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ging微服务框架剥析-微服务入门篇

合集下载

微服务架构详解

微服务架构详解

微服务架构详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应用对高可用性、弹性伸缩等方面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微服务架构逐渐成为了业界的趋势。

本文将对微服务架构进行详解。

一、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大型应用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的架构模式,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运行和修改,各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微服务将应用的各个功能单元拆分成独立的服务,以期达到更高的可靠性、弹性伸缩、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微服务架构的优点主要有:1.服务独立: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升级、回滚,提升了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2.弹性伸缩:某一个服务出现高峰时,可以通过水平扩展增加服务实例,以应对峰值流量。

3.技术栈灵活: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栈,提升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二、微服务架构的关键组件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是服务治理,包括服务注册与发现、服务路由、负载均衡、断路器等。

这些组件可以通过以下工具来实现:1.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Eureka、Consul等工具进行服务注册与发现,提供服务发现接口,客户端可以通过查找服务发现中心获得服务调用地址,能够自动发现可用的服务实例,以保证服务的高可用性。

2.服务路由和负载均衡:使用Zuul或Nginx等工具进行服务路由和负载均衡,负责将请求转发到不同的服务实例上,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流量控制。

3.断路器:使用Hystrix实现断路器,一旦服务出现异常或超时,Hystrix会熔断当前服务的调用,防止雪崩效应的产生。

三、微服务架构的实现方式微服务架构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垂直切分架构:将整个业务按照模块或功能进行分解,每个模块或功能独立实现,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栈,互相之间通过RESTful API或消息中间件进行通信。

2.分布式服务架构:将整个业务按照场景进行划分,每个场景都由多个服务组成,每个服务都可以被多个场景复用,提高了组件的可复用性和灵活性。

微服务架构深度解析微服务定义是什么?微服务与云原生有何关联?

微服务架构深度解析微服务定义是什么?微服务与云原生有何关联?

微服务架构深度解析微服务定义是什么?微服务与云原生有何关联?微服务概述微服务的概念来源于Martin Fowler 的一篇知名博文:MicroServices。

在博文中,“微服务架构”这个术语用来描述一种将软件应用程序设计为可独立部署的服务套件的特定方式。

“细粒度自治服务”“自动化部署”“围绕业务能力”“端点智能”“语言和数据的分散控制”,从这些描述微服务架构特征的术语中,我们发现了一种越来越吸引人的软件系统风格。

微服务架构介绍背景介绍目前不仅各大互联网公司已经在大规模地应用微服务架构,而且传统行业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架构模式,纷纷开始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业务系统。

为什么微服务架构会如此受欢迎?微服务架构是设计而来还是演变而来的呢?要了解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现代经济模式和企业组织架构入手来了解微服务架构崛起的时代背景。

Niels Pflaeging在Organize for Complexity一书中通过“浴缸曲线”(见下图)将西方从20世纪到现在的经济模式划分为三个时代:本地市场和用户定制化的“手工艺时代”;通过机械规模化提升效率和比拼成本,市场广阔而缺乏竞争的“泰勒工业时代”;以知识工人为主体,新兴行业涌现、施压,从而带来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时代”。

在“手工艺时代”,产品的价值创造完全取决于掌握技艺的手工艺者,局部市场、高度动态化、定制化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但这种模式很难做到规模化地生产和持续地输出价值。

在“泰勒工业时代”,主流的组织是上传下达的“命令控制型”组织,更适合简单、重复的规模化生产,但这种组织架构的不足是对市场响应慢,在应对复杂变化方面十分脆弱。

而在“全球经济时代”,由新兴行业带领,逐渐兴起更多扁平或分散的复杂的自适应组织,这种架构模式更加倾向于跨职能混搭和协作,和市场直接对接,可以快速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

可以说,组织、系统架构和技术之间隐含着映射关系。

从组织所采用的技术栈和架构特征可以快速推断出组织的业务模式和组织架构方式。

微服务架构入门教程

微服务架构入门教程

微服务架构入门教程微服务架构入门1. 微服务简介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一个大型的复杂软件由一个或多个微服务组成。

系统中每个微服务都可以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

每个微服务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地完成任务。

在所有情况下,每个任务代表这一个小的业务能力。

微服务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由多个小的、相互独立的微服务组成,这些微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开发和发布都没有依赖。

不同微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例如RPC、HTTP等,服务可独立拓展伸缩,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由独立团队维护。

简单的来说,一个系统的不同模块转变成不同的服务!而且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加以实现!微服务的目的是为了根据业务有效拆分应用,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

2. 微服务应用与整体式应用以及SOA的区别2.1 与整体式(单体)应用的区别微服务与整体式应用的主要差异在于组装应用组件,微服务架构将相关联的业务逻辑及数据放在一起形成独立的边界,其目的是在不影响其他应用组件(微服务)的情况下更快地交付并推出市场。

整体式应用微服务应用进程数将所有功能放到同一个进程中拓展方式通过复制整个应用到多台服务器实现拓展快速响应变更随着云化以及应用功能变得越来越频繁,整体式应用在快速响应市场上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部分更新,都需要重新部署整个应用团队结团队结构呈现垂直化,每个团队专门负责专门的一块,比如分为:UI整体式微服务应用应用构设计团队、中间件团队、业务开发团队、数据库管理团队等。

可用性一个服务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整个应用出现问题创新性很难引入新的技术和框架,所有功能都使用的同一种框架2.2 与SOA的区别看了很多网上对微服务和SOA区别的看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区别侃侃而谈,列举了很多,另一种认为微服务其实是SOA的一种架构实现。

