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培养方案课程信息

合集下载

微电子硕士培养方案

微电子硕士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二)*(*注:本方案适用于在上海大学微电子中心招生和培养的研究生)一、培养目标微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是一门将电子器件和电子系统微小化和集成化的科学技术,它是电子学的新分支和新领域,近年来正从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向着集成系统的方向发展。

本专业主要从事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专用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方法学研究,以及一般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与微电子密切相关的器件、电路与系统技术研究等。

培养学生既有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广阔的知识视野和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IC产业及相关领域培养相应的高层次科研和管理人才。

二、学习年限和学分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二年半至三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应至少取得48个学分。

三、主要研究方向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测试和应用2.器件物理、器件模型和微电子机械系统四、课程设置和培养计划课程设置及其学分见附表。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中心统筹安排和导师指导下完成培养计划的制定,并报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

五、论文工作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研究生掌握科研方法和独立进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是评判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据。

特规定如下。

1.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社会或本学科发展有一定意义。

表明作者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独立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应在一年以上。

2.学位论文的选题要求:选题要具有先进性,课题工作量和难易程度要适当,尽量结合科研任务和实际条件,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结果。

应在导师指导下,在第一学年末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并结合自己的基础和特长,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文献专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和论文阶段报告,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3.开题报告等要求:开题报告一般应在课程学习结束并取得规定学分后的第四、五学期内完成。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培养方案

微电⼦学与固体电⼦学专业攻读博⼠学位培养⽅案微电⼦与固体电⼦专业攻读博⼠学位研究⽣培养⽅案⼀、培养⽬标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泽东思想和邓⼩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微电⼦与固体电⼦学学科内掌握坚实宽⼴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的专业知识,了解电⼦科学的前沿动态,具有独⽴从事科学研究⼯作的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3.熟练掌握⼀门外国语。

达到能熟练阅读专业⽂献、以及写作专业论⽂和进⾏国际学术交流的能⼒。

4.⾝⼼健康。

⼆、研究⽅向(⼀)光电⼦学1、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2、智能光电磁材料与传感器件3、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光电探测系统(⼆)微电⼦学与固体电⼦学1、固体量⼦结构与器件2、纳微电⼦学3、半导体传感电⼦学4、微电⼦系统设计与应⽤(三)磁电⼦学(四)⽣物医学电⼦学1、⽣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2、⽣物医学光电⼦学三、学习年限全⽇制博⼠研究⽣学习年限⼀般为3-4年。

⾮全⽇制博⼠研究⽣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见下表)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

其中公共必修课4分(含政治课2学分,外语课2学分),专业必修课5学分,研究⽅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五、学位论⽂第⼀学期完成主要课程学习,第⼆学期根据研究⽅向选修部分课程。

从第⼆学期开始与导师共同商定论⽂题⽬。

攻博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分阶段完成以下⼯作。

提交读书报告、综述报告、研究报告和开题报告,提出博⼠学位论⽂题⽬和撰写计划,并向博⼠⽣指导⼩组作开题报告,⽂献阅读量不得少于100篇,其中课题相关论⽂不得少于50篇。

开题报告由导师组织五位同⾏专家进⾏评审,经讨论认可后正式进⼊专题研究和论⽂撰写⼯作。

论⽂的选题应属本学科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及其应⽤价值的研究课题。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五年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五年制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五年制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技术;2、真空纳电子与微电子;3、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4、微纳光电子器件及集成;5、微纳电子器件与加工;6、SOC设计与应用;7、平板显示技术;8、微纳能量转换器件;9、电力电子中的微电子技术;10、纳微电子器件与加工;11、电子材料与敏感元器件;12、场发射显示器件;13、电子薄膜技术。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七、执行范围适用于2008年9月至新培养方案出台前期间入学各年级研究生。

