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图文稿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图文稿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图文稿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众所周知,有节奏的呼吸是可以受意识控制的,常规状态下的节奏行走完全是人为训练的。这些都为孩子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生理基础。好动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孩子们常常会利用各种物品敲打发出的声音而满足探究的情绪,这种探究特点也为幼儿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同时为幼儿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提供了可能。

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中国古代《乐记》也说“致乐以冶心”,意思是说音乐以它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应是培养人的教育。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更需要幼儿园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现阶段,一些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甚少,有的幼儿园即使开展了节奏活动,但活动中注重的是幼儿技能的掌握,孩子们是否愿意接受,是否快乐,教师顾及不到,孩子们

在这样的节奏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情感受到了压抑。

我园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园,有着较多的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教师和幼儿每年的文艺表演、舞蹈比赛等均都获奖,尤其是军鼓表演,在我区还是个艺术特色项目,知名度较高。但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深刻的反省到,音乐活动的愉悦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选择了“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节奏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宇宙间的万象,处处存在节奏,如风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走路声以及人的心跳、脉搏、人的动作、人的语言等等,可见“节奏”是人的本能,只不过需要加以诱、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

音乐节奏活动: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而音乐节奏活动就是根据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等特点进行均匀的、有规律的组合并重新再现的过程。它可以表现为语言节奏、声音节奏、身体节奏、歌舞节奏及器乐节奏等。

幼儿园的音乐节奏活动:接近土壤的、肌体的、能为每个人所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质朴的、能够让幼儿自愿参与的、自我愉悦的、自然发展的音乐节奏活动。以节奏为基础,让幼儿从节奏起步,引导他们逐步进入音乐天地,进行大胆的音乐创作。

有效性:即策略方法得当、参与者主动积极;活动目标的定位、活动内容选择、活动过程的安排、活动效果的呈现达到最佳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艺术教育目标中也指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艺术教育指导要点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瑞士着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Dalcroze)认为: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3、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核心理念是: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而舞蹈其实是移植至身体之中的音乐。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四、课题的价值

1、《纲要》的颁布和执行为我园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法律依据。我园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的演奏乐器,还可以是有节奏地念儿歌、讲故事;有节奏地体态律动、有节奏地歌舞表演和各种形式有机组合的同时表现。在器乐演奏方面,可以是正式的乐器,也可以是能发出乐声的安全无毒的各种工具、用品或器具等自然物。有创新的空间。

2、在前辈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园试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孩子自愿参与活动、自由选择道具、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从而达到陶冶

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情绪、促进自身的协调,在轻松愉快的自然状态下提高音乐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践与研究,旨在贯彻和落实《纲要》的精神,转变师生的观念,对幼儿园现行的音乐教育的理念、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尤其是音乐节奏活动在各年龄班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方法策略、乐器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园师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师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与音乐表现能力,并使之成为我园艺术教育园本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使教师、家长等对“幼儿参与音乐节奏活动”有

一个全新的认识。

2、探索构建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基本体系与操作结构。

3、探索各年龄班音乐节奏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组织策略。

4、探索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及幼儿愉悦情绪体验

的路径。

5、探索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人员的组织管理等。

(二)课题研究内容

1、对幼儿园现行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

2、对当今国内外幼儿音乐节奏活动成果进行学习性的实践研究。

3、探索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指导策略。

4、探索幼儿在音乐节奏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5、探索幼儿园在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中游戏的设置、环境的创造、材料的供给

及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等。

六、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在园的全体幼儿。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就目前国内外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及活动开展进行文献研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操作模式和研究成果,为我园的研究提供基础。

资料收集法:许多有益的经验、好的音乐题材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整个研究阶段我们都要多收集资料,多研究音乐素材,建立课题材库。

调查法:就目前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及活动开展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案例的分析、实地考察等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依据。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和确立幼儿园的音乐节奏活动研究方案,确立研究步骤,开展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就研究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循环中,为最终的目标服务。

观察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观察,了解其反映,并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进行幼儿的跟踪观察记录与分析。

个案研究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教师指导幼儿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课例及幼儿参与音乐节奏活动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活动开展的点滴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

七、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与成效

(一)、下发调查问卷,建立音乐素材库,奠定课题实践与研究的基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下发了调查问卷表,了解教师、幼儿开展音乐节奏活动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既缺少系统的方法指导,也缺乏适合运用的现成音乐。为了更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对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搜集文稿、音像、网络资源,归集成

