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合集下载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P4中的图5.4)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和“高寒”的青藏地区2、西北地区的干旱的原因⑴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⑵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3、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的丰富的原因空气稀薄洁净、水汽含量很少,阳光穿过大气时损耗少,直接辐射较强。

西藏首府拉萨,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多小时,被称为“日光城”。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2、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

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⑵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P28中的图6.13)1、区域全貌⑴祖国内地:廉价劳动力、厂房、生产生活用水、能源、日常生活消费品。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ppt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ppt

影响因素:气温、降水、地形
耕地 耕作 类型 制度 一年 一熟 或两 年三 熟
主要 农作 物
传统 民居
传统 运输 方式
马车
北 方 地 区
旱 地
小麦、 屋顶 大豆、 坡度 花生、 较小, 甜菜 墙体
较厚

南 方 地 区

一 年 两 熟 至 三 熟
水稻、 屋顶 油菜、 坡度 甘蔗 大, 墙体 棉花 高

>800毫米
影响因素 雨季长短
E:我国的东西差异──干湿区
400毫米
西部 半干旱区 干旱区
东部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我国的南北差异──干湿区
秦岭—淮河以北
半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南 湿润区
影响因素
降水
F:我国的东西差异──河流
400毫米
西部 河流稀少 多内流河
东部 河流众多 多外流河
我国的南北差异──河流
冬,北部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指导运用 18分
不同区域 的差异
你能够说出这些区域存在哪些差异吗?
奇妙之旅
穿越之旅
从 北 往 南
从东往西
A:我国的东西差异──地形
400毫米
西部
东部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内蒙古)高原、 东南丘陵、 (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 (云贵、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盆地、山地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 北方地 乌鞘岭以东、秦岭- 区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 黄海。
长江中下游、南部 南方地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 沿海和西南各省 青藏高原以东,东南 区 部临东海、南海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八下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八下

地理高考总复习完整笔记——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2、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矢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一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C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一一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一祁连L L I一横断L L I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高于0°C 大于800毫米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类型
高原、平原 高原、丘陵、平原、


以旱地为主 小麦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地理差异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暖温带
以落叶 阔叶林为主
项目 农业
2.人类活动差异
差异
具有西 牧 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线 表现为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 高 西部 低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低于0°C
大于400毫米小于800毫米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水分)因素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中国的地理差异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C等温线相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降水(气候)
接近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学霸笔记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减少。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⑴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性与农业一、黑土地、黄土地:(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黑土地(冷湿环境形成)平原(3)气候:①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②干湿区:半湿润区③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④气候特性:冬寒冷干燥,夏炎热多雨,降水季节分派不均,重要集中在夏季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重要农作物及其分布(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①存在问题:灌溉水源局限性②因素:a.降水较少 b.降水过于集中在夏季 c.需水量大③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地膜覆盖c.节约用水,灌溉方式循环使用d.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华北地区春旱的重要因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涉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共39张)

人教八年级下学期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共39张)

南 方 地 区
水 田
一年 两熟 至三 熟
屋顶 水稻、 坡度 油菜、 大, 甘蔗 墙体 高

<0℃ 400-800毫米
高原、平原
>0℃ 800毫米以上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气温的差异
气候差异
流量小 流量大
降水差异
)北( ) 水田 旱地 2.粮食作物:南( 水稻)北( 小麦 ) 3.糖料作物:南( 甘蔗)北( 甜菜 ) 4.气候灾害:南( 涝 )北( ) 旱 5.交通运输:南( 船 )北( ) 马 6.饮食习惯:南( 甜 )北( ) 咸 重 7.工业结构:南( 轻 )北( ) 8.武术专长:南( )北( ) 拳 腿 9.方言种类:南( 多 )北( ) 少 1.耕地类型:南(
小结
二、四大地理区域:
、 干 湿 地 区 分 布
1
2、我国 温度带
寒 温 带
暖温带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亚热带
热 带
热 带
热 带
3、气候类型区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季 风气候
高原山 地气候
武汉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 风气候
4、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 4、区域
划分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
界线A
C
B
思考
A
界线B 界线C
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四大地理区域A界线──主导因素
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00毫米 降水
四大地理区域B界线──主导因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解读)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解读)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结合实例说明秦岭-淮河

一线的地理意义。

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通过举例分析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差异
内容分析
内容解读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八年级下册第一章节的内容,主要包括“ 地理差异显著”、“四大地理区域”组成,主要学习中国南北东西的自然和 人文等差异、秦岭淮河一线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等内容。
本章内容既是上册内容的总论,又对即将开始学习区域地理做以引领, 承上启下,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学业考试重点的考 察内容。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教学策略
本节课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读图分析秦岭 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了,因此课堂 上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交给学生,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的组织上,教师做好 新旧内容的衔接,引导学生分析,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感受 我国的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提高课堂效率。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内容结构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显著
自然地理差异 人文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的位置 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依据 范围和位置 划分界线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内容结构

