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常见经济犯罪与风险防范
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经济犯罪的预防和对策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违法手段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和企业的利益,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重大影响。
为了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并保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本文将探讨一些经济犯罪的预防方法和对策。
一、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是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基础和保障。
各国应加强对经济犯罪的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条款,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加大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二、加强监管和监察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和监察体系是预防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金融机构、企业和市场的监管,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规范经济活动。
同时,提高监察力度,加强对行业内部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严厉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三、加强信息安全和防范措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犯罪行为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手段。
为了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各国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网络安全监管,提高对网络犯罪行为的侦查和处罚效果。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经济犯罪往往具有跨国性和跨地区性的特点,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各国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情报信息,加强跨国追逃和追赃工作。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对国际犯罪组织的打击力度,共同维护国际社会的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五、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加强预防经济犯罪的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对于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提高公众对经济犯罪的认知和识别能力。
同时,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例的宣传和教育,警示公众远离经济犯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六、加强企业自我监管和风险防范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于预防经济犯罪具有重要责任和作用。
常见经济犯罪类型及防范措施
常见经济犯罪类型及防范措施作者: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7年第06期近年来,经济犯罪不断呈现出形式多样、手段翻新、社会危害大、群众经济损失惨重的趋势,如何有效防范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以下列举近年来常见的一些经济犯罪行为,并就如何防范做简要介绍。
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主要犯罪手法以介绍职业、招聘兼职、从事新型项目经营、低成本创业等为名,欺骗他人在本地或异地非法聚集,以面对面集中授课“洗脑”的形式,用“财富、梦想、荣耀、成功”等词语诱导他人参与。
以所谓合法公司为掩护,假借高科技、新产品的幌子,以产品直销为名,宣传增设专卖店、实现连锁销售、创建概念店、申办体验馆、出资购买区域发展加盟商的权利等,通过发展加盟商按层级收取加盟费吸引他人参与。
以互联网、报刊等媒介发布“外汇交易”“股票投资”“纯资本运作”等“致富信息”,或推销“教育培训”“个人理财”“远程教育” 等“虚拟产品”,引诱他人参与。
以亲属、朋友、同乡身份介绍“新型营销”“全新致富理论”“网络营销”“网络倍增”“加盟连锁”等信息,组织所谓“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举行招商会、推荐会、免费旅游并送纪念品等活动诱骗他人参与。
以互联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为载体,极力美化公司形象,鼓吹预期收益,并通过一定方式展示已经参与人员的姓名、业绩、奖励、分红等情况,刺激他人加入。
打着“支持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建设”“泛亚经济圈建设”等幌子,曲解国家政策,增强传销的欺骗性。
对新参与人员限制自由,没收通讯工具、身份证等,编造各种“谎言”骗取钱财的“暴力传销”。
防范措施传销主要利用“杀熟”手段骗人骗钱,千万不要碍于情面,抱着先试试看的心理盲目加入。
要提醒周围的人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简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简析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论文摘要]法律风险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
文章浅谈当前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几种常见的法律风险,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防范措施,以帮助企业加强对法律风险的控制。
[论文关键词]法律风险成因防范措施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家经济结构的加速转型以及社会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加之竞争规则逐渐变得规范化和透明化,广大企业在享受日渐变化的市场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隐藏了许多潜在的企业风险。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面对的除了自然风险和商业风险,还有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也是可以加以控制防范的。
近年来,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存在着因法律风险而承担法律责任,付出惨痛代价的法律后果现象,究其原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对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
因此,做好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成败,其意义重大。
二、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其成因分析(一)法律风险的定义与特征企业的法律风险是指行为人在法律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做出了不规范的法律行为所导致的,或者与企业预期达到的目标相违背而引起可能发生的法律不利后果,它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一般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主要包括合同法律风险、管理人员违法风险、劳动关系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等。
