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法解读

合集下载

慈善法宣传单

慈善法宣传单

慈善法宣传单
标题:了解慈善法,共建和谐社会
一、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我国为了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受益人等的合法权益,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本宣传单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慈善法,共同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慈善法要点解读
1. 定义与范围:明确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下列公益活动。

2. 慈善组织:介绍慈善组织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等相关规定,确保慈善组织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3. 慈善募捐:阐述公开募捐与定向募捐的条件、方式和程序,保障捐赠人的权益。

4. 慈善捐赠:明确捐赠人的权利和义务,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慈善捐赠。

5. 慈善信托:解释慈善信托的设立、运营和终止等规定,为慈善事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6. 信息公开与监督:强调慈善组织和募捐活动的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

三、我们的责任
1. 增强法律意识:认真学习慈善法,增强法治观念,做到知法守法。

2. 积极参与慈善:关注慈善事业,积极参与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为社会贡献力量。

3. 监督与反馈:对慈善组织和活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推动慈善事业规范发展。

四、结语
了解慈善法,共建和谐社会。

让我们携手推动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随时联系相关部门。

2023 慈善法解读

2023 慈善法解读

2023 慈善法解读2023年慈善法是中国慈善领域的一项重要法律法规,对于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慈善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正式迈入法制化轨道,为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对2023年慈善法进行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其内容和影响。

首先,2023年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做出了具体规定。

慈善法规定了慈善组织的设立、登记、运作、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明确了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这有利于规范慈善组织的活动,提升慈善组织的透明度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其次,2023年慈善法对慈善捐赠的激励和保护作出了相应规定。

慈善法规定了慈善捐赠的奖励和激励政策,为慈善捐赠者提供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

同时,慈善法还加强了对慈善捐赠的监督和保护,保障慈善捐赠的合法权益,防止慈善捐赠中的不当行为和乱象的发生。

第三,2023年慈善法对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扶贫济困的政策作出了具体规定。

慈善法要求政府加大对慈善事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慈善资金和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推动慈善事业与扶贫济困工作的有机结合,助力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实现脱贫和改善生活。

总的来说,2023年慈善法的出台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健康进步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为慈善事业的规范化、专业化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持。

慈善法的实施将有助于慈善事业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提升慈善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激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促进慈善事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慈善法的引领下,我国的慈善事业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慈善法第八条释义 全文解读

慈善法第八条释义 全文解读

慈善法第八条释义全文解读慈善法第八条释义全文解读慈善法第八条作为慈善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在社会慈善活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这一条款的正确理解和适用,不仅关乎慈善组织的合法运营,更关系到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和有效发展。

本文将就慈善法第八条进行全文解读,并深入探讨其释义、适用和影响,以期为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理解和借鉴。

1. 慈善法第八条全文:第八条慈善组织的财产和收入应当专款专用,不得侵占、挪用。

2. 解读与适用:2.1 专款专用的含义2.2 不得侵占、挪用的约束2.3 监督和追溯的实施3. 影响与应对:3.1 慈善组织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3.2 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3.3 法律法规对慈善违规行为的惩处4. 个人观点与理解:4.1 专款专用是慈善事业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对于慈善组织的信任基础。

4.2 不得侵占、挪用是对于慈善资金安全和透明的重要保障。

4.3 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是确保慈善法第八条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慈善法第八条的全文解读,我们深入了解了慈善组织财产和收入专款专用的要求,以及不得侵占、挪用的约束。

我们也了解到了这一条款的实际影响和应对方式。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和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以确保慈善事业能够健康、稳健和可持续地发展。

以上就是对慈善法第八条的全文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慈善法第八条的全文解读是对于慈善组织财产和收入的合理使用和保障的重要规定。

在现代社会中,慈善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慈善法第八条的内容更是为了规范和保障慈善组织的资金安全,确保其专款专用,不被侵占和挪用,从而保障慈善事业的公正、透明和有效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慈善组织、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以确保慈善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慈善法第八条要求慈善组织的财产和收入应当专款专用。

