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岩相学分析

合集下载

6 陶瓷岩相分析

6 陶瓷岩相分析
基本一致的延长方向排列。 基本一致的延长方向排列。
2.交织结构:针状或片状矿物交织分布。 交织结构:针状或片状矿物交织分布。 交织结构 3.霏细结构:晶体小而发育不好。 霏细结构:晶体小而发育不好。 霏细结构 4.包裹结构:一种矿物包裹另一种矿物。 包裹结构:一种矿物包裹另一种矿物。 包裹结构
第五节 陶瓷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关系
第一节 晶相
一、晶相与晶粒 陶瓷的基本组成部分,分为主晶相、 陶瓷的基本组成部分,分为主晶相、次 晶相、第三晶相等。 晶相、第三晶相等。 主晶相标志着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能。 主晶相标志着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能。
次晶相是材料的次要组成部分。(Si 次晶相是材料的次要组成部分。(Si3N4中的颗 。( 为主晶相; 粒状的六方结构的相β 粒状的六方结构的相β-Si3N4为主晶相;针状 的菱方结构的α 为次晶相,含量较少) 的菱方结构的α-Si3N4为次晶相,含量较少)
一、机械强度 气孔; 气孔; 玻璃相含量过多、分布不均; 玻璃相含量过多、分布不均; 针状莫来石晶体的交织网络; 针状莫来石晶体的交织网络; 石英颗粒: 石英颗粒:
颗粒溶蚀促成莫来石晶核大量出现,,增 颗粒溶蚀促成莫来石晶核大量出现,,增 ,, 大液相粘度,抑制其粗化, 大液相粘度,抑制其粗化,形成细针状的 二次莫来石网络,提高强度。 二次莫来石网络,提高强度。 多晶转变产生不均匀应力,降低强度。 多晶转变产生不均匀应力,降低强度。
晶粒形态 一般有粒状、柱状、板状、针状、片状、 一般有粒状、柱状、板状、针状、片状、 鳞片状等。 鳞片状等。 玻璃相中先结晶的晶体成自形晶,较迟 玻璃相中先结晶的晶体成自形晶, 生长的晶体则形成半自形晶或它形晶。 生长的晶体则形成半自形晶或它形晶。
二、晶粒大小
在配料中加入添加物,控制烧成时的气氛、 在配料中加入添加物,控制烧成时的气氛、保温 时间、急冷等方式,以保持较理想的显微结构。 时间、急冷等方式,以保持较理想的显微结构。 晶粒细小均匀,陶瓷致密度高、强度高,但透光 晶粒细小均匀,陶瓷致密度高、强度高, 性差、抗高温蠕变性差。 性差、抗高温蠕变性差。

无机岩相学实验

无机岩相学实验

图1 差热分析原理图图 图2 典型的差热图
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宽度、高度、对称性以及峰面积等。峰的数目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数;峰的位置表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如图2中Tb);峰的方向表明体系发生热效应的正负性;峰面积说明热效应的大小:相同条件下,峰面积大的表示热效应也大。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许多物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即一定的物质就有一定的差热峰的数目、位置、方向、峰温等,所以,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相变温度、热效应等物理化学性质。
d.通过缩小光圈或加滤色片提高衬度
e.准焦
f.将拉杆推入,即可进行摄影
(3)曝光时间的确定
曝光时间决定底片速度,照明灯亮度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三个因素。
数据处理:
1. 底片的种类、规格、感光速度:科达 135 感光速度100
2. 光源及电压:6V 2.5A
3. 矿片名称:磷石英正交镜下加石膏补色器
实验原理:
1 X射线衍射仪工作原理
X射线源焦点与计数管窗口分别位于测角仪圆周上,样品位于测角仪圆的正中心。在入射光路上有固定式梭拉狭缝S1和可调式发射狭缝K,在反射光路上也有固定式梭拉狭缝S2和可调式防散射狭缝L与接收狭缝F,有的衍射仪还在计数管G前装有单色器。当给X光管加以高压,产生的X射线经由发射狭缝照射到样品上时,晶体中与样品表面平行的面网,在符合布拉格条件时即可产生衍射而被计数管接收。当计数管在测角仪圆所在平面内扫描时,样品与计数管以1:2速度连动。因此,在某些角位置能满足布拉格条件的面网所产生的衍射线将被计数管依次记录并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经放大处理后通过记录仪描绘成衍射图。
2.差热测量
(1) 将待测样品放入一只坩埚中精确称重(约5mg),在另一只坩埚中放入重量基本相等的参比物,如α-Al2O3。然后将其分别放在样品托的两个托盘上,盖好保温盖。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陶瓷岩相学发展历程
从古代陶瓷到现代陶瓷的发展过程中 ,陶瓷岩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为陶 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支持。
陶瓷岩相学的分析方法
光学显微镜分析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其组成和 相的分布。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陶瓷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分析其形貌 、组成和相的分布。
陶瓷岩相学分析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陶瓷岩相学基础知识 • 陶瓷岩相学分析技术 • 陶瓷岩相学分析实例 • 结论
01 引言
陶瓷岩相学的定义
陶瓷岩相学是研究陶瓷材料的微观结 构和性能的学科,主要涉及陶瓷材料 的组成、结构、相变、显微组织等方 面的研究。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陶瓷材料的显微组 织、晶体结构、相组成等,来了解材 料的性能和行为,为陶瓷材料的设计 、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
总结词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是一种用于测定陶瓷材料成分的无损分析技术,通过测量陶瓷材料在 不同能量下的光电子发射谱,可以确定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含量。
详细描述
能量散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子或电子与材料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能量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不同能量下的光电子发射谱,可以确定材料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在陶瓷岩 相学分析中,能量散射光谱分析主要用于研究陶瓷材料的元素组成和分布情况,对于了
X射线衍射分析
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陶瓷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陶瓷岩相学的应用领域
陶瓷材料研发
通过陶瓷岩相学分析,了解材料 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为新材料
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产品质量控制
通过陶瓷岩相学分析,检测陶瓷产 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产品的性 能和可靠性。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

