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新闻视界61视界观.2021.06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王家帅(爱辉广播电视站,黑龙江,黑河 164300)摘 要:在融媒体背景下,各类媒介的深度融合已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新闻写作难以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
融媒体时代是一柄“双刃剑”,既挑战了新闻写作的传统规范,又为新闻写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
基于此,新闻工作者要把握媒介发展的趋势特点,在坚守写作原则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丰富形式,以人性化的写作内容和有趣多变的写作风格,促使新闻写作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挑战机遇引言:融媒体的飞速发展,让传统媒体逐渐从“一张报”、“一个台”的既有形态中解放,各类媒体开始打破边界、试图融合,促使新闻行业掀起了一场深刻变革。
在融媒体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数量剧增,受众可以依据自身喜好选择新闻,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此,新闻写作要紧贴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做到内容和形式双创新,探索出更加符合受众口味和环境要求的写作模式。
一、融媒体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挑战(一)媒体转型较为困难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合二为一,产出优质新闻内容,提升新闻行业的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这既是国家的期望,也是时代发展进程的迫切要求。
然而,目前传统媒体的转型仍旧较为困难。
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来推进转型,“两微一端”是转型期的重要建设内容。
出于人才不足、理念滞后、对新媒体了解有限等原因,传统媒体难以迅速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两微一端”的运作上也常常出现问题,这就阻碍了媒体转型,亦阻碍了新闻写作的探索创新进程。
(二)新闻写作求新心切,忽视内容打造如今,新闻工作者身处融媒体环境之中,早已对融媒体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部分新闻工作者认识到流量对新闻曝光的重要性,试图以流量作为参考依据,促进新闻写作模式的转变。
然而,若是求新心切,一味注意新闻的噱头,而忽视内容的打造,就容易导致标题与内容严重不符,长此以往,会砸了媒体的招牌。
全媒体新闻写作教程
全媒体新闻写作教程
全媒体新闻写作教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全媒体新闻写作技巧的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了解全媒体新闻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各种新闻文体的写作技巧,并能够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
以下是全媒体新闻写作教程的主要内容:
1. 全媒体新闻的特点和要求:介绍全媒体新闻的概念、特点和要求,以及全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的区别。
2. 新闻写作基础:重点讲解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包括新闻的5W要素、客观性、简洁性等。
3. 不同类型新闻写作:针对不同类型的新媒体平台,如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分别讲解相应的新闻写作技巧。
4. 新闻写作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巧,提高新闻写作能力。
5. 新闻编辑与发布:介绍新闻编辑的基本原则和发布渠道,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新闻作品呈现给读者。
总之,全媒体新闻写作教程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全媒体新闻的写作技巧,为未来的媒体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化趋势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化趋势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传统媒体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被取代,新闻写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于新闻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所面临的变化趋势。
一、信息速度与即时性在传统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渠道有限且传播速度较慢,记者们有更多时间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报道。
然而,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程度极高、移动设备随处可见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信息获取有了更高迫切性和即时性需求。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记者们需要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在第一时间将事件快速报道出来。
二、多元化与创意性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渠道日益丰富多样。
不再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获取新闻。
因此,新闻写作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创意化。
记者们需要通过运用多媒体元素,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来丰富和表达形式。
同时,记者们还需要运用创意手法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文章的阅读量和传播力。
三、个性化与定制化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在互联网上千变万化的信息内容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信息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记者们需要更加注重读者需求,并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内容。
四、互动与参与在传统媒体时代下,新闻是由记者主导并向读者传递信息。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下,互动和参与成为了主流趋势。
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希望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并且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记者们需要更加注重与读者的互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提高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五、真实性与可信度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绪论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2.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 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 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 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
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 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 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3.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一.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 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 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 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 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 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
