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 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 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பைடு நூலகம்,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课文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 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兴趣,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 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这节课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如下几方面:一、重点抓住“文眼”的“奇”来作为理解文本内容的切入点,从奇入手。
根据文本的特点,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黄山松的奇?”这个问题为统领整篇文章的问题,然后再像剥开竹笋一样的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这样一步一步地深层体会奇,奇贯穿始终。
二、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导学生体会黄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枝干遒劲”借助实物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
“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通过创设情境体会迎客松对游人的热情等等。
还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欣赏到黄山松的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体会黄山松的“奇”。
(三)教学中,我能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
在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方面,我通过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直观形象的图片等手段,激发学生品读感悟,体会黄山松的“奇”。
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反思本节课,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体现得还不够,在朗读的时候,情感不够丰富,还需要老师指导。
二、这节课我没有很好的关注文体意识,没有吃透文本的内和,如“饱经风霜”这个词语的理解,不经意间将它人格化了,违背了写景状物的文章的初衷,没有引导学生感受到饱经风霜背后的美丽,一种穿越历史的沧桑,一种经久不衰的美感。
三、要知道“情在前,技法在后”,写景的文章要抓住感情线,随即展开联想,感受松树的美。
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
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1、课文黄山奇松的教学反思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授课时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奇在哪?学生自学后来进行介绍。
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补充介绍。
接着让学生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汇报。
但这节课上下来后,我发现这段的教学还是显得比较琐碎,按照一个松、一个松的进行学习。
尽管课堂的学习气氛较为活跃、学生在朗读方面也很有感情,但作为教者的我还是没有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现在想想,其实对于第二段的学习,可以把学生分为三大组进行,喜欢迎客松的就学习有关迎客松的句子,喜欢陪客松的就学习有关陪客松的句子,喜欢送客松的就学习有关送客松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在大组内学习,互通有无,既可以加强对文章语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补充课外搜集资料上的信息,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2、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读、写、说三大块为纲领,紧紧围绕文章的重点展开教学。
一、“读”为主线,感悟如鱼得水。
著名小语专家张庆先生说:“堵不住繁琐分析的路,就迈不开语言训练的步。
”“读”要贯穿全过程,为确保“读”不走过场,片段一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读”的有目的,有层次,有方法。
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用心地读,用心去“感悟”,体悟出“迎客松”的热情好客、饱经风霜而充满生机的美好形象,对文中的语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学生已从朗读中体悟到了;又通过朗读,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体验。
“自主阅读”使课堂充满了鲜活的、张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学生学的主动、积极。
二、“说”为辅线,挖掘想象空间。
挖掘文本空白,充分留给学生想象和表达的空间,用说话来充分体会“饱经风霜”的意思,诠释的不留痕迹,处理的精细巧妙。
三、“写”为隐线,检测学生素质。
黄山奇松反思(实用5篇)
黄山奇松反思(实用5篇)1.黄山奇松反思第1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课后练习的重点,所以我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
主要通过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感悟“奇”,当小导游介绍“奇”,从课本中提到的三大名松之“奇”说到没有详细介绍的其他松树。
在此过程中同时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
“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这些奇松“奇”在哪儿?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习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要练习完整的朗读,能够说上一节课。
所以,为了控制时间,我第二课时的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写批注,只让他们进行思考。
虽然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就把三棵松树的奇特之处都回答得很完整了。
可是,举手的同学并不多,可能来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有的同学紧张,没敢举手。
课后询问了几位同学,确实有这个原因。
如果之前设计了让他们写批注的环节,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大胆地举手发言。
在“争当小导游”的环节中,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热烈的。
我注意到一开始,学生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在背,就在个别指导时提醒他们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话,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导游,描述的时候也不必照着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松树的奇特之处讲出来就可以了。
我首先让一个经过个别指导的学生来回答,他能加上自己的话:“大家好,我是黄山的导游……”说明刚刚的指导对他是有效的。
回答完毕,我及时进行了评价,尤其表扬了他能够用自己话进行描述。
然后,我又请了几个没有经过个别指导的同学,他们都能够学着刚刚的同学加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
这样,对前一位同学的评价信息在其他同学身上也起了作用,达到了效果。
一位同学在介绍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给游客们介绍黄山的代表。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优良教课方案(附反省)教材剖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绘了黄山风景区有很多奇松,姿态独到,十分风趣。
文章集风景美、语言美、感情美于一体,令读者心旷神怡、心驰向往、浮想联翩。
学情剖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实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关于黄山松树的奇异,他们缺少真实感觉。
所以在教课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指引学生朗诵感悟,勇敢想像,领会黄山松的姿态奇异,精神坚强,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喜欢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会 11 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松树坚强生长的精神,培育审美情味,激发学生对祖国名山的热爱。
4、读写联合,学致使用,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海南椰子树。
教课重难点指导朗诵,在读中领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悟作者是如何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课时间二课时教课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要点段落链接教课互动设计一、创建情境,触发感情1、俗语说“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黄山究竟有哪些奇异的魅力,能让人观而忘岳呢 ?就让一同走进黄山风景区,感觉黄山风光的奇异吧 !2、“黄山风光”视频片断,引出“黄山四绝”之一:奇松3、齐读课题,重申读出“奇”。
