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瓶牛奶》姬文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3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2。

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算理。

3。

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重点难点重点: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计算过程。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算理。

基于上述目标,教学时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用对口令的游戏引入新课,从凑十法入手,为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打下基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中,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探索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激发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用小棒代替问题中的牛奶,在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探索解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20根、2~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师:小朋友们,咱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对口令,请听老师的口令。

小绿:师: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组成10?生:×老师,告诉你,9和1组成10师:小朋友,我问你,8和几组成10?生:老师,告诉你,8和2组成10。

(边拍手边说)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游戏复习10的组成,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凑十法”做好铺垫。

、自主探究1。

利用情境,探索算法。

赈淘气今天过生日,小朋友们都知道淘气喜欢喝牛奶,所以他们带来了纯奶和酸奶(课件出示:9瓶纯奶和5瓶酸奶),小朋友们,你想说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探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及反思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关数量词“几”的用法,并能够正确使用“有几瓶牛奶”这一句型。

-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回答“How many bottles of milk?”的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愿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授数量词“几”及用法,并且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所学内容。

-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听懂并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回答“How many bottles of milk?”的问题。

3.教学准备-教学道具:包括图片、单词卡片、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打印好练习材料,准备好笔和纸。

4.教学步骤a.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一些食物的名称,如:apple, banana, cake, bread等。

- 教师用“几”这个数量词提问,如:How many apples are there? How many bananas do you see? 通过示范,引导学生使用“几”的回答。

b.学习新知(15分钟)- 教师出示牛奶的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How many bottles of milk do you see?” 并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 教师出示另一张图片,上面有几个牛奶瓶,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How many bottles of milk do you see?-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如:I see two bottles of milk. 通过多次练习,巩固学生对“几”的理解和运用。

c.操练与巩固(20分钟)- 教师在课件上展示一些图片,学生听教师的问句,并为每个图片回答问题,如:How many apples do you see? How many bananas do you see? 学生进行口头回答。

-教师分发练习材料,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说课稿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说课稿

一年级上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有几瓶牛奶》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中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多于”、“少于”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小学数学,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和实物为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多少。

(2)让学生掌握“多于”、“少于”的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于”、“少于”的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汇描述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并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叫做“猜猜有几瓶牛奶”。

(出示两瓶牛奶)(2)师:你们猜猜看,这两瓶牛奶,哪一瓶多,哪一瓶少呢?(3)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哪瓶牛奶多,哪瓶牛奶少。

2.探索新知(1)师:现在,我把这两瓶牛奶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请你们观察一下,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多,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少?(2)师:请你们用手势表示一下,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多,哪个盒子里的牛奶少?(3)师:谁能用“多于”、“少于”这两个词来描述一下这两个盒子里的牛奶数量关系呢?(4)师:很好,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

这次我准备了三瓶牛奶,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这三个盒子里的牛奶数量关系。

3.巩固练习(1)师: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每个人准备三瓶牛奶,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然后用“多于”、“少于”这两个词来描述一下你们盒子里的牛奶数量关系。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数数的方法,掌握从1开始顺序数数和倒序数数。

2. 学会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如“一瓶牛奶”、“两瓶牛奶”等。

3. 通过对牛奶瓶数量的比较,学会使用“多”、“少”等词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能够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牛奶瓶模型或图片,以及数数卡片。

2. 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牛奶瓶模型或图片,让学生动手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牛奶瓶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询问:“你们看到了几瓶牛奶?”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2. 教学数数方法:a. 教师示范从1开始顺序数数,边数边指向牛奶瓶。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数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

c.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倒序数数,同样边数边指向牛奶瓶。

d. 学生独立进行倒序数数,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用数词描述物体数量:a.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引导学生用数词描述,如“一瓶牛奶”、“两瓶牛奶”等。

b. 学生模仿教师,尝试用数词描述其他物体的数量。

c.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描述正确的例子,进行表扬和展示。

4. 进行数量比较:a. 教师准备一些相同数量的牛奶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相同的牛奶瓶。

b. 教师再准备一些数量不同的牛奶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量“多”或“少”的牛奶瓶。

c. 学生分组进行数量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b. 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中找出一些牛奶瓶,与家人一起进行数数和比较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c.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我们在超市看到很多牛奶瓶,我们应该如何快速数出它们的数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数量多少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教学过程: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教具,向学生讲解数量多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含义。
-通过具体的例子,如: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让学生感受加减运算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给予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数量概念和加减运算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作业: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家长签字确认。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扬、小红花、荣誉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关爱他人的意识。
-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合作、分享快乐的过程,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内容: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数量多少的概念。
5.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并能用数字进行准确表示。
-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有几瓶牛奶》教案

