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预防医学: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

三级预防:病因预防、临床前预防(三早)、临床预防(针对患者)。

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要有健全的机体、精神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生物标志物:生物体内发生的和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暴露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的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即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病理或其他方面的改变,根据其改变程度,可判断为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一般以发生率表示。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一定剂量化学物后所引起某一生物个体、组织或器官的生物学改变,这种变化可以用计量单位来表示,称之为量效应。

自然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中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及其能量的总体。

次生环境:是人类为生存的需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对原生环境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人工化了的环境。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组成的自然系统。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所食,后者在背第三中生物所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状关系,称食物。

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没写污染物沿食物链在生物体之间转移并沿食物链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

生物富集作用:一些重金属和难分解的物质可在生物体内蓄积,是生物体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环境中的浓度,这种作用即为生物富集作用。

医源性疾病: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因素和心理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以及探讨相应的卫生保健策略和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活动和医学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框架。

是人们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

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受到社会欢迎的方法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和家庭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依靠自力更生精神能够负担的最基本的卫生保健。

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心职能和主要焦点,是国家卫生系统和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部分。

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的实话预防保健措施。

人类健康的生物、物理、化学、社会与心理等方面的治病因素。

断,早治疗,它是发病期所进行的防止疾病发展的主要措施。

中个,因接触粉尘、有毒化学物、有害物理刺激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后引起的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兵力改变,并出现相应临床症状与体征的一类疾病。

相对稳定无需自外地输入传染源就经常发生的疾病。

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

(Psychosomatic):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组有躯体症状,其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均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或综合证。

analogue):生理始基是指心身疾病患者在患病前的生理特点,它决定着个体对心身疾病的易患性(vulnerabilty)及所患疾病的种类。

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

供给的氨基酸。

简答: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2生活行为因素:如吸烟、酗酒、滥用药物、缺少体育运动等不利于健康;3卫生保健因素:包括医疗、预防和康复等服务,医疗水平差、医务人员量少质差、卫生经费不足等都是不得健康的危险因素;4人类生物学因素:包括遗传、成熟老化等。

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措施,即以全民为对象,由不同层次、全方位地针对无病期、发病期和康复期各个环节,把以防病为中心的医疗预防服务搞好。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1. 引言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防止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通过采取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和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解释和阐述预防医学领域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流行病学、疫苗、家庭医生、健康教育和卫生监测等。

2. 名词解释2.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分支领域,代表性地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它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例如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关因素,以揭示病因、疾病传播途径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对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2.2 疫苗疫苗是预防医学中用于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生物制剂。

它由病原微生物、其毒素或相关抗原制备而成。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的免疫系统被激活,形成防御机制来预防特定的疾病。

疫苗可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来提高人群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2.3 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是一种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专业人员,在预防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他们通常是首先被患者咨询的医疗服务提供者,负责管理和协调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家庭医生通过进行常规体检、提供健康咨询、管理疾病和监控患者健康状况,以预防疾病并提高人群的整体生活质量。

2.4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增加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知识,促进健康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育过程。

它通过传递健康信息、培养健康技能和促进健康态度,帮助个人和社区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引导他们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并避免有害习惯。

2.5 卫生监测卫生监测是一种系统地跟踪和记录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件的过程。

它收集和分析与疾病有关的数据,监测疫情爆发、传播和变化趋势。

卫生监测主要包括监测疾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流行趋势以及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率和效果等指标。

通过卫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健康风险,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3. 结论预防医学是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重要学科,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护理 预防医学 名词解释

护理 预防医学 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通过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和心理行为等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的原理,探讨相应预防策略的方法。

2. 健康新概念:不仅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是身心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 医学模式: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实际也是关于医学问题的观念形式。

4. 三级预防(综合预防)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变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的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

5. 环境:以人类为中心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所必须的各种条件的综合体。

人类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 自然环境:围绕着人类空间中可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总和。

7. 社会环境: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改造自然物质条件并在生产生活和社交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

8. 生物圈:地球表面由大气、水、土壤、岩石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范围。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生活环境的综合体。

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四部分,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10. 食物连:共存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多种生物,其中一种生物一另外一种生物为食,彼此形成一个以食物为环节的联锁关系。

11.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关系错综复杂,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彼此连成网状结构。

12. 生物富集:许多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通过食物链在各种生物体之间相互传递,导致生物体内的浓度增高并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13.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结构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平衡的状态。