法律风险并不是违法风险,但是所有引起法律风险的行为是不具有规范性的。
企业的法律风险主要特征如下:1.企业的法律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导致经营管理成本的增加或者错失良好的商业机会;2.企业法律风险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企业的经营管理、外部法律环境的变化、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应对变化的措施等,降低企业的法律风险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3.企业的法律风险带来的不一定是不良影响,根据不同法律风险的特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效管理控制法律风险,降低不利的法律风险,这也可能会为企业带来积极的利益;4.企业的法律风险一旦发生会使得企业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二)常见的几种法律风险1.权益纠纷法律风险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内部纠纷问题,如股东之间,股东与董事会之间存在着股权确认、转让、权益诉讼以及企业对经营者或股东的诉讼、诉讼撤销要求等。
公司经济犯罪预防策略
公司经济犯罪预防策略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经济犯罪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为了防止公司遭受经济犯罪的损失,保护公司的财务稳定和声誉,制定一系列有效的经济犯罪预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公司经济犯罪的策略,为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确保公司运作正常、减少潜在经济犯罪的关键环节。
公司应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例如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制度规范,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审批流程等。
此外,公司还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2. 建立道德与诚信的企业文化道德与诚信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公司应该制定明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并要求员工签署承诺书,明确对经济犯罪零容忍的立场。
此外,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强员工道德教育和培训,增强员工识别经济犯罪风险的能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3. 加强员工背景调查和职业道德评估公司在招聘和选拔员工的过程中应加强背景调查,特别是高风险职位的候选人。
同时,定期进行职业道德评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公司还可以设立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主动揭发内部经济犯罪行为。
4.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新的威胁。
为了防止公司经济犯罪,公司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包括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进行安全漏洞测试,加密关键数据,实施访问控制等。
此外,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也非常重要,公司应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地应对各类网络威胁。
5. 加强合规监管和外部合作公司应密切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确保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合规操作。
此外,公司可以与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洽谈与执法机构的合作协议,共同打击经济犯罪。
同时,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分享经验,提高防范经济犯罪的能力。
总结:经济犯罪对公司的损失严重,给企业的声誉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经济犯罪的惩治与预防
经济犯罪的惩治与预防在如今繁荣的经济社会中,经济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秩序和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和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
首先,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犯罪行为,惩治工作必不可少。
在司法系统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和判决力度是关键。
建立高效的调查机构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逃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分子,应加大追逃追赃力度,建立国际协作机制,密切合作打击跨国经济犯罪。
同时,建立起严厉的刑罚体系,将犯罪行为暴利所得全部追缴,并加以惩处,以儆效尤。
其次,除了针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惩治,预防经济犯罪同样重要。
前期预防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首先,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经济犯罪行为往往在经济波动大、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大量涌现,而稳定的经济环境可以减少犯罪的机会和动机。
其次,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识别能力,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反腐败意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此外,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和监控机制,严格实施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减少企业中的腐败现象。
另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来打击和预防经济犯罪。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以快速响应和提供准确的犯罪情报。
通过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防犯罪行为。
同时,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打击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提高网络安全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技术手段。
此外,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是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使得经济犯罪越来越具有跨国特点,而国际合作可以帮助不同国家之间共享情报和共同打击犯罪。
加强国际警务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国际打击经济犯罪的标准和机制,形成联合打击的合力。
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
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是指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在经济活动中采取各种手段欺诈、偷窃、侵占、聚敛、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经济发展,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是非常重要的。