《有几瓶牛奶》教案
3.解决问题:根据乘法口诀,解决更多类似的牛奶问题,巩固乘法运算。
4.实践应用: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有几瓶牛奶》教案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数学运算素养,提高数学思维敏捷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数学抽象思维,形成数感和量感。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乘法口诀的应用,特别是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法口诀快速准确地计算总数。
-重点包括: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有几瓶牛奶》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乘法口诀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多次练习,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惑。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比我预期的要高,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和见解。这让我意识到,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我们作为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鼓励,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
在讲解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仍然在记忆口诀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入更多有趣的记忆方法,如口诀歌、故事联想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记忆乘法口诀。
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非常积极,但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训练,如角色扮演、模拟演示等,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几瓶牛奶教案

有几瓶牛奶教案

有几瓶牛奶教案教案标题:有几瓶牛奶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加法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解决简单的加法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解决加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个小瓶子,代表牛奶。

2. 教师准备一些小玩具牛奶瓶图案。

3. 板书准备:加法运算符号“+”,等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5分钟)1. 教师出示几个小玩具牛奶瓶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几个牛奶瓶?”2.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到有几个牛奶瓶。

步骤二:引入加法概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两个小玩具牛奶瓶图案,问学生:“如果这两个牛奶瓶放在一起,你们觉得有几个牛奶瓶?”2. 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使用实际操作或者图形表示解决问题。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加法运算符号“+”,并解释其含义。

步骤三: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15分钟)1. 教师分发小瓶子给学生,每个学生拿到两个小瓶子。

2. 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小瓶子放在一起,然后问学生:“你们现在手里有几个牛奶瓶?”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图形表示法,将两个小瓶子画在黑板上,并使用加法运算符号“+”表示。

4. 教师再次分发小瓶子给学生,每个学生拿到三个小瓶子。

5. 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小瓶子和三个小瓶子放在一起,然后问学生:“你们现在手里有几个牛奶瓶?”6.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图形表示法,将两个小瓶子和三个小瓶子画在黑板上,并使用加法运算符号“+”表示。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小玩具牛奶瓶图案,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解决加法问题。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步骤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复习加法运算符号“+”和等号“=”的含义。

2. 教师提问:“你们学到了什么?解决加法问题有哪些方法?”3.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评价和总结。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40分钟)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课题:“今天小明去超市买牛奶,他买了三瓶。

回到家后,他又发现冰箱里还有两瓶牛奶。

现在小明有多少瓶牛奶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讲授新知(20分钟)1. 教师解释“加法”的概念,并在黑板上写下算式“3+2=?”,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答案。

2. 教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实物操作,例如用积木或者瓶子来模拟牛奶,让他们通过实物操作来理解和解答这个问题。

3. 教师再次强调“加法”的概念,并讲解其符号和读法。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布置课堂活动:每位同学找一个搭档,一人出题,一人作答,题目是关于加法的简单算式,如“2+3=?”、“4+1=?”等。

2. 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总结巩固(5分钟)1. 教师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以及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加法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后找出生活中可以应用到加法的例子,并尝试计算。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字0到10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基本的数学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有几瓶牛奶》是一本针对幼儿的数学启蒙书籍,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和进行加减法运算。

2.2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教具、实物牛奶瓶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牛奶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教学内容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数字0到10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记忆这些数字。

3.3 操作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牛奶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点评和反馈,巩固学生对数字和加减法的理解。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数字0到10的认识程度,学生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拓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互动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多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6.2 教学步骤1) 利用实物牛奶瓶进行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认识数字。

