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贵州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作文作文一
《神奇的三线博物馆》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六盘水的三线博物馆吗?那可真是一个特别好玩的地方!
一走进博物馆,就好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里面有好多好多以前的东西,有大大的机器,还有旧旧的照片。
我看到了以前工人叔叔们工作的场景,他们可辛苦了!为了建设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努力干活。
就像我的爸爸一样,为了我们的家一直在努力。
还有一个地方展示了他们住的小房子,很简陋但是很温暖。
那里有小小的床,简单的桌子,让我知道了以前的生活和现在很不一样。
在博物馆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啦!
作文二
《六盘水三线博物馆之旅》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六盘水三线博物馆的经历,可有意思啦!
刚到博物馆门口,我就特别兴奋。
进去之后,哇,好多新奇的东西呀!
我看到了一辆很大很大的火车头,听讲解员姐姐说,这是以前运输东西用的。
我想象着它冒着黑烟,呜呜叫着跑起来的样子,一定很威风。
还有好多工具,那些锤子、扳手啥的,比我的玩具可大多啦!工人叔叔们就是用它们建设了我们的城市。
我还看到了一些叔叔阿姨的笑脸照片,他们在工厂里干活,虽然很累,但是都很开心。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做游戏一样,虽然会出汗,但是心里美滋滋的。
从博物馆出来,我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也为我们的家乡做贡献!
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去那里看看,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
贵州三线建设观后感去看了贵州三线建设的相关展示后,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就像煮开的火锅,各种想法和感触一个劲儿地往上冒。
一进去看到那些老物件、老照片,就感觉像是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
那时候的人们啊,真的是充满了干劲儿,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一头扎进贵州的大山里头搞建设。
你能想象吗?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啥高级的机器设备,全靠大家的一双手和满腔的热血。
三线建设就像是一场超级大冒险,但又无比的伟大。
这些建设者们远离家乡,来到贵州这个相对偏远的地方。
住的可能就是简易的房子,吃的也没现在这么丰富,但他们眼睛里就只有一个目标——把这里建设好。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在贵州这片土地上一点一点地筑起“蜂巢”,也就是那些工厂、基地啥的。
我特别佩服他们的那种团结劲儿。
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口音,可能一开始还互相听不懂呢,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一起抬大梁、一起挖地基。
那时候的团队合作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没有啥个人主义,大家心里想的都是集体的利益,都是三线建设的成功。
而且你看现在贵州的发展,三线建设那可是功不可没啊。
那些当年建立起来的工厂,就像是种下的种子,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过风吹雨打,但现在很多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一趟看下来,我觉得自己也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力量。
现在咱们生活中遇到点小困难,和当年三线建设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蚂蚁和大象的差别。
咱们要是能有当年建设者们一半的那种吃苦耐劳、团结奋进的精神,啥事儿干不成啊?贵州三线建设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像是一盏明灯,照着咱们在现代的生活中勇往直前,让咱们知道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再艰苦的地方也能被建设成美好的家园。
我想啊,这种精神就应该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伟大的历史,也汲取其中的力量。
参观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观作文
参观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观作文你知道吗?我前几天去参观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特别有意义的经历。
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年代。
墙上的老照片、陈列的旧物件,都像是一个个无声的讲述者,开始给我讲起了三线建设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生锈的工具,它们看起来普普通通,可在当时那就是建设者们的“得力助手”啊。
想象一下,在几十年前,一群充满干劲的叔叔阿姨们,拿着这些工具,在都匀的这片土地上开始大展拳脚。
他们住的可能是简易的工棚,吃的也许就是简单的饭菜,但是那股子为了国家建设奉献一切的热情,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博物馆里有一个模拟当时建设场景的小角落,看到那些简陋的条件,我忍不住对同行的小伙伴说:“这可比咱们现在的生活艰苦多了,要是我在那时候,估计得哭着喊着找妈妈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
那些建设者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只不过他们没有披风和超能力,有的是坚强的意志和勤劳的双手。
还有那些关于工厂建设的介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那时候的人们可真是厉害,在荒地上建起一座座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仿佛就在耳边回响。
我就想啊,当时的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肯定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动不动就想放弃。
他们一定是咬着牙,想着办法就把问题解决了。
我要是能有他们一半的毅力,估计我都能成为学霸了。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旁边的一位老爷爷在给小孙子讲他当年参与三线建设的故事。
老爷爷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一种自豪的光芒。
他说那时候大家都一心想着为国家做贡献,谁也不计较个人得失。
小孙子听得眼睛一眨不眨的,就像我一样被深深吸引住了。
我想啊,这种传承可真好,让年轻的一代也能知道过去的不容易。
从博物馆出来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这次参观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特别生动的历史课,还是那种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课。
我不再觉得那些历史离我很遥远,因为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鲜活的人物在都匀的土地上挥洒汗水。
由于三线博物馆观后感
由于三线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三线博物馆,那可真是一场超级有趣又让人感慨颇多的体验啊!刚到博物馆门口,就感觉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进去之后,就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直接把我带到了那个热火朝天搞三线建设的年代。
你看那些展览品,有旧旧的工具,还有充满年代感的照片。
