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病和汗症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介绍疾病背景和治疗现状后,文章详细阐述了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和汗症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并总结了现代研究的进展。

通过对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分析,揭示了中医药在治疗这两种病症方面的独特优势。

结论部分强调了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对消渴病和汗症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整体而言,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和汗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消渴病,汗症,中医药,治疗,传统理论,临床实践,现代研究进展,研究价值,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疾病背景消渴病,又称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病因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消瘦、易饥饿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眼底出血、皮肤感染等并发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16亿,预计将继续增长。

汗症是指体表分泌的汗液过量或分泌异常,表现为出汗过多、易汗、汗液稀释等症状。

常见于气候炎热、体内阳虚、情绪紧张等情况下。

汗症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面部潮红、体力消耗过多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消渴病和汗症在中医学中并非单纯的独立疾病,而是与人体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调等密切相关。

传统中医药认为,消渴病与肾、脾、肺等脏腑有关,治疗应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

而对于汗症,中医药强调调节体内阳气虚弱、清热除湿,改善体质调理。

随着现代研究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和汗症的机制和疗效,为中医药在这两个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1.2 治疗现状目前,消渴病和汗症在临床上已经成为较为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不少困扰。

针对这两种疾病的治疗现状也逐渐得到了关注和研究。

对于消渴病,现代医学主要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和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等。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消渴病汗症是中医药学中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严重的时候还会伴有盗汗、夜尿增多等症状。

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引起了中医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对消渴病汗症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将就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消渴病汗症的认识消渴病汗症在中医药学中被归为“热病”范畴,认为是因为体内有“热”而引起的症状。

《内经》中提到,“病发汗出如油滑者,为病风热也”。

中医认为,消渴病汗症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肾阴亏损而引起的,导致津虚未凝,水涸火炎,燥化水液,以致口渴多饮,尿频量多,甚至盗汗、夜尿增多等症状。

中医治疗消渴病汗症的核心是降火清热、滋阴润燥。

1. 中药治疗中医在治疗消渴病汗症时,常常采用中药配方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黄连等,这些中药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口渴、多饮、多尿的症状。

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

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消渴病汗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有温针、灸法、三焦灸等。

这些针灸方法可以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患者的病情。

3.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消渴病汗症还注重对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病从口入”,因此合理的饮食对病情的恢复至关重要。

平时患者可多吃一些具有清热滋阴功效的食物,如绿豆、莲子、冬瓜、绿叶蔬菜等,同时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可以有助于改善病情。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证实。

临床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消渴病汗症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可以长期维持患者的体内平衡,减少病情反复的几率。

中医药治疗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很少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基于古籍文献的消渴病病机理论分析》

《基于古籍文献的消渴病病机理论分析》

《基于古籍文献的消渴病病机理论分析》一、引言消渴病,古称“消瘅”、“消中”,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其病机复杂,涉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消渴病的病机理论,以期为现代医学提供参考。

二、古籍文献回顾消渴病的病机理论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论述。

随后,《伤寒杂病论》、《难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也对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这些古籍文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病机理论分析(一)脏腑功能失调消渴病的病机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其中,肺、胃、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是导致消渴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肺主气,司呼吸,若肺气虚弱,则津液输布失常,导致口渴多饮;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胃热炽盛,则消谷善饥;肾主水,若肾阴不足,则不能制约阳热,导致多尿消瘦。

(二)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消渴病的病机还与气血津液代谢紊乱有关。

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化生和输布,导致气血不足、津液亏虚。

气血不足则不能濡养脏腑经络,津液亏虚则不能滋润肌肤,从而加重病情。

(三)其他因素此外,消渴病的病机还与情志因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有关。

情志不畅可导致肝气郁结,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饮食不节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劳逸失度则可耗伤气血,加重病情。

四、现代医学启示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消渴病的病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等。

这些理论为现代医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现代医学可以通过研究这些病机理论,进一步探讨消渴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脏腑功能、平衡气血津液、调整情志等方面来改善消渴病患者的病情。

五、结论消渴病的病机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多个方面。

通过对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消渴病的病因和病机,为现代医学提供参考。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消渴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消渴病是中医学上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尿、口渴、疲乏等症状,常常伴随着体瘦、易饿、肢体麻木、视力下降等症状。

消渴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长期不治疗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中医学认为,消渴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代谢障碍疾病。

中草药治疗消渴病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等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的研究进展。

一、肝郁气滞型消渴病肝郁气滞型消渴病的主要症状是口渴,常常伴有烦躁、易怒、胸闷、咽干等。

中医学认为,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是肝郁气滞型消渴病的病因。

治疗肝郁气滞型消渴病的中药方剂,通常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利胆的功效。

1.柴胡加枳壳汤柴胡加枳壳汤,是抒肝解郁的经典中药方剂,其组方为柴胡、黄芩、枳壳、人参等几味草药,具有健脾祛湿,行气利胆,解郁散结的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柴胡加枳壳汤对肝郁气滞型消渴病有明显疗效。