专款专用的含义是指慈善组织收到的捐赠和资助款项应当用于确定的慈善目的,不得挪作他用。

慈善法规定

慈善法规定

慈善法规定慈善法是指国家对慈善事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旨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保障慈善组织和个人的权益,引导和规范社会各方面的慈善活动,达到社会和谐与进步的目标。

慈善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规定:一、慈善组织的设立和管理。

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的设立条件和程序,规定了慈善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慈善组织的组织形式、资产来源和运作方式。

同时,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管理和监督进行了规定,要求慈善组织依法履行信息公开、财务公开、项目评估、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义务,确保慈善活动的透明与效果。

二、慈善捐赠的规范与保护。

慈善法规定了慈善捐赠的行为准则,明确了捐赠人应履行的义务和权利,保障了慈善捐赠的自由与公正。

慈善法还规定了慈善组织对捐赠款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求严格用于公益事业,并确保捐赠者的合法权益。

三、公众募捐的管理和监督。

慈善法明确了公众募捐的管理机制和监督要求,要求募捐活动必须取得相应的批准或备案,明确资金用途和监督制度,杜绝滥用募捐、挪用款项等违法行为,提升募捐活动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四、慈善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

慈善法明确了慈善组织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财政和税收的支持。

慈善组织符合条件的捐赠行为可享受税收优惠,个人捐赠行为也可获得相应的税收减免或扣除。

五、慈善活动的监管和社会参与。

慈善法规定了慈善活动的监管机制和社会参与的方式。

相关部门对慈善组织、慈善项目等进行监管和评估,保障慈善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广泛参与慈善活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慈善格局。

总之,慈善法的出台和实施,为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

它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责任感,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公益捐赠的法律解读

公益捐赠的法律解读

公益捐赠的法律解读公益事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公益捐赠作为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公益捐赠活动的增加和多元化,人们对于公益捐赠的法律解读也变得愈加关注。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公益捐赠进行解读,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公益捐赠的相关法律规定与要求。

一、公益捐赠的法律定义公益捐赠,是指自愿将个人、组织或企业的财产或财产收益,无偿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为。

我国对于公益捐赠的法律定义主要体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其中明确规定了公益捐赠的范畴、主体以及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慈善法》,公益捐赠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捐赠等。

公益捐赠可以由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受捐赠人可以是社会公益组织或者国家机关等相关单位。

在收到捐赠后,受捐赠人必须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使用捐赠财产,用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公益捐赠的法律要求1.自愿性要求公益捐赠是基于自愿的原则进行的,捐赠人对于财产的捐赠应当是完全自愿、无偿的。

捐赠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行为应当是经过自愿决定的,不能存在任何迫使或者欺诈的行为。

2.合法性要求公益捐赠的财产必须来源合法,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捐赠人应当履行义务,确认自己所捐赠的财产不具备违法性,并在捐赠前进行必要的法律审查,确保所捐赠的财产没有任何法律隐患。

3.公示与公开要求公益捐赠活动应当及时进行公示,并公开受捐赠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使用捐赠财产的情况。

受捐赠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捐赠资产进行管理,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4.用途限制要求捐赠人可以对所捐赠的财产用途进行限制。

受捐赠人在接受捐赠时必须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捐赠财产。

三、公益捐赠的法律保障我国为了规范和保障公益捐赠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对公益捐赠的监管与管理。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1.立法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是针对公益事业和公益捐赠活动的专门法律,为公益捐赠活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与应用(第一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与应用(第一讲)

