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4年10月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描述阶段指的是( D )A.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B.18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C.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D.19世纪50到60年代~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史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在哲学和普通心理学中积累的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园19世纪中叶);2、社会心理学的描述阶段(19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20年代)。

多数研究人员把经验描述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定在1859年,因为这一年,斯坦达尔和拉扎鲁斯开始合作发行一份德文杂志《人种心理学和语言学》;3、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0世纪20年代-)12-152.标准化的态度量表用得最广的是( C )A.瑟斯顿量表B.卡特尔量表C.利盖特量表D.MMPI量表标准化的态度量表用得最广的是利盖特式量表。

673.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对观察和进行推论而得来的。

( B )A.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B.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C.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D.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4.对利他行为的情绪对立过程是由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 A )A.皮利文B.索洛蒙C.威尔逊D.拉什顿情绪对立过程理论指出,当一种情绪反应开始时,大脑和神经系统发动了一个相对立的情绪反应,这种对立的情绪反应最终使个体返回到中性的和稳定的状态。

该理论是由皮利文提出。

首先体验到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会跟随者一个短暂的、轻微的不愉快反应,反之亦然。

在对一种情绪有了许多体验后,当这种情绪慢慢变弱和变得短暂了时,跟随的相对立的情绪反应就变得较长久和较强烈。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211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2.______讲演法______包括了讲解法和演示法。

3.形成性评定通常是在___教学过程_________中实施。

4.个体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从对效果的评价到____________评价。

5.在小组里,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分享的,领导人喜欢对个人进行帮助和指导。

这样的学生小组就是____________小组。

6.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____________、寻求解答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和评价结果阶段。

7.建构主义以其对学习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解为基础,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情境化的做法,提倡_情境性教学__________。

8.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

9.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叫___顺向_________迁移。

10.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心理特征及水平的测验称作为_____标准化成就测验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

这是迁移的( A )的观点。

A.认知迁移理论B.概括化理论C.形式训练说D.格式塔关系理论2.那些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的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B )。

A.分析性策略B.系列性策略C.整体性策略D.综合性策略3.按照柯尔伯格的观点,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 A )。

A.后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4.学生学习操作和处理信息的策略、检验假设以及把结论应用到新的内容和情景中去。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9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9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9年10月试题及答案浙江省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课程代码:02047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个子题,每个子题1.5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和社会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影响一个群体的行为。

(c)a、社会和政治因素C.社会情境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科学。

一2.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b)a.缩小c.变复杂b、增加D.简化人们发现年幼的儿童维持较小的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3083.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______”。

(a)a.睡眠者效应c.专长效应b、催眠者效应D.权威效应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而增长,这个效应就称为睡眠者效应。

704.在社会心理学中,观众使可接受的观点看起来更像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实际上的观点,这被称为“_____________;”。

(a) a.同化效应C.对比效应b.异化效应d.泛化效应这被称为“对比效应”,即观众让不可接受的观点显得比实际情况更极端。

呼吁观众的观点,使可接受的观点更类似于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实际上的“同化效应”825.社会心理学上,把会产生同化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______”。

(b)a.异化效应c.拒绝幅度b、接受范围D.去个性化我们把会产生同化效应的观点范围,叫做听众的“接受幅度”;把会产生对比效应的观点范围棋被称为观众的“拒绝范围”。

接受范围包括个人认为可以容忍的观点和他认为可以采纳的观点;拒绝范围包括个人认为不应考虑的所有观点。

836.在听众同意采取这些行动的情况下,再提出更高要求的行动,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______”效应。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 B )A.积累阶段B.描述阶段C.实验阶段D.现代阶段社会心理学史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在哲学和普通心理学中积累的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园19世纪中叶);2、社会心理学的描述阶段(19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20年代);3、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0世纪20年代-)152.偏好属于态度的_____成分。

( C )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外在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1、认知成分。