岩石的岩相学特征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构造物质,是由不同的矿物质及其他天然物质组成的。

对岩石进行岩相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方面的信息。

岩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纹理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特征。

本文将重点探讨岩石的岩相学特征,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岩石分类和研究。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岩石的矿物组成是决定其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矿物组合会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矿物是岩石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对矿物的鉴定和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分。

常见的岩石矿物包括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等。

通过矿物的颗粒大小、形状、排列和变质指标等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矿物受变形的程度。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各个矿物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

常见的岩石结构包括粒状结构、片状结构、块状结构等。

粒状结构是指岩石由均匀分布的颗粒状矿物组成,如砂岩、砾岩等;片状结构是指岩石中存在平行排列的片状矿物,如片麻岩、页岩等;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规则的块状矿物组成,如花岗岩等。

岩石的结构决定了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

三、岩石的纹理岩石的纹理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和形状特征。

常见的岩石纹理包括片理、层理、疏浚纹理等。

片理是指岩石中平行排列的片状结构,层理是指岩石中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疏浚纹理是指岩石中存在交错排列的矿物纤维或颗粒。

通过对岩石纹理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变质过程。

四、岩石的化学成分岩石的化学成分是指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这与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等过程密切相关。

通过对岩石中各个元素的分析,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和受变质程度。

常见的化学成分有SiO2、Al2O3、Fe2O3、MgO、CaO等。

岩相学特征是岩石分类和研究的基础。

通过对岩石岩相学特征的研究,可以确定岩石的成因、变质和变形过程,为地质学和工程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硅酸盐岩相学 玻璃、陶瓷、水泥、热分析知识点整理

硅酸盐岩相学 玻璃、陶瓷、水泥、热分析知识点整理

玻璃1、玻璃缺陷大致有气泡、条纹、节瘤和结石。

玻璃溶制过程中含气态挥发分,不能逸出玻璃面即成气泡,气泡因流动常成椭圆状,正交镜下全消光。

条纹、节瘤大者可直接观察,小的可用显微干涉仪、干涉反射仪观察。

结石是最危险的缺陷,它为晶质,膨胀系数与周围相差甚大,破坏产品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

2、消除内应力不仅为了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致破裂,更主要的是消除内应力而形成的双折射。

3、玻璃内的结石来源有:来源于粉料的结石、来源于耐火材料的结石、来源于析晶的结石。

来源于粉料的结石:一般是由于配合料没有充分熔化而残留在玻璃液中,冷却后进入成型部而形成的的结石。

主要原因有:1)配合料混合不均匀;2)原料质量不高;3)操作制度不当。

来源于耐火材料的结石:剥落的耐火材料残渣落入玻璃液中形成了结石。

耐火材料被侵蚀的原因有:1)温度条件;2)化学侵蚀;3)物理侵蚀。

来源于析晶的结石:由玻璃溶液中析出结晶质是反玻璃化现象,析晶结石又称为失透结石。

原因:1)一般是配料中某种成分过量或者混合不均匀;2)冷却温度、成型温度不适当。

4、结石的检验方法:肉眼鉴定(观察结石的外貌特点,颜色及周围环境、存在部位。

)、偏光显微镜分析(颜色、多色性、解理、突起、糙面、贝克线、晶体形态、延性、四明四暗、干涉图性、光性、消光角、消光类型、双晶、切片方向、折射率值等)。

陶瓷1、晶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称作为主晶相、次晶相、第三晶相。

2、晶相主要观察:晶体形态、颗粒大小、晶体取向、表面与界面、晶界、杂质。

晶界的厚度取决于相邻晶粒间位相差及原料的纯度,位相差愈大,纯度愈低,晶界愈厚,一般厚度2~3个原子层,厚者达数百个原子层。

裂纹通常是沿着晶界扩展的。

工业上常常利用杂质易于富集在晶界上的性质,有意识地掺入一些杂质,以改善陶瓷的性能。

例如在陶瓷生产中,常常通过加入杂质来控制晶粒的长大,特别是防止二次再结晶。

3、玻璃相是一种非静态的低熔物。

作用有:1)在瓷坯中起粘结作用,能把分散的晶相粘结在一起;2)起填充气孔空隙的作用,使瓷坯致密化而形成整体;3)降低烧成温度;4)抑制晶体长大,并防止晶体的晶型转变。

