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课练习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女娲造人》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面词语中下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女娲(ɡuō)寂寞(mò)蓬勃(pénɡ)莽莽(mánɡ)B. 澄澈(dènɡ)崛起(jué)掺合(cān)揉团(róu)C. 气概(ɡài)幽光(yōu)藤条(ténɡ)不堪(kàn)D. 溅落(jiàn)挥洒(sǎ)泥潭(tán)省事(shěnɡ)2.下列加横线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女娲(wā) 澄澈(chéng) 掘起(jué)B. 灵敏(mǐn) 寂寞(mò) 幽光(yōu)C. 掺和(chān) 踪迹(zōng) 捏泥人(niē)D. 蓬勃(péng) 绵延(mián) 模样(mó)3.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B. 接着一阵兴高彩烈地跳跃和欢呼。
C. 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慨。
D. 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湛了。
4.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 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 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 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5.下列成语意思与成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 草木丛生的样子──莽莽榛榛B. 形容非常疲乏──疲倦不堪C. 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无所事事D. 指心灵手巧,突然想出办法或注意──灵机一动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第21课《创造宣言》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堂培优提升训练试题班级姓名21* 创造宣言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崇.拜(chóng)彼.此(bǐ)塑.像(sù)和谐.(xié)B.中.伤(zhòng)卦.辞(guà)沙漠.(mò)单调.(diào)C.懒惰.(duò)遁.词(dùn)铺.子(pù)封锁.(suǒ)D.绝.境(jué)幼.年(yòu)智慧.(huì)豢.养(juà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石像繁植倘若用武之地从天而降B.惯通单调封锁哑口无言先知先觉C.镰刀枯干茅草走头无路接二连三D.屋檐瀑布飞禽一丝一毫参天大树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
B.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
”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可见无能也是借口。
C.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D.小明取得了市作文大赛一等奖,不久他重蹈覆辙....,又在省里得了大奖。
4.(2022山东曲阜师大附属实验学校期末)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B.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赵孟頫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笔法简洁,线条简单,结构空间匀整。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立中有驳,思路清晰,开篇提出观点,接着连续批驳错误观点,之后指出不创造的危害,最后发出创造宣言。
B.全文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事实胜于雄辩”,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第21课 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卷人教新课标含解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2018年同步练习卷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众月诗画奇异二.句子训练2.(3分)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改成反问句:三.根据课文填空.3.(3分)圆明园中,有的殿堂,也有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的山乡村野。
4.(3分)漫步园内,犹如漫步在,饱览着中外;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的境界里。
四.查字典填空.5.(3分)“举”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它在字典页上,有种解释。
在“举世闻名”一词中应选第中解释,即:。
五.回答.6.文章《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为什么写侵略者毁坏圆明园?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7.《漓江》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
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
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安静﹣丰收﹣(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颜色热闹生机美不丰硕(3)短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选两句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比喻句:拟人句:(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
(5)短文按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夏天:秋天:冬天:(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七.作文.8.在家中,在学校中,你都打扫过卫生。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同步练习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妙________(miào miǎo)奏________(zóu cóu)呢喃________(ni lan nínán)伟________(wěi wéi)击________(jījū)汇________(fuì huì)喳________(zhāchá)2.拼一拼。
写词语。
měi miào yǎn zóu tán qín qīng ròu gǎn shóu jī dó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dǎ jīyuè qìdī dāqiāo dǎchòng mí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感受泥喃汇聚B. 激动淙淙状大C. 滴答乐器澎湃D. 番动温柔汹涌4.比一比,再组词。
爱________ 哭________ 炒________ 击________受________ 器________ 妙________ 出________5.选词填空(1)A.激动 B.感动①小兰同学想尽办法帮我找到了丢失的课本,我十分()。
②山区里的小朋友见到我们()万分。
(2)A.热情 B.热烈 C.热闹①节日的街道可()了。
②我们来到电视台,叔叔()地接待我们。
③校长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的掌声。
