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
![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17e24e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a.png)
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作者:孙风利曹玉娜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2024年第06期摘要: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使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实现其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体育教学;立德树人;探究实践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6-0023-0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体育教学增强体质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体育工作者亟待思考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将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以推进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优化教学效果、指导教学活动而精心设计的施教蓝图,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智慧,通过系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立教学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合理组合教学要素。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设计者,学生能否成为体魄强健、品格健全的人,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是学生强体、强心的基础,是“育人”和“育体”相结合的过程。
以现代教学理念融合“传统体育文化”,分学段、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教学,渗透“传统体育文化”,彰显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具体表现如下:水平一,以拈石子、趣味跳房子、编花篮、编花绳等游戏为主,注重发展学生的精细动作;水平二,有趣味多元跳绳游戏、跳皮筋、丢沙包、踢毽子等,注重学生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培养;水平三,包括斗牛、拔河、定向越野跑、障碍跑等游戏,注重学生的力量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以丢沙包为例,在初始阶段是最基础的丢沙包玩法,学生掌握基础玩法之后,与跳房子游戏相结合来进行教学,提高了趣味性,而进阶课程则是将沙包融入军旅课堂,变成“小小手榴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将军旅元素引入体育课堂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开展军事主题的团体活动,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514b99df227916888586d75c.png)
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摘要:中国的体育作为中国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任务的,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坚强意志,培养审美素质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我们需要更新教育概念。
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和健康教学任务时,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本论研究了改变枯燥乏味的单纯训练课模式,探索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旨在激发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中寻找德育契机,让广大学生在体育课中身有所建,心有所炼。
关键词:小学体育;立德树人;人的发展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的国家。
德育是通过积极正面的教育来激励,影响和引导人;树人指的是必须通过良好的教育来培养优秀的人才。
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就是要让学生在上完一节体育课后,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正义的情怀,感受到一种泪流满面的崇高的精神,体育课不仅要教育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更要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健康的好人。
然而现在很多学校不重视德育这一块,或者德育只是流于形式,更别说体育课上会出现“立德树人”的教育[1]。
1、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调查分析本调查研究通过4所小学4年级全体学生对立德树人与体育教学关系的调查问卷(发放2000份,有效1885份),并进行分析。
下图1即为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的经历情况,分析可知,表示其“有”立德树人教育经历的学生比例为18%,该数据表明,体育教学中非常缺少立德树人的教育。
图1 四所小学四年级学生对体育课中立德树人教育的经历情况四所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师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实施情况,分析可知,四所学校四年级的体育教师中,有30%的体育教师在一节体育课教学中是不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有多达55%的体育教师在每节体育课的教学中只进行0到5分钟的立德树人教育,只有10%的体育教师每节课有5到10分钟立德树人教育,最后只有5%的体育教师有10分钟以上立德树人教育。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e0f10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8f.png)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实践路向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及其实践路向,以期为提高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阐述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其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导意义,然后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师资队伍等五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向,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和强化师资建设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推动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体育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统一。
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五重维度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全面性的工程,它涉及到课程设计的多个维度。
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重要维度: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规则教育、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等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能力。
体育活动与智力发展紧密相连。
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通过策略性游戏、问题解决等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
在思政教育中,应当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通过科学锻炼、心理调适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体育课程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体育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成都市棕北中学为例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成都市棕北中学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ae6a0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7.png)
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以成都市棕北中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12-11T17:15:07.2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1月下作者:徐进川王剑豪[导读] 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开发体育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助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也是体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课程化的有力推手。
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并根据初中学生的体育特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建设“五动”体育(身体运动、思维灵动、技术改动、竞赛推动、心理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新课改政策下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传播与有机发展来说,有较强的实践与长远意义。
徐进川王剑豪成都市棕北中学 610041【摘要】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开发体育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助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立德树人的功能价值,也是体育学科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课程化的有力推手。
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运动技能多样性发展的需求,并根据初中学生的体育特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建设“五动”体育(身体运动、思维灵动、技术改动、竞赛推动、心理活动)的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新课改政策下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传播与有机发展来说,有较强的实践与长远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综合实践活动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11-177-0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应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初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要把立德树人融入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价值及其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1cbb7f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b.png)