该方剂不仅可以缓解口渴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逍遥散二、脾虚湿盛型消渴病1.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脾虚湿盛型消渴病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可以益气健脾,消除湿气,改善消渴病患者的口渴、腹胀等症状。

2.薏米附子汤薏米附子汤是一种治疗脾虚湿盛型消渴病的中药方剂。

该方剂由薏米、附子等多种草药组成,可以健脾祛湿,益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研究表明,薏米附子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口渴、疲乏等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六味地黄丸2.金匮肾气丸总之,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的研究进展在不断推进,中药方剂治疗消渴病具有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的优势,对于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历代消渴名方透析消渴病病机

从历代消渴名方透析消渴病病机

从历代消渴名方透析消渴病病机目的通过解析历代消渴病名方,探讨消渴病病机。

方法分析自《伤寒论》以來治疗消渴病的经典方剂肾气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玉液汤等,从中总结出消渴病的病机。

结果临床用于治疗消渴病常用方剂显示其病机包含了阴液亏虚、肾阳不足、肺脾气虚、阴阳两虚等几个方面。

结论从治疗消渴病的经典方剂可以透析出消渴病的病机。

标签:消渴病;方剂;病机消渴病是一种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或尿有甜味,肌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消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它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是对症处理,没有从其本源进行阐述治疗。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和治疗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历代诸多医家对本病的病机与治疗从多个角度进行了阐发,但对本病的病机多说医家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则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大法。

笔者认为,消渴病的病机除了阴液亏虚之外,还包含了肾阳不足、肺脾气虚两个方面,这些隐含的病机,可以从历代治疗消渴病的常用方窥见一斑,现不揣鄙陋,阐述于下。

1 病机之本为阴液亏虚关于消渴病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篇》: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治之以兰,以除陈气也”。

《黄帝内经》认为,过食肥甘厚味,热从中生,耗伤津液,发为消渴病。

六味地黄丸源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由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组成。

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肺痿消渴,以及小儿生长迟滞,囱门不合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功能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1]。

为临床治疗消渴病的基本方。

廖丽锦等[2]通过对比单独使用消渴丸以及消渴丸与六昧地黄丸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

2024年消渴丸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消渴丸市场分析现状

消渴丸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消渴丸作为一种常见的传统中药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本文旨在分析消渴丸市场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市场趋势等方面。

通过对消渴丸市场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市场规模消渴丸市场的规模是评估市场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消渴丸市场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1亿人,消渴丸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

2. 竞争格局消渴丸市场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传统中药企业和制药公司。

传统中药企业在消渴丸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制剂经验。

与此同时,制药公司也在积极进军该市场,通过研发新的制剂和技术,提高产品的疗效和竞争力。

3. 市场趋势消渴丸市场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当前的市场趋势:3.1 个性化定制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个性化定制的消渴丸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企业可以通过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病情的定制化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3.2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消渴丸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传统中药制剂在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产品的效果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一些制药公司正在加大在消渴丸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

3.3 多渠道销售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购买中药产品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实体药店仍然是重要的销售渠道,但电商平台的崛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销售机会。

通过在线销售和线下渠道的结合,企业可以扩大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消渴丸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诸多变化的市场趋势。

企业需要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合理运用市场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将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临床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临床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糖尿病又称消渴病,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源自于使人体的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而导致各类并发症,从而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同时糖尿病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失衡疾病。

调查数据表明,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过我国现代医学一段时间的发展,医学工作者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进行了多次临床试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糖尿病治疗获得了较大进步,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消渴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糖尿病;临床研究糖尿病(消渴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对人类机体的主要危害是长期的高血糖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这些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

通过中药对糖尿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在我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本文对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方药、单方食疗、针灸体疗、合并症的治疗及统一中医诊疗标准等七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1病因病机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多达4000万,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源自于并发症导致的致残或致死,而并发症又是由于糖尿病使患者血糖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的。

我国中医学上对糖尿病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古代医学就有记载: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所以,现代医学结合古代对糖尿病医学研究的基础上,一致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阴虚燥热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具体而言,糖尿病的发病是和人体的先天体质、后天的饮食失衡、外感邪毒、房劳过度、情志不遂等原因密切相关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初期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临床表现一般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为主;第二个阶段的病机多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在临床上出现典型的三多症状,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质暗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肢体麻痛、眩晕心悸、胸闷胸痛、水肿尿浊、中风偏瘫等合并症;末期病机为阴损气耗阳伤,终致阴阳失调,痰瘀互阻导致了患者脏腑经脉严重受损而出现肾衰水肿、胸痹、坏疽、中风昏迷等严重的合并症。