• 第十五条 慈善组织不得从事、资助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 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得接受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社会 公德条件的捐赠,不得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和违背 社会公德的条件。 •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组织禁止性行为的规定。
•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慈善组织的负责 人: •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 (二)因故意犯罪被判处刑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 五年的; • (三)在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的组织担任负责人,自 该组织被吊销登记证书或者被取缔之日起未逾五年的; •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组织负责人任职资格限制的规定。 这里列举了慈善组织负责人任职的负面清单。
第一章 总则
• 第一条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 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 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 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 权益,促进社会进步,共享发展 成果,制定本法。 • 解读:本条规定了慈善法的立法 宗旨。
• 第二条 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慈善活动以及与慈 善有关的活动,适用本法。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依照 其规定。 •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法适用范围的规定。
• 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年 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年度开展募捐 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慈善项目实 施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组织报送年度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 制度的规定。
• 第十四条 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不 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慈善组织、受益人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 益。 • 慈善组织的发起人、主要捐赠人以及管理人员与慈善组织发生 交易行为的,不得参与慈善组织有关该交易行为的决策,有关 交易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组织关联交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与应用.pptx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与应用.pptx
根据国际社会的经验,如果采取积极的政策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该领域就业人口
可以达到整个社会就业人口的 10%左右,而志愿服务的人口往往可以超过 40%。现代慈
善将提供大量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是养老服务与儿童照料的重要载体。只要政策措
施得当,慈善事业完全可能成为国家的重要产业,贡献出 5%左右的国民生产总值,推
解读:本条是关于慈善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慈善组织依法设立 后即具有独立的法律主体资格,依照法律和章程实行自我管理。
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 计
4
学海无 涯 报告。报告应当包括年度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慈善 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实施者,是慈善事业存在和发展的保障。因此,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什么事慈善组织意
义重大。前面说过,我国现代慈善组织以 1994 年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作为开始发展的
标志,随后以基金会、慈善会为主体的慈善组织迅速发展。尤其在 98 抗洪、2008 年汶
川地震、2009 年玉树地震等灾害面前,慈善组织的身影无处不在。但慈善法出台之前,
第七条 每年 9 月 5 日为“中华慈善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读:本条规定了慈善日。是为了弘扬慈善文化,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
第二章 慈善组织 第八条 本法所称慈善组织,是指依法成立、符合本法规定,以面向社会开展慈
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慈善组织可以采取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
等组织形式。
解读:本条即是对慈善组织的定义和组织形式的规定。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具体
解读:这是关于国家鼓励、支持慈善活动的价值取向的规定。不展开。

2023 慈善法解读

2023 慈善法解读

2023 慈善法解读
慈善法是指对于慈善事业的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旨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保护慈善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加强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规范化。

2023年慈善法的解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法律框架,2023年慈善法的解读首先可以从法律的框架和主要内容入手,包括慈善组织的设立、管理、运作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捐赠、资金使用、慈善项目评估等方面的规范。

2. 慈善组织管理,解读可以涵盖对慈善组织的管理机构、资金使用监督、公开透明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慈善组织行为的监督和惩处措施等内容。

3. 慈善活动规范,2023年慈善法的解读还可以包括对慈善活动的规范,包括募捐行为、慈善项目的评估和执行、公益活动的宣传等方面的规定,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规定等。

4. 个人权益保护,解读可以涉及对个人在慈善活动中的权益保护,包括对捐赠者的权益保护、志愿者的权益保护等内容,以及对
慈善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规范等方面。

5. 对未来发展的影响,最后,解读还可以探讨2023年慈善法
对未来慈善事业发展的影响,包括对慈善组织的规范化程度、对社
会公益事业的促进作用、对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影响等方面的展望。

总的来说,2023年慈善法的解读涉及了对法律框架、慈善组织
管理、慈善活动规范、个人权益保护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影响等多个
方面的内容,需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和解读。