四、具体措施
6、加强与社会的:高校应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心理 育人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社会支持。
四、具体措施
7、定期评估与反馈:高校应定期对心理育人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经验 教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心理育人计划提高心理育人效果。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3、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建设者的摇篮。通过体育课程思 政建设,可以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和谐 发展。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 现路径
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
1、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 展。在体育课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即树立道德品质,培养有德之人。在高等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内 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3、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三、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 值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学生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 培养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 求。
三、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2、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动校园 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营造积极向上 的校园氛围。
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研究
![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0e92dd6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b.png)
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路径研究袁佳彬(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摘 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大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高校体育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不仅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还对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进行体育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进行师德的建设。
师德建设不完善,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本文主要分析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建立的路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高校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承担着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于高校体育教师而言,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课程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将精力投入到建立第二职业中,再加上缺乏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难以有效获得提升,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发展,所以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升。
一、立德树人环境下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职业信念淡化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人生和价值观念。
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教师的地位越来越高,教师的待遇逐渐提高,教师逐渐成为受人尊崇的职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的职业信念变得不够坚定,越来越多的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发展第二职业,因体育教师课程较少,更容易被动摇。
比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辅导班,将自己教学的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但有些老师在教育的内容上更是敷衍,加上体育课程的教学时间较少,所以体育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利于教师水平的提升。
(二)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有待提高我国的核心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导的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师要想获得提高,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加强对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更要牢牢把握这一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浅谈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浅谈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da4491d7dd36a32d727581f4.png)
74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浅谈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樊明星 华阳中学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立德树人;学校;体育;育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
而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因此学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阵地。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同时学校体育又是建设体育强国的主要阵地。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今结合我校浅谈学校体育是怎样实现育人功能,从而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实现:一、强体健身强体健身,从我校层面和个人理解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体育维护和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二是通过体育锻炼、运动锻炼和训练促进学生体能的强壮、体能的健康、体能的发展。
学生的身体健康实际上有两个层次,有两个水平:一个是身体健康,主要表现身体发育正常,生病少,这是最基本的身体健康;一个是身体要强壮,体格要强壮,而且这个体格要强壮还包括要能够掌握几种,最少是一到两种以上的体育运动技能,而且达到一定的水平标准。
只有这样的身体健康才能让我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中央有关文件强调体育课、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一定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这包括从事运动、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技能。
而且有关文件还讲得很具体,我们通过学校的教育应该让学生至少掌握一至两门的运动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学生运动、体育锻炼的习惯,要通过体育活动养成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育人一定要育体,育体育人这一点是最基本的。
二、强体健心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而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要身心健康。
基于此,我们提出“强体健心”的理念。
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d33259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9.png)
第5卷冰雪与体育教育冰雪体育创新研究第5卷第6期/2024年3月Vol.5No.6/March 2024文本信息:康红霞.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5(6):100-102.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研究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based on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康红霞KANG Hongxia引言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有效全面地落实各项教育政策,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人才,为国家进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学校作为落实教育政策的重要场所,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各阶段进行策略研究,中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作为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进行教学多元化构建,尤其要认知初中体育学科融合“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对策的制定与实施,以确保中学体育课程发挥好全面素质教育的作用。
1初中体育融合“立德树人”的价值1.1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念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道德教育的本质是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标准和国家需求的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品质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一个人如果知识不全,用道德去弥补;一个人如果道德不全,则无法用知识去弥补”。