14. 生态失调: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各种因素的影响超过其“生态域值”这种自调能力就会降低或消失,引起结构和功能的失调。

15. 生态危机:当生态严重失调,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扩展达到威胁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程度。

预防医学每章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每章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每章的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一门旨在预防疾病、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在预防医学领域,有许多术语和名词需要理解。

本文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预防医学的概念和方法。

一、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它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原因和影响。

流行病学家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以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二、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健康促进是一种综合性的策略,旨在增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感。

它强调人们的主动参与和个体责任,通过教育、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善等手段,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并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预防(Prevention)预防是预防医学的核心概念,它包括三个层次: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旨在降低疾病和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如宣传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二级预防侧重于早期发现并控制疾病,如筛查和早期诊断;三级预防是在已经患病的情况下,通过治疗和康复措施,减轻疾病的损害和后果。

四、风险因素(Risk Factors)风险因素是指与疾病发生相关联的各种危险因素。

常见的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烟、不健康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

通过识别和干预这些风险因素,可以降低患病风险,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社区健康(Community Health)社区健康关注的是群体健康,强调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公共卫生问题。

社区健康的实践包括社区健康评估、卫生教育、干预措施的制定等,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六、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Health)环境卫生关注的是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污染、有毒物质暴露等因素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

环境卫生的目标是研究和改善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和危险物质的暴露,从根本上保护人们的健康。

七、卫生教育(Health Education)卫生教育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向公众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健康观念和行为。

护理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护理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1、限制氨基酸:当某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使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这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物,使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蛋白质能量缺乏病:蛋白质能量缺乏病指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

4、定脂:定脂即类脂,因其在体内相当稳定,不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故称为定脂。

5、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因H 和O比例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10、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用于维持正常体温、呼吸、心跳、腺体分泌等所需要的能量。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由于摄入食物而导致的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

7、维生素: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8、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食品中少量的化学合成剂或天然物质,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加工工艺的需要。

9、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10、肥胖: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1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等原因,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代谢紊乱。

12、药膳: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营养理论的指导下,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方及烹饪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营养特效和食疗作用的膳食。

13、管饲:管饲是通过人工管道向胃或空肠输送营养物质的方法。

14、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是采用肠胃以外的途径补给营养的方法,一般采用静脉输注,包括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所以又叫肠胃外营养。

15、人类营养学:人类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这一生物学过程及其在人们饮食生活实践中得到完美实践的有关理论、措施和方法的科学。

护理学自考《预防医学》

护理学自考《预防医学》

护理学自考《预防医学(二)》03200 高频名词解释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医学模式:医学模式是人类在认识自身健康与防治疾病过程中对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

健康教育:是指让人们重视自己的健康,了解维护健康的卫生知识,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达到控制和消除致病危险因素所进行的宣传教育活动。

内源性感染:病人本身是病原体的携带者,由于全身抵抗力低下面引起的自身感染。

外源性感染:防治疾病过程中获得而引起的微生物感染。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污染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指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使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如环境地貌、结构特征、性质等发生了改变的自然环境。

剂量-效应关系:指某化学物质的摄入量与其引起机体生物学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天系:暴露于某化学污染物的群体中,暴露剂量与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的生物学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垂直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又称母婴传播。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体内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人际关系: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应激:应激是指人们面对困难与逆境而产生的压力和反应。

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

一次污染物:从污染源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未经转化的污染物。

生产性粉尘:是指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车间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生物环境体系。

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生物群落的数量、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状态。

计划免疫:是根据人群免疫状况与疫情监测分析,按照规定程序,在特定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疾病疫苗的预防接种。

充分病因:若有某病因存在,就必定会导致某疾病发生。

必要病因:若某疾病的发生必须要有某病因的存在才行,则该病因为必要病因。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其工作模式是“环境 - 人群 - 健康”,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并以人群健康为目的。

1. 健康(health)-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健康概念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的狭义理解,将健康的内涵扩展到了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

2. 疾病(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表现出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

疾病概念包括以下几个要点:病因作用于机体、机体自稳调节紊乱、出现异常生命活动、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等。

3.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

例如,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等。

4.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是在疾病的早期,症状体征尚未表现出来或难以觉察,通过早期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以达到控制疾病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等目的。

例如,通过筛检、定期健康检查、设立专科门诊等手段早期发现疾病。

5.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又称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

是在疾病的临床期(发病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例如,对已患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指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疾病的发生、推迟其发展、降低其病情严重程度,并提高健康水平的一门学科。

