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合集下载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1.21•【字号】市政发〔2021〕2号•【施行日期】2021.0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市政发〔202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21号)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21号)精神,为抢抓我市承办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建设“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动体育产业与“6+5+6+1”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要求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发展定位,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加速提档升级现有国际国内赛事,积极申办和创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等级、品牌赛事,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大力实施以运动休闲类赛事为主体的“一区一县一品牌”计划,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多元参与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和赛事运营体系,到2035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赛事名城。

二、主要目标——2021年,以办好第十四届全运会为主要任务,精心组织好西安市承担的全运会和残运会项目比赛;全力唱响“全民全运、同心同行”“相约西安、筑梦全运”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配合做好开闭幕式、火炬传递、双先观摩等重大活动,确保第十四届全运会“精彩、圆满、顺利”;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基础更加完善。

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关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粤府〔2015〕76号),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更好地满足市民多样化体育需求,提出以下措施。

一、目标和任务(一)发展目标。

努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提高体育产业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2016—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5%。

到202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体育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高端体育品牌集聚中心和国际化的体育产业创新中心。

(二)重点任务。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机制,创立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体育赛事品牌。

加快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帆船、马拉松等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

培育打造一批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

打造一批主业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影响力广泛的体育产业园区、基地。

建设以大型场馆为依托的综合性赛事组织、训练、会展功能区;以滨海资源和运动设施为依托的水上赛事组织和休闲示范区;以绿道和高尔夫球会为依托的体育旅游和休闲功能区;以重点研发机构和龙头制造企业为依托的高端体育用品研发、生产集聚区。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中介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会展服务、体育健康服务、体育健身休闲等各类体育服务业,以及以新兴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高端体育制造业。

推动体育与文化创意、旅游融合发展。

支持体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产品出口和服务贸易。

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体育企业,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46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鲁政发〔2015〕19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二)发展目标。

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做大做强体育产业和体育休闲旅游业,促进体育市场繁荣发展。

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公益性与市场化协调发展的服务体制与机制。

——夯实体育产业基础。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到2025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口比例达到51.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实现城区公共体育设施“8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到2025年,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超过50%,就业人数超过15万人,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

——培育体育产业基地。

到2025年,高起点、高标准培育3—5个国家级或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提升体育服务水平。

建立高端体育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到2025年,重点打造1—2个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3—4个国内知名体育品牌,争取2—3个体育企业上市。

——壮大特色体育和传统体育项目。

积极承办各类国际和国家大型体育赛事,打造3—5个国际一流体育赛事和2—3个国家级或区域性品牌赛事,逐步将我市打造成为国际休闲体育和海上运动知名城市。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2.26•【字号】杭政函〔2016〕42号•【施行日期】2016.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6〕42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效促进体育消费,丰富群众体育生活,提高市民身体素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19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发展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以下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筹办亚运会等大赛的历史机遇,以增强人民体质、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体育需求、促进体育消费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聚焦重点产业、培育新兴领域,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杭州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1.产业惠民。

倡导健康生活,培育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激发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以健身促健康,使体育产业惠及全体市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2.改革创新。

深化体育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政府在政策引导、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营造平等参与、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发展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提升体育产业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完善体育产业市域统筹机制,着力推进体育资源优化配置;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增强复合经营能力,鼓励社会资本以混合所有制、PPP等多种方式参与场馆经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8.21•【字号】黑政发〔2015〕24号•【施行日期】2015.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黑政发〔2015〕24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精神,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一)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150亿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500万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

(二)产业布局。

从省情及地域特点出发,以冰雪体育产业为基础,以户外休闲养生为重点,以品牌赛事打造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以哈尔滨为轴心,哈牡绥冰雪产业带、哈大齐体育制造产业带、哈伊生态户外体育旅游产业带、哈佳水上休闲产业带和黑龙江、乌苏里江界江国际赛事产业带为拓展延伸的体育产业发展框架。

突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等体育特色产业“五环”城市圈,形成全省上下衔接、纵横交错的产业布局。

二、体制机制保障(三)进一步简政放权。

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积极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举办赛事。

(四)推进体育社会化、职业化改革。

引导社会资本组建职业体育俱乐部,探索建立训练、竞赛、培训、激励、运营一体化管理模式,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五)创新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机制。

各类体育场馆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

支持和鼓励城市社区建设集培训、健身、竞赛、表演、康复等于一体的体育健身服务综合体。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已成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对如何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几点意见:一、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而现阶段我国体育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

因此,要加快体育设施的建设速度,提高体育设施的品质和数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政府应加大对体育场馆、体育馆、健身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入民间资本进行合作开发,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二、优化体育产业政策制定和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出台支持和鼓励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投资体育产业,减税优惠,提供贷款支持等。