这也表明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一生发展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无论何时教育都应面向道德教育,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教育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作为德育教育的基础,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时代具有重要价值。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重要学科,融合“立德树人”教育方针能让体育学科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与落实。
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
![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6722c633caaedd3383c4d3f3.png)
体育教育的育人价值根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以及“新课标”改革的要求,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体育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现在还要肩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树立学生优秀品德的重要使命。
古希腊著名教育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体操通常借以培养勇毅的品德、有助健康并增强战斗力量。
”这就说明体育运动在增强人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口号,这说明在教育发展的初期我国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体育教育对育人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我国更加注重育人教育,高水平人才的定义已经不再只看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更主要的是要看道德品行。
我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陈独秀先生提倡“兽性教育”,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不应该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心无一夫之雄;白面纤腰,妩媚若处子;畏寒怯热,柔弱若病夫”的人。
我国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发表文章《体育之研究》,他认为体育教育的教育意义在于“强筋骨、増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这四大教育意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教育部联合体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文中指出:“高校教学质量不应只看文化成绩,应当从德、智、体三项综合来看。
其中体育教育的目的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兼顾了道德教育,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对高校学生体育上的教学。
”2002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也强调:“体育作为一种全民参与活动,在提高人体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有助于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健康意识。
”所以,对当代高校学生来说体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精神意志以及做人的品质上有着重要作用。
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主体观念和个性意识。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教育的教育意义是通过体育运动来实现的,人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运动精神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例如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多练自己的意志,强化自己的精神,使身体素质逐渐增强,做事精力充沛等。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道德人格培育的价值旨向及实践逻辑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道德人格培育的价值旨向及实践逻辑](https://img.taocdn.com/s3/m/359b6a7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4.png)
期)262023年3月刊(总第119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道德人格培育的价值旨向及实践逻辑朱晓林(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14)摘 要: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体育院校应推动体育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思政”+“体育”的大思政融合育人格局。
在体育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体育院校以“立德”为价值引领,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体育道德人格的独特精神标识;通过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育道德人格培育提供价值引领;通过发扬奥林匹克精神,锻造体育道德人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本文认为体育教学中应坚持“大思政”育人格局,通过学理支撑、价值引领、制度规约、动力机制、实践保障等路径探索,培育真善美的体育道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体育道德人格1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道德人格培育的价值旨向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道德人格培育的价值旨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奥运精神,锻造体育道德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1.1 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道德人格培育的精神标识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着独特的伦理价值,彰显了民族特色和中国魅力。
其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通过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矫正“金牌至上”错误的体育价值观念,用“女排精神”“乒乓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塑造体育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培育大学生追求公平正义,培养其爱国情怀、崇高使命感,以及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在体育运动中追求人的和谐发展,表达与诠释体育精神,促进体育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21964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c.png)
2021年2月SPORT LEISURE MASS SPORTS 大众体育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当前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也紧紧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进行改革,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对学生提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有助于将体育课程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相结合,进而拓展体育教学新路径,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1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2],又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体育教学不仅仅指运动锻炼和增强身体素质,更是协调了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要素共同作用于育体这一核心议题之中[3]。
以体育课程为载体,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方向,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更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强健的体魄应对未来人生的挑战,在体育锻炼及竞技比赛中培养其顽强的拼搏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在体育学习中建立生命体验和社会认知[4]。
2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2.1 创设运动情境,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运动情境的创设和体育课堂情境的规范教学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倡导思想之一[5]。
在体育教学中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融入到运动情境中,从小学到大学阶段将体育道德品质作为体育学科的核心发展要素,使体育课程融入多元教学内容,丰富体育教学功能。
在体育课程的情境设计上,结合当下国情、实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体育道德品质教育元素,并贯穿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使运动情境的创设起到提升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的作用。
高校体育育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内涵与路径研究
![高校体育育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内涵与路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88b9d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8.png)
高校体育育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内涵与路径研究作者:叶鹏程叶晨航施瑶黄桥高沈克纯罗扬潘光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0期摘要:体育育人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独特的体育育人实践,在内涵上,强调培育学生迎难而上的奋进品质、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团队优先的集体观念和为梦拼搏的高尚追求;在路径方法上,凸显通过体育育人意识建设、传承并发扬全员体育文化,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实践体育育人的伟大使命。
这是一条具有西北工业大学特色的海洋事业发展道路,也是伟大的西北工业大学航海精神的补充。