所谓认知成分,指个人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它基本上是知识的或信息的因素;2、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表明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对它的喜或恶;3、行为倾向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指的是个体的预先具有的心理状态或一种定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下,个体对态度目标将要采取行动的心理上的准备。

513.某人觉得天气很热,旁边有空调。

这是( B )A.认知无关B.认知协调C.认知失调D.认知连接如果一个认知紧随着另一个,或适合于另一个认知,这两个认知就是协调的。

894.个体不努力去控制,总觉得无所作为的现象,属于( B )A.自我障碍B.习得的无望C.痛苦归因D.不足理由自我障碍指的是,行动者制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障碍,这个障碍是行动者在做出实际成绩时所必然遇到的,如果行动者失败了,人们就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归因于外在因素或行动者所不可控的因素。

140习得的无助,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 页共7 页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浙江省心理健康学习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含

浙江省心理健康学习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含

浙江省 2009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意理学 (二)试题课程代码: 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 小题,每题 1.5 分,共 24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项选择或未选均无分。

1.场理论是由 ______提出来的。

( B )A. 霍夫曼B.勒温C. 海德D.华生场理论是由勒温提出的。

362.需要严实控制变量的方法是( B )A. 模拟研究B.实验室实验 47C. 准实验研究D.自然实验3.态度的调理功能又称为______功能。

( B)A. 自我防卫B.功利性C. 知识性D.服务性一般来说,态度的功能主要有四类,即调理功能、自我防卫功能、表达功能和知识功能。

调理功能也称之为工具性功能或功利性功能。

态度的知识功能(在聚集事实、经验,察看以及推理,并依据能否合适信念和感情,把他们分门别类,归纳为抽象的范围,而且在范围的关系中归纳出对我们实用的广泛规律。

)55-564.最简单使态度改变的惧怕程度是(B)A. 低程度B.中等程度C. 较高程度D.最高程度惧怕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 型关系,中等惧怕程度最简单使态度产生改变785.治疗人的忧虑,能够经过______治疗法。

( D )A. 难过归因B.误差归因C. 旁观者归因D.错误归因情绪归因的作用:1、难过归因。

用改变自我归因中的一些要素,研究者能够使得被试增加或减少对难过的知觉以及忍受力;2、“错误归因”治疗法。

关于病人的忧虑问题,一个学派是心理剖析治疗,心理剖析治疗试图找出忧虑的隐蔽着的本源;另一派则是学习治疗。

02047# 社会意理学 (二 )试题第1页共7页学习治疗主张在本来产生忧虑的情形中采纳放松的手段,使病人从头学习。

自我归因研究提出了第三种心理治疗方法,即不主张使用追求隐蔽的本源或从头学习的方法,而是让病人对激起原由作犯错误的归因,进而使生病人获取治疗。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10月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6年10月试题及答案复习课程

浙江省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描述阶段指的是( D )A.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B.18世纪50年代~20世纪初C.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D.19世纪50到60年代~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史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在哲学和普通心理学中积累的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园19世纪中叶);2、社会心理学的描述阶段(19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20年代)。

多数研究人员把经验描述的社会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定在1859年,因为这一年,斯坦达尔和拉扎鲁斯开始合作发行一份德文杂志《人种心理学和语言学》;3、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0世纪20年代-)12-152.标准化的态度量表用得最广的是( C )A.瑟斯顿量表B.卡特尔量表C.利盖特量表D.MMPI量表标准化的态度量表用得最广的是利盖特式量表。

673.个体欲了解自己的态度、情绪和其他内在状态,部分是通过对观察和进行推论而得来的。

( B )A.他人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B.自己外显的行为,行为发生的环境C.自己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D.他人内在的状态,行为发生的环境4.对利他行为的情绪对立过程是由____________提出来的。

( A )A.皮利文B.索洛蒙C.威尔逊D.拉什顿情绪对立过程理论指出,当一种情绪反应开始时,大脑和神经系统发动了一个相对立的情绪反应,这种对立的情绪反应最终使个体返回到中性的和稳定的状态。