陶瓷岩调研报告

陶瓷岩调研报告

陶瓷岩调研报告陶瓷岩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陶瓷岩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次调研将对陶瓷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并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了解陶瓷岩的基本特性和制造工艺;2. 探索陶瓷岩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3. 分析陶瓷岩与传统建筑材料的比较优势。

三、调研方法1.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陶瓷岩的历史、发展和应用情况;2. 实地考察陶瓷岩的生产工艺和应用场景;3. 进行相关专家访谈,了解陶瓷岩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四、调研结果1. 陶瓷岩的基本特性陶瓷岩是一种硬度较高的石材,质地坚密,不易磨损,不怕酸碱侵蚀,并具备一定的防滑性能。

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陶瓷岩被广泛应用在地面材料、墙面装饰和建筑立面等方面。

2. 陶瓷岩的制造工艺陶瓷岩的制造工艺一般分为采矿、切割、加工和抛光等环节。

其中的加工和抛光工艺是影响陶瓷岩质量的重要因素。

经过高温烧结处理后的陶瓷岩,能够增强其硬度和耐久性。

3. 陶瓷岩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由于陶瓷岩具备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又具备装饰性和环保性,因此,其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目前已有很多工程项目采用了陶瓷岩作为主要材料,如地下车库、商业中心和公共广场等。

4. 陶瓷岩与传统建筑材料的比较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材料,陶瓷岩具有更好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不易受到酸碱侵蚀和磨损。

同时,陶瓷岩也具备更好的装饰性和环保性能,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材料质量和环保要求的需求。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陶瓷岩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具备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同时又兼具装饰性和环保性。

与传统的建筑材料相比,陶瓷岩具有更好的性能优势,能够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

因此,在今后的建筑项目中,陶瓷岩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六、建议1. 推广陶瓷岩的知识。

2. 加大陶瓷岩的研发和生产力度。

成都平原出土史前陶器岩相学初步分析

成都平原出土史前陶器岩相学初步分析

成都平原出土史前陶器岩相学初步分析摘要:通过93件四川成都平原出土,年代介于约2700~800BC 之史前陶片进行岩相学分析,采用点计数(point-count )方法对陶片所含黏土(clay )外之非塑性内涵物(non-plastic inclusions )进行统计,判断制陶原料的可能来源。

分析结果显示分别来自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及十二桥文化时期遗址之陶片均具有相似的岩石、矿物组成及黏土、非塑性内涵物比例,而陶片中微含花岗岩岩屑的特点说明制陶原料可能皆来自龙门山脉冲刷而下的本地资源。

关键词:岩相学;点计数;成都平原;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一前言岩相学(petrography )是岩石学(petrology )的一个分支,使用偏光显微镜(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 )观察分析样本的显微结构与岩石、矿物组成。

岩相学分析样本在观察前均须制成20至25滋m 厚度可透光的玻片,大小一般为46×27mm ,标本通常一端以加拿大胶(Canada bal-sam )或AB 胶与载玻片胶结,另一端在磨至适当厚度后再以盖玻片盖上。

[1]岩相学分析所使用的观察光源分为两类,一为平面偏振光(plane po-larized light,PPL ),与一般光学显微镜的光源类似;另为正交偏振光(crossed polars,XP )。

观察者主要利用由起偏镜及检偏镜所产生的正交偏振光振动方向差异,以石英的色泽表现变化为基准,藉由分析样本在不同角度偏振光源下所产生的色泽及变化判断分析样本的岩石、矿物组成。

[2]利用偏光显微镜所进行之岩相学观察通常所用之倍率为100倍(10×10)或40倍(4×10),因此只能针对砂粒级(0.06至2mm )的内涵物进行分析;至于黏土(clay )级陶土则只能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够辨识黏土矿物的结构,而其成分则须另透过XRF 或EDS 等方法才能进行分析。

无机非金属岩相学期末总结

无机非金属岩相学期末总结

干涉色级序:随光程差的增加,产生有规律的干涉色色序,称为干涉色级序。

分为四级,每级为光程差相差560nm. 闪突起:双折射率大的晶体,在单偏光显微镜下,转动载物台,突起高低发生明显变化的现象贝克线:在两个折射率不同的物质接触处,可以看到比较黑暗的边缘,称矿物的轮廓。

在轮廓附近可以看到一条比较明亮的细线,当升降镜筒时,亮线发生移动,这条较亮的细线称为贝克线 (意义:来确定相邻两种矿物折射率的相对大小)贝克线成因:相邻两物质折射率值不同,光通过接触界面时发生折射、反射作用引起。

