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角膜炎

合集下载

角膜炎治疗方法

角膜炎治疗方法

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是什么来源: 加入日期:2009-11-10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是什么?角膜炎分溃疡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溃疡,非溃疡性角膜炎即深层角膜炎两类。

因角膜外伤,细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

患眼有异物感,刺痛甚至烧灼感。

球结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泪、视力障碍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状。

角膜表面浸润有溃疡形成……下面就请军总眼科医院的专家针对于“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做一下介绍。

角膜没有血管,所以急性传染病不易侵及角膜。

可是角膜组织却参予全身的免疫反应,尽管其免疫反应的程度较其他组织的为低,但是正因为它没有血管,新陈代谢较为迟缓,才使这种免疫反应变化持续经久,角膜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以致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患。

以下是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中医将角膜炎分为风热型和热毒型,前者眼红肿痛,头痛鼻塞,赤涩多泪,舌红,脉浮。

治则宜疏风清热为主,方用桑菊饮:桑叶、连翘各12克,菊花、杏仁、桔梗各9克,芦根18克,甘草5克,薄荷3克,水煎服,每日2次。

热毒型目赤肿痛,二便燥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宜泻火解毒,代表方剂为银花复明汤:银花、蒲公英各30克,炙桑皮、黄芩、龙胆草、黄连、蔓荆子、大黄、玄明粉各9克,花粉、生地、知母各12克,枳壳6克,木通、甘草各3克,水煎服,每日2次。

以上是关于“中草药治疗角膜炎的方法是什么”的介绍。

关于中医眼病其它信息您可以点击军总眼科医院的在线医生进行咨询,他们会竭诚为您服务。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一)【辨证】实证热证。

【治法】清热解毒,清肝补肾,明目退翳。

【方名】金黄汤。

【组成】金果榄10克,黄精18克,密蒙花6克,谷精草8克,急性子9克,菟丝子9克,枸杞子13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2次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第3次加入杭菊花9克,白蒺藜12克,水煎后熏洗患眼,每晚1次。

【出处】《江西中医药》。

(二)【辨证】风热表实,脾虚湿热,肝胆火毒。

中医验方治疗牛角膜炎

中医验方治疗牛角膜炎

2019年第12期(总第217期)中医验方治疗牛角膜炎王春亮(甘肃省渭源县秦祁乡畜牧兽医站,748212)中图分类号:S853.92文献标识码:B牛角膜炎又名外障眼、肝热传眼、翳膜遮睛。

是六淫外侵,机械损伤,郁热化火,以睛生云翳、遮蔽瞳仁为特征的一种角膜发炎的疾病。

1病因病理气候炎热,曝晒太过,劳役过重或饲喂精料过多,致肝经积热,上传于目。

或机械损伤,毒邪 侵入,气血瘀滞,眼生云翳,或体质虚弱,肾水亏虚,不能涵木,虚火上扰风轮发病。

此外,化学、物理因素的刺激和某些传染性疾病也是诱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病初眼胞微肿,眦肉瘀红,白睛血脉怒张,黑睛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或蓝灰色的云翳向外伸延,逐渐扩大增厚,遮蔽瞳仁,热泪如汤,眵盛难睁,羞明流泪,有时眼痒擦树,牵行乱走,高抬腿,慢落地,不避障碍,便干尿黄。

3治疗3.1谷精草汤:谷精草40g、白芍30g、荆芥穗30g、玄参30g、牛蒡子30g、连翘30g、草决明30g、菊花30g、桔梗20g、龙胆草30g。

水煎,候温灌服。

3.2龙胆泻肝汤:龙胆草30g、木通30g、泽泻25g、柴胡25g、前仁25g、生地40g、甘草15g、梔子30g、黄苓30g、当归30g、败酱草40g、车前草40g、瓜萎仁30g。

水煎,候温灌服。

3.3石决明散:石决明30g、黄连20g、黄药子25g、草决明30g、没药25g、白药子25g、大黄25g、黄花30g、黄苓30g、郁金25g、梔子20g o为末,开水调,候温灌服。

3.4针治,针睛明、太阳、肝俞、耳尖穴。

3.5外用银珠、冰片、龙衣、枯矶,共研细末,点眼。

或用生茨菇捣烂、去水,加冰片,为细末,点眼。

3.6加减清肝退翳散治疗本病,煅石决明60g、草决明30g、桔梗30g、蝉蜕24g、木贼草24g、龙胆草50g、白菊花18g、白蒺藜24g、大黄50g,鸡蛋清5个为引。

瘦小家畜龙胆草减量,加白羊肝50g;羞明流泪加荆芥、防风、蔓荆子各18g;满睛云翳加酒知母、酒黄柏、蝉蜕各18g;角膜红瘀加黄苓18g;云翳日久不退加石燕,研细末吹眼。

中医治疗结膜炎验方4则

中医治疗结膜炎验方4则

中医治疗结膜炎验方4则2.1茵陈防己汤【来源】朱洪文,《中国中医药报》【组成】茯苓皮10克,茵陈、防己各12克,苡仁30克,防风、白芷各10克,地肤子30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鱼腥草30克,焦山栀6克,乌梢蛇15克,老鹳草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

【方解】本病为一种季节性过敏性眼结膜炎,其眼部表现类似中医的“目痒证”或“椒、粟疮证”等。

《审视瑶函》中的时复证,所载症状也与此相似,多为双眼发病,常见于春夏季节,秋凉时好转。

儿童及青少年中多见,中年偶有患者,其病愈后不留痕迹。

一般认为是对热或某些物质过敏。

临床上多以脾肺湿热,外夹风邪,即脾肺湿热夹风毒所致,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之法。