该理论是由皮利文提出。

首先体验到的愉快的情绪状态,会跟随者一个短暂的、轻微的不愉快反应,反之亦然。

在对一种情绪有了许多体验后,当这种情绪慢慢变弱和变得短暂了时,跟随的相对立的情绪反应就变得较长久和较强烈。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D. 社会行为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案例研究D. 个人直觉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性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C. 个体在群体中寻求领导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沉默答案:B4.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不变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先升后降答案:B5.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6. 下列哪项不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竞争答案:D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马斯洛B. 费斯汀格C. 罗杰斯D. 斯金纳答案:B8.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评价C. 个体对社会规则的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感知答案:A9.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A. 对他人的正面评价B. 对他人的负面评价C. 对他人的无意识偏好D. 对他人的客观评价答案:C10.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它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努力程度和持久性。

具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时坚持不懈,而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导致个体在遇到困难时轻易放弃。

2. 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并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成员为了达成一致和避免冲突,而作出的不合理决策。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群体行为C. 社会影响D. 文化影响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个案研究D. 统计分析答案:D3.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中倾向于:A. 保持独立性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反对群体意见D. 忽视群体影响答案:B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自工作B.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C. 个体在竞争中D. 个体在压力下答案:B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性格归因B. 情境归因C. 行为归因D. 遗传归因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罗杰斯答案:A8. 在社会心理学中,偏见通常指的是:A. 基于错误的信息或假设的态度B. 基于事实的态度C. 积极的态度D. 客观的态度答案:A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追求的是:A. 情感满足B. 权力C. 利益最大化D. 社会地位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服从C. 独立D. 认同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化过程及其重要性。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性在于它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形成社会身份,以及发展社会角色。

通过社会化,个体能够理解社会期望,遵守社会规范,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意识理论,并解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意识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会影响其行为和情感。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被他人观察或评价时,可能会改变其行为以符合社会期望或规范。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题目汇总自考2047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 )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 A.学校 B.意识形态 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B.认知理论C.场理论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

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A.倒U关系B.U型关系C.线性关系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

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 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浙江省2014年10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真题

浙江省2014年10月自考社会心理学(二)真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浙江省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认知失调理论首先是由 提出来的㊂A.麦独孤B .G ㊃奥尔波特C .费斯汀格 D.F ㊃奥尔波特2.对归因理论的研究是从 开始的㊂A.海德B .琼斯C .戴维斯 D.凯利3. 是有关我们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内容和结构的认识㊂A.自我B .自我认知C .自尊 D.自我概念4. 是每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态度㊂A.自尊B .自我概念C .自我 D.自我认知5. 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抱的积极态度㊂A.尊重B .人际吸引C .合作 D.助人行为6.有关吸引的认知理论,主要就是 的对称理论㊂A.海德B .纽科姆C .伯恩 D.扎琼克7. 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㊂A.合作行为B .利他行为C .助人行为 D.互惠行为)页3共(页1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8.挫折 侵犯性理论描述的两种减少侵犯的方式是 和发泄法㊂A.控制情绪法B .宣泄情绪法C .转移注意力 D.转移侵犯性动机9.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侵犯是学习而来的,这种学习有两种机制,一是强化,二是A.模仿B .联想C .负强化 D.条件反射1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体现的是个人内部冲突的哪种形式?A.接近 接近型B .避免 避免型C .接近 避免型 D.双重接近 避免型 二㊁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㊂错涂㊁多涂㊁少涂或未涂均无分㊂11.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 社会情境 包括三类: 这也就是奥尔波特所指的三类社会情境㊂A.真实的情境B .虚假的情景C .想象的情境D.暗含的情境E .构造的情境12.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发生包含三种普遍的机制,即A.联想B .记忆C .工具性条件反射D.模仿E .操作性条件反射13.态度的一般特性包括A.社会性B .具体性C .综合性D.协调性E .稳定性1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的观点,通常人们减少失调的方法有A.改变认知B .改变动机C .改变态度D.改变重要性E .增加认知15.我们的自我知识常来源于A.社会化B .他人的反馈C .自我知觉D.标签激起E .文化)页3共(页2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三㊁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6.态度17.社会知觉18.自我障碍19.行为传染四㊁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0.沟通者的哪些因素会对沟通对象的态度改变产生影响?21.简述个人内部冲突的形式㊂22.简述群体的形成过程㊂23.简述环境保护的行为干预法㊂五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2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㊂25.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说明㊂)页3共(页3第 题试)二(学理心会社 #74020。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现象C. 社会行为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与个体心理的关系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新的认知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3.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统计分析法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弗洛伊德C. 马斯洛D. 罗杰斯6.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归因”是指什么?A.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C.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D. 个体将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7.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什么?A.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趋同B.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独立C.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思维多样性8.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类型?A. 顺从B. 从众C. 服从D. 独立9.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 个体与个体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好答案:1-5 CDCBA 6-10 BACD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答:社会影响是指个体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由于他人或群体的存在、行为或意见而产生的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主要类型包括顺从、从众和服从。