提高镜筒,贝克线向折射率大的物质移动。

消光:晶体切片在正交偏光镜下变黑的现象。

结石:在玻璃生产过程产生的结晶态物质,影响玻璃的光学性质。

5. 双反射:非均质体中,反射偏光镜下,不同方向的亮度不同。

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空间格子:表示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结点:空间格子的点,他们表示晶体结构的相当点对称:指物体相等部分有规律的重复对成型:晶体中全部对称要表的组合单型:由对成型中全部对称要素作用而相互重复的一组晶面聚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型的聚合。

晶体定向:在晶体上选择一个坐标系统。

空间群:晶体结构中一切对称要素的组合。

类质同象:在矿物晶体形成过程中,晶体的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的位置,被类似的质点占据,只是稍微的改变其晶体常数,而不改变晶体结构类型。

同质多象:同种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外界条件下,可以生成内部结构、形态与物理性质方面均有差异的矿物。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总是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一系列光滑的平面性质。

光轴: 当光线沿此方向射入光性非均质体后,不发生双折射现象,光学性质不变,此方向即为光轴方向。

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

光率体:光波在晶体中传播时,光波振动方向与相应的折射率值之间关系的一种光性指示体。

光性方位:光率体的主轴与结晶轴之间的关系。

光性均质体:光波在均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因光波振动方向不同而发生变化。

岩相分析报告

岩相分析报告

岩相分析报告1. 引言岩相分析是地质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岩石的组成、结构、纹理和颜色等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岩石形成的环境和历史背景,为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提供重要的依据。

本报告将对一份岩相样品进行分析和描述,提供相关的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2. 样品信息岩相样品名称:XX地区粉沙岩采样地点:XX地区采样深度:100米采样时间:20XX年X月X日3. 岩石组成粉沙岩是由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组成的沉积岩,其主要成分为石英。

经显微镜观察,粉沙岩中石英颗粒占据主导地位,颗粒细腻均匀,呈角砾状排列。

长石颗粒主要为斜长石,呈板状或片状。

岩石中还有一部分页岩颗粒,为黑色或暗灰色,颗粒较小。

除了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岩石中还有少量的铁矿物、云母和其他次生矿物。

4. 岩石结构和纹理粉沙岩的结构和纹理特征可以揭示其沉积环境和岩石形成过程。

经观察,粉沙岩呈层理结构,层理面大致平行,但有时会出现微弯曲。

层理面间有较明显的夹层,夹层的厚度和颜色有所不同。

岩石的纹理主要为角砾状排列和层理状结构,角砾状的石英颗粒间隙填充有黏土或其他胶结物质。

5. 岩石颜色粉沙岩的颜色主要受到成分和胶结物质的影响。

本样品为淡黄色,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变色带。

黄色主要由石英颗粒决定,而灰色和黑色则主要由页岩颗粒和胶结物质决定。

6. 岩石成因和环境根据对粉沙岩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粉沙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组成,其中石英颗粒占主导地位。

2.粉沙岩呈层理结构,夹层的厚度和颜色有所不同。

3.岩石的纹理主要为角砾状排列和层理状结构。

4.粉沙岩呈淡黄色,颜色均匀,没有明显的变色带。

综上所述,粉沙岩是由石英、长石和页岩颗粒在沉积过程中经过运移和沉积形成的。

岩石的层理结构和角砾状纹理表明其可能是在湖泊、河流或近岸浅海环境中沉积形成的。

岩石的颜色表明沉积环境可能较稳定,没有明显的氧化还原条件。

7. 结论通过对粉沙岩的岩相分析,我们了解到该岩石的组成、结构、纹理和颜色等特征。

第八章-陶瓷岩相学分析

第八章-陶瓷岩相学分析

② 瓷坯中的玻璃相:含量随Al2O3含量增加 而减少,在95瓷中玻璃相约占5%,而99瓷 中明显减少。
③ 烧成温度随Al2O3含量增加而提高:95瓷 1600℃左右,99瓷1700℃以上。
在95瓷和97瓷的坯体中一般均存在气孔, 有晶内气孔和晶间气孔两类(图6-34)。
刚玉瓷的缺陷还有:主晶相刚玉大小悬殊 (图6-32);晶体内产生不规则裂纹,尤 其是穿晶裂纹(图6-35);烧成温度或时 间不够引起的欠烧,造成晶体细小,发育 不完整(图6-36)。
4. 按晶粒的相对大小分类: ①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相近,大小之比一
般不超过 3:1 。 ② 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不同,大小之比
一般不超过 5:1 。 ③ 斑状结构:矿物颗粒相差悬殊,大小之
比一般都超过 5:1 。
5. 按晶粒的分布特征或相互关系分类: ① 定向排列结构:柱状或板状晶体在空间按
基本一致的延长方向排列。 ② 交织结构:针状或片状矿物交织分布。 ③ 霏细结构:晶体小而发育不好,成微细状。 ④ 包裹结构:一种矿物包裹另一种矿物。
4. 成型压制不当产生的气孔或裂隙:为层状 分布,形状多为长条形或纺垂形(图9-4)。
5. 高温下原料矿物中的结构水、碳酸盐、 硫酸盐分解物产生的气孔:一般成念珠 状分布。
四. 釉层 是陶瓷外面的覆盖层,成分应与坯体相
近。釉层主要有玻璃相组成,其中有较多 的气泡和少量的残余石英,有时有粘土团 粒和云母残骸以及一些着色剂。釉层厚度 一般为0.1~0.4mm。釉层结构如图9-5。
§8-2 普通陶瓷岩相结构
一. 刚玉瓷的岩相 主晶相是刚玉(α- Al2O3),根据Al2O3不同,显微结构特征将存在 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 主晶相刚玉的晶形存在差异:95瓷中呈 短柱状晶体(图6-30),97瓷中亦以柱状 为主,而99瓷则呈粒状,多趋向六边形粒 状(图9-7,图6-31)。