预防医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等。

下面将对几个预防医学中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

1. 疫苗接种(Vaccination)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疫苗是一种通过注射或口服给予人体的,包含病原体的部分或全体,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提供免疫力,预防相应疾病的发生。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等。

2. 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健康教育是通过向公众传授有关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医疗机构等渠道进行,内容包括健康饮食、锻炼、个人卫生等。

3. 环境卫生(Environmental Sanitation)环境卫生是指通过改善和维护环境的干净、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环境卫生包括水源净化、废物处理、食品卫生等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染风险。

4. 流行病学调查(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流行病学调查是预防医学中用于识别和控制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流行病学调查主要通过研究疾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数据,分析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5. 健康检查(Health Check-up)健康检查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全面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风险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健康检查通常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液和尿液检查等项目。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减少疾病的风险因素,提高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可以有效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展和传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汇总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汇总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汇总预防医学是指在医学领域中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一门学科。

它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部分,旨在减少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

下面是一些预防医学常用的术语和概念的解释。

1. 疫苗:一种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给予人体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或其衍生物的制剂,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对特定疾病的抵抗力。

2. 预防接种:使用疫苗给人体注射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来预防特定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3. 免疫力:指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能力。

人体的免疫力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等方式进行增强。

4. 传染病: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例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5. 卫生:指保持环境、个人和社区的清洁与整洁,以控制疾病传播的措施和做法。

6. 疫苗接种率:指给特定群体注射特定疫苗的比例,通常以百分率表示,用于评估接种工作的覆盖率和效果。

7. 疫情:指某地区或某个特定群体中疾病的发生情况和传播范围。

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8. 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和传播规律的学科。

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预防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9. 致病因子:引起疾病发生的因素,包括感染病原体、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10. 个人卫生: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体清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行为的方式,以保持个人的健康。

11. 社区卫生:指社区层面的卫生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疫苗接种、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等。

12. 健康教育:通过向公众提供相关健康知识和信息,以促进个人和群体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13. 防护措施: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例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

14. 健康检查:对个人进行常规的体检和相关检查,以及对疾病的早期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15. 高危行为:指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的行为,例如吸烟、酗酒、性行为不安全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精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精选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精选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精选)免责声明:⒈ 答案及批注仅供参考,无痕不对其准确性负责⒉ 知识点的范围具有局限性,08护理可供参考使用,无痕不做任何解释⒊ 版权所有,翻录必究!转载请标注“豆丁”字样!⒋ 最终解释权归雁过无痕所有。

1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针对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规律;以预防为主为主要指导思想,制定疾病的预防对策,对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1 环境――指在特定的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其影响可以使现时或远期的。

2自然环境――指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条件,由空气、食物、水及其他生物等因素构成3社会环境――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和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卫生服务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构成4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5 次生环境――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和人工改造了的自然环境。

6 生物圈――指地球表层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立体空间,其范围包括海平面以下11km至海平面以上10km包括其中的生物、地壳、海洋、大气层7 生态系统――指生物与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联系共同1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发展的现象2 公害――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生态破坏3 公害病――由公害引起的区域性疾病6环境自净作用――少量的污染物一时性进入环境可经过各种自然过程而消除或减少,而使环境复原的功能7 一次污染物――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形成的污染物 8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种污染物,使生物体内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2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物质(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对人群的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健康危害7 游离性余氯――为使饮用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以确保其饮用安全性,饮水消毒所加入的氯消毒剂,在发挥杀菌作用而消耗之后应有一定量的剩余一、噪声: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1 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高于夏季室外通风温度计2℃或2℃以上的作业3 中暑――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五篇范文)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五篇范文)

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五篇范文)第一篇:预防医学重点名词解释1、三级预防策略:①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在第一级预防中,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②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③第三级预防对以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地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以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2、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使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3、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4、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计算方法同发病率;与发病率相比,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观察期限可以以日、周、旬、月为单位,可以精确地测量发病的几率,常用于疾病爆发或流行时的调查,如传染病、食物中毒及职业中毒等爆发的调查。

5、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6、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7、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人群组中发病率均高,并随着年龄增长儿上升。

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人群组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逐渐与当地居民接近。

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

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也可能发生类似的疾病。

8、移民流行病学:利用移民人群综合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从而找出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别,区分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发现病因线索。