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 秉笔直书,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 是后者的认识基础。
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二.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 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
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 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满足其新闻需求, 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
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 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新闻写作要写得好, 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 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困境与突破方法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困境与突破方法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写作也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困境,并提出一些突破方法。
一、困境1. 新闻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在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速度至关重要。
因为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信息,并将其发布出来。
但是,新闻写作的速度和质量之间往往存在矛盾。
如果追求速度,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导致新闻的质量下降。
如果追求质量,可能会耗费过多的时间,无法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2.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浅薄性由于新闻的时效性要求,新闻媒体往往只能报道一些表面的信息,而无法深入挖掘背后的故事。
这导致新闻写作的浅薄性,不能真正反映事实的真相。
3.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同质性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媒体越来越多,新闻的同质性也越来越明显。
很多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同一件事情,导致新闻的重复性很高,难以吸引读者。
4.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失真性随着网络的发展,有些新闻媒体会出现一些虚假的消息,这些虚假的消息可能会被其他新闻媒体转载,导致新闻的失真性。
二、突破方法1. 提高新闻写作的效率和质量要解决新闻写作速度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可以采用一些新闻写作工具,如新闻写作软件、新闻写作模板等,来提高新闻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新闻媒体也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来提高新闻写作的质量和速度。
2. 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要解决新闻写作的浅薄性,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来提高新闻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可以采访相关人士,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而更好地反映事实的真相。
3. 开发新的新闻领域要解决新闻写作的同质性,新闻媒体可以开发一些新的新闻领域,如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同时,新闻媒体可以尝试采用一些新的报道方式,如直播、VR等,来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
4. 加强新闻监管要解决新闻写作的失真性,需要加强新闻监管,打击虚假新闻。
当代传媒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变化
当代传媒环境下新闻写作的变化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代传媒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传播理念及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新闻报道是新闻传播的根本所在,在当前传媒环境之下的写作方式、写作内容、写作语言都体现出与从前不同的特点,直接影响到了各种新闻写作模式,对于记者来说,需要进行思维转换及能力加强。
一、新闻写作方式的变化。
(一)在人人皆用手机、iPad等可随时随身携带的互联网媒体接收信息,微信、微博等即时传播方式普及化的今天,很明显,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传媒环境及受众。
在海量信息的影响下,当代新闻受众群体已不再对花样繁多的新闻写作方式有更多兴趣,尤其是“90后”、“00后”已成为主要受众群体的当下,受众最需要和感兴趣的是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多的信息。
很明显,一些传统新闻体裁不再有更多市场。
1987年,《中国青年报》能凭借“三原色通讯”报道的大兴安岭火灾一鸣惊人。
1993年《东方时空》能以“杂志式的电视新闻”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但在今天,更多受众是以“碎片式”的信息接收方式了解新闻。
新闻资源是以层次化、网络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强调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
体现在写作方面的本质要求是凝练简洁,受众既然已不再对复杂的体裁感兴趣,而是更集中于随时得到最全面的信息。
所以当前的新闻写作方式不需拘泥于传统体裁之下,而是要以最简单的文体、简洁的文字进行资源整合。
(二)在当前的普遍新闻报道中,在标题、正文、结尾的写作处理方式明显出现了弱化现象,这也是受众定位变化带来的写作方式变化。
网络传播信息的多样化带来了海量信息,新闻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在当前传媒环境彰显得十分强烈,同时带来了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这体现在新闻写作方式的变化,就是新闻报道不再追求严谨得近乎格式化的全篇处理,甚至出现了“无标题新闻”。
同时,正文中的导语也弱化至几乎省略,这些写作方式中的弱化在网络新闻中尤其典型。
新闻学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1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获得受众肯定的同时,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还关注到娱乐化方式产生的不良新闻传播情况,这在多种媒体中也有所体现,对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利弊共存的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制作出符合媒介市场化环境下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新闻信息,这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传播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
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方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2 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
不同角度的新闻报道案例
不同角度的新闻报道案例
1. 政治角度,假设有一起抗议活动,支持者可能会在新闻报道
中强调活动的合法性和民主性,而反对者可能会强调活动的破坏性
和违法性。
政府支持者的报道可能会强调政府的理性应对和维护社
会秩序的努力,而反对派媒体可能会强调政府的镇压和侵犯人权行为。
2. 社会角度,对于同一起事件,社会精英媒体可能会关注事件
对社会的长远影响,强调社会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而大众媒体可能
