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序莹《公共学》笔记
公共知识点重点笔记总结
公共知识点重点笔记总结一、公共知识点概述公共知识点是指广泛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知识,它们是一种文化、历史和社会价值的传承,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公共知识点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在教育、传媒、科技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公共知识点的积累和传播对于培养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公共知识点的学习和传播是每个公民应该关注和积极参与的事务。
二、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历史之一,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内容包括夏、商、周三代、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科技发展、艺术传统等,这些知识对于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世界古代历史世界古代历史是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落、战争与和平、贸易与文化交流等重要内容。
世界古代历史的知识点包括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河文明、中东文明等,这些文明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地理1.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地理之一,它包括了广袤的山川河流、丰富的资源产地、多样的气候环境等。
中国地理的知识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2.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是人类生活的舞台,它包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
世界地理的知识点包括世界各大洲的特点、主要国家和城市、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和发展状况。
四、政治1. 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是每个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它包括了国家的政治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
国家制度的知识点包括国际政治体系、中国政治制度、美国政治制度、欧盟政治制度等,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国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公共管理学原理笔记_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A、联系。
(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
(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
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1)研究对象与范围。
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
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
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庄序莹公共管理学教材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政府部门:以财政拨款作为经费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单位的总称。
公共管理: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
(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过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试图为公共管理学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增进公共利益的学问。
二、复习思考题1、试比较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的主体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企业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公共行政的主体是行政部门,特别是政府的行政机关。
(2)追求目标不同。
公共行政更关注组织内部的执行过程,而公共管理则将视野大大拓展到组织的外部,以追求最终的好的结果为己任,并时时强调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3)公共管理的逐渐兴起并对公共行政有取而代之之势。
政府部门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它的期望和定位,公共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公共管理学有哪些学科特征?(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科技整合的学科。
它需要综合地吸收当代各门社会科学的合理内核,来搭建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范式和分析框架。
(2)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呈现多样化特点。
(3)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与实践发展是相吻合的。
(4)公共管理学从“内部取向”转向“外部取向”。
它重视战略管理、绩效管理、责任机制和外部整合,有助于提升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竞争性。
(5)公共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开放性学科。
(6)公共管理学提倡案例分析法。
(7)公共管理学(作为指导政府部门活动的理论规范前所未有地)强调管理者个人责任和对结果负责。
公共经济学 第四章 公共物品理论
2)公共物品的局部均衡
公共 品价 格 P PB PA 0 D E S
DB DA G
市场需求D=DA+DB
均衡产量为OG,均衡价格为OP=OPA+OPB 启示:在公共物品中,有效定价原则是个人价格总和等 于边际成本。显然,这与私人品的有效定价原则不同, 表明公共物品难以靠市场原则来提供。因为每个对公 共物品的评价不一,向每个人要求的公共物品价格应 由个人对公共物品边际价值的评估来确定,不能由市 场来统一定价。在实践中,税制的设计要依据个人收 入的实际情况,坚持有区别征税的原则,兼顾税收的 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
那些是纯粹公共物品,那些是混合公共物品,请说明理 由。 国防 道路和桥梁 国家公园 教育和医疗 自来水 警察、司法 森林 广播和电视
二、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 1、一种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局部均衡分析 1)私人物品的局部均衡
私人 S
品价 QB 格 P
QA
E DA+DB=D
0
QB
QA Q
市场需求D=DA+DB 当市场供给线S既顶定时,均衡价格为OP,均衡产量为 OQ=OQA+OQB
公共物品分类
纯粹的公共物品
典型例子
国防,外交
提供方式
政府 全额 负担
行政管理 公检法, 社会福利救济
利益外溢的 公共护,医疗
供水,供电 拥挤的道路、桥梁 等公益事业
最低保障 原则
以市场为主, 政府资助为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报刊资料选读:〔经济观察报〕 1、《青年志愿者的美丽人生》 2、《走向超越功利的社会》 讨论: 我国的民办教育
2、一种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一般均衡分 析 见《公共财政学》 刘玲玲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公共管理学导论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范畴1. 公共管理的定义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估的活动。
2. 公共管理的范畴(1)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公共企业等。
(2)公共问题: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各类问题,如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