从中可以看出微服务和SOA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只是针对业务需求进行区别设计。

图解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

图解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

图解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Hello,Microserviceso什么是微服务o微服务的利与弊o什么组织适合使用微服务?▪微服务技术架构体系o服务发现o网关o配置中心o通讯方式o监控预警o熔断、隔离、限流、降级o容器与服务编排引擎o下文,你将看到业界主流微服务框架的核心原理,包括服务发现,网关,配置中心,监控等组件,功能和架构原理的简单介绍。

感谢阅读!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Microservices之父,马丁.福勒,对微服务大概的概述如下:就目前而言,对于微服务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While there is noprecise definition of this architecturalstyle ) 。

但通在其常而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架构风格,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独立的自己的进程中,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HTTP 的 RESTful API ) 。

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

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可以有一个非常轻量级的集中式管理来协调这些服务。

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编写服务,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

根据马丁.福勒的描述,我总结了一下几点:康威定律(字差,勿嫌)小服务小服务,没有特定的标准或者规范,但他在总体规范上一定是小的。

进程独立每一组服务都是独立运行的,可能我这个服务运行在tomcat容器,而另一个服务运行在jetty上。

可以通过进程方式,不断的横向扩展整个服务。

通信过去的协议都是很重的,就像ESB,就像SOAP,轻通信,着意味着相比过去更智能更轻量的服务相互调用,就所谓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这些endpoint都是解耦的,完成一个业务通信调用串起这些micro service就像是linux系统中通过管道串起一系列命令业务。

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优势

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优势

了解微服务架构及其优势微服务架构是一种以单一应用程序作为一系列小型服务组成的系统架构模式。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并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来相互协作。

微服务架构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传统单体应用在开发、部署和维护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和限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及其优势。

一、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概念1. 服务拆分: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关注一个特定的业务领域,通过服务之间的接口进行通信。

2.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微服务都应该只关注单一的业务功能,遵循单一职责原则,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

3. 自治性:每个微服务都应该是自治的,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微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如REST、消息队列等。

4. 弹性和容错性:微服务架构具有高度的弹性和容错性,当一个服务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

5. 分布式数据管理: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有自己的数据存储,可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库技术,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二、微服务架构的优势1. 高内聚低耦合:微服务架构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成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功能。

这样可以实现高内聚,即将相关功能组织在一起,减少不相关的代码。

同时,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或更改,实现低耦合。

2. 独立部署和扩展:由于每个微服务都是自治的,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

这样使得团队可以更快地推出新功能,为产品持续迭代提供基础。

3. 技术多样性和灵活性:微服务架构允许不同的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数据库和技术栈。

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灵活性。

4. 故障隔离和容错性: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微服务都是独立的,当一个服务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容错能力,保证整体业务的可用性。

5. 易于维护和测试:由于每个微服务都关注单一的业务功能,代码规模较小,便于维护和测试。

微服务架构介绍范文

微服务架构介绍范文

微服务架构介绍范文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原则是单一职责原则,即每个服务只负责一个明确定义的功能,而不是承担整个应用程序的功能。

这使得团队可以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同时,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扩展,降低了开发和运维的复杂性。

将应用程序划分为独立的服务还有助于提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如果一个服务出现故障,其他服务仍然可以正常工作,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而且,由于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扩展,团队可以根据需求调整每个服务的资源配置,以应对不同的负载情况。

微服务架构还提倡使用轻量级通信协议来实现服务间的通信,如HTTP、REST、AMQP等。

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同时,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编程语言,以满足各自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开发效率和灵活性。

然而,微服务架构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应用程序被拆分为多个服务,团队需要建立适当的通信机制来实现服务之间的协作。

这需要在设计和开发时进行额外的考虑和投入。

其次,微服务架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因为团队需要管理多个服务,包括监控、日志、错误处理等。

最后,微服务架构要求团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开发经验,因为开发和维护多个服务需要更多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

总之,微服务架构是一种适用于复杂应用程序的架构风格,它将应用程序拆分为独立的小型服务,提高了开发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需要团队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微服务架构设计思路详解

微服务架构设计思路详解

微服务架构设计思路详解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应用系统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

如何面对复杂的业务场景,并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和灵活性,成为了企业IT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而微服务架构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案。

一、微服务架构是什么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分布式系统架构风格,强调将一个应用程序设计为一组小型服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相互协作。

每个服务都围绕着业务能力进行构建,可以独立部署,可以通过自动化部署机制实现快速部署和快速上线。

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在于:首先,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不同的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基础设施,可以根据业务量进行水平扩展,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增加业务能力。

其次,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高可用性。

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设计,因此可以做到故障隔离和快速恢复。

最后,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设计,因此可以快速响应业务变化,改变服务的实现方式或调整服务的数量。

二、如何设计微服务架构设计微服务架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业务边界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是围绕着业务能力进行构建的。

因此,需要确定业务边界。

业务边界在微服务架构设计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反映了业务系统中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关系。

业务边界的划分需要考虑业务的功能、复杂度和关系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等要求。

2.服务粒度服务粒度指的是服务的大小,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应该是独立的。

因此,需要考虑服务的粒度。

服务的粒度过小会导致服务之间的交互过于频繁,增加了系统的负载和网络传输的开销;服务粒度过大则会导致服务的复杂度和代码量过大,增加了维护的难度。

因此,在设计微服务架构时需要找到平衡点,确保服务的大小适中,便于实现自动化部署和管理。

3.服务拆分服务拆分是微服务架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拆分服务可以优化服务的粒度,减少服务间的耦合程度,提高服务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

