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与认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情怀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科学性的思想理论体系,它被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激发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核心。
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影响了世界,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将重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带您重新审视这一经典学说。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运动的普遍性和矛盾规律的普遍性,主张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和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事物。
通过科学实践和理论的反复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基本原理。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历史的进程,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的发展视为一种必然性,强调社会的发展是由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所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
其中包括社会形态演进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一致性规律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这些规律为指导,对社会历史的演进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四、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由各种矛盾和斗争推动前进的。
阶级斗争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
浅谈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改进我们的工作
浅谈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改进我们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指导我们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借鉴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改进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果。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的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等方面,对如何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改进我们的工作进行浅谈。
(一)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实践观,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注重实践的重要性。
既要注重理论学习,也要注重实际操作,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形式,而忽视里面的本质。
我们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以实现工作的最终目标为准绳,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我们的工作。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在工作中,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正确处理矛盾、克服困难,推动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一,要具备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具有矛盾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工作中,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善于抓住矛盾的本质,正确认识问题的本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现工作的持续发展。
第二,要善于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层面。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复杂的,需要综合性思维。
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能片面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只有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更加全面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基石,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把握工作的方向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认识论(2008-12-01 17:30:46)转载▼。
一、基本观点(一)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⑴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人的认识活动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为解决和完成实践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而产生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并且围绕着人类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⑵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
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客观事物只是由于实践的中介才转化为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认识内容。
主体用以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想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
实践作为一种客观物质活动,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的,这种合规律的活动,久而久之,会在人们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思想模式,如逻辑格式等等。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⑴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⑵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一方面,实践的发展不断揭示客观世界的越来越多的特性,为解决认识上的新课题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另一方面,实践又提供日益完备的物质手段,不断强化主体的认识能力。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3.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了认识论,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原则,创立了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突出地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
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
”没有实践,客观事物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认识。
在我为间接经验者,在他人则仍为直接经验。
这就是说,一切知识就其最初来源而言,仍然是实践。
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120年)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对雷电现象做过解释。
他说:“雷者,太阳之激气也。
”1752年7月,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将一条金属丝拴在风筝上,并让其与一根麻绳相连。
麻绳被雨淋湿。
当他牵绳子的手靠近腰间的钥匙时,钥匙上突然射出一串电火花。
这说明雷电是大自然中放电现象。
通过千百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人类才逐渐对雷电现象有了清晰的认识。
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
这些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人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一切的认识都是实践的结果,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这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直接相关。
由于认识来源于实践,因而随着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的认识和知识必然也要跟着发展。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第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推动着人类的认识不断发展,人们在总结实践提供的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理论,解决了新课题,认识也就向前发展了。
近几十年,工业农业和军事发展的需要,产生并推动了高能物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遗传工程学、现代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
从我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 ,学习的目地全在于运用。所以 ,我们大学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理论联系实际 ,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 ,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已经具有将近 160年的历程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经过了 90多年的发展 ,和平、 发展、 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经济全球化深入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同时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世界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所以 ,我们要联系国际、 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些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深奥难懂 ,觉得虽然从初中政治就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了 ,但却一直认为它只是一门离现实比较遥远的科目 ,而且认为很少能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但是我在学习这门课程时 ,发现在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体现出其中的原理。并且让我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 ,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 ,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纵观历史,横看世界,不论有多少纷纭繁杂的学说理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使人类真正从蒙昧中睁开眼睛,推动人类意识实现了大觉醒,引导人类社会发生了大变革。
马克思的名字始终和工人阶级的事业紧紧相连,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伟大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
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由此也就产生了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是教条主义的。
态度不同,结果大不同。
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的呢?他在自己理论活动的初期就申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他十分厌恶对他的理论的“奴隶式的盲目崇拜”和“简单模仿”。
他终生站在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最前线,但从不对自己不熟悉的斗争指手划脚。
在巴黎公社存在的日子里,尽管他对公社的事业十分关注,倾注了最大的热情,但他始终认为,身居伦敦,对巴黎事件的直接参加者发号施令是根本不行的。
他终生注视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情况,根据科学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自己的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马克思最先树起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创立者恩格斯,同样是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共产党宣言》发表24年后,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说: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实践的发展,《宣言》中的一些观点、一些论述“是不完全的”,有的“已经过时了”;如果可以重写,“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写法”。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感想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感想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的课程。
而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于帮助自己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使自己在学习中着重用学习领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升自己对思想问题、学习问题、社会问题等进行思考的能力和方法。
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对现实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的认识。
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我也通过实际生活获得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与总结,真正感受到了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以下几点:一、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即使是对待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老师也丝毫不懈怠,对大家要求严谨,不时提问并纠正大家语言及思想上的错误,相比之下我们的表现就有点差强人意,有些同学甚至上课做其他门课的作业,这是需要改正的。
二、课程设置合理,讲课详略得当,程度适中。
原本厚厚的一本书,老师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结合PPT进行讲解,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三、讲课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老师上课时经常举实例,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例子,能够更好的调动大家的兴趣,引导同学主动思考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主动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进行探究。
上课时总是有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虽然不免有回答错误之处,但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现象五、课后习题的布置得当,注重让学生边学边理解。
单纯的被动接受理论是无用的,只有这样通过写下自己感想的方式,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融会贯通,因此,恰当的论文写作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
在学习马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思想,也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马哲教导我们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现象,而应该从历史的长河中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其次,马哲强调了人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地积累和发展的。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世界。
