情感、有见地的文章,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缘事析理要深刻,讴歌亲情要充实,锻炼思想有文采,注重创新写新颖。

写作要求更高,既解决“写什么”,又指导“怎么写”,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学生分析:学生在现阶段,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太牢,课外迁移不够深,进入高二下学期,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还有待加强。

虽说经过一个半学年的学习,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比较被动,语文基础知识参差不齐,整体阅读能力还可以,但学习习惯还不是很主动,上进心有个别同学不太强,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

四、具体措施1、提高备课质量,学习新大纲,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体现知识和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

《白杨礼赞》的教案【1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里是敬业的老李帮家人们整编的14篇白杨礼赞的教案,仅供借鉴。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正确说出全文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3、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北方农民、哨兵所具有的团结、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字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植物,以及自己喜欢它的哪一种品格,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谈谈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

2、请学生简述文章中主要写了那些对象。

(杨树;人)(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朗读课文1—6自然段,请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2、同桌合作,文中描写了杨树哪些不平凡?(生长的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3、朗读课文7—9自然段,说说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4、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树过渡到人的?(象征的手法)(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比喻:喻体通常为具象的,两者是特征上的相似;象征通常是用具象象征抽象的特点,两者所体现的品格品质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下自己喜欢的植物,使用象征手法写一段200—300字的短文,下次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略白杨礼赞教案篇二授课教师秦秋丽授课题目茅盾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
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1.篇章理解: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文章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短语,如:挺拔、傲然、倔强等,并理解其意义。
3.句子分析:分析文章中具有表现力的句子,如:“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体会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引导,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的美。
-情感共鸣与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情感,教师需要通过情境创设、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示例等方式,直观地展示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和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拟人这两个修辞手法,以及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精神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精神品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对某个事物的赞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的基本概念。这篇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形象描绘,赞美了坚韧、顽强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白杨树的敬意。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重点难点】1、在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3、感受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散文,这一单元是类型多样的散文,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阅读本单元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解放区人民身上,作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

文章从外形、环境等方面“礼赞”白杨树的不平凡,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抗日军民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要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托物言志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散文,如《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背影》等,感受了托物言志等一般散文的写法及一般阅读方法,能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会圈点勾画。

学生基本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勾画、赏析文章描写白杨树语句,能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但在语言品味方面往往理解比较肤浅,进而影响对白杨形象与精神的深刻理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优秀7篇新的一年开始啦,各位朋友要继续加油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本店铺给您的好友哦。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散文,阅读本单元要领会作者的情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

本文是茅盾散文的代表,写于 1941年 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建立了强大的抗日根据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从解放区人民身上,作者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借赞美西北的白杨树讴歌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和意志。

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其魅力经久不衰。

本文中,白杨树象征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时值今天,这种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如新冠病毒来临,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在我们学校举行的拔河比赛中,同学们为了班级的荣誉,团结一致,力争上游等等。

可见,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可贵,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抒情线索,体会作者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其象征意义,把握象征手法。

3.感受抗战时期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并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赏析白杨树的不平凡,理解其象征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白杨树图片同学们,请看屏幕,这种树是白杨树。

你能否用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外形特点?(提问,点评)著名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出示:教学目标(指名读)三、理解题意1.指名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2.师根据情况引导,点评,强调“礼”字。

3.出示:“礼赞”指崇敬而赞美;“白杨礼赞”怀着敬意赞美白杨树。

题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让学生自由读“出示的句子”,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文学鉴赏: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展现白杨树的形象。
举例解释:
-在讲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白杨树的具体描写,如“它挺拔、葱郁、顽强地生长在高原上”,从而理解白杨树象征的民族精神。
-在分析写作手法时,教师可挑选课文中典型的句子,如“白杨树像一个英勇的战士”,向学生解释拟人手法如何赋予白杨以人的品质。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要及时、具体,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我将在课后进行总结,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我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颂扬。
4.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敬意和热爱。
5.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作者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3篇)篇一: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五篇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散文。