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说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划分原因及地理差异。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五章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

《中国的地理差异》PPT课件
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 地区, 1月0℃ 等温线和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 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以西 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 高,气候寒冷
西北 地区
青藏 地区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
梳理归纳
地理差异显著 中 国 的 地 理 差 异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四大地理区域
评价园地
评价园地
3.下列山脉和地形区均位于南方地区的是( C ) A.巫山山脉 黄土高原 B.大兴安岭 长江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 武夷山山脉 D.阴山山脉 东南丘陵 4.以“黑土地”和“黄土地”为主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
A
)
5.“农田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一年两至 三熟”是对下列哪个地区农业情况的描述( A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以花生、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以甜菜为主。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 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 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 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 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 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 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 以黄壤或棕壤为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初中 初二 地理八上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初中 初二 地理八上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

交通:南船北马
建筑:南尖北平
知识点三 四大地理分区
区域的概念
具有明确的界限、一定的范围, 具有具体特征的地区。
区域内部有更多的相似性, 区域之间有更多的差异性。
西北地区
以高原、盆地为主
以高原、山地为主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以平原、高原为主
南方地区
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交错分布
南方与北方为何以“秦岭——淮河” 一线为界?
部地区。
西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57%,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
“黑河—腾冲”一线
东南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43%,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
中国铁路和机场分布:
东西差距明显
傣族,主要生活于热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
傣族泼水节,相互泼 水庆祝丰收;
黄土高原安塞腰鼓庆 祝丰收。
黄土高原,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
主导因素:降水
400mm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
青藏地区边界: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为何会单独设区?
主导因素:地形
总结:
气温 降水 地势
自然地理差异
决定和影响
北方地区



农业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分 区
位置
动 差

人口、城市和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特殊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在每年双十一购物节中,冬季服装占 比较大,而对具体的货物流向进行分 析发现,北方地区加厚长款羽绒服销 量远高于南方地区。南方省份的薄款 羽绒服销量远高于北方地区。
为什么冬季南方多选择薄款,而北 方多选择加厚长款羽绒服?

八年级地理书下册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书下册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书下册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 地理差异显著。

- 自然环境差异: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影响因素为纬度因素)、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影响因素为海陆因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人类活动差异: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人口(东密西疏)、城市(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等。

- 四大地理区域。

- 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界线:秦岭 - 淮河一线(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其南北两侧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边缘线(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 自然特征与农业。

- 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平原为黑土地,土壤肥沃;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为黄土地。

-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华北平原春旱严重(原因: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量大;灌溉水源不足),应对措施有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发展节水农业等。

- “白山黑水” - 东北三省。

-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河流。

-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过度开垦,出现了湿地面积减少等生态问题,现在采取了保护湿地等措施。

-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发展条件为丰富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便利的交通(铁路网密集),较好的工业基础;面临的问题有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振兴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 黄土高原。

- 文明的摇篮: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如半坡遗址等。

- 风吹来的黄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的来源是西北风从中亚、蒙古等地搬运来的。

中国的地理差异分析课件共23页

中国的地理差异分析课件共23页

南稻北麦,这是稻田景观。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 112度~121度,北纬31度~36度,流域面积27万平方千米。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 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返回
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区域地理,要涉及这个区域在哪里,有什 么,为什么,怎么办。
本课小结


不同的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西北地区源自划青藏地区分
练习
列表:对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进行比较
地形区 华北平原
项目
位置 范围 气候 耕作方式 主要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平原
结束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用综合法,说说山东省的地理特征
学习区域地理知 识,最常用的方法是 综合法和比较法。
综合法一般是从分析区域的地理位置入手, 逐项研究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经济、 文化等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并将它们综 合在一起,概括出该区域的地理特征。
比较法是通过对不同区域各地理要素的对 比、分析,了解区域间的差异。列表是比 较法最常用的形式。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国的地理差异分析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节 四大地理区域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年降水量400毫米
林业
种植业 渔业
西部面积占57%, 人口占6%
东部面积占 43%,人口占 94%
人口分布: 东多西少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1.自然环境差异:表现在气温、降水、 地势等方面
2.人文环境差异:表现在农业、人 口、城市、经济等方面。
一、地理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差异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以北
连线: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北 京 上 海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建筑特点
传统交通运输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陆路运输
植被 类型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主要原因 北方: 为主 为什么 不同? 南方气温 常绿阔叶林 南方: 比北方高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温和降水的综合 的气候因素
河流 流量
北方: 河流流量小 南方:河流流量大
主要原因 为什么
南方比北方 不同? 降水量大
自然区域主要是指地形区、气候区、河 流流域等。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情境荟萃
江南水乡 北方雪景 青藏雪山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降水空间分布不均
200mm 400mm 800mm
减 递
1 600mm
大兴安岭 昆仑山脉
1 000~2 000米
祁连山脉 太行山脉 巫山 横断山脉
4 000米以上
500米以下
雪峰山
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
林业 种植业 种植业 渔业
夏季风 气温和降水 地势和地形
评价园地
1.下列因素不属于影响我国“东耕西牧”农业特色的是( B ) A.地形差异 C.降水量的不同 B.纬度差异 D.距离海洋的远近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共25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共25张PPT)