这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实践,要勇于探索和实践,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变自己和社会。
最后,马哲强调了人的解放和自由。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只有当人们摆脱了一切压迫和束缚,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也告诉我们要不断地追求自由和解放,要不断地为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魅力,也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
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马哲的思想,不断地追
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收获和体会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让我慢慢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不应只建立在我们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而应通过系统的学习,把它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角度。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的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门课在与时俱进的今天为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教会我们思考问题,思考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但是应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
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____同志多次讲过:老祖宗不能丢。
丢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而是不要马克思主义了;二要解放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结论。
同样我们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也应联系实际,关键是:一要联系社会实际,二要联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样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认为这门课的所学在我们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时时可以用到,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大学生不仅是处在一个思想比较成熟的阶段,而且也是处在一个思想可塑的阶段,开设这门课程无疑是给学生一次意义非凡的头脑风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所学中我认为可以认识规划为以下几点:第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第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真理性指导原则;第三、马克思主义提高了我们认识人类社会以及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第四、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分析当今世界两大社会类型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五、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规划了理想化方向。
理论学习总结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理论学习总结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理论学习总结一、绪论近期,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其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系统学习,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这对于加强自身思想修养、提高工作能力以及规范实践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和灵魂,其形成与发展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实践经验以及他们对社会历史现实的探索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大师的理论思考和探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指导。
通过对这些历史渊源的深入学习,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基石,它关注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劳动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
这些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支撑,对于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指导社会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四、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唯物论与唯心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而唯心论则强调意识决定物质。
通过对两者的辩证统一的学习,我认识到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复杂而又密切的。
在现实世界中,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只有正确把握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五、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结果。
实践和认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对我们理科生来说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学校之所以安排这门课也不过是想让我们混个学分走走形式罢了,然而,您上第一节课时举的一个例子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红桃K集团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从那么多的应聘者当中只挑了一个学历史的和一个学哲学的,在我眼中他们除了会说一些没用的大道理外其它一无是处。
后来我又与您交流了我对“共产主义社会究竟能否建成”的看法,您当场指出我的看法中带有太多的“我认为”“我觉得”,不够客观,并对我说学完这门课后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所以我下定决心要认真听一下这门课,果然,学习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让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前我总是只看到社会中的一些阴暗面,觉得共产党这不好,那不好,贪污受贿腐败现象严重,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不如溜须拍马走后门的混得好,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个空想而已,根本不可能建成,甚至觉得学习再好也没用,“学的好不如娶得好﹑嫁得好”,“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自己也没有本事改变这个现状,所以刚来到大学的时候就打算把大学四年混过去算了。
可是学习完这门课后,我从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同时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提高了我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了为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信念。
我又重新振作起来,变得像高中一样踏踏实实,勤奋刻苦。
因为我充分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人类也必然会走进共产主义社会,目前社会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终究无法阻挡社会前进的步伐,就像站在黄鹤楼上看滚滚长江虽然是向北流去,可是那只是短暂的局部的现象,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客观规律终究无法改变!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和体会
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和体会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文利平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马克思一生的传奇与不平,体味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不凡友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们社会、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帮助。
学习了这门课,我感受到的是思想上的升华,精神上的洗礼,于是我便想讲讲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情与体会。
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第一步是了解卡尔.马克思。
他与恩格斯一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集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等荣誉称号与一身,同时他又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创作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其中《资本论》阐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原则,使得后人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下去。
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后我才渐渐的发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就世界观一谈。
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是否有所意识到,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
同时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清楚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明晰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且不可将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老师教导我们,要习惯的、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为联系,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才能处理好实际中的问题,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带给我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与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奋斗目标一.首先,“基本原理”就是指什么?1。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博大精深得思想体系,它本身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有一以贯之得立场、观点、方法与逻辑,同时每个部分也都有自己得理论基础、应用发展与具体结论等若干层次,等等。
2。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基本”就是指哪个层面?按道理说,这里应该就是指“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一以贯之得理论与逻辑、但在现实中我们瞧到,理解与回答这个问题得尝试都远未达到这个层次、3。
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能集中于那么哲学得基础理论,着眼于那些作为基本立场、出发点、理论前提与逻辑起点得观点与方法,选择最具马克思主义最具普遍性得一般结论来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得运用、二、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得原则。
1。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我们党在几十年革命与建设得斗争实践中形成得三大作风之一,也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得一个好得学风,学习得目得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两种偏向,增强学习得针对性与有效性。
2。
怎样才能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际得结合呢?必须要联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得立场、观点与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建设小康社会中得重要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分析与实认识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奋斗目标。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与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得壮丽前景,具有极大得感召力与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三.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1、用马克思理论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得意义(1)、运用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得依据与意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得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
马哲读后感
马哲读后感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作为一名政治学专业的学生,马哲是我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这门课程,我对马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马哲的思想有了一些个人的思考。
马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每个时期都伴随着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
而这些生产方式和阶级关系的历史变革是通过人们的思想和观念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进而引发社会变革和进步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就是唯物史观,它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味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革后,上层建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个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这种矛盾促使社会进步和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是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的传统哲学之一。
辩证法强调全面性、相对性和变动性三个基本矛盾。
全面性指的是辩证法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而不是片面的看待。
相对性指的是事物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不能孤立地看待一个事物。
变动性指的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不断解决使事物得以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与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立。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是必然的,历史的发展是符合一定规律的。
相比之下,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强调灵魂和意识的存在,认为世界是静止和恒定的。
通过学习马哲,我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向前的。
马哲告诉我,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是必然的,这是社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追求幸福的动力。