五篇课文诉说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培养自己的爱心和同情心,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于1925年写的一篇纪实性散文,作者另辟蹊径,选择“背影”这一特殊的角度来描写父亲,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父亲的背影定格,在朴素的文字蕴含深沉的父爱。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深挚的父爱,更重要的是以本文为契机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亲情,抒写身边的亲情!学情分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而总是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他们习惯了被爱,总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不过本文是写实的,贴近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应该是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也能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感悟自己身边的亲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积累重点的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深入探究,自主合作探究(2)细读文本,理解关键的语句所表达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文章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2)沟通个体体验,感悟亲情,抒写亲情教学重点: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中对父亲背影的细节描写,体味父子之间浓厚的深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希望大家仔细聆听,认真体味!播放歌曲《父亲》(意图:这首歌的歌词浅显、朴实,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音乐声中领会父母的爱,从而激情激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肯定给与了许许多多的关爱,他们爱得朴实,爱得简单,也许如同歌中唱的,只是那一碗粗茶淡饭,也许是一个模糊的背影……或许这些都不被太多的人关注,却深深印在了散文名家朱自清先生的心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让我们在那淡淡的背影中去感受深挚的父爱!二、走进文本,走近父爱-免费资源站:1、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主要写谁?明确:背影父亲2、文章以“背影”为题,以“背影”为线索,那么请大家找一找文章一共几次写到“背影”?比一比,谁最快(小组协作完成)明确:四次惦记背影(1)——思念父亲—虚写刻画背影(6)——望父买橘—实写惜别背影(6)——父子分别—实写再现背影(7)——别后怀念—虚写第一次,开篇点题,写最不能忘记的便是父亲的背影第二次,着力刻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刻终于体会到了父亲深深的爱第三次,分别后,目送父亲背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依依惜别背影,惜别父亲第四次,看到父亲的来信,想起了父亲的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发扬白杨树的精神。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同学们对文章主题思想和象征手法的理解程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阐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更加细致的讲解和引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象征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它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过赞美白杨树来歌颂北方农民的坚强品质和民族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对白杨树的描绘。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
-举例:文章中将白杨树象征为北方农民,教师需解释这种象征的内涵,并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
b.情感态度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对白杨树所表达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举例:文章中“我对白杨树怀有深深的敬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教师可结合课文背景和作者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
c.课堂讨论与互动: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和互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于普通之中体味不平凡——《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白杨树形象美,体悟白杨树的不平凡。

2.感受白杨树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白杨树形象美,体悟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感受白杨树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资源】多媒体、PPT【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释题:关于甲骨文“礼”的解释:本义敬神,礼赞意为以最崇敬的方式赞美。

白杨礼赞就是以最高级别、最崇敬的方式赞美白杨树。

那么作者给予白杨树怎样的礼赞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吧。

二、脱俗的形象美1.朗读课文,找出概括白杨树总体特征的句子,总结出白杨树的总体特点。

明确: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总结特点:极普通又不平凡2.朗读相似句子,品不同韵味,体会作者情感的差异。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这做指示代词时,表示较近的时间、地点或事物。

那:那做指示代词时,表示较远的时间、地点或事物。

“那就是白杨树”,“那”说明作者这个时候远远看见白杨树,在这如此单调的高原上,突然看见了傲然挺立的,富有生机的白杨,应该是惊喜的!所以带着一种惊喜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个句子,而“这就是白杨树”中的“这”字拉近了距离,要读出更加亲切的赞美语气。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读出自豪)②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读出惊喜、赞叹)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读出亲切、坚定)3.以上三个关键句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串联在了一起,请研读每个关键句子所引领的内容,思考:白杨树的不平凡体现在何处?明确:①生长环境的不平凡(阅读第2段,找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特点?高原景色的描写对刻画白杨树有何作用?)生长环境的特点: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单调。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白杨礼赞教案新人教版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 《草原》:老舍先生的另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描绘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人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草原人民的敬意。
- 《背篓》:杨绛先生的散文,通过描述背篓这一传统工具的使用,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人民的坚韧精神。
- 《我爱这土地》:艾青的诗作,通过描绘土地、河流、风等自然元素,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象征手法和抒情的表达。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黑板。
2. 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
3. 信息化资源:《白杨礼赞》相关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在线词典、学习软件。
4. 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写作练习、问答互动、课堂讲解。
3. 示例答案:《白杨礼赞》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等。作者通过这些手法塑造了白杨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比如,作者用“参天耸立”来形容白杨树的高大,用“不折不挠”来形容白杨树的坚韧,这些描述既生动又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白杨树的威武和坚强。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最新

《白杨礼赞》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为您带来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材分析:(一)、概况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上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一共有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对普通人的爱、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

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具体内容第一单元以战争为主题。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课文有:《阿长与。

山海经》、《背景》、《台阶》、《老王》、《信客》、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情感,感悟白杨树的不平凡(重点)2.过程与方法:探讨、合作的方式,探究本篇托物言志散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揭示作品主题。