6.《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介绍了自然中、和,表达了作者之情。
()A. 风的声音、雨的声音、昆虫的声音、对大自然的热爱B. 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对大自然的热爱C. 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对声音的喜爱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课后练习测试题附答案: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课后练习测试题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一、看拼音,写词语。
yǎn zòu fēnɡ qín wēn róu ɡǎn shòu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音乐.(lè yuè)歌曲.(qū qǔ)他呢.(ne ní)散.步(sǎn sàn)快乐.(lè yuè)弯曲.(qū qǔ)呢.喃(ne ní)散.装(sǎn sàn)三、比一比,组词语。
秒()爱()江()喳()鸣()妙()受()汇()查()鸡()四、照样子,写词语。
轻轻柔柔(AABB)、、哗啦啦(ABB)、、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仿写一个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课内阅读。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请用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的方法理解“波澜壮阔”。
波澜壮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指的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课 《蝉》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第21课《蝉》同步练习卷(含解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蝉》2023年同步练习卷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曝晒(pù)金蜣(qiāng)隧道(suì)汁液(zhī)B.支撑(chēng)估量(liàng)臃肿(yōng)罅隙(xià)C.刹那(chà)翘起(qiào)纤维(xiān)狭窄(zhǎi)D.牲畜(chù)轧碎(yà)___鳍状(qí)黏土(ni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
B.假定它在早晨9点钟占居了树枝,大概要到12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
C.蝉的遂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
D.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
用前足的勾扒掘地面。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金砖合作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它找准了合作之道。
B.十九大的行动纲领、战略决策、重要部署,落实到一个个报告、一项项法案中,凝聚成亿万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C.习近平主席鼓励科研人员推动中国创造向中国制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D.不可不否认,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4.下列关于课文《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对蝉脱壳一段的描写连用了八个动词,具体生动。
B.课文对蚋产卵受到蝉侵害的场面描写得十分生动。
C.文章写作顺序打破常规,“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这样写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本文在说明中运用文学写作的手法,把蝉的生活和形象写得亲切生动、活泼有趣。
5.选词填空。
(1)假使它(估计估量估摸)到外面有雨或风暴——纤弱的幼虫蜕皮的时候,这是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
鄂教版三年级(下)《第21课 黑眼睛的大红鱼》同步练习卷
(2)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3)妈妈今天买了水果、西瓜、桃子和糕点。
第2页(共3页)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21 课 黑眼睛的大红鱼》同步练 习卷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即使;也;如果;就; 2.坚强;和蔼;奇特; 3.春暖花开;春光明媚; 4.蚂蚁逃 离了。; 5.动物世界多么奇异呀!;花园里的花开得多么灿烂呀!; 6.生根 长叶 开花 结 果; 7.幸福;西瓜;逃命;辜负;孤独;眺望; 8.熟练;熟悉; 9.鼓动;鼓励;鼓舞; 10.为了革命,多少先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 率。;妈妈今天买了水果和糕点。;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 21 课 黑眼睛的大红鱼》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3 分)填写关联词。
(1)
你是对的,你
不能对妈妈没礼貌。
(2)
爸爸明天有空,他
会带我去公园玩。
2.(3 分)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顽强﹣
慈祥﹣
Hale Waihona Puke 奇异﹣3.(3 分)积少成多。 写出带“春”字的成语: 春 春
熟练 熟悉
(1)等大家都
了,队形像一条大鱼了,它们就一起回到海上去。
第1页(共3页)
(2)我们以前是同桌,因此,我们之间很
。
9.(3 分)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鼓舞 鼓励 鼓动
(1)你别
人家去干坏事。
(2)在老师的
下,我终于跃过了横杆。
(3)喜讯传来,给了全校师生极大的
。
10.(3 分)修改病句。
(1)为了革命,多少先烈自己宝贵的生命。
第21课 蝉(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21课蝉【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它臃.肿的身体里面有一种汁液,可以用来抵御.穴里的尘土。
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
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A.yǒng yú jī xiāB.yōng yù zhī xiàC.yǒng yú zhī xiāD.yōng yù jī xià【答案】B【解析】【详解】“臃”读作yōng,“御”读作yù,“汁”不能取半边字的读音,读作zhī,“ 隙”缝隙、裂隙。
读作xià。
故选B。
2.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成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突出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本文的结尾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答案】C【详解】C.课文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选项错误;故选C。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
B.《昆虫记》一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更记载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
C.通过学习课文《蝉》,使我对蝉的习性和生长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D.他沉浸在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之中,河水的声音、芦苇荡的声音、鸟鸣声昆虫声,并与之互动。