二、检测预习,理清脉络1、出示幻灯片 ( 词语 ) ,齐读。
2、听写,请一学生读( 四个词一次,读两次) ,一学生在黑板前写,教师巡堂指导。
看黑板同学写的词校正。
3、分自然段比赛读,要求读通畅、读正确并思虑每一段写了什么 ?班里谁最需要多读课文?( 指名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重在鼓舞 )4、课文内容摸底( 出示幻灯片抢答)第二一、复引入你合第一的初感知:文在构上有什么特色 ?在来用的句式归纳一下文内容:《黄山奇松》先写了⋯⋯而后详细表达了⋯⋯最后归纳写了⋯⋯。
( 幻灯出示要求 ) 反省:依照文教课律:整体——部分——整体,着重学生文本整体感悟能力的培育 ; 依据年段特色,在教课中浸透篇章构,并存心往作能力方面迁徙。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黄山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而在黄山的旅游景点中,奇松更是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然而,对于黄山奇松的教学方式却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将对黄山奇松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问题分析1. 缺乏系统性在现有的黄山奇松教学中,往往缺乏系统性。
导游通常只是简单介绍奇松的形态特点和历史渊源,而缺少对于奇松的生态环境、生长原理等方面的深入讲解。
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满足游客对于知识的求知欲,也无法真正让游客了解奇松的奥秘。
2. 缺乏互动性现有的黄山奇松教学方式往往缺乏互动性。
导游只是单向向游客传递信息,缺乏与游客的互动和参与感。
这导致游客的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很难把教学内容真正吸引住游客。
3. 缺乏深度挖掘黄山奇松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然而,在现有的教学中,往往缺乏对于奇松的深度挖掘。
导游对于奇松的解说通常比较泛泛而谈,没有涉及到奇松的形成原因、演化历程等方面的内容。
三、改进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以下措施可以提升黄山奇松的教学效果。
1. 增加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应该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增加生态环境、生长原理等方面的内容。
导游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结合现场实物进行讲解,使游客真正了解奇松的生态环境和生长原理。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游客对于奇松的认识程度,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2. 增加互动环节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与游客进行互动交流。
可以让游客亲自触摸奇松,感受它的独特之处;也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或趣味问答环节,以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3. 深度挖掘奇松的研究价值黄山奇松作为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对于奇松的深度挖掘。
导游可以引用一些研究成果,向游客介绍奇松的形成原因、演化历程等方面的内容,让游客对于奇松的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反思和改进建议,我们可以提升黄山奇松的教学效果。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2)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质皆美,读起来令人愉悦。
教什么?写什么?怎么有效结合?是我需要思考的。
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关键在阅读积累。
要知道,实现有效的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挖掘教材,找准读写的训练点。
于是就开始读教材,发现这一课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读写的训练点很多:从篇章结构来看,整篇文章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第二段在写三大名松时采用“总-分”的结构,最后一段是按部分到整体来写;而且在写三大名松时详写迎客松,送客松较详,略写陪客松,做到有详有略;如果说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面的描写,那么第二自然段就可以理解为点,做到点面结合;在具体写松时,运用了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
训练点放在哪呢?这是写景物的文章,要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光写实是不够的,必须展开联想,而“写实与联想”结合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最大特色。
而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恰恰是这个班级学生的一个弱点,经过几番思考,最后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聚集在“写实+联想”之上。
那么具体写什么?写一处景或物,写校园的花草树木,还是就写黄山的一种松?写一处景或物,写校园的花草树木,在时间上不允许,课堂上留给写作的时间只在十分钟左右,况且没有课前的素材积累,恐怕不尽人意,而黄山松千姿百态,有很大的写实和练笔空间,就写黄山的一种松,一课一得又何妨呢?确定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训练才有效?首先要“得法”。
于是把重点放在“探究作者是怎样写三大名松的奇”?在引导品析语言、感悟文本的同时,有意识地渗透写实和联想,例如,为什么作者会把迎客松想象成好客的主人?为什么作者会把陪客松想象成绿色的巨人?看图说说姿态。
对比迎客松和送客松不同……让学生在直观的层面上明确什么是写实,什么是联想,明确联想不是胡思乱想,只有根据写实展开的才合理。
其次是“用法”。
播放奇松图片,结合学生课前了解到的,选择一种松学习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写下来。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_2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__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__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__,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
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
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2023年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__的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授课时将这三大名松的特点分解得支离破碎,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奇在哪?学生自学后来进行介绍。
可以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也可以用书上的句子或结合课外的资料补充介绍。
接着让学生在充分自学、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汇报。
但这节课上下来后,我发现这段的教学还是显得比较琐碎,按照一个松、一个松的进行学习。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名山的热爱。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运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写海南椰子树。
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请你结合第一课时的初读感知说说: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现在谁来用这样的句式简单概括一下课文内容:《黄山奇松》先总写了……然后具体叙述了……最后概括写了……。
(幻灯出示要求)反思: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整体——部分——整体,注重学生对文本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根据年段特点,在教学中渗透篇章结构,并有意识往习作能力方面迁移。
虽然只是教学环节的一个小步骤,课标新理念却不打折扣地落实。
其实,不是刻意,只是当然。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以有意识进行这方面训练,因此学生篇章结构方面把握较好,这一环节非常顺畅而自然。
二、深入研读,体会奇特齐读黑板课题:读课题时你觉得要突出哪个字?“奇”,加重点号,再读一遍。
据说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两次在黄山流连忘返并写下这样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其中的理由就与黄山奇松有关。
那么,黄山松树究竟奇在哪呢?请翻开课文齐读第一自然段。