八、主要参考书目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本原理(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 Basic Principles), Donald A.Neame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纳米电子学,杜磊,庄弈琪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Micro-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Zheng Cui,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Vacuum Microelectronics, Edited by Wei, John Wiley & Sons, 2001。

物理电子学(08090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物理电子学(08090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

物理电子学(080901)、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080903)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 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验操作技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及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招生对象l、硕士研究生:有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2、硕-博士连读:大学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入学后前二年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享受硕士生待遇,在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优秀者经物理系推荐校研究生院批准直接转为博士生并享受博士生待遇,中期考核合格者按硕士生规格培养。

3、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笔试和面试均合格者。

三、学习年限普通硕士研究生:三年提前攻博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三年四、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方案(一)研究方向:(1)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2)纳米半导体结构与材料(3)纳米电子学与纳米光电子学(4)半导体异质结构物理学(5)宽禁带半导体微电子材料与微波功率器件(6)宽禁带半导体量子点材料与器件(7)硅基半导体发光材料和光电子集成(8)半导体功能薄膜材料的制备与物性(9)微纳电子、光电子材料物理与器件应用(10)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物理与器件。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术型)一、学科介绍本学科涉及微纳电子学、柔性显示与微显示技术、微纳光电子器件及集成、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SOC设计与应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技术、纳微电子器件与技术、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集成器件、微纳能量转换器件、薄膜电子器件与技术、真空纳微电子学、新型平板显示技术、光电子器件及集成、电力电子中的微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敏感元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微电子应用等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本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或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或应用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学习年限1、三年制博士研究生:三年。

2、直读博士研究生:五年。

3、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

四、培养方式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的培养按照中山大学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进行,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规定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培养的学生要求扎实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

五、课程设置六、必修环节培养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和《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按培养方案的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的工学博士学位。

八、学位论文和答辩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研究生培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九、必读和选读书目1.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本原理(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 Basic Principles), Donald A.Neame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代码:0809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理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2、在电路与系统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工作、专门技术工作及大学教学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健康的体格。

二、研究方向1、微纳电子器件模拟与建模2、高压功率器件与电路3、集成电路与系统的结构话设计。

三、学习年限三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年半,学位论文时间一年半。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培养方式前一年半以课程学习为主,后一年半以学位论文为主。

1.课堂讲授和课堂研讨相结合。

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发挥研究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提倡启发式,反对填鸭式。

2.课程学习和阅读自学相结合。

任课教师提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和参考文献,指导研究生查阅资料,广泛阅读文献,撰写读书报告和学术综述,使研究生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学术规范、发展动态和前沿课题。

3.课题研究和个别指导相结合。

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并提供适合研究生参与的研究课题,具体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知识,增长才干,追求创新。

五、实践环节1.本科教学辅导;2.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实际工作能力。

六、学位论文及答辩对学位论文的具体要求,按照学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论文答辩工作按照学校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七、课程设置(见附表)。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介绍一、专业简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所属的二级学科。

它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国际高新技术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竞争焦点。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水平被列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信息社会的进步,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二、培养目标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身体良好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成为积极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三、培育建议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四、课程设置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电磁场与波、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近代物理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波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基础、集成电子学、纳米材料与纳米器件等。

微电子学与液态电子学专业了解五、劳动力方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市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在电子和光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和集成电子系统(soc)设计、光电子系统设计以及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开发等领域及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科技开发等工作。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真学习并较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态度。

愿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热忱服务。

2.具有严谨踏实的学风,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注意跟踪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的技术工作。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一)光电子学1、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2、智能光电磁材料与传感器件3、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光电探测系统(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固体量子结构与器件2、纳微电子学3、半导体传感电子学4、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5、信息处理与微系统(三)磁电子学(四)生物医学电子学1、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测与处理2、生物医学光电子学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4年。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与学分1.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学生,总数不少于2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4学分,第一外国语2学分;学科通开课不少于8学分;方法论课程1门,研究方向必修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2.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学生,应修满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学科通开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5学分。