无机材料岩相学

无机材料岩相学

无机材料岩相学实验指导书(无机非金属工程材料专业适用)李喜坤编沈阳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研究所2006年2月本书根据大纲要求,综合专业需要,内容包括结晶学、矿物岩石学基础、晶体光学及岩相分析等部分,共三个实验。

各实验均详细阐述了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步骤。

精炼列入了有关理论及必要图表,每个实验后均列有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化实验过程,举一反三。

书后并附有实验报告图表供学生填写实验结果。

不同专业使用可按要求自行取舍.实验一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 (3)实验二陶瓷岩相观察 (4)实验三耐火材料显微结构观察 (6)实验报告 (8)实验一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一、目的要求1.学会根据矿物的光性特征确定矿物名称2.掌握透明矿物系统鉴定的一般方法二、实验用具1、偏光显徽镜(含正交偏光与锥光装置,带高倍物镜)2.岩矿薄片:含未知透明矿物的岩石薄片(含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辉石、白云母,角闪石、萤石等),共6片3.米舍尔—列维色谱表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 区分均质体和非均质体选定薄片中一种矿物的多个颗粒的不同切面,先在正交偏光下仔细观察其消光情况,确定其属于光性均质体还是非均质体。

均质体:各个方向切面全消光非均质体:仅垂直光轴切面全消光(二)均质体透明矿物鉴定确定透明矿物为光性均质体,只需要在单偏光镜下鉴定。

在单偏光下观察晶形、解理、突起等级、颜色等(三)非均质体透明矿物鉴定透明矿物为光性非均质体,需要在单偏光、正交偏光及锥光镜下鉴定。

1.在单偏光下观察晶形、解理、突起等级、闪突起、颜色、多色性、测定解理夹角等2.在正交偏光下观察消光类型、双晶、延性符号等。

3.选择一个垂直光轴的切面,在锥光下确定轴性测定光性符号。

如为有色矿物,在单偏光镜下观察No或Nm的颜色。

4.选择一个平行光轴或平行光轴面的切面,在正交偏光下测定最高干涉色级序、最大双折率和消光角的大小。

如为有色矿物,观察No、Ne或Ng、Np等颜色。

写出多色性和吸收性公式。

陶瓷岩调研报告

陶瓷岩调研报告

陶瓷岩调研报告
陶瓷岩是一种特殊的火山岩类,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因此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陶瓷岩的矿产资源、加工技术和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首先,陶瓷岩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全球各地,尤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为主。

其中,中国是全球陶瓷岩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西等地。

这些地区的陶瓷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建材、陶瓷制品等行业。

其次,陶瓷岩的加工技术十分复杂,需要经历采矿、破碎、筛分、洗选等多个步骤。

矿石中的杂质需要通过破碎和筛分的方式去除,而洗选则是为了提高陶瓷岩的纯度和质量。

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避免过度加热造成矿石熔化。

最后,陶瓷岩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建材行业中,陶瓷岩可以用于生产地板砖、墙砖等材料,具有耐磨、耐高温、防滑等优点。

在陶瓷制品行业中,陶瓷岩可以用于制作瓷器、陶器等产品,具有细腻的质地和良好的耐久性。

此外,陶瓷岩还可以应用于环境治理、水处理等领域,用于制作过滤材料和吸附剂。

综上所述,陶瓷岩是一种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和广泛应用领域的特殊火山岩类。

目前,陶瓷岩的加工技术不断发展,将会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挑战。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陶瓷岩的新应用领域和提高加工技术,以促进陶瓷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岩相分析的内容

岩相分析的内容

第三章耐火材料岩相分析第一节岩相分析的内容一. 宏观观察:作为系统鉴定的一部分1.颜色:如果颜色较深,说明有染色离子Fe,Ti,Cr等,烧成温度高,则颜色较深,反之色浅,氧化气氛色深,还原性气氛色浅。

2.表面状态:外观观察,表面平整,边角整齐,一般为烧成良好,欠烧或过烧的制品强度低、性脆、易掉角、表面粗糙,有些变形扭曲的制品属于过烧。

3.断面性状:断口平整,骨料颗粒与基质充分烧结,表明烧成良好,断口过于光滑,由瓷化者属于过烧;断口粗糙,骨料与基质界线清楚,颗粒凸出,且能拔出,一般为欠烧(生烧),断面裂纹呈层状,属于成型性能差。

