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2课 第1框 感受文化影响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

2015高中政治第1单元第2课第1框感受文化影响教材分析与导入设计2 新人教版必修3一、新课推进【讲授新课】二、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本课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入手,讲述了文化与人的互动关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参与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享有者和创造者,也是未来文化发展的主力军。
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从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自觉参与和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出发,注重教学本身的育人氛围,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板书设计感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影响的面面观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核心和标志四、布置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的范围日益扩大,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人们会经常面对新的生活环境,能否迅速适应新的环境,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
据此回答1~2题。
1.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A.政治目的 B.经济目的C.文化印记 D.地理特征2.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可能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①政治地位②价值观念③风俗习惯④文化程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之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019-2020届高中政治必修三 1.2.1感受文化影响 课件

——关树人 老校友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 启示?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
2. 深远持久
区分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经年累月、难以抹 去的文化影响 侧重影响的效果 相对稳定性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内涵
每时每刻、不知不 觉地受到文化的影 响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 方式 无形的、非强制的 自觉主动地接收先 进文化熏陶
角度 特点 要求 联系
两者密切联系,文化对人深远持久 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
学以致用:
“我的文化我作主”长安一中校园文化活动创意 大赛。请各组阐述设计内容: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宣传口号 具体步骤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 动的事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 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 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 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 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综合探究3:
自我 :
表达 个人 观点 :
文化环境 知识素养 价值观念
认识活动
影响
影 响
形成
思维方式
影响 (相对稳定性)
实践活动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1.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 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 往方式
综合探究4:
产生这种行为表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综合探究1:Βιβλιοθήκη 李晨雄选择长安一中的原因是什么?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来自于特定 的文化环境和各 种形式的文化活 动 构建良好的 文化环境和开展 积极健康的文化 活动
统编教材政治必修三目录

统编教材政治必修三目录统编教材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目录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体味文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感受文化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综合探究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综合探究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中政治必修三常考知识点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常考方式】选择题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③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常考方式】选择题3、如何应对文化竞争?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笔记

2013-2014学年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的特征: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2)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范围既包括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作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注意: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不能简单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三_文化生活_教案.doc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时)全章概述文化是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不一定真正明白它的内涵。
本课从文化“万花筒”入手,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涵义和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发展文化、增强综合国力的热情。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一、体味文化二、文化与经济、政治1.1 体味文化★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高中政治必修三提纲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1.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和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 (2)文化的特点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渐培养起来的。
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 (1)文化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2)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科学技术、思想理论、文学艺术都在不断地转化为物质力量。
)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经的反映。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教育事业、人才素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B.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A.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B.国际:在国际世界中,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削弱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了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A.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3页共7页
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4页共7页
学与练 达目标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试题层级
知识点
认知层级
获取和 调动和 描述和 论证和
基综 应
政治 科学 法治 公 共
了理 解解
分 析
评 价
解读信 运用知 阐释事 探讨问
息
识
物
题 认同 精神
意识 参与
础 性
合 性
用 性
1
选 择
文化对人影响的
√
题
表现Biblioteka 2选 择文化对人影响的
√
题
特点
选
3
择
优秀文化塑造人 生
√
题
选 优秀文化塑造人
2.根据考点,带着问题,再读材料,画出关键词句,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3.分析选项,结合所学知识选择调用与材料信息相匹配的知识点。 4.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活动 1】按照梳理的思路选出选项。 【预设答案】D 【教师活动 2】完成解答后抽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并解释原因。 【学生活动 2】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思考,回答完后其它同学做补充。 【教师活动 3】出示正确答案,进行总结补充,规范专业术语。 【学生活动 3】根据老师出示的答案,进行修正。
反固学 纳综合
目标二:结合图片和材料,理解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第 2 课时 复习知识点
一、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一)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一)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 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三、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 提高。 (二)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 目标三:结合材料情境,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案例

华人都会设法聚在一起欢度春节。
小结:文化对人的影响
1.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和思维方式。
3.特点:①潜移默化
(接受时、正在接受)
②深远持久
(接受后、改不掉)
(一) 丰富精神世界
数学
物理 英语
零
球 O 氧
这是什么?
说
化学
明: 知识素养不同,
思维方式不同。
思 考
从 思 维 方 法 看
你看见了什么?
你联想到什么?
高二文科学生学习的秘诀
能力:指思维能力,即识记、理解、分析、
判断、比较、联系、应用、运用等 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新的考试能力:解读、调动、描述、论证等
2.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1)“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2)“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影响深远持久。 (3)启示: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回乡偶书》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离开
中国多少年,农历春节都是一年中最重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感受文化影响
第一框Hale Waihona Puke 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 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 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 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 皎洁明亮,还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 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
2020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课时一感受文化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解题探究】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晰: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吗? (3)文化能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吗? 提示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 动、实践活动、思维方式。 (2)不能。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但不能直接转化 为物质力量。 (3)不能,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 B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 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要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 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 陶的过程。
02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与表现】 【情境助学】
情景: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见面时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中国人大 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儿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 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 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 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 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 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 知识梳理】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①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想一想】 思维方式与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提示: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 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 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必修三随堂笔记