深度解读-微服务架构基础知识

深度解读-微服务架构基础知识

深度解读:微服务架构基础知识一. 引言本篇文章是整理笔者在学习微服务时的入门篇,将探讨以下几点:1.什么是单体架构及其优劣2.什么是微服务3.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及其优劣4.微服务和微服务架构的区别5.单体架构与微服务架构的区别6.微服务的适用场景7.微服务架构所涉及的开发框架有哪些8.如何选择框架的不同版本二. 单体架构2.1什么是单体架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war包打天下,war包中就包含了各种功能和资源,比如JSP. JS. CSS,业务就是各个功能模块,如下图:2.2单体架构优缺点优点:1.架构简单,少了很多微服务中的问题(下文会讲是哪些问题)2.开发. 测试. 部署简单,特别是部署缺点:1.随业务扩展,代码量越来越多,由于开发人员水平不同,代码质量参差不齐,改动代码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开发人员如履薄冰2.部署慢,由于代码量过多,每次部署可能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3.扩展成本高,根据单体架构图,假若支付模块为CPU密集型,需要大量计算,即需要更好的CPU,若订单模块为IO密集型,需要大量磁盘读写,即需要更好的内存和磁盘。

单体架构又不支持单模块扩展,则我们就需要更好的CPU. 内存. 磁盘,那么硬件成本就会飞速上涨4.不利于新技术发展,想想老板突然一天说我们把Struts2项目往Spring Boot上迁移...三. 微服务与微服务架构3.1 什么是微服务微服务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单体架构拆分成单个服务,将业务间进行解耦,每个服务可以单独部署. 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拆分出来的服务就叫做微服务。

就比如说,单体架构中有订单. 支付. 物流. 积分等业务,拆分成微服务,订单服务,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积分服务这样拆分出来有什么意义呢?单体架构中若非核心模块出现重大Bug,比如积分模块内存溢出,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宕机但若是拆分成微服务,则只是说积分服务不能使用,但核心服务并不会受到影响3.2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风格,包含如下几个特点:1.将一个单一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型服务2.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3.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http rest api)4.每个服务都能够独立的部署5.每个服务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3.3微服务与微服务架构的区别微服务是服务的大小和对外提供的单一功能,微服务架构是指把一个个微服务管理起来,对外提供的一套完整服务3.4微服务架构的优缺点优点:1.每个服务足够小,内聚高,代码更易理解,相较于单体架构,修改几行代码可能需要对整个系统逻辑都要理解2.易开发,单个服务功能集中3.单个服务可以由小团队进行开发,效率高4.扩展成本低,按需扩缩容5.前后端分离,Java开发人员能更集中精力关心后端接口的安全性和效率6.每个服务拥有独立的数据库,也可以多个服务使用一个数据库缺点:1.增加运维人员工作量,可能会部署非常多的war包(k8s + Docker + Jenkis)2.服务之间相互调用,增加通信成本3.数据一致性问题(分布式事务问题). 性能监控等4.问题定位时间成本增加3.5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的区别单体架构扩展并发增加,上集群,硬件成本高微服务架构扩展并发增加,灵活扩展,降低硬件成本,但运维成本. 开发成本上升数据存储区别单体架构:仅有一个数据库微服务架构: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有一个数据库3.6微服务的适用场景适用于:1.大型复杂项目(上百万行代码的项目T_T)2.快速迭代项目(一天一更,吐血QAQ)3.高并发项目(考虑弹性扩缩容T~T)不适用:1.业务稳定,就修修BUG,改改数据2.迭代周期长,发布频率按月来算的四. 开发微服务的框架4.1相关框架•Spring Boot 快速开发微服务的Web框架•Spring Cloud 微服务架构的一套工具集•Spirng Cloud Alibaba 阿里提供的符合Spring Cloud标准的,一套微服务架构工具集下图便是Spirng Cloud Alibaba提供的一套工具集,注意虽然有些备注是开源,但只是部分开源,一些核心功能依旧需要付费才能使用,比如Sentinel,开源的话本地限流配置是不能持久化的(可以选择付费,大佬可以改源代码来解决该问题)4.2如何选择框架的版本Spring Boot以2.1.6.RELEASE版本为例•其中2:表示的主版本号,表示是我们的SpringBoot第二代产品•其中1:表示的是次版本号,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但是主体的架构是没有变化的,是兼容的•其中6:表示的是bug修复版所以2.1.6合起来就是springboot的第二代版本的第一个小版本的第6次bug修复版本RELEASE:存在哪些取值呢?1.snapshot(开发版本)2.M1...M2(里程碑版本,在正式版发布之前会出几个里程碑的版本)3.release(正式版本)所以选择版本时请认准releaseSpring Cloud•第一代版本:Angle•第二代版本:Brixton•第三代版本:Camden•第四代版本:Edgware•第五代版本:Finchley•第六代版本:GreenWich•第七代版本:Hoxton(还在酝酿中,没正式版本)•这种发布的版本是以伦敦地铁站发行地铁的站为什么我们的SpringCloud会以这种方式来发布版本,因为假如我们传统的5.1.5release 这种发布的而SpringCloud会包含很多子项目的版本就会给人造成混淆•SNAPSHOT:快照版本,随时可能修改•M:MileStone,M1表示第1个里程碑版本,一般同时标注PRE,表示预览版版•RC:版本英文版名字叫Release Candidate(候选版本)一般标注PRE表示预览版•SR:Service Release,SR1表示第1个正式版本,一般同时标注GA:(GenerallyAvailable),表示稳定版本,比如还有一种RELEASE版本(正式版本)比如Greenwich版本顺序:Greenwich.release----->发现bug----->Greenwich.SR1------>发现bug---->Greenwich.SR2总结:1.打死不用非稳定版本/ end-of-life(不维护)版本2.release版本先等等3.推荐SR2以后的可以放心使用Spring Boot. Spring Cloud. Spring Cloud Alibaba这三个框架的版本关系,及推荐使用的版本如下:五. 参考Spring:https://spring.io/微服务:/blog/2015/07/22/microservices/六. 最后若有不足,敬请指正;虚心若愚,求知若渴作者:MO_or原文:https:///a/1190000022619522申明:感谢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