故方用茯苓皮、茵陈、防己、苡仁除湿利水;防风、老鹳草、乌梢蛇、地肤子疏风除湿;连翘、金银花、焦山栀、鱼腥草清热解毒;白芷祛风止痒。

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止痒之功。

本方要因证而用,随证加减,其效始著。

【主治】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及一切过敏性眼炎、眼睑湿疹等。

【加减】痒甚,加苦参12克;睑缘湿烂,体壮者,加石膏30克。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良效。

2.2祛风明目方【来源】丁甘仁,《新编经验方》【组成】荆芥穗、冬桑叶、密蒙花各6克,谷精草、夏枯草、甘菊花、连翘、黑山栀各9克,生甘草、竹叶各5克,煅石决明15克,桔梗、薄荷(后下)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散风热,清肝火。

【方解】方中以荆芥、薄荷祛风疏邪;桑叶、菊花祛风明目;连翘、山栀、竹叶清热解毒;石决明、夏枯草清肝火,主目痛;谷精草、密蒙花明目退翳,主目赤肿;桔梗为使,甘草和中。

诸药协同,外散风热、内清肝火,标本同治,功效颇著。

【主治】目暴赤肿,目矢畏光等。

可用于急性结膜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2.3菊栀散热饮【来源】韦文贵,《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组成】甘菊花、焦栀子、黄芩、连翘、桑叶各6克,密蒙花9克,草决明10克。

长针眼的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

长针眼的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

长针眼的中医辩证和治疗方法
长针眼,又被称为角膜炎,是一种由于角膜表面受损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中医认为长针眼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风寒暴热、湿热积聚、气血不调等。

根据辩证分型的不同,可以采取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1. 风寒型:
辨证特点:症状为急性发作,眼红、水肿、畏寒、流泪,伴有鼻塞、咳嗽等感冒症状。

治疗方法:宜祛风散寒,外用草药可以熏洗眼睛,如荆芥、防风等;内服药物可以选用辛温祛风的中药,如川芎、羌活等。

2. 湿热型:
辨证特点:症状为眼红、疼痛、畏光、视力下降,可能伴有疮疖、口苦、口臭等湿热征象。

治疗方法:宜清热燥湿,外用草药可以用金银花、黄柏、决明子等进行洗眼;内服药物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黄连、菊花等。

3. 气血不调型:
辨证特点:症状为眼红、干涩、视力模糊,可能伴有眩晕、心悸、面色苍白等气血不足的表现。

治疗方法:宜补益气血,外用草药可以用鳖甲、龟板、当归等进行洗眼;内服药物可以选用补益气血的中药,如参、熟地等。

除了草药治疗外,中医还强调保护眼部卫生并避免刺激,如避免揉眼、涉及化妆品等。

同时,中医治疗长针眼还可以结合针灸、拔罐等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需注意,中医治疗的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并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眼睛发炎的中医诊疗指南

眼睛发炎的中医诊疗指南
诊断过程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分析病因病机。
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汤剂、中成药或针灸等治疗方案。
诊疗经验总结
病因病机分析
总结不同类型眼睛发炎的病因,如风热、湿 热、肝火等。
疗效评估
制定标准化的疗效评估指标,对治疗结果进 行客观评价。
治疗方法选择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
中药热敷法 将中药煎汤,用毛巾浸湿后进行 眼部热敷,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缓解炎症。常用的中药有艾叶 、生姜、花椒等。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眼周穴位,调节气血, 缓解眼部炎症。常用的穴位有太 阳穴、攒竹穴、丝竹空穴等。
04
眼睛发炎的预防与调 护
预防措施
保持眼部清洁
定期清洁眼部,避免细菌滋生和感染。
饮食调理
眼睛发炎的中医诊 疗指南
目录
• 眼睛发炎的中医理论 • 眼睛发炎的中医诊断 • 眼睛发炎的中医治疗 • 眼睛发炎的预防与调护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眼睛发炎的中医理论
病因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 火等外感因素导致眼睛
发炎。
脏腑功能失调
肝、心、脾、肺、肾等 脏腑功能失调,影响眼 睛的正常生理功能,引
分类
01
02
03
04
风热型
眼睛红肿、疼痛,伴有发热、 恶风等症状。
湿热型
眼睛分泌物增多,黄稠黏滞, 伴有发热、口渴等症状。
肝火上炎型
眼睛红肿、疼痛,伴有烦躁易 怒、口苦咽干等症状。
阴虚火旺型
眼睛干涩不适,伴有口干咽燥 、五心烦热等症状。
02
眼睛发炎的中医诊断
四诊合参
望诊
观察眼睛的颜色、形态、分泌 物等,判断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中医辨证治疗角膜炎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角膜炎的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角膜炎的方法角膜炎是指角膜发生炎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对于角膜炎的治疗也有独到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角膜炎的方法。

一、中医对角膜炎的认识中医认为,角膜炎是由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入侵所致,同时也与体质、气血状况及情志等有关。

角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眼部红肿、畏光、眼痛、流泪、视力减退等,严重的还会出现结膜充血、眼屎增多等症状。

二、辨证施治中医治疗角膜炎主要通过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风热型角膜炎这种类型的角膜炎表现为眼部红肿疼痛、恶心头痛、畏光流泪等症状。

辨证分析认为,患者体内有风热邪气侵袭所致。

治疗时可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连翘、板蓝根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泡脚、艾灸等外治方法辅助治疗。