(3)公共政策: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4)公共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
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研究人的行为来揭示社会现象,为公共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代表人物有赫伯特·西蒙、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等。
2. 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需要从整体上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代表人物有约翰·埃利奥特·林肯、赫伯特·A·西蒙等。
3. 政策分析理论政策分析理论强调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代表人物有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约翰·金登等。
4. 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借鉴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效能。
代表人物有彼得·布洛姆、大卫·奥斯本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核心内容1. 公共部门管理(1)公共部门组织结构:包括层级结构、职能结构、职权结构等。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
(3)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筹集、成本控制等。
2. 公共政策分析(1)政策制定: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设计、评估与选择等。
(2)政策执行:包括政策宣传、资源调配、协调与控制等。
(3)政策评估:包括效果评估、效率评估、公平评估等。
3. 公共管理伦理(1)公共利益:公共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公共责任:公共管理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
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理论知识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公共服务理论知识点汇总公共服务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
理解公共服务理论对于提升公共管理的质量和效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公共管理学中公共服务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公共服务的概念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或公共组织提供,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各种服务活动。
公共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即一个人享受公共服务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服务的享用,而且新增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公共服务的范围广泛,涵盖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这些服务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服务的类型1、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是指那些直接关系到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的服务,如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
这类服务具有兜底性和保障性,旨在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2、一般性公共服务一般性公共服务包括公共安全、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等。
它们对于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活品质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3、经济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侧重于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如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市场监管等。
良好的经济性公共服务能够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三、公共服务的特征1、公共性公共服务的公共性体现在其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非特定的个体或群体。
公共服务的提供应当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
2、非营利性公共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公共服务的提供可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这并非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是为了维持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3、多样性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公共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相应地调整和丰富。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第一讲
布坎南第一次将“经济人假设”引入到对政 府制度的分析中,政府是由各种追求利益最大化
的人组成,政府不是能自动追求全民利益最大化
的虚拟的人,因此政府在一些公共事务的决策上 就不可能一贯地追求公众的普遍利益,做出偏袒 特殊利益集团的决策。 公共选择理论贡献之一:为公共部门管理活 动的范围做出界定,从而使公共管理学首先构筑 在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之上。
难点之二:
两层委托代理人关系中的终极委托者—社会
公众,并没有实际掌握公共企业的股权,也不可 能通过转让的关系退出委托—代理人关系,因此, 也比私人企业更缺少制约手段。
信息不对称理论-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问题。在旧车 市场,卖者知道车的真实质量,而买者不知 道。这样卖者就会以次充好,买者也不傻, 尽管他们不能了解旧车的真实质量,只知道 车的平均质量,愿平均质量出中等价格,这 样一来,那些高于中等价的上等旧车就可能 会退出市场。接下来的演绎是,由于上等车 退出市场,买者会继续降低估价,次上等车 会退出市场;演绎的最后结果是:市场上成 了破烂车的展览馆,极端的情况一辆车都不 成交。现实的情况是,社会成交量小于实际 均衡量。这个过程称为逆向选择。
委托-代理人理论首先起源于对企业当中所有 者和经营者的分离。
委托人---企业的所有者,即股东 代理人---企业的主要经营者 监督成本:委托人最求的是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但如果不能使得代理人的利益最大化时,代理人 通常不会以委托人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这种情 况下,通常需要委托人的监督,来约束代理人, 因此产生监督成本。
公共管理绝不是单纯研究政府机构内部的管理,
而是将研究的视野拓展到整个公共部门,这是公
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