简稿-解读慈善法宣讲页PPT文档

简稿-解读慈善法宣讲页PPT文档

从十大热点解读慈善法
第六点、骗捐者将受到严厉追责 《慈善法》对个人的诈捐骗捐行为做出了禁止性规定。 《慈善法》第三章第三十三条 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 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 财产。 《慈善法》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 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从十大热点解读慈善法
第三点、《慈善法》实行年报制度。 《慈善法》第二章第十三条 慈善组织应当每年向 其登记的民政部门报送年度工作报告和财务会计报 告。 报告应当包括年度开展募捐和接受捐赠情况、慈善 财产的管理使用情况、慈善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慈善 组织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情况。
从十大热点解读慈善法
第四点、统一公开募捐的标准。 1. 《慈善法》第三章第二十二条 慈善组织开展
第七点、个人可求助但不能公开募捐 《慈善法》对个人公开募捐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
但不禁止个人向社会求助。 2.《慈善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 不具有公开募捐资
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 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 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从十大热点解读慈善法
从十能公开募捐 1.《慈善法》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一条 不具有公开募 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由民政部 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 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 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
从十大热点解读慈善法
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且 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依法
从十大热点解读慈善法
第九点、强制摊派募捐将被禁止 1.《慈善法》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一条 向单位或者个
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 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捐的财产,责令退还捐 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 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 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慈善法修订草案解读

慈善法修订草案解读

慈善法修订草案解读慈善法,是一部旨在促进中国人民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性文件。

该法旨在完善慈善法律政策体系,构建一个健全的慈善发展环境,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繁荣发展。

2020年6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促进法修订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0年8月27日对该草案进行了审议,最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促进法修订案》。

首先,本次慈善法修订草案重点关注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

它旨在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规范管理,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并通过具体的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促进非营利组织的有效发展。

其次,本次修订关注捐赠者权益。

它为捐赠者提供了一些保护,规定捐赠者必须继续追踪慈善组织的活动和财务状况,确保支出的慈善资金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

此外,本次修订还关注了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方面的职能。

它旨在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监管,保护慈善活动的合法性,并提供流动性保证,以确保慈善组织的有效运作。

最后,本次修订草案还实施了一系列创新措施,旨在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百花齐放。

其中包括支持跨行业慈善合作,支持慈善组织和慈善机构联合发起捐赠,支持公益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本次慈善法修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规范的运行机制,同时也给捐赠者和社会活动提供了保障。

同时,它还为慈善组织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政策环境,有助于为社会的发展和福祉作出贡献。

因此,中国政府本次慈善法修订草案的出台,将有助于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完善必要的法律制度,不断推进慈善行业的发展,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慈善法的解读与应用

慈善法的解读与应用

慈善法的解读与应用慈善法的解读与应用慈善法,是我国国家层面首个专门立法关于慈善事业的法律。

2017年9月1日,慈善法自然生效,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那么,慈善法的解读和应用又是什么呢?1. 慈善法的解读慈善法,是指国家法律制度对慈善事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定。

它主要包括慈善法的基本规定、慈善组织、慈善捐赠、慈善信托等多个方面。

慈善法不仅对慈善组织的设置、运营、管理进行了制定,而且还规范了慈善捐赠的行为,并对投资运营收益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2. 慈善法的应用慈善法的实施,不仅对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所促进。

慈善法的应用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慈善组织成立方面,慈善法为社会组织的造极,为各类慈善组织提供了便利,同时也规范了组织的建立和管理,确保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推广。

其次,在慈善捐赠方面,慈善法要求设立慈善组织的受捐助财产,应当专款专用,保证了捐助人的权益,增加捐助人的信任度,并引导。

再次,在慈善信托方面,慈善法规定规范慈善信托业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培训,确保信托公司向公众提供服务合法合规,并使得信托公司提高了透明度,公众才会越来越信任慈善信托。

最后,在非营利机构管理方面,慈善法规范了非营利机构及其人员行为的准则,维护了公益事业的秩序和形象,提高了非营利机构的社会声誉。

总体而言,慈善法的实施,使得我国的慈善事业得到了大力的推动和良性的发展。

实际上,慈善法不仅是一部法律,更是人们共同的信仰,它孕育着社会责任感,激发着人民的公益意识,同时也为义务带来了保障和支持,使得慈善活动成为公民自觉行善、做好事情的最佳表现,为构建慈善文明贡献着重要的力量。