2. 解释“认知失调”理论,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4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4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4分)1.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 B )。

A.调查研究B.档案研究C.自然研究D.现场研究档案研究就是对现存材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

402.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 B )关系。

A.U型B.倒U型C.W型D.M型要利用害怕这种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第一,必须引起沟通对象一定程度的害怕(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型关系,中等恐惧程度最容易使态度产生改变);第二,必须向沟通对象指出恰当的应付方法或解决方法。

783.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 A )。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无关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因素造成的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

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重要性。

904.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决定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务。

这是归因中的( C )。

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显著性偏差(显著性偏见):有人指出,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务。

1195.“侵犯行为总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 D )提出来的。

A.劳伦茨B.班杜拉C.弗洛伊德D.多拉德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1939年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

(完整)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5年10月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5年10月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浙江省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认知理论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在于( C )。

A.自我知觉B.认知判断C.归因理论D.遵从理论认知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归因理论;2、认知相符理论。

352.诱导服从研究结果表明,态度改变程度与用来从事相反的行为的理由是( B )。

A.正比B.反比C.无关D.不确定从费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中可以得到下列两点结论:第一,行为可以影响态度,与一个人的态度相矛盾的行为可以改变态度。

第二,为完成行为而提供的诱因与将要发生的态度改变的程度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反的关系。

当诱因增加时,也即完成一个行为的正当理由增加时,态度改变减少了。

相反,当完成一个行为的诱因或正当理由减少时,态度改变的程度增加了。

933.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中,提出了( C )原则。

A.折扣B.特异性C.协变D.一致性相应推论指的是,推论所使用的语言既能描述行为又能描述心理倾向的一致程度和相应程度。

对两者的描述相一致,相适应的程度越大。

我们做出归因的信心就越大,也越有把握。

非共同效果。

根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精确的归因,之所以成功部分是因为我们注重于某些行动,这些行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其中,我们特别重视那种独特的、非共同的效果——这种效果不能由其他因素产生;2、社会希望性。

在决定相应推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行动的社会希望性,在有些书本上叫做“社会称许性”,即符合社会要求的程度。

社会希望性和非共同效果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般的归因原则,凯利把它称之为“折扣原则”。

折扣原则指的是,“特定的原因产生特定的结果的作用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

”110凯利认为对一个行为做出推论时,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1、实体特异性。

实体的特异性是指行为主体的反应是否指针对某一特定实体;2、一致性反应。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7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询问作为研究技术的方法是( A )A.调查法B.档案研究法C.现场实验法D.模拟研究法调查是一种询问的研究技术,而不是观察和实验。