二. 显微观察:主要了解骨料颗粒(晶相)基质、气孔和裂隙的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骨料的观察(晶相)含量(主晶相的名称)如:粒度大小对制品的性质,影响不同。

颗粒大,强度差,易产生裂纹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颗粒小,结构差,稳定性差2.基质的观察所谓基质就是骨料空隙的物质,一般为细小的晶体或玻璃相,多为细粉部分组成。

是耐火材料侵蚀的薄弱环节。

3.气孔、裂隙和裂纹的观察主要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和数量一般气孔要少(保温除外),加速损毁过程,增加反应面。

气孔多:生烧,成型排气差,玻璃化,则为圆形。

晶界裂纹说明两晶相膨胀系数相差较多。

4.以上三者的分布关系晶体之间,颗粒与基质之间,颗粒与颗粒之间,希望颗粒与颗粒直接结合,低熔点相少。

三. 使用后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观察使用后的耐火材料或者是与钢渣接触、或者是与钢水接触、或者是与炉气接触,都可能对耐火材料产生一定程度的蚀损,之后使耐火材料遭到腐蚀、剥落等,由工作面到原砖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应着重观察下面几点1.渣的渗透性质:层带交代型侵入是否涉及基质部分,骨料部分微裂纹侵入型或者两者兼有之2.颗粒的结构变化:颗粒形态和数量变化,有无相变或新相产生、有无晶体再大或融蚀,或从晶相中脱溶出新相来。

3. 基质的变化:基质中有新相产生或晶体长大,玻璃相有无增加,迁移。

第9章 岩相分析实验

第9章 岩相分析实验

第9章岩相分析实验9.1 矿物鉴定一、实验目的1.结合理论知识认识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2.了解几种常见的与硅酸盐工艺有关的矿物。

3.掌握矿物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1.矿物的形态矿物的外部形态,是由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内部结构决定的,同时受生长环境的制约。

不同的矿物其晶体形态各异,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同一矿物其形态一般相同。

所以矿物的形态可作为鉴定矿物的依据之一。

矿物的形态包括矿物单体形态、规则连生体形态和矿物集合体形态。

(1)矿物单体形态(结晶习性)①一向延伸型:柱状:石英、绿柱石、电气石等。

针状:金红石、电气石等。

②二向延伸型:板状:重晶石、石膏等。

片状:云母等。

③三向延伸型:粒状:黄铁矿、石榴子石等。

(2)矿物集合体形态①有规则的集合体(矿物规则连生体)常见为双晶:简单双晶,如正长石。

聚片双晶,如斜长石。

穿插双晶,如萤石。

②无规则的集合体形态柱状集合体:由柱状、针状的矿物单体聚集而成。

如石英晶簇、石棉纤维状集合体。

片状集合体:由板状或片状的矿物单体聚集而成,如重晶石的板状集合体。

粒状集合体:由等轴状的颗粒单体聚集而成。

如橄榄石、磁铁矿、石榴子石等矿物的集合体。

其它类型集合体:一些隐晶质矿物还呈现特殊的集合体形态。

如黄铁矿的结核状集合体;赤铁矿的鲕状集合体;孔雀石的葡萄状集合体等。

2.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是由矿物的化学组成及内部结构所决定的,是认识、鉴定、利用矿物的重要依据。

(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由于矿物对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波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矿物颜色的成因。

将颜色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

①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表9-1 常见矿物的颜色矿物名称辰砂(粉末)磁铁矿孔雀石方铅矿雌黄兰铜矿颜色红色黑色绿色铅黑色柠檬黄色兰色矿物名称褐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颜色褐色黄铜黄色②他色:由外来杂质引入的颜色。

如紫水晶,烟水晶,墨水晶。

③假色:由某些物理原因(如矿物表面入射光受到矿物解理面或光滑面的反射、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岩相分析

岩相分析

岩相分析1、晶体学;主要研究晶体的发生及生长,几何形态,内部构造,物化性质及相互关系的科学。

2.晶体光学;利用偏光显微镜以岩相分析的方法对结石矿物性质的测定以及判定矿物名称及来源,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3.工艺学;了解玻璃生产工艺过程,了解熔窑构造及每个部位所用的耐火材料。

4.耐火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各种物理化学的侵蚀与破坏,耐火材料要有一定的性能及显微结构变化,耐材性能与显微机构都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耐材的显微机构可以知道材料的优劣。

我们要弄清各种耐材的原始结构,矿相组成,化学组成以及蚀变过程。

一、晶体学1、晶体的外形晶体是具有多面体形态的固体,他是由一定的光滑平面围合而成,这种平成称为晶面,晶面相交的直线称晶棱,晶棱的交点称角顶。

晶面、晶棱、角顶为晶体的界限要素。

这些有规律的排列构成了有规律的几何图多面体形态。

2、晶体的内部构造本世纪初,人们应用X射线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晶体的内部结构,发现晶体不论外形如何,它的内部结构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基本特征是质点(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律的周期重复。

