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最新中药药理学专业建设规划
最新中药药理学专业建设规划背景中草药在中医学中一直起到重要作用,并逐渐被世界范围内的人们所认可和应用。
中药药理学作为研究中草药药理活性和机制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药药理学领域,制定一份最新的中药药理学专业建设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本次中药药理学专业建设规划的目标是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并为培养高素质的中药药理学人才提供指导。
重点内容1. 专业设置:根据中药药理学领域的需求,制定中药药理学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的培养方案,确保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备扎实中药药理学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2. 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中药药理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中药药理学学者和专家加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3. 科研平台建设:建立中药药理学研究平台,包括实验室设施、科研仪器设备等,为中药药理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4. 课程设置:根据中药药理学的前沿研究和应用需求,制定科学、系统的中药药理学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5. 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中药药理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中药药理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
实施步骤1. 研究现行中药药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2. 加强对中药药理学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 确定中药药理学研究平台的建设方案,并争取资金支持。
4. 制定中药药理学实践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5. 积极与国内外中药药理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推动中药药理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评估与调整定期对中药药理学专业建设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中药药理学专业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结论本文提出了最新中药药理学专业建设规划,旨在促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中药药理学人才。
只有通过系统规划和实施,中药药理学专业才能不断壮大,为中药药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山西中医药实施方案
山西中医药实施方案山西是中医药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中医药历史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
为了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山西省制定了中医药实施方案,旨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山西将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技术水平,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山西将加大对中医药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开展中医药领域的科研项目,推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创新发展。
同时,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药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医药研究走向深入,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中医药服务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传统优势的体现。
山西将加大对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水平。
通过建设中医药诊疗中心、中医药康复中心等机构,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同时,加强对中医药师资格的认定和管理,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规范化水平,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安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
四、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医药产业是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支撑,也是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载体。
山西将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中药材种植、中药制药、中医药健康产品开发等产业发展,促进中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升级。
同时,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监管和规范,保障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升中医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一、概述中药专业是中医药学科之一,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知识技能和中医药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保护和传承我国中药文化、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本建设方案旨在提出中药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内容与方法,以期推动中药专业的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培养具备广泛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独立从事中药开发与制造、中药质量控制、中药临床应用、中药教育与研究等工作的中药专业人才。
2.任务:a)深化中医药教育体系建设,确保中药专业教育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b)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中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发展;c)推动中药研究与创新,提高中药质量和疗效。
三、内容与方法1.中医药教育体系建设:a)增加中医药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中药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医学、临床中医等;b)提供系统的药物分离与制备、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等实践培训课程;c)促进中药药方数据库建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药物信息和研究支持;d)强化中药临床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对中药的临床运用能力。
2.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中药文化:a)设置中药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传统中药文化的认同和理解;b)开展中药文化交流和研究活动,促进中药与现代医药的融合;c)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保护中药材资源。
3.中药研究与创新:a)加强中药科研平台建设,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b)加大对中药药效与毒理机制的研究,提高中药质量与疗效;c)拓展中药研发方向,涉及新药发现、功效验证等方面。
四、师资队伍建设1.增加中药专业教师数量,确保师资力量充足;2.提升中药专业教师素质,注重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3.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中药专家的合作,引进中药领域的专家学者。
五、硬件设施建设1.建设现代化的中药实验室,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2.建立中药资源库,保证学生的实践与研究需要;3.创设中药展示馆,展示中药文化和中药制品。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阅读:309 时间:2011-4-29 14:23:10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出成果的建设思路,按照国家、省级《质量工程》中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方案。
1、以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革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
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推行顶岗实习,力争五年内,50%以上的学生实现带薪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丰富办学模式,争取在建设期间,一部分学生能够实现订单式培养。
2、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我校中药学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平台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体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课程实践教学平台:高黎贡山保山管理局自然公园、保山端阳花市、学校中药标本馆、高黎贡山民族医药陈列馆(正在建设,预计投资100万元)。
(2)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药设备、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实践教学平台:以校内中药综合实验室为主体,在已将腾冲制药厂建成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东方红制药厂、昆明圣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制药集团、昆明滇红制药等制药企业进行合作;多方筹措,加快与我校直属附属医院保山市中医医院共建院内制剂室工作,目前,价值100多万元的制剂设备已经到位,预计还将投资300万元左右建成制剂室。
(3)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中药调剂学、中药养护学等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已与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采用实验实训、见习、实习(或顶岗实习)等形式提供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药品营销、中药调剂、养护等多种技能训练。