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讲,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学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学》课程参考文献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6.庄序莹:《公共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马克思〃韦伯:《论官僚制度》,载于斯蒂尔曼主编的《公共行政学》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上海编译组译《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1996年版10.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11.[美]B〃盖伊〃彼得斯著,张成福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北京)2001年版12.[美]斯蒂格得茨等著,郑秉文等译《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13.[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15.[美]16.[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7.[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9.[美]拉塞尔〃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公共管理学参考文献
公共管理学参考文献《公共管理学》课程参考文献1.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简〃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6.庄序莹:《公共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曾峻:《公共管理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马克思〃韦伯:《论官僚制度》,载于斯蒂尔曼主编的《公共行政学》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上海编译组译《改革政府》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1996年版10.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11.[美]B〃盖伊〃彼得斯著,张成福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北京)2001年版12.[美]斯蒂格得茨等著,郑秉文等译《政府为什么要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北京)1998年版13.[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5.[美]16.[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7.[美]戴维〃奥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美]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变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19.[美]拉塞尔〃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0.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公共行政学》课程笔记
《公共行政学》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一、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1. 行政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的定义: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目标和任务,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国家事务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服务的活动。
- 行政的特征:- 目的性:行政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旨在实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 法律性:行政活动必须依法进行,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 持续性:行政活动是连续不断的,涉及国家日常事务的管理。
- 服务性:行政活动以服务公众为宗旨,满足公民的需求和利益。
- 权威性:行政活动依靠国家赋予的行政权力来执行。
2. 公共行政的概念与特征- 公共行政的定义: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活动。
- 公共行政的特征:- 公共性:公共行政的目标是促进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
- 权威性:公共行政依赖于国家公共权力,具有合法的强制力。
- 系统性:公共行政是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门和层级组成的复杂系统。
- 动态性:公共行政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和体制改革。
- 透明性:公共行政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是公开透明的,接受公众监督。
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1. 公共行政理论- 研究公共行政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模式,包括古典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等。
2. 行政组织- 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类型及其变革,包括组织的设计、运作、变革和发展。
3. 行政领导- 研究行政领导的理论、体制、方法和艺术,包括领导者的素质、领导风格、领导决策等。
4. 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包括政策过程、政策分析、政策评价等。
5. 行政监督- 研究行政监督的理论、制度和方法,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机制。
6. 人事行政- 研究公务员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及培训,包括人事招聘、考核、激励和职业发展。
7. 财务行政- 研究国家预算、税收、公共支出和审计,包括财政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
《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编版)
《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编版)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1、组织:在群体基础上形成,由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建起来的一个社会结构单元。
2、公共组织: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
包括权力性公共组织和非权力性公共组织。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程序、制度规范)4、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法制权威性、层次性、公益性。
5、公共组织的类型: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6、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7、公共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8、研究目的:解释、预测、引导、控制。
9、学科性质: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
第二章知觉、归因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5、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6、社会知觉的特点:1.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2.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3.需运用图式7、社会知觉的类型7.1自我知觉: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1)自我概念的形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2)自我概念的作用:促进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展示自我,施加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协调好人际关系;有关自我概念的知识也会促使管理者学会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1)自尊的建构: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内部标准(2)自尊的作用:个体行为的重要动力,是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7.2他人知觉: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知觉。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笔记[范文大全]
