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合集下载

2022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测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

2022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测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 共12分)1.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底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0厘米, 三角形的高是()。

A.30厘米B.60厘米C.15厘米2.一个梯形的上底、下底、高分别扩大2倍, 它的面积扩大()倍。

A.2B.4C.6D.8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上底是6厘米, 下底是7厘米, 高是7厘米。

由这两个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91B.40.5C.42D.494.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

A.88.5B.112.5C.24D.136.55.两个()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A.形状相似B.面积相等C.完全一样6.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底也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0厘米, 三角形的高是()。

A.30厘米B.60厘米C.15厘米二.判断题(共6题, 共12分)1.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 底为64 m, 高为26 m, 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 则这个停车场最多可停放111辆车。

()2.一个底是2厘米, 高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6厘米。

()3.周长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4.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一个三角形和与它成轴对称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6.如果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那么它们的底和高也一定相等。

()三.填空题(共6题, 共13分)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0平方米, 上底和下底的和是10分米, 它的高是()分米。

2.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2厘米, 下底是4.8厘米, 面积是28平方厘米, 它的高是()厘米。

3.一个梯形的面积是56平方米, 用两这样的梯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 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

4.七巧板的七个图形, 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即两块()和五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几何小实践(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2   几何小实践(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沪教版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2、通过操作(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比较、归纳等多种方法,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3、通过观察、探究等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等动手操作过程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验证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不规则纸片、三角尺、直尺。

【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1、基于学生以往知识,出示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上剪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生由于已有学习和生活经验,所以直接引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二、新课探究——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表面是正方形。

2、学生大胆猜测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3、动手操作、验证猜测是否准确并完成学习单第一部分。

4、学生汇报并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特征。

5、练习——判断图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4216、游戏——猜猜他是谁。

三、继续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1、学生自主总结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通过动态演示让学生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小练习——给图形找家。

四、拓展训练(机动)1、不规则纸片通过折叠得到长方形。

2、长方形纸片通过折叠得到正方形。

3、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边:对边相等四边相等角:四个直角四个直角相同点:4个直角、4条边、对边相等。

不同点: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学习单一、动手操作、填一填。

长方形: 1、有()个直角;2、有()条边,对边()。

(相等或不相等)正方形: 1、有()个直角;2、有()条边,4条边()。

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

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

五、教学实践:
学生在课堂中获取体验的提示
——二下新教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三角形》
华东师大附小 帅萍 我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已有的三角形与角的知识,让 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 角形,初步认识到三角形按角分只有这三种情况。本节课的重点 就在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体验从而习得新知识,在 三次教学尝试的过程中不同的处理给予学生不同的感悟,也给我 有了提示启发,现将三次教学中对于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的操作部 分进行对比描述: 引入自主学习的操作部分 师: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三角形学具,量量比比手中的三角 形,看看每个角是什么角?把量得的结果向组长汇报。 (出示汇总的表格)师:按小组请组长汇报说说锐角有几个?直 角有几个?钝角有几个?
二、学习基础: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对称现象” 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如折纸、剪纸等动 手能力、建筑物的观察,了解了重合、相 等等概念) ,所以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 相当感兴趣的。初步认识对称知识,知道 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于随后的三角形按 边分类作了一定铺垫,同时也为进一步探 究平面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东南西北 P48-49
2、轴对称
3、角
P50-51
P52-53
一、教学内容:
4、三角形与四边形 P54-56 5、锐角三角形、钝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P57-58
二、学习基础:
1、学生在一年级下时曾学习过与位置有 关的知识,已经会从自己或他人的角度考 虑相对位置关系,如上、中、下、左、中、 右以及路的前后、左右。同时,部分学生 在生活中通过利用旅游等机会积累了一定 的生活经验,对学习第一课时东南西北这 部分知识作好了准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察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3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4)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3   几何小实践(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4)
(8厘米、5厘米)
3、信封里藏着一个四边形,两个角是直角,
它是什么图形?
(可能是?)
下面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正方形
(1)
(2)
(3)
长方形 (4)
(5)正方形
(6)
(7)长方形 (8正) 方形
下图中长方形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
1
3
5
2
4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你身边总有这样一种人:你成功了,他(她)当面恭喜你,暗地里妒嫉你;你失败了,他(她)当面安慰你,背地里笑话你。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我很平凡,但骨子里的我却很勇敢。 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 你能够做到的,比想像的更多。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
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形: 有4个直角 有4条边,对边相等
学习单
盒子里有一些小棒、一张方格纸、两块 三角板、一个纸盒
要求:
1、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创造一个长方形
2、由组长分配,每人用一种材料创造一个长 方形
看哪组最先完成?
正方形:有4个直角 有4条边
正方形:有4个直角,
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哪些相 同?又有哪些不同?
相同点:都有四条边 对边相等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4)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4)
二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
说说下列物体的形状:

棱(léng)ຫໍສະໝຸດ 顶点长方体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的顶点
正方体
一、选择
1
√2
3
√1
2
3
今天的本领 你学会了吗!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份信心,一份努力,一份成功;十分信心,十分努力,十分成功。 树立必信的信念,不要轻易说“我不行”。志在成功,你才能成功。 每天多做一点,并坚持下去。
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 忍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 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如果可恨的挫折使你尝到苦果,朋友,奋起必将让你尝到人生的欢乐。 人越是高兴的事情,越爱隐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爱小题大作。
生活中可以没有诗歌,但不能没有诗意;行进中可以没有道路,但不能没有前进的脚步;工作中可以没有经验,但不能没有学习,人生中可以 没有闪光,但不能有污迹。 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的成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为你制造一些困难和障碍的人未必是你的敌人,把你从困境里拉出来的人未必是你的朋友。不要用眼前的利益得失看人,要看长远,所谓路遥 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生命的道路上永远没有捷径可言,只有脚踏实地走下去。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天空的高度是鸟儿飞出来的,水无论有多深是鱼儿游出来的。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课件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课件

折出直角



∟∟

这幅图形里面 有几个直角? ∟∟
∟∟
∟∟ ∟∟


A、4 B、8 C、12 D、16课本第65页ຫໍສະໝຸດ 第5题√××

×
×

×

数学练习册 第71-72页
角与直角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三角尺 牛角羊角
五角星 元角分
你心目中的角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把它画出来?
画一个角
角的特点

顶 点



顶 点
••


顶 点
••

角的特点
画一个角
画一个角




先在纸上画一个点,把它作为角的顶点 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边 (用尺画) 标上小圆弧,表示这里有一个角
生活中的角
判断:是不是角

1
2
3× 4 ×
5√

7√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
一副三角尺中的角
把两个角叠在一起, 如果角的顶点和顶点重合, 边和边重合, 我们就说这两个角相等。
角与直角
直角
直角符号
角与直角
两个直角相等吗?
老师的尺 大很多
直角应该都 一样大
动手比一比
判断直角
判断直角的方法: 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不是
不是
判断:是不是直角
哪些是直角?(是直角的在括号里打“ ” ,并标 上直角符号,不是的打“ ” ,画上圆弧。)
1
2
3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3)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3)
1cm 1cm
3cm
4cm
1cm 1cm
3cm
4cm
最快改成一个正方形 1cm 1cm
3cm 4cm1cLeabharlann 1cm3cm 34ccmm
拼一拼
10cm
40cm
拼一拼
10cm
40cm
40cm
拼一拼
10cm
40cm
30cm 30cm
拼一拼
40cm
50cm
10cm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 很多的亲切优雅,都是经历挫折教训后的所谓成熟,甚至是世故,它是一种自保,它背后其实是一种沧桑。 地球无时不刻都在运动,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不论是专家还是伪造者都不能违背事物的本质,而唯独艺术家可以,因为艺术家是在不变中改变,他们没有违背事物的本质。 美丽的心情永远比美丽的外表重要一千倍。 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爱生而败仁者,其下愚之得欤?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成功这件事,自己才是老板!
围一围 搭一搭
搭长方形
思考: ① 选几根小棒? ② 选择怎样的小棒?
对边
边的特点? 角的特点?
认一认
下图你认为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 打“√”,不是的打“×”