基于文献研究的消渴病证治规律探讨

基于文献研究的消渴病证治规律探讨
中医文献 杂志
基 于 文 献 研 究 的 消 渴 病 证 治 规 律 探 讨 枣
广 州 中医药 大学 ( 广东, s l o o o 6 ) 陈凯佳 林 铎
摘要 : 通 过 对 历代 消 渴 病 证 治 相 关 文 献 进 行 整 理 , 发现 历代 消 渴 病 证 型 大 致 可 归 纳 为 4 种: 阴 虚 火 旺型 。 火 盛 伤
健 康 人 体之 中 , 阴阳平 衡 , 阴 阳二 气相 互 制 约。若失于养护 , 或外因所伤 , 而致阴津不足 , 无以
濡润 , 则见渴 , 阴不 足 以制 阳 , 虚火上炎 , 则 消谷 善
基金项 目: 广 东省普通 高校 重点实验室中医病机与治法研究实验室开放课题 ( 编号 : A A F 1 0 8 1 1 1 A 5 5 )
本 方法 。
而多肥也 , 肥者 令人 内热 , 甘者令人 满 , 故其气上 溢, 转为消渴 。治之 以兰 , 兰除陈气 。 ” 认 为乃多食
甘美肥腻之 品所致 , 当以兰除其 陈气 。 《 金匮要 略》 首 次 出现 了消渴 的治疗方 药 , “ 男子 消渴 , 小便反 多, 以饮 一 斗 , 小便 一 斗 , 肾气丸 主之 。 ” 肾气 丸也 成
津型 , 阳虚水寒型 , 脾虚 水滞型。临床 当四诊合参 , 结合病人 的生活习惯 , 判断正确的证型 , 选择恰 当的方 药。
关键词 : 文 献研 究 消渴 证 治 规 律

消渴 , 是 中医病名之一 , 泛指具有多饮 、 多食 、
多尿等症状 的疾病 , 类似西 医的糖尿病 。早在《 黄 帝 内经》 中已有 记载 , “ 黄帝 日 : 有 病 口甘者 , 名 为
何 ?何 以得之 ?岐 伯 日 : 此 五气 之溢 也 , 名 日脾 瘅。夫五味人于 口, 藏于 胃, 脾为之行其精气 , 液在

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现状

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现状
时珍 国医国药 2 1 0 0年第 2 卷第 5期 l
Hale Waihona Puke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1 O .1 O5 I IH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V L2 . S 0 N
◇文献综述◇
消渴 病 方药传 统 文献 研 究现 状
邱 昌龙 , 李继安 , 峰 齐
( 华北 煤炭 医学院 , 河北 唐 山 0 3 0 ) 6 0 0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的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的回顾, 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 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复方和开发
新 药 奠定 基 础 。对 于 目前 的研 究现 状 , 为从 整 体 上 看 , 统 消 渴 方 药搜 集 整 理 工作 并 未全 面 开展 ; 具 体研 究 看 , 究 认 传 从 研 手段 单 一 , 乏 深 度 ; 在 重 复研 究 , 果 少 。展 望 未 来 前 景 , 出从 方 药 古 籍 中找 到 启 发 , 得 理 论 创 新 点 是 治 疗 消渴 缺 存 成 提 获 有 所 突破 的 前提 ; 筛选 传统 方 药是 开 发新 药 的立 足 点 。
关键词 : 消渴; 糖尿病; 古籍; 新药筛选
中图分类号 :2 5 4 R 5 .
文献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80 0 ( 0 0 0 - 1 -1 10 -8 5 2 1 ) 51 60 2
随着医学发展 , 目前 已有多种作 用机制不 同的降糖药 物可 药等方 面进行总结发掘 , 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勾勒出该病 的发 供糖尿病患者选择及联合应用 , 控制血糖达标 已不太困难 , 但如 展 演变轨迹 。第二 , 建立古今治疗消渴病 ( 尿病 ) 糖 方药数据库 , 何能同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 , 避免低血糖和药物副作用就显得越 利用 S 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 A 因子 等数 理统计分析 , 综合 出 来越重要 , 选用药物 的标准也逐渐把药物的安全性提升到更高的 高频药物 , 分析用药规律及特点 。结论如下 : 古今选方用药 大同 位 置 … 。 中药 复方 治 疗 糖 尿 病 从 整 体 调 节 人 手 , 良反 应 少 , 不 且 小异 , 总以补益虚损为主导思想 , 中养 阴益 气更 为重 要, 其 另外 , 可改善临床症状 , 的多成分 、 它 多途径 、 多环节 、 多靶点 的特点 , 着 清热 、 活血 、 祛痰 、 化湿等也是 主要治疗方法 。第三 , 合古今文 结 重于“ 整体调节” 与现代 医学“ , 对抗 疗效” 的模 式与作用 机制完 献研究及统计分析 , 出时下 “ 阴清热是 根本 , 提 养 益气活血 是关 全不同, 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传统消渴 键 , 阳双补防兼证” 阴 当为其有效治疗思路 。 方药的文献研究进行 回顾和展望 , 为从传统方药 中筛选并开发糖 郑红 以《 中医方剂大 辞典》 为主要检索 目标 , 选了 自秦 筛 尿病新药奠定 基础 。 汉至今治疗消渴病 的方剂共计 4 2首 , 中古方 32首 , 1 其 8 今方 3 0 1 传 统 文 献 研 究现 状 首, 共涉及药物 25味。通过对消渴方 中所涉及 的 2 5味药物进 2 2 吕悦 等 以 “ …‘ 渴 ” 渴 ” 检 索 词 , 索 出 《 草 纲 行使用频次的统计 , 2 消 消 “ 为 检 本 发现 其高频用药 , 为筛选治疗本病 药物 提供 目》 中所 有 相关 中药 , 进 一 步 筛 选 出 治 疗 消 渴 的药 物 。对 这 些 依据 , 并 并对高频 药物 的四性 、 五味 、 归经 、 功效等进 行频率 分析 。 药物的归经 、 五味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 草纲 目》 本 中治疗 消渴的 统 计 结 果 表 明 , 治疗 消 渴 病 的 组 方 中 , 物 使 用 频 次 较 高 的有 在 药 基本用药 规律是 :①用 药 的归 经主要 是肺 、 、 肝 、 脾 胃、 肾为主 。 麦冬 、 生地黄 、 黄芪 、 葛根 、 五味子 、 瓜蒌 、 人参 、 连 、 黄 茯苓 、 知母 、