更关注事件的新奇性和娱乐性,强调事件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 地域角度,在不同地区,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桩地方性事件在当地媒体上可能会被大幅报道,而在其他
地区的媒体上可能只是一个小角标。
同时,地方媒体可能更倾向于
报道对当地居民的影响,而全国性媒体可能更关注事件对整个国家
的影响。
4. 专业角度,不同专业领域的媒体也会从各自的角度报道事件。
比如,科技媒体可能会关注事件的技术细节和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经济媒体可能会关注事件对市场的影响,而环保媒体可能会关注事
件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新闻报道的多样性是新闻报道的一大特点,不同角度的报道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各个方面。
然而,读者也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
新闻稿写作
新闻稿写作(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新闻稿写作新闻稿写作(精选12篇)新闻稿写作篇1开头点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必备5篇)
新闻的格式及范文11.新闻特写的概念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特写的特点(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xxx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实例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本报通讯员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省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
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xxx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浅论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
RAD IO&TELEVISIO N=广电浅论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文—宾阳宾阳中国文化报社核心阅读: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报纸上出现大量的文化新闻报道。
20世纪60年代,穆青就指出新闻不一定非要受到格式的限制,主张用散文式的笔法写新闻。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迎合受众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娱乐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表现出泛娱乐化、流于肤浅的问题,在新闻写作中存在“标题党”,语言表达随意化、口水化等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的散文式写作手法是否仍然有存在的必要,新媒体时代文化新闻写作应向何处去。
关键词:新媒体;散文式新闻;文化新闻;新闻写作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 规模达7.53亿。
'人们依赖于手机来获取信息,通过手机浏览报 纸、杂志,收看视频等等。
文化新闻的载体从传统纸媒,转变成今 天的手机,受众的思维方式碎片化,更喜爱‘‘扫描式”"搜索式”和 “互动式"阅读。
在传统纸媒上,将散文式写作手法应用于文化新 闻中,曾获得新闻界人士的_片叫好声。
如今,这样的散文式写 作手法是否仍然能适应新媒体环境?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散文式新闻的发展历程早在1963年,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在〈尝试用散文笔法写新 闻>—文中,就指出‘‘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2并认为 新闻并非要受到一定格式的束缚。
1982年,穆青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中再次提到新闻 报道的散文形式,他呼吁:‘'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解构也可以 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 以清新明快的写法。
”®学者胡欣在《新闻写作学》中明确"散文式新闻"的含义,它是 "用优美的语言,散文的笔法,形象生动地表达新闻事实的一种报 道方式。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变化趋势
传播渠道: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等
新媒体: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公众号、 短视频等
互动性:读者可以参与评论、分享、点 赞等互动行为
内容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直播等
传播速度: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更 快,信息更新更及时
新闻传播渠道的拓展
社交媒体:微 博、微信、抖 音等平台成为 新闻传播的重
数据新闻的崛起与发展
什么是数据新闻:以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技术,讲述新闻故事 数据新闻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新闻逐渐成为新闻写作的重要手段 数据新闻的特点:客观、准确、可视化、互动性强 数据新闻的应用: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视频新闻的创作与传播
新闻标题的制作与优化
标题要具有吸引力,引起读 者兴趣
标题要符合新媒体时代的特 点,适应不同平台的需求
标题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标题要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 则,避免误导读者
新闻写作技术的发 展
人工智能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
自动生成新闻:通过AI技术,自动生成新闻报道,提高新闻生产效率 智能编辑:AI技术可以帮助编辑进行新闻内容的筛选、修改和优化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兴趣和需求,智能推荐新闻内容,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智能翻译:AI技术可以帮助新闻进行多语言翻译,扩大新闻传播范围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新闻写作人才的培训与教育
培训目标:培养具备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能力的人才
培训内容:包括新闻写作技巧、新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
培训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 培训效果:提高新闻写作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 新闻写作需求
新闻写作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
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差异研究
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的差异研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已成为人们获取最新资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报纸新闻也依然是人们从传统媒体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网络新闻写作与报纸新闻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一、读者受众不同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面对的受众不同。
网络新闻主要面对的是年轻一代,他们在使用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过程中渐渐成为了网络的主要使用者。
而报纸新闻则面向的是年龄较大的人群,他们更倾向于阅读实体媒体。
因此,网络新闻的语言必须是通俗易懂的,适应读者对快速浏览的阅读习惯。
相比之下,报纸新闻则需要更加详细和深入,以满足读者对新闻质量的高要求。
二、内容形式不同网络新闻写作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报道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
同时,网络新闻也更加注重速度和时效性,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