那些工具,现在看起来可能很简陋,但在当时那可是建设的“神器”啊。
工人们就靠着这些东西,在艰苦的条件下开山劈路、建厂造房。
照片里的人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儿,脸上洋溢着一种坚定和自豪。
我就想啊,那时候的人可真不容易,但是又特别伟大。
他们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设备,全凭自己的双手和满腔热血,就在深山里搞起了大建设。
在博物馆里走着走着,我就像是在听一个个三线建设者们的故事。
这些故事里有欢笑也有泪水。
比如说,为了把大型设备运到建设地点,大家想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办法,什么人拉肩扛的,感觉就像蚂蚁搬家一样,但是他们搬运的可是对国家建设至关重要的东西啊。
这让我特别佩服他们的智慧和毅力,在困难面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还有啊,三线建设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很多年轻人从城市来到偏远的三线地区,在那里安家落户,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他们的青春就在那些工厂、矿山里度过,虽然艰苦,但却无比充实。
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有太多的便利和舒适,有时候还会抱怨这抱怨那的,和三线建设者们比起来,我们可真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个还原当时建设场景的小角落,那里面的人像做得特别逼真。
看着他们忙碌的样子,我仿佛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能感受到当时那种紧张又充满希望的氛围。
我就在那儿站了好久,想象着自己要是生活在那个年代,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勇敢坚定地去为了国家的建设努力呢?我觉得我可能会被艰苦的条件吓倒,但是他们却坚持下来了,这真的太值得我们尊敬了。
从三线博物馆出来之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和故事。
我觉得这个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一些历史遗物的地方,更是一个能给人力量的地方。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800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800
一、思想收获
参观三线博物馆,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文物中蕴含的
历史文化知识,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历史不是客观的历史,而是一
种以人的智慧沉淀而构筑起来的,以人的心血和智慧去努力改变历史,去
实现理想的社会,这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二、认识收获
参观三线博物馆,让我更加认识到文物的历史价值,这些古老的文物,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它们中蕴含的历史记忆,正是历史中
的镜像。
对于每一个国家,它们都是其文化的一个精神宝库,保存文物,
不仅能够把我们的历史传承下去,同时也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行动收获
参观三线博物馆,让我们更加认识到,文物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不仅要在博物馆中,
还要到当地民间进行加强文物的保护。
另外,在博物馆中,我们还要教育
孩子去尊重文物,去珍惜文物,这样,才能把珍贵的文物传承下去。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游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篇⼀:《初入三线博物馆》去贵州三线博物馆之前,我就像一个满心期待开盲盒的孩子。
到了那儿,嘿,那外观就很引人注目,像个神秘的大盒子等着我去探索。
走进馆里,就感觉像走进了时光隧道一样。
在入口处,我看到一些老照片,黑白色的,上面的人穿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工作服,眼神里透着一股劲儿。
那时候的衣服啊,款式可没现在这么多样,都是肥大宽松的。
我对着照片看半天,就想象自己要是生活在那个时候,穿着那样的衣服去上班,会不会走路都带风呢。
然后继续往里走,有一个大的展厅,展示了好多老物件儿。
我第一眼就瞧见了那些生锈的工具,像扳手啊,锤子啊之类的。
那锤子手柄上都有深深的手握的痕迹,一看就是被用过好多回。
我就想啊,这锤子以前该敲打过多少东西,它得见证过多少建设的过程呢。
我在这展厅里慢悠悠地晃,好像每一步都能踩到那个年代的回忆上。
这里面还有一些模拟的工作场景,那些假人做得还挺逼真。
我看到有一个人在操作一台特别古老的机器,我就凑上去瞧,机器看起来笨笨重重的。
我就在想,这得费多大劲儿才能操作它呢。
突然我发现一个小角落里的账本,那本子都发黄了,上面歪歪斜斜的字写着各种收支和物资记录。
看到这些细致入微的东西,我才真正感受到了当时三线建设是多么的不容易,每一笔物资、每一个人力,都是实打实的投入啊。
篇二:《深入那些故事里》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就到了讲述三线建设者们生活的区域。
这里有一些还原出来的宿舍场景,床是那种窄窄小小的木板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的。
我看到墙上还贴着一些当时的标语,什么“艰苦奋斗”“建设祖国”之类的。
我想那个时候的人每天睁开眼看到这些标语,肯定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有干劲儿。
有一个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旧饭盒,那饭盒已经坑坑洼洼的了,可是感觉它充满了故事。
我就想象着,有个工人每天拿着这个饭盒打饭,在大食堂里和工友们一起边吃边聊建设的进度。
我注意到有一个展示柜里放着一些信件,信纸都已经薄得快透明了。
由于三线博物馆观后感
由于三线博物馆观后感前几天去了三线博物馆,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一个充满热血和神秘的时代。
一走进博物馆,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厚厚的历史大书。
墙上那些老照片、展柜里的旧物件,一下子就把我拉到了当年的三线建设场景里。
你看那时候的工具,虽然简陋得很,可就是这些简单的家伙事儿,建起了那么多了不起的工厂、基地。
就好比用一把小锄头,开垦出了一大片宝藏地一样神奇。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讲述建设者故事的板块。
那些人啊,背井离乡,跑到偏远的山区里,在艰苦的环境下干活。
住的是简易的房子,吃的可能也没现在这么丰富,但是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我就想啊,要是换做我,在那个没有网络、没有外卖的年代,估计得哭着喊着要回家。
可是他们却坚持下来了,就像一群超级英雄,默默奉献,在祖国的大后方撑起了一片天。
再看看那些复原的工作场景,机器轰鸣,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
虽然是静态的展示,但我仿佛都能听到那时候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声。
这让我觉得,现在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
每一个高楼大厦、每一条宽敞的马路,都像是在三线建设精神上生长出来的果实。
而且啊,博物馆里的布局也很有意思。
它不是那种干巴巴地给你摆东西,而是像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爷爷,带着你一点点走进那个时代。
从建设的背景开始,到具体的项目,再到最后的成果和影响,一环扣一环,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从三线博物馆出来后,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时代,可不能把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丢了。
要是遇到点小困难就退缩,那可真对不起那些三线建设的前辈们。