一、加强预防机制的构建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刑法》、《经济犯罪惩治法》等,明确各种经济犯罪的界定和处罚力度,增强对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2.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工作制度,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
3.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经济犯罪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犯罪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预防经济犯罪的合力。
二、打击经济犯罪的措施1.依法追究责任:对涉嫌经济犯罪的个人和组织,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审判,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加强执法合作:政府和执法机构应加强国内外合作,共同打击经济犯罪,加大对国际经济犯罪组织的打击力度,增强跨国合作,追缴各类赃款赃物。
3.强化监测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完善的经济犯罪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并预警可能的经济犯罪行为,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打击。
4.完善保护措施:加强对受害者的法律保护和帮助,设立专门的受理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帮助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
三、经济犯罪预防与打击的意义1.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经济犯罪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导致资源的非法流动和无序竞争,破坏了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
通过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可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保护人民群众权益:经济犯罪使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加强经济犯罪的预防与打击,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3.提升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经济犯罪情况直接影响国家的形象和信誉度。
有效预防公司经济犯罪行为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范本文)
有效预防公司经济犯罪行为的法律风险防范策略引言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公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其中包括经济犯罪行为的风险。
经济犯罪行为不仅可能给公司带来财务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因此,为了保护公司免受经济犯罪行为的伤害,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法律风险防范策略非常重要。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1.聘请合格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确保董事会成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具备合适的资格和经验来管理公司,并确保他们了解公司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2.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政策: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确保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和员工遵守政策和程序,同时确保透明度和问责制。
3.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组建独立的审计委员会来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确保合规性,并为公司提供独立的审计意见。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1.制定和实施合规程序:根据法律和法规要求,制定并实施适当的合规程序,包括反洗钱、反腐败、反贪污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公司在各个领域的合规性。
2.进行定期的风险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经济犯罪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这些风险。
3.建立举报机制:建立匿名举报机制,鼓励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向公司报告可能存在的经济犯罪行为,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员工是公司的核心资源,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公司的经济犯罪风险有重要影响。
因此,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是预防经济犯罪行为的关键。
1.提供合规培训:为员工提供涵盖合规要求的培训课程,确保员工了解合规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遵守公司的政策和程序。
2.加强行为道德教育:培养员工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强调廉洁、诚信和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3.定期审查和更新培训计划:定期审查和更新培训计划,确保其与变化的法律和业务环境保持一致。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尽职调查程序1.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尽职调查:对潜在的合作伙伴进行尽职调查,包括背景调查、财务实力评估和合规审查等,确保他们符合公司的道德和法律要求。
公司、企业人员容易触犯的几种经济犯罪及其防范
公司、企业人员容易触犯的几种经济犯罪及其防范第一部份几种常见的经济犯罪情况介绍一、职务侵占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271条规定,职务侵占罪就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数额较大”在我们顺德地区是2万元,即立案标准是2万元。
它与贪污罪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而本罪的主体是非国家工作人员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有种不规范的叫法叫它“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
职务侵占案件主要有以下7类作案手法;第1类,收款不入帐型。
A、公司业务员、驻外商务代表、司机等利用职务之便,从客户处收取货款(现金)后,或者要求客户将货款转帐到其个人帐户后,非法占为己有。
B、公司出纳利用职务之便,采取收取现金不入帐以及做假帐的方式隐蔽公司的销售收入,从而将这些款项占为己有。
第2类,内外勾结型。
A、公司驻外机构或合作单位的负责人与出纳、业务员勾结,隐瞒业务收入,私分公款。
B、公司会计与出纳串通,采取涂改现金支出单,加大费用支出的手法,侵占单位资金。
第3类,虚构事实型。
A、公司驻外机构的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伪造客户的公章,假冒客户的名义伪造了一份订货合同向公司提货,然后将该货物卖掉后携款潜逃。
B、公司股东(一般又是法人代表)擅自将公司转卖给他人,所得款项占为己有。
C、公司报关员伪造公司有关证明材料,私自以公司名义开立银行帐户,然后向海关申请将退还公司的进口货物保证金划入该帐户,然后将款项提出占为己有。
第4类,监守自盗型。
公司仓管员和司机串通,有些还和门卫、保安串通,将仓库的货物偷出卖掉后将所得款项私分。