了我园的“课题实施素材库”素材库中。按照音乐的不同归属,如中国民族乐曲、外国流行乐曲、儿童乐曲、现代流行乐曲等进行分类,将可为幼儿园用的音乐素材统统归纳进来,以为备用。在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中我们还不断完善素材库的建立,将具有实施价值的素材进一步统整起来,为己所用。从最初的文本性素材库→中期的网络素材库→后期的CD碟片素材库,素材库的建立日趋规范化也更为课题研究所用,成为老师们选择音乐的“资料宝库”。

(二)、音乐节奏活动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性实践与研究

1、让“快乐晨间韵律”掀开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序幕

我们遵循“快乐律动”的宗旨,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踏着节奏,快乐地欣赏、表现,从一日活动的早晨开始。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我园自编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的“快乐晨间韵律”教材(光碟),收录48个韵律活动范例。托班,小动物模仿韵律;小班,儿童歌曲表现韵律;中班,民族音乐表现韵律;大班世界名乐表现韵律,体现了各年龄班的特点。现在,每天的这一活动环节已成了孩子的开心时刻。

2、让节奏迥异的音乐调节幼儿园的管理秩序

我们设计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即科学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在幼儿游戏,午餐,午睡,散步,起床,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每个角落在需要音乐的时候都能适时弥漫音乐气息,使幼儿产生愉悦,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好的每一天。一组乐曲熟悉一段时间后,再更换一组,这样,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是靠原来单一紧张,压抑的口令或信号,而是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来接收特定的信号,使得幼儿在园秩序井然。如:入园选择儿童乐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晨间锻炼选择“小兔儿乖乖”、“健康歌”“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巴啦啦小魔仙”、“白龙马”等刚柔相济的音乐,组织幼儿整理、排队,热身、运动等;午睡时间则选择“摇篮曲”让孩子酣然入梦乡;离园音乐选择以活泼节奏的“放学歌”告知孩子们,愉快的一日在园生活即将结束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可接触到大量的音乐名歌名曲,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

(三)、音乐节奏活动在集体教学中的课例实践与研究

通过园本课例的实践探索,我们已初步构建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基本体系与操作结构,归纳出各年龄班音乐节奏活动目标和课程内容,并在教学中让教师形成并掌握音乐节奏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有效组织的策略。

集体教学教研活动例举:《毛毛虫挠痒痒》、《可爱的精灵》。

1、以“符号化”活动理论为先导。符号是指人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艺术符号化活动的基本心理转换机智,主要就是类比思维。许卓雅教授在“教与学的心理探秘”中提出符号在节奏教学中运用的总谱法,通过使用幼儿可以接受的符号图谱,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

2、聚焦问题,寻找适合节奏教学的表现符号

(1)音乐节奏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用的符号对幼儿的意义何在

(2)音乐节奏教学中有哪些适合幼儿接受的符号如何予以运用

3、课例实践

课例1《毛毛虫践挠痒痒》片段

(1)观看课件讨论歌词内容

师:谁在玩挠痒痒

幼:毛毛虫、花、……毛毛虫给小花儿挠痒痒……

师:毛毛虫是怎么走到小花朵小花儿那儿的呢

幼:爬呀爬呀

师:看它的身体,我们学一学[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幼:是扭

师幼:毛毛虫扭扭扭扭呀扭呀扭呀扭扭扭扭扭扭扭扭师:小花朵怎么了

幼:笑了、很高兴、受不了了然后大笑……

师幼:小花朵笑起来笑呀笑呀笑呀笑哈哈哈哈哈哈哈(2)探索并尝试节奏×××××××——

(扭扭扭扭扭扭扭;哈哈哈哈哈哈哈)

【个别幼儿尝试念,教师鼓励,集体跟学】

……

课例2《可爱的精灵》片段

……

(1)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各角色的节奏型,同时教师出示节奏图谱。

师:小精灵来了,它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哒哒哒哒哒哒

幼:轻轻的

师:还有呢速度

幼:快快的

师:我们一起用小手拍一拍

【幼拍手,轻轻快】

师:用小脚走一走

【幼走小碎步 |××××××××|】

师:你们觉得魔鬼走路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哐~~~~~~哐~~~~~~

幼:很可怕

幼:声音很响

师:我们一起走一走

【师幼抬高脚用力往下踏步|×—×—| 】

……

4、研讨交流总结

(1)幼儿音乐节奏的感知离不开符号的运用,它是幼儿对音乐理解的支架。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如课例1《毛毛虫挠痒痒》;动作符号,如课例2《可爱的精灵》;视觉符号,如课例3《金孔雀》(省略);心理学感知觉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事物时,开放的感知觉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丰富。音乐教学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应该是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而其中运动对于音乐感知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动作符号的运用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节奏性质的掌握和表现力。

