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合集下载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政治:由社会经济基础产生和制约的,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全部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组织、政治活动的总和。

政治形态:社会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依赖于社会形态,有相对独立性的有机体,是政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的表现与形式和阶段。

政治力量:是政治形态活动的主体,其主体可以是政党、民族、社团、阶级、政治人物。

政治组织:是政治活动的主体进行政治活动的组织设施。

政治意识:是政治活动的理论原则和经验,包含各种法律理论、政治态度、思想观念政治行动:是政治活动的过程,包含统治、管理、决策、选举参与等。

政党:一定阶级和阶层中的活跃分子,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特别是为夺取和维持政权,影响政权的行使而建立起来的成为某一阶级或阶层的政治力量的组织。

政党制度: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程度、状态,又称为政党政治。

政治团体:又可以称为利益集团、压力集团、院外活动集团,指的是现代政治生活中不同于政党和国家机关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治决策形成过程的利益群体。

政治文化: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政治价值取向模式,与物质的政治系统是互动平衡的关系。

个体的政治意识:个体对自身在政治共同体当中的地位,身份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的政治利益的认识群体的政治意识:在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由个体组织而成的正规或非正规的政治集团,关于集团内在的政治关系和外在政治关系的反映。

社会的政治意识: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政治形态的意识。

政治管理:政治权利主体按照其某些既定的秩序和目标对政治生活进行自觉的,有计划地控制和引导的活动过程。

政治参与:公民自上而下参与,旨在影响国家的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等政治过程的活动,这种活动集中表现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产生以及政府决策过程的影响。

二、简答题1.美国两党制与英国两党制的区别。

(1)美国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竞选上,总统竞选的获胜者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反对党。

(2)英国两党的活动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由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其成员也都是议会议员。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通常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

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

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三、名词解释D多党制:是指两个以上竞争性政党并立角逐政府权力的政党制度。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多数代表制:又称多数当选制,即在一个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独占这个选区的全部议席,其他得票较少的政党则没有当选的机会。

F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G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国家)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公开性:指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这些政治信息必须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共和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它是当今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政体。

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H公民监督: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寡头铁律:即认为组织从来就是寡头的组织,任何社会都由组织(政党)来实施统治,而组织又是由少数领袖(寡头)来实施统治。

即使民主政党也是如此。

J君主制:是指以世袭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

监督:是国家有权机关以及社会公众依照一定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政治权力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督察、监控和制约的社会活动。

L利益集团:又称为压力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政治学论述题

政治学论述题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1 试评历史上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称为"理想主义"政治观.不足足之处在于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中哲学思辩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解释社会政治的本质. (2)神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种政治观往往和XX紧密的接回在一起,被称为神学政治观;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不足之处,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的思维的检验.(3)权力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这种政治助长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不足之处在于他忽略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的特定的价值和道德,没有指明权力的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种看法被称之为管理政治观;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不足之处终于从马克思主义的阶段分析角度看,他忽略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他指出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和精神的价值,其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具有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他指出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式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2 试述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特点?在中国政治研究的历史中,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儒家的政治思想以研究君主的"治国之到"为核心,以处理君臣关系,军民关系,以政治研究与伦理道德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正是儒家的特色.(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各种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的集中表现,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职能: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要求和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目的和总方向,是国家在实施阶级统治的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可分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3、国家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本质特征的分类概括。

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历史类型。

4、国家权力: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本质上是以中国政治权利。

它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权性、强制性、普遍性。

5议会共和制: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实权掌握在行使立法权的议会手中,政府通过议会大选产生,政府首脑和内阁成员均由议员兼任。

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

当代的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国采用这种政体。

6、总统共和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领导内阁并执掌行政权.内阁由总统提名组织成立并对总统负责.议会则专掌立法权,与总统所代表的行政权之间是并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美国式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7、单一制:将国土按地域划分成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系、统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体系以及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当今许多国家实行单一制。

按照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程度差异,单一制又可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两种类型。

8、联邦制:联邦制是当代重要的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

它是由若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州、邦、省)通过制定并遵守统一的联邦宪法而形成的具有单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9、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履行国家职能,行使国家权力,按照一定原则组建的国家机关体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权力运行的组织载体。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1.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3.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