第5类,侵占货物型。
A、公司业务员或司机利用职务之便,从客户处拿货物后将货物卖掉,之后携款潜逃。
B、公司驻外机构负责人或商务代表将驻外机构仓库里的货物变卖后携款潜逃。
第6类,赚取差价型。
A、公司售后服务中心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将处理品抬高价格出售,然后将差价占为几有。
公司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职务侵占罪。案例:被告人:高玉坤,男,34岁,河南省鲁山县人,原系河南省平顶山市汇源化学工业公司机械动力处副处长。
被告人高玉坤于1994年12月受聘于平顶山市汇源化学工业公司(以下简称汇源公司)工作。该公司系鲁山县梁洼镇镇办集体企业。1995年9月,高玉坤被汇源公司任命为机械动力处副处长,负责该公司设备配件供应计划及对外签订采购、加工合同工作。1996年5月,汇源公司需要加工一批设备配件,高玉坤让在汇源公司承包土建工程的张双成为其联系加工单位,并对张说明“可以从中弄俩钱花”。张双成表示同意后,到平顶山市找到其表哥张世忠,让他帮忙联系加工单位,许诺事成之后有“好处费”。张世忠通过其战友、平煤集团青年矿原矿长赵纪生从中介绍,由青年矿下属单位更生厂加工该批配件。在双方商谈过程中,高玉坤多次授意张双成让更生厂提高加工费用预算,从中索要“好处费”5万元,张双成即将此意告知更生厂厂长段普军。后更生厂根据高玉坤的授意提高了加工费用预算。1996年6月28日,高玉坤和汇源公司的景某与更生厂签订了加工合同。合同签订后,汇源公司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更生厂加工费5万元。高玉坤得知预付款汇出后,于同年8月9日上午让张双成去更生厂取款,自己也随后赶到更生厂,又电话通知张世忠速到更生厂取款。当天下午,张世忠通过赵纪生从更生厂财务科办理了取款手续,取出现金4万元和金额为1万元的存折一个。后张世忠将此款交给张成双1万元,交给高玉坤3万元,存折所存现金1万元由张世忠获得。
为谋取不当利益,给其他公司、企业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构成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第164条);
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第134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第135条);
3、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刑事法律风险:
企业家常涉10大罪名及风险防范
企业家常涉10大罪名及风险防范读到曾庆鸿在《法律旋转门》上发表的文章《企业家常涉十大罪名解析》,我干脆写篇风险防范文章。
律师不应该仅限于普法,而应该提供法律服务产品。
曾庆鸿认为企业家容易犯逃汇罪、骗取外汇罪,但实际上企业家更容易犯合同诈骗罪与逃税罪,本文将这两个罪名风险防范列入,替代不常发生的逃汇罪与骗取外汇罪。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本罪的特点是向非特定的人吸收存款,破坏了金融秩序。
我国对金融行业实行国家垄断,民间“吸收公众存款”筹集资金很容易涉嫌《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但企业家又缺少集资渠道,因此既要筹集资金但不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破解之法则是向“特定的人”借款,例如向自己的亲戚朋友与熟人借款,这些人又可以再向自己的亲戚朋友与熟人借款,从而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成大量的熟人之间“民间借款”。
当然,“民间借款”既要考虑用到企业经营,又要考虑企业家还款能力,避免构成诈骗。
2、集资诈骗罪本罪的特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本罪不仅破坏国家金融秩序与公司秩序,而且损害投资人利益。
企业家“民间借贷”只是获得借款资金,融资效果有限,这就很容易“集资诈骗”。
破解之法则是“支付对价”,例如增加资本、出售股份,从而把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增加或股权转让给外人。
其结果是企业有效支配资本增多,但企业家有效控制的股份减少。
破解之法是,企业家要想“融资”借力,就应该将自己的股权“稀释”,让员工持股或合伙伙伴持股。
不过,企业家持股不应该低于三分之一(重大事务否决权),员工持股应该设立员工持股委员会,避免员工股权被稀释。
3、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本罪的特点是公司发起人、股东未按规定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在公司成立后将出资抽逃。
企业家经常要“应急周转”,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比较常见,甚至让担保公司代为出资,验资后就抽走资金。
企业家既要有充裕的资金又要避免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又要避免刑事责任,则需要变通。
经济犯罪预警与风险防范策略
提高员工识别和防范经济犯罪能力
01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
企业应定期开展经济犯罪防范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经济犯罪的认识和
防范意识。
02
建立员工举报奖励制度
企业应鼓励员工积极举报经济犯罪行为,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保护举报
人合法权益。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经济犯罪的定义 、范围和处罚措施,为打击经济犯罪提供有力的 法律武器。
加强执法力度
加大对经济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执法效率 和公正性,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3
完善司法程序
优化经济犯罪案件的审判程序,提高审判效率和 质量,确保案件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
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推动诚信建设
风险防范策略
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经济犯罪的 风险防范策略,包括制度完善 、技术防范、人员培训等方面 。
案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经济犯罪案例的分 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 和完善预警及风险防范机制的
建议。
02
CATALOGUE
经济犯罪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 ,严重侵犯国家管理制度、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社会财产安全,依照刑法应受刑 罚处罚的行为。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 权限,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
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企业财 务和业务进行全面、客观的审计和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机制
建立员工举报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内部监督 ,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公司内部经济犯罪防范建议
公司内部经济犯罪防范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内部经济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会给公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损害公司的声誉和信誉。
为了保护公司的利益和业务的稳定发展,我们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打击内部经济犯罪行为。
以下是我对公司内部经济犯罪防范的几点建议。
1. 加强人员背景调查和培训公司在招聘员工时,应该进行严格的背景调查,特别是对负责核算、账务和资金管理的职位进行重点关注。
同时,公司应该向全体员工提供相关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经济犯罪防范政策和措施,知晓犯罪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公司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确保公司的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比如,公司可以规定核算、账务和资金管理等部门的工作需要相互监督或双人操作,以减少个别员工的独立操作权。