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笔记[范文大全]第一篇:公共管理学第一章笔记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为什么“准公共部门”(第三部门)也归入公共部门中?因其“公共”特性:①与纯粹的公共部门目标一致,第三部门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③与政府为社会所提供的物品一致——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④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
(3)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给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具有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
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公共管理学》笔记
《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笔记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1.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公共⾏政:政府特别是执⾏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政官员或⾏政⼈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由别⼈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尽管公共管理也包含了公共⾏政的许多内涵,但有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负责的内涵。
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的指⽰办事以及内部取向,⽽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责任2. 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是公共事物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事业、公共事业、⾮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已经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公共物品:是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是私⼈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3. 公共管理与私⼈管理公共管理与私⼈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的管理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且所有的⼤组织都必须履⾏⼀般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事预算等。
但是公共管理在许多重要⽅⾯是与私⼈管理存在差别的,主要表现在如下⼏个⽅⾯:⼀、公共管理与私⼈管理的使命不同。
⼆、与私⼈管理相⽐,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三、与私⼈管理相⽐,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四、就⼈事管理⽅⾯⽽⾔,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事管理系统更加复杂和严格。
4. 治理与善治治理概念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种活动的协调⽅式。
善治是90年代后,世界银⾏提出的⼝号,它主要包括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利的主要标准。
⼆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该领域发⽣了三次重⼤的范式转变,即从传统的公共⾏政学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学1.对传统公共⾏政学范式的批评⽆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传统的公共⾏政学途径的过时或者失效所做出的⼀种反应,是作为它的竞争或替代途径⽽出现的。
公共伦理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公共伦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管理: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客体实施控制的活动过程。
2.公共事务: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为保护社会正常秩序,维持公共环境的可持续能力而实施公共管理的目标和过程的体系,其内涵是指涉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满足其共同需求、关系其整体生活质量的一系列活动3.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的综合。
4.政府职能: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包括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等职能。
5.公正:社会关系主体中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各自履行的义务及享有的权利达到一种均衡状态。
6.道德规范: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而形成的行为规则,包括约束性的行为规范和激励性的行为规范两大类型,其功能在于通过激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7.公共组织: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利并以此配置社会资源,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所有组织实体。
8.管理的实质:是指管理理论形成的内容、思想要求反应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以及这种管理理论为什么样的生产劳动、社会活动服务以有利于社会过程的再生产。
9.公共伦理意识:是公共组织以及成员在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包括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等主要内容。
10.社会制度:社会制度是与社会结构相适应的、维系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而由社会管理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形式或规范体系,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11.社会公德:是一定社会的全体居民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共同遵守的最基本、最简单的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判断题1、伦理学研究的对象是道德现象,伦理学就是研究道德现象的科学2、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是公共伦理准则体系中最高层次的道德准则三、简述题1、公共组织的组成要素分为伦理要素和非伦理要素两部分构成权利要素、人的要素、预期结果要素、运行规则要素是伦理要素物质要素、职能要素、构成方式要素和技术和信息要素是非伦理要素1.权利要素:公共组织要进行公共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公共权利才能得以实现。
公共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
公共知识基础知识点总结导言公共知识是指人们共同拥有并能够理解的知识,是社会共同认可的普遍知识。
公共知识基础知识点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知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每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国家整体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三个方面对公共知识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公共知识。