消渴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消渴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 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共计 100例。
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7年。
患者年龄范围为35-75岁,平均年龄 为55岁。
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 ,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
物治疗。
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消渴丸治 疗,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
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胃肠道反应
01
消渴丸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适当
调整剂量或饭后服用。
低血糖反应
02
消渴丸具有降血糖作用,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应定期监测血
糖水平,调整剂量。
其他不良反应
03
消渴丸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
治疗效果的优缺点分析
消渴丸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 察
2023-11-07
目 录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疾病,全球 范围内患病率较高 。
观察消渴丸治疗糖 尿病的疗效,为临 床提供参考依据。
消渴丸是一种传统 的中药方剂,被广 泛用于治疗糖尿病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注意事项
在使用消渴丸时,仍需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孕妇、哺 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药物成 分过敏者应禁用;长期服用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等。
05
结论
研究结论
消渴丸对于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疗效 。
消渴丸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并 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3年消渴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消渴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消渴丸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消渴丸属于中药方剂,用于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引起的消渴症状。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报告,截至2019年,全球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4.60亿人,预计到2045年将增至6.86亿人。

糖尿病市场的增长主要由于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肥胖和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

糖尿病会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眼睛问题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糖尿病患者对治疗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

消渴丸是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它由多种中药材如黄连、黄柏、苦参等组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消渴症状时的辅助治疗。

消渴丸常作为辅助药物和中药调理剂,配合西药或其他中药使用,以达到降低血糖、改善症状和减轻并发症的目的。

目前,消渴丸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从国内市场看,消渴丸的销售额有限。

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治疗中仍然以西药为主流,临床对传统中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与西药相比,传统中药在剂型、疗效评价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制约传统中药市场发展的一个因素。

然而,近年来消渴丸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

一方面,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消渴丸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效果逐渐得到认可。

近年来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消渴丸在降低血糖水平和改善糖尿病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对传统中药的需求也在逐渐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此外,消渴丸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提升,新的制药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已经应用到传统中药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提高了消渴丸的质量和疗效。

一些企业也开始加大对传统中药的推广和市场开拓,通过建立健全的销售网络和提供优质的产品,致力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消渴病汗症,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多饮多尿,甚至夜间频
繁出汗。

中医认为消渴病主要与肾虚、脾虚、肺虚等有关,需要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进行
调理和治疗。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研究,对于消渴病汗症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
草药治疗、针灸治疗、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

本文将就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的研究进展
进行探讨。

一、草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肾,益气养阴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传统的经
典方剂包括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这些方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还有一些新的草药治疗方案也不断涌现,如何产山药、五味子等,这些草药具有滋阴益肾、益气生津的作用,对于消渴病汗症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

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消渴病汗症也有其独特的疗效。

在临床上,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神阙等,这些穴位能够调理脾肾,益气养阴,缓解口干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针灸治疗对于慢性消渴病汗症患者尤为有效,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提高生活质量。