反思:课题是文眼,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明示学生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重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经典美文、试题大全、教案资料、公文写作、古诗文、实用文、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s, classic beautiful essays, test question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ancient poems, practical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respect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山奇松》教学反思《黄山奇松》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学校三班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学校三班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同学、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同学的性格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应让同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视同学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充分体现了以同学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就以此为设计理念,引导同学读中感悟,读中思考。
学习第二节,我先让同学读课文找出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然后让同学自由读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喜欢哪棵松,就多读几遍,品尝品尝,要把喜欢的理由说充分,要把这棵松奇在何处说清楚。
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在书的空白处写一写。
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
同学自学时,我随机辅导,给同学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读书、圈划批注,沟通见解。
培育同学具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同时,给同学提供学习方法,培育了同学的自学技能。
在沟通收获的时候,我让同学看这三大名松插图,专注观测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的意思。
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同学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同学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并开展想象依据每棵松的特点,说出了不同的话语,其实也就是加深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
在同学理解三大名松奇怪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
我还通过课文插图帮同学开展丰富的联想:假如你就是导游,怎样向游客介绍这三大名松其中之一。
最末,我让同学打开《新方案》,看资料袋中的奇松的图片,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开展大胆的联想,学习作者的方法把它描写下来。
这一系列环节都奇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育了同学的想象技能,提高了他们说话的技能,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2.学校三班级语文《黄山奇松》教学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同学结合言语形象的感知、言语情感的感受、言语内涵的感悟,去领悟作者怎样恰当而又得体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语言技巧合技能,可以促进同学更好地把屋言语内涵,更真实地感受言语情感。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与反思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篇】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学习和把握文化科学学问和技能,促进同学素养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石教学反思【5篇】,欢迎大家阅读。
黄山奇石教学反思1在这节课的开头,同学通过观看黄山风景图片,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奇怪心和求知欲。
然后老师放手让同学自主、合作学习,在详细语言环境中识字,而多种识字嬉戏的开展,恰当地调整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在写字环节中,通过老师的范写,同学认真观看,懂得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道理。
在本节课中,我关注到了第一学段同学的学习特点,引导同学联系课文中的插图,进行看图想象,说出黄山奇石奇妙在哪。
同学图文对比,既有图片的直观印象,又有文字在头脑里构建的形象,更简单理解课文内容。
然后再让同学绽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读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宠爱与赞美之情。
上面的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特色:⑴收集信息,沟通课内外,进展同学的力量:《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同学在赶爱好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育同学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为此,我在课前就让同学通过网络资源或向爸爸妈妈了解以及自己到课外书上找寻等手段,收集有关祖国名山大川特殊是安徽黄山的资料,虽然这对于我们三班级同学来说是件难事,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沟通了课堂内外,从课上同学的反应来看,大多数同学能动手找寻,不但了解了祖国与哪些名山大川,而且还知道了这些名山大川的共性特点,这样既是一种力量的培育,也激发了孩子们参加的爱好,同学通过自己查找,拓宽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培育了同学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⑵以同学为主体,合作探究,共品奇石:《新课标》指出:“同学是学习和进展的主体。
爱惜同学的奇怪心、求知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
《黄山奇松》优质教学设计附反思优秀9篇《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方案篇六一、教材分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
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二、学情分析黄山是自然名胜,可真正去过黄山的孩子不多,对于黄山松树的奇特,他们缺乏真切感受。
因此在教学中要准备一些视频、图片等直观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松的姿态奇特,精神顽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祖国的名山。
四、教学重难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帮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准备:黄山风光片断、黄山奇松图片、重点段落链接七、教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触发情感出示幻灯片(有关黄山的诗句或者是广告用语),谁知道空格里应该填上什么?“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感受黄山,天下无山”“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让人赞不绝口呢?其实,黄山的魅力离不开这四绝(出示幻灯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节课,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绝:黄山奇松(幻灯片)二、出示目标,明确导向(请同学们默读一遍)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
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抓特点写作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松树的奇特,学习松树顽强生长的精神,培养审美情趣,热爱的祖国名山。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师板书课题)1、开口自由读课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词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默读课文一遍,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
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意识,并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以画想象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习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促其思考。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利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二、激情体验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
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习惯。
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
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以实引虚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脑中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再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
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
但在本节课中照顾学生的面还不够,今后还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