(2)音乐节奏的不同类型感知无优劣之分,重在合理运用和多感知通道的协同。不断将符号为节奏教学所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的

经验,探索发现音乐节奏的意义所在,感受体验,最终促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音乐节奏活动在班级区域中的专项实践与研究

1、音乐区域开展节奏尝试活动

我们为孩子提供符合其可接受性的乐器(或自制乐器)、图谱、画谱等,让幼儿自主操作、快乐游戏。比如,第一次的认识乐器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的“乐器”放置在表演区,并不提示幼儿乐器的名称和功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头两天,孩子们只是摸摸,没有动手玩;第三天,有一个孩子用鼓棒敲响了大鼓,“咚咚咚”的声音吸引了其他小朋友,从众效应,都跟着敲了起来,敲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位置不同、击打物不同,敲出的声音就不一同,之后的几天,孩子热衷于击鼓游戏,乐此不疲,打鼓的水平越来越高。放学家长来接也迟迟不肯回去。又如,在大班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先给幼儿定一个主题“春天来啦”,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用节奏和着音乐来表现,请幼儿自己排练,表演给大家看。幼儿也可以自己想主题,创编节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体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我园已总结制订各年龄班“音乐节奏区域指导手册”,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语言区域中拓展出幼儿喜闻乐见的节奏游戏

在语言区域,我们尝试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从语言的节奏到身体表现节奏再到音乐节奏的控制,这些好玩儿的节奏儿歌与游戏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例举:

(1)节奏“对话”

可以先规定给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重复与记忆,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

先用手势,再用乐器。如:一幼儿先拍×— | ×— | ×××× | ×— || 下一位幼儿可以重复×— | ×— | ×××× | ×— ||。

(2)我变你不变

所有的幼儿拍一种节奏,如:×— | ×— |×— | ×— ||,再请一名幼儿拍不同的节奏×××× | ×— | ×××× | ×— ||,不同的节奏可以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如声音较为突出的鼓或者嚓等。

(3)有趣的节奏椅子

将桌子围成一个圈,每边有四张桌子,幼儿分成四组,手持小椅子,游戏开始后,每位幼儿自己找位子在桌子面前坐下,每张桌子前最多坐四位幼儿,也可以不坐。

幼儿可念成:

×× | ×××× | ×— |×— ||

××× | ××× | ×× | 0 0 ||

根据幼儿组合的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型。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八、课题研究的再思考

乐节奏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我们感觉到相关策略方法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没有提炼形成完整的技术。有些节奏方法的组合运用超出了孩子的年龄接受范畴,偏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节奏而节奏的现象还存在,教师在如何创设快乐的游戏氛围和用有趣的表达方式调动幼儿节奏表现力上,还缺乏专业的指导帮助,这是我们后期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我园2005年就成立了南京市第一支幼儿军鼓队,结合课题的全面实施,军鼓队活动十分活跃。小军鼓队员们在升旗、节庆、六一表演、广场演出等表演中绽放光彩。同时,结合年龄特点,我们在各年龄班成立的节奏器乐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操作机会,展现了他们的音乐才能。每年的艺术

节,每个班的孩子都能“秀”一手。但音乐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我们还应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我园文化特色建设

的有效载体和助力器。

(执笔徐宁芳陈贻莉)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意见《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是奥体艺术幼儿园承担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紧密围绕“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理念,以幼儿的可接受性为出发点,开展了大量的较为丰富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幼儿园结合自身的艺术教育特色,从音乐节奏的集体教学、音乐节奏在幼儿园一日环节的渗透、音乐节奏在游戏区域中的实施以及表演性音乐节奏活动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务实且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完善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此次结题现场听取汇报、审阅资料、交流答辩,我们认为此课题的成果性内容具有显像性,对园本课程与园本特色的形成均起到了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课题鉴定建议:

1、对于“有效性”的界定需要更开阔的视角,表述要到位,指向性要更明确。

2、音乐节奏的愉悦性和游戏性功能需进一步发挥,小班的节奏教学要符合年龄特

点,增加具体形象的说唱和肢体动作表现,突出“爱”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3、作为园本课程的组成部分,节奏活动内容与指导策略的完整性要加强,形成可

操作的技术成果。

鉴定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该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过程清晰,成果形式丰富。一致同意结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