422.信念属于态度的___________成分。

( A )P55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内在态度三个成分的内容:1、认知成分。

包括信息、知识、觉察、知觉、理解……;2、情感成分。

评价、情绪、感情……;3、行为倾向成分。

意向、偏好……。

513.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___________等人提出的。

( D )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海德的平衡理论:海德的理论涉及一个人和两个态度对象之间的三角形关系。

海德认为,人们喜欢完美的平衡关系,而不喜欢不平衡的关系。

以+表示正的关系,以-表示负的关系,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不平衡的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624.态度沟通中的“利用感情”是属于( B )A.沟通者B.沟通内容C.沟通对象D.都不是沟通内容对态度改变的影响: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 1 页共 9 页利用情感:1、好感(积极情感)。

态度可以通过与好感相联系而形成,态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改变;2、恶感(消极情感)。

我们可以激起人们对某件事的害怕或恶感来改变人们对这件事的态度。

组织沟通:1、理解材料。

我们一般都认为容易为人理解的材料,更能打动人和说服人;2、论证。

虽然单方面和正反两方面沟通在产生态度改变上具有同样的效果,但只有正反两方面论述的信息能使人们抵制得住反宣传;3、呈现观点的顺序。

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优先效应,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新近效应,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无,观点1……观点2……测试效果——无;4、引出结论。

最新 浙江省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最新 浙江省202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

浙江省2024年10月高等教化自学考试教化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211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全部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留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依据教化实践所供应的事实,依据科学探讨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化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化理论的一种教化科研方法是A.试验法B.调查法C.视察法D.教化阅历总结法2.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3—6、7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A.自主感对羞愧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3.依据加涅的学习分类,下列哪种学习的困难程度比概念学习高?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4.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A.消退B.泛化C.获得D.分化5.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而完成的A.尝试—错误B.顿悟C.形成条件作用D.仿照6.比较适合新老师采纳的课堂设计形式是A.特别的课堂设计B.基本的课堂设计C.短暂的课堂设计D.全班探讨7.最能反映学生学习时间质量的是A.安排时间B.教学时间C.投入时间D.学业学习时间8.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9.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在动机的是A.获得解答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好名次10.下列关于元认知论述正确的是A.时间管理策略属于元认知安排策略B.元认知最早是由闻名心理学家安德森提出来的C.元认知限制包括元认知安排、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监察、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调整三个环节D.元认知学问存储在工作记忆中非选择题部分留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自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 个体行为B. 个体心理C. 群体行为D. 群体心理答案:C2. 社会认知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班杜拉D. 皮亚杰答案:C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

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条件反射D. 强化学习答案:A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模仿C. 顺从、模仿和认同D. 服从、模仿和认同答案:A5. 群体凝聚力是指()。

A. 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B. 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度C.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程度D. 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承诺答案:B6.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

A. 情感B. 利益C. 信任D. 权力答案:B7.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

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好B.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差C.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不稳定D.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无变化答案:A8.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

A. 个人身份和社会身份B. 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C. 社会身份和群体身份D. 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答案:D9. 社会比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费斯廷格B. 阿伦森C. 塔尔德D. 米德答案:A10. 社会影响的途径包括()。

A. 直接和间接B. 言语和非言语C. 正式和非正式D. 公开和私下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ABCD2.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包括()。

A. 社会交换理论B. 社会认同理论C. 社会比较理论D. 社会学习理论答案:ABCD3. 社会影响的来源包括()。

A. 权威B. 群体C. 媒体D. 个人答案:ABCD4. 社会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08年10月试题及答案浙江省200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 B )A.积累阶段B.描述阶段C.实验阶段D.现代阶段社会心理学史一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社会心理学在哲学和普通心理学中积累的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园19世纪中叶);2、社会心理学的描述阶段(19世纪五六十年代-20世纪20年代);3、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20世纪20年代-)152.偏好属于态度的_____成分。

( C )A.认知B.情感C.行为倾向D.外在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1、认知成分。

所谓认知成分,指个人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它基本上是知识的或信息的因素;2、情感成分。