【答案】D【详解】A.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写的”;B.语序颠倒,可将“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与“法布尔的研究成果”调换;C.缺少主语,可以删去“通过”或“使”;故选D。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培优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女娲.(wō)寂寞.(mò)蓬.勃(péng)莽.莽(máng)B.澄.澈(dèng)崛.起(jué)掺.和(cān)揉.团(róu)C.气概.(kài)幽.光(yōu)藤.条(téng)不堪.(kān)D.溅.落(jiàn)挥洒.(sǎ)泥潭.(tán)省.事(shěng)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全国各行各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B.为激发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有人提议把校运会可以改为体育节,这样参与的同学或许会多些。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作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题方法,使在场的同学都惊叹不已。
D.他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却无法应付政治生活中的阴谋与陷阱,最后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代价。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是指示代词的一项是()A.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女娲。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六单元18-21课一课一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8--21课一课一练(含答案)18.童年的水墨画基础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hú lu mó gu pò suì mò zhī( ) ( ) ( ) ( )qīng shuăng làng huā diào gān bo nòng( ) (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一(双)小手一( )镜子一( )雨珠一( )斗笠例:清爽清清爽爽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例:像(太阳)一样火热像( )一样平静像( )一样松软像( )一样广阔像( )一样坚硬三、按要求写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仿写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孩子们)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探究一、《溪边》:钓鱼图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水____________的特点。
2.“扑腾一声人影碎了”是因为( )A.有人向水里扔石块B.钓到鱼了二、《江上》:戏水图1.选词填空。
第一句和第二句写的是孩子们( )的情景,第三句写的是孩子们( )的情景。
(A.潜水 B.戏水)2.文中用“刚下水的鸭群”来比喻____________,“水葫芦”在文中指____________的孩子。
三、《林中》:采蘑菇图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1.这句话中的“一个个斗笠”指的是( )A.一朵朵钻出泥土的蘑菇 B.一棵棵松树C.一群头戴斗笠在采蘑菇的孩子2.“一声欢叫”表现了孩子采蘑菇时________的心情。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_珍珠鸟》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4)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珍珠鸟》同步练习卷(4)一、带着问题来读书.1.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________.()A.散文B.诗歌C.小说2. (《珍珠鸟》)课文主要揭示了________.()A.作者非常喜欢珍珠鸟B.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道理二、解答题拼音写字我最棒。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辨字组词我最准。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笼子里的一卷干草是小鸟舒适________而又温暖________的巢。
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那愈发繁茂________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________的鸣叫。
六、按要求写句子.改成“被”字句。
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
________仿写句子。
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________七、比喻句我知道.(是的画“√”,不是的画“×”)珍珠鸟趴在吊兰蒙盖的鸟笼里,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
________(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小珍珠鸟多么像它的母亲。
________ (判断是否为比喻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________ (判断是否为比喻句)他仿佛一个钢铁巨人巍然地屹立着。
________ (判断是否为比喻句)天空好像要下雨似的。
________ (判断是否为比喻句)五、填空题重点句子我分析。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较远(jiào jiǎo)________ 挨近(āi ái)________(2)请用“________”画出表示珍珠鸟动作的词语。
(3)句子中“先是、一点点、然后、再”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________(4)这句话写出珍珠鸟的什么特点?________(5)珍珠鸟逐渐接近作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你能根据图中的五个汉字的方位,猜出三个四字词语吗?(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阅读珍珠鸟成了作者的好朋友,他细心地呵护这可爱的小鸟,而小鸟也给作者带来了快乐,这都是因为“信赖”才创造出美好的氛围。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_群众也在淋雨》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同步练习卷二、标题)1. 看拼音写词语。
qún zhòng________wài bīn________cí xiáng________shāng hài________pén zi________téng tòng________。
2. 比一比再组词。
培________ 淌________即________详________烧________陪________ 趟________既________祥________ 浇________。
3. 照样子写词语。
彬彬有礼(AABC)________霎时(表时间的词语)________。
4. 补充词语。
________有礼乌云________。
5. 填空。
《群众也在淋雨》一文中,当群众欢呼时,周总理没有径直走过,而是________,向欢呼的人群________;当大雨倾盆时,他没有让工作人员________,而是说“你看,________,我怎么不能呢?当外宾的飞机起飞后,他没有________,而是吩咐工作人员给人民烧生姜汤驱驱寒。
6. 课外阅读。