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其基础知识点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
以下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社会行为以及社会问题的学科。
在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中,人们需要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社会学理论以及社会学的发展历程。
政治学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组织、政治行为、政治参与、政府机构以及政治运作的学科。
在政治学的基础知识中,人们需要了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体系、民主政治、政治理论以及国际政治关系。
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生产和消费、市场经济、经济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的学科。
在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中,人们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体系、市场经济、经济模型以及经济政策。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心理机制以及心理健康的学科。
在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中,人们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科学方法、心理学理论以及应用心理学。
管理学管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管理理论、管理实践、领导与决策以及组织行为的学科。
在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中,人们需要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组织行为、领导力以及管理实践。
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运行规律、自然现象和自然现象相关的知识结构的学科,其基础知识点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等。
以下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规律、能量传递、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力学以及原子核物理等自然现象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公共部门绩效和公共品质量以应对不断高涨的公众需求和期望,而加强治理结构的一系列决策制定、执行、监督、控制、评价、协调和沟通等活动。
它注重结果及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公共管理学】:就是综合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部门管理目标、流程、方式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它试图为公共部门管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简言之,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核心是政府部门)如何更有效地提供公共品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学问。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主体不同、目标不同、后者欲取代前者。
【公共管理学学科基础】一、经济学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
二、工商管理学理论。
三、政治学和行政学理论。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质【传统行政模式(官僚制)】:指的是西方国家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形成的公共行政学所倡导的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模式,其思想基础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和美国学者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理念,以及私人部门的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模式的特征和弊端】(6大特征,5大弊端)特征:1,分工以形成专门的公职管理;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3,管辖权有明确的规定且严格执行既定规则;4,现代公职管理建立在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上;5,根据能力、专长及表现出来的业绩决定升迁;6,公职管理遵循一般条例,它们是稳定、全面、可以学习的。
弊端:1,官僚制的人事制度僵化、形式主义,导致该体系效率低下;2,官僚制的消极控制形式着力于避免犯错而不是提高效率;3,官僚制僵化的组织形式、不透明的行事方式违背民主精神;4,官僚制有一种不受责任机制约束的趋势,并企图对市场和个人实施全面的控制;5,官僚制强调的政治与行政相分离在现实中不可能做到。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不同】(6大不同点)管理的主体、对象、目标、方式、环境、权力不同。
【公共管理的特点】(4大新特点)1,将公共部门界定在适当的范围内;2,在公共部门中确立以顾客(即公众)为服务中心的思想;3,公共决策的制定引入专家论证制度;4,建立起应对公众诉求的快速反应机制。
【公共管理变革的必然性】(4大根本原因)1,公共部门管理陷入力不从心的窘境;2,私人部门竞争加剧;3,信息技术的传播是公共管理发生变革的导火索;4,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政府部门的运行特征【市场失灵的表现】1,第一类市场失灵是由市场制度本身的假设不完全造成的,即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不存在,造成市场失灵;包括:公共品、外部效应、竞争失灵、信息失灵、宏观经济失衡。
2,第二类市场失灵是市场运行本身的缺陷所致;如:个人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平。
3,市场失灵的存在使政府干预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
第四章政府制度的失灵及其改进【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信息失灵、激励失灵、决策程序的缺陷、公共决策和执行中的经济人动机。
【矫正政府失灵的途径】1,将政府部门从一部分经济事务中解脱出来;2,从技术和制度环境着手;3,引入类似于私人部门的竞争方式。
【现代经济下的政府职能】(7项基本职能)1,确定法律基础以保护产权;2,提供社会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服务;3,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4,保持私人部门的竞争环境,防止垄断的出现;5,保护弱势群体,为一些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6,协调与解决各方利益的冲突;7,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工具选择】(5种选择)1,政府部门直接“生产”;2,委托给非营利性组织;3,委托给公共企业;4,委托给私人企业:签约外包方式、特许经营方式、政府财政补贴方式、抵用券、公私合营。
5,政府管制。
第六章公共部门的财政管理【公共财政】:就是在市场经济的主导发展模式下,与此相适应的国家财政类型,政府的财政资金应主要提供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预算的基本模式】(4种模式)1,列项预算,也称分项排列预算,线性预算。
2,项目预算,也称规划——计划——预算制度,PPBS。
3,零基预算。
4,绩效预算。
【我国公共部门预算管理的现状和改革方向】缺陷:1,我国的预算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预算尚有较大差距;2,我国一些公共部门的活动没有在现在的复式预算中得到全面反映;3,预算编制是粗放型的,多数地区采用基数法编制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利于对资金进行控制;4,预算编制过程不透明,时间太短,预算审批不严格,使得资金使用部门随意性过大,社会其他主体无法有效进行监督;5,我国预算管理责权不明晰、执行不严格等导致预算缺乏严肃性,长此以往,将会使预算流于形式,对预算管理极为不利,并影响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