培训学习资料-微服务入门

培训学习资料-微服务入门

培训学习资料-微服务入门培训学习资料微服务入门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架构正逐渐成为主流。

如果你对微服务还不太了解,别担心,这篇文章将带你走进微服务的世界,为你提供一个入门的指南。

什么是微服务呢?简单来说,微服务就是将一个大型的应用程序拆分成多个小型的、独立的服务。

每个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维护,并且它们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大型的电商网站,它包含了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支付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

在传统的单体架构中,这些功能模块都被打包在一个巨大的应用程序中。

但在微服务架构下,每个功能模块都可以被拆分成一个独立的服务,比如用户服务、商品服务、订单服务、支付服务等。

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微服务架构呢?首先,它提高了开发的效率。

因为每个服务都是相对独立的,开发团队可以专注于自己负责的服务,无需担心对其他部分造成影响。

其次,微服务架构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扩展。

当某个服务的负载增加时,我们可以单独为其增加资源,而不需要对整个应用程序进行扩容。

此外,微服务架构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如果某个服务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服务的正常运行。

要实现微服务架构,有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概念需要掌握。

首先是服务的拆分。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根据业务的逻辑和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

比如,我们可以按照业务领域、数据的所有权、功能的独立性等原则来拆分服务。

然后是服务的通信。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之间需要进行通信来协同工作。

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基于 HTTP 的 RESTful API、消息队列等。

RESTful API 是一种基于 HTTP 协议的轻量级通信方式,它具有简单、灵活、易于理解和实现的特点。

消息队列则可以用于异步通信,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服务的注册与发现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当一个服务需要调用其他服务时,它需要知道其他服务的地址和端口。

服务注册中心就负责存储和管理服务的信息,让服务能够方便地找到彼此。

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

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

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引言:-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解为多个小型服务,每个服务独立运行和部署。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优势以及入门指南。

第一部分:微服务架构基础知识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将单体应用程序分为独立的、可独立部署的小型服务。

-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业务逻辑,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

- 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如RESTful API)进行通信,而不是直接依赖于数据库或共享库。

2. 为什么选择微服务架构?- 提高可扩展性:微服务的拆分使得每个服务可以独立横向扩展,从而更好地应对大流量和高并发情况。

- 提高灵活性: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栈和开发语言,使开发团队具备更大的自由度。

- 提高可维护性:每个微服务独立部署,修改一个服务不会影响其他服务,方便维护和升级。

第二部分:微服务架构入门指南1. 识别需求:在考虑使用微服务架构之前,需要明确所需解决的问题和需求。

例如,是否需要更高的可伸缩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等。

2. 设计服务边界:确定哪些功能可以被拆解为独立的服务。

可以考虑根据领域驱动设计(DDD)原则进行服务拆分。

3. 定义服务接口:对每个服务定义清晰的接口,使得服务之间可以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通常可以采用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等方式。

4. 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团队技术栈,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框架和工具。

常见的选择有Java/Spring Boot、Node.js/Express、Python/Django等。

5. 实现服务逻辑:根据服务的功能需求,使用选定的技术栈实现服务逻辑。

确保每个服务具有单一职责和高内聚性。

6. 部署和管理服务:每个服务需要独立部署和管理。

可以使用容器技术(如Docker)来简化部署流程,并使用部署工具(如Kubernetes)进行自动化管理。

7. 监测和日志:配置监测工具和日志记录来监控和记录服务的性能和运行状况。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介绍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介绍

微服务的基础知识介绍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将一个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相互沟通。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将复杂的单体应用拆分为更小的、独立的组件,以实现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1.微服务的优势微服务架构具有许多优势,包括:-独立部署: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可以单独部署和升级,而不影响整个应用程序。

-弹性可扩展性:由于每个服务都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可以根据需求独立扩展一些服务,而不需要整体扩展。

-技术栈灵活性:每个服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框架和技术栈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简化开发和维护:每个服务都相对较小,易于开发、测试和维护。

-团队自治性: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团队负责,可以独立做出决策,提高开发效率。

-容错性: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一个服务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2.微服务的特点微服务架构有以下几个典型的特点:-服务拆分:将应用程序拆分为一组小型、自治的服务,每个服务只关注自己的业务逻辑。

-独立性:每个服务可以独立部署、扩展和升级,不依赖于其他服务的状态。

- 通信机制:不同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如使用RESTful API或消息队列。

-数据管理:每个服务只关注自己的数据存储和持久化,可以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库。

-弹性设计:每个服务可以根据需求独立扩展,以应对不同的流量和负载情况。

-自动化运维:使用自动化工具和技术来管理和监控微服务,如自动部署、日志和性能监控等。

3.微服务的架构模式微服务架构可以采用多种架构模式来实现,包括:- 基于RESTful API的微服务:每个服务使用RESTful API与其他服务通信,通过HTTP协议进行数据交互。