三、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结合了中医药和贴敷疗法的治疗方法,对于消渴病汗症也有
着独特的疗效。

这种方法主要是将中药煎剂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渗透作用,起
到调理脾肾、益气养阴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中药穴位贴敷方剂包括逍遥散、参附龙骨牡
蛎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益气、滋阴养肾的作用,对于消渴病汗症疗效明显。

从历代医案中探讨消渴病中医治法

从历代医案中探讨消渴病中医治法

从历代文献中探讨消渴病中医治法合作市通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平(747000)摘要:综观历代临床文献对糖尿病的治疗和论述,阐明了随着社会变革、地域生活习惯的改变、治疗干预措施的不同,导致了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千差万别,强调汲取各家之长,考虑影响因素,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长,灵活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各家治法辨证施治笔者长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管理了许多糖尿病患者,工作上的需要也促使我留意和翻阅历代各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论述,从历代的各家的论述和病案中可以看出,药物治疗消渴病是主要的方法,通过辨证、依据病情的轻重将消渴分为三类,上消责之于肺兼治胃,中消责之于脾胃,下消责之于肾。

一、治疗思路综观古今临床文献,可大致看出古今医家治疗消渴病的思路方法。

1、为辨病为主,一方统治。

从《黄帝内经》到《干金要方》、《外台秘要》,虽有三消分法,但在治疗上,大多采用一方统治,这无意中蕴含着辨病施治的思想。

汉代张仲景以肾气丸治消渴病小便多,可谓辨病治消的典范。

唐孙思邈治消渴病多用生地、黄连、麦冬、天花粉等养阴清热之品,创“口含酸枣丸治干燥内消方”,宋代《活人书》载有“通治三消主方”。

金代张从正以蚕丝煮茧汤主治三消,刘河间也说:“余闻世之方、多一方而通冶三消渴者,以共善消水谷而喜渴也。

”说明金元时期,一方统治消渴病的思想颇为普遍。

2、三消分型,辨证论治。

三消分型在《内经》已初见端倪,但临床按三消分治当在宋金元时期。

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综合前人治疗消渴病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三消分型辨治。

他说:“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

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三消分治,到清代已成定论,诚如程仲龄所说:“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

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冶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

从历代医案中探讨消渴病的中医治法

从历代医案中探讨消渴病的中医治法

从历代医案中探讨消渴病的中医治法从历代的中医病案中可以看出,药物治疗消渴病是主要的方法,通过辨证、依据病情的轻重将消渴分为三类,上消责之于肺兼治胃,中消责之于脾胃,下消责之于肾。

综观古代临床文献,可大致看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病的思路方法。

一为辨病为主,一方统治。

从《黄帝内经》到《干金要方》、《外台秘要》,虽有三消分法,但在治疗上,大多采用一方统治,这无意中蕴含着辨病施治的思想。

汉代张仲景以肾气丸治消渴病小便多,可谓辨病治消的典范。

唐孙思邈治消渴病多用生地、黄连、麦冬、栝楼等养阴清热之品,创“口含酸枣丸治干燥内消方”,宋代《活人书》载有“通治三消主方”。

金代张从正以蚕丝煮茧汤主治三消,刘河间也说:“余闻世之方、多一方而通冶三消渴者,以共善消水谷而喜渴也。

”说明金元时期,—方统治消渴病的思想颇为普遍。

二为三消分型,辨证论治。

三消分型在《内经》已初见端倪,但临床按三消分治当在宋金元时期。

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在综合前人治疗消渴病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三消分型辨治。

他说:“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调胃承气三黄丸治之。

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以六味地黄丸治之。

”三消分治,到清代已成定论,诚如程仲龄所说:“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

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冶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

夫上消消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补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

”说明消渴病虽有三消分治,但治疗上又不能截然分开,应三焦兼顾。

三为分阶段辨证论治。

消渴病病程漫长、病情复杂,证候多变。

故应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证候辨证论治。

明代医家李梴曾明确提出消渴应分阶段治疗,他说“治渴初宜养肺降心,久则滋肾养脾;盖本在肾,标在肺,肾暖则气上升而肺润。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研究进展消渴病,又称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多尿、多饮、体重减轻和乏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在中医药理论中,消渴病属于“消渴病类”范畴,主要症状包括消渴、多尿、消瘦、面黄目眥、虚弱乏力、神疲乏力等。

而汗症在中医文献中,多指盗汗、晚间盗汗、动则盗汗、自汗或现代医学中所称的多汗症和盗汗症。

消渴病和汗症常常同时出现在很多患者身上,对于患者来说,消渴病和汗症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的治疗消渴病汗症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中医药传统治疗中,治疗消渴病和汗症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针灸、中药煎剂、中药配方颗粒、推拿按摩等。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和汗症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中医药治疗消渴病汗症的研究进展展开介绍。

