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资料(完整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
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4.理解句子。
(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5、注释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6、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列字注音。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③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④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⑤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两小儿辩日》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________。
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六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六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一、字词积累。
1. 通假字。
- 示例:“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在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理解其本字的含义,这有助于准确翻译句子。
2. 古今异义词。
- 比如“走”,在古文中常表示“跑”,如“走马观花”,而现代文中“走”是步行的意思。
积累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如“汤”(古:热水;今:菜汤等)、“去”(古:离开;今:到某个地方去)等,可以避免在翻译时出现错误。
3. 一词多义。
- 以“之”字为例,“之”在文言文中有多种用法。
- 作代词,如“学而时习之”(指代学习的内容)。
- 作助词“的”,如“山川之美”。
-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二、句子翻译。
1. 方法。
-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翻译。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和“卧龙”直接保留。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括号里的内容是补充出来的。
-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虚词。
像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翻译时大多可以删去。
- 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日”换成“太阳”,“目”换成“眼睛”等。
- 调:调整语序。
例如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将“之”这个宾语前置的标志去掉,并调整语序。
2. 示例翻译。
-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三、文意理解。
1. 概括文章内容。
2. 分析人物形象。
3. 把握文章主旨。
(完整版)六年级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精选文言文理解(精编版)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阅读附加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
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
丞相自若②也。
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
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
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⑤诟(ɡòu):责骂。
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②使侄录.之________③侄罔然..而止________ ④执所书.问曰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①此何字也?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2.阅读理解。
东床姣婿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③:“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
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
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
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
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用两条“/”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2)下列各句中,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丞相语郗信:告诉B.白郗曰:姓氏C.咸自矜持:都D.因嫁女与焉:于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小学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全)
WORD 格式可编辑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 一) 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 o” ; 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 à n”。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六年级毕业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六年级毕业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艳阳在小升初语文学校的过程中,文言文是语文学校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文言文相关的一些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希望在大家学习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复习资料(1)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三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答:。
四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五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完整版)六年级古文阅读及答案(8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1.解释下列词语。
A.嬉:B.贾人: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
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③而身.为宋国笑身.()④冀.复得兔冀.()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素材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带答案解析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怀素写字①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挥洒】挥毫写字。
④【名】命名,起名。
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2项是正确的,分别是()和()。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划线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①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②为志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
其妻收履。
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
”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
②履:鞋。
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②至薄暮________③是汝家________④何不入________(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ǐng 居乡里。
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ǔ饲sì。
两月乃能飞。
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ī间。
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
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ā,悲鸣不已。
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
”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
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
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_____ 径:______ 携:______ 躬自:______匝:_______ 已:______ 适:______ 孰谓:______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
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
狩猎之获,常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字词解释:故:_______ 恶:_________ 无以:______ 疾耕:______数:______ 逾:______ 然:_____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尾”,每出必从。
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奋而咋zé蛇,蛇死焉。
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ǐng 人事。
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
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
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
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字词解释:畜:______ 从:______ 为:______ 咋:______仆:_______ 疾:______ 举:______ 因:______乃:______4乌鸦喜谀yú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ī乌鸦。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一)
六年级文言文总复习姓名一、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lǐn)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缗(mí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mín)王继位。
缗(m ín)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注释】使:派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
必;一定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悦之:很高兴,很喜欢廪:粮食仓库。
食:供养廪食:官府供食好:喜欢一一听之:吹竽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宣王悦之(很高兴,很喜欢)(2)廪食以数百人(官府供食)2、解释下列句子(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
(2)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
3、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答:南郭处士是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
因为他知道齐宣王喜欢听百人吹竽,他能够混在里面而,齐宣王却听不出来。
4、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竽,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用原文回答)答: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5、齐缗王也喜欢听吹竽,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用原文回答)答: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
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装腔作势,弄虚作假,迟早要露出马脚而被淘汰的。
7、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是滥竽充数,此成语也可引中为以“次货充好货。
”有时也可用来表示谦虚,说自己本领不高,充数而已。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六年级秋季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曲突①徙xǐ②薪xīn客有过③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④。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mò,同“默”)然不应。
俄而⑤,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注)①曲突:使烟囱弯。
②徙:迁移,移走。
③过:拜访。
④积薪:堆积的柴草。
⑤俄而:不久。
(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
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
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
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
________[2]下列成语与“曲突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亡羊补牢B.防患未然C.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
[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
(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
B.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
C.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2.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2022-2023学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部编版含解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分类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小古文阅读。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阅读短文,写出下面画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乘船避难_____歆辄难之_____王欲舍所携人_____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俱.乘船避难(一起)B.王欲舍.所携人(舍弃,抛弃)C.本所以疑.(怀疑)D.遂.携拯如初(于是)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幸尚宽,何为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可以急相弃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你认为两人谁优谁劣?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管仲、隰朋①从②于桓公而伐孤竹③,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④。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⑤之,遂⑥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奴冬居山之阳⑦,夏居山之阴⑧,蚁壤一寸而仞⑨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都是齐桓公时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从:跟从。
③孤竹:古国名。
④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⑤随:跟随。
⑥遂:于是、就。
⑦山之阳:山的南边。
⑧山之阴:山的北边。
⑨仞:古代的计量单位。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蚁冬居山之阳。
6.根据文意解释加点的字。
①春往而冬反.反:_____②行.山中无水行:_____7.文中出现的人物管仲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隰朋利用_____找到了_____;从这两个人物身上,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六年级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整理《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治理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不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怎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不踏踏实实走过学习的坎坷路,怎能拥有考试的辉煌?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见”通“现”,应读“xiàn”。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乱,“使……混乱”;劳,“使……劳累”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
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
其次语句要通顺。
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
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
”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四)理解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
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
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重视诵读。
反复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以上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来作答。
(四)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
(2)[穿壁]在墙上找洞。
(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
(5)[大学]大学问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乃()偿()怪()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
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再写出三个来自勤学故事的成语:()()()(五)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②诸()③弗()④以()⑤丧()⑥不若()(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用自己的话分析一下。
(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阅读本文,谈谈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七)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2)翻译下面句子。
①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试着概括这则寓言的教育意义:(八)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
是事广传,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聊:随便。
②贼:损害,伤害。
【练习】1.解释加点字词:①尝.出游()②何为..()③人云.()④聊取之耳.()⑤汝.既不田.()()⑥侃大怒诘.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