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

(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4.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6.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7.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

11.11.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政治】政治是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权力而结成的社会关系和进行的社会活动。

【政治学】广义上的政治学是指作为一种社会科学重要学科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它的外延及其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政治学基本原理是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入门课程,是在宏观上把握政治现象的科学。

【政治科学】属于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的范畴,主要从事于描述某一个政治系统,解释或叙述某一政治现象的理论活动。

【政治人】是指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

【政治家】指专职从事政治活动、担任政治机关领导人或政党、社团等政治组织的领袖,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过重大作用和有一定影响的政治人。

【政治关系】是指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各种政治主体在政治活动中基于特定的利益,围绕政治权力而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权力】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是一种影响和支配的力量。

其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主体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互动关系。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权力现象,即政治主体基于特定的利益关系或其他因素对特定社会客体形成的制约关系。

【国家权力】是指由国家机器掌握和行使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均有制约作用的政治力量。

【主权】是指在一定地域之内的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

【社会公共权力】是以社会共同体或其代表的名义行使的权力。

指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即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行为客体的制约能力。

【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社会成员为获得或保持某种利益,在群体生活中拥有的可以作某种行为或要求他人作或不作某种行为的特定资格。

这种资格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与义务构成统一关系。

权利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

【政治权利】是指社会成员拥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参与国家和社会组织、管理等政治生活的特定资格。

政治学概论历年简答、论述题

政治学概论历年简答、论述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为主义政治学: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运动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起来的国家。

3.新型专政:是过去被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

4.司法独立: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氏族制度的特点。

(1)内部禁止通婚。

(2)决策组织是议事会。

(3)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革命的类型和特征。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和君主立宪制。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打碎封建专制制度,消灭贵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迫使国家出现转变。

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

(1)依据国体不同,分为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最高国家权力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4)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利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其性质是执政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特征包括:(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有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3)不同政治团体的利益差别是建立在整体利益一致基础上。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何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运行制度。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体现一个国家如何使用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一、名词解释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特别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多选题1、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2、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3、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4、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5、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6、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7、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第二章政治主体一、名词解释1、政治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2、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3、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4、两党制: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中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赢得总统选举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一种政党制度。

5、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6、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阶级统治、政治统治的政治运筹机制性政治组织机构。

政治学道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道理简答题及论述题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及论述题简答题1、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答: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神学论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5.决策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3.西方国家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答:1.游说2.决策咨询3.社交活动4.支持竞选5.主导舆论6.非常规方式.4、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的“治国之道”而展开,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法自然”就无为,反之则需“有为”);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纵队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的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5、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首先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其次,就是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最后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等级制度等。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题汇总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题汇总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题汇总(包含:极高频名词解释题29道,高频名词解释题29道,中频名词解释题10道)极高频名词解释题(共29题)1.名词解释:政治☆☆☆答案: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名词解释:家长制家庭☆☆☆答案: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家长制家庭的主要特点:一是把非自由人包括在家庭内;二是父权。

3.名词解释:国家治理体系☆☆☆答案: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4.名词解释:国家治理能力☆☆☆答案:国家治理能力是党领导人民运用国家制度和规则,管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军事和外交等事务,应对国内外需求,解决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化解国家面临的种种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也就是制度执行力。

5名词解释:“无为而治”☆☆☆答案:所谓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但这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老子说过:“为无为,则不无治。

”由此可见,他的目标还是要达到“治”,具体而言,就是实现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6.名词解释:血缘家庭☆☆☆答案:在婚姻集团中,所有女子的共同丈夫是他们的兄弟,同样,所有男子的共同妻子是他们的姐妹,夫妻拥有共同的血缘,故称“血缘家庭”。

7.名词解释:普那路亚婚姻☆☆☆答案:普那路亚婚姻是一种规定了同辈之间禁止通婚的群婚形式,它是在血缘婚姻规则之上附加同辈内部的婚配禁忌而形成的。

8.名词解释:民族☆☆☆答案: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9.名词解释:民族问题☆☆☆答案:民族问题是指由民族差别、民族矛盾和民族对立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论述题:1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课本98页)(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2 试述政治权利的类型。

(P41-44)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以及合法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