2) 通过多媒体教具展示数字0到10的图片,巩固学生的记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操作活动,实际操作牛奶瓶进行加减法运算。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师应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2024年《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几瓶牛奶》教学教案适用年级:一年级学科领域:数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数数的方式,正确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数出图片中牛奶瓶的数量,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牛奶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瓶牛奶?”2. 新课教授:教师向学生介绍数数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数出图片中牛奶瓶的数量。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说出来。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数数方法。

2.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独立数出牛奶瓶的数量,并说出来。

3. 拓展: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不含有牛奶瓶的图片,让学生尝试自己数数,并说出来。

4.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牛奶瓶的图片。

2. 数数的教具。

3. 课堂练习的纸张。

六、教学策略1. 实物教学:使用真实的牛奶瓶或模型牛奶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图片教学:通过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让学生识别和计数。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一起数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数数游戏,如“找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或“快速数数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语言引导: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数数的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含有5瓶牛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2. 展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让学生逐个数出并说出来。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加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理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凑十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口算题卡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生:搭积木,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师:你能运用我们昨天学习的知识直接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口算题卡开火车,将“10+4”贴在黑板上)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板书: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二、教学新授1.摆小棒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笑笑给我们带来了牛奶,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师:谁能列式解答一下这个问题?生:9+5=14,一共有14瓶牛奶。

师:很好,老师帮你把算式写出来,“9+5”这个算式我们以前没接触过,但是我们学过“10+4”,还知道10加几就是十几,那能不能把“9+5”也变成“10+几”这种形式呢?(此处大家可以酌情修改)师:现在就请出了我们的计算好帮手---“小棒”,通过摆小棒来解决这个问题,谁能帮老师摆一摆。

学生摆老师评价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有什么快速数数的方法?生:记大数数小数,10、11、12、13、14师:小棒一共有多少根,表示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生:一共有14根小棒,表示一共有14瓶牛奶师:还可以怎样借助我们的小棒来计算“9+5”,究竟能不能把它变成“10+几”,请你认真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生:先把5根小棒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根,10根和4根合在一起一共是14根。

一年级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

一年级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

一年级上册教案《有几瓶牛奶》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情感。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图书。

2. 牛奶瓶道具。

3. 计数器或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如桌子、椅子、书本等,引导学生学会数数。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学会的数数技巧。

二、故事讲解(10分钟)1. 讲解故事《有几瓶牛奶》,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如牛奶瓶的数量、颜色等。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有一瓶牛奶,要求学生用数学卡片或计数器表示牛奶瓶的数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牛奶瓶,我们如何表示它们的数量呢?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和情感体验。

2. 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画出故事中的牛奶瓶,并写上它们的数量。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故事内容,学会数数和简单的加减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作业布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牛奶瓶图片,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

例如,教师展示3瓶牛奶和2瓶牛奶的图片,问学生:“一共有几瓶牛奶?”学生回答:“一共有5瓶牛奶。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每组有一瓶牛奶,通过增加或减少牛奶瓶来完成加减法题目。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设计

《有几瓶牛奶》數學教案設計
教案设计:《有几瓶牛奶》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介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利用“有几瓶牛奶”的实例,进行加法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如果你有两瓶牛奶,你的朋友又给你三瓶牛奶,你现在一共有多少瓶牛奶?”以此来引入加法的概念。

2. 新知讲解:教师解释加法的含义——将两个或多个数量合并在一起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相同单位才能相加,从个位数开始加起,满十进一。

3. 实例操作:教师给出“有几瓶牛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出牛奶的总数。

例如,如果第一排有4瓶牛奶,第二排有5瓶牛奶,那么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利用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5. 教师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加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意义和价值。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针对的是一年级数学,授课内容是数的认识,把数进行物质上的体验,同时通过数的比较和计算,来提高学生的数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有几瓶牛奶”的数学游戏,来巩固学生的概念和巩固数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有几瓶牛奶”这个数学游戏,进一步认识数,巩固数的基础知识。

2.学生能够通过数的比较和计算,提高其数感和数的认知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其数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1.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带来各种物品,让学生数一数,认识到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表示。