×

填一填 10cm
5cm ( 10 )cm
( 5 )cm
下图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请你猜一猜
7cm 15cm
画一个另一边是4cm的长方形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规则的智慧。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当无事时,应该像有事那样谨慎,当有事时,应像无事时那样镇静。因为漫长的旅途中,实在难以完全避免崎岖和坎坷。 明朝即长路,惜取此时心。 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早晨给自己一个微笑,种下一天旳阳光。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线段、射线、直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线段、射线、直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线段、射线、直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能够用正确术语表达;2.学生能够通过画图的形式,巩固对线段、射线、直线的理解;3.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会线段、射线、直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2.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分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时间教学内容8:00-8:10师生互动、自我介绍,欢迎新同学加入班级8:10-8:20复习上一节课内容——点的概念及分类8:20-8:30引入本节课内容: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8:30-9:00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并示范如何正确画出线段、射线、直线9:00-9:20小组活动:学生在组内相互检查、修正画出的线段、射线、直线图形9:20-9:30师生共同讨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9:30-9:40总结本节课内容:反复强调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和区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9:40-10:00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如何解决线段、射线、直线的应用问题,并需要学生反馈答案的过程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彩笔等教学用具;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基本画图工具。

六、教学评估方法1.学生自评;2.小组评估;3.教师现场评估。

七、教学反思教学实践表明,本节课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讨论、画图、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案例的举例说明和应用,以便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角(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角(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初步了解角的概念。

2.能画出给定的角。

3.能够通过观察物体,了解角的性质。

4.能够使用角度计数器来测量角。

二、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及性质的学习。

2.角度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角度计数器。

2.白板笔和擦子。

3.教材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角是指两条射线公共端点的位置。

通过展示几个物体的角,让学生了解角的起源及定义。

2. 角的概念讲解及实践(15分钟)通过展示图形及物体,让学生区别角的大小,了解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

然后利用角度计数器和教材中提供的角进行练习。

老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角是一个两条射线的位置,而不是物体本身。

3. 角的性质讲解及实践(20分钟)通过展示图形,让学生了解角的性质。

例如:•相邻两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度。

•垂直角相等。

•一个圆心角是360度。

•等腰三角形两边夹角相等。

让学生通过这些实例,掌握角的性质。

4. 角度计数器的使用(15分钟)通过展示角度计数器的使用方法来一个一个的让学生练习。

(几乎所有的角都可以测量,但需要注意教学中提出的角不可过小)5. 总结(5分钟)老师通过寻问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总结来检查学生对于角的理解程度,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及需留心的地方。

五、课堂扩展学生可以在课堂后通过多种角度来观察物体,心理视幅是否可行,判断是否可以使用角度计数器来测量即可。

六、教学评价和反思教师应依据孩子们的讨论,试验和呈现出的内容来评价教学效果。

学生是否可以正确地理解角,是否明白角的定义及性质。

此外,教师应该反思课堂效果,检查是否有必要添加更多的练习或格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的度量(第1课时)教学内容: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 学会用直角尺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用直角尺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角的概念的理解。

2. 角的度量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直角尺2. 量角器3. 三角板4. 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角的概念。

如,打开一本字典,让学生观察字典打开时的两个边角形成的角。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角,教师总结角的概念。

二、探究角的度量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直角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3. 各组汇报测量方法,教师总结角的度量方法:以一条射线为基准,看另一条射线与基准射线形成的夹角的大小。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组教具(直角尺、三角板等)。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各组教具上的角的大小,并记录。

3.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角的概念、角的度量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的度量一、角的概念1. 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角的顶点是一条射线的端点。

二、角的度量1. 以一条射线为基准,看另一条射线与基准射线形成的夹角的大小。

2. 用直角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常见的角的大小,并记录。

2.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角的度量方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演示、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了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1 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1   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
你能找到角吗?
交通标志
书本
红领巾
观察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