2. 湿热型角膜炎湿热型角膜炎表现为眼部红肿疼痛、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

辨证分析认为,患者体内湿气和热邪相结合所致。

治疗时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黄柏、苦参、白芍等。

同时,患者还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以加速湿气的排出。

3. 气血不足型角膜炎这种类型的角膜炎表现为眼痛、畏光、视力减退等症状,辨证分析认为,患者体内气血不足所致。

治疗时可采用补气养血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黄芪、党参等。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4. 肝郁火旺型角膜炎这种类型的角膜炎表现为眼部灼热、红肿、畏光、视力减退等症状,辨证分析认为,患者体内肝火过旺所致。

治疗时可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丹参、枸杞子等。

此外,患者还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5. 脾肾阳虚型角膜炎脾肾阳虚型角膜炎表现为眼部红肿、畏光、视力减退等症状,辨证分析认为,患者体内脾肾阳气不足所致。

治疗时可采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常用的中药包括熟地黄、菟丝子、肉桂等。

此外,患者还应避免寒冷刺激,保持室内温暖。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早期诊断、抗真菌药物治疗,研究组除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外,给予口服中药方方法治疗,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研究组40例40眼,治愈30眼,好转7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40眼,治愈23眼,好转7眼,无效10眼,总有效率为75.0%。

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真菌性角膜炎的重要措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则是该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氟康唑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感染性的眼科疾病,具有严重危害视神经功能的不良作用,致盲率较高,但治疗效果尚不明显,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80例患者进行分析探究。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人。

男女比例5:3,其中男50例,女30例,皆为单眼患病,;大于50岁61例(76.5%),20-50岁13例(15.5%),小于20岁6例(8.0%);其中农名工55例,学生5例,其他职业者20例;诱发病因有:植物性致外伤者52例(64.5%),沙、石粒等异物致伤者18例(22.0%),其他原因10例(13.5%);病程为4-34d,平均病程为13d。

病变状况为轻度患者30例,中度患者45例,重度患者5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入院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2.1涂片检查采用无菌角膜刮片刮取溃疡部及角膜炎症处坏死组织,用10%koh进行处理,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镜下见有孢子和(或)真菌菌丝,可确诊。

1.2.2培养基培养刮取物将取得的刮取物采用直接接种法,于琼脂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约7d后有真菌生长现象出现,则可进行确诊。

无垢清净光治愈眼疾案例

无垢清净光治愈眼疾案例

无垢清净光治愈眼疾案例无垢清净光,治愈眼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治疗眼疾,还可以改善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位患有眼疾的病人,他通过接受无垢清净光治疗,成功地治愈了眼疾,并且得到了身体的全面改善。

张先生是一位年过五十的中年人,他的眼睛经常感到疲劳和干涩。

他经常需要用眼睛工作,因此他的眼睛很容易疲劳和干涩。

在一次体检中,他被诊断出患有角膜炎。

角膜炎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角膜炎症,症状包括眼痛、疼痛、疲劳和视力模糊等。

张先生非常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的工作需要用到眼睛,如果他的眼睛出现问题,他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为了治疗眼疾,张先生去看了很多医生,但是他们的治疗方法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他的眼睛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

他的眼睛经常感到疼痛和干涩,他的视力也开始下降。

他感到非常沮丧和失望,他开始怀疑他是否能够治愈这个问题。

在这个时候,他听说了无垢清净光治疗这个方法。

他决定尝试一下这种方法,看看是否能够治愈他的眼疾。

他去了一家中医诊所,接受了无垢清净光治疗。

无垢清净光治疗是一种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中医理论,认为身体的能量平衡是身体健康的关键。

如果身体的能量平衡被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无垢清净光治疗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来刺激身体自身的自愈能力,从而治愈疾病。

在治疗开始之前,医生会先进行一些检查,来确定病人的身体状态和疾病的症状。

然后,医生会使用一些特殊的技术,如按摩、针灸、吸氧等,来调整病人的能量平衡。

这些技术可以刺激身体的自愈能力,从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在接受了几次无垢清净光治疗之后,张先生开始感到眼睛的症状有所改善。

他的眼睛不再感到疼痛和干涩,他的视力也开始逐渐恢复。

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他继续接受治疗,直到他的眼疾完全治愈。

除了治愈眼疾之外,张先生还发现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他的身体感觉更加轻松和舒适,他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和乐观。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操作规范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操作规范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目录:1.点眼法---治疗各种眼表疾病2.洗眼法---治疗结膜、角膜异物及化学性眼外伤3.熏眼法---角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4.浸眼法---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治疗角膜深层疾患,神经视网膜疾病6.针刺疗法---各种外眼炎症性疾病、麦粒肿7.敷眼法---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钝挫伤)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治疗功能性溢泪9.耳压---眼科慢性疾病,近视10.拔罐法---儿童弱视,视疲劳11.饲鼻法---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12.发泡法---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13.药枕法---慢性眼病伴睡眠不佳的病患14.摩顶法---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15.刮洗法---沙眼、结膜炎1.点眼法[简介]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