(4)拟与保山药检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投入,建立中药制剂分析、药品质量管理技术、中药炮制品分析实践教学平台。
(5)整合校内资源,建设中药药理学、药理学实验平台。
3、充分发挥我校为保山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云南省第236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所的作用,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医药商品营销员、中药调剂员等多种资格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实力。
中药科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药科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中药科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以促进中药科专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中药学生的专业能力。
背景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中药学科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建设方向1. 教育内容优化:通过审查和改进课程设置,提高中药科专科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
加强对中药方剂、药物制剂等重要知识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中药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教师,提高教职员工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享。
3. 实践教学拓展:与临床医院、药店等相关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实训活动,提供学生与实际工作场景接触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科学研究支持:建立中药科专科的科研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中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
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推动中药科专科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实际应用。
实施措施1. 设立专门的中药科专科建设发展工作组,负责规划和组织实施相关工作。
2. 建立中药科专科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定期评估和调整发展规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3. 加强与各级政府、行业协会、医疗机构等的合作,争取政策和资源支持。
4. 建立中药科专科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办学成果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
5. 加强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中药科专科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上是中药科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初步框架和主要内容,具体措施和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打造一个优秀的中药科专科教育体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药学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专业方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设置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并把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1)课程内容优化。
既加强中药学理论基础教学,又加强实践教学;同时体现中药学与中医学的交叉、中药学与其他人文自然学科的交叉,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
结合中药学学科发展情况,改革和更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将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的技术如微课、慕课融入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提升科研;以学科发展促进专业发展,以专业建设带动学科发展。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同时,充足的研究经费与高层次的研究项目、良好的科研条件与科研氛围将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入到学校,使学科的人才队伍得到强有力的充实,将中药学专业由教学型专业向教学研究型专业发展,推动中药学专业建设。
(3)精品课程、特色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
建设好现有的《药物分析》省级精品课程和《药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到2020年底,争取再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或特色课程。
4.3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专业及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
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
建立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各课程的实验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室,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满足专业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结合山东省,特别是临沂市当地的中药企业资源优势,开辟新实习基地2-3个,组织专家召开实习工作研讨会,为更好解决中药学专业实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新时期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供依据;利用蒙山资源优势,开展中药资源普查等实践活动。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6303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办学特点,以及“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岗位为前提、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理念.为适应云南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就业层次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际,确立我校中药专业以培养具有中药制药、栽培、鉴定、药品营销以及中药管理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中药复合型人才为特色.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中药理论、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在生产、检验、流通、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二、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学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一基本知识1、掌握必需的英语、计算机基础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3、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知识;4、掌握中药品种鉴定与质量分析的基本知识;5、掌握中药炮制、调剂、制剂及制剂分析的基本知识;6、掌握药用植物学、常用中药栽培技术与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知识;7、熟悉药事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8、熟悉医药营销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二基本技能1、具备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中药品种鉴定与质量分析,中药炮制,调剂、制剂和制剂分析的技能;2、具备药品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3、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必需的英语基本应用能力;4、具有计算机操作及应用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在本专业的实际应用,达到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一级B水平;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应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6、应取得两种以上技能证书:英语应用能力A级、计算机一级B、保健按摩师资格证中级、医药商品购销员等.三基本素质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2、通过军训、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具备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品德.3、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向学生开放校内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扎实的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三、职业领域一中药材生产企业:从事中成药生产工作;中草药的种植工作;二中药经营企业:从事中药质量监管、中药养护及购销工作;三医院药房:从事中药采购、养护、制剂配制、处方调剂工作;四药品检验部门:从事药品质量检验工作;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事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六医药院校:从事实验教辅等工作;七在药品营销等行业自主创业或在其他行业工作.四、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全日制三年;二招生对象:应届、往届高中毕业生,三校生.五、主要专业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技术、中药药理与应用、药理学、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医药市场营销、药事管理法规、中药制药设备.六、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课程实验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职业资格培训等.