同时,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法规,规范体育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体育产业研发和创新体育产业需要不断研发创新,才能满足人们对于体育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政府应加大体育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力度,推动体育产业不断向高端、智能化、绿色发展。

同时,国家还应加强对体育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培养体育人才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目前我国体育人才的缺乏是一个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

政府应鼓励高校开设更多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专业,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加大对体育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从事体育产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体育文化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激发人们对于体育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体育消费的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体育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组织体育文化活动,丰富体育文化资源,增加体育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

同时,加强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教育,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体育生活的认识和追求。

总之,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2.01•【字号】宁政〔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宁政〔2018〕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措施的通知》(闽政〔2015〕40号),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有效扩大体育消费,立足我市市情,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要求,以筹办省运会为契机,发挥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结合宁德体育制造业和山水、滨海旅游资源,进一步吸纳和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1.打造体育产业品牌。

建立以福安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主干,以太姥山、白水洋、霍童溪体育山水旅游和蕉城、福鼎、霞浦沿海岛屿体育休闲旅游为两翼,打造环三都澳体育产业品牌。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创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或园区,以产品制造带动服务业发展。

到2025年,力争培育3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15家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大型体育企业,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培育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2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若干国家、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及示范项目。

对新认定为国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市级财政视财力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

有条件的县(市、区)给予适当配套补助。

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旅发委、市住建局、市城乡规划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和综合实力还有较大差距,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为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快体育消费的进程,我提出以下几点实施意见。

首先,加强体育场馆建设。

体育场馆是体育消费的基础设施,对于举办比赛、培养运动员、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应加大对体育场馆的建设投入,并注重场馆的多功能化设计。

同时,应加强场馆的设备更新和维护,提供更好的场馆设施和服务,为体育活动和比赛提供更好的场地保障。

其次,加大对体育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支持力度。

体育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制造、运动装备销售、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媒体传播等多个环节。

应加大对这些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链的发展和升级。

例如,加强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技术研发支持,推动企业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增加对体育媒体的扶持力度,提高体育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人才是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应加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懂体育、爱体育、精通体育的专业人才。

同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和培训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运动员,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第四,加大对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

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环节。

应加大对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包括提供贷款支持、降低利率、加大贷款额度等措施,帮助体育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文化是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应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

通过举办体育艺术演出、体育文化节等活动,提高体育消费的内涵和吸引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最后,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

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政策措施 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解放 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 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 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推进职业体育改革。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 职业化发展。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 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改进职业联赛决策机制, 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 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 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 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政府 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 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鼓励保险公司围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户外运动等需求 推出多样化保险产品。
(三)加强督查落实。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发展改革委、 体育总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对落实本意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施意见-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施意见-

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施意见正文:----------------------------------------------------------------------------------------------------------------------------------------------------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15〕32号)精神,为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作用,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扩大社会参与,增加市场供给,提高消费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建设健康运城,服务“三个一百”,落实“三个方案”,推进“六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增加体育市场供给,提高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

倡导健康生活。

推动“强健体魄?阳光生活”体育健身活动持久开展,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发挥市场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培育产业核心要素市场,拓宽市场化配置领域,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政策解读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是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发展委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旨在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体育消费的繁荣。

下面对《意见》进行政策解读。

一、背景与意义《意见》的发布是在新形势下深化体育,扩大体育消费的背景下进行的。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推动消费增长,提升国家形象和综合国力。

二、支持政策的落地《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土地使用权等多方面的措施,旨在为体育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体育领域,推动体育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

在财税优惠方面,《意见》提出适当减免体育产业企业的税费负担,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开展健康经营。

同时,还将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等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快各地体育设施的建设,提升体育消费的供给质量。

金融支持是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手段。

《意见》提出了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体育产业的信贷支持,完善体育产业融资创新机制,推动体育产业项目的融资渠道的拓宽。

此外,还将鼓励符合条件的体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提升体育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水平。

土地使用权是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意见》提出将加大对体育用地的保障力度,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体育产业提供合适的土地资源,支持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建设。

同时,鼓励各地探索新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模式,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促进体育消费的措施落地为了促进体育消费的繁荣,《意见》提出了多项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鼓励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紧密合作,推动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等项目的开展,丰富体育消费的内容和形式。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朝政发[2016]9号【发布部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发布日期】2016.06.26【实施日期】2016.06.2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朝政发〔2016〕9号)各街道办事处、地区办事处(乡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36号)精神,促进朝阳区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将朝阳区建设成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京政发〔2015〕36号文件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为根本,以巩固基础、创新驱动为手段,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载体,落实北京市体育产业联系点及奥运功能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联系点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把控和统筹协调作用,着力促进大众体育消费,推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协调发展,为构建健康朝阳、和谐宜居模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培养群众体育消费理念,引导健康生活方式。