而报纸新闻写作则更多地侧重于新闻的深度和专业性,同时还需要考虑版面排版的因素。
因此,报纸新闻需要经过编辑和校对的多道工序,质量更为稳定。
三、新闻来源不同由于网络新闻有更广泛的来源渠道,因此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时难以保证。
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即时新闻”,这些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核实。
而在报纸新闻的报道中,记者和编辑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核实,并且一旦发现错误往往要立即纠正,保证新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读者反馈方式不同网络新闻读者与媒体的交互更加直接和即时,读者可以通过评论和点赞等方式对新闻进行反馈,进一步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
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可以采集读者的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不断优化新闻的质量和阅读体验。
而在报纸新闻中,读者反馈通常是通过书信或电话等方式传达的,这限制了媒体与读者的互动和反馈的及时性。
综上所述,网络新闻和报纸新闻写作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读者受众、内容形式、新闻来源和读者反馈方式等方面造成的。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平台的崛起,新闻写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对新闻的需求,新闻写作在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的几个重要特点。
一、即时性与实时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获取速度大大提升。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编辑、排版等程序,时间上存在一定滞后。
而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传播,新闻写作也要求具备即时新闻追踪、快速撰写的能力。
新闻稿件要追求及时发布,实时更新,以满足读者对即时新闻的需求。
二、多媒体表现形式新媒体平台丰富了信息表达的形式,新闻写作不再局限于纯文本。
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融入,使新闻报道更加生动、直观。
新闻写作需要考虑如何合理运用这些多媒体元素,提升新闻稿件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
三、互动与参与性新媒体时代重视用户参与,读者可以通过留言、评论等方式与媒体进行互动。
新闻写作需要更加注重读者的参与性和沟通性,鼓励读者就新闻事件表达看法和观点。
新闻稿件的写作要求在保持客观、准确的基础上,注重引导读者参与讨论,促进舆论的形成。
四、短小精悍新媒体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多样,阅读时间相对有限。
因此,新闻稿件需要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核心信息,避免冗长的描述和赘述。
标题要简明扼要,段落要清晰有序,避免过分拖沓和啰嗦的写作风格。
五、多渠道传播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渠道多元化。
新闻写作需要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多渠道传播。
一篇新闻稿件可以适应不同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
不同平台的要求和读者需求不同,新闻稿件的写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数据驱动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使得新闻报道更加依赖数据支撑。
新闻写作需要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注重统计数据的收集和解读。
通过数据的提供和分析,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有着独特的特点。
新闻作者需要关注即时性、多媒体表现形式、互动参与性、简洁精悍、多渠道传播和数据驱动等方面。
媒体编辑新闻写作技巧
媒体编辑新闻写作技巧在媒体行业中,编辑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负责以各种形式呈现新闻信息给读者。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编辑的写作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媒体编辑在新闻写作中可以采用的技巧,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并更好地传达信息。
一、新闻价值与重要性编辑在选择新闻时,要根据其价值和重要性来进行筛选。
新闻的价值取决于其对读者的影响力以及引发公众关注的程度。
而重要性则指新闻对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等领域的影响程度。
媒体编辑需要明确新闻的价值和重要性,并根据其权衡进行选择,确保所选新闻满足读者的需求和关注点。
二、新闻标题的力量好的新闻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编辑应该学会运用简明扼要、生动有力的语言,用几个关键词或短语来概括新闻的要点,吸引读者点击阅读。
此外,编辑还要注意标题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确保标题不误导读者。
三、重要信息优先在新闻写作中,应该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的开头,这是因为读者常常只看文章的开头部分。
这个写作技巧被称为“倒金字塔原则”。
编辑需要尽快揭示新闻的关键信息,以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
在文章的后续部分,编辑可以逐渐展开细节或补充其他相关信息。
四、简明扼要的写作风格新闻写作要力求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编辑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语和废话。
此外,每段话应该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或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五、客观中立的立场媒体编辑在新闻写作中,应该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他们不能带有个人情感或偏见,而是应该根据事实进行报道。
编辑的责任是提供准确、公正、全面的新闻信息,让读者自己来评判。
六、引用可信资源在新闻报道中,编辑应该引用可信的资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陈述。
引用权威的专家、研究数据或官方消息来源可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
然而,编辑也要谨慎选择资源,确保其可靠性和可信度,避免误导读者。
七、准确无误的事实核实事实核实是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2019年媒体新闻稿范文-优秀word范文 (21页)
一、注意声像对应,杜绝“两张皮”现象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电视新闻稿(文字稿件)在电视新闻里面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面。一条完整的电视新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同时,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声音归声音在说,图像归图像在放,这就是电视新闻界常说、常见的痼疾——“两张皮”现象:声音一张皮、图像一张皮,两不相交。这是电视新闻新手,特别是从报纸记者转为电视记者最常犯的错误,也是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里面最需注意的方面。
? (解说)坎贝尔对吴邦国委员长在访问途中经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表示热烈欢
迎,认为这对加强加中关系意义重大。他说,作为通向亚太地区的门户,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愿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成为连接加中两国乃至北美同中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 (解说)吴邦国委员长是在前往古巴等国访问途中在温哥华做短暂停留的。全
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40多个城市,中午11点多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14家地方电视台,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现场)记者:??