周恩来少年时代就十分好学、勤奋,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
恩来五岁以后,就开始写毛笔字。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完成功课后,每天练100个大字。
一天,恩来和他的乳妈蒋妈妈到亲戚家去,晚上回来太晚,到家里已是深夜。
蒋妈妈赶快铺好床,催他去睡觉。
恩来来到床前,忽然喊起来:“哎呀,大字还没写呢!”说着,便走到书桌前。
蒋妈妈见后,忙上前劝他说:“算了,今天不写,明天写200个不就行了。
”“不,今日事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说完,恩来便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写起大字来。
直到写完100个字才安心睡觉去了。
(1)给文章起个题目。
(2)用“﹣﹣﹣﹣﹣﹣﹣”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用“~~~~~~~~”划出文中对你有启示的句子。
鲁教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一夜的工作》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鲁教版五四制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一夜的工作》小学语文-有答案- 同步练习卷一、1. 为下列生字标注拼音。
2. 形近字组词。
3. 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谷________(________)谷________(________)冠________(________)冠________(________)4. 词语接龙。
可歌可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不从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父子情深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
”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
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
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
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
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
”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道:“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
”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
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
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舍”在字典里的读音有两种:shě shè;字义有:①舍弃;②施舍;③房屋;④养家畜的圈。
文中的“舍”应取读音________,应取字义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________肯定________(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划线的句子换另一种说法写下来。
________(4)“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妙计”在文中是指________;我使用这条妙计的目的是________;从中体现了________。
四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第 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基础达标1.看拼音,ch u s h 写词语。
cu i r nl i! xiah u zij iech ugu i xing q n ch o cu 1 c ux ing y uch ng zh e ngh e zu i2.比一比,再组词。
塞 ______ __ 秦 _____________ _征_ ______ 项一 _ 亦_________赛 奏 证 顶赤3.查字典填空:(1)闱”字是 结构,音序是 ,音节是,部首是,除部首外画,字义是。
(2)乾坤”的乾”应读,是 结构,部首是 ,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 ,乾坤”的意思是。
4 .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龄C.王翰王昌龄(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 欲”意思是()。
A.想要B.将要C.还要D.只要(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刘邦B.项羽C.李广D.曹操5 .阅读《出塞》,理解不当的一项是()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全诗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B.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讽朝廷用人不当。
C.王昌龄长于七言绝句,所作篇篇俱佳,有 七绝圣手”之称。
D.王昌龄诗作的主要特色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抒情言志,对边塞戍卒寄予极大的同情。
6 .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①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②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二、诗歌鉴赏7 .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诗的作者是 朝的。
(2)这首诗属于 ______ 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3)中莫”的意思是:。
(4)首诗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 的情怀。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边塞.(sài shài)人未还.(huán hái)还.来就菊花(hái huán)征.战(zhēn zhēng)教.课(jiāo jiào)不教.(jiāo jiào)胡马度.(dùduó)阴山催.促(cuīchuī)将.军(jiānɡjiànɡ)但使龙城飞将.(jiāng jiàng)在杰.出(jiéjéi)生当.作人杰(dāng dàng)死亦为.鬼雄(wéi wèi)2.填空题(1)龙城飞将指的是,他是代名将,被世人称为。
(2)“阴山”指今天的境内,古代中国的边疆要塞。
(3)《出塞》诗中的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4)《出塞》作者是代诗人。
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图。
诗中融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出塞》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诗,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6)《夏日绝句》作者是代女词人。
全诗主旨是。
3.判断题。
“欲饮琵琶马上催”句中的“琵琶”是一种乐器。
()4.背写《凉州词》,回答问题。
(1)(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的。
(3)这首诗属于()诗。
A.送别诗B.边塞诗C.写景诗(4)诗中“莫”的意思是:。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情怀。