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

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

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威胁手段或总是把威胁付诸实践,权力主体就会自拆台脚。

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

3.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洗脑”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技巧,主要发生在战时对战俘的心理攻势。

宣传是指通过各种说服技巧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或价值观。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4.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

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5.合法性权力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权力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旨在为人民谋福利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有限政府来实现。

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论述题:1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课本98页)(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2 试述政治权利的类型。

(P41-44)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以及合法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

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

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

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威胁手段或总是把威胁付诸实践,权力主体就会自拆台脚。

2.功利性权力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

3.操纵性权力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洗脑”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技巧,主要发生在战时对战俘的心理攻势。

宣传是指通过各种说服技巧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或价值观。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4.人格型权力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

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5.合法性权力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权力主要是通过信仰体系和旨在为人民谋福利和保护人民权利的有限政府来实现。

在合法性权力中,关键是权威。

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

政治学导论

政治学导论

1.政治: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2.政治权力:是在政治关系中,权利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其主要因素有权利主体、权利客体、目的性、强制力、权力作用的方式等。

3.合法性(政治合法性):指某个政权、政权的代表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

合法性的三部分:合法律性;合法性中的合利益性因素上升为执政者实际政绩的有效性;合法性中的合道德性因素较多或完全在执政者身上体现。

(韦伯)4.政治文化: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把握的方面: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盛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5.社会资本: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即是在社会或其特定的群体中,成员之间普及信任的程度。

6.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媒介:家庭、学校、同辈团体、工作场所、大众传播媒介、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社会政治组织。

7.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国家与社会结构的合理化,网络政治的兴起有助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完善和改革。

虚拟性与现实性共生、平民政治与精英政治相融、可操控性与高透明度并存等。

网络政治参与主体存在一定的不平等性,网络政治参与过程缺乏明确的规范性,网络舆论的可炒作性和可操控性空间较大,可能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政治学概论重点范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政治学概论重点范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政治学概论重点范围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名词解释一政治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是政治学与社会学结合的产物,它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帕累托、莫斯卡和韦伯等人都是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概括来说,政治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政治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在一定的社会之中是如何产生政治权威的,产生出的政治权威又是如何影响和制约社会的。

主要研究的课题有:政治的社会根源、社会结构与政治、社会与政治变革、政治精英与政治体系和政治对社会的反作用等。

二政治权利政治权力的特征政治权力,顾名思义,是特指与政治现象有关的权力。

政治权力的这种决定性意义,来自政治权力本身的特殊性。

与一般权力相比,政治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政治权力具有公共性(二)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三)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三绝对主义国家所谓绝对主义国家,是指在这些国家之中,君主具有绝对性,君主大权独揽,将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一身,而且君主作为主权的化身,凌驾于法律之上,成为一切法律的合法性源泉。

这样一来,君权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而可自行其是;同时,君主依靠理性化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去实施自己对民间社会的一元化专制统治。

四国家形式所谓的国家形式,即一国统治阶级实现本阶级权力的方式,它包括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它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权力关系;而政权组织形式则表现为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五民主民主从他产生的那一天起,基本上是一个政治概念。

它首先指涉的是一个城邦或国家的宏观管理体制。

民主作为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它首先是一种统治形式,即政体。

它只意味着“人们在政治领域内获得解放,实现了平等的政治权利”。

六民主政体认为民主政体必须建立在以下原则基础之上: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过程。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

政治学导论复习资料(知识点)政治学导论期末复习练习题一、填空题: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已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政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权力? 答:1、制定法律。
2、决定政府组成。 3、控制政府税收。 4、质询政府政策。 5、弹劾政府高级官员。
十三、论述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对国际政治生活的影响? 答:1、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影响人民的社会生活。
2、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3、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4、霸权主义的干预和操纵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
二十、论述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主权平等原则。
2、和平共处原则。 3、互不侵犯原则。 4、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5、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特点:普遍性、共识性、应然性、约束性。
二十一、论述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于国家的意义? 答: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九、简述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答: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多种经济成分并在的制度。
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1、生产力高度发达。
十五、论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 答:1、组织功能。政治团体作为群众组织,可以把分散的个体群众组织起来,为政府统治和政治管理奠定良好
的基础。 2、参政功能。公民通过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3、民主监督功能。政治团体在关注和维护团体及成员的利益时,同时能够起到监督政府内部工作的作用。 4、教育功能。政治团体还担负着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育功能。