从临床应用层面来看,针灸疗法在治疗消渴病和汗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根据中医药理论,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代研究发现,通过适当的针灸刺激可以调节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改善消渴病和汗症患者的症状。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于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和控制汗液分泌具有一定的效果。

一些针灸配伍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配合艾灸、磁疗等物理疗法,对于消渴病和汗症的治疗效果更佳。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和汗症的重要方式,受到了中医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

在中药方面,一些中药煎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在治疗消渴病和汗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补中益气、滋阴清热的方剂最常用于消渴病和汗症,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

临床研究表明,这些方剂对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病程的康复和稳定血糖水平具有一定效果。

一些研究也发现,泡制药膳对于消渴病和汗症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泡制药膳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制定,结合了中医药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的原理,达到了治疗和调理的效果。

中药煎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药治疗消渴病和汗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结合胰岛素治疗浅谈中医消渴病的现状与发展

结合胰岛素治疗浅谈中医消渴病的现状与发展

结合胰岛素治疗浅谈中医消渴病的现状与发展循证医学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治疗,与此同时,各种剂型的胰岛素相继产生,成功控制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阻止、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生活质量。

192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加拿大著名学者FG班廷和CH贝斯特发现了胰岛素,次年运用于临床,从此开创了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先河,成为糖尿病治疗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后来从动物胰岛素发展到人胰岛素,再到胰岛素类似物;从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从不同的侧面折射出胰岛素的改进,完善和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发展历程,同时反映出糖尿病专科医师对各种血糖变化的应对策略,因此我们将掌握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专科医生称为”艺术家”,这也正是人们在探索胰岛素征服糖尿病发展过程中思想活跃,不断创新,实现进步的现代理性思维方法和认识的演变,飞跃。

为伴随此后出现的医学营养,运动锻炼,自我血糖检测,药物治疗,健康宣传教育奠定了循证医学依据。

祖国医学对消渴病的认识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宏观理念。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获取患者的外在征象,司外揣內,运用中医理论知识推测、演绎消渴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病势,归纳出消渴病的概念,建立了一整套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理念的该病诊疗系统,因这种思维、推理是建立在反复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故其对本病整体的判断能力也可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经验升华。

自宋代以来,先贤们提出的三消辩证影响明清至今,如刘河间的《三消论》;《医学心悟o三消》中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客观上说,三消辩证模式已完全束缚了中医消渴病的诊治思路。

晋代名医施今墨、祝谌予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时有革新之议,建国后本世纪50年代,祝甚谌予又提出了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创立了降糖活血方,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

消渴古代文献利用状况调查

消渴古代文献利用状况调查
用 原版 古书, 是文献研究者 的期望 。 从调查 结果看, 但 用户对古
版 原貌 的需求并不大, 而且收录原版, 底本使用 费高: 采用图片
显示, 占用 空间大, 响应时 间长 。所 以, 如果是面向临床使用的
古籍库, 以先不考虑古版, 可 以选用现代优 良的校本为好 。 如对 《 内经 》 难经 》 神农本草经 》 、《 、《 等可选用古籍整理领导小组 组织整 理的版本作为底本 。对非此类古籍, 也可选用 专家认 为
本信息, 大大 降低 文献 的可信度 。 会 当然, 建立消渴古籍信息系 统版权所有 的电子文版是一个很好 的解 决方 案, 但每本古籍都
自行校勘, 将对信息系统建设者的 中医文献学水平提 出很高要
求, 而且必将 影响建库速度 , 此方法仅对文 献量不大 的专题 故
用途 写论文 时 频 次 () % 3 (7 42 )
为 了解用户对消渴古代文献的利用状况, 为文献检索与推 荐服务提供依据 , 我们编制了 “ 消渴古代文献数据库利用 需求 调查问卷 ” 。我们选取北京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研究
机构和教学机构各 1所, 对其中从事糖尿病相关工作的人 员进
2 调 查 结果
表 2提示的需求基本相符。具体频次降序排 列见表 3 。
表 3 消渴 古代文 献查 阅项 目调查结 果
查阅项 目 频 次 () %
21 调 查对 象的一般情况 ( . 见表 1 )
表 1 调 查对 象的一 般情况
方 、药
病 机 病 因 治则
5 (2 22)
3 (4 2 1) 3 (3 1 1) 3 (3 1 1)
医论 、医话 医案
宜忌 病 名
2 (3 9 1) 2 (0 4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现状(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的消渴病方药传统文献研究的回顾,分析现状并展望未来,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复方和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对于目前的研究现状,认为从整体上看,传统消渴方药搜集整理工作并未全面开展;从具体研究看,研究手段单一,缺乏深度;存在重复研究,成果少。