三、电视新闻稿语言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8章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_-_副本
• 他本来在日本办展览,正值越法之战爆发,临时 受命前往。
• 随队采访中途停车时,其实他可以在车上等,可 是他下车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去拍,他想寻找更好 的角度,他踩了一枚地雷。
• 那一年,他40岁,生命的盛时,那是5月的一天 ,东南亚的田野草木葱茏。
• 根据结构性组合分类:口播报道――单纯由播音 员播报的广播新闻报道,典型的非镶嵌式的结构 。录音报道――通过编排事件的实况录音和人物 的讲话录音而形成的广播新闻报道。
第三节 电视新闻写作
一、电视新闻写作的媒介特征 • 电视新闻的写作是三种符号系统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包括了画面系统、声音 系统和文字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必须考 虑到三个系统的配合问题。其基本原则 是:文本要为画面服务,充分考虑画面 的叙事功能。
图示:统计图标;示意图;新闻事件发生地图。
漫画:以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反映某些现象, 引发读者的兴趣、思考。时效性强的刊于新闻版面 。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现象的漫画,或是连环漫画, 常出现在副刊上。
装饰:美术图案,点缀标题或版面其他地方,用 来美化版面。
(二)新闻照片在报纸新闻报道中 的作用
• 1、凸现新闻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和事件代表性 • 2、凸现外在直接意涵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 3、凸现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二)从信息传输的途径看
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将文字语言和图片印在纸张上 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属于电子媒体, 其中广播以电波发射方式、电视以电波发射加导线传输的方式、 互联网以导线传输或无线接入接出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二、两类符号表意功能的异同
相异性: 语言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表现符号,字符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画:以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反映某些现象, 引发读者的兴趣、思考。时效性强的刊于新闻版面 。反映一般社会生活现象的漫画,或是连环漫画, 常出现在副刊上。
装饰:美术图案,点缀标题或版面其他地方,用 来美化版面。
(二)新闻照片在报纸新闻报道中 的作用
• 1、凸现新闻瞬间的视觉冲击力和事件代表性 • 2、凸现外在直接意涵和内在含蓄意蕴的结合 • 3、凸现图文配合的审美趣味
(看报纸与读报纸的不同也在于此)
第二节 报纸新闻写作 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
(一)语言要客观、具体、简洁
A.不正确用语:他因跳窗自杀而死。 正确用语:他因自窗口跳下致死。 B.不正确用语:见证人作了伪证。
正确用语:检察官说见证人作了伪证。 C.不正确用语:他十分称职。
正确用语: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生,有十年工作经验。
– 视听符号是一种直接性表现符号,图片、声音、形象 都是可以直接感知的,这些符号获取自客体的外在特 征,或源于报道者自身感受,它们在人类共同经验范 围内都有比较确定的意义指向。
– 视听符号的直接性:一种方式直接以客体的外在特征 来传递信息。火车轰鸣声由远而近,由近而远。另外 一种方式,直接传递主体在分析、判断客体后形成的 感觉特征来传递信息。“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镀金的 纪念碑”(5种表达方式)。
以火灾为例,当以文字字符为介质传递新闻时,主要考虑 的是遣词造句所形成的字句在读者头脑中所形成的景象; 当以声音为介质表述新闻事实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大火 燃烧的“啪啪声”、现场救援的人声、消防水管喷水灭火 的“嘶嘶”声等真实地传递给听众;当以连续画面和连续 声音为介质传播新闻时,主要考虑的是迅采集有代表性的 画面、声音以真实地传送救援现场的气氛……