我觉得这个博物馆就像一个精神充电站,当我们在生活中觉得累了、想放弃的时候,就应该来这里充充电,然后带着满满的能量继续向前冲。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这一趟三线博物馆之旅,可真是收获满满啊。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这一趟下来,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颇多呢!一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年代。
那些陈旧的机器、泛黄的照片,还有一件件充满故事的老物件,就像一位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我看到了当年工人们住的简陋宿舍,那小小的空间里,摆放着几张木板床,连转身都困难。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房间,又大又舒适,和他们比起来,我简直太幸福了!我忍不住问自己:“如果是我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能坚持下去吗?”还有那些巨大的机器,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感觉到它们当年的威风。
讲解员姐姐说,这些机器可都是当年的宝贝,工人们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它们。
我就想,这些机器就像战场上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建设冲锋陷阵!我还看到了好多工人叔叔阿姨们的照片,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笑容,那眼神里透露出的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
我听到旁边的同学说:“他们不累吗?” 怎么会不累呢?只是他们心中有梦想,有对祖国的热爱呀!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一直在不停地讨论。
“哇,你看这个!”“哎呀,他们太不容易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被那些历史深深吸引。
有一个展区专门展示了工人们的工作场景,那热火朝天的画面,让我感觉自己好像也置身其中。
我仿佛看到他们挥汗如雨,听到他们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这就像我们在运动会上为了班级的荣誉拼命奔跑一样,充满了力量!参观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三线建设的先辈们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他们那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像他们一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不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吗?难道我们要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自己吗?不!绝对不!我要努力,要拼搏,要让自己的人生也像三线建设者们一样,绽放出绚丽的光彩!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到了过去那个火热的年代。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在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历史。
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就我的参观体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
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历史背景都匀三线博物馆位于贵州省的都匀市,它是以中国第三线工程为主题的博物馆。
中国第三线工程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中国为了应对核战争的威胁而在内陆地区建造的一系列军事设施和工程。
该工程集团成立于1965年,历经多年的建设和改造,对中国的国防和战略意义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参观体验当我踏入博物馆的大门时,就被它独特的设计所吸引。
整个建筑以军事要塞为主题,外形仿佛一座山堡,给人一种坚固和安全的感觉。
我跟随着导游进入了博物馆的内部,发现展厅内的陈列布置得非常精美,每个展品都很有意义。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中国第三线工程是中国军队为应对国家安全挑战而建立的一系列防御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地下工厂、地下研究所、地下指挥中心等,它们被设计得非常隐蔽,以防止敌方侦查和破坏。
通过展品和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我得以深入了解这个工程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第三部分:博物馆的亮点在博物馆中,有几个展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模拟地下指挥中心。
这个展厅通过模拟和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当年指挥中心的场景。
我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当时的紧张氛围和士兵们的辛勤工作。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是地下工厂的模型。
地下工厂是中国第三线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它们的建设为中国的军事装备和生产提供了强大的保障。
模型上展示了地下工厂的各个部分,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工程的规模和复杂性。
第四部分:思考与感悟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思考。
我想到了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和国家的发展需要,认识到中国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和平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参观也让我深刻地意识到了现代战争的可怕性和核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中国第三线工程的建设是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它让我明白了和平的珍贵和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一、博物馆概述都匀三线博物馆是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的一家专门展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博物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文物和珍贵资料,是了解中国现代历史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场所。
二、参观经过进入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雕塑,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精神。
接着进入大厅,一幅宏大的壁画展现了三线建设的全貌,让人瞩目。
随后,我依次参观了丰富多彩的展览室,包括实物展示、图片展览和多媒体展示等。
三、实物展示博物馆通过丰富多样的实物展示,生动地再现了三线建设的艰辛和辉煌。
在展示厅中,我看到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如弹药、武器和防护装备等。
这些实物无一不体现了抗战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强意志和无畏精神。
同时,还有展示了当时的军用通信设备、地下建筑模型等,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三线建设的巨大规模和科技含量。
四、图片展览除了实物展示,博物馆还通过图片展览展示了大量三线建设的历史照片。
这些珍贵的照片记录了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场景和日夜不息的努力。
