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和说课稿全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我的叔叔于勒》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在新教材中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任务有:

l 分析小说要素,把握小说主题。

l 理解作品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l 揣摩小说写法。

在《故乡》和《孤独之旅》当中,我主要侧重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主要情节,以及探究作品主题。在《我的叔叔于勒》中,我认为,除继续巩固小说要素外,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多元理解作品主题、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揣摩对比写法上,也为下一课《心声》的学习打下基础。

莫泊桑的这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节;人物寥寥,却个性鲜明;立意深刻,语言简洁明快而富于个性化。这得宜于作品生动逼真而又幽默风趣的细节描写,轻浅素淡之中有辛辣讽刺的语言特色,以及寓新颖于平淡自然之中的表现手法。

小说描写若瑟夫一家朝思暮想他们在国外发了财的叔叔回到家来,可是他们竟然意外的发现于勒叔叔不过是一个贫穷落魄的小贩时,竟然拒绝和他相认。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细腻的刻画,对人物内心活动深刻的揭示,鞭挞了假丑恶,彰显了人性的真善美,这样的作品,能给人以启发,耐人寻味,也能引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二、说教法:

1、教学设想:

这篇小说的教学,应以人物为中心,在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进而领会作品的丰富内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能联系实际,对作品的主题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认识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2、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发展个性。初中小说的教学,应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及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

②掌握常用字词。

③分析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④理解小说主题。

能力目标:

①提高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②把握小说曲折的情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像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多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5、教学方法: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创设情境,以精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多方面设计学生乐于探究的话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主题。

三、说学法:

1、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课应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学习、感悟新知识。小说故事性强,其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往往比较关注主要人物的结局。因此小说的阅读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主题的把握较薄弱,须重点指导。

2、学法指导:

①朗读法: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幽默,因此,适宜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也可以边读边想象人物表情,以体会人物语言、动作等是如何揭示其心理活动和性格的。

②比较法:于勒三次变化的身世,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迥异的态度变化,以及文中叙事主体“我”与家人对于勒不同态度的对比,都值得玩味。学生在对比分析中可深入理解人物及主题,并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③辩论法: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多角度的分析与把握,围绕文本内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探究作品主题,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④自主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合作探究解疑。指导其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作品个性化体验及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课堂教学拟两课时完成。

课前预习的要求是:

1、查工具书,疏通疑难字词。

2、初读,整体感知,概括主要情节。

第一课时:

任务: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学习文章对比的写法。

第一步:检查预习。

课文情节曲折,围绕于勒写了哪几个情节?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为“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或其他短语,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第二步:介绍作家作品,归纳关键字词。

(多媒体显示。)

第三步:勾画圈点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默读,也可表演读。也可小组分角色朗读小说高潮即“遇于勒”的情节。

角色有:船长、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于勒

2、在课文中画出人物描写的句段。(提示:注意细节描写以及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

3、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主要人物有: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

指导学生运用“(句子或段落)是对(人物)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她)的特点(或性格)。学生概括合理即可,不必强求统一答案。多媒体展示教师对人物形象(或性格)的概括,与学生交流。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指导学生采用精读和略读结合的方法,在主动积极的探究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和体验,体会作品细节描写的巧妙运用。)

第四步:分析小说中对比的写法。

问题设计:课文情节曲折,人物个性鲜明,对比这种写法功不可没,你能找出几组对比吗?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找到的对比有:

l 遇于勒前后菲利普夫妇(主要是克拉利斯)对于勒的称呼以及态度的变化形成对比;l 于勒身世的前后三次变化;

l 叙事主人公“我”和“我”的父母对于勒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大屏幕出示)

(设计意图:这篇小说能让学生饶有兴趣的阅读,与对比的写法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既能学习对比这种写法,也能在比较中,体验人物内心,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任务:进一步理解和体验人物情感,探究小说主题,获得启发。

第一步:深入人物内心,增进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在这一步骤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你如何评价文中菲利普夫妇的行为?假如你是若瑟夫,当你们意外遇到落魄的于勒,父母要躲着他的时候,你会对父母说些什么?

(设计这一问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融入文本,深入人物内心,在情感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

第二步:分析小说主人公,为探究主题打基础。

问题设计:若瑟夫、菲利普、克拉丽斯和于勒,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认为谁才是作者重点要写的人物?(多媒体显示问题)

通过思考和比较,学生能判断出作者的侧重点,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水落石出了。这也为探究小说主题打开了突破口。(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

第三步:辩论,多元探究小说主题,突破难点。

在上一个环节中,大多数同学能谈到菲利普夫妇“金钱高于一切”的思想,对他们嗤之以鼻,对于勒深表同情。那么,对于这几个人物,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比如,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