同时,公司应定期对公司账务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审计,以确保所有的交易和操作符合相关法规和公司政策。
3. 加强财务审批流程管理公司应该建立清晰的财务审批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财务交易都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
对于涉及金额较大或具有较高风险的交易,公司应该增加审批层级和相关部门的参与,以提高审批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4. 鼓励员工举报内部经济犯罪行为公司应该建立一个安全、公正和透明的举报机制,鼓励员工主动向公司举报任何涉嫌内部经济犯罪的行为。
公司应该保护举报人员的权益,并对举报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和处理。
同时,公司还可以设置悬赏制度,对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定期开展内部经济犯罪风险评估公司应该定期开展内部经济犯罪风险评估,发现和排除潜在的风险点。
评估可以包括对公司的业务流程、账务操作、内部控制、人员背景等多个方面的检查和评估,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
6. 加强合规和法律意识教育公司应该加强员工的合规和法律意识教育。
防范企业经济犯罪的实用指南
防范企业经济犯罪的实用指南第一章:企业经济犯罪的概述企业经济犯罪是指企业内部的犯罪行为,包括贪污受贿、侵占、挪用资金、伪造票据、虚假广告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
第二章:防范方案2.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制定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采购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加强制度的宣传和执行,以减少经济犯罪的发生。
2.2 加强员工的诚信教育和管理培养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职业操守,加强员工教育和管理,督促员工遵守企业制度和规章,防范经济犯罪的发生。
2.3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管理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项业务信息数据化、透明化管理。
并建立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综合风险管理机制,及时防范企业风险。
2.4 实行职责的分工与监督在企业内部进行职责的分工与监督,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企业重要业务进行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经济犯罪行为。
第三章:应对措施3.1 加强预警和监管通过建立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要业务的监管,及时发现经济犯罪的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2 加大打击力度在经济犯罪的打击上,要坚持“打防结合、治本与治标并举”的原则,及时发现和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加大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3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于企业因经济犯罪遭受的经济损失,可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遭受的经济损失和承受的风险。
第四章:经济犯罪案例4.1 资金挪用案例某企业财务经理利用公司内部审批程序不严格的漏洞,将财务流向改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自己的账户中。
该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4.2 虚假广告案例某企业在广告中夸大产品的功效和治疗效果,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产生误解,进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该案例充分说明了企业要加强对广告宣传的监管和管理,避免虚假广告的出现和传播。
解密商业犯罪如何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
解密商业犯罪如何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商业犯罪是指在商业领域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经济犯罪则是以非法获取利益为目的的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对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竞争产生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商业环境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打击商业犯罪与经济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密商业犯罪并提供预防与打击经济犯罪的措施。
一、了解商业犯罪的种类与特征商业犯罪包括偷盗、抢劫、贿赂、假冒、侵权等一系列犯罪行为。
在了解商业犯罪的基础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识别商业犯罪的特征以便进行预防和打击:1. 财务异常:商业犯罪常常伴随着财务异常,如账目不符、资金流失、虚报等。
2. 内部欺诈:往往是由企业内部员工利用其职位便利实施的欺诈行为,包括侵占、挪用、虚报等。
3. 知识产权侵权:商业犯罪中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常常表现为盗版、侵犯专利等。
4. 市场不正常波动:商业犯罪可能导致市场价格的不正常波动,如操纵证券市场等。
二、预防商业犯罪的重要措施1.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严格遵守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并进行内部监督。
2. 增加安全投入:企业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和设备用于安全保障,确保企业环境的安全。
3. 加强员工教育与培训:经过专门的员工教育与培训,增加员工对商业犯罪的认识和警惕性,提高员工的法律素养。
4. 加强对供应链管理的监督:建立供应链的规范化管理,实施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严格筛选,确保商品的安全和质量。
三、打击经济犯罪的有效手段1. 建立联合打击机制: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应建立联合打击机制,共同合作打击经济犯罪行为。
2. 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商业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执法力度,加强对嫌疑人的调查和追捕。
3. 加强信息共享: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应加强信息共享,形成多方合力打击经济犯罪。
4. 提高处罚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对商业犯罪和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增加法律威慑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经济犯罪经济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经济犯罪,国际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公司经营不当案件的法律防范与预警