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

(一)滴眼药水[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

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

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

一般每日3—4次。

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

[注意事项] 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

(二)点眼药粉[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

治疗角膜炎的中医方案

治疗角膜炎的中医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这些电子屏幕发出的蓝光对眼睛有刺激作用,应适当远离。
眼部保健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眼部清洁
避免用手揉眼睛,定期清洁眼 部。
热敷眼部
适当的热敷可以促进眼部血液 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正确使用眼药水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并注意用 药时间和次数。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及早发现眼部问题,及时采取 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治疗角膜炎的中医方案
contents
目录
• 角膜炎的中医诊断 • 中医治疗方案 • 中医预防措施 • 中医治疗角膜炎的疗效评估
01
角膜炎的中医诊断
病因分析
01
02
03
外感六淫
风、热、湿、燥、火等外 邪入侵,导致角膜受损。
脏腑功能失调
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 调,影响气血运行,导致 角膜失去濡养。
针对阴虚火旺型角膜炎,采用养阴退翳的 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以滋阴降火,促进角膜愈合。
补气活血法
祛风除湿法
针对气虚血瘀型角膜炎,采用补气活血的 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等, 以益气活血,改善角膜微循环。
针对风湿邪侵袭型角膜炎,采用祛风除湿 的中药方剂,如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 等,以祛风除湿,缓解眼部疼痛。
情志内伤
情绪波动、精神压力等导 致气血逆乱,影响角膜健 康。
症状描述
眼痛、畏光、流泪
由于角膜受损,刺激三叉 神经末梢,引起眼痛、畏 光和流泪。
视力下降
角膜炎症导致角膜水肿、 混浊,影响光线进入眼内 ,导致视力下降。
分泌物增多
炎症刺激导致分泌物增多 ,表现为黏液性或脓性分 泌物。

中医五官科常用药归纳总结

中医五官科常用药归纳总结

中医五官科常用药归纳总结中医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注重以整体观念治疗疾病。

五官科作为中医的重要分支,主要治疗眼、耳、鼻、喉、口腔等五官相关疾病。

在中医五官科的治疗中,常常使用一些特定的药物,下面对其中常用的药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一、眼科药物1. 黄连素眼药主要成分为黄连素,具有消炎、抗菌作用。

适用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眼睑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每日3-4次,每次1-2滴。

2. 玻璃体牛黄胶囊主要成分为牛黄、玻璃体提取物,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作用。

适用于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落等疾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颗,每日2-3次。

二、耳科药物1. 肉桂耳酊主要成分为肉桂、苏木等,具有温中散寒、活血通络作用。

适用于耳鸣、耳聋、耳痛等疾病。

用法用量:取适量点于耳周皮肤,每日2次。

2. 杏仁油滴耳主要成分为杏仁油,具有润滑耳道、软化耵聍作用。

适用于耳道干燥、耵聍堵塞等疾病。

用法用量:每次滴入耳朵内1-2滴,每日2-3次。

三、鼻科药物1. 苍耳草鼻滴剂主要成分为苍耳草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适用于鼻窦炎、鼻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每次2-3滴,每日2-3次。