情感成分表明对某一事物的评价,对它的喜或恶;3、行为倾向成分。

行为倾向成分指的是个体的预先具有的心理状态或一种定势,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下,个体对态度目标将要采取行动的心理上的准备。

513.某人觉得天气很热,旁边有空调。

这是( B )A.认知无关B.认知协调C.认知失调D.认知连接如果一个认知紧随着另一个,或适合于另一个认知,这两个认知就是协调的。

894.个体不努力去控制,总觉得无所作为的现象,属于( B )A.自我障碍B.习得的无望C.痛苦归因D.不足理由自我障碍指的是,行动者制造了一个非常真实的障碍,这个障碍是行动者在做出实际成绩时所必然遇到的,如果行动者失败了,人们就不会把失败归因于行动者的能力,而归因于外在因素或行动者所不可控的因素。

140习得的无助,是指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02047#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 页共7 页的无反应或麻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

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历年试卷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2111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2.______讲演法______包括了讲解法和演示法。

3.形成性评定通常是在___教学过程_________中实施。

4.个体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从对效果的评价到____________评价。

5.在小组里,计划和决策是全体成员分享的,领导人喜欢对个人进行帮助和指导。

这样的学生小组就是____________小组。

6.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____________、寻求解答阶段、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和评价结果阶段。

7.建构主义以其对学习这一建构过程的理解为基础,批评传统教学使学习情境化的做法,提倡_情境性教学__________。

8.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

9.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叫___顺向_________迁移。

10.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心理特征及水平的测验称作为_____标准化成就测验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迁移的可能性取决于在记忆搜寻过程中遇到相关信息或技能的可能性。

这是迁移的( A )的观点。

A.认知迁移理论B.概括化理论C.形式训练说D.格式塔关系理论2.那些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的学生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B )。

A.分析性策略B.系列性策略C.整体性策略D.综合性策略3.按照柯尔伯格的观点,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属于道德发展的( A )。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自考社会心理学(二)10年01月试题及答案浙江省202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举的四个对备选项中只有一个就是合乎题目建议的,恳请将其代码核对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d)a.家庭环境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d.社会情境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犯罪行为的一门科学。

1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

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a)a.学校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d.文化宏观环境指的是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形式、文化、自然条件等。

微观环境指的是社会情境,包括朋友、家庭、学校、工作和生产等情景。

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划分标准就是看人们是否处于直接或间接的交往范围之内,处于直接交往的范围则是微观环境,处于间接交往的范围则属于宏观环境。

而社会化环境则是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统一。

4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会出现同样的行为。

持这种观点的是(d)a.精神分析理论c.场理论b.心智理论d.自学理论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在某种情景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景再现时,他会完成同样的行为。

32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a)a.演示研究c.实验室实验b.现场实验d.自然实验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页(共10页)模拟研究:社会心理学中最有名的研究之一是津巴多等人在斯坦福大学做的“监狱”模拟实验。

465.态度就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平衡的,由心智、情感和犯罪行为女性主义三个成分共同组成的(c)a.心理状态b.心理特点c.心理女性主义d.心理活动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4分)1.对现存资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叫( B )。

A.调查研究B.档案研究C.自然研究D.现场研究档案研究就是对现存材料加以分析、整理的一种研究技术。

402.根据詹尼斯和费希巴赫的研究,恐惧程度与态度的改变呈( B )关系。

A.U型B.倒U型C.W型D.M型要利用害怕这种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第一,必须引起沟通对象一定程度的害怕(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呈倒U型关系,中等恐惧程度最容易使态度产生改变);第二,必须向沟通对象指出恰当的应付方法或解决方法。

783.认知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 A )。

A.成反比例B.成正比例C.不成比例D.无关影响认知失调程度/影响失调程度有以下几个因素:1、失调程度随着认知之间的差异程度的加大而增加;2、失调程度随着有差异性认知数目的增加而增加;3、失调程度与个体所有的协调性认知数目成反比例;4、为了估计上述因素造成的失调程度,还必须考虑各个认知的重要性。