自学考试护理本科预防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自学考试护理本科预防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自学考试护理本科预防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一、名词解释1、预防医学:通过研究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和心理行为诸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规律,应用卫生实验技术、医学统计方法和流行病学原理,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应该是身心健全完满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3、医学模式:观察和解决医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称为医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关于医学问题的观念形式。

现代医学模式: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的最大特点为从单纯的生物因素扩大到人的社会、心理因素。

是指导现代医学实践的理论基础。

4、系统化整体护理:首先,护理重视的是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疾病的本身;其次,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既有生理的,又有心理和社会的,因此,护理的对象是整体的人;第三,人类既有现存的健康问题,又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以护理需要面对现实的病人,也需要面对任何有保健需求的人群;第四,系统化整体护理所要求的护理工作,不单纯是传统的执行医嘱任务,而是更广泛、更全面的任务,包括促进健康(对尚未患病的人)、预防疾病(对处于危险因素中人)、协助康复(对已经患病的人)和减轻痛苦(对生命垂危的人)5、三级预防:也称综合预防,是卫生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体现和具体措施,即以人群为对象,针对健康发展变化过程的不同时期,全方位地搞好预防、治疗和康复等保健服务。

6、一级预防:也称病因预防,即采取各种消除和控制危害健康因素的措施,防止健康人群发病。

首先,应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政策和策略,如全民健身运动计划、预防高血压纲要、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则等;其次,采取具体措施保护环境,如通过工艺改革控制工业废气污染、加强消毒灭菌净化病区环境第;第三,面向大众推行保健措施和开展健康教育,如预防接种、定期体检、慎重使用抗生素等。

7、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搞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

对于慢性病,一方面利用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等形式及早发现和诊断病人,另一方面要大力研制高敏感性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大力提高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对于传染病,要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隔离、治疗,防止扩散蔓延,并迅速做好传染病报告。

预防医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重点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重点名词解释1.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通过采取行动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减轻人类的疾病负担。

预防医学关注的不仅是个体的健康,而且也与公共卫生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2. 健康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的状态。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

预防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健康,使人们能够达到最佳的身心状态。

3. 疾病疾病是指人体发生异常的生理、生化或形态结构变化,导致身体或器官功能障碍的状态。

预防医学的任务之一就是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4. 病因学病因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机制的学科。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因素等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疾病的病因,预防医学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疾病的风险。

5.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可以探索疾病的流行特点、传播途径和高风险人群。

预防医学借助流行病学的方法,可以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6. 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指那些具有较高患病风险的人群。

根据个体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职业环境等因素,可以确定一些人群患病的概率较高。

预防医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识别和监测高危人群,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7. 预防策略预防策略是指预防医学实施的措施和方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风险因素,预防策略可以包括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疫苗接种、环境改善、筛查检测、早期干预等多种手段。

预防策略的制定需要基于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的研究成果,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考虑。

8.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种通过向公众传递健康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健康意识和促进健康行为的方法。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社区活动、学校教育等途径进行。

预防医学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危害、预防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

护士考题预防医学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护士考题预防医学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护士考题预防医学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1.介水传染病
2.初级卫生保健
3.职业病的健康监护
4.临床前预防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6.概率
7.样本
参考答案
1.介水传染病:是指由于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

2.初级卫生保健(PHC):又称为基层卫生保健,它是实现HFA的关键策略。

WHO对PHC 的解释是:从需要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从受益面来说是每个人都能享有的;从方法来说是科学的、可靠的,又是能普遍接受的;从费用来说是能承受的,从工作来说是个人、家庭、全社会每个人都能积极参加的。

也就是说,PHC是指最基本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人都享有的保健措施,它面向社会、作为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

3.职业病的健康监护:是指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系统检查和分析,从而发现早期健康损害的重要措施。

4.临床前预防:又称二级预防,即在临床前期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疾病有可能及早治愈或不致加重。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疾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6.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常用P表示,取值范围0≤P≤1。

7.样本:由总体中按预先规定的概率随机抽取出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如观察某药对高血压的疗效,那么所有患高血压的患者就是该研究的总体。

在实验中观察了50名患者,这50名患者就是样本。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

预防医学的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恶化,保护人民的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预防医学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介绍其在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分支,负责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患病率、死亡率和疾病风险,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流行病学家可以通过调查分析得出某种疾病的发病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

疫苗是预防医学中常用的防疫手段。

疫苗是一种通过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将病原体的抗原或抗原相关物引入人体,激发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疫苗可预防多种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和流感等。