2. 万金油鼻膏主要成分为樟脑、薄荷脑等,具有开窍散寒、解毒消肿作用。

适用于鼻塞、流涕等症状。

用法用量:取适量涂抹于鼻腔内,每日2-3次。

四、喉科药物1. 蜜炙枇杷膏主要成分为枇杷叶、蜂蜜等,具有润肺止咳、平喘化痰作用。

适用于咳嗽、咳痰等疾病。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10-20ml,每日2-3次。

2. 半夏泻心汤颗粒主要成分为半夏、厚朴等,具有祛痰利咽、舒缓肌肉作用。

适用于喉痹、喉咙干燥等疾病。

用法用量:每次口服5-10颗,每日2-3次。

五、口腔科药物1. 三黄片主要成分为黄连、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

适用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疾病。

用法用量:每次口含数片,每日2-3次。

2. 季乃宁口腔喷雾剂主要成分为季乃宁、甘草等,具有消炎杀菌、止痛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中西 医结合治疗真菌省鹰潭 市 中医院 。 西 江 鹰潭 350 300
【 摘要】 的 : 目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茵性角膜炎的临 床疗效。方法: 4 例[ 8 对 8 4 只眼] 真茵性角膜炎采用散瞳, 抗感染联合中药汤荆三仁 汤加减治 疗。结果: 治愈4 只眼[ %]好转6只眼[3 , 1 1 8 4 , 1%] 未愈 只眼[% ] 3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茵性角膜炎有明确疗效。 【 关键词】 真茵性角 炎;  ̄ f ; 膜 中西l 三仁汤 di1.99jin 10 15 .000 . 1 o:036/. s.06— 992 1.53 1文章编号:06—15 (0 0 0 10 0 s 10 99 2 1)- 5— 39- 1
真菌性角膜炎系致病真菌直接侵入角膜引起 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 角膜 病变 。近年来 , 眼部 滥用 抗 生素 或 皮 质类 固 醇 , 病发 病 率有 不 由于 该 断增多趋势 。我科 自20 00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 4 8例患者, 疗效 分析 如下 : 1资 料和方 法 . 1I 一般情 况 : 有病人 均为 20 . 所 00年 3月至 20 0 3年 1 月在 我院就 诊 “ 湿翳” 。是指黑睛生翳, 其表面微隆起 , 状如豆腐渣样 , 外观千而粗糙的 眼病 , 本病 多发 生 于气候潮 湿 炎热 的 夏秋 农 忙季 节 , 稻芒 、 刺、 物 的 因 麦 植 枝 叶擦 伤黑 睛 , 或戴 角膜接 触镜 时 损伤 黑 睛 , 黑 睛手 术造 成轻 度 黑 睛外 或 伤等, 致湿毒之邪乘伤侵入 , 湿邪内蕴化热 , 熏灼黑睛所致, 在诊治过程中。 分为二种证型: 湿重于热证 。②热重 于湿证。( ) ① 1 湿重于热证辨证要 点: 眼有外伤史 , 湿毒之邪侵入, 湿郁化热, 湿重于热, 以黑睛生翳微隆起 , 色灰 白多伴不断饮食 , 口淡无味, 舌苔白腻而厚, 脉缓等症为要点治 以祛湿 清热 。方 以三 仁汤加 减 , 施 治时 , 患者 泪 液 粘 稠者 , 车 前 子 1 g 包 在 若 加 5( 煎) 革薜 1g 木通 6 、 、 0、 g防风 9 g等祛风胜湿 , 加丹皮 1g 郁金以行气 活血 0, 之功效。加黄芩、 茵陈以清热利湿, 口淡纳差者, 常加茯芩、 苍术健脾燥湿 , 正如‘ 温病条例> 中所言 : 湿为阴邪 , 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 盖肺主一 身之气, 气化则 湿亦化也。( ) 2 热重于湿证 : 以黑睛湿翳 隆起 , 状如豆腐 渣, 外观干而粗糙 , 或见黄液上冲, 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为辨证要点, 治以清 热化湿 , 施治时如黄液上冲甚者, 加丹皮 1g玄参 1g 黄芩 1g黄连 9 、 2、 2、 0、 g 黄拍 1g以清热解毒排 脓, 0 大便秘结者, 可加芒硝 1g石 膏 1 g以泻热 0, 0 通腑。 ‘ 3 药理 . 方中药 : 车前子 , 性甘、 归肾、 肺经, 寒、 肝、 功效清肝明 目。正如< 药性 论) 中所说 :车前子, “ 能去风毒, 中风热, 肝 毒风冲眼, 赤痛障翳, 脑痛 泪 出, 去心胸烦热。 现代研究表 明, ” 车前子有利尿作用, 水浸剂对致病性真菌 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竹叶: 能清热除烦 , 止泪利尿 , 主要用于眼科热 病, 目眩视物不清, 以及心经火盛所致的眦帷赤烂, 目赤肿痛, 赤脉传睛等 证,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竹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薏 苡仁 : 取其利水渗湿, 清热排脓之功效 , 运用 于眼科 临床时, 主要用于( ) 1 湿热薰蒸 , 目红肿痛, 湿翳气翳, 黑睛后沉集物累累, 神膏混浊, 云雾移睛 , 瞳神紧小。( ) 2 眼部痛肿 , 黑睛翳陷溃深, 黄液上冲, 黄仁肿胀, 前房成形 渗出物等证 , 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薏苡仁有抑制眼部外伤及手术后血管 性、 炎性反应, 以及镇痛解热作用。木通: 取其利水泄热通淋功效, 近年来 , 眼科临床多用于治疗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 木通有较强 的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木通对多种致病真菌及革兰氏阳性细菌、 痢疾杆 菌有抑制作用。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医文献整理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医文献整理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医文献整理概况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 其特点为病程迁延不愈, 易反复发作, 对于视功能的损害严重, 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

近年来, 随着药物的不断升级, 耐药性不断增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有着重要意义。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属于中医“聚星障”范畴,本病常因正虚邪留而致病情缠绵难愈, 反复发作[1]。

久病体虚, 气阴两伤, 正气虚弱, 易感风热之邪且无力抗邪, 邪气不解, 病症时愈时发久不去。

治疗宜以益气固本、扶正祛邪为主。

中医药治疗有着明显优势和独特的辨证体系,多以全身辨证施治和局部用药相结合,采用内服、眼液、热敷、熏蒸等多样方法,联合治疗,标本兼治,不仅有助于缓解症状,还有助于稳定病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熏洗法是祖国传统的外治法之一, 中药的熏洗具有促进损伤局部血管再生, 促进吞噬细胞功能恢复;兴奋机体;减少瘢痕与粘连的形成;改善局部组织循环改善营养,提高痛域;加速眼部的循环,使局部药物吸收加快,并利于病理产物、致病物质排除的作用。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是传统的扶正组方, 素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之称。

黄芪、白术有健脾益气、祛邪扶正之功效, 加之防风能固卫表而御外邪。

现代研究发现, 黄芪具有明显的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能够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细胞对干扰素的敏感性,促使病毒诱生干扰素能力,提高机体抗病毒和清除潜伏病毒的能力,降低疾病复发[2]。

而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有抗炎、抑菌、抗病毒、提高肌体免疫力等作用。

红花活血止痛,现代药理学表明其有抗凝、改善微循环、镇痛作用,能够减少角膜瘢痕形成。

因此,玉屏风散加鱼腥草、红花,共奏益气固表、清热解毒活血之效,扶正驱邪,标本兼治,适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

特色或创新之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迁延不愈, 易反复发作,目前西医多以抗病毒和促进角膜修复眼液局部滴眼为治,但眼液局部滴眼可能损伤眼表,且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干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复发。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21例