交通标志
书本
红领巾
是直角吗?
.
哪观些察是下直面角的?图标形上,直哪角些记是号角。?哪些不是角?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趣味题
一个长方形的纸剪一刀,还剩几个角?几个直角?
一个长方形的纸剪一刀,还剩几个角?几个直角?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我总觉得,生命本身应该有一种意义,我们绝不是白白来一场的。 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只在一念之间。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通往光明的道路是平坦的,为了成功,为了奋斗的渴望,我们不得不努力。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人的成长需要接受四个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师、书本、社会,有趣的是,社会似乎总是与前面三种教给你的背道而驰。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心若有阳光,你便会看见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美好值得期待和向往。 生活本是痛苦,是思想和哲理使其升。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如果你受苦了,感谢生活,那是它给你的一份感觉;如果你受苦了,感谢上帝,说明你还活着。人们的灾祸往往成为他们的学问。 我决定喜欢你一辈子,不是你的一辈子,是我的一辈子,只要我还活着,就会一直喜欢下去。 跌倒,撞墙,一败涂地,都不用害怕,年轻叫你勇敢。 永远不要试图嘲笑那些有缺陷的人。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验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验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验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七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几何小实践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上中下、左中右,对方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角与直角、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对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掌握。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表达的基础,掌握本单元对后续学习和日常生活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好、掌握好。

2.本单元主要内容:①东南西北②轴对称③角④三角形与四边形⑤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结构图四、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对东南西北方位进行识别,会进行简单街区图定位,能够对行走路线进行描绘。

2、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

3、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4、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1、符号认识与运用:东、南、西、北。

2、在动手折叠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并找出对称轴。

3、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它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2、从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五、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城市定位练习。

会画轴对称图形。

正确判断出锐角、钝角。

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的特征。

难点:会辨别轴对称图形。

理解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关键: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六、单元课时安排东南西北教学内容:课本第48~4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东南西北方位识别。

城市定位练习。

过程与方法:符号认识与运用:东南西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路线描绘的方法。

教学重点:城市定位练习。

教学难点:路线描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我们要到小丁丁他们的欢乐小区去玩。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 沪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角与直角 沪教版

一、看图标名称:这个图形叫( )。

这个图形叫( )。

二、在下面的点子图中画两个角,其中一个画成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三、填空:(1)18里面有( )个6;5个2是( )。

二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二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単元来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数学(二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所属模块/主题】
图形与几何/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角与直角,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及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1.研读课标与分析教材、学情
在《课程标准》中,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小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学习内容。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几何小实践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学生需要借助与生活场景的联系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以生活场景为起点,让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基本要求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2)初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能够动手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

(3)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4)通过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二)、案例呈现
1、设定活动目标(问题导向A)
1。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3 几何小实践(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3   几何小实践(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
身体健康, 只要更好,不求最好!奋斗是成功之父。
真正的圣者的信条是善用生命,充分地利用生命。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还要( 1 )个小球 8-7=1 ( 4 )根小棒 12-8=4
搭出大小不同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体框架
正方体的大小和小棒的长短有关。
1、想一想
(1)至少几个正方体可以搭出一个新的正方体?
8 需要( )块
2×2=4
2×4=8
(2)如果要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体需要这
样的小正方体几个?
需要(27)块
3×3=9 3×9=27
6 有 个面, 有12 条棱,
8 有 个顶点。
小胖想用小球和小棒搭一个 正方体框架。
小胖搭的正方体框架
小胖搭的正方体框架
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顶点 8个
面 6个 棱 12条 所有的棱都相等
试一试:
要搭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还缺几个小球?几根小棒?
还要( 2 )个小球 8-6=2 ( 6 )根小棒 12-6=6
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生竟然是一场有规律的阴差阳错。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一种成长的痕迹,抚之怅然,但是却无处追寻。
如果我们一直告诫自己要开心过每一天,就是说我们并不开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4)

二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2   几何小实践(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4)
学会让自己安静,把思维沉浸下来,慢慢降低对事物的欲望。把自我经常归零,每天都是新的起点,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你对事物的欲望适 当的降低,会赢得更多的求胜机会。 不要回避苦恼和困难,挺起身来向它挑战,进而克服它。——池田大作 今天,你们是甜美的花朵,明天,你们是尊贵的果实,而我终生的事业是做一片常青的叶!——陈青梅
人生终有许多选择。每一步都要慎重。但是一次选择不能决定一切。不要犹豫,作出选择就不要后悔。只要我们能不屈不挠地奋斗,胜利就在 前方。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拼尽全力,逼自己优秀一把,青春已所剩不多。
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是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相逢的故事多似流星,唯你与我,以眼认眼,以身还身。 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用辛勤的汗水实现人生的梦想。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诀窍。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整个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林宥嘉《拥有》:快乐时你不必分心想起我,难过时一定记得联络我。让我分享你的苦,带走你的优愁,我只求这样把你拥有。 太过于欣赏自己的人,不会去欣赏别人的优点。 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二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说下列物体的形状:

棱(léng)
顶点
长方体
长方体的面
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的棱
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的顶点
正方体
一、选择
1
√2
3
√1
2
3
今天的本领 你学会了吗!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如你赢不了,至少你可以给予你的对手一个微笑。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够枝叶茂盛。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一、单元名称:几何小实践(P74—87)二、学生情况与教材分析:1、本章的教学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上的。

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主要是动手操作)已积累了不少有关圆、线段和角的的经验。

2、圆和角的知识,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但没有任何的几何概念,所以应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的初步意识。

3、圆的认识是学生继续学习角的知识的起点,为以后学好周角、平角、直角以及角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圆的有关知识将对后续学习建立几何空间观念和日常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应该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好、掌握好。

4、关于角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边,本册教材是进一步巩固与发展角的概念。

对于角的度量,首先要掌握的是角的计量单位,知道各特殊角,然后进行简单的量角与画角,在角的角度表示上要强调什么是量数、什么是计量单位,这样在进行角的加减法的时候学生就容易按量的计算来处理角度的计算了。

5、学生已有的知识:一(上):物体的形状和表面:圆、长方形等。

一(下):长度的比较:度量、线段。

二(上):角与直角。

二下:锐角与钝角,三角形和四边形。

三(上):长、正方形面积。

三下:长、正方形周长。

三、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生活中的圆出发,通过画圆建立圆的初步概念“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 都有相同的长度r。

”并能指出圆心、半径、直径。

2.能用圆规按给出的半径或直径画圆,能按给的图案画出由圆组成的各种图形。

3.从生活中出发,通过画初步建立射线、直线的概念并能说出线段与射线、直线的关系。

4.进一步认识角,建立角是由“定点与射线组成”的概念。

5.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各特殊角: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6.认识量角器,初步学会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画出指定角度的角。

7. 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  几何小实践

“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单元学习活动设计单元来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数学(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所属模块/主题】图形与几何/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单元学习活动设计】(一)设计基础1.研读课标与分析教材、学情《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是沪教版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教材在本单元编排了角与直角、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其两者之间关系认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以“从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上剪下一块表面A和B”来引入,将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前面学习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沟通和联结起来,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紧接着,教材分别将表面A和B命名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标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让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和异同之后,教材通过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分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这是一节重要的“种子课”,它是后续学习各种平面图形的起点和开始。

学生以往对图形的认识,大多来自直观的观察和感受,真正从本质上探究图形的特征还是第一次。

通过操作、比较、归纳,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并能从边和角的特征出发,在众多图形中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这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学习体验,是探究其他图形的特征的“金钥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中之重。

知识基础情况分析在生活中,学生也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经验。

在一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也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两种图形,并且能够从一堆图形中把它们辨认出来。

如果询问学生如何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的回答大都是“长方形扁扁长长的,正方形方方正正的”。

这反映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停留在整体直观感知的水平上。

此时学生头脑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更多的是依附于生活中具体物体的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教学活动设计
単元来源: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数学(二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
【所属模块/主题】
图形与几何/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角与直角,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的初步认识
【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1.研读课标与分析教材、学情
在《课程标准》中,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是低年级小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学习内容。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几何小实践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学生需要借助与生活场景的联系和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以生活场景为起点,让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搭一搭等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直角,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基本要求有: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正方体都有8个顶点,12条棱,6个面。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制定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与直角。

(2)初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能够动手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

(3)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正方形是长方形的特殊形式。

(4)通过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二)、案例呈现
1、设定活动目标(问题导向A )
正方体、长方体的初步认识
认识顶点、面、棱
比较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拼搭大正方体 角与直角
活动三的设计与评估用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