通过这些照片,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线建设的规模之大、工程之艰巨,以及建设者们不畏艰险、团结奋斗的精神。
这些照片让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深情厚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五、多媒体展示在博物馆中,还有一些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和音频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三线建设的历史故事。
这种展示方式更加生动直观,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
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我感受到了三线建设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勇敢和无私,同时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充满敬爱之情。
六、心得体会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让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在博物馆的每一个展览室中,我都感受到了建设者们艰苦奋斗的汗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线建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项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信念,不懈努力,才能铸就华彩篇章。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游贵州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游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篇一《初入三线博物馆》贵州三线博物馆那地儿,我早就想去瞅瞅了。
一到门口,那股子独特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博物馆的建筑看着特有范儿,方正又带着一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厚重感。
买票进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
那设备可真叫一个大啊,像巨人一样杵在那。
我在一个大机器前站了半天,这个机器有好多零件,螺丝啥的都生锈了,可是每个部件的构造还特别清晰。
我就好奇地顺着那机身摸了摸,糙糙的,还有点灰沾手上了,心里想这老物件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啊。
旁边有个小牌子介绍说这机器以前在某个三线建设的工厂里可是顶梁柱,没它很多活儿根本干不了。
往前走,又看到墙上贴着好些建设时期的照片。
照片里的工人们,个个精神饱满。
男人们都光着膀子,肌肉贲张,那眼神里都是坚毅。
女工人呢扎着两条大辫子,干活也不输给男同志。
我靠近了看那些工人的脸,就像能看到他们当时挥洒汗水的样子。
他们有的在挖矿,有的在搬建筑材料,还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工程师模样的人在研究图纸,那认真的劲头真让人佩服。
地上的泥土都是乱糟糟的,还有一些简易工具扔在一边,就跟施工现场似的。
顺着通道继续走,能听到附近有整点报时的广播声音,那种复古的广播腔听着特有感觉,好像一下把人拉回了那个火热的三线建设年代。
篇二《深入三线故事中》往博物馆里面走去,展品更加丰富多样了。
有一堆带着补丁的工作服在一个玻璃箱里。
那补丁补得可真是随意,但又能看出特别用心,一块蓝布盖在破洞上,针线歪歪扭扭的像蚯蚓在爬。
我仿佛能看到工人们穿着这样打着补丁的衣服在车间里忙碌。
有件工作服的袖口都磨破了,油光发亮的,肯定是经常在机器上蹭来蹭去。
这里还展示了一些工人们住的宿舍模型。
小小的房间里,摆着几张简易的床铺,床铺上就一床薄被和一个硬邦邦的枕头。
床头还挂着一些破旧的毛巾,都快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桌子上有个水壶和几个粗瓷碗,还有一本翻得卷边儿的毛主席语录。
地上放着用木头自制的简易鞋架,上面的鞋子有的还破了个洞。
关于三线博物馆的作文
关于三线博物馆的作文你知道三线博物馆不?那可真是个超级酷的地方,就像一个装满了时光宝藏的大盒子。
一走进三线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回到了过去。
那种感觉很奇妙,就像是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充满热血、激情和奋斗的世界。
博物馆里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展品,每一个都像是在诉说着一段三线建设时期的故事。
有那些看起来有点破旧但充满年代感的工具,像是大扳手、铁榔头啥的。
这些工具虽然现在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在当时,那可都是建设者们的得力助手呢。
就像那些大扳手,紧紧地握住螺丝,就像建设者们紧紧握住三线建设的梦想一样,一拧,就拧出了一个新的希望。
还有那些老照片,哇塞,可有意思了。
照片上的人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坚定又充满希望的笑容。
他们有的在挖地基,有的在扛着重重的建筑材料,虽然看起来很辛苦,但是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闪着光。
看着那些照片,我仿佛能听到当时机器的轰鸣声,人们的呼喊声,还有那一声声响亮的劳动号子,“嘿哟,嘿哟”,感觉就像一首豪迈的交响曲。
说到三线建设,不得不提那些了不起的建设者们。
他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个艰苦的地方,就像一群勇敢的开拓者。
他们放弃了原本舒适的生活,来到这大山里、荒地上,就是为了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我想,他们一定是一群超级有梦想的人。
他们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吃着简单的饭菜,却干着改变国家命运的大事。
这就好比是一群拿着普通装备的勇士,去挑战一个超级大的怪兽,而且最后还胜利了呢!在博物馆里,还有一些复原的场景。
走进那些场景,就像走进了当年的建设现场。
我看到了小小的办公室里,几张破旧的桌子上堆满了图纸和文件,那些工程师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精心地设计着每一个厂房、每一条道路。
还有宿舍区,小小的床铺,简单的生活用品,但是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这让我想到,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在一起,一定也是充满乐趣的。
就像现在我们出去露营,虽然没有家里舒服,但是和朋友在一起,也能嘻嘻哈哈过得很开心。
三线博物馆不仅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地方,更是一个让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
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后感受与收获示例文章篇一:《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哇塞!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棒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好像穿越回了过去那个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年代。
里面的展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老照片、旧工具,还有好多以前的文件呢!我看到那些黑白的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一个个都充满了干劲儿,他们的眼神坚定得就像我想要考100 分的时候一样!我忍不住想,他们难道不累吗?不会害怕困难吗?但再看看他们完成的那些伟大工程,我就知道,他们心里有一团火,啥困难也不怕!还有那些旧工具,虽然看上去又笨又重,可就是靠着它们,前辈们建起了工厂,造出了产品。