另用 中药 黄连 6 , 芩 9 , 翘 1 g 石 菖蒲 1g g黄 g连 0, 0, 茵陈 2 g 霍香 1g 赤 芍 1 g 丹 皮 1 g茯 苓 1 g 半夏 0, 0, 0, 0, 2,
6, g党参 1g 黄芪 1 g 白术 1 g甘草 6 。每 日1 , 0, 2, 2, g 剂 水
藿香有抗真菌作用 , 连翘 、 丹皮、 芍有较好 的抗炎 、 赤 改善
微循环作用 , 党参 、 黄芪 、 白术能提 高人体免疫力 , 强机 增 体修 复能力 , 半夏有降低 眼压的作用 。中西 医结合治疗 , 起 到标本兼治作用 , 故效果较好。 [ 参考文献 ] [] 1 冈本茂 树. 角膜 菌症 . 眼感 染 症 治 疗 战 略 [ . M] 东
共2 例 , 1 均为单 眼发 病。男 9例 , 1 ; 女 2例 年龄最 小1 5岁 , 最大 6 岁 , 均 4 . 3 平 2 6岁 ; 病程最短 5天 , 长 最 2 3天 , 均 9 5天 。病 变均位 于距 角膜缘 约 3 m 的 中 平 . m 部角膜 , 中 1 其 0例病 变位于瞳孔 区角膜 , 变直径 最小 病 约1 , I 最大约 5 m。 砌 m 诊 断标准 : 根据发 病前 有眼 部植物外 伤史 , 角膜病 变表 面微 隆起 , 变外 观 干燥 、 病 粗糙 、 如豆渣样 、 白 状 灰 或微黄 , 病变 处刮 片检 查 发 现真 菌 菌 丝。根据 裂 隙灯 显微镜检查将角膜 病变 分为 3级 。轻度 为病灶 仅局 限 于角膜基质浅层 , 中度 为病灶 向角膜基 质深层发 展 , 并 累及 内皮 , 重度 为病 灶 累及 全层 角 膜合 并 内皮 斑 及前
止角膜基质 溶解 , 促进 伤 口愈合 及 防止 角膜 穿 孔。然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8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84例
㈣ ㈣ 瓣
㈤ 藤 蝴 魏f ㈡
垮 誉

犊鼻 , 内膝 眼 , 海 , 血 阴陵泉 , 足三 里 , 阳陵泉 , 梁丘 。 通 筋 脉 , 血 化 瘀 , 有 祛 邪 行 气 、 痛 利 关 节 的 活 具 止
操 作 : 患者 取正 坐 屈 膝位 , 次 选用 4 6穴 , 规 作 用 。 中药 热敷 与 电针 相 配合 , 便 易 行 , 利 于 令 每 ~ 常 简 有 消 毒后 进行 针刺 .进 针得 气后 连 接 G 8 5治疗 仪 . 提 高疗 效 。 60 通 电 3 m n 电流 量 以患者 能耐 受并 觉舒适 为度 。 0 i, 每 5 参考 文献
总有效率( ) %
9 _3 33
81 7 . 6
6 0
6 0
2 8
1 7
1 8
1 5
1 0
l 7

1 1
( 无锡 市滨湖 区雪浪街 道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
江 苏无锡 242 ) 1 1 8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 .1 P O0 。
4 讨论
1 】 中 南 南京 日 1 ,0 次 1d为 1 疗 程 , 程 问休 息 2 , 疗 2个 [ 国 家 中 医药 管理 局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京 : 个 疗 d治
疗程 后统 计疗 效 。 2 . 对 照组 电针治 疗 , 法 、 2 方 疗程 同治疗 组 。
[ 刘坤 , 盛 华 , 3 ] 李 宋贵 杰. 医药 治 疗 膝 骨 关 节 炎 实验 研 究 中 集释 . 医 药 学刊 ,0 4 2 ( )2 3 中 2 0 ,22 :8 第一作者 : 陈雅 琴 (9 3 ) 本 科 学 历 , 事 中 西 医结 合 17 一 , 从

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西医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0例

中医辨证为主结合西医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0例
病 情严重 者 , 中药每 日两剂 。 疗 效标 准 治 愈 : 状 充 血 消退 , 睫 角膜 刺 激云翳 , 膜 知觉 或 角
单 疱 病毒 性 角膜 炎 犯 病率 高 , 发 性 强 , 主要 复 是 致 盲性 角膜病 。 3年来 , 近 我采用 中医辨 证为 主结合局 部 西 医治疗 的方 法 。治疗 本病 3 0例 3 只 眼 临床效果 2
例 平 均治疗 时 间为 1d总 有效 率 9 . 。皮 层 : 愈 7 67 治
1 4例 ( 9 . ) 有 效 1 (. %) 无效 0 。 均 占 33 。 例 67 。 例 平 治 愈 日 1d 1 。浅 中基 质层 ; 治愈 9例 (0/ 。有效 1 9 ) 9 5 例
缠 绵 日久 , 自觉症 状不 重 , 干 涩不 适 , 眼 角膜 浸 润 经久
不愈, 全身 可伴五 心烦热 , 舌红 少津 , 脉细数 。 治疗 方 法 ① 风 热 型 : 银 翘 散加 减 , 物组 成 : 用 药 金 银 花 2 g 连 翘 、 芥 、 蜕 、 芍 、 芩 、 青 叶 各 5, 荆 蝉 赤 黄 大
1 g 桔梗 、 5, 薄荷 、 桑叶各 1g 青 蒿 2 g 每 日 1 , 0, 0, 剂 水煎 温服 , 次 / 2 d次 。 肝 胆火炽 型 : ② 用龙 胆泻 肝汤加 减 , 药 物组 成 : 胡 、 泻 、 尾 、 草 各 lg 生 地 、 胆 草 、 柴 泽 归 甘 O, 龙
在 患者 服药 的同时 , 嘱患 者 自己做盆 底肌 训练 , 每
度疲 劳 、 伤 或精 神 压力 、 后 等诱 发 因 素 , 有 反 复 创 产 或 发 作史 ; 睫状 充 血 或混 合 充血 ; 角 膜 炎症 分 型 ; ② ③ 上 皮型; 病变 限于上 皮层 , 成典 型树 枝状 浅层 溃疡 。浅基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8例