展望未来前景,提出从方药古籍中找到启发,获得理论创新点是治疗消渴有所突破的前提;筛选传统方药是开发新药的立足点。

【关键词】消渴;糖尿病;古籍;新药筛选随着医学发展,目前已有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降糖药物可供糖尿病患者选择及联合应用,控制血糖达标已不太困难,但如何能同时注意保护脏器功能,避免低血糖和药物副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选用药物的标准也逐渐把药物的安全性提升到更高的位置[1]。

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从整体调节入手,不良反应少,且可改善临床症状,它的多成分、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着重于“整体调节”,与现代医学“对抗疗效”的模式与作用机制完全不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传统消渴方药的文献研究进行回顾和展望,为从传统方药中筛选并开发糖尿病新药奠定基础。

1传统文献研究现状吕悦等[2]以“消”“消渴”“渴”为检索词,检索出《本草纲目》中所有相关中药,并进一步筛选出治疗消渴的药物。

对这些药物的归经、五味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本草纲目》中治疗消渴的基本用药规律是:①用药的归经主要是肺、脾、胃、肝、肾为主。

②五味主要以甘、苦、酸为主。

孙丰雷等]3]通过对《本草纲目》治疗消渴常用的140余种药物的分析,认为该书用药具有药食同源、注重饮食治疗,甘寒清热、注重顾护脾胃,益气养阴、善用血肉有情,气血并重、用药多取苦寒,以毒攻毒、善用金石之品等特点。

周君,冯妍等]4]按照临床实际应用情况,选出对消渴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53种,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广泛收集了反映明清时期医家各学派的医案资料59例,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0味药物:生地、知母、麦冬、甘草(生炙)、佩兰叶、茯苓、肉桂、熟地、山药、黄连是治疗消渴病的有效药物,从而说明明清医家治疗该病的特点:①遵循滋阴清热法:系统聚类结果提示的治疗消渴的10个有效药物中,有4个药物(生地、知母、麦冬、黄连)具有清热或清热滋阴的功效,揭示了明清时期治疗消渴病遵循历代医家滋阴清热这一基本法则;②强调治肾:系统聚类结果提示的治疗消渴的10个有效药物中,熟地、山药、茯苓是补肾之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而且明清一些医家直接用六味地黄丸为主治消渴病,在临床实践中多用补肾阴药物。

杨海燕[5]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的方法,首先对历代医家关于消渴病(糖尿病)的病名沿革、病因病机、证候诊断以及证治方药等方面进行总结发掘,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勾勒出该病的发展演变轨迹。

第二,建立古今治疗消渴病(糖尿病)方药数据库,利用SAS统计软件对其进行频数、因子等数理统计分析,综合出高频药物,分析用药规律及特点。

结论如下:古今选方用药大同小异,总以补益虚损为主导思想,其中养阴益气更为重要,另外,清热、活血、祛痰、化湿等也是主要治疗方法。

第三,结合古今文献研究及统计分析,提出时下“养阴清热是根本,益气活血是关键,阴阳双补防兼证”当为其有效治疗思路。

郑红[6]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主要检索目标,筛选了自秦汉至今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共计412首,其中古方382首,今方30首, 共涉及药物225味。

通过对消渴方中所涉及的225味药物进行使用频次的统计,发现其高频用药,为筛选治疗本病药物提供依据,并对高频药物的四性、五味、归经、功效等进行频率分析。

统计结果表明,在治疗消渴病的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麦冬、生地黄、黄芪、葛根、五味子、瓜蒌、人参、黄连、茯苓、知母、葛根、山药、天花粉、玄参、枸杞子。

这些药物均具有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唯其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不同。

如麦冬重在补肺胃之阴,生地黄偏补肾阴;葛根、知母、瓜蒌重在清热生津;茯苓、黄芪、人参健脾益气、生津止渴;五味子味酸生津止渴;黄连、知母泻胃火、养胃阴。

由此可提示,历代医家针对消渴病阴津亏损这一主要病理环节,通过养阴、清热、益气、生津等多途径以去除口渴多饮的症状。

主张在临床治疗中应把握标本兼治的原则,补益为先、清泻为辅。

补益之中重在养阴、益气、健脾为主,清泻中以清热、化痰、化瘀为要;药物配伍应寒热并用、攻补兼施。

此外,中医界对历代医家的消渴学术思想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笔者将以专篇论述。

2传统文献研究的分析目前对传统消渴方药的研究工作对于继承和学习中医药学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又存在下列不足之处。