这就好像我们做数学题,虽然题目很难,但是只要有笔和纸,认真去算,总能找到答案,不是吗?我记得有个展示区,里面放着一件工人师傅穿过的工作服,上面布满了补丁和油渍。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师傅在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汗水湿透了他的后背。
我跟旁边的同学说:“这衣服得多辛苦才能变成这样啊?”同学也点头,说:“肯定是没日没夜地干活儿。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是当年参加过三线建设的。
他给我们讲了好多当年的故事,他说:“那时候条件苦啊,住的地方简陋,吃的也不好,但是大家心里都有一股劲儿,一定要把工作干好!” 我问老爷爷:“您觉得值得吗?”老爷爷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值得!没有当年的付出,哪有现在的好生活?” 听到这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
看着那些展品,听着那些故事,我心里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线建设的前辈们,他们就像勇敢的战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冲锋陷阵,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未来,无私地奉献着。
他们难道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吗?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前辈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的。
我们可不能浪费,得好好学习,将来也像他们一样,为国家做出贡献!这就是我最大的感受和收获,你们觉得呢?示例文章篇二:《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有感》嘿呀!前几天我们学校组织去了三线建设博物馆,那可真是一次让我大开眼界的经历!一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我就感觉好像穿越回了过去。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1我有幸参观了一座三线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在那里,我不仅仅是看到了文物和展览,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三线博物馆背后的深远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了解历史背景。
首先,我开始了解三线博物馆的历史背景。
三线是指中国的第三线建设,是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为应对外部威胁而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决策。
在那个时期,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为了防范外国的进攻和保护国家的工业实力,中国政府将许多关键工业设施转移到了国内安全的西南、西北和东北三个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
而三线博物馆正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而建立的。
第三段:文物陈列。
在三线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这些展品有的.是当时的实物,有的是照片和文件。
通过这些展品,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当年的艰苦条件和勇敢奋斗的精神。
我看到了那些忍饥挨饿的工人,他们为建设国家的未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还看到了那些坚持不懈的科学家,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进行科研工作,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文物让我对三线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当时的人们充满敬意。
第四段:展览设计。
除了文物陈列,三线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博物馆以时间为线索,将展品按照年代和主题进行分区展示。
这样的设计使得观众可以有条不紊地了解和理解三线建设的历程。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展品,比如模拟体验三线建设的场景和工程,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了参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展览设计的巧妙和创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深远意义。
通过参观三线博物馆,我认识到这座博物馆的深远意义。
一方面,它是对那个时期辛勤努力的人们的致敬,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记录。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座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以此来告诉新一代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参观博物馆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我们的国家认同感和价值观。
六盘水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
六盘水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六盘水三线博物馆参观观后感1. 背景介绍六盘水三线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陈列展示、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
该博物馆以“三线建设”为主题,展示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拼搏精神,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2. 第一印象我第一次踏进六盘水三线博物馆,被展馆内璀璨的橱窗所吸引。
橱窗里陈列着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每一件文物都饱含着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中国人民的不屈和坚韧。
我感受到了那种历史的沉重和鲜活,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呐喊和呵护。
3. 展览内容在博物馆的几大展厅里,我看到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其中有“三线建设”的蓝图、工人们的生活照片、手工艺品等,都展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日常生活。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断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艰辛付出而动容,他们为了国家的发展,甘愿舍弃家庭团聚,艰苦奋斗,无怨无悔。
4. 个人感悟通过参观六盘水三线博物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那个时代的不易。
中国人民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家的需要,放弃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努力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