物 。 中西 医结 合 的治 疗 方 法 是 较 为 理 想 的 治疗 方 法 , 它 既 可 以缩 短 病 程 , 高 疗 效 , 能 减 少 耐 药 株 的 产 提 又
生 , 而 防止 复 发 。基 于 此 , 者 亦 尝 试 采 用 中 西 从 笔
蜕 9 , 芪 3g g黄 0 。每 日 1剂 , 水煎 早 晚分 服 。
作 者 单 位 : 西 省 百 色市 人 民 医 院 ( 色 53 0 ) 广 百 3 0 0

17 ・ 86
光 明 中 医 2 1 年 9月 第 2 01 6卷 第 9期
C G M Spe b r 0 1 V l 69 J MC e t e 2 1. o 2 . m
复用 药易产 生 耐药性 和抗 药性 , 同时难 以控 制其 复发 ,
浸润 的 吸收 , 以求 最大 限度 地保 护 视力 , 并力 求减 少 复
发 。但此 病 的主 要特 点为 病情 反 复发作 、 延难 愈 , 迁 目
前 尚未见 特效 的治疗方 法 , 常规 的 西 医治疗 , 因长 期 反
较盛、 发热 恶 风 、 苔 薄 黄 、 浮数 者 , 方 去 羌 活 , 舌 脉 上 加
力, 又能 相对 避免 了长 期单 纯使 用西 药产 生 的抗 药 、 耐
药性 , 而 达 到 较 为 理 想 的 治 疗 效 果 。 临 床 报 道 从 中 , 云光等 人 采 用 以 连翘 散 为基 本 方并 结 合 中医 王 辨证 论 治为 主 、 以 常规 西 药 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方 法 辅 治疗 该 病患者 16例 , 得 了满 意的 临床疗 效 , 认 为 5 取 并 临 床应 用该 方屡试 屡 中 。
疗 方 法控 制病 毒 繁殖 , 除病毒 , 排 阻断其 潜伏 或排 除抗

角膜炎治疗方法

角膜炎治疗方法

角膜炎治疗方法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及睫状充血、角膜混浊浸润或溃疡等临床表现。

接下来小编带来的的是角膜炎的危害,希望能帮到大家!角膜炎的危害角膜炎是常见的眼病,各类角膜炎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但并不是随便滴些眼药水就管用的。

因为病因不同,治疗的方法也不同。

按照病原分类,角膜炎可分为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其中以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为多见,病人自觉畏光、流泪、疼痛、异物感、视力下降,此时需同时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眼药水,如15%磺胺醋酰钠、0.25%氯霉素、0.1%利福平等交替点滴。

对于症状严重的病人,必要时可取分泌物或角膜溃疡上少许坏死组织,做细菌培养或药敏试验,以选择最佳药物。

重要的是,不论哪一类角膜炎,治疗不当都可以导致永久性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有些病人自己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治疗,病情可发生变化,转为真菌性角膜炎。

由于真菌性角膜炎自觉症状轻微,病人常常不够重视,待症状加重时才匆忙就医,此时常有严重的角膜溃疡或伴前房积脓,甚至出现角膜穿孔、眼内容物炎等,破坏整个眼球,最终导致失明。

有时尽管采取治疗措施,但由于受损区位于角膜中央,其愈合创面形成永久性瘢痕,视力受到极大的影响,就可能需要施行角膜移植术了。

角膜炎的分类角膜炎就是黑眼珠上长了个“白星”,病人感到疼痛,怕光流泪,视力减退。

角膜炎的种类很多,其命名及分类也比较复杂。

有根据炎症的解剖学部位分类的,也有根据炎症的形状分类的,还有根据有无溃疡和内因、外因情况分类的,但所有的分类方法都不可能把临床类型全部包括进去。

下面介绍以病因学分类的方法:(1)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为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由单疱病毒引起;其次为带状疱疹角膜炎、牛痘苗性角膜炎及由腺病毒引起的点状角膜炎;还有沙眼病毒引起的角膜炎。

(2)细菌性角膜炎:引起本病的常见细菌为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由于细菌的毒力强,进展快,常引起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临床上称为“匍行性角膜溃疡”;其次为绿脓杆菌引起的角膜溃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膜炎是指由于外伤,或感染细菌、病毒、真菌而致的角膜炎症性病变,包括单纯疱
疹病毒性角膜炎、浅层点状角膜炎、角膜变性、化脓性角膜炎、角膜基质炎和束状角膜炎等。

中医分别称聚星障、银星独见、枣花翳、凝脂翳、混睛障和风轮赤豆等。

角膜炎临床
主要表现为黑睛混浊,畏光流泪,视力下降。

基本病机为外感风热,或热毒上攻,蕴于黑睛。

建议你最好是用中医治疗角膜炎。

中医治疗:
验方一、银翘荆防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银花、板蓝根、蒲公英,连翘、荆芥、防风、柴胡、黄苓、桔梗,薄荷等。

[用法用量]每日1齐山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浅表型,证见黑睛生翳如点
状、黑芒状或连缀成片,视物模糊,白睛赤脉,畏光流泪,涩痛难睁,舌苔薄黄,脉浮数。