公司经营不当案件的法律防范与预警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司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当行为或违法违规情况,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建立有效的法律防范机制和预警系统成为了保障公司利益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探讨公司经营不当案件的法律防范与预警措施,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公司内部控制和监督是预防经营不当案件的重要手段。
首先,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职责分工、权责一致的审批制度、有效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
此外,公司应设立内部审核机构或聘请专业审计机构进行定期审核,确保财务和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并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二、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规经营是公司经营不当案件的基本前提。
公司应认真学习、宣传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触犯法律底线。
同时,公司应配备专业法律顾问或律师,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确保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加强员工教育和管理员工是公司经营的主要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意识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营结果。
因此,公司应加强员工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加强员工管理,建立健全的考核和制度,明确员工的权责,规范员工的行为和日常管理。
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首先,公司应积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行业和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预测行业趋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其次,公司应建立内部举报和投诉机制,鼓励员工和外部人士向公司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并及时处理和回应相关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
此外,公司还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如数据挖掘、风险评估模型等,进行风险预警和预测,提前做好准备和防范。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即使做好了预防工作,公司仍然可能面临突发事件和危机,因此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非常重要。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流程,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并与相关政府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
企业安保问题的演讲稿——如何防范经济犯罪和企业安全事故
企业安保问题的演讲稿——如何防范经济犯罪和企业安全事故!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来宾分享一下有关企业安保问题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往往离不开企业安全的保障和维护。
然而,如何防范经济犯罪和企业安全事故,仍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
今天,我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防范经济犯罪和企业安全事故。
我们来聊聊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以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违法行为。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有效地预防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
1.做好企业内部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制度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这些都可以有效预防经济犯罪的发生。
2.加强监管和检查。
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尤其是对具有较高风险的岗位和职责,应加强监管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行为。
3.安装监控设备。
为了监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可以在企业内部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对员工的监督与管理,有效预防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
4.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企业应该定期开展业务风险评估与管理,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以便为企业经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企业安全事故,如何进行合理的防范和应对。
企业安全事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地点和环节。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作出以下的努力。
1.加强维护设施。
生产设备、场所、物资等各类设施的保养和维护,尤其是监控设备和安全设备的维护,可以将潜在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保障企业正常运作和防范事故的重要措施。
员工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之后,才能从事各自的工作,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3.建立应急预案。
企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工伤、事故等,都需要有应急预案来应对。
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防控
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防控近年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内部经济犯罪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内部经济犯罪的风险防控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探讨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的背景分析企业内部经济犯罪是指企业内部员工或管理层以非法手段,通过侵占财产、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行为来获取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不仅对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企业的声誉和信誉,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一些企业的股东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公司董事、高管层权力过大,监督机制不健全,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其次,内部控制不严密。
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内部人员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