通过接种疫苗,人们可以在免疫系统遇到真正的病原体时迅速产生抗体,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营养学在预防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营养学研究食物对人体的营养需求以及不同的饮食模式对健康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人们可以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例如,均衡的膳食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风险,而高纤维饮食可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预防医学强调营养与健康的紧密关系,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民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达健康知识,如宣传册、健康讲座和媒体报道等。

通过健康教育,人们可以了解自身的健康风险和疾病预防的方法,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例如,健康教育可以向公众传递正确的洗手方法,提醒人们重视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播。

环境卫生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方面,关注人们所处的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卫生涉及空气、水质、食品安全和工作场所卫生等多个方面。

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减少病原体、有害物质和污染物的存在,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健康。

环境卫生包括垃圾处理、消毒和无菌技术等,可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简答

预防医学名词解释,简答

名词解释: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疾病自然史: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

包括健康期,病理发生期,临床前期,临床期,结局。

健康疾病连续带(HDC):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或死亡)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我们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

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也是人群新病例数的指标。

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一般用来表示被研究人口中患某疾病或处于某种状态的人口比例。

其实质是一个比例不是率。

新生儿死亡率:是指死亡发生在出生后28天内的新生儿数与该地同期的活产数之比。

暴发: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的现象。

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即用于维持体温、心跳、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的能量消耗。

传染病:是指由特异病原体(或他们的毒性产物)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可以通过感染的人,动物和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方式传染给易感宿主。

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种生物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传染源:是指体内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简称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地原因,使环境中污染物的量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影响健康。

公害病:由于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护士的预防医学知识

护士的预防医学知识

护士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参与
流行病学研究是预防医学的另 一个重要领域,护士也在此领
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士还需要对流行病学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 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护士负责收集和整理流行病学 数据,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监 测,协助医生进行疾病预防和
控制工作。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护士需要 具备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面的 知识,以便更好地协助医生进 行相关研究工作。
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房环境进行评估,排除可能导致跌倒的风险因 素,如地面湿滑、障碍物等,并进行相应的改善。
患者指导和监督
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预防跌倒的指导和监督,提醒患者避免在 不稳定状态下活动,尤其是在夜间和清晨。
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
根据患者的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床栏、扶手、防滑 鞋等,以增加患者的安全保障。
健康教育 健康评估 预防干预
监测与评估
护士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向患 者和公众传播预防医学知识,提 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 力。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干预措施,如 定期检查、改善生活方式、接种 疫苗等。
02
护士在预防医学中的作用
Chapter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重要传播者
03
预防医学知识在护理实践中的 应用
Chapter
预防感染的措施
洗手和手消毒
患者隔离和环境清洁
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洗手,使 用手消毒液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传 播。
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应采取隔 离措施,并对病房和医疗环境进行定 期清洁和消毒。
防护用品的使用
根据需要,护士应穿戴适当的防护用 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以防 止感染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限制氨基酸:当某蛋白质中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使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这一种或几种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是指将不同的食物适当混合食物,使蛋白质之间相对不足的氨基酸互相补偿,使其比值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3、蛋白质能量缺乏病:蛋白质能量缺乏病指严重蛋白质营养不良时,蛋白质缺乏与能量缺乏同时发生。

4、定脂:定脂即类脂,因其在体内相当稳定,不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的影响,故称为定脂。

5、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的总称,因H 和O比例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

10、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指用于维持正常体温、呼吸、心跳、腺体分泌等所需要的能量。

6、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由于摄入食物而导致的热能消耗增加的现象。

7、维生素:维生素是指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8、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保藏等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食品中少量的化学合成剂或天然物质,以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及加工工艺的需要。

9、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正常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后,引起的以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10、肥胖: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
1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生物效应降低等原因,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代谢紊乱。

12、药膳:药膳是在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营养理论的指导下,以药物和食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方及烹饪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独特营养特效和食疗作用的膳食。

13、管饲:管饲是通过人工管道向胃或空肠输送营养物质的方法。

14、静脉营养:静脉营养是采用肠胃以外的途径补给营养的方法,一般采用静脉输注,包括周围或中心静脉输注,所以又叫肠胃外营养。

15、人类营养学:人类营养学是研究人类营养这一生物学过程及其在人们饮食生活实践中得到完美实践的有关理论、措施和方法的科学。

16、社区营养:社区营养是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人类社会中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结,从宏观上研究解决其合理营养与膳食的有关理论,实践和方法的一个边缘学科。