5.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和。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龄C.王翰王昌龄(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A.想要B.将要C.还要D.只要(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A.刘邦B.项羽C.李广D.曹操6.选择题。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小学语文-有答案-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同步练习
2021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老人与海鸥》同步练习填空题1. 看拼音,写词语。
2. 给形近字组词蓝________ 褪________ 郊________ 测________ 滇________ 篮________ 腿________ 饺________ 侧________ 慎________3. 按意思写词语。
①怀着严肃而崇敬的心情看。
________②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________③感到意外,奇怪;惊奇诧异。
________4.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鸥群________的乐谱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蓝布包________地歌唱________地飞翔 ________地说话 ________地看着飞得________ 叫得________5. 查字典填空。
(1)“塑”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__ ,组词________(2)“滇”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 ,再查音节________ ,组词________6. 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①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________(cuō zuǒ )起嘴向鸥群呼唤。
②那泼猴把爪子往脑后一放,竟拔下一撮________(cuō zuǒ )毛来。
③他背________(bèi bēi)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________(bèi bēi)一个褪色的蓝布包。
7. 按课文内容填空。
《老人与海鸥》讲述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从________的红嘴鸥。
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________。
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
小学语文-有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_大自然的声音》同步练习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1.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比一比,组词语。
3. 照样子写拟声词。
(每小题写四个)(1)淙淙:________(2)唧哩哩:________(3)叽叽喳喳:________4. 看拼音,写词语。
5. 连一连,读一读。
6. 写一写。
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你们喜欢吗?大自然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模仿课文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_______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同步练习卷一、填空题1.【答案】yuè,qǔ,lè,qū,ne,sàn,ní,sǎn【考点】拼音大自然的声音【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多音字读音的掌握情况,根据多音字的每个音所表示的意义选择正确读音。
【解答】乐:lè欢喜,快活;快~. yuè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
曲:qū弯转,与“直”相对:弯~.qǔ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
歌~。
呢:ne助词,用在句末(a.表示疑问,如“你干什么~?”b.表示确定的语气,如“他没来~”。
c.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正吃饭~”。
ní一种毛织物:~子。
~绒。
(呢喃)象声词。
散:sǎn 零碎的:~碎。
~装。
sàn排遣:~心。
~步。
2.【答案】秒表,关爱,长江,叽喳,奇妙,感受,汇合,检查【考点】组词大自然的声音【解析】本题为比一比,再组词,完成时要注意仔细区别每组字的不同,再分别组词。
此为常用同音字和形近字,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在运用中达到理解与巩固。
【解答】本题中的形近字可通过它们的偏旁分,辨析它们的意义,如:秒“禾”旁,意思是计算时间、弧和角以及经纬度的最小单位。
可组词:秒表;妙“女”旁,意思是神奇;巧妙;奥妙。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21课《詹天佑》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上语文第21课《詹天佑》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詹天佑》一课一练课后同步练习题集《詹天佑》同步练习一一、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二、将下面词语归类要挟油灯控制藐视隧道艰巨勉励恶劣阻挠周密工程请教带头容易陡坡杰出铜像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阻挠──()周密──()要挟──()藐视──()主持──()勉励──()艰巨──()恶劣──()四、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1、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
2、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五、比一比,组词语挠()绕()竣()俊()饶()娆()骏()峻()控()嘲()毅()扛()空()潮()屹()杠()绘()浆()岔()藐()刽()桨()盆()蔑()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
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间凿井法。
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开凿居庸关隧道用()办法,原因是()。
2、开凿八达岭隧道用()办法,原因是()。
3、结合本段,回答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黑板上的解剖图自上生理卫生的第一天开始,黑板的左上角就挂着一幅人体解剖图,上面标有重要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
整整半个学期,那幅解剖图一直挂在那里,不过老师从没有提起它。
今天生理卫生课举行测验。
同学们一进教室,就看见黑板擦得干干净净,那幅图已经不在了。
黑板上面写了一道试题:“写出人体主要骨骼的名称和部位。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从没学过这个。
”“这不是理由!”老师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黑板上好几个月了。
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第21课画家和牧童试题及答案
21 画家和牧童快乐大本营1.我会拼读,还会书写。
答案:批评商人称赞购买决定兄弟愿意呆住2.我要比一比,再组词。
答案:对齐拥挤共同拱手决定绝句3.词语美容师(词语搭配)。
()的画家()的力气()地说()地跑4.我会选词填空。
观赏观看(1)星期天下午,妈妈带我到儿童剧院()了一场演出。
(2)著名画家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
答案:(1)观看(2)观赏5.请你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戴嵩画牛,把牛画()了;齐白石画虾,把虾画()了,徐悲鸿画马,把马画()了。