关键词:高校;体育育人;人才培养;全面发展;育人路径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0-0171-04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key role in maintaining socialism,developing students' all-round quality, and building a world-class university. The unique practic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qualities of rising to the challenge, the strong will of perseverance, the collective concept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team, and the noble pursuit of striving for the dream in terms of significance; and in terms of the pathway, it highligh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waren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al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model pioneer, and then to realize the great mis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is a development path of marine care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nd it is also a supplement to the great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maritime spirit.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ducation path在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新时代小学体育的“立德树人”研究
![新时代小学体育的“立德树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ccfe0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4.png)
新时代小学体育的“立德树人”研究摘要:“立德树人”是对当前教育发展方向的精准判断,也是教育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
为了使得立德树人这一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好的引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研究对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出的逻辑、实施困境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不断深化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以便于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路径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立德树人;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前言: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工具,它深刻的决定着国家和学生的发展。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相应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需要进行一些改变。
因此,我国小学体育就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指针、基本原则的论述。
更是党对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的回答。
是对我国教育目的更加明确的论断,笃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破解了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发展的难题。
然而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新时代小学体育就应积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任务。
唯有追根溯源,不断检视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实现的困境,深化对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的学习,探索出更加有效的路径,助力立德树人根本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基本概述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积极进行“立德树人”的有两个方面:其一,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对我们小学体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其二,是我国小学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说,以往我们小学体育教育需要承担的东西太多,不仅要小学生促使身体素质、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等方面发展,更要发展小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乃至小学生的行为道德规范、个性等。
而相当于其它小学课程来说,我国小学生能够花在体育上面的时间不多,如此,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针对于此,就可以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引入“立德树人”概念,具体来说,就是把小学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基于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
![基于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40d9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0c.png)
基于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摘要】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该课题的背景,探讨了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从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立德树人理念在体育课堂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这一教育方式的实际效果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最后总结了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引起人们对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关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思考的方向。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堂、德育教育、渗透、案例分析、影响、挑战、有效性、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与德育教育联系在一起。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其要求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体育课堂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品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平台。
通过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坚毅、团结协作等品质,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探讨在体育课堂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析,探讨其重要性、应用方法、案例分析以及挑战和影响,以期为体育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体育课堂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品德修养等。
立德树人下,体育课堂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深入探讨在体育课堂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dd732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a.png)
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品德体育精神健身育人总第499期Vol.499大学(社会科学)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2021年2月Feb.2021“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林(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0)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手段,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重要途径。
目前,高校层面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领域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和成熟的推行架构。
本文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过程为例,认为思政教育引领体育教育目标、体育项目选择结合思政素养培养、体育教学过程灌注思政教育养成等是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实践路径,同时,针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不足,高校可以增强课堂的思政效果评定量化结果反馈、提升教师队伍思政能力、探索体育课程思政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效结合出发,推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发展需要。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5-0090-03基金项目: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李林(1989—),女,硕士,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改革与训练。
体育早在古希腊时期开始发展,其教育作用在孔夫子时代的“六艺”中就得以体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体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体育课程与思政的“形式”与“意识”融合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
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精神塑造、价值引领和思想培育,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公平竞争、光明磊落和团队意识这三种精神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本精神,而体育精神正是这三种基本精神的浓缩和集中体现。
略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功能
![略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2de65c42e518964bcf847c16.png)