再次,员工教育和监管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员工招聘、培训和激励机制上存在漏洞,企业文化不健康,员工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容易为经济犯罪提供温床。
最后,法律监管力度不够。
当前,我国法律对于内部经济犯罪的制裁力度相对较弱,监管不到位,使得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得不到有效打击,风险防控形势严峻。
二、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防控的意义企业内部经济犯罪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加强内部经济犯罪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其次,提升企业信誉度。
企业内部经济犯罪会给企业声誉造成巨大损害,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度。
通过加强风险防控,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赢得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任。
再次,促进经济发展。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内部经济犯罪会严重扰乱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风险防控,可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为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公司法律经济犯罪防控
公司法律经济犯罪防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法律经济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公司的经济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有效地进行公司法律经济犯罪防控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就公司法律经济犯罪的特点以及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公司法律经济犯罪概述公司法律经济犯罪是指以公司为主体,通过违法手段达到经济利益目的的犯罪行为。
主要包括贪污受贿、内幕交易、偷税漏税、虚开发票等。
这些犯罪行为给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威胁,必须加强防控工作。
第二部分:公司法律经济犯罪的特点1. 高度隐蔽性:公司法律经济犯罪通常是在内部进行,隐蔽性强。
犯罪人员往往具有一定的职务和权限,可以利用职权进行犯罪活动。
2. 扩散性和连锁反应:公司法律经济犯罪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人员,一旦发生,容易造成连锁反应,扩散到整个公司,甚至整个行业。
3. 经济性:公司法律经济犯罪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追求经济利益,对公司的经济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影响到整个市场秩序。
第三部分:公司法律经济犯罪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制度,减少公司经营风险,降低公司法律经济犯罪的发生几率。
2. 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公司应加强员工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的法律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对公司法律经济犯罪的警惕性和防范意识。
3.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公司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包括建立风险评估和排查机制、加强对关键岗位和敏感业务的监管和审查,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4. 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公司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公司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及时发现异常和风险信号。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公司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5. 加强外部监管和合作:公司应积极与监管机构合作,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异常情况,寻求帮助和支持。
加强与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等的合作,共同推进公司法律经济犯罪的防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常见经济犯罪与风险防范(2008-09-05 13:05:54)转载▼标签:杂谈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常见经济犯罪与风险防范在社会经济转轨时期,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屡屡发生违法犯罪现象,刑法严厉的处罚后果往往给公司及相关个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从20世纪90年代的禹作敏、于志安、牟其中、褚时健,到近年来的杨斌、唐万新、劳德容、黄宏生、顾雏军、赵新先、王效金等,无论是显赫的民营企业主还是大型国有企业曾经成功的企业家,因触犯法律而身险囹圄的层出不穷,其人数之多、比例之高,为世界各国所罕见。
股东在操作公司运作资金时会不会被认定为职务侵占罪?业务人挪用、侵占货款多少数额会被认定为犯罪?什么情况下公司可能会涉及税务犯罪的边缘?公司是不是存在被侵犯专利、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隐藏风险?公司开展业务时会不会触犯商业贿赂犯罪风险?等等,等等!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刑事犯罪法律风险在中国现阶段已是一个严峻而重要的课题,上海步界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在大量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特编写本刊,以期对各企业及其管理人员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公司及其管理人员常见经济犯罪类别介绍一、职务侵占罪:罪释:《刑法》第271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第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271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犯罪起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规定,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上海市起点:职务侵占数额1.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职务侵占数额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
涉及人员:董事长、股东、总经理、厂长、会计、出纳、业务员、保管员、采购员等公司人员。
常见形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或其他高管,未经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将公司帐户资金为个人买房、买车、转入个人帐号使用或私自借给他人不能归还者等”“公司股东巧立名目,私分公司财物,未经过合法程序者”“业务人员将销售货款私自归个人支配或占用不还”“财务人员、出纳将公司资金私自占用”“库房保管员将库房内的产品偷盗外卖”“银行运钞车押运员在押运中偷窃押运的人民币”等等。
二、挪用资金罪:罪释:《刑法》第272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罪起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规定,挪用本单位资金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为进行非法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责任。