在这个新时代,慈善法呼唤大家共同参与,践行慈善爱心,为建设美好的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对慈善活动进行明确界定,同时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慈善财产****和使用、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作出规定,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新华社记者)哪些行为属于做慈善?捐款应该交给谁?个人能否发起网络募捐?……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公众参与踊跃,但也有不少疑惑需要厘清。

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部分代表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对法律草案中的要义亮点进行了解读。

【一问】只有捐款捐物才算做慈善吗?【法律草案】慈善活动,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的扶贫、济困;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等公益活动。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慈善事业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除了捐款、捐物,扶贫济困、扶助老幼病残,参加公益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也是参与慈善事业的一种形式。

只要有善心,大家都可以多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二问】购买彩票、单位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是做慈善吗?【法律草案】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

【解读】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法案组副组长阚珂指出,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已从扶贫、济困、救灾等逐步向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保护环境等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等领域发展。

通过彩票筹集来的钱用来发展福利事业,本身是做好事,但由于买彩票的人本身有中奖获利预期,因此不属于慈善范围。

而单位内部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属于互助互济、抱团取暖,也不属于慈善范畴。

【三问】我想捐钱,必须经过慈善组织吗?【法律草案】捐赠人可以通过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张铁汉:因为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国家税收优惠;同时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或者慈善服务,也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解读

《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解读

《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民政部,民政部,民政部•【公布日期】2024.09.05•【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慈善组织认定办法》解读9月5日,民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慈善组织认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现就修订情况解读如下:一、修订背景《办法》自2016年9月施行以来,为细化慈善组织认定条件和程序,规范慈善组织认定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12月29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该修改决定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

新修改的慈善法第十条第二款删去了“本法公布前”的表述,取消了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的特定时间限制,基金会、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可以在登记成立时直接登记为慈善组织,也可以在登记成立后向办理其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

为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慈善组织认定条件,有必要对《办法》进行修订。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办法》修订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修改和完善慈善组织认定条件。

根据新修改的慈善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对《办法》第二条作相应修改,删除“慈善法公布前”表述。

根据慈善法规定和实践需要,在《办法》第四条第三款增加“章程符合慈善法第十一条的规定”的表述。

二是完善不予认定慈善组织情形。

根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将《办法》第五条第三款修改为“申请时被民政部门列入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把严重违法失信社会组织列为不予认定慈善组织的情形。

三是修改完善有关文字表述。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证明事项改革的决策部署,将第七条第三款的“证明材料”修改为“书面材料”。

根据新修改的慈善法,在第七条、第十条中的“民政部门”前增加“办理其登记的”,并对第一条、第十二条作了文字修改。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慈善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的一项有关慈善事业的专门法律,于2016年开始实施。

该法的意义在于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规范慈善行为,保障捐赠人和受助人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的慈善意识和公益观念。

一、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慈善事业在实践中遭遇了很多问题和困境,比如不少慈善组织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不规范,缺乏监管和评估机制,导致慈善资金的流向不透明,以及慈善行业人才的匮乏等。

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慈善法,对于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增加慈善贡献、提高慈善监管的机制、完善慈善事业的社会信用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规范慈善行为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保证慈善的公正、透明、科学和有效。

《慈善法》对于慈善组织的注册与备案、捐赠的管理与使用、慈善信托和遗赠的管理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以保证慈善行为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三、保障捐赠人和受助人的合法权益在慈善事业中,捐赠人是慈善事业的主力军,受助人则是慈善事业的核心对象,因此,保护捐赠人和受助人的合法权益,是慈善法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慈善法》强调慈善组织要保障捐赠人的财产权益,保证慈善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要保护受助人的人格尊严、物质利益和受教育、受医疗等基本权益。

四、提高社会的慈善意识和公益观念慈善事业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和支持,而提高社会的慈善意识和公益观念,则能够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慈善法》在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也注重宣传和推广慈善事业,鼓励各种形式的慈善行为,以提高人们的慈善意识和公益观念,推进全社会的慈善文化建设。