七、教学周数分配表1 教学周数分配表八、中药专业课程设置与进程表2 课程学时与学分分配表续上表九、分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表3 课程学时与学分分配表十、实践性教学一军训、社会实践表4 社会实践、军训安排表二专业课程实验实训项目表5 专业课程实验实训项目安排表三高黎贡山野外实习1周表6 高黎贡山野外实习四顶岗实习16周表7 顶岗实习安排表五多证外语、计算机、职业资格项目表8 多证考核时间表十一、专业主干课程设置1、中医学基础 108学时中医学基础阐明和研究阴阳五行学说、脏象经络、精、气、神、血、津液,四诊、辨证以及病因、病机、治则等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中药 108学时中药研究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禁忌等基本理论和139种常用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主治、配伍及临床应用等.3、方剂学 72学时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各专业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起着沟通基础学科与临床课的桥梁作用.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方剂的讲授,培训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及分析、运用成方和临证组织新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4、中药化学技术 108学时中药化学技术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也是执业中药师必考课程之一.本课程研究内容包括各类中药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此外,还涉及到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5、中药药理与应用 64学时中药药理与应用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阐释传统功效及应用的科学性,并进一步发掘传统中药作用、用途的科学.是介于传统中药与现代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也是中药现代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的基础性科学.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明传统中药功效应用与现代药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中药新的作用、用途及其机制.6、药理学 108学时药理学研究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原理,体内过程及主要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此外,还涉及药理的一般研究方法、生物检定法及药理的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7、药用植物学 88学时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中药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务是通过药用植物学的学习,能够运用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和分类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本课程范围内常见药用植物科的识别要点.8、中药鉴定技术 108学时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开发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是高职高专院校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鉴定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9、中药炮制技术 108学时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药炮制技术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炮制品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10、中药药剂学 108学时中药药剂学是中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作为支撑基础,而且与生产实践和临床用药紧密相联,是衔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药剂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对职业变化的应变能力奠定基础.11、中药制剂分析 72学时中药制剂分析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应用现代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制剂质量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中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12、医药市场营销 72学时医药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满足医药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即,在特定的医药市场营销环境中,企业以市场调研分析为基础,为满足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所实施的以产品、定价、分销、促销为主要决策内容的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及其客观规律性.十二、实训基地及实训项目一中药综合实训室包括中药化学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基本技能的实训.二中药炮制学实训室开展中药炮制技术实验实训.三药用植物学实训室主要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的基本技能的实训.四中药标本馆中药生药标本、饮片、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名贵中药、动物标本、妊娠禁忌药、“十八反十九畏”标本、经典方剂标本的识别.五校内中药种植园简称百草园完成药用植物学课程的药用植物鉴别、标本制作;中药学课程的中草药原植物的识别;药用植物栽培技术课程中的中草药栽培技术等内容的实训.六高黎贡山实习基地完成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技术等课程所涉及的天然药物的形态识别、生境分布了解、标本制作、引种栽培实验、采收初加工等内容的实地技能训练.七保山药检所完成中药化学技术、中药制剂分析、中药鉴定技术等课程所涉及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分析、各个成分的测定以及中药材真伪优劣的判定等内容的实训.八保山一心堂完成中药学、中药鉴定技术、医药市场营销等课程所涉及的中药材饮片的鉴定、流通、使用等内容的实地技能训练.九保山疫苗厂完成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与应用等课程所涉及的中药剂型与药效研究等内容的实训.十腾冲制药厂完成中药学、中药药理与应用、中药药剂学、中药炮制技术、医药市场营销、中药制药设备等课程所涉及的中药生产、加工、营销、开发等内容的实训.十一端阳花市完成中药鉴定技术、医药市场营销以及中药资源学等课程所涉及的中药材饮片的鉴定、流通等内容的实地技能训练.十二顶岗实习点第6学期学生进入中药生产企业、药品营销企业或医院完成16周的顶岗实习.如腾冲制药厂、东方红制药厂、保山市中医医院、保山市医药公司、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云南东骏药业集团等.进行中药的加工炮制、生产、管理、养护及营销的实习.十三、成绩考核一课程教学考核课程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具体考核原则一致.1、考试课程:学习成绩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技能成绩、平时理论测验、完成作业、课堂讨论等综合评定.基本原则: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分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两部分,其中理论成绩占50%-70%,技能成绩占30%-50%.无技能考核的课程,学习成绩根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理论测验、完成作业、课堂讨论等综合评定.基本原则: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2、考查课程:具体考核原则与考试课程一致.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1、实训或实验实习1 课程实训或实验:本系根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实习教学工作规范,学生按照每门课程实训实习大纲要求完成每项实训实习项目后,撰写实训报告,由任课教师批改后,记入平时技能成绩.2 顶岗实习:根据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实习教学工作规范,本系制定本专业顶岗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学生在中药厂或中药销售企业或中医医院等经过16周的顶岗实习,经所在实习点考核合格并由实习单位最后填写实习鉴定表认定实习合格者,方允许毕业.2、多证职业资格、计算机、外语项目实行多证书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性和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基层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多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体现和证明,特别是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是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的凭证.因此应实施多证制.1外语等级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应获得云南省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合格证书.2计算机等级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必须获得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1级B考试合格证书.3职业从业技术等级资格证书:要求本专业学生毕业前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保健按摩师资格证、药品营销员资格证.3、学生军训实践必须参加军训并完成规定的训练科目方能毕业.三毕业综合考试:中药鉴定技术、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技术.十四、毕业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在全学程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考试合格,完成顶岗实习所规定的实习任务,实习成绩合格,毕业综合考试合格,方准予毕业.。
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
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
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学已成为世界瞩目的财富,为推动中医
药发展,建设中医专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专科是中医药高
水平、高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机构,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
中医专科建设规划必须要有远大目标,其主要目标应如下:
1. 提高教育质量:加大中医专科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教育
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中医教育质量。
开设多种课程,强化对经典