安德烈·费里德曼
• 他的外貌与魅力像他的勇气一样,一直是人们回忆的 话题有关。
• 葛尔达·泰罗发明了一个说法:有个著名的美国摄影师 ,叫罗伯特卡帕,他太成功了,世界各处跑,没时间 呆在巴黎,没有时间和编辑见面,所以由她代理。十 年之内果然成为了编造的人物。
• 在西班牙内战中拍下《倒下的士兵》(如此近的距离 ,仰视的视角,一个士兵中弹倒下的瞬间,天空与大 堤,映衬了士兵的死,也映衬了生命的尊严)
• 二战中诺曼底登陆第一批抢滩艇唯一的摄影师。“战 地摄影师最大的愿望是失业”。
• 他本来在日本办展览,正值越法之战爆发,临时 受命前往。
• 随队采访中途停车时,其实他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车上等,可 是他下车走到远一点的地方去拍,他想寻找更好 的角度,他踩了一枚地雷。
• 那一年,他40岁,生命的盛时,那是5月的一天 ,东南亚的田野草木葱茏。
以语言文字表述这类信息时,应当注意: 词语的情感色彩:“伏法”、“一命呜呼”、“上西天”、 “赴黄泉路”、“归天”、“辞世”、“与世长辞”、“牺 牲”、“献身”等。
获首届全国现场短新闻奖的作品《难忘的时刻》,报道记录邓小平最后一次以国 家领导人的身份会见外宾。“还是这间透着八闽风情的大厅,还是上午10点这一时 刻,北京依然是那幅日光岩巨画,茶几上照例摆放着两盆鲜花……接见现场的一切 似乎都和往常一样,但是今天这里熟悉的一切,却给人以不同于过去的感觉。”
第八章 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第一节 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
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
(一)从信息编码的过程看
报刊以文字字符和图片运载信息,广播以声音传递信息, 电视则以连续画面和连续声音等多通道传播信息,互联网 除了可以以文字字符、图片等传统介质传达信息之外,还 可以以声音、连续画面为介质传播信息。
3、新闻报道中应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汉语词 汇,少用外文单词或字母、欧化式的倒装句、连续分 句叠加的复合句。
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的重要作用
(一)纸媒的图片种类
照片:新闻照片――以再现新闻人物、事件、场景为主 ,配以简单说明独立出现,或配合文字报道。
非新闻照片――自然景物、明星照等,配合文字或 作题饰。
“……记者在这些地方采访发现,不少县长 的办公室的墙上贴着科学技术讲座的日程表,办 公桌上放着科学技术情报资料。”
但不是说每一处都要仔细、精确,否则会显 得过于烦琐。
(二)准确表达情感和观念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表述侧重点在于新闻本身蕴含的情感、 情绪,或者所蕴含的观念、理性色彩。揭示新闻事件中包含的 理念成分或情感因素,常常成为通讯类新闻作品中的重点。
(二)从信息传输的途径看
纸质媒体、平面媒体,以将文字语言和图片印在纸张上 的方式进行信息传输;广播、电视、互联网都属于电子媒体, 其中广播以电波发射方式、电视以电波发射加导线传输的方式、 互联网以导线传输或无线接入接出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二、两类符号表意功能的异同
相异性: 语言文字符号是一种间接性表现符号,字符与
客体之间需要借助社会既定编码规则才能发生指称作 用;
文字符号的表现领域:一是用概念形式来指称 客体,可以描述客体的外在特征,“这些头戴小红帽 的年轻志愿者”;更可以灵便地深入客体的本质层面, “在火车站前他们主动、热情地搀扶年老的旅客”。
二是传递有关逻辑推理特征的信息。从图像角 度讲,电视是不可能有深度的,而且电视图像的形象 也极大抑制了受众的想像和理解。
减少主观评判,尽力展示事实本身,让新闻报道经得起事实本 身的检验。在写作中,应当多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 词。因为就一般的语言表述情况来看,动词、名词是纪实的, 具有客观性,而形容词、副词则带有主观色彩。“大力开 展……”、“积极引导……”、“进一步搞好……”等等。
新闻作品中要有信息存在,言之有物。比较: “他们从科学的实际出发,认真地贯彻全国科学 大会精神,使全市科技战线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 局面……”
(三)通俗化
1、应以现代汉语为行文标准,多用浅显易懂的词语。尽 量避免使用文言文、行语、俚语,个别地方非用不可 时最好加以必要的解释。
2、新闻语言应以普通话为行文标准,使用规范语言。在 特定的情景描绘中,如需使用方言土语以增强现场感 和感染力,也必须以让广大的读者理解、明白为限, 并尽可能少用方言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