(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以及作者对他们浓浓的礼赞之情,并指导以后的生活实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三个不平凡,重点分析其外形特征和内在品质联系,理解其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且运用到写作中;理解本篇托物言志散文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来揭示作品主题。

(难点)教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写作训练教学手段多媒体、PPT课件学情分析初二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表现白杨树的特点,进而作出由树及人的联想,但对象征手法概念模糊,难以独立进行知识的整合,在写作中不会灵活运用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白杨树吗?它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生长的?那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目的:目的图更加直观整体感知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和白杨树的总概貌)你们看,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白得朴素,绿得生机。

茅盾先生第一次见到白杨树,他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并满怀激情地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白杨礼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矛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这篇课文,感受他字里行间对白杨的礼赞【板书: 15.白杨礼赞茅盾】(设计意图:由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此环节也有助于同学们理解接下来分析的不平凡生长环境和不平凡外形特征)★过渡语: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会产生什么疑问呢?3了解作者二、解题(一)对题目的疑问?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礼赞是什么意思?生:解题:礼,即敬礼、致敬;赞,即赞美;礼赞,即崇高的赞美。

“礼赞”一词有宗教意味,指对神佛和信仰的极度崇拜、高度赞美,有虔诚之意。

在这里指对白杨树崇高的赞美。

(设计意图:提疑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产生强烈好奇心;解题环节帮助学生抓住文眼,教会他们品鉴文章的方法。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5篇《白杨礼赞》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讨论、交流等过程,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文章层次和象征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赞美)。

(三)深入研读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

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

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

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指导思想:1、精心设计,突出重点,因势而导,发挥教师导的作用;2、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内引外联,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自然延伸、扩展,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1、本文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都与象征有关,因而,必须学习、理解、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学习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练习。

教学设想:1、安排一课时;2、以白杨树的形美、神美及其象征意义为重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3、围绕象征手法,对学生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要点:1、激趣、导入,出示《白杨树》挂图;①学生口述白杨树的外形及其气质,包括枝、叶、干的色泽、形态;②学生展开丰富联想,由白杨树联想到人,联想到人的某种精神品质;③引出茅盾的《白杨礼赞》2、作品背景介绍,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辅垫。

3、学习课文:①第一次读课文。

先由两位学生朗读,然后教师正音,要求学生疏通字词,读通长句。

②第二次读课文。

由朗读能力较强的两位学生读。

解决以下问题:a.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一种感情(即解题)b.文中几次直接表达了这种感情,学生在书中找到并做上记号③第三次读课文,重点导读4、5、6自然段。

理解作者为什么对白杨树有这种感情,为什么作者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然而是不平凡的。

④第四次读课文,重点阅读7、8自然段。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对于白杨树的力求上进的精神特质,作者是由哪些方面联想到的。

4、教师小结象征手法的特点5、用象征手法进行说写训练。

①你以为在新时代白杨可以象征哪种精神、哪类人?②口头描述门、梅的外形并由此产生的联想。

③任选一种事物,先口述其外形特点,展开联想,最后用象征手法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并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学生通过朗读与赏析,深入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3.学生能够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写作。

4.学生体会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意志,培养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赏析其形象。

(2)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2.难点:(1)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白杨树表达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象征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欣赏过许多植物的风姿,比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竹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中梅的倩影,“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中柳的风韵。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不同的树——白杨树,看看它有怎样的特点和魅力。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 1941 年 3 月,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

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 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

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

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字音教学1.展示字词:开垦(kěn)虬枝(qiú)倦怠(dài)婆娑(suō)晕(yùn)圈倔(jué)强秀颀(qí)无边无垠(yín)潜(qián)滋暗长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不折不挠(náo)旁逸斜(yì)出纵横(zòng)决荡锤(chuí)炼2.讲解字词: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语文八年级上册

15《白杨礼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课文,体会“礼赞”之情:2.品词句,理解白杨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品词句,理解白杨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花草树木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事物,可在多情的文人墨客笔下却披上了情感的外衣,变得意蕴丰富起来。

白杨树,西北高原一种普通的树,茅盾又赋予它了怎样特殊的意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二、我们的任务:读课文,体会“礼赞”之情:品词句,理解白杨象征意义。

三、初读,解“礼赞”之意1.齐读课文题目《白杨礼赞》,思考:题目为赞美白杨,为什么是“礼赞”?礼是什么意思?预设:以最高级别,最崇敬方式赞美。

2. 文章中哪些句段直接表现了这种“礼赞”之情呢?请速读课文,勾画出“礼赞”白杨树的句子。

第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 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第9 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3. 读读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反复强调了它的”极普通“和”不平凡“,既是“礼赞”的原因,也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过渡语:作者反复表达了赞美之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里?它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又是一种怎样的树呢?四、品读,体会“礼赞“之情(一)遥望,感受环境之不平凡过渡语: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1-4 段。