五、科学实践与学位论文1.以科学研究为主的学生,从第一学期开始与导师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和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理论课程学习、阅读文献和必要的调查研究等,并向课题组或教研室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认为选题合适,在理论或应用上具有一定意义,且实验方案合理,路线切实可行,方能正式开展科学研究,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研究项目,取得成果。

在学习期间必须至少有一篇学术论文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英文写一篇全文论文,并在国际会议的论文集上发表,方才获得答辩资格。

(08090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培养方案

(080903)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培养方案

【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080903)】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
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电子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主要研究半导体器件物理与固体物理,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微电子系统与微机械系统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

主要研究内容为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器件物理、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工艺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微电子集成系统以及电子材料。

二、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掌握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须的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2.器件物理﹑工艺﹑材料
3.有机电子器件
4.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应用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程。

学位课不低于11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培养方案2006-1-15 15:31:50 电子科技大学考研共济网·[考研一站式]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考研一站式]电子科技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与固体物理,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芯片技术,电路组件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

它涉及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理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与控制,并且和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工程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控制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进入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标志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发展方向是超深亚微米技术,系统芯片集成技术,量子电子器件与纳米器件电子学以及微机电系统。

我校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一支以科学院院士陈星弼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以及一批青年博士、硕士组成的学术队伍,在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与新型智能集成电路方面研究独具特色,一些工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并与国内外相关的学校和研究所有着广泛的联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方面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数学,固体物理,包括半导体、电介质与磁性材料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元器件,电路与系统,微电子系统集成,集成固体电路组件与系统,计算机技术等)和较强的运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的能力。

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应能独立从事并能领导、组织科学研究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意义的研究或开发课题,能胜任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工程技术,教学或管理工作。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andsolid-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andsolid-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Microelectronics and Solid-electronics)(航院)(博士点)(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航院)(硕士点)浙江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航院)”和“电子与通信工程(航院)”是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下属的二级学科,依托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教学环境。

中心聚集了一支由863专家/求是特聘教授领导的不断壮大的科研教学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

本学科近年来在微纳卫星、MEMS、微光学陀螺及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2010年9月22日,成功发射我国首批公斤级微小卫星,至今仍在轨正常工作。

在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研究上,开展系列原创新研究,获得的原理样机研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在MEMS传感器领域,提出了多种新型的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结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有效提高了器件性能。

研究生主干课程: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子设计专题、光学器件和系统的测试与测量、FPGA的数字系统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1.微小卫星及其编队技术2.卫星测控与通信技术3.卫星姿态测量和控制技术4.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与传感器5.微光学陀螺6.光纤传感技术7.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主要博士生指导教师及研究方向:金仲和:微小卫星及编队、卫星测控与通信、卫星姿态测量和控制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与传感器、微光学陀螺马慧莲:微光学陀螺、光纤传感技术、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金小军:微小卫星测控与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高精度无线电测距谐振腔芯片结构示意图 基于FPGA 的数字信号处理线性调谐栅结构陀螺整体结构图及电极结构图Ring resonator。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培养方案基本信息

微电子材料与工 信息科学与

工程学院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开课方式 多选组 4 72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4 72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4 72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4 72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二、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三、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实践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1)能指导本科生教学实验或辅导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 (2)具有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实验总结和学术论文,并将结果进行口头报告的能力,具有对文献进行归纳分 析并口头报告能力。 (3)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数据处理和资料检索能力。 (二)学术活动的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1)讲座课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学科前沿进展讲座: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系内专家作微电子学科进展前沿的学术报告,每年不少于15次 (各专业方向不少于3次),由研究生自主选择听讲,以签到计次数。 文献报告:由研究生报告有关学科和研究课题的国内进展文献动态报告,每次报告有书面摘要,在教研组 或科研组报告,同时听取其他同学的类似文献报告。 第四学期结合中期考核,组织科研工作突出的学生参加校庆学术报告。 尽可能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学科前沿报告:每个研究生每年不少于8次。文献报告:每个研究生每学期至少一次,3年共计5次(第一学 期免),由导师和专家打分,分为:优、良、通过、不通过。
四、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五、硕博连读生学科综合考试或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充分阅读文献、熟悉国内外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有学术价值、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 定意义的课题开展研究。与论文直接相关的实验室工作量累计不少于1年。论文应具备一定的理论分析,可 靠的实验结果,合理有效的数据处理,应有较完整的结果。答辩前应至少有1篇《复旦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 育国内期刊指导目录》中规定的B类文章发表(含录用)。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代码:080903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和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身心健康。