成分,环境相同的质点成为相当点。

相当点在空间作格子状排列,这种格子称为空间格子。

空间格子的构成要素:(1)、结点:空间格子上位于网格交点的几何点。

它代表晶体结构中的相当点(质点)。

(2)、行列:任意两面三刀个结点相连组成行列,行列中相邻两结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结点间距。

(3)、面网:通过任意三个不在一直线上的结点所构成的平面就是面网,结点总是分布在网格角点上,面网中单位面积的结点数称为网面密度。

平行面网的密度永远相等。

结点、行列、面网构成一个平行六面体,称为单位空间格子(空间格子的最小单位)。

空间格子是无数个平行六面体在三维空间毫无间隙地重复堆叠。

在实际晶体结构中划分出这样相应的单位,成为晶胞。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由一个晶胞出发,就能借助平移而重复出整个晶体结构。

通常用空间常数即空间格子上三个棱的绝对长度(用A计量)abc和αβγ来决定空间格子的形状。

武昌青山北宋瓷器和窑具的岩相学研究

武昌青山北宋瓷器和窑具的岩相学研究

武昌青山北宋瓷器和窑具的岩相学研究
彭长琪;焦新建;陈文学;田海峰
【期刊名称】《江汉考古》
【年(卷),期】1993()3
【摘要】青山瓷窑遗址位于湖北省武昌县土地堂乡青山村林场境内,经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考证,确定其时代为五代未,北宋早期至晚期。

青山瓷窑的发掘不仅填补了长江中游陶瓷考古史上的空白,而且对于研究武昌县梁子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变迁,了解当地瓷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对该古瓷窑的发掘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必将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用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青山瓷窑的碗、执壶等瓷器的实物残片进行矿物相组成、化学成分、显微结构和热性能等方面的系统分析。