1. 师引导:你脑海里浮现出了高原怎样的景象?初见白杨,它有怎样的特点?用文中的词句说说,完成下列句子。

遥望高原,它_________ ,初见白杨,它__________ 。

预设:——它一望无际,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黄绿错综;它雄壮、伟大;令人倦怠、单调。

——它傲然耸立,它像哨兵一样;(画图:白杨树)它令人振奋,令人惊奇。

2. 引导:遥望高原,它雄壮辽阔,看看看着,作者的感受有怎样的变化?预设:高原倦怠、单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品味赏析语言,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品味赏析语言,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2. 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

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

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白杨礼赞》,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展示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2.文体知识(1)象征:指的是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通过作者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

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2)象征和比喻的异同:同: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异: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比喻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

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而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

(二)初读感知1.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是什么?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交流展示】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 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交流展示】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

3. 自由朗读,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内容要点。

【交流展示】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来源:Z&xx&]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小结】作者起笔便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峻拔有力的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使读者一开始就对白杨树有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先描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这是“放”,接着写远远的白杨树,这是“收”。

最后,在抒情、议论中直接陈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高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三)研读品味研读,针对以下问题,先自由默读,思考标画有效信息,再学习小组讨论明确。

1.文章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头,有什么作用?【讨论展示】开篇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来讲,首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

“实在”一词充满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

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深刻印象。

从结构上来讲,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而且点明了文章的描述的对象——白杨,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2. 本文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选取了哪些材料,又是怎样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的?【讨论展示】主要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气质以及它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空旷、辽阔,外部形态笔直、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内在气质朴质、严肃、坚强不屈、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点点滴滴都显示着这种植物的不平凡。

这就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 文章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讨论展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

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

4.本文是怎样巧妙运用对比烘托的?【讨论展示】文章开篇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的环境——西北高原,为下文引出白杨树设置了大的背景,渲染了粗犷、豪迈的气氛,并且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了“雄壮”“伟大”,对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色泽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

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形和精神时,又反复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与“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决不是平凡的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美;紧接着就其外形用“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的比喻先行一抑,转而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设喻一场,对比映衬,形神兼美。

文章结尾把白杨与楠木作对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声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显示了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战斗风格。

5.品味语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讨论展示】“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

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你的视野的”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讨论展示】“涌”字说明感情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讨论展示】“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4)齐读第7段,体会排比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讨论展示】连用四个“难道”的反问句,像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

四个反问排比句句法同中有异,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这四句连贯有力,赞美之情到这里发展到了顶点,这几句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境界。

(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1.作者怎样由白杨树自身特点联想到要象征的事物的?【讨论展示】由白杨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品格,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傲然挺立的品格,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由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格,联想到抗日精神和意志。

2.作者怎样由白杨树自身特点联想到要象征的事物的?怎样理解和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讨论展示】(1)由白杨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品格,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傲然挺立的品格,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由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格,联想到抗日精神和意志。

(2)本文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但又不直接说出来,采用这种含蓄的形式,把事物人格化,用具体的事物(白杨树)来表现某种意义。

运用的是象征手法。

本文写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如果正面表达作者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火热的感情,是不能发表的,因而也就无法发挥文艺的战斗作用。

北国风物,气象万千,作者挑选白杨树为描写中心,由于它的枝叶一律向上,傲挺,引起对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于是赋予树以“人”的性格和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借歌颂白杨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歌颂力挽狂澜、拯救民族于存亡关头的祖国优秀儿女。

(五)拓展延伸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试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熟悉的事物具有的象征意义。

【展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四)课堂板书生长环境无边无垠雄壮、伟大(景美)坦荡如砥干——笔直坚强不屈白杨树外部形态枝——靠拢生命力旺盛(形美)质朴严肃叶——向上力求上进皮——光滑倔强挺立内在气质向上发展坚强,有斗争精神(神美)不折不挠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6——8段。

2. 选取一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以“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四、推荐阅读篇目矛盾《春蚕》五、教学反思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1.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朗读尤为关键。

注重用不同形式的读营造情感气氛,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不失为一种高效学习法。

这一点,本课重视度有待提高。

2.《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对于这样一篇意境深远的文章,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含义,因此联系时代背景运用资料助读是解决本课难点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