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默默奉献,这种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5. 总结参观六盘水三线博物馆,让我对“三线建设”这个历史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作为当代人,我们要缅怀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也要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尾语: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深刻的历史底蕴和鲜活的时代风采,对中国人民的团结奋斗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盘水三线博物馆是一座独具特色、集文物收藏、陈列展示、教育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
作为一座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它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奋斗和拼搏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都匀三线博物馆心得体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情,走进了都匀三线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宛如一座时光的宝库,静静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巨大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人们充满着坚定和热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为了国家建设而不惜一切的决心。
这些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让我感受到了三线建设者们的伟大精神。
沿着展览的路线前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有陈旧的工具、泛黄的文件、简陋的生活用品等等。
这些看似平凡的物品,却承载着那个特殊时期的无数故事。
一把生锈的铁锹,或许曾经挖开了建设的第一锹土;一本字迹模糊的工作笔记,记录着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智慧结晶。
它们静静地躺在展柜里,却仿佛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过去的艰辛与不易。
博物馆的展厅中,详细介绍了三线建设的背景和历程。
在当时国际形势严峻、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和改善工业布局,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
无数的工人、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战士响应号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偏远的三线地区。
他们背井离乡,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硬是在荒山野岭中建立起了一座座工厂、矿山和科研基地。
在参观过程中,我被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所打动。
有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为了攻克技术难题,连续几个月日夜奋战在车间,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还有一群女工,她们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为生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三线建设的辉煌篇章。
看着那些展示当年建设场景的模型和图片,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
在崇山峻岭之间,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
他们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依靠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建成了一条条铁路、公路,一座座厂房和高楼。
这种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毅力。
都匀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
都匀三线博物馆观后感作文你知道吗?去了都匀三线博物馆之后,我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超酷的时光穿越之旅。
刚走进博物馆,那股浓浓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
就像一个超级有故事的老爷爷在跟你招手,说:“小家伙,来听听我的故事呗。
”这里的展品那叫一个丰富啊,各种老物件摆得满满当当。
那些陈旧的机器设备,虽然它们现在看起来有点“老土”,但在当年那可都是响当当的“大明星”呢。
我看着那些生锈的齿轮和庞大的机身,就忍不住想象当年工人们围着它们忙碌的样子。
他们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在这个偏僻的地方,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世界。
这些机器发出的轰鸣声仿佛就在我耳边回荡,感觉像是在看一场无声的“大片”,只不过这个大片里全是满满的奋斗和汗水。
再看看墙上挂着的那些老照片,照片里的人们脸上带着质朴又坚定的笑容。
他们穿着简单的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有点乱,可是眼睛里却透着一种光,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光。
我想,他们当时一定怀着无比的热情,哪怕条件再艰苦,也觉得自己在干一件特别伟大的事情。
我站在那些照片前,就像和他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好像能听到他们说:“这算啥,只要能把三线建设好,啥苦都值得。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还原当时生活场景的小角落,那简直太有趣了。
看到那些简陋的宿舍,小小的床铺,还有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生活用品,我就在想,要是我住在这儿,估计一天都受不了。
可是他们却在这样的环境里,创造出那么多的奇迹。
这就好比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厨房里,做出了满汉全席一样厉害。
从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三线建设者的身影。
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激昂的歌,一直在我心里回荡。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可都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换来的。
我就觉得我们现在可不能当那种只知道享受的小懒虫,也要像他们一样,充满干劲儿,去为自己的梦想拼搏。
这次的参观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还是那种让你过目不忘的课。
我想我会把在这儿看到的、感受到的都记在心里,以后要是遇到啥困难,就想想那些三线建设者,咬咬牙,说不定也能创造出自己的小奇迹呢。
都匀三线博物馆观后感总结
都匀三线博物馆观后感总结篇一都匀三线博物馆观后感总结朋友们,你们去过都匀三线博物馆吗?我最近去了一趟,感触那叫一个深啊!一走进博物馆,那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就把我给包围了。
也许你会说,不就是个博物馆嘛,能有啥特别的?嘿,这你可就错了!那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好像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老旧的机器,心想,当年的工人们就是靠着这些家伙,为国家的建设拼命努力的吧?我觉得吧,它们就像一群沉默的战士,虽然现在已经退役了,但身上的荣耀和痕迹永远都在。
那些充满年代感的工作场景照片,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工人们脸上的汗水,眼中的坚定,也许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