2.数的比较:通过比较物品的数量,让学生学会使用“一样多”和“不一样多”来形容数量的多少,并进行比较。

3.数的计算:通过有几瓶牛奶这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巩固数的运算和计算能力。

四、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2.演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加一些形象的插图、图片等,引起学生视觉的兴趣。

3.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协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自由探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物品,例如豆子、玩具等,然后组织学生对各种物品进行数数,并用数字记录下来。

不同的学生可以数不同的东西,并在组内进行讨论,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认知数的存在、数的大小和数的表示方法。

2. 直观感受在自由探究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两种物品,让学生逐一比较它们的数量,通过使用“一样多”、“多一些”和“少一些”等表述,提高学生对数数量的辨别能力和思维敏感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糖果、黄豆等物品,让学生逐一摆放,模拟比较物品数量的过程。

3. 数量计算在上述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出这个重点环节,有几瓶牛奶。

整个游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瓶子中的数量排列瓶子,让学生将几瓶牛奶从1到10依次排列;第二部分是填写瓶子中的数量,让学生根据瓶子的容量和最高限量填写数字,如何避免超限和不必要的浪费。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

《有几瓶牛奶》数学教案教案主题:《有几瓶牛奶》数学问题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和减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材料:1. PowerPoint演示或黑板2. 图片或卡片以表示牛奶瓶数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问题:“小明在冰箱里看到了一些牛奶瓶,他数了数,发现有几瓶牛奶被拿走了。

我们能帮他算一算,知道到底有几瓶牛奶吗?”2. 展示一张图片或卡片表示牛奶瓶数,并询问学生:“你们觉得有几瓶牛奶?”探究活动:1. 将图片/卡片再次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仔细观察。

2. 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察和猜测。

3. 逐一展示每个瓶子,并询问学生:“你们猜测这个瓶子里有几瓶牛奶?”4.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数学运算,以求得牛奶瓶的总数。

例如,学生猜测第一个瓶子里有3瓶,第二个瓶子里有4瓶,第三个瓶子里有2瓶。

那么,我们可以进行加法运算:3 + 4 + 2 = 9。

所以,总共有9瓶牛奶。

巩固活动:1. 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小明又买了3瓶牛奶放进冰箱,那么现在有几瓶牛奶?”2. 学生可以利用之前学习的加法运算,得出最终的答案:9 + 3 = 12。

3. 鼓励学生自行提出其他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总结活动:1. 回顾当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应用。

2. 总结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创造类似的问题,交给其他同学解决。

2.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数学运算,如乘法或除法,来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参考提示:1.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适度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几瓶牛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会数数,能够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数数,能够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一定见过牛奶吧,那你们知道有几瓶牛奶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几瓶牛奶》。

2.学习新课(1)观察图片,找出牛奶瓶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片,找出牛奶瓶,并数一数有几瓶牛奶。

(2)学生动手操作,数牛奶瓶师:请同学们分组,每组发一张图片,用手指数一数牛奶瓶,把你们的答案告诉小组其他成员。

(3)汇报答案,引导讨论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的答案,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以互相讨论,看看哪组数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用手指数数,就能准确地数出牛奶瓶的数量。

3.巩固练习(1)数一数,填一填师: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完成下列题目:①图片中有()瓶牛奶。

②图片中有()个苹果。

(2)课堂小结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进一步巩固了数数的方法,也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拓展延伸(1)生活中的数学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呢?比如:家里有多少个人?桌子上有几个碗?请同学们举例说说。

(2)数学故事分享师:我给大家讲一个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明的数学之旅》。

希望大家能从故事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几瓶牛奶》,学会了数数,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会了数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优秀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优异教课方案◆您此刻正在阅读的《有几瓶牛奶》优异教课方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供给更多的精选教课资源!《有几瓶牛奶》优异教课设计教课内容: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2 页、73 页《有几瓶牛奶》。

教课目的:1.经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理解凑十方法的简易性。

2.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探究意识和优异的学习习惯。

3.使其初步领会到数学与实质生活的亲密联系,增进对数学的踊跃情感,体验与伙伴合作、沟通的快乐。

教课要点: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 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课难点:浸透转变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优化算法。