-基于消息队列的微服务:每个服务通过消息队列发送和接收消息,实现异步通信和解耦。

-基于事件驱动的微服务:服务之间通过发布和订阅事件的方式进行通信,实现解耦和松耦合。

微服务-框架学习资料

微服务-框架学习资料

负载均衡
集中式负载均衡
在服务消费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有一个独立的LB,LB通常是专门的硬件设备如F5,或者基 于软件如LVS,HAproxy等实现
1.单点问题 2.所有服务调用流量都经过LB,当服务数量和调用量大的时候,LB容易成为瓶颈 3.LB在服务消费方和服务提供方之间增加了一跳(hop),有一定性能开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服务容错-最佳实践
电路熔断器模式(Circuit Breaker Patten)
该模式的原理类似于家里的电路熔断器,如果家里的电路发生短路,熔断器能够主动熔断电 路,以避免灾难性损失。在分布式系统中应用电路熔断器模式后,当目标服务慢或者大量超时, 调用方能够主动熔断,以防止服务被进一步拖垮;如果情况又好转了,电路又能自动恢复,这 就是所谓的弹性容错,系统有自恢复能力。上图是一个典型的具备弹性恢复能力的电路保护器 状态图,正常状态下,电路处于关闭状态(Closed),如果调用持续出错或者超时,电路被打开 进入熔断状态(Open),后续一段时间内的所有调用都会被拒绝(Fail Fast),一段时间以后, 保护器会尝试进入半熔断状态(Half-Open),允许少量请求进来尝试,如果调用仍然失败,则 回到熔断状态,如果调用成功,则回到电路闭合状态。
安全认证和防爬虫,所有外部 请求必须经过网关,网关可以 集中对访问进行安全控制,比 如用户认证和授权,同时还可 以分析访问模式实现防爬虫功 能,网关是连接企业内外系统 的安全之门
限流和容错,在流量高峰期, 网关可以限制流量,保护后台 系统不被大流量冲垮,在内部 系统出现故障时,网关可以集 中做容错,保持外部良好的用 户体验
限流(Rate Limiting/Load Shedder)

微服务架构入门与实践指南

微服务架构入门与实践指南

微服务架构入门与实践指南引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软件应用划分为一组小型、独立的服务的方法,这些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互相协作。

与传统的单体架构相比,微服务架构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优势和实践指南。

一、微服务架构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复杂的软件系统拆分成一组小型、独立部署的服务的架构风格。

每个服务都能独立运行并通过明确定义的接口进行通信。

1.2 微服务架构的核心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服务应该专注于完成单一的任务或功能。

- 健壮性原则:每个服务应该是可独立部署、可容错和可恢复的。

- 通信机制: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通信,例如HTTP、消息队列等。

1.3 微服务架构的关键组件- 服务注册与发现:使用服务注册与发现工具来维护服务的可用性和位置信息。

-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工具将请求分发给不同的服务实例,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 API网关:为外部客户端提供一个单一的入口点,统一管理和保护微服务的接口。

二、微服务架构的优势2.1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微服务架构允许团队根据需要独立开发、部署和扩展各个服务。

这使得应用能够更快地适应变化,并且可以根据需求动态地调整每个服务的资源。

2.2 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由于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团队可以更容易地维护和测试每个服务。

这种解耦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团队能够更快地进行功能更新和修复漏洞。

2.3 技术栈灵活性微服务架构使得团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技术栈和工具。

每个服务都可以使用最适合其功能需求的技术,而不会受到整个系统的约束。

三、微服务架构实践指南3.1 拆分逻辑边界将系统按照业务功能拆分成多个微服务。

每个服务应该负责完成单一的任务或功能,遵循单一职责原则。

3.2 明确定义接口每个服务应该定义明确的接口,并使用标准协议进行通信。

这样可以降低服务之间的耦合,并允许团队独立开发和部署服务。

《微服务入门》课件

《微服务入门》课件
优势
Docker容器化技术可以快速部署应用程序,并且 每个容器都是独立的、可移植的、易于管理的。
适用场景
适用于快速部署和运行微服务,以及需要快速迭 代和部署的应用程序。
Kubernetes与容器编排
概述
Kubernetes是一种容器编排系统 ,可以自动化容器的部署、扩展 、管理和升级等操作。
功能
Kubernetes提供了自动容器的部 署、自动容器的伸缩、自动容器 的故障恢复等功能。
核心组件
02
包括服务发现(Eureka)、配置管理(Spring Cloud Config
)、断路器(Hystrix)、路由(Zuul)等。
适用场景
03
适用于构建复杂的分布式系统,尤其适用于快速迭代和快速部
署的需求。
Docker与容器化
概述
Docker是一种容器化技术,通过容器化可以快速 部署和运行应用程序。
《微服务入门》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微服务概述 • 微服务架构设计 • 微服务开发技术 • 微服务部署与运维 • 微服务案例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微服务概述
微服务的定义
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将应 用程序拆分成一系列小的、独立的服 务,每个服务都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 ,并使用轻量级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04
CATALOGUE
微服务部署与运维
持续集成与部署
持续集成
通过自动化工具定期构建、测试和合并代码,确保代码质量。
持续部署
自动化部署微服务到生产环境,减少手动干预和错误。
容器化技术
使用Docker等容器技术,实现微服务的快速部署和管理。

微服务架构概述范文

微服务架构概述范文

微服务架构概述范文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一个应用程序拆分为多个较小、独立的服务的架构模式。