【总页数】6页(P72-76)
【关键词】窑具;岩相学;化学成分;方石英;热性能;细粒石英;瓷片;开发利用;矿物相组成;自然地理环境
【作者】彭长琪;焦新建;陈文学;田海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
【相关文献】
1.论窑具在越窑青瓷器形演变中的作用 [J], 袁方
2.河北内丘邢窑遗址出土瓷器窑具残片20万件 [J],
3.武昌青山窑与德化窑白瓷 [J], 陈尧成;田海峰
4.武昌青山窑古代青瓷研究 [J], 陈尧成;陈虹;田海峰;陈文学;贺中香
5.武昌青山窑影青瓷的研究 [J], 陈尧成;陈虹;田海峰;陈文学;贺中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陶瓷岩相的结构类型
是指陶瓷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形状、 大小及相互关系。 现就部分结构类型的划分叙述如下。
1. 按组成矿物的结晶程度分类: ①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 ② 半晶质结构:除结晶质矿物外,还有非 晶质,如玻璃相。
③ 非晶质结构:全部由玻璃相组成。
2. 按矿物晶形发育的完好程度分类:
而减少,在95瓷中玻璃相约占5%,而99瓷
中明显减少。
③ 烧成温度随Al2O3含量增加而提高:95瓷
1600℃左右,99瓷1700℃以上。
在95瓷和97瓷的坯体中一般均存在气孔, 有晶内气孔和晶间气孔两类(图6-34)。
刚玉瓷的缺陷还有:主晶相刚玉大小悬殊
(图6-32);晶体内产生不规则裂纹,尤
§8-1 概述
主要是在显微镜下观察陶瓷中各个相的
分布,晶粒的大小、形状和取向,气孔的
形状和位置,各种杂质、缺陷和微裂纹的
存在形式和分布以及晶界特征等。
一. 晶相:晶相可以有一种或几种,两种以上
的可分为主晶相、次晶相……,主晶相的性
能往往决定物理化学性能。
陶瓷中晶体根据生长条件也有不同的自
形程度和晶体形态,一般有粒状、柱状、板
① 自形晶结构:晶体上各晶面发育完整。
② 半自形晶结构:晶体上部分晶面发育完整。 ③ 他形晶结构:晶体上各晶面发育不完整。
3. 按陶瓷中颗粒大小(如刚玉瓷)分类:
① 微粒结构:晶粒平均直径 0.2 – 1.0 µm 。 ② 细粒结构:晶粒平均直径 1.0 – 10 µm 。
③ 中粒结构:晶粒平均直径 10 – 30 µm 。
针状形态属二次莫来石,它是从长石熔 解物中析出的,或由粘土分解的Al2O3和配 料中的石英熔融物接触反应而生成的,在
1250℃开始出现,到1300℃长大到几微米。
若温度继续升高,一次莫来石也会转变 为二次莫来石。一次莫来石是由高岭石加 热分解而成的,大约在1000℃开始生成, 多属固相反应,其粒度一般100A左右,只 有在电镜下能观察到它的鳞片状(图6-4)。
的百分比含量有90瓷、95瓷、97瓷和99瓷
等。 Al2O3含量不同,显微结构特征将存在
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 主晶相刚玉的晶形存在差异:95瓷中呈
短柱状晶体(图6-30),97瓷中亦以柱状
为主,而99瓷则呈粒状,多趋向六边形粒
状(图9-7,图6-31)。
② 瓷坯中的玻璃相:含量随Al2O3含量增加
一般陶瓷气孔率可达5~10%。气孔产生 原因及其特征为:
1.“生烧”:生烧气孔数量多而个小,
以分散分布为主,气孔形状不规则。
2. “过烧”:过烧气孔数量多以圆
形或椭圆形为主。
3. “二次再结晶气孔”:长大的晶粒包裹
了周围的小晶粒和其中空隙,多为斑晶内
的包裹气孔,且在斑晶中心分布,向边缘 逐渐减少。
④ 粗粒结构:晶粒平均直径 30 – 100 µm 。 ⑤ 粗大晶粒结构:晶粒平均直径 > 100 µm 。
4. 按晶粒的相对大小分类:
①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相近,大小之比一
般不超过 3:1 。
② 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不同,大小之比 一般不超过 5:1 。
③ 斑状结构:矿物颗粒相差悬殊,大小之
比一般都超过 5:1 。
瓷,气敏瓷,等等。
一. 滑石瓷的岩相:介电性能优良。
主要原料是滑石和粘土。主晶相为顽火
辉石(MgO· SiO2)。呈短柱状或板柱状
晶体,属斜方晶系;次晶相为斜顽火辉石,
属单斜晶系,柱状或板柱状。
滑石瓷中玻璃相较多,含量达25%~45%,
包围瓷体中所有晶相。有时还会有气孔。
所以滑石瓷的结构类型为玻基 斑状结构
二.玻璃相 是一种非晶态的低熔物,它的作用有: ① 把分散的晶相粘结在一起; ② 填充空隙,使瓷坯致密化; ③ 降低烧成温度;
④ 抑制晶体长大、防止晶型转变。
玻璃相的数量因陶瓷种类不同而异。固
相烧结的陶瓷没有玻璃相存在;有液相烧
结的陶瓷中,玻璃相一般可在20~40%范
围内变化,最高可达60%。
三. 气相
以莫来石为主晶相,石英和方石英为次 晶相的陶瓷是应用最广泛的普通陶瓷(日 用瓷,建筑卫生瓷,电瓷等)。
图9-6是电瓷显微结构,可以看到有残余 石英,微裂纹,熔蚀带,气孔及一次和二 次莫来石。若过烧时,则莫来石会变为粗
晶,呈粒状。
§8-3 功能陶瓷岩相结构
功能陶瓷是具有某种特殊性能的陶瓷材
料,如介电瓷、压电瓷,半导体瓷,湿敏
4. 成型压制不当产生的气孔或裂隙:为层状
分布,形状多为长条形或纺垂形(图9-4)。
5. 高温下原料矿物中的结构水、碳酸盐、
硫酸盐分解物产生的气孔:一般成念珠
状分布。
四. 釉层
是陶瓷外面的覆盖层,成分应与坯体相
近。釉层主要有玻璃相组成,其中有较多 的气泡和少量的残余石英,有时有粘土团 粒和云母残骸以及一些着色剂。釉层厚度 一般为0.1~0.4mm。釉层结构如图9-5。
5. 按晶粒的分布特征或相互关系分类: ① 定向排列结构:柱状或板状晶体在空间按 基本一致的延长方向排列。
② 交织结构:针状或片状矿物交织分布。
③ 霏细结构:晶体小而发育不好,成微细状。 ④ 包裹结构:一种矿物包裹另一种矿物。
§8-2 普通陶瓷岩相结构
一. 刚玉瓷的岩相
主晶相是刚玉(α- Al2O3),根据Al2O3
其是穿晶裂纹(图6-35);烧成温度或时
间不够引起的欠烧,造成晶体细小,发育
不完整(图6-36)。
二. 莫来石瓷的岩相
主晶相为莫来石(3 Al2O3· 2SiO2),主 要原料有粘土、长石、石英等。晶体会呈柱
状(图1-1-1),但常见的是针状(图1-1-6,
1-1-16,1-2-5,图1-2-6)。
状、针状、片状、鳞片状等。自形晶等粒状
均匀分布的晶相,陶瓷性能一般比较优越。
陶瓷中晶体颗粒的大小对其性能也有很
大的影响,如刚玉瓷随晶粒尺寸变小而机
械强度上升(表9-2)。晶粒的大小受生产
工艺条件影响很大,如刚玉瓷烧成温度不
同而使晶粒大小有明显差别(图9-1)。
陶瓷中晶粒的取向是不规则的,晶粒长 大到相遇时就形成晶界,通常晶界的机械 强度比晶粒低得多,陶瓷破坏多是沿着晶 界断裂。晶界也是杂质易于富集的地方。 晶界有玻璃相,也存在晶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