失调程度可以由下列公式来表述:失调程度=不一致的认知数*重要性/协调的认知数*重要性。

904.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决定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务。

这是归因中的( C )。

A.行为中心偏见B.自我中心偏见C.显著性偏见D.观察者偏见显著性偏差(显著性偏见):有人指出,人们常常利用他们最容易获得的刺激来解决复杂纷繁的问题或任务。

1195.“侵犯行为总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这种理论观点是由( D )提出来的。

A.劳伦茨B.班杜拉C.弗洛伊德D.多拉德挫折——侵犯性理论是多拉德等一批心理学家在1939年提出来的。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挫折总会导致某种侵犯性”。

1976.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是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就是( B )。

A.利他行为B.助人行为浙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1 页共3 页C.强化行为D.勇敢行为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

利他行为通常是从助人者是否出于无私动机来界定的。

利他行为定义为: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这个定义的要旨是:1、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2、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他不是在外界压力下做出的;3、利他行为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的行为;4、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性。

1707.从群体中遵从行为的分类来说,个体既在公开行为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作( B )。

A.简单的服从B.内心的接受C.绝对遵从D.绝对服从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这种遵从形式叫做“简单的服从”;既在公开行为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这种遵从形式叫做“内心的接受”。

2108.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个人完成任务的绩效高,这种现象叫( A )。

A.社会助长B.社会抑制C.观众效应D.社会压力社会助长指的是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的绩效要比单独时完成任务的绩效高。

2809.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 B )。

A.缩小B.增大C.变复杂D.变简单人们发现年幼的儿童维持较小的个人空间。

个人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30810.社会心理学是研究( C )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社会政治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社会情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111.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B )。

P38A.社会性B.普遍性与特殊性C.社会学观点D.行为性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规范则与角色期望有差别。

规范是对在一个社会环境中所有人相称的行为的一般性期望,而不管人们拥有的位置。

3812.行为者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 C )。

A.内在原因B.偶然因素C.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D.个性特征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作为行动者,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也即做外在归因;作为观察者,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也即做内在归因。

行为者和观察者归因时有区别。

一种解释认为他们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得出不同的结果。

第二种解释认为原因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或倾向性不同。

13713.在特定的情景中,由于个体在对其行动的结果重复性地失去控制而习得的无反应或麻浙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2 页共3 页木状态,即使以后当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也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这种现象人们称之为( D )。

A.习得的无能B.习得的抑郁C.习得的懒惰D.习得的无望行动者与观察者在归因时存在着区别:作为行动者,我们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在的或情景的因素,也即做外在归因;作为观察者,我们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内在原因,也即做内在归因。

行为者和观察者归因时有区别。

一种解释认为他们得到了不同的信息,自然得出不同的结果。

第二种解释认为原因在于看问题的角度或倾向性不同。

13714.当个体既有获得这个目标的驱力,又有避免这个目标的驱力,此时则产生( C )型冲突。

A.接近——接近B.避免——避免C.接近——回避D.双重接近——回避个人内部冲突的形式:1、接近-接近型。

当个体被驱动去获得两个积极的、对他都有吸引力的目标,但只能获得其中的一个时,就会产生这种内心的冲突;2、避免-避免型。

当个体必须在两个这种冲突致涉及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既有吸引人的性质又有不吸引人的特点;4、双重接近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就会产生这种形式的冲突;3、接近-避免型。

-避免型。

这种冲突形式涉及必须在两个目标中选择一个,而每个目标都有优点和缺点。

23115.多拉德等人认为,可以通过侵犯来减少将来进一步的侵犯行为,此称为( C )。

A.压抑效应B.非控制效应C.发泄效应D.移情效应挫折-侵犯性理论描述了两种减少侵犯的方式。

首先,挫折是可以转移的,即转移侵犯性动机。

第二,也可以允许个体侵犯,发泄法就是用在这个方面。

发泄法的意思是用某些侵犯性行动来减少将来侵犯行为的激发。

19816.按照韦纳的观点,( B )是导致成就行为的内在、稳定、可控因素。

A.努力B.能力C.运气D.任务难度归因类别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归因就是在成功或失败体验中的归因。