马哲还教会我要从人类社会的进程中看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来,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希望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读后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它以辩证法为方法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观点,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在阅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我深受启发,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社会的分析和解释让我深受震撼。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均衡的,是由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让我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历史的分析和解释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一种辩证的发展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这一观点让我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推动的,是由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指出了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让我对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历史的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但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人类的发展和解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发展是由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的,是由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的。
这一观点让我对人类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人类的发展是由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推动的,是由人类自身的努力决定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指出了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重要性,让我对人类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人类的解放和自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种深刻的哲学体系,它对社会、历史和人类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哲心得体会
马哲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通过学习马哲,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和理论价值。
首先,马哲教导我们要站在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思想,它强调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性和规律性,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在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我们要以历史和现实为基础,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脱离实际去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其次,马哲告诉我们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人们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要注重实践,注重实践活动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作用,不能脱离实践去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最后,马哲告诉我们要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而人类社会的进步是一个不断超越的历史过程。
因此,我们要关注人类社
会的发展和进步,积极参与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去,不能被固有的观念和制度所束缚,要不断创新和进取。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内涵和理论价值,这些都对我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实践能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现实运用
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现实运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作为我们思想理论武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工作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情况,我们不仅深入学习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还通过实际工作加深了对其现实运用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思想,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革命性的特点。
我们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如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等。
只有通过理论武装,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势和问题,推动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我们要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仅是一种理论武器,更是指导我们工作实践的智慧。
通过实践运用,我们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具体化、具体运用到具体事物的实践中去。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研究经济的发展规律,找出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和趋势;在社会管理中,我们要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把握社会矛盾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结合时代特点,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变革。
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启示和引导,创新运用其基本原理,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深化和提高。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研究和学习,不仅要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重实践创新,进一步发挥其指导作用,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总之,思想汇报: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与现实运用,是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评估自身能力和展望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运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物质性原理);②同时,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又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思想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能动性原理)(2)方法论:①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运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③我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国正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⑤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1)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我们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3)运用: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②兴建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动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加强地区之间经济联系;③开通政府网站,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⑤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3、原因和结果的联系原理(1)内容:①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②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必定由一定原因引起.③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链条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6篇_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与收获(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6篇_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与收获(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心得体会四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在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时间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到底,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
重视事实,抓住“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
实事求是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二.事物的对立统一首先,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其客观性和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是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些事物存在的客观本质。
而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辨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和显然,自觉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从真理的本性上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首先,“基本原理”是指什么?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它本身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之间有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方法和逻辑,同时每个部分也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应用发展和具体结论等若干层次,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基本”是指哪个层面?按道理说,这里应该是指“三个组成部分”之间一以贯之的理论和逻辑。
但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理解和回答这个问题的尝试都远未达到这个层次。
我作为一名学生只能集中于那么哲学的基础理论,着眼于那些作为基本立场、出发点、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的观点和方法,选择最具马克思主义最具普遍性的一般结论来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在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所必须坚持的一个好的学风,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偏向,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怎样才能在学习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呢?必须要联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分析和实认识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依据对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而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2、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因此,我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3、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弄清其在发展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我们经过努力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此基础上,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既重视量的积累,又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5、运用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人们通过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从而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
因此,我们要自觉地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实现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目的的过程。
一方面,要使经济总量翻两番,经济制度更完善,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主观因素辩证唯物论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因此,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要完成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2、运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我们必须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既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又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并要对外因作具体分析,做到趋利避害。
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我们既面临着大好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紧紧抓住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并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以积极的姿态和坚实的步伐,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才能不断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中包含的许多矛盾有主、次之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我们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集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态及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同时,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4、运用矛盾特殊性的观点,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因此,必须以矛盾普遍性原理为指导,对事物的具体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全国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由于全国各地条件和基础千差万别,发展很不平衡,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也是不平衡的,会有先有后。
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东部及沿海地区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同时,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努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5、运用实践主体的观点,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体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6、运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关系,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同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