2.1从整体上看,方药搜集整理工作并未全面开展方药的搜集整理与文献的研究整理密不可分。

现代研究中医糖尿病文献最有成就者蒋国彦先生在1989年写《中医糖尿病史略》时,已查阅中医古代文献109篇,蒋老曾说:他研究的古代糖尿病文献“比之我国历代累集的医学知识宝库仅能说是苍海一粟”[7]。

所以笔者认为大量有关消渴方药的文献仍然需要整理和挖掘,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这项工作非个人能力所能及,应该由国家专管部门牵头组织大规模的文献挖掘、搜集和整理乃为上策。

2.2从具体研究看,研究手段单一,缺乏深度显然,目前传统文献的消渴方药研究仍然大多还停留在对个别医家或古籍的理论整理和继承之上,无论是实验还是临床研究都十分缺乏,对于古方的应用研究非常有限,例如李东垣以阴火立论,其创立7首消渴方药,其立论用方都有自身独到之处[8],但至今未见相关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报道。

再如《本草纲目》中,在金石部药物中,李时珍认为铅、铅丹、密陀僧等含铅药物均可用来治疗消渴病。

《医心方》有3首消渴方中用到了铅丹]9]。

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即载有铅丹散,主药即为铅丹,另有多方应用铅丹,宋代方书《圣济总录•消渴门》亦有铅丹散、铅黄丸、铅黄散等方,皆以铅丹作为主药[10]。

但是至今既没有关于“以毒攻毒”治疗消渴的报道,也没有关于铅丹治疗糖尿病的研究。

2.3存在重复研究,成果少若干文献研究都是对药物频数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所得结果只是验证了古人用药与今天思路大体相同,或者是验证已经被沿用至今的治疗大法,缺乏创新性,至于古籍之中精妙的中医经验和个性的用方用药思路并未很好的挖掘和继承,在古人的启发下有所创新更是少见。

3传统文献研究展望3.1从古籍用药思路中可以找到理论创新点“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三消论”一千年来影响了数十代人,目前在糖尿病中医临床治疗中仍占主导地位。

但是先由于古今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糖尿病不完全等同于消渴病,所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不能反映糖尿病全过程的病机变化,提出创新性的理论,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验证,对于提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可、走向国际具有重要意义]11]。

笔者认为创新要以大量的积累作为前提,所以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从挖掘传统文献方药的过程中来继承先辈治疗消渴的个人经验,由此提炼并提出新的理论再加以验证,比如李东垣之“阴火”理论、刘完素以“玄府”理论立方,《本草纲目》等著作中的“以毒攻毒”思想等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3.2筛选传统方药作为开发新药的立足点继续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治疗的新法则,开发出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以及在药理学理论指导下,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并开发新的药物,这两点都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未来趋势[12]。

除了大量古方之外,古代用来治疗消渴病的一些药物现在也是很少用于临床,这些药物大致可分为矿物药、动物药、蔬果类药和其他植物药。

矿物药如马牙硝、密陀僧、铅丹、胡粉等;动物药如牛乳、羊肾、猪肚、茧丝、猪肾、雄鸡肠、黄鱼骨等;蔬果类药如土瓜根、大豆、粟米、甘蔗汁、赤林米、大麦苗等;植物药如白葵花、卷柏、李根白皮等,目前针对这些方药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我们确信传统消渴方药是值得开发和利用的伟大宝库,而且时不我待。

4结语中医学在治疗消渴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大量的消渴方剂,所用药物涉及植物、矿物、动物乃至整个自然界,其中尚未以现代科技研发之处浩如烟海,所以消渴病传统方药是我们今天值得继承并开发的伟大宝库。

总之,如果能够从浩瀚的文献中得到启发提出新的观点,或从古方中筛选出规范并行之有效的中医方药并从中提取出有效单体或开发新型药物,有可能把糖尿病的治疗推进一个更高的全新境地。

【参考文献】:1 ]程桦.糖尿病治疗进展]J].广东医学,2008,29(2):167.:2]吕悦,石岩.《本草纲目》消渴药物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 24(10):1915.:3]孙丰雷,高华.《本草纲目》治疗消渴病药物浅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2):83.:4]周君,冯妍.明清时期消渴病案59例用药统计分析:J].国医论坛,2005,20(6): 18.:5]杨海燕.消渴病(糖尿病)证治的中医文献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6]郑红.中医治疗消渴病的组方配伍规律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4):286.:7]章红英,刘宁,彭莉,等.消渴古籍数字化研究势在必行[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9):831.[8]仝占伟.论李东垣治消渴病用药特点[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 19(110):16.:9]陈仁寿.《医心方》治消渴病方药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3, 30(8):613.:10]庄乾竹.古代消渴病学术史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11]赵昱,仝小林,刘素宾.中医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的现状与思考]C].第十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大会论文集,2007:396.:12]沈世林,张汝学,贾正平.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及其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22(4):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