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深化改革创新。

遵循市场规律,转变政府职能。

推行简政放权,完善配套政策,激发市场活力,营造社会资本参与、市场有序竞争、行业平等发展的环境。

--促进融合发展。

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互融合,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良性互动。

推进体育与金融、教育、旅游等相关领域的外部融合,形成多元化跨界发展。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冀政发〔2015〕27号)精神,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以增强人民体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根本目标,深化体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的发展,着力扩大体育服务和产业供给,着力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主体多元、有效竞争、充满活力的体育产品市场格局,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为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做出应有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省会城市定位的体育产业体系,打造环城自行车赛、正定马拉松、社区运动会、健步行4项高级别体育品牌赛事,培育多个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00亿,基本形成涵盖体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传媒与信息服务、体育产品制造及销售等门类的体育产业体系。

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40%,市民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消费支出明显提高,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体市民。

三、主要任务(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全面清理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向社会资本开放力度。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活动审批,公开年度体育赛事举办目录。

逐步推行体育类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方式,将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或机构承办。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

推进体育运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鼓励社会力量开办体育运动人才培养机构;鼓励职业俱乐部加大对体育人才培养的投入;鼓励社会化培养的体育运动人才进入本地各级运动学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组建职业俱乐部和专业体育表演团队。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政策意见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政策意见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19•【字号】嘉政发〔2016〕49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政策意见嘉政发〔2016〕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有效扩大体育消费,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满足群众需求、增加社会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5〕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嘉兴市体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力争到2020年,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规模超18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

二、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规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培育体育协会和民办非企业等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建立健全体育赛事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多样化运营模式。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体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十三五”期间财政对体育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从2017年起,每年市财政统筹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体育产业发展。

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一)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体育场馆等资源配置,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0.11.12•【字号】津体规〔2020〕2号•【施行日期】2020.11.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健康促进正文天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津体规〔2020〕2号各区人民政府,各相关委、局及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天津市体育局2020年11月12日天津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大力促进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制定如下措施:一、促进体育服务业繁荣发展(一)壮大健身休闲产业。

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武术、柔道、马拉松等运动项目,加强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市场主体参与。

发展新兴时尚健身休闲项目,推广马术、汽车摩托车、航空、滑雪、帆船(板)、赛艇、皮划艇等运动。

利用我市自然资源优势,优化体育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滨海运动休闲产业带、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带、海河水上运动产业带。

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室内外冰雪运动场馆,打造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和冰雪运动中心。

推进体育健身设施进公园绿地,鼓励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户外运动营地、房车露营基地和水上运动码头。

建设市级体育休闲小镇。

(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城市管理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各区人民政府负责。

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体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郴政发[2015]2号【发布部门】郴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5.02.13【实施日期】2015.02.1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15〕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中省驻郴各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4〕6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创建“体育之城”工作,建立健全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积极扩大和提升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市体育产业总量初具规模,结构逐步完善,布局日趋合理,地位明显上升,基本形成包括健身娱乐、运动休闲、体育康复、体育竞赛与表演、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体育中介、体育彩票、体育传媒、体育场馆建筑等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体育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全市总人口数的35%,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体育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达2万人以上。

到2025年,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体育骨干企业或体育产业集团落户郴州,形成一批有郴州特色和国内影响力的本土体育品牌;建成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构建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形成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解读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解读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解读《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解读2014年末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国的体育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期。

8日,国家体育总局对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总结。

从精简审批、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到各类资本大量涌入体育产业,再到全民健身热潮风起云涌,一年多以来,《意见》对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

不过,产业结构不合理、群众参与程度不高、人才缺乏等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路依然漫长。

花大力气实现“人均2平方米”目标《意见》中提出了一个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的目标,不过从目前来看,人均场地面积仅为1.5平方米,达到这一目标并不轻松。

冯建中说:“目前,全国平均达到1.5平方米,要达到2平方米的场地指标还要花费很大的气力,首先在顶层规划方面要做到位,我们现在要求各级政府、各个方面把这件事情纳入详细规划,纳入经济发展社会指标。

二是增加投入,从单一的政府投入到社会资本全方位的投入,对场地的建设、老百姓身边的场地、大中型场地、社区的场地都要加大投入,系统地从规划到投入计划,增加社会资本全方位投入,这样才有可能把2平方米的.人均目标逐步实现。

”改善产业结构任重道远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中,体育用品制造销售业比重较高,而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另外,职业体育水平偏低,体育产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冯建中对此谈道:“第一,现在我国和先进国家相比,名牌竞赛培育不够,国内世界知名品牌还是很缺乏的,特别是高水平世界知名竞赛表演品牌还不够,要加大这方面培训、培育,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共同推动,才能把这块做好。