改革方向:1,按照公共财政框架建设的要求来合理地设置预算科目;2,修改和完善我国的复式预算编制;3,细化预算编制,推行部门预算;4,强化预算执行,使预算更为透明、更易监督。
第七章公共企业管理【公共企业】:政府出资占一定比例并达到控股权的企业。
【公共企业兴建的理由】(5点原因)1,政府获得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2,迫于外部压力兴办公共企业以追赶先进国家,保护国内弱小的民族工业;3,矫正市场失灵,以大规模的公共企业取代私人企业,摆脱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困扰,或建立社会主义的全面计划经济;4,维持自然垄断的公共生产和稳定社会经济;5,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改善社会中一部分生活贫困者的境遇。
第八章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公共部门的组成部分,组织目的在于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营利,依靠会员缴费、捐赠者资助、政府财政拨款等资金来源完成组织使命,具有免税资格和提供捐赠人减免税合法地位的特点。
【非营利组织崛起原因】市场失灵说、政府失灵说、内在动因及其他。
【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缺陷】(5点作用,4大缺陷)作用:1,提供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以弥补政府缺陷;2,促进经济增长,更合理地配置社会经济资源;3,提高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性,限制政府部门的权力;4,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并弘扬互助协作的精神;5,开展跨国界的活动,发挥非营利性组织对国际事务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作用。
缺陷:1,经济人动机影响下的志愿失灵;2,非营利组织缺乏独立性,这极大地制约了非营利组织活动的展开,并影响到它提供的产品数量和质量的均一性;3,非营利组织内在运行机制不健全,表现在组织决策、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诸多环节存在缺漏;4,非营利组织的狭隘性使其活动能力受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某些特定人群的需求。
【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5个问题,3个建议)问题:1,非营利性宗旨不突出,甚至以非营利性为名行营利性之实,导致社会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不支持;2,非营利组织独立性较差;3,资金来源缺乏足够的保障;4,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弱;5,非营利组织发挥的社会影响力还较为有限。
建议:1,改革目前政府部门对一些非营利组织如社会团体的登记制度,废除非营利组织需要提交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成立文件的规定;2,从非营利组织自身来说,完善组织内部的治理结构、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是当务之急;3,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多套监督体系,发挥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力量。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静态,公共政策是指国家各种权力机关、政治家以及其他各种政治团体等政策主体实现既定目标而颁布施行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称,包括各种法律、法规、条例、措施等等。
动态,公共政策是指政策主体为解决所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在特定价值观念的指引之下,为协调和稳定各方社会政治经济关系而采取的一系列公共管理活动。
【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特征:1,阶级性和公共性;2,合法性和权威性;3,价值多元化和功能丰富性;4,动态性。
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创新功能。
第十章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就是对既定绩效目标不断评估、不断更正和完善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特征、优越性、目标】特征:1,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结果的重要性;2,推行顾客至上理念,以服务社会和满足公众需求为最终目的;3,实现分权式管理,为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创造条件;4,建立责任机制,为绩效管理过程中责任落实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优越性:1,对公众来说,作为公共利益的享受者,实行绩效管理的公共部门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各种公共物品的期望;2,站在公共部门的角度,实行绩效管理可以使它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绩效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
目标:4E,经济、效率、效益、公平。
【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4个问题,4个对策)问题:1,组织目标不易确定;2,建立绩效指标的困境;3,人员配置问题;4,缺乏绩效信息的充分支持。
对策:1,绩效管理过程必须有顾客的介入;2,更积极地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不断削弱公共部门的垄断地位;3,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实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建立高绩效信息系统;4,建立规范化和法制化的绩效管理制度。
【中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建议】问题:1,理论准备不足与实践的盲目性并存;2,公共部门人员对于绩效管理的思想落后,意识薄弱,观念狭隘;(人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表现为较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绩效管理的封闭性,将绩效评估片面等同于政绩考核,导致组织绩效的完全个人化)3,绩效管理配套设施的匮乏。
建议:1,继续学习西方的先进绩效管理思想以充实理论研究,并在更高层次对实践进行指导;2,加强制度建设,推进绩效管理的全面实行;(促进内外沟通协调,完善监督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和奖惩机制的结合,加快绩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3,开辟绩效管理资金的独立渠道,建立绩效管理的储备人才库。
第十一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公共部门中的各个组织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对其所属的人力资源开展的战略规划、甄选录用、职业发展、开发培训、绩效评估、薪酬设计、福利与保障等多项管理活动和过程的总和。
【与私人部门相比,其特征】1,公共部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而私营企业是以本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2,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缺乏私人部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3,公共部门个人绩效评价比私营部门更困难,因为公共部门所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方向和目标不单纯是以经济指标来度量的,大多数工作是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更有许多产出是无形的,或者是不能在短期看到成效的,根本无法用数据来度量;4,在很多非营利性公共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劳动往往不能通过薪酬和职务晋升等形式得到补偿和激励,尤其是志愿性工作人员,它们的劳动是无偿的。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竞争原则、功绩原则、法制原则、民主监督公开监督原则、遵循党管干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