教课准备:课件,学生准备两种颜色的小棒(或圆片)各 10 根或计数器等。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师:在今日的数学课上,老师请来了一位老朋友,猜猜看是谁呢?(课件出示皱着眉头的笑笑图片)大家一起和她打个招呼吧。

笑笑是个快乐的小女孩,今日怎么变得愁云满面的呢?我们快来听她说一说。

(课件播放画外音:小朋友们,我有一个堂弟名字叫淘淘,他是个聪慧第1页/共7页爱的孩子。

但是他平常老是挑食,长得太瘦小了,像个小豆芽,还常常患病,为这事家人都特别焦急。

小朋友们,有什么好方法能使他变得强健起来呢?)指名说。

生可能回答:吃有营养的食品、看医生、做运动师:同学们的建议可真许多。

提及吃东西学识可大了。

哪个小朋友愿意将营养丰富的食品介绍给笑笑?(指名说)在众多的食品中牛奶的营养价值高但是大家公认的。

笑笑知道了这个诀要后就立刻把自己的牛奶取出来准备给堂弟送去。

(课件出示:两盒牛奶的画面)认真察看画面,你发现了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有几瓶牛奶的问题,其余的问题存到问题银行此后再解决好吗?(板书课题:有几瓶牛奶)二、探究算法、解决问题1、指导列式(1)谁能把画面中的数学信息和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指课题)连起来说一说。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有几瓶牛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量关系,能够准确地数出牛奶的数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数量的概念。

2. 学习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3. 学习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数出牛奶的数量,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牛奶瓶模型、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牛奶瓶、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牛奶瓶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数出牛奶的数量。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数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摆放牛奶瓶模型,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操作经验和学习心得。

5. 总结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讲解,强调加法和减法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几瓶牛奶》2. 板书内容:- 数量的概念- 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加法和减法运算-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有几瓶牛奶》的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物品,进行数量的数数和加法和减法运算。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量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数出牛奶的数量,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还存在摆放牛奶瓶不准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几瓶牛奶》教案

《有几瓶牛奶》教案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问题: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左边的牛奶比右边牛奶多几瓶?2.一共有多少瓶牛奶?3.右边比左边少几瓶牛奶?问题:两个箱子里有几瓶牛奶,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

四人小组,学习研究(教师巡视)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1.用小棒数出来的,1,2,3……14,一共14瓶。

2.用加法,9+5,把9凑成10。

先从5瓶里拿出1瓶,和9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 + 5 =14 1 4 3.用加法,9+5,把5凑成10。

从9瓶里拿出5瓶,和5 瓶放在一起,是10瓶,10+4=149 + 5 = 144 54.用计数器算出来的,先拨9个,再拨5个,是一个14,把个位上的10个拨去,在十位上拨上1,个位上还剩 4个,读出来就是14。

活动三:探究算法素材:问题:一共有几只小猫?怎样计算9+3呢?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智力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每个学生就可能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要允许差异的存在。

新课总结: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说一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去计算。

(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体会算法:一共有几个苹果?试一试6+9?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的算法。

习题练习:活动四: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素材: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9+2=2+9;9+7=7+9;9+6=6+9;9+8=8+9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得到的和不变。

2.9+8=17;9+7=17;9+6=15;9+5=14;9+4=13;9+3-12;9+1=10习题设计:板书设计: 9+?9+ 5=149+5=1414451010。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有几瓶牛奶(进位加法一)科目数学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2011.11学习者分析1、学生在上学前,大部分已经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能很熟练的计算出得数,因此这节“9+5”的课,多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旧”知识,并不能引起多大的兴趣。

2、学生虽然很熟练的计算出2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但是具体是怎样得出来的,也就是计算方法却说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这是本课应该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民主,和谐的小组中探究新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展开探究的双翅,在数学天地里翱翔;变幻评价方式,有师评价,也有课件中的语言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知识与技能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及善于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9加几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

2.探讨“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有几瓶牛奶》教学活动过程描述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 有趣动画,激趣导入1、导语:小朋友,刚才你听到的是什么歌曲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就象一对好朋友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今天在他们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2、课件演示动画。