我不禁在想,要是我生在那个年代,我能有他们那样的勇气和毅力吗?看着那些为了三线建设奉献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们,我心里又感动又佩服。
我反问自己,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太容易放弃,太容易抱怨了?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他们都能坚持下来,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过,我也在想,当时的那种大规模建设,是不是也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可能资源分配上不够精准,也许有些地方用力过猛。
但这又能怎样呢?谁能保证每一次决策都是完美无缺的呢?总之,这一趟参观,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想说,都匀三线博物馆,真的值得一去!篇二都匀三线博物馆观后感总结哇塞,我刚从都匀三线博物馆出来,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一进那大门,我就被震撼到了,这博物馆可真不一般!那些陈列的老物件,就像一个个时光宝盒,打开了我对过去的想象。
你看那破旧的工作服,上面的补丁和污渍,仿佛在讲述着工人们的辛勤付出。
我就在想,这衣服的主人当年得吃多少苦啊?也许他累得倒头就睡,连衣服都来不及洗干净。
还有那些大型的机器设备,虽然现在已经锈迹斑斑,但当年可都是宝贝疙瘩!说不定当年操作这些机器的工人师傅,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呢。
说真的,看到那些为了三线建设背井离乡的人们的故事,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六盘水市三线博物馆观后感
六盘水市三线博物馆观后感去了六盘水市三线博物馆之后,我就像进行了一场超酷的时光穿梭旅行。
一走进博物馆,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就“唰”地一下把我包围了。
就好像一个神秘的历史老爷爷开始给我讲述过去那些超级精彩又艰苦卓绝的故事。
你看那些陈列的老物件儿,什么旧机器啊、发黄的文件啊,每一个都像是一位沉默的战士,在无声地诉说着三线建设时期的点点滴滴。
那些机器看起来笨笨的,可在当时那可都是了不起的大功臣呢!它们见证了多少人挥洒汗水,日夜奋战的场景。
我站在那儿就想啊,当时操作这些机器的叔叔阿姨们得有多厉害,他们可能一边擦着汗,一边想着一定要把这个建设搞好,那种决心肯定比山还坚定。
三线建设这个事儿,我以前只是模模糊糊知道个大概,这一趟下来可就彻底明白了。
那时候的人们啊,从全国各地来到六盘水这个地方,就像一群勇敢的开拓者。
他们要在这相对艰苦的环境里搞建设,没有现在这么舒服的房子,没有便捷的交通,可是他们就是有股子劲儿,硬生生地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
这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啊,真的是来之不易,就像一块大蛋糕,是那些前辈们一块一块辛苦做出来的。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还原当时生活场景的部分,那小小的宿舍,简单的床铺和生活用品,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他们生活的质朴。
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我猜他们在工作之余也会有很多欢乐的时光,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工作的进展,憧憬一下未来的六盘水,那画面想想就很温暖。
而且啊,这个博物馆的布局很巧妙,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故事板。
你跟着参观路线走,就像在看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一环扣一环,从三线建设的起因,到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再到最后取得的成果,让你看得明明白白,心里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佩。
出来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可不能忘记了三线建设这段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
这趟博物馆之旅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奋斗强心剂”,让我也想在自己的生活里像那些前辈们一样努力拼搏,说不定也能创造出点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呢!这六盘水市三线博物馆啊,真的是一个宝藏地方,要是你还没去过,那可一定要去看看哦,保证让你收获满满,还能让你对这座城市有更深的敬意。
三线博物馆作文
三线博物馆作文篇一《走进三线博物馆》三线建设,这个词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我而言,却有着特殊的记忆和情感连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三线博物馆。
刚踏入博物馆的大门,那股陈旧的气息混合着历史的庄严感就扑面而来。
馆内的灯光有些昏黄,就像一个老人在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我看到陈列着的那些老机器,它们一个个巨大而笨重,上面满是铁锈和岁月的痕迹。
有一台大机器,旁边的说明牌告诉我这是当年用于生产某种零件的关键设备。
我凑近了看,机器上复杂的刻度和操作杆,感觉就像是在看一个古老的谜题。
我脑海里开始想象着当年那些工人们,戴着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操作着这个庞然大物,机器发出轰隆隆的声音,整个车间都弥漫着机油味和金属碰撞的声响。
沿着展馆走,墙壁上挂着很多黑白照片。
照片里的人们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工作服,脸上却洋溢着热情又坚定的表情。
有一张照片是一群工人围坐在简易的工棚外面吃饭,他们的饭盒里装着简单的饭菜,但每个人看起来都吃得很开心。
那时候的条件一定很艰苦吧,可是他们却有着那么纯粹的快乐。
再看旁边的照片里,是高耸的烟囱冒着黑烟,那是工厂热闹生产的景象。
在一个角落里,还摆放着一些当时工人的生活用品。
有那种军绿色的水壶,斑驳的外壳好像在诉说着主人经历过的风雨。
摸着水壶上的小磕痕,我仿佛看到一个工人在炎热的太阳下,大汗淋漓,拿起水壶猛灌一口,水顺着嘴角流下。
从三线博物馆走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格外沉重又特别感慨。
这里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奋斗和梦想,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里又鲜活起来。
篇二《三线博物馆之旅的发现》当我决定去三线博物馆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会是一场充满惊喜和回忆的旅程。
一走进博物馆,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具和文件。
我看到一个展柜里放着好几本已经泛黄的工作手册,那小本子的纸张都有些发软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却还清晰可辨。
我被其中一本手册吸引住了,经过工作人员的同意,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贵州三线博物馆有感
——吕成焱
6月22日下午,参加了司法局党支部组织的“两学一做”活动,数学家华罗庚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常到三线峥嵘地,少到江浙鱼米乡;生身故乡非不爱,更爱三线练人场。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响应党中央“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无数热血儿女以“三线峥嵘地”为锤炼精神品质的“练人场”,走进大三线基地,扎根大山深处,用默默奉献点燃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重温艰苦岁月感知三线精神
在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件件带有历史痕迹的三线时期展品,让我们得以有机会重温三线历史,感知三线精神。