1.掌握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学科所规定的基础理论,具有扎实的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现代电子技术建模和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基础,具有扎实的集成电路及其应用技术基本功。

2.了解本学科的学科体系和前沿发展动态,并具有本学科基础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综合应用的研究能力。

3.对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有深刻认识,对研究生论文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应有相当深度的认识。

4.本学科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能从事集成电路研究与设计工作,并能满足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与技术研发要求。

5.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6.本专业的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第一外语的听、说、读、写的一般能力。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是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学科方向。

本专业以培养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级人才为目标,以工业应用为背景。

因此,通信、电子、控制、计算机、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本专业配备有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室、工作站实验室、研究生专业实验室等,提供了各种与本专业培养方向有关的实验技术和手段。

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学习现代电路理论、现代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及工艺、集成电路设计基本理论、集成电路验证的理论与方法、SoC设计方法学等专业课程。

同时,还必须选修有关通信、控制、电气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或计算机工程等专业的相关课程。

本学科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3个主要学科分支:1.模拟/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

本研究方向以CMOS模拟/射频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测试与分析技术为研究目标,以全定制CMOS模拟/射频、混合信号集成电路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A/D和D/A及射频CMOS无线通信收发机系统芯片集成电路设计。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是我国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材料与固体电子元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系统芯片技术,电路组件与系统,微机电系统等。

它涉及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理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与控制,并且和电路与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工程学、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控制学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已进入了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标志的发展阶段。

其主要发展方向是超深亚微米物理与技术,集成电路与系统技术,新型固体电子器件,纳米电子器件以及微机电系统。

我校本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有一支以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以及一批青年博士、硕士组成的学术队伍,在新型半导体功率器件与新型智能集成电路等方面研究独具特色,一些工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并与国内外相关的学校和研究所有着广泛的联系。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对本学科的某一方面有深入的了解,而且在该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应掌握一门外国语。

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科研、教学或产业的技术管理工作。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二、研究方向1.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电路和系统2.大规模集成电路与系统3.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4.SOC/SIP系统芯片技术5.集成电路测试、封装、可靠性技术6.射频微波、超高速器件与电路7.新型固体器件与应用8.固体信息、传感和存储技术及微组装技术9.微细加工与MEMS技术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目标微电子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半导体器件制造、微电子电路设计与集成、微电子材料与工艺、微电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原理、设备与工艺、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与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创新思维、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从事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制造、测试和应用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优秀的数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掌握微电子学科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2.熟悉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工艺流程,具备器件模拟和数值模拟能力;3.具备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电路设计与测试;4.能够进行微电子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了解系统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具备科研创新能力,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转化;6.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叉能力,能够与相关专业领域的人员协作工作。

三、专业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础课程:数学、物理、电工电子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

2.核心课程:微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系统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微电子学科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3.专业选修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等课程,提供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和拓宽知识面的机会。

4.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工程能力。

四、专业实践与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专业设置以下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微电子学相关的实验课程,让学生熟悉器件制造和电路测试的基本操作和仪器仪表的使用。