(大头儿子去商店买奶的过程。

)妈:大头儿子,家里没有牛奶了了,下楼买两盒吧.儿:买牛奶啊,没问题,走喽.(来到商店)儿:阿姨,我买两盒牛奶.阿姨:对不起,小朋友,没有两整盒了,只剩下这么多了.儿:恩?这盒有9瓶牛奶,这一盒只剩下5瓶了.教学活动2自主探索,感悟新知1、师:看着这些牛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生:一箱剩5瓶、一箱剩9瓶,商店里一共剩下几瓶牛奶呢?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9+5=14师:说的对吗?你怎么知道等于14的呢?请小朋友用你手中的牛奶图边摆边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贴近学生实际、喜闻乐见的案例入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学生活动为主线,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体例,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取得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归纳出了: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的“信息的概念”知识点,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生活和技术以及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的“在做中学,寓教于活动,寓学于活动”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加强对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将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睡觉小时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你认为上面的调查结果准确吗?
通过以上同学们对信息的了解,同学们能说一说信息的定义吗?其实信息的定义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特定的、公认的定义。
睡觉小时
做作业小时
上课小时
看电视小时
其他小时
解决问题,
探索方法。
1.探究活动一:让老师和同学了解你的信息
用最快的速度,最个性的表达形式,完成下面的个人信息表。
我的姓名:
我的性别:
我喜爱的水果:
我喜欢的食品:
我爱好的运动:
我擅长的技能:
成绩最好的学科:
我的QQ:
同学们在电脑别人的信息
以下是统计表统计的是在不同年代中国人的名字中出现最多的字。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往往就是先机、是财富,要准确地把握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服务。接下来我们将利用整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处理各种信息的技术。
学生交流
学生养成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作业布置
“交流评价”1、2、3题。
板书设计
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信息概念:一般认为信息是通过符号、信号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对于物质和能量二大要素,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以及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了。下面的实验,在保证了人类的物质与能量的前提下,缺乏信息将会怎样呢?
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密切信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学
设计
理念
1.寻找身边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让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将探究的时间与空间留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加强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法
学法
教学
准备
教法:1.情境创设法2.自主探索法
1992年统计
男孩
明国文化
生海德建
女孩
英秀玉华
梅美芳丽
2010年统计
男孩
子浩杰宇
涵铭博思
女孩
佳雅若雪
欣涵菲颖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年份统计出来的姓名你从中得到了那些的信息。
3.探究活动三:了解生活的信息
根据调查统计,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7.8岁。在人的一生中,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去做这些事情?网络上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教学难点:信息实例的理解与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能运用生活中。本节课结合具体情境,加上学生爱说,敢做,且喜欢与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
教学
策略
选择

设计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策略:展示现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积极性。
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分析问题,逐步引导,使学习内容深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点:1、对信息概念的理解;2、能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1.探究活动一:
学生讨论:填写的信息表我们得到了自己的那些信息。(我的姓名:我的性别、喜爱的水果、喜欢的食品、爱好的运动、擅长的技能、成绩最好的学科、我的QQ)
2.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通过观察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从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姓名是区别他人的代号,人名有着典型的时代特征)
3.探究活动三:
学生独立完成回想一下从昨天到今天的24小时内,自己做的事情及所用的时间并填写在下面。
学法:1.转化法2.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三到五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由原始森林生存实验与感官剥夺实验,总结出结论:信息与物质和能量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保障,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离不开信息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定边县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设计
工作:定边县第七小学
作者:姬文花刘志娥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课题
《有几瓶牛奶》
科目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课时
1课时
教学
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节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是活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也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第一阶段。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以供学生进行思考。(2)呈现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思考方法。(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本课时的内容是以本册教材第三单元1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为基础的,同时又为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及一年级下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一般认为:信息是通过符号、信号等具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内容
巩固新知
脑筋急转弯:李先生看到报纸上一则信息“今明两天到金鹰家电市场购买空调1台可获得350元优惠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购买,却被告知不能享受优惠,为什么?
分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参与了一系列的信息活动,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