韦纳对这类归因进行研究后提出了成功失败的归因理论,称为成就动机归因理论。

韦纳等人提出了一个包括两个步骤的归因过程。

第一,观察者必须决定归因时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即决定控制源。

第二,进行了内在或外在归因之后,观察者还必须决定成功或失败是稳定地发生的,还是不稳定地发生的。

(内在,稳定——能力;内在,不稳定——努力;外在,稳定——任务难度;外在,不稳定——运气)114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 ABC )。

A.实验室实验能为决定因果关系的方向提供手段B.其他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能得到很好的控制C.实验者能够使自变量在多种水平上变化浙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3 页共3 页D.不是检验假设的一个好办法E.这些结果能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1、实验室实验能为决定因果关系的方向提供手段;2、其他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能很好地被控制;3、实验者能够使自变量在多种水平上变化,能研究材料中的趋向,即自变量引起因变量变化的程度。

472.态度是由( ABD )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倾向成分E.动机成分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认知成分是态度其余部分的基础。

503.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

A.类似性B.互补性C.物理距离的接近D.交往的频率E.外貌的吸引力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类似性,互补性,物理距离的接近,交往的频率,外貌的吸引力。

1564.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ABCDE )。

A.文化差异B.个体的能力C.个体对将来的期望D.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E.个体的知识水平CD参看总的结果,E参看性别差异有三大类因素影响遵从:个体的特点:1、总的结果。

一般说来,研究表明,当个体期望将来还需要与群体交往,与个体认为将来不会再与群体交往相比,前者更会遵从。

当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与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相比,前者更会遵从。

个体在群体中所处地位相对较低,与个体在群体中处于较高地位相比,前者更会遵从。

当个体感觉到群体对他没有完全接受时更会遵从。

上述个体主要是遵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2、个体的能力。

另一些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觉得完成任务的能力较强,他就不大可能去遵从;3、性别差异问题。

一系列早期的研究发现,女子比男子更容易遵从。

然而有些研究指出,性别在遵从方面是没有系统差异的,而是由个体对有关项目的不确定性以及缺乏知识,而决定是否做出遵从的反应;4、文化差异。

一些跨文化研究发现了有一些民族成员比另一些民族成员更易遵从的证据。

群体的特点:个体依赖于群体信息的程度,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群体本身特点的影响。

这些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的规模。

从规范性影响角度上说,当群体的规模从4人增加上去,我们不能期望遵从程度也会相应增加。

当信息性的影响发挥着作用的时候,我们认为群体规范与遵从有着线性的关系,群体规范越大,遵从的程度也越大;2、群体的一致性。

群体的分歧有损于群体的力量,有损于迫使成员遵从的力量。

任务的特点:1、为了回答被试对完成某些任务是要比另一些任务更会遵从;2、当任务是浙02047#社会心理学(二)试题第4 页共3 页困难的或者是模糊的时候,被试就把群体作为信息的来源。

当任务容易或者比较清楚时,被试主要考虑群体的规范性压力;3、当任务要求个体在听到其他群体成员反应之前,私下记录自己最初的反应时,遵从就减弱了;4、任务指导语与遵从也有关系。

2205.美国心理学家菜维特提出群体的沟通网络有以下几种类型( ABCDE )。

A.链式B.轮式C.圆周式D.全通道式E.“Y”式群体的沟通网络:有5种不同的沟通网络,即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和“Y”式。

276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利他行为:助人行为是指一种为改进他人幸福的行为,不论助人者出于何种动机。

利他行为通常是从助人者是否出于无私动机来界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