略论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功能在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总体格局中,体育文化的德育隐性要素随处可见,并以其特有的魅力与德育的课堂教育相得益彰,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它立德树人的功能在塑造大学生人格品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体育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当代中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立德,是指德育为先,通过教书育人和立师德、做师表,把德育教育融合到各学科;树人,是指育人目标,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其实质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要突出强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基本遵循,使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一、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力求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更加鲜明,就需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和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促进学校资源和激励机制向育人聚焦、向德育发力。
“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是无德智也。
”体质不强,何谈栋梁?历史告诉我们,国民身体素质低下,往往会使一个国家选择保守而非进取型决策。
青年一代的身体素质如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
然而,当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校园调查:八成以上的师生没有明确的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女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低于男生;高校学生的心肺功能、上肢力量和平衡能力比较集中地出现弱化,而与体质下降相伴随的必将是精神疾病逐步上升。
这种“生活方式病”,也在困扰着当代的青少年。
千百年来,在旧的传统观念束缚下,有许许多多的人认为:“智育与体育是对立的”,更有“重智轻体”之说。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27fde9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5.png)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下,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当中,贯穿基础、职业、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中去。
新时期下,高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环节,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力争所有学科、所有课堂都能实现其育人功能。
体育学科是一门通识教育类课程,教师需要思考体育课程中隐藏的思政元素,探究应当如何实现思政与运动技能的结合,只有寻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才能满足立德树人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学的切入点,实现厚德育人目的[1]。
一、体育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一)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国文化思想互相交融渗透,大学生一旦自身分辨力不足,就会对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比如拜金主义、盲从主义等,不仅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三观。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还没有进入社会,心智尚未成熟,分辨能力较差,对于是非对错可能无法区分。
体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更是延续了多年,但传统的体育思政实施往往以理论讲授、宣扬为主,无法真正达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目的。
同时,体育是一门有着极强实践性的学科,其中蕴涵着大量的思政元素,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把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就能够磨炼大学生的意志,让他们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在无形中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既是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2]。
(二)体育是高校思政理念传播的重要渠道。
思政教育包括新时期社会主义发展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追求,同时还包含传统教育的基本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可以认为思政教育是社会条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基本体现。
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国家的体育文化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政元素。
例如,在西方体育文化中,人们更重视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以及对利益的追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体育活动中会映射出很多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具体表现为个人对自由、对尊严、对荣誉的追求。
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
![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75a443530740be1e650e9af3.png)
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归属与本质(一)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归属学校体育理念(指导思想)、概念、结构、功能、价值、目标、方法、手段、策略、评价等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主要研究项目。
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包括增强学生体质、智育、美育、德育、适应社会等,其中增强学生体质、道德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三个方面和“育人”有着相关关联,所以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应当属于学校体育的价值之一。
另外,学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可以从两方面去解释,其中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身体,即“育体”,另一方面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即“育德”。
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在逐渐成长,心理在逐渐成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在学校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学校体育在“育体”和“育德”两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学生处于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需要大量的体育运动来淬炼稚嫩的肌肉和骨骼,提高身体素质,从而适应身体的快速生长,这就是体育价值中的“育体”;学生在这一阶段心理快速走向成熟,在这一阶段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但之一阶段于是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坚强内心的关键时期,而体育运动就是一个可以很好的锻炼人心理的活动,所以这就是体育教育“德育”方面的价值。
一个完整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合为一体,人才能真正称为人。
所以学校体育教育育人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校体育育人价值的本质学校体育育人的价值包括“育体”和“育德”,其中“育体”的价值是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体;“育德”是指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
现如今,大部分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体育教育“育体”的重要价值,但在“育德”的价值上还未得到重视。
“育德”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
党在十八大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现阶段我国的发展已经不单纯需要个人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了,为了适应国家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人才的道德品质才是最为重要的,“有才无德”将会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
“立德树人”是党在十八大期间提出的最新教育任务,任务要求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德育第一的基本教学观念,眼光不能只放在文化课的培养上,要有远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同时,教育要具有全面性,必须让所有学生都要得到教育,让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让学校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现如今学校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体育育人的意义,明确体育育人的教学目标。
所以,怎样实现体育“育人”的价值是现在学校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后发现,现如今有关体育“育人”的价值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少,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学校的课程较为繁多,教学方式较为复杂,多讲究教学的目标,仅看重教学的结果,所以忽视了体育教育的意义,不再关注体育教育所带来的价值。
另外,体育教育界也认为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忽略了培养学生道德的重要性。
1990年,教育界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教育意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根据研究讨论结果制定了最新的体育教育参考教材,但教材之中并为提及“育人”这一教育目标,最终导致了体育教育育人价值被摒弃,相关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相关研究的匮乏。
部分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涉及到了学生道德教育,但由于“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不得以将教学目标重新定义为“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
所以,根据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最新要求,结合现阶段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育人”价值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另外,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是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目的,所以只有搞清体育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