上海市起点:挪用本单位资金3万元以上超过三个月未还、挪用本单位资金3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挪用本单位资金两万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为犯罪起点标准。
涉及人员:董事长、股东、总经理、厂长、会计、出纳、业务员、保管员、采购员等公司人员。
常见形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股东、财务人员未经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将公司资金自行使用或借给他人,超过三个月未归还”“财务出纳、业务人员将经手公司资金、货款私自使用或借给他人超三个月未还者”“上述情况如使用者进行营利活动如做生意、炒房、炒股等不超过三个月即为犯罪”“上述情况如使用者进行非法活动如见赌博、走私、贩毒等不论时间多久即为犯罪”三、商业贿赂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罪释:《刑法》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164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起点:受贿: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
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
行贿: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3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属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10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的起点标准。
单位犯罪的起点标准为前两款各起点标准的5倍。
常见形态:“为达到经营目的对经营关联单位人员送礼”“在业务过程中索要关联单位财物”“在业务过程中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但不入帐的行为”注:以上三大类犯罪如系国有企业人员,则相应构成贪污、挪用、行贿、受贿罪,其犯罪量刑相对以上非国有企业人员要重。
四、侵犯商业秘密罪:罪释:《刑法》第219条规定: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
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犯罪起点:造成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属于“重大损失”的起点标准。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特别严重后果”:(1)造成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2)导致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的公司、企业破产倒闭,或者濒于破产倒闭的;(3)具有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涉及人员:总经理、销售总监、技术人员、工程师、设计师等。
常见形态:“公司高薪聘请外单位技术骨干到本单位就职,带来外单位的技术秘密、图纸、设计方案使用生产等”“从外单位聘来的高管人员将外单位的销售策略、重要客户信息、投标底价等重要信息进行经营活动”“企业重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利用单位的重要商业秘密自己经营业务造成公司的重大损失”五、其他公司经营管理中比较常见的刑事犯罪:1. 虚报注册资本罪。
其目的是虚报注册资本、骗取公司登记。
主要表现为使用虚假证明文件、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登记部门,取得公司登记,须报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行为。
2.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
主要表现为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违反公司法的规定,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的情况。
3.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罪。
主要表现为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结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4.妨害清算罪。
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5. 虚假破产罪。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6.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该罪名原为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主要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有下列情形的,会被追诉:⑴ 造成股东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⑵ 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资格或者交易被迫停牌的。
7. 偷税罪。
主要表现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手段,不缴应纳税款或者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再次偷税的行为。
一般情况下,大都通过前期行为,如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等进行掩盖,或者利用发票等原始凭证进行虚假纳税申报;也有利用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采用欺骗手段,欺骗税务机关;也有利用差别比例税率,例如不同产品、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税率,弄虚作假,以低税率纳税。
8. 发票类犯罪:虚开增值税发票罪、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
其中,“虚开”是指为他人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等情形。
虚开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伪造或者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非法出售、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均会被追诉。
9.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类犯罪。
此类犯罪主要包括高利转贷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内幕交易、泄漏内幕信息罪、洗钱罪、骗购外汇罪等。
其中,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盖、隐瞒其来源、性质的行为;高利转贷罪是指套曲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给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法国家法律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存款的行为;逃汇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者将境内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数额较大的。
10.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假冒专利罪、侵犯著作权罪。
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著作权法律法规,未经权利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出版他人享有出版权的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行为;11. 金融诈骗类犯罪:主要包括集资诈骗罪、金融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