政治学概论历年简答、论述题

政治学概论历年简答、论述题

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2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行为主义政治学:是20世纪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2.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矛盾运动的基础上,由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无产阶级根据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打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建立起来的国家。

3.新型专政:是过去被剥削的广大劳动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

4.司法独立:指法院和法官只服从法律,独立行使司法权。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氏族制度的特点。

(1)内部禁止通婚。

(2)决策组织是议事会。

(3)成员有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的义务。

2.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革命的类型和特征。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和君主立宪制。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打碎封建专制制度,消灭贵族,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模式。

特征是封建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压力下被迫进行资本主义改良,迫使国家出现转变。

3.马克思主义关于政体划分的标准。

(1)依据国体不同,分为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2)最高国家权力的组成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3)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4)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利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4.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其性质是执政党、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特征包括:(1)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有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3)不同政治团体的利益差别是建立在整体利益一致基础上。

五、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如何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

第一层次,是各种政治组织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运行制度。

第二层次,是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体现一个国家如何使用政治权力的权力结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政治学导论名词解释和论述题
论述题:
1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

论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课本98页)
(1)保护团体内部团结和稳定性
(2)论证团体集体行动的合理性
(3)动员团体全体成员采取集体行动,以实现行动的规模经济
(4)约束团体成员的行为,减少“搭便车”现象的出现
(5)规范团体之间的关系
2 试述政治权利的类型。

(P41-44)
根据政治权力运动的方式,可以把政治权力分为五种:强制性权力、功利性权力、操纵性权力、人格型权力以及合法性权力。

1.强制性权力
强制性权力是存在最为普遍的权力形式。

强制性权力是指:甲要求乙做某事,乙因受到甲的威胁,虽然不愿做但不得不去做。

在强制性权力中,“可信性”是至关重要的。

强制性的威胁一旦发出,一定要让受威胁方感到,这种威胁是可信的,是实际存在的。

但是,如果经常使用威胁手段或总是把威胁付诸实践,权力主体就会自拆台脚。

2.功利性权力
功利性权力基本上与强制性权力相反,如果权力客体服从权力主体的意志,权力主体就会承诺给权力客体某种好处。

因为权力主体对客体提供的东西是实用的、有价值的,所以这种权力被称为功利性的。

3.操纵性权力
操纵性权力并不是建立在公开的沟通基础之上,而是以更巧妙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改变权力客体的价值观。

实行操纵性权力的技巧主要有“洗脑”、宣传和社会化。

“洗脑”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技巧,主要发生在战时对战俘的心理攻势。

宣传是指通过各种说服技巧来提高人们的思想或价值观。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社会的政治价值观的过程。

4.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也叫影响力。

如果权威来自人们对制度与过程的尊敬,那么影响力则来自人们对特殊类型的人的尊敬,这种人具有超凡的品质、个人魅力、启示力。

5.合法性权力
P327
8 治理
(P284-285)对于什么是治理,许多机构和学者都作出了自己的界定。

比较典型的是全球治理协会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

全球治理协会的定义是:治理是个人与机构、官方和私人治理其共同事物的总和,多种多样相互冲突的利益集团可以借此走到一起,找到合作的方法。

它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是对立的或各异的利益彼此适应,也可以是采取合作的行动。

它既包括为保证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体制,也包括人们同意或接受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安排。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是:治理是运用政治权威管理和控制国家资源,以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具体而言,治理指由许多不具备明确的等级关系的个人和组织进行合作以解决冲突的工作方式,它灵活地反映着多样化的规章制度甚至个人态度。

治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自我调节的协作方式、多样化的行动者、互动过程和国家的主导角色。

9 政治人
政治关系的承担者,亦即具有政治意识和政治行为能力,并且实际参与政治过程的人,一般指的是公民以及在政治公民中产生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政治家。

10 政治文化
(P67-68)“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中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

综观中外学者对政治文化所作的解释,有以下三种颇具代表性的观念:①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它包括政治体系的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情感取向;②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③除前两种定义中所包含的观念性的政治文化内容外,政治文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质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

(P68-69)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

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方面:第一,政治文化是一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第二,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四,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