验方二、银翘解毒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银花,连翘,粉丹皮,板蓝根,栀子,蝉衣,荆芥,大青叶,桔梗,木通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清水浸泡 30分钟,然后煎30分钟左右,取药液 200毫升,加水再煎取药液150毫升,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备用。

每日1齐分2— 3次温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治角膜炎属于风热湿毒型。

验方三、羌活防风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羌活,防风、桔梗、荆芥、白芷、柴胡、前胡;黄苓、板兰根、菊花等。

[用法用量]每日1齐山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

主治浅层点状角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角膜炎疗效观
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分型治法如下。

1.2.1热毒型头目痛,异物感,流泪羞明,气轮红赤,眼内黄液,瞳神小,视物模糊不清。

化脓性角膜炎属此。

治则以泻火解毒。

方剂为石膏30g,知母12g,龙胆草15g,大
青叶9g,滑石粉15g,连翘15g,石决明30g,大黄6g,二花15g,钩藤12g。

1.2.2风热型眼睑红肿,畏光流泪,头痛发胀,眼睛刺痛症,气轮红赤。

疱疹性角膜炎属此。

治则以祛风清热,泻火解毒为主。

方剂为荆芥6g,防风6g,白芷6g,二花30g,
丹参9g,谷精珠9g,黄苓15g,菊花15g,木贼9g,甘草6g。

以上方剂每日1剂煎成200ml, 分成2次口服。

在服用中药同时,可以给予西药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鱼肝油,并给予滴 1%阿托品眼药水充分散瞳,局部热敷,用盐酸环丙沙星滴眼液或羟苄唑眼药水滴眼
( 8ml:8mg )。

1.3 治疗标准显效 :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溃疡愈合,视力有提高。

进步:自觉眼睛症状
完全减轻,角膜溃疡面缩小或愈合。

无效 : 自觉眼睛症状及局部均无变化或恶化。

1.4 治疗结果 22 例疱疹性角膜炎中,显效 16 例,进步 6 例 ;30 例化脓性角膜炎中,显
效15例,进步13例,无效2例。

霉菌性角膜炎 2例均无效,一般疗程 15〜30天左右。

2 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大体上属于银星独见和凝脂翳范畴,并发前房积脓者称黄液上冲。

病因风热毒邪上攻于目而引起,所以治疗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为主。

内服中草药、维生素,可改善角膜炎的刺激症状,促进溃疡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西药扩瞳剂的应用,1%阿托品眼药水应用,放大瞳孔,减轻虹膜刺激,预防虹膜后粘连。

加上眼睛湿热敷,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循环,增加局部对疾病的抵抗力。

高浓度眼药水的应用,可控制严重的角膜感染,所以用之效果明显。

详谈中医治疗角膜炎
谈到所谓中医的治疗,一般人还是比较认可的,这样的话,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角膜炎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角膜炎是指由于外伤,或感染病菌角膜炎症性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

中医认为角膜炎为外感风热,或热毒上攻,蕴于黑睛。

一:银翘解毒汤治角膜炎 :
[处方组成]银花,连翘,粉丹皮,板蓝根,栀子,蝉衣,荆芥,大青叶,桔梗,木通等。

[用法用量]上药用清水浸泡 30 分钟,然后煎 30 分钟左右,取药液 200 毫升,加水再煎取药液 150 毫升,将 2 次煎出的药液混合,备用。

每日 1 剂,分 2— 3 次温服。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用治角膜炎属于风热湿毒型。

二:银翘荆防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银花、板蓝根、蒲公英,连翘、荆芥、防风、柴胡、黄芩、桔梗,薄荷等。

[用法用量]每日1齐h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清热解毒。

用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浅表型,证见黑睛生翳如点状、黑
芒状或连缀成片,视物模糊,白睛赤脉,畏光流泪,涩痛难睁,舌苔薄黄,脉浮数。

三:羌活防风汤治角膜炎:
[处方组成]羌活,防风、桔梗、荆芥、白芷、柴胡、前胡;黄苓、板兰根、菊花等。

[用法用量]每日1齐h水煎服。

[功能主治]祛风清热。

主治浅层点状角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肝经风热:黑睛猝起灰白色星点散翳,抱轮微红,有畏光流泪,疼痛,荧光素染色阳性。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方用:银花30g,连翘10g, 牛蒡子I0g,桔梗I0g,当归I0g,防风I0g,羌活I0g,荆芥I0g,薄荷(后下)l0g,川芎I0g, 生甘草
10g。

肝胆火炽:黑睛星点密集,成树枝状或地图状,抱轮红赤较显著,有畏光,流泪,疼痛。

荧光素染色阳性。

可兼见头痛,口苦,便结,苔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火。


用:龙胆草10g,黄苓10g,柴胡10g,公英15g,生地15g,泽泻10g,车前子(包)10g,木通10g,生石膏30g,川军16g。

湿热蕴伏:黑睛生翳,抱轮红赤,反复发作,羞明,流泪,兼见食欲不振,头重,胸闷,口黏,荧光染色阳性。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化湿清热。

方用:杏仁15g,滑石20g,通草6g,竹叶10g,厚朴6g, 苡仁6g,半夏10g,草决明10g, 木贼10g,公英10g,黄苓10g,夏枯草6g。

正虚邪留:星翳不敛,抱轮微红或不红,干涩不适,视物模糊,迁延日久,可无其他不适,荧光素染色阳性或弱阳性。

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明退翳。

方用:生地30g,熟地30g,当归10g,牛膝10g,羌活10g,防风
10g,党参10g,赤芍6g,蝉衣10g,黄芪10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