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代码库、开发和运维团队,并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互联。

微服务架构有助于提高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部署性。

以下是微服务架构的概述。

1.原则:微服务架构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单一职责原则、自治原则、异步通信和松耦合等。

每个微服务都应该专注于一个特定的业务领域,并具有自治性,即它可以独立开发、部署和升级。

微服务之间使用异步通信机制进行交互,这样可以实现松耦合,减少对其他服务的依赖。

2.组织结构:3.技术栈:4.通信:微服务之间使用轻量级通信机制进行互联,如HTTP、REST、消息队列等。

这种通信机制可以实现松耦合、异步通信和横向扩展。

5.数据管理:每个微服务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从而避免了数据耦合和数据库的共享。

如果需要跨多个微服务访问数据,可以使用事件驱动的方式来同步数据,或者采用AP(可用性与分区容错性)数据架构。

6.部署和扩展:7.可观测性:8.复杂性管理:尽管微服务架构可以提高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但也会引入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需要使用相关工具和最佳实践来管理和减少复杂性。

-灵活性:每个微服务可以独立开发、扩展和部署,从而实现快速迭代和增量开发。

-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对每个微服务进行横向扩展,以满足大规模的用户访问。

-可维护性:每个微服务只关注特定的功能,因此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测试和调试。

-技术创新:每个团队可以选择最适合其业务需求的技术,从而提高技术创新和开发效率。

-高可用性:每个微服务都可以独立部署和运行,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然而,微服务架构也有一些挑战需要解决,包括:-分布式系统的复杂性:微服务架构涉及多个服务之间的协调和通信,因此需要克服分布式系统的问题,如网络延迟、故障恢复和一致性。

-版本管理和服务升级:由于微服务采用独立部署和升级,需要有效地管理不同版本服务的兼容性和依赖关系。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拆分与功能划分(一)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拆分与功能划分(一)

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拆分与功能划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种复杂性,微服务架构应运而生。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软件系统拆分为一系列小型、自治的服务的架构风格。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的拆分与功能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1. 为什么要拆分服务?在传统的单体架构中,整个软件系统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部署和维护。

然而,随着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单体架构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难以修改、部署缓慢、扩展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微服务架构采用了服务的拆分。

通过将系统拆分为多个服务,可以实现每个服务的独立开发、部署与扩展,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 如何进行服务的拆分?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的拆分是将整个系统按照功能进行划分,将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拆分为不同的服务。

拆分的原则可以包括单一职责原则、高内聚低耦合原则等。

可以根据业务领域的不同来进行拆分,每个领域可以对应一个服务。

通过拆分,可以将复杂的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服务,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

3. 服务的功能划分在拆分完服务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服务的功能进行划分。

功能划分是将服务内部的功能模块进行划分,将大的功能模块细化为小的独立功能。

功能划分的原则可以包括高内聚低耦合、可复用性等。

通过功能划分,可以实现每个功能的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

4. 服务拆分带来的挑战服务的拆分和功能的划分虽然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拆分粒度的确定是一个难题。

如果拆分过细,会导致服务的数量过多,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如果拆分过大,会导致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较强,降低了系统的灵活性。

其次,服务之间的通信也是一个挑战。

微服务架构中,各个服务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需要解决分布式系统的一些难题,例如服务间的负载均衡、服务发现与注册等。

5. 微服务架构的发展趋势微服务架构作为一种新兴的架构风格,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首先,容器化技术的兴起将给微服务架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微服务二:微服务的拆分、设计模式、内部结构