当堂检测
4、下列地形区中,不属于四大地理区 域的分界线的是( C ) A.秦岭 B.昆仑山脉 C.天山山脉 D.横断山脉
当堂检测
2、“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受地理环 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 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 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
A. 民间体育——南骑马北滑雪 B. 饮食习惯——南米饭北面食 C. 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 传统交通——南乘船北骑马
当堂检测
3、教材将我国划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 区域是指( C ) 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青藏地区 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 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 地区 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 业区
青藏 地区
包括西藏、青海和 四川的西部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
课堂小结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穿过的地区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旱田和水田分界线
河流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旱地
玉米、小麦
水田
水稻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活动(教材)p5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 有什么不同?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原因:
为什么
气温
不同?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的影响
归纳
有什么不同?
北方:小 南方:大
主要原因: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地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 自然环境差异。

- 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 地势: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 人文环境差异。

- 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如内蒙古高原的三河马、三河牛;东部以种植业为主。

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以小麦种植为主。

-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交通线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城市较少,交通线相对稀疏。

-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二、四大地理区域。

1. 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 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秦岭 - 淮河一线。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 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是降水。

-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青藏高原边缘线(昆仑山 - 祁连山 - 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1. 黑土地黄土地。

- 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 -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广布;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被称为“黄土地”;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 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2.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地形、气候(气温和降水)、植被等自然差异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人文差异,感悟“区域差异”,体味“秦岭—淮河”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划分的主导因素,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3.用事例初步说明“秦岭—淮河”南北自然地理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以及其他区域分界线两侧的自然和人文差异,体味“秦岭—淮河” 等地理分界线的意义。

2、教学难点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二、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师首先引领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中国各种自然和人文差异进行一一梳理,感受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体味区域(中国)内部的差异性。

针对如此复杂的区域,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可以将其(中国)划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进行更细致的研究。

所以,教师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探究中了解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重要地理分界线的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本节课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主要目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领者,教师在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点拨和评价,引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完成探究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要素分布图和各种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查找关于中国地理差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欣赏祖国最美风光。

设计意图:在欣赏祖国风光的过程中感受祖国各地自然差异与人文差异,为后面的中国地理差异和区域划分做铺垫。

(一)地理差异显著活动:说说祖国各地的不同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美丽的祖国,风景如画,多彩多姿,请你回顾以前的学习内容,说说祖国各地在自然与人文等方面都有哪些差异。

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集体交流。

学生在集中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展示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也可以利用教师课件中提供的地图或图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预设学生回答如下:①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各种地形类型齐全;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我国降水东南多,西北少,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③我国气温南方高北方低,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④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多,流量大,属于外流区;西北部非季风区河流少,多内流河,属于内流区。

东部地区河流南方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北方地区流量小,冬季有结冰期。

⑤我国东南部水资源丰富,西北部水资源匮乏。

⑥我国东部平原多耕地,种植业发达;西部高原多草地,畜牧业发达;东北和西南山区多林地,林业发达;南方多河湖的地区以及东部沿海渔业发达。

⑦我国北方树木冬季落叶,南方树木四季常绿;北部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植被越来越稀疏。

⑧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从东南向西北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⑨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发达,西部地区工业欠发达。

⑩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线稠密,交通便利,西部地区交通不便。

我国传统民居……;我国传统节日……;居民饮食……3.师生共同小结: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活动:举例说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从同学们的交流中能够看出,这些地理要素的分布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些要素的分布甚至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是一种巧合还是有原因的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2.教师由简单到复杂示范1~2个实例。

例1:例2:3.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预设学生例证如下。

①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多,平原多,土壤肥沃,种植业发达;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多高原山地,以畜牧业为主。

②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工业、农业都发达,人口众多,交通运输业也发达。

③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多,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以北降水少,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