由六盘水市钟山区投资建设的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40余亩,现已建成主楼博物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主要包括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指挥部、县委楼、陆家大院、育才壁,以及三线建设时期的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
博物馆主楼展区分为序厅、人民礼堂、主楼展厅三大区域,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一批重要历史文献、珍贵历史图片,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中,三层主楼展区又分为七个展厅。
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9502件,已展出图片1128张,实物1380件,档案资料200余份,音像资料时长1080分钟;室外展区主要展出大型实物,包括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珍贵文物18件。
★“淘”来的宝贝饱含深挚情结
小到一双雨鞋,大到一架车床,博物馆内的上千件实物大都是工作人员们从三线企业和老三线建设者家中“淘”来的,而让工作人员感动的是,一些老三线人在得知博物馆收藏三线时期实物后,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把家中的脸盆、藤条箱等物件无偿送到博物馆来。
六盘水市收藏协会的协会成员大都是三线工人或三线子弟,对三线历史有着特殊的情节。
协会的数十名藏家就曾携带三线建设时期藏品展开集中捐献,将收藏的“水城矿务局机关食堂粮票”、“贵州省青杠林农场革委会政工组纪念氢弹成功爆炸标语”等十余件藏品捐献给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
1969年版的水城县贸易公司“日用工业品购货券”,背面标注着如此字样:“本券系无价证券,不记名、不挂失、不准买卖,只能在县城关通用。
”其中,“壹市寸”的“贵州省布票”发行于1967年9月,有效期只有三个月并“剪边作废”。
一寸见方的布票,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以家庭为单位限量发放的,并具有一定范围内流通资质的资格认证,在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尤显弥足珍贵。
做饭的炊具,施工的铁锤,运载煤炭的灰车,制造产品的车床……一个个饱蘸历史笔墨的实物元素,构成了一段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和岁月长廊。
在三线博物馆的室外展区,一辆三线建设时期的卡车时常吸引游客的目光。
其历史特殊性在于,随着该类车型的横空出世,我国终于结束了不能自主制造汽车的尴尬历史。
正因如此,该型号汽车得以参加1956年国庆阅兵式,人们也得以一睹其风采。
这辆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制造的解放牌汽车,是原贵州省交通厅直属运输企业水城汽车运输公司引进的第一批大型卡车,空车重3900公斤,最高时速可达65公里/小时,可载重4吨。
该车自1972年开始使用,在使用的26年间,跟随着三线建设者一起翻山越岭,安全行车百万公里,运输物资3000余万公斤,为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因为战功累累,被誉为六盘水交通运输业的“大功臣”。
来自首钢水城钢铁集团公司的退休工人刘师傅,也捐出了自己的《春雷钢铁厂工作证》。
在刘师傅看来,他说最大的希望是这段三线历史不被后人遗忘。
★记住历史留住根脉
在诸多捐赠实物的三线老人内心深处,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个三线博物馆的落成,而是希望后代能够铭记这段历史,希望能把贵州一座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城市的“根脉”留住。
据统计,仅1964年至1975年的12年间,在三线建设的带动下,贵州省初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都匀、凯里、安顺、开阳等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工业企业成倍增加。
197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24.97亿元,为1963年的3.41倍。
三线建设使贵州受益匪浅,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使落后的黔贵大地逐渐成长为一颗闪烁在祖国西南隅的高原明珠。
重温三线建设历史,学习三线建设精神。
如今的三线博物馆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线精神传承之地,同样是道德建设示范之地,也是六盘水城市对外开放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截至今年2月底,贵州三线博物馆累计接待参观团队1490个,接待省内外参观游客103余万人次。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已经逐渐成为六盘水市重要的人文景观和红色旅游观光点,成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战场、道德讲堂总堂、三线人重温历史的首选地,同样成为六盘水的城市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
同时,它也时刻提醒着人们,记住历史,留住根脉。
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
四川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占地面积近60亩,项目总投资3.2亿元,2015年3月,在攀枝花建市50周年之际,面向市内外游客开放。
作为反映攀枝花市三线建设的一张文化名片,该博物馆展陈设计和布展站在全国的视角和高度,放眼三线建设的13个主要省、区,全面展示和反映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
博物馆展厅内容主要为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和中央决策发动、13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五大板块,全面反映和展示了共和国波澜壮阔的“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三线建设历史,弘扬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博物馆共收集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线建设的题词及彭德怀、李井泉、钱敏、徐驰、杨超等同志在三线建设时期的文物、中央和全国13省区三线建设的决策文献史料,三线重点企业航空、船舶、机械、交通、常规兵器等各类三线建设文物10000余件(套)。
并先后采集了国家相关部委、省、市、企业三线建设领导者、亲历者和研究学者等各个层面高清口述历史视频120人、8000多分钟,还收集了其他三线建设时期视频资料3000余分钟。
微距看苦禅
他是明星,闪耀画坛,一代宗师,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他是大侠,侠骨柔情,曾受尽日本特务的酷刑毫不屈服,却对弟子亲友温情满满;他是“高富帅”:人品高、艺品高、武功高、身材高,学富五车、感情丰富、幽默风趣、富有正义感同情心,五官端正、满面正气,既有儒生的优雅又备武生的英气……这不是谍战片,也不是偶像剧,而是亲人眼里的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的真实模样。
李苦禅(1899—1983),山东高唐人,中国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人民美术教育家。
6月11日是苦禅先生祭日,《藏天下》杂志有幸邀请到苦禅先生的儿子李燕和孙女李欣磬撰文以表纪念。
李苦禅、李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教授)都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国学家、国画大家,出自书香门第的李欣磬受家学熏陶,是中国当代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锐导演、文化评论人、青年学者。
李氏一门三代均出手不凡。
《藏天下》杂志从今年4月刊开始,拟以三期连载这组纪念文章《敲开苦禅之门》,近距离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的李苦禅,敬请关注。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