理论的教学,同时注重创新与实践,培养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注
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慧。
2. 充分发挥研究机构作用:加大对中医药理论、临床实践研究
力度,不断提升中医药学科的科研水平。
加强研究机构的建设,培
养更多的中医药研究人才,加速科学技术和医药技术的进步,推动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3. 推广中医药理念:中医药学非常重视病人的个体化治疗,应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心、社区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等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的质量,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和核心技术,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
4. 推动世界中医药事业:增加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促进中医
药学科和技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加强各国家在中医药立法、规范
和标准制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广中医药产品及服务,促进中医
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目标需要在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上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拓展中医药应
用领域,增强中医药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为全人类的健康
服务。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
中药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中药专业是指培养具有中医药理论和中药学知识,熟悉中药药材的良好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具备中药研究、开发、制造及质量控制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
中药专业建设旨在培养适应现代中药研究和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中药专业人才,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二、建设目标1.建设一个符合现代中药研究和发展需求的专业,培养具备中药研究、开发、制造及质量控制等专业技术能力的中药专业人才。
2.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国内外中药研究和现代中药开发的最新成果,具备良好的中药药材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具备中药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能力,能够进行药物质量分析和评价,具备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4.培养学生具备中药研发和制造能力,能够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工艺设计和工艺流程控制,以及中药的新产品开发与推广工作。
三、建设内容1.课程设置根据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药发展的需求,设置包括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研发与制造等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
同时,也可开设类似的选修课程,以让学生对中药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2.建设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建设符合中药研究和制造需要的实验室,包括中药成分分析实验室、中药质量控制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等。
同时,配备先进的中药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以提供学生进行中药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场所。
3.建立实践基地与相关医药企业、药店等建立合作关系,并建立实践基地,提供中药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中药行业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4.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中药学高级职称、丰富中药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中药专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国内外中药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提高中药专业的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建设保障1.资金保障争取相关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为中药专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药学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药学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药学专业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需求的增加,药学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当前我国药学专业在人才培养、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药学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以推动药学专业的发展。
二、目标设定。
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药学人才。
2. 提升科研水平,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学科科研水平的提升。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实施方案。
1. 优化课程设置,结合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前沿科技和实用技能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合理的实验室体系,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拓展实习渠道,与医药企业、医院等单位合作,拓展学生的实习渠道,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业务流程。
4. 加强科研项目支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5.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发展空间,激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6. 加强学术交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1.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药学专业的资金支持,保障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和目标,确保实施方案的有效推进。
3. 加强评估监督,定期对药学专业的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案,我们有信心能够推动药学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研水平,并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中医方案
1.构建完善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水平。
2.促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高中医药创新能力。
4.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
三、核心内容
1.服务体系优化
-推进中医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服务设施、技术水平和人员配备达到规定标准。
4.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建立中医药文化数据库。
-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中医药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中医药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
四、实施策略
1.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制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中医药政策环境优化。
-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与推广,提升山西省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本方案旨在为山西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具体实施过程中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本方案落地生根,为健康山西建设贡献力量。
第2篇
山西中医方案
一、前言
山西省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医药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为充分发挥山西省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结合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
3.人才培养与科研
-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中医药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中医药人才参与国际交流,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加大中医药科研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现代中药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中药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中药产业化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管理和监控,确保中药材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2. 中药材加工与提取工艺研发:针对不同的中药材,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加工和提取工艺,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药效。
同时,加强对中药工艺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3.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和严格执行:制定和完善中药质量标准,建立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中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加强对中药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中药和假冒伪劣中药的生产和销售。