2.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程实践,了解行业需求和应用。

3.毕业设计:每位学生需完成一个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设计、实施和撰写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址新资料推荐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是一个横跨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的综合性学科.要求硕士学位获得者掌握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材料物理及微电子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数学、外语、材料物理和半导体理论基础、电子线路及计算机等)和较强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熟练掌握集成电路和其它电子元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掌握有关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主要测试分析技术,了解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动向,能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科研方向专题的研究工作,具备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使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能用一种外文比较熟练地阅读专业资料并撰写论文,并具有初步的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实事求是、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具有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本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可在有关研究所、工厂等单位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应用、半导体器件和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等技术工作或在高等院校任教。

二.学习年限本专业为全日制教学,学制为三年。

学生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完成硕士论文,可提前毕业;也可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培养方式全日制脱产学习。

培养环节包括课程学习、教学实践、生产实习、科研训练、硕士论文研究。

其中课程学习1年,教学实践要求研究生独立讲授1门课程(40 学时以上),生产实习不少于1个月,科研训练包括每学期参加学术活动4次以上, 公开学术报告1次以上,参加本专业其他研究方向的科学硏究活动。

用于硕士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1年。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举行。

硕士论文答辩时要求研究生至少提供1篇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或第二作者论文(导师为笫一作者),或作为项目参与人员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地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的证明。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代码: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代码:08090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代码:080903)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半导体器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及微电子工艺等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 态,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研究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半导体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2.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3.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4.系统集成芯片SOC设计与应用、5.光电器件研究与应用、6.电力电子器件与应用三、学制及学分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四、课程设置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基础课:PH05101 高等量子力学(B)(4) PH05102 近代物理进展(4)ES34201★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学★(3)ES35201★半导体器件原理★(3)ES35202★模拟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3)PH55201 高等固体物理(5)PH55213 高等半导体物理(4)专业课:ES35210 超大规模集成系统导论(3) ES35211 数字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2)ES3521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 (3) ES35213 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及应用(2)ES35214 可编程逻辑设计与应用(2) ES35701 电子器件与微电子学实验(4级)(2)ES36201 微电子前沿技术(3) ES36202 现代CMOS工艺(2)ES36203 SOC设计技术(2) ES36204 现代半导体器件物理(3)备注:带★号课程为博士生资格考试科目。

五、科研能力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六、学位论文要求按照研究生院有关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9
嵌入式系统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60
电流模式集成模拟电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INFO630068
数字系统设计选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查
先进半导体存储器——器件、设计、测试和应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4
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原理与应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7
高级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8
电源和功耗管理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三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1
结构化模拟电路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2
微电子系统封装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3
通信中的框架理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4
固体传感原理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培养方案课程信息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
开课院系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开课方式
多选组
学位基础课
ELEC6005
VLSI集成技术原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72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07
离散数学与最优决策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72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08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固体电子谱和离子谱
材料科学系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11
专用集成电路系统专题讲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13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三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17
低功耗电路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四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18
电子薄膜材料测试表征方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19
VLSI薄膜物理和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20
微机械加工技术及应用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四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21
集成电路测试和可测试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三学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72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09
高等电磁场理论(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10
半导体器件物理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4
72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13
复杂系统中的电磁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14
现代信息与信号处理理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25
模拟集成电路和系统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30
微电子材料与工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31
现代集成电路分析方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专业选修课
ELEC6039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5
先进的铜互连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6
CMOS射频集成电路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7射频Fra bibliotek波测试基础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三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8
系统级可编程芯片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0
可制造性设计算法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三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1
通讯中的系统建模和验证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2
半导体存储器材料、器件与工艺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53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15
线性估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29
半导体工艺技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学位专业课
ELEC6006
计算机工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6024
集成电路工艺和器件的计算机模拟
面授讲课
考试
专业选修课
ELEC7022
VLSI布图设计方法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二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26
通信系统数模混合信号电路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
36
第一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29
数字信号处理VLSI设计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54
第三学期
面授讲课
考试
ELEC7030
现代CMOS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