总之,通过制定《慈善法》,我国为慈善事业提供了更加明确和系统的法律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对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

《慈善法》的意义究竟何在
《慈善法》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6年3月21日发布的一部法律。

该法对于慈善组织的管理、监督、资金使用及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完善。

慈善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慈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发展中国家的慈善事业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体系。

慈善法的颁布对于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慈善法为慈善组织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管理规范,明确了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责,规定了慈善组织的登记管理、资金使用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规定,有效地规范了慈善组织的活动,保障了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慈善法的颁布对于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慈善法鼓励并支持慈善组织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规定了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式,明确了慈善组织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为广大公益组织和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慈善法的颁布对于增强社会的公益意识和公民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慈善法着重强调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慈善责任和义务,鼓励和支持各方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提高了社会各界对于慈善事业的重视和关注程度,增强了社会的公益意识和公民责任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

新修改慈善法重点解读

新修改慈善法重点解读

新修改慈善法重点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新修改慈善法的重点。

你知道吗,就好比盖房子,慈善法就是那根基呀!以前的慈善法可能有些地方不太完善,那现在的新修改可不一样啦!
比如说,对慈善组织的管理更严格了呢!这就好像给慈善组织套上了一个紧箍咒,让它们不能乱来呀!以前可能有些组织不太规范,现在可不行喽!就好比你去商店买东西,肯定希望商品质量有保证嘛,这新修改就是给慈善质量上了保险呀!比如某慈善机构,如果不按新规定来,那还能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还有啊,对捐赠者的权益保护也更重视了呢!这就像是给捐赠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呀!以前可能会担心自己捐的钱物不知道去哪儿了,现在就放心多啦!比如说你捐了一大笔钱,难道你不想知道它具体用在哪儿了吗?新修改慈善法就是让你能清楚知道呀!这多靠谱!
再者呢,对慈善活动的监督也更有力啦!这就如同有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呢!发现问题就能及时纠正,这多好啊!难道你不希望自己参与的慈善活动都干干净净、堂堂正正的吗?
总之,新修改慈善法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它让慈善事业变得更规范、更透明、更有保障!这不就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吗?让我们一起为新修改慈善法点赞,也一起为更美好的慈善事业加油吧!我的观点就是,新修改慈善法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能推动慈善事业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慈善法》,9月1日起施行个人募捐怎么规定的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属于违法行为。

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开募捐的含义,是基于公益事业之目的,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财产的一种劝募行为,不包括为特定对象进行募款的那种个人救助行为。

慈善法讲什么的作为我国第一部慈善法,它系统规范全社会的慈善行为。

既针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行为,也针对慈善组织的运行管理与每个公民的慈善方式;但法律条文还是以慈善组织为核心地位。

所以说,这部既有行为法的特点,也有组织法的特点。

具体而言,慈善法分总则、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12章、112条。

修订慈善法的目的是什么朋友,我们国家之前没有慈善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慈善法。

您好,我是一位在上海的85后,受到海外经历的影响回国一心想从事慈善/非营利机构,想成立一家社会企业。

请问我在上海该如何注册一家非营利社会企业?以及这部中国慈善首法对慈善事业会起到什么关键作用?更加正规化是加高了门槛还是更能亲近百姓能让大家都参与了呢?感谢您的时间。

中国可以注册为一个法人的形态有很多,唯独没有社会企业这个类别。

换言之,中国目前法律对社会企业是没有明确规定的。

你可考虑在工商局登记企业或去民政部门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

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若符合慈善组织的条件,在法律生效执行后,可以去认定为慈善组织。

我也期待未来有社会企业的立法。

在社会立法前,可能更需要社会组织立法或者非营利组织立法。

慈善立法的本意还是降低门槛,让注册慈善组织更为便利,让大家更多参与慈善的。

我认为,法律的颁布与落实会对慈善事业有促进作用。

最后补充解释一下,社会组织就是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三类非营利组织,分别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