第二,我国现在是制造业生产大国,很多体育装备产品在我们国家生产,但是在名牌创新形成自己制造的一些生产品牌还是不够。

这块要靠社会资本、政府的推动,在创新、提升品质、转型升级方面下大工夫。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本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本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本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4.14•【字号】海政办发〔2017〕13号•【施行日期】2017.04.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本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海政办发〔2017〕13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14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15〕36号)精神,加快推进海淀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不断满足全区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充分发挥体育消费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全区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个中心,以深入贯彻落实《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海淀区“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规划》为抓手,充分发挥海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功能,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为首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鲜活力,不断满足我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具有海淀特色的体育消费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注重规划设计和政策引导,结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时机,强化市场监管,既把体制内资源盘活,又把社会资本盘活,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2.08•【字号】鞍政发[2014]28号•【施行日期】201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近年来,我市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发展也取得了突破,在增加就业、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鞍山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以满足群众多元化和多层次体育消费需求为重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布局,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使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为提升鞍山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群众。

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2.坚持市场导向。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形成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3.坚持改革创新。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发展环境,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4.坚持互动发展。

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促进体育产业和旅游、文化等产业互动融合,体育部门和旅游、文化等部门协同,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坚持依法管理。

完善体育市场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市场管理和服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建设“创新之区品质之城”的总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努力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基本原则:——坚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

-坚持突出体育产业的新兴健康发展优势,与相关产业联合发展,构建和完善体育产业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体育需求。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

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

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3.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立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形成包括健身娱乐、运动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彩票、场馆服务、体育旅游等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运作规范的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

——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

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6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6%,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超过60%o——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布局日趋合理、门类更加齐全,争取培育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在运动休闲项目建设、健身场所服务水平提升、品牌赛事申办承办、体育培训集团创建和体育彩票销售增长等方面达到全市第一方方阵,形成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是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规模依然不大、活力不强,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问题。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激发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微观事务管理。

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

发挥市场作用。

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完善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多元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与创造力,提供适应群众需求、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

倡导健康生活。

树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健康关口前移,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品质,激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

创造发展条件。

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形成有利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体系。

注重统筹协调。

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良性互动作用,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实现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体系更加完善。

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等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发展,产业组织形态和集聚模式更加丰富。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升。

体育产品和服务层次更加多样,供给充足。

——产业环境明显优化。

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政策法规体系更加健全,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产业基础更加坚实。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二、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全面清理不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

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国综合性和单项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举办目录,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

有关政府部门要积极为各类赛事活动举办提供服务。

推行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推进职业体育改革。

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

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体系,扩大职业体育社会参与,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完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改进职业联赛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俱乐部的市场主体作用。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

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

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赛事功能需要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

鼓励场馆运营管理实体通过品牌输出、管理输出、资本输出等形式实现规模化、专业化运营。

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拓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实现最佳运营效益。

(二)培育多元主体。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加快人才、资本等要素流动,优化场馆等资源配置,提升体育产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

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

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场馆建筑等行业发展。

打造体育贸易展示平台,办好体育用品、体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博览会。

引导体育企业做强做精。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提升服务贸易规模和水平。

扶持体育培训、策划、咨询、经纪、营销等企业发展。

鼓励大型健身俱乐部跨区域连锁经营,鼓励大型体育赛事充分进行市场开发,鼓励大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挖掘品牌价值。

扶持一批具有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

(三)改善产业布局和结构。

优化产业布局。

因地制宜发展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符合市场规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建立区域间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壮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集群。

支持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江河湖海、山地、沙漠、草原、冰雪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

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少数民族特色体育产业。

改善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

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

积极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体育用品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抓好潜力产业。

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集体项目,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

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

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

制定冰雪运动规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地,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

(四)促进融合发展。

积极拓展业态。

丰富体育产业内容,推动体育与养老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等融合,促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综合开发。

促进康体结合。

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积极研发运动康复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体质测定和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

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鼓励交互融通。

支持金融、地产、建筑、交通、制造、信息、食品药品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

鼓励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运动健身指导技术装备、运动功能饮料、营养保健食品药品等研发制造营销。

在有条件的地方制定专项规划,引导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船艇码头等设施。

(五)丰富市场供给。

完善体育设施。

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

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

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发展健身休闲项目。

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

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体育赛事。

推动专业赛事发展,打造一批有吸引力的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

丰富业余体育赛事,在各地区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引导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

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等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际精品赛事。

(六)营造健身氛围。

鼓励日常健身活动。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一小时。

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创造条件。

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完善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为群众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切实保障中小学体育课课时,鼓励实施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计划,促进青少年培育体育爱好,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

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加快推进企事业单位等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

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设施使用率。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

各级各类媒体开辟专题专栏,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体育消费观念、养成体育消费习惯。

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推广体育文化。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政策措施 (一)大力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

进一步拓宽体育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等企业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业务,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

支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

推广和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发展。

政府引导,设立由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