大艺术家的笔下画出来的就是()啊!轻松加油站变色龙照相小青蛙背着照相机去给变色龙照相。
小青蛙来到大树下,东瞧瞧,西看看,怎么也找不到变色龙。
他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变色龙跑到哪里去了?”“小青蛙,我在这里呢!”小青蛙顺着声音找去,原来变色龙趴在一根树枝上。
树枝是青灰色的,变色龙的身体也是青灰色的,不仔细看,一点也看不出来。
小青蛙说:“你的身体和树枝一个颜色,照出相来效果不好,你得换个地方。
”变色龙说:“好吧,我到树叶上去。
”小青蛙举起相机,准备拍照,发现变色龙又不见了。
他着急地说:“变色龙,你干吗又藏起来呢?”变色龙说:“我没藏起来呀,我不是在这吗?”小青蛙仔细一看,变色龙又变成和树叶一样的绿色了。
他叹了口气,放下相机,说:“你身体的颜色干吗要变来变去呢?”变色龙解释说:“这是我们的一种本领。
我们身体的颜色随着周围物体的颜色不断变化,敌人就不容易发现我们了。
”小青蛙说:“哦,原来是这样。
那就只好凑合着给你照一张吧!”说着,小青蛙举起相机,给变色龙照了一张相。
第一站假如我是小青蛙。
我要背着照相机去给()照相。
第二站假如我是变色龙。
1.我在树枝上,树枝是()色的,我身体的颜色也是()色的。
2.我在树叶上,树叶是()色的,我身体的颜色也是()色的。
第三站我知道变色龙有什么本领,还知道这种本领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站变色龙第二站 1.青灰、青灰 2.绿绿第三站身体的颜色随着周围物体的颜色不断变化,这样就不容易被敌方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A.率先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B.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国家C.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国家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的国家2.“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3.工业革命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冶金业B.交通运输业C.采矿业D.棉纺织业4.现在我们家庭中许多家用电器的功率计算单位都是“瓦”,这是为了纪念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时代”的英国著名机械师(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富尔顿D.史蒂芬孙5.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
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瓦特改良蒸汽机C.火车、轮船的出现D.内燃机的发明6.在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 ①当时使用蒸汽机的都是英国人②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都是英国人发明的③当时的英国已广泛使用蒸汽机④蒸汽机的出现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有一首流行于英国十九世纪初期的歌曲:“当你走进一家破落的织布店,两三部织布机映入眼帘,如同废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
你问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亲说得可怜:‘女儿们因为织布机不方便,离家到工厂去赚钱。
’”歌曲中这家织布店的没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冲击( ) A.地理大发 B.资产阶级革命 C.文艺复兴D.工业革命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争论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两国相比最大的优势,你赞同谁的观点( ) A.甲说: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B.乙说: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C.丙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丁说: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发生9.目前,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D.史蒂芬孙10.从下图可以读取的信息有( )①蒸汽机已用于交通运输②工业革命破坏了自然环境③促进了城市的兴盛④英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右图是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
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该图的立意是( ) A.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对外扩张,成为海上强盗B.社会秩序混乱,泰晤士河上强盗频繁出没C.泰晤士河的航运业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D.环境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希望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二、非选择题12.观察下面工业革命时三种机器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它的技术突破体现在哪里?说说它的出现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2)图二所示机器的发明者是谁?说说它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
(3)图二所示机器与图三所示机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4)根据这些机器发明者的国籍、身份及机器的应用等,分析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煤的大规模开采和使用,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物质。
18世纪末,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什么变革?(2)材料二所述表明英国的发展遇到了什么问题?(3)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三、活动探究14.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也是举办国充分展示综合实力的盛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
伦敦博览会(又名水晶宫博览会)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水晶宫博览会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它的成功举办,使它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中广网《回顾1851年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1)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基础是什么?(2)在首届世博会上,英国最有可能展示哪些发明?(3)在当时,要把世博会展品运往展览地可使用哪些最为先进的交通工具?(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中国举办的条件有哪些。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选择题1.现在很多公交车上都用上了“非接触式”IC卡,人们上车后用刷卡代替买票,方便了乘客。