④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树木冬季落叶。

⑤我国有“南稻北麦”的饮食习惯,是因为南方盛产水稻,北方盛产小麦。

⑥受气温影响,从北向南我国作物熟制从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⑦哈尔滨因为冬天寒冷,所以有冰灯节,西双版纳由于气候较热所以有泼水节。

……4.师生共同小结:区域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区域的人文景观也不同。

也就是说,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

当然区域人文要素反过来对区域自然要素也会产生影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用举例说明的方式感悟:区域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不同,最终决定了其人文景观也不同。

即,区域特征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是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

(三)地理区域划分活动: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1.教师提出探究主题: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区域位置、地形、气候等要素往往对区域特征起决定作用。

中国如此广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区域特征也就千差万别。

倘若要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研究,还是把她分成尺度更小的区域分别进行研究更方便。

你认为怎样划分区域更合理呢?请说明理由。

(提示:关注重要地理分界线)2.学生小组内交流之后选代表在班级交流,并将本小组的划分办法画在屏幕上。

列举学生的划分办法如下。

①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划分成东南和西北两部分:东南部多平原、丘陵,气候温暖,降水多,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达;西北部多高原山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多草地和沙漠,以畜牧业为主,人口、城市稀少,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比较落后……②以三级阶梯的界线划分成西部、中部和东部三部分:自西向东地形越来越平坦,人口、城市也越来越稠密,农业、工业、交通等越来越发达。

③沿青藏高原的边缘,将青藏高原单独划分出来:这里地势高,以高原山地为主,草场多,以畜牧业为主,人口稀少,生产落后,交通不便……④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线,分成南方和北方两部分:南方气温高、降水多、树木四季常绿,河流水量大,冬季不结冰,耕地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作物一年两熟或者三熟;北方气温低,降水较少,河流水量较少,冬季结冰,耕地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作物仅一年一熟或者两年三熟。

……3.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将屏幕上各种划分方案中大多数同学赞同的分界线留下,看到的就是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分界,然后师生共同对分界线进行细节上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请同学们给每个区域命名。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尝试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中明确四大地理单元的大致范围,比较它们的突出自然地理差异,全方位理解“秦岭—淮河”等分界线的地理意义,感悟区域划分的依据、决定因素以及区域划分的意义。

4.活动:欢迎到我家乡来将学生分成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个大组,组内讨论本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色。

讨论后,每组选一名代表在班级展示,并邀请同学们有时间到自己的家乡旅游。

最后,同学们给其他三个组投票,选出优胜小组。

列举学生的展示内容如下。

①我的家乡在是北方地区,她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青藏高原以东,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东南;我们这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可以赏花,夏季可以爬山,秋季可以观红叶,冬季可以打雪仗;冬季,哈尔滨的冰灯节宛如童话世界,不要怕冷哦,我们室内可都是有暖气的;我们的一日三餐主食主要有馒头、包子、饺子、面条……②我的家乡是南方地区,她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我们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树木四季常绿,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我们可以到河里游泳、划船,还可以到山上的河中漂流;端午节的赛龙舟更是刺激;在我的家乡既可以观赏到各种秀水美景,还可享受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我们三餐多见米饭、米线、汤圆、粽子……③我的家乡是西北地区,她主要位于青藏高原以北的非季风区,比较干旱;到我的家乡,既可以在草原上骑马,也可以到沙漠中骑骆驼;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热闹非凡;晚上我们可以住草原上的蒙古包;西部地区平顶房的屋顶白天可以晒粮食,晚上可以躺在上面乘凉、看星星;我们这里一日三餐多牛羊肉和奶制品,欢迎肉食的小馋猫来……④我的家乡是青藏地区,她位于青藏高原上;我们这里冬冷夏凉,昼夜温差大;人们都穿宽大的袍子,中午热的时候可以脱下一只袖子,将袍子系在腰间;蓝天、雪山、湖泊、草原和马、牛、羊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风景画;我们一日三餐多吃牛羊肉,还有青稞酒、酥油茶和糌粑;藏历年、雪顿节都是我们这里很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导游宣传形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理解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整理地理思维,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课堂总结本节课,根据各地不同的特征,我们将我国划分成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在区域划分的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研究区域的一种方法,那就是根据区域内部的差异以及区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将区域划分成更小尺度的区域进行研究。

后面,就让我们用这种地理思维方法进行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具体研究吧。

六、教学反思个人认为,本节课既是对中国地理概况的复习,也是对后面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铺垫。

无论是区域位置、区域特征还是区域界线,学生都会在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中得到再次细化和巩固。

所以,本节课不应该重点关注知识本身,而应该将重点放在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引领上,引领学生在形成科学的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的过程中自然收获相关的知识。

所以,本节课以地理差异、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划分三个环节,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域划分以及区域研究的一般方法,感悟区域划分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