17、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应用性科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医学领域客观规律的一种工具。

18、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所有的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19、样本:样本是根据研究目的从研究总体随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某种变量值的集合。

20、变量:变量即观察单位的研究特征。

变量的观察值成为变量值。

21、概率: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0≤P≤1。

22、计量资料:计量资料是指由一组同质的数值变量值所组成的资料。

23、计数资料:技术资料是按事物的属性特征分组,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

24、等级资料:等级资料是按事物的等级或类别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而得到的资料,也称半定量资料。

这类资料变量值间不仅有类别的不同,且不同组间也有顺序、等级或量的差别,但这种差别又无法精确量化。

25、统计推断:统计推断就是用样本信息推论总体特征。

他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26、标准误差:标准误差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他与标准差成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27、生存率:生存率是指从某个规定时刻(如发病、确诊、治疗开始、手术之后、出院)开始,对病例跟踪到一定时间时,病人仍然存活的百分比。

28、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按流行病学实验方法,运用随机化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某种医疗措施,后者则不急于这种医疗措施或仅给予安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后评价该医疗措施的效应。

29、空白对照:空白对照指对照组在试验期间不给任何处理,只做单纯观察,以便与实验组比较的对照方法。

30、单盲法:单盲法指研究人员指导医疗措施分组情况,而研究对象不知道接受措施的具体内容,从而避免了病人主观因素对疗效造成的偏倚。

31、双盲法:双盲法指执行医疗措施的医护人员和病人都不知道病人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

32、虚假联系:虚假联系是由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偏倚所引起,或应用了错误的方法,错误的判断而形成的联系。

33、间接联系:间接联系指当两种疾病都与某种因素有联系,则这两种疾病存在的统计学上的联系。

34、疾病预防策略:疾病预防策略是指在充分了解疾病特点和当地背景的情况下,对如何执行具体措施做出的一种宏观决策,是指导全局的总体方针。

35、疾病预防措施:疾病预防措施是指开展疾病预防工作的具体技术手段。

36、:应激是机体对来自外部有害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即机体对各自肉体的、精神或社会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37、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38、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做出的统一规定。

39、冷链:冷链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存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些列设备的总称。

40、预防接种: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指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中,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41、接触者: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

42、消毒:消毒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的病原体,并非要求杀灭一切微生物。

43疾病监测:疾病监测是长期的、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44、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特发性心脏病、心肌病以及肺心病等,简称心血管疾病。

45、倒峰型:倒峰型指发病曲线自发病率高峰下降后后缓慢上升。

46、意外事故:意外事故指能量的传递或干扰超过人体的耐受性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导致缺氧和刺激引起的精神创伤。

47、医院内传染:医院内传染是指病人入院后发生的感染,这种感染必须是在医院内获得的,故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48、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主动地连续观察在医院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制定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与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49、传染源: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50、潜伏期: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临床症状开始出现的这一段时间。

51、传染期:传染期指传染病病人排除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52、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能排除病原体的人。

53、传播机制:传播机制指病原体更换宿主的过程。

54、外潜伏期:外潜伏期指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内增殖或完成其生活周期中某阶段具有传染性所需要的时期。

55、垂直传播:垂直传染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两代之间的传播。

56、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指人群作为一个群体对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

57、疫源地: 疫源地指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

58、自然疫源性:自然疫源性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不依赖人类的参与,也可通过媒介吸血节肢动物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下延续其后代,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人的现象。

59、疾病控制谱: 疾病的控制谱指传染病的预防从从控制到消灭到再消灭,在疾病预防策略和和措施上所显示出的差异。

60、消除:消除是指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使某种传染病消失
61、消灭:消灭是指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止,并达到全球所有国家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

62、均数:均数描述一组计量资料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特征的指标。

63、标准差:标准差是描述一组计量资料离散趋势或分布状态特征的指标。

64、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指若以计量值为横轴,观察例数为纵轴绘制一条频数分布曲线,这条曲线呈现对称的、中间高、两侧逐渐下降的钟形。

65、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计量资料中位置处于中央的位置。

66、相对数:相对数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绝对数值比。

67、率:率用于表示某现象发生的频率程度。

68、构成比:构成比也称百分比,用于表示某成分在所有成分中占有的比例。

69、相对比:相对比是两个相关联指标的变化。

70、动态数列:动态数列是一系列按时间顺学排列的统计指标,用以说明事物在时间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