慈善法的颁布是否说明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愈发严重了呢,都需要法律的介入近20年来(即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之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较快,社会捐赠额从2006年的不足1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1000亿元左右。

中国近10年来社会捐赠额一直在高速增长,从这个数据上看中国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还是越来越多的。

之所以需要立法,主要还是因为慈善事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问题很多,恕不一一列举),对慈善事业需要进行引导与规范,以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今天刚刚微博上看到一张图片,图片上的报纸说个人向非亲非故的人捐款是犯法的?这个说法来源于某媒体3月10日的一则报道。

报道在网上的标题就是《个人帮非亲非故者网络募捐属非法》。

相关部分原文如下:“对于网络上个人发起的募捐行为,一般分为自助和助他两类。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执行主任黎颖露说,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或者近亲属在网络上发布求助信息,应该认定为个人求助行为,法律草案不禁止。

而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及近亲属以外的他人在网络上进行的个人募捐,属于非法募捐,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报道一出来,引起轩然大波以及对慈善法的质疑!一些知名学者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不同意见。

比如金锦萍教授接受某财经类知名媒体采访时就说:法律未禁止个人在网上为非亲非故者求助。

然后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发布了一则声明予以补救,大体上沿袭了金锦萍教授的观点。

该声明的全文如下(共五段):目前有新闻媒体报道中引用了我机构研究人员如下表述:“……而如果是为了救助本人及近亲属以外的他人在网络上发起的个人募捐,属于非法募捐,则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该表述并不完整,引起了读者的误解。

为了全面、充分说明我们对草案的理解,补充说明如下:慈善法草案限制个人募捐是指个人不能进行慈善目的募捐。

所谓“慈善目的”的募捐简单来说就是个人不能为诸如汶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唇腭裂儿童等群体发起公开募捐。

如果要发起这一类募捐,必须与具有公募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

个人如果发起此类形式的募捐,则是慈善法草案认为的“非法募捐”。

在网络或新闻媒体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个人发起的为某一特定个人的募捐,比如为一个白血病儿童的募捐或者为支教过程中认识的某个贫困儿童进行募捐。

此类行为受益的只是某个特殊个体,慈善法并不管辖这类行为。

慈善法明确其调整的募捐行为必须是基于慈善目的,也就是说募捐最终是为了让一群人而不是某一特定个体受益。

所以简单的认为“个人帮非亲非故者网络募捐属非法”这一表述不够严谨。

“帮非亲非故”需要区分具体情况,通常我们看到的给特定个体募捐的行为慈善法并不限制,也就不存在非法不非法的问题。

以上为我们对该报道的一个补充说明!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中心好像也没有说得很清楚。

这样,我简单点说吧。

结论是:个人求助没有问题,构成为不特定的受益人进行“公开募捐”就有问题了。

慈善募捐是有法律定义的。

《慈善法》中所说的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

《慈善法》中的慈善的定义与公益几乎是一致的。

所以,在中国法律语境下"公开募捐"指的是基于公益事业之目的,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财产的一种劝募行为。

募捐姓公,是旨在扶助不特定公众的“募捐”行为。

对象是不特定的。

个人帮非亲非故者进行募款,如果对象的身份是确定的,即对象是特定的,属于个人求助行为的一种。

个人求助姓私,是一个人的天然权利,法律不可能加以禁止。

所以说,个人帮非亲非故者进行求助是合法的;但个人不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独自搞公开募捐活动,则是法律不允许的,要承担法律责任,除了责令退还等处罚措施之外,最高可以罚款20万元。

大家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慈善法》公募权之争:违宪是个伪问题/column/2015-11-04-54e1d1cf66a54bd4.html对老百姓来讲?慈善法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老百姓,慈善法有如下重要意义:第一,火眼金睛。