4. 中药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建设:加强对中药生产企业的监管,推动中药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同时,鼓励中药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中药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 中药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加强对中药产业链的规划和整合,推动中药原料种植、加工、制剂、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协同发展。
建立中药产业集群,促进中药产业的集约化和集约发展。
6. 加强中药科研和创新能力建设:增加对中药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药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鼓励中药科研机
构与企业合作,加强中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化建设,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项目开发团队工作方案
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项目开发团队工作方案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项目开发团队的工作方案。
随着中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中药技术人才,国家教育部决定制定该专业的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以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全面且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文章内容。
其次是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定义、背景、内容及要求以及实施方案。
然后是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设置方案的目标和理念、设置原则与要求以及具体课程设置方案。
接着是项目开发团队的成员及职责分工、进度安排与任务分配以及沟通与协作机制。
最后是总结回顾主要内容,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1.3 目的本文旨在阐明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方案项目开发团队的工作方案,为相关开发团队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制定与实施合理的课程标准和设置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全面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中药技术人才,以满足中药行业的需求并推动其健康发展。
同时,本文还将回顾总结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和对策,以促进该领域的不断进步与创新。
2. 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2.1 定义和背景中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具备中药专业相关技能的人才而制定的一项指导性文件。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医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提高中药专业教育水平,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国家标准具有重要作用。
2.2 标准内容及要求(1)课程设置目标与需求:明确中药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整体目标和对学生的要求,包括知识与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创新思维等。
(2)核心课程:列出中药专业必修和主干课程,涵盖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草药栽培与采集、质量控制等核心领域。
职业高中的中药专业的确定目标
职业高中的中药专业的确定目标确定职业高中中药专业的目标需要考虑
职业选择:首先,要明确自己选择中药专业的原因和动机。
是因为对中药感兴趣,还是因为认为中药行业前景好或者自己家族从事这个行业等等。
只有明确了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和动机,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和规划职业发展路径。
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中药专业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包括中药理论、中药材鉴别、中药制剂、药理学等等。
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确定学习重点,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实习目标:职业高中中药专业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实习期间,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设定实习目标。
例如,如果想成为一名中药师,就需要通过实习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能;如果想从事中药研究,就需要在实习中锻炼科研能力。
就业目标:职业高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就业。
因此,需要在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规划。
例如,想去大型医院从事中药临床工作,就需要提前了解招聘信息、岗位要求和面试技巧。
总之,职业高中中药专业的确定目标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兴趣、优势和职业规划,设定相应的学习和实习目标,并制定就业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高职高专: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精神,我们与宁夏唐明制药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制药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了沟通与合作,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现代中药技术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专业建设基础雄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一)优越的专业建设背景,广阔的人才需求空间《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颁布,提出了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建立现代中药产业链、全面提高中药产品和产业技术水平的要求。
2008年出台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中药制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指标控制”三者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强调了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国家《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山西省委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布置中,提出了“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产业新支柱”的战略构想。
“十二五”期间,山西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实施中医药振兴工程、“晋药战略”。
近期,我院对山西省中药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约有50%以上员工未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且数量缺口较大,严重制约了中药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步伐。
新一轮GMP的认证,将建立全员参与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预计未来5年内,山西省14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需增加约1500名中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中药制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生产企业,培养从事中药生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放行管理、GMP认证管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国家及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生物医药发展要求相一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能为在制药行业全面推进的新一轮GMP实施尽职尽责。
(二)良好的育人氛围,明显的办学效果依据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历来重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在对中药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02年3月成功申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2003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年都要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等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办学基础扎实,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教科研成果显著,特别是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三)强劲的师资队伍,显著的教科研成果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教师13名,聘请8名行业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69.2%;获得硕士学位教师7名,占专业教师总数53.8%;省级“双师型”教学名师1名,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名,3名教师入选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库,6名教师入选中小型企业专家库。
现代中药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于2009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是全国医药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学团队。
近5年来,专业教师主编教材6部,参编教材8部,其中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