微服务二:微服务的拆分、设计模式、内部结构

微服务⼆:微服务的拆分、设计模式、内部结构微服务的拆分、设计模式、内部结构⼀、微服务拆分x轴处理并发量问题。

y轴解决业务量问题(微服务)。

Z轴解决数据量问题。

微服务的拆分,通常根据系统层⾯、业务模块层⾯、功能层⾯、读写层⾯、这四个层⾯来拆分。

1.系统层⾯拆分根据公司具有的业务系统进⾏拆分。

这是最表⾯,最简单的拆分。

2.业务模块层⾯拆分业务模块拆分,是根据业务的名称和动词进⾏拆分。

如,对电商系统进⾏业务模块层⾯拆分。

3.功能层⾯拆分4.读写层⾯拆分如果完全按照这四个层⾯进⾏拆分,那么微服务将会⾮常详细,导致拆分的树过于复杂庞⼤。

因此,拆分是没有银弹的。

微服务拆分,可以根据团队量来决定。

⼀般来说,⼀个微服务,应该有3个⼈来维护。

如果团队有12个⼈,建议将系统拆分成4个微服务。

总的来说,服务拆分,应根据公司投⼊的⼈⼒成本。

⼈⼒成本越多,服务拆分可⾜够细致。

微服务架构设计时,要⾜够灵活、保证其可扩展性。

⼆、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以团队管理系统为例展开说明。

聚合器设计模式这种设计的特点是设计简单,性能⾼效。

且解耦、扩展。

如果是前后端分离,聚合服务就是各个服务接⼝功能和业务逻辑。

如果前后端没有分离,每个聚合服务,可以是每个页⾯。

微服务架构设计,⾸先就要选择微服务的内部结构。

通常其内部结构有如下两种⽅式:第⼀种微服务结构,往往使⽤webapi,开发平台是.net5或者.netcore。

如果想使⽤跨语⾔来开发(同时使⽤多种语⾔开发微服务,如同时使⽤java和.net5),则选⽤第⼆种。

第⼆种⽐第⼀种的通信性能⾼。

这⾥我们使⽤第⼀种。

surging微服务框架剥析-微服务入门篇

surging微服务框架剥析-微服务入门篇

微服务的设计原则 二、前后端分离
前后端分离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前端和后端的代码分离也就是技术上做分离,我们推 荐的模式是最好直接采用物理分离的方式部署,进一步促使进行更彻底的分离。不要 继续以前的服务端模板技术,比如JSP ,把Java JS HTML CSS 都堆到一个页面里,稍 复杂的页面就无法维护。这种分离模式的方式有几个好处:
一、垂直应用缺点
1. 复杂应用开发的维护成本很高,部署效率低。
2.团队协作效率差,功能重复开发。
3.可靠性差,容易引起雪崩效应 4.维护困难,随着功能越来越多,无法针对功能进行服务拆分,修改会造成其它功能性的错误
微服务介绍 一、什么是微服务(Microservices)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粒度更细小服务来开发单个应用,每个服务运行在自己的进程中,并使用TCP或 HTTP进行通信,这些服务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 采用网关集中式管理和外网访问。
微服务异步通信2 三、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
消息由头部(元数据)和消息体构成,生产者发送消息到channel,消费者则通过channel接收数 据,channel 则分为点对点和发布订阅,点对点Channel 会把消息准确发送到消费者,之间采用 的是一对一的交互模式。而发布/订阅则把消息Publish到所有从channel 订阅消息的消费者中, 之间采用的一对多的交互模式
View
界面 /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 请求, 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
Controller
Model
垂直应用后台架构 一、垂直应用后台架构
在垂直应用后台架构中,通常会使用SOA架构,SOA是一种粗粒度、松耦合服务架构,服务之间通 过简单、精确定义接口进行通讯,不涉及底层编程接口和通讯模型,它可以更加从容地应对复杂企业 系统集成和需求的快速变化,并且按照相关的标准或协议,进行分层开发。通过这种分层设计或架构 体系可以使软件产品变得更加弹性和灵活,且尽 可能的与第三方软件产品互补兼容,以达到快速 扩展,满足或响应市场或客户需求的多样 化、多变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服务的设计原则 一、AKF 拆分原则
AKF扩展立方体,是一个叫AKF的公司的技术专家抽象总结的应用扩展的三个维度。理论上按 照这三个扩展模式,可以将一个单体系统,进行无限扩展。
X 轴 :指的是水平复制,很好理解,就是讲单体系统多运行几个实例,做个集群加负载均衡的 模式。
Z 轴 :是基于类似的数据 分区,比如一个互联网打车 应用突然或了,用户量激增 ,集群模式撑不住了,那就 按照用户请求的地区进行数 据分区,北京、上海、四川 等多建几个集群。
在面临各种业务需求时,通常会把功能堆积到同一个单体应用中去。比如:常见的ERP、CRM 等系统都以单体应用进行架构,单体应用业务流程往往在同一个进程内部完成处理,不需要进 行分布式协作。
单体应用架构
一、单体应用的架构:
在单体应用架构中,经常提及和使用经典的3层模型,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现层:用于直接和用户交互,也称为交互层,通常是网页、UI等。 业务逻辑层:即业务逻辑处理层,例如用户输入的信息要经过业务逻辑层的处理后,才能展现给用 户。 数据访问层:用于操作数据库,用户在表示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访问层对数据库进行读 写操作。
二、微服务特点
1. 服务组件化:应用拆分服务运行在不同进程中,每个服务有明确的边界 2.服务进程隔离:服务独立开发、编译、部署、测试、发布,有独立工程、独立版本、接口契 约化 3.去中心化:针对业务选择不同的编程语言,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4.智能终端:业务逻辑在服务内部处理,服务之间通信使用轻量高性能通信机制 5.更高容错能力:内部有一套完整的容错机制来进行熔断,以防止雪崩效应 6.统一管理:通过网关统一访问,可以针对服务进行管理、数据监控、身份认证、流量控制、 分流控制。
MVC前端架构
SOA服务架构
DDD领域驱动设计
垂直应用优点与缺点
一、垂直应用优点
1. 更高的可用性:该特点是在于后端服务提供者和前端调用者的松散耦合关系上得以发挥与体现。 前端无须了解提供者的具休实现细节。 2. 更好的伸缩性:依靠业务服务设计、开发和部署等所采用的架构模型实现伸缩性。使得服务提供 者可以互相彼此独立地进行调整,以满足新的服务需求。 3. 更易维护:当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不需要修改提供业务服务的接口,只需要调整业务实现即可 ,整个应用系统也更容易被维护
前后端技术分离,可以由各自的专家来对各自的领域进行优化,这样前端的用户体 验优化效果会更好。 分离模式下,前后端交互界面更加清晰,就剩下了接口和模型,后端的接口简洁明 了,更容易维护。 前端多渠道集成场景更容易实现,后端服务无需变更,采用统一的数据和模型,可 以支撑前端的web UI\ 移动App等访问。
微服务的设计原则 二、前后端分离
前后端分离原则,简单来讲就是前端和后端的代码分离也就是技术上做分离,我们推 荐的模式是最好直接采用物理分离的方式部署,进一步促使进行更彻底的分离。不要 继续以前的服务端模板技术,比如JSP ,把Java JS HTML CSS 都堆到一个页面里,稍 复杂的页面就无法维护。这种分离模式的方式有几个好处:
垂直应用前端架构
一、垂直应用前端架构
在垂直应用前端架构中,会使用MVC去架构,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 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 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 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 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 视图: 用户与之交互的 模型: 就是业务流程 控制器:用户接收
一、单体应用缺点
1.逻辑复杂、模块耦合、代码臃肿,修改难度大,版本迭代效率低下 2.系统启动慢,一个进程包含了所有的业务逻辑,涉及到的启动模块过多,导致系统的启动、重 启时间周期过长
3.系统错误隔离性差、可用性差,任何一个模块的错误均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宕机
4.可伸缩性差;系统的扩容只能只对这个应用进行扩容,不能做到对某个功能点进行扩容
微服务的设计原则 一、AKF 拆分原则
Z 轴 :是基于类似的数据分区,比如一个互联网打车应用突然用户量激增,集群模式 撑不住了,那就按照用户请求的地区进行数据分区,北京、上海、四川等多建几个集 群。 Y 轴 :就是我们所说的微服务的拆分模式,就是基于不同的业务拆分。
场景说明:比如12306,一个集群撑不住时,分了多个集群,后来用户激增还是不够用 ,经过分析发现是用户访问量很大,就将12306拆成了六个独立的部署的服务,分别是 用户服务、订单服务、余票查询服务、票价计算服务、实名制确认服务、支付服务。 六个服务的业务特点各不相同,独立维护,各自都可以再次按需扩展。
• 发布/ 订阅模式:客户端发布通知消息,被零个或者多个订阅者服务消费。 • 发布/异步响应模式:客户端发布请求消息,然后异步或者回调服务发回响应。
微服务异步通信
一、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
消息由头部(元数据)和消息体构成,生产者发送消息到channel,消费者则通过channel接受数据 ,channel 则分为点对点和发布订阅,点对点Channel 会把消息准确发送到消费者,之间采用的 是一对一的交互模式。而发布/订阅则把消息PUB到所有从channel 订阅消息的消费者中,之间 采用的一对多的交互模式
Subscriber
Publisher publish
Event Bus
Topic publish Broadcast/ publish
Event Bus
Broadcast /Subscribe
Broadcast
/Subscribe
Subscriber
二、基于请求/异步响应通信模式
请求/异步响应的IPC机制是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服务端处理请求,异步响应,客户端不 会因为等待服务返回而阻塞其它请求。
谢谢!
suring是基于.net core的高性能的分布式微服务框架
surging is based on .net core language high-performance distributed microservices framework
场景说明:例如我们以前在本地内存中建立的数据缓存、Session缓 存,到现在的微服务架构中就应该把这些数据迁移到分布式缓存中 存储,让业务服务变成一个无状态的计算节点。迁移后,就可以做 到按需动态伸缩,微服务应用在运行时动态增删节点,就不再需要 考虑缓存数据如何同步的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
微服务
分布式缓存
5.线上问题修复周期长;任何一个线上问题修复需要对整个应用系统进行全面升级
什么是垂直应用 一、什么是垂直应用
前端界面和业务逻辑分层拆分成独立部署的应用就叫做垂直应用
WEBAPI
MVC
垂直应用简介
一、垂直应用简介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体应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然后将应用分层拆分独立部署,以提升效 率。比如 常见的eshop、app应用等系统都以垂直应用进行架构。前端和后端业务分层拆分在不 同的进程服务器中。
框架剥析
suring是基于.net core的高性能的分布式微服务框架 surging is based on .net core language high-performance distributed microservices framework
课程提纲
01
微服务入门篇
讲解网站架构的演变过程、微服务如何设计?遵循什么设计原则
微服务异步通信2 三、基于消息的异步通信
消息由头部(元数据)和消息体构成,生产者发送消息到channel,消费者则通过channel接收数 据,channel 则分为点对点和发布订阅,点对点Channel 会把消息准确发送到消费者,之间采用 的是一对一的交互模式。而发布/订阅则把消息Publish到所有从channel 订阅消息的消费者中, 之间采用的一对多的交互模式
微服务通信机制 一、通信机制
• 请求/响应: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起请求,同步等待响应,等待过程可能造成线程阻塞。 • 通知(也就是常说的单向请求):客户端请求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不返回请求响应。
• 请求/异步响应: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端,服务端异步响应请求。客户端不会阻塞,而且被 设计成默认响应不会立刻到达。
应用程序
UI
BLL
DA易于开发:IDE针对于单体应用的开发、部署、调试而设计的,所以利用IDE就能短时间开发出单体 应用。 易于测试:单体应用不需要依赖其它接口运行,安装部署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测试,简化了测试的过 程,节约测试的时间 易于部署:只需把文件复制或者安装到指定文件下,就已经部署成功
分布式存储
微服务的设计原则
四、内网RPC通信,外网网关通信
针对于内网通信,一般采用RPC通信,能够降低性能的损耗,而不同语言,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 网络环境一般我们采用网关进行通信
微服务遵守的规则
一、微服务遵守的规则
1.各个服务需要遵守的通用规则
2.服务治理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配置 3.网关根据设计的规则进行调用 4.缓存根据规则进行配置和调用
剥析框架,深入理解Surging,理解微服务的设计思路
应用架构演化过程
单体应用架构
垂直应用架构
微服务应用架构
微服务入门篇
入门篇
讲解网站架构的演变过程、微服务如何设计?遵循什么设计原则
单体应用简介 一、什么是单体应用
一般通过引用将所有功能在同一程序实现中的应用, 我们通常称之为单体应用。
二、单体应用简介
02
03 04
Surging基础入门
详细介绍Surging,与其它微服务有何区别。
Surging入门浅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