慈善组织将从一般的社会组织中分出来。

老百姓可以通过查阅民政局网站上公布慈善组织登记信息,将那些假慈善组织鉴别出来。

第二,透视眼。

由于规定了慈善组织的信息公开,老百姓更容易了解慈善组织的情况,决定到底捐不捐钱给这个机构。

第三,利人利已。

一旦对慈善组织进行公益捐赠,可更容易获得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抵扣。

您好,请问高校的社团为了帮助贫困山区儿童,如贵州的煎茶中学,面向校内师生发起募捐(包括捐款,捐物),有时还会收到社会外人士的捐款,这样的行为是否违法呢?在慈善法颁布后,高校社团如果既没有登记为慈善组织,也没有挂靠在某慈善组织(例如志愿者协会)之下,它们在开展类似的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时,就要注意。

一般说来,高校社团就不能搞公开募捐,只能针对特定对象做定向募捐。

请问现在很多电视台都会拍摄类似白血病患儿等题材的新闻,为这些家庭呼吁捐款,慈善法有没有对这一行为进行规定有。

按照慈善法,如果今后电视台帮慈善组织募捐(不是帮个人求助),需要查验慈善组织的慈善组织登记证书以及公开募捐资格证明。

如果电视台帮个人进行求助,不属于慈善法规制的范畴。

首先为我国有第一部<<慈善法>>感到高兴。

慈善法跟红十字组织,寺庙功德箱,其他捐赠机构存在哪些关系?中国有《红十字会法》、有《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分别规定红十字会以及宗教团体的相关事务。

关于宗教慈善,中国有一个很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就是2012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

《慈善法》没有对红十字会、宗教团体的慈善行为作出特别规定。

红十字会本身可以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

宗教界已经依法设立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可以申请认定为慈善组织,也可以继续新设立新的慈善组织。

一旦它们属于慈善组织,《慈善法》中关于慈善组织的各种规定都适用它们。

陆律师您好,慈善法是否将宗教活动中的募捐行为纳入适用范围。

例如伊斯兰教中的天课,佛教基督教等也有都有向寺庙以及教堂捐款的行为。

这些信众的钱如何被使用,现在可以说是很不透明。

盼解答,谢谢!没有纳入。

但是如果是宗教界举办的慈善组织,就不一样了;这些带有宗教背景的慈善组织应该受到这个慈善法的规制与约束。

宗教团体本身的制度建设、财务规范与信息公开,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但这个事情就不是慈善法所管的事情,属于宗教法的范畴。

何时可修改法律?公益组织都反对,为什么会通过关于管理费用的条款?刚刚立法,不可能马上修改。

全国人大是代表人民立法,公众对慈善的认知与公益组织对慈善的认识有差别。

这更体现了,公益组织需要加大公众教育的力度,普及慈善知识,影响大众。

立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也是在规范与管理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对一些管理性规定表达不同意见很正常。

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提升后,自然行政监管不用这么强了。

这需要公益组织群体自身的努力才行。

请问慈善法与公益(组织)法有何区别或联系呢?谢谢慈善法中的慈善是大慈善,相当于公益。

所以,慈善法中的慈善组织就是公益组织。

慈善法包含了慈善组织法。

请问该部慈善法有烟草慈善方面的规定吗有规定。

具体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慈善捐赠违反法律规定宣传烟草制品,不得利用慈善捐赠以任何方式宣传法律禁止宣传的产品和事项。

你好,关于新修订出台的《慈善法》慈善组织行政开支不得超过总支出的15%,以及本年度支出需要超过上以年度的70%,民办非企业适用么?慈善法最终的规定如下:慈善组织应当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并遵循管理费用最必要原则,厉行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慈善组织中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特殊情况下,年度管理费用难以符合前述规定的,应当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

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以外的慈善组织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税务等部门依照前款规定的原则制定。

捐赠协议对单项捐赠财产的慈善活动支出和管理费用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所以,对基金会而言,不是15%,而是10%,也不是“不得低于上一年度总收入的70%”,而是“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70%”。

被认定为慈善组织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费用的标准,由国务院民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税务等部门依照前款规定的原则制定。

所以,不适用上述15%、70%的规定。

请问您如何看待彩票与慈善目前彩票方面的主要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彩票管理条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