主持2项省级科研攻关项目,1项省级教研项目,4项山西省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研究项目,7项校内课题;与企业合作研发新药1个、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35篇。
(四)完善的实训设施,良好的育人效果本专业建设有中药制药实训基地和药品检测实训基地,现有实训仪器设备956件(台),总值775.22万元;拥有太原晋阳制药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山西旺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和中成药试制工、中药质检工等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实训条件。
本专业2002年9月首届招生69名,至2011年7月毕业生总数达1300多人,现有在校生334人。
毕业生主要在中药制药企业从事制药生产管理和质量检测、质量控制、验证管理等工作。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85%以上,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7%,企业满意率均达95%以上。
近五年,已有12名毕业生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有18名学生考取公务员或村干部,有百余名学生成为企业中层干部。
本专业学生在2009、2011年度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分别取得个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一名,并分别获得团体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
(五)先进的社会服务理念,卓越的培养成效近五年,该团队成员为我省培训中药生产技术人员600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2500多人次,执业药师考前培训2600多人,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培训4100余人次;3名教师5次参与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质量检查;4名教师先后3次为太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考核“中药调剂员”共600余人;2名教师作为评委参加太原市药学会组织的“同仁堂杯”中药鉴定、中药饮片调剂、中成药(职工技能)大赛。
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山西中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专业建设在全国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存在课程教学内容与制药企业生产要求不完全匹配、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能适应药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更新、校企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突显专业建设特色(一)明晰专业发展思路,更新专业建设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增强专业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探索校企合作的良性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贯通中高职人才培养通道,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培养服务山西省医药经济转型、跨越发展需要的中药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二)确定专业发展目标,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将以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相关专业群整体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药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能在中药制药及相关企业从事制药生产、质量控制、车间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按照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品生产GMP要求,以及该专业对应的中药试制工、中药检测工等职业技能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技能标准,制定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写3门理实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校编教材,开发3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与制药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职业标准相一致,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2.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按照中药制药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制定的专业技能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医药行业发展和中药试制工、中药检测工等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技能训练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突出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培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课程教学和职业技能鉴定融合,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依据国家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和药品生产GMP要求,建设5个密切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运用机制和制度,构建“1+2”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前四学期在校组织教学,第五学期到企业进行阶段实习,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和指导学生实习,将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引入教学中,使教学过程与制药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相一致。
4.突显专业特色,实现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引领指导,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合作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和专业技能标准等方式,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职业能力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中药制药生产现场管理、过程控制、验证管理、放行管理、GMP认证管理及相关工作,通过多元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5.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根据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企业员工学历发展要求及知识与技能水平,与企业合作制定与中职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3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3门课程的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考核方案等,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中高职教育及员工继续教育的有序衔接。
6.完善师资培养评聘制度,优化德技双馨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在现有“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任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中药制药生产与管理实践,积极推行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构建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德技双馨,集教学、科研和中药制药生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保持国家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标准。
每年至少聘请8名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担任主要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工作。
培养“双师型”骨干教师4名,2年内“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达65%以上,建立起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稳定性强的专兼职“双师”素质教师团队。
7.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两年内建立并完善由制药企业、医药行业、学生及其家长、职业专家、校友等多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将评教、评学的信息进行收集、反馈,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利用问卷、企业走访、网络平台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搭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平台,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
为教学改革及专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专业建设内容与产业要求对接,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接轨(一)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改进教育教学过程2011年2月1日实施的新版药品GMP,强调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细化了操作规程和GMP文件管理要求,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理念,重视药品生产管理过程。
国家对药品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质量监管人员的严格要求,也是对我们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方向。
1.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的领导下,形成由学院、中药系、医药企业、教研室相关人员共同组成的现代中药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并完善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定期召开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会议,发挥企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指导、咨询及评价反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