第一单元: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一:文化:1.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3.文化的内涵:(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化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2)我们所说的“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文化与文明不能等同,文明是文化发展中的积极成果4.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需要培养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6.文化的力量具体表现(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个人成长;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向歧途。
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
第二框题: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民为了更好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公民的文化素养影响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2)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综合国力(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浙江专版2019年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讲义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目题(一) 文化影响面面观.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活动。
,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交往方式和①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符语言行为举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
行为的选择和②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认识下形成的。
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和[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经济、政治环境。
( )点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点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 )如何全面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易误警示]交往方式不等同于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在一定的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总和,是一种思想框架。
()人们的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又相互影响。
一方面,交往方式影响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与他的交往活动和交往方式密切相关,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
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影响交往方式。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必然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活动。
[典例应用] (·浙江月学考)“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
(浙江新高考专版)2019_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教材“探究问题 4” 提示 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因为泰山不仅有优美的自 然景观,更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远浓厚的历史内涵,有富 含深意的石刻,有蕴涵历史文化的文物古迹等。游览泰山, 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油然而生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知识得到丰富,思想得到升华,情操得 到陶冶。
287 场公共文化活动,包括南山周末音乐会、剧场剧院品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牌活动、深圳湾艺穗节等主题活动及 8 场主题展览,活跃 观和价值观的意义。
了社区文化生活、提升了个人文明素质,演出期间获市民 好评如潮。
为什么要举办文化艺术节活动?这一活动将对人们 产生怎样的影响?请走进今天的课堂——感受文化影响。
[重点]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
响的特点。[难点]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___文__化__环__境____,来自各种 形式的____文__化__活__动___。 2.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___交__往__行__为____和交往方式。
教材“探究问题 1” 提示 (1)第一幅是中国人合餐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是 西方人分餐的饮食习惯或文化。从图中可知,中西方不同的 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影响到人们的交往 行为和交往方式。中西方文化不同还有若干表现,如传统节 日不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等。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背景材料】 材料一 2018 年 9 月 18 日是“九一八”事变 87 周年纪念 日。为纪念“九一八”事变,各地开展防空警报鸣放活动, 警钟长鸣,旨在提醒人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材料二 如果一个小针掉在了地上,中国人会低下头,弯着 腰,身子转过来转过去地找,而德国人会在地上用粉笔画圈, 把找过的地方画一个圈,直到找到为止。 (1)结合材料一,说明各地开展防空警报鸣放活动的文化生活 依据。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造成这种文化差异的原因 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
一、判断题
1.“乡音难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无法抹去的。
( )
提示:F “乡音难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 )
提示:F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但不意味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一定是不同的。
3.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 )
提示:F 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也并不意味着都是无形的、非强制的。
二、选择题
4.某乡村音乐节以优美的民谣、天籁般的乐器演奏为主旋律,将旖旎风光与环境优势通过美妙的音符娓娓道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植入人心。
这表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某乡村音乐节,属于文化活动,某乡村音乐节以优美的民谣、天籁般的乐器演奏为主旋律,将旖旎风光与环境优势通过美妙的音符娓娓道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深深植入人心,表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排除。
5.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风格。
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精心抚育的印记。
这主要说明家风影响人的( )
①交往方式②知识构成③实践活动④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A 为人处世主要涉及交往和对社会关系处理的实践活动,①③正确。
②④不符合题意。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对“愁”的不同理解表明( )
①人生阅历是个人获得和享用文化的唯一途径②人生阅历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人能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获得文化提升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D 不同年龄段对“愁”的不同理解,与人生的阅历、文化素养等密切相关,反映出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说明文化素养提升离不开生活的体验,③④正确。
个人获得和享用文化的途径是多样的,①中的“唯一”说法绝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错误。
7.对家的依恋和向往,构成了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文化人格,以至于亲情眷顾渐渐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
这表明( )
①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社会行为②文化的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亲情眷顾渐渐成为中国人深入骨髓的文化胎记,过年回家成为春节最重要的节日仪式,表明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社会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①③符合题意;文化的力量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错误;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8.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③蓬生麻中,不扶自直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C 漫画反映了丢垃圾时不入桶是受到先前人的影响,反映出环境影响的潜移默化,①③均体现了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C正确。
②体现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从文化角度看带有文化影响深远持久的意思,④体现了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特点,均不符合题意。
9.“让”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处世美德,说明了(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③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永恒不变的④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举止会产生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A “让”是人们之间交往的方式和行为,①④符合题意;②与材料无关;③观点错误。
10.近年来,很多大学生积极参加文化和旅游部精心策划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培养了革命意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这说明( )
A.人们对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选择是自觉能动的
B.文化能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C.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远持久地影响人健康成长
D.革命意识和共产主义信念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解析:A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大学生积极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正是反映了人们对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选择是自觉能动的,A 正确。
B、C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D错误。
11.天津南开中学“以周恩来为人生楷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教学楼里都能看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展板,校园内道路两侧设有宣传道旗,橱窗、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坚持刊发“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
以上做法是基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往往能产生决定性影响③人们通常是在不自觉中受到健康文化影响的④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人能形成深远持久的影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①④正确。
②中的“决定性”说法错误。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③错误。
三、综合题
12.目前,超过半数的中国人每日生活在网络空间之中。
与此同时,网络也带来各种新问题和新
挑战,不仅有技术上的病毒和攻击,也有内容上的有害信息,更有各种不规范行为的滋扰。
“众声喧哗”常被用来形容网络舆论空间。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用优质的内容充实网络空间,方能凝心聚力、共画同心圆,让网络成为人们共享健康娱乐的精神家园。
结合材料,从文化影响人的表现和特点的角度,说明用优质内容充实网络空间的必要性。
解析:结合材料中网络空间的现状和加强网络内容建设的意义,调动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
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用优质内容充实网络空间,才能为人们营造栖息心灵的健康的精神家园。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用优质内容充实网络空间,才能发挥健康有益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正确的人际交往,正确地看待事物,在实践中作出正确的目标确定和行为选择,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用优质内容充实网络空间,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有助于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对自身的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