这种卡应用了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你知道电磁感应现象是哪个国家的科学家最早发现的吗( ) A.意大利 B.美国 C.德国 D.英国2.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开始于(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3.苏联的斯托列托夫曾经指出:“铁匠的儿子法拉第,在青年时代的早期,做过装订工人的学徒,临死时是所有科学会的会员,是那时物理学家公认的领袖。
”法拉第及其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开创了一个时代。
这里的“时代”是指(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工业时代4.右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A.法拉第 B.贝尔 C.马可尼 D.卡尔·本茨5.读下图,指出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6.世界上第一辆投入实际使用的汽车诞生于( )A.英国 B.法国C.美国D.德国7.如今汽车已开始走进中国百姓家。
追根溯源,建成汽车装配线,降低了生产成本,才使得汽车能够走进千家万户,在这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狄塞尔B.卡尔·本茨C.亨利·福特D.莱特兄弟8.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奥运会最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是( )A.自行车B.飞机C.火车D.轮船9.1931年10月18日,一位科学家逝世的消息传开以后,他的家人及白宫都收到了大量的唁函,向这位伟人表示悼念。
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很多地方交错停电一分钟,来纪念这位伟人。
在这一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
这位伟人是( ) A.爱迪生B.法拉第C.卡尔·本茨D.阿基米德10.右图所示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后发生显著变化,其决定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70年前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它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三请回答:(1)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2)材料三中图一、二所示交通工具所使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3)请分别指出与材料三中图一、二同时发明的新交通工具还有哪些。
(4)说一说两次工业革命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国家名称);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材料二(1)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把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残缺部分按照史实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3)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二所对应的两位发明家的一项重要成就。
(4)1851年举行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为什么在英国陈列的展品中找不到图二人物的主要发明?三、活动探究13. 从生活中寻找“历史”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按照下列提示,感受“工业文明与低碳生活”。
步骤一:走进历史(1)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步骤二:回归生活(2)提倡低碳生活,可以从点滴做起,比如少乘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请问汽车最早发明于哪个国家?(3)增强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比如积极响应“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请问电灯的发明者为什么被人们称赞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步骤三:学会反思(4)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
这与他们抓住了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会不无关系。
2010年我国也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博会。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5)工业文明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第19课美国南北战争1.下列属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两大障碍的是()①英国殖民统治②美国联邦政府③黑人奴隶制度④印第安人的反抗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2.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发生在美国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时期。
下列对两次战争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B.战争过程中都颁布了重要的文献C.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都使美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3.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十分敬佩林肯总统,是因为林肯总统在历史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列各项与林肯总统有关的是 ( )①领导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②领导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③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④维护美国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下列历史事件与重要文献的连线搭配,正确的是()A.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美国独立战争—《权利法案》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D.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5.美国爆发内战的根本原因是()A.印第安人不甘心受到驱赶B.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总统C.种植园奴隶劳动过于繁重D.种植园经济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19世纪中叶,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表现在()A.原料的争夺B.劳动力的争夺C.市场的争夺D.黑人奴隶制的存废7.1862年秋冬,美国南方种植园的黑人奴隶们私下里飞快地传递着一个让人惊喜万分的消息:林肯总统宣布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也可以参加军队了!他们获得自由了!这个让黑人奴隶们惊喜的消息是因为林肯总统颁布了()A.《独立宣言》B.《解放黑奴宣言》C.《宅地法》D.《美国联邦宪法》8.美国南北战争中,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并扭转战局的历史事件是( ) A.《独立宣言》的发表B.《宅地法》的颁布C.林肯就职演说的发表D.《解放黑奴宣言》的颁布9.董史少向同位同学介绍美国的南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