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指导:子宫收缩力

合集下载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占妊娠足月分娩总数的99.75%。

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仅占足月妊娠分娩的0.25%。

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于暂时的,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3.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4.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称为产褥期,一般为6周。

5.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及坏死的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的液体。

6.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征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

是一种综合症状,主要发生在临产过程中,也可发生在妊娠后期。

发生在临产过程者,可以是发生在妊娠后期的延续和加重。

7.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一分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精心护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

8.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9.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分娩者。

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多小于2500g,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

1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11.前置胎盘:正常胎盘附着于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或侧壁。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

12.异常分娩:影响产妇分娩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

这些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几个因素间不能相互协调适应,而使分娩过程受到阻碍,称为异常分娩,又称难产。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妇产科护理常规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措施:1、帮助孕妇了解妊娠的正常生理过程,各期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在临产先兆出现后应及时住院,教导孕妇抚养孩子的知识和技能。

2、告知孕妇若为早孕、高危孕妇,以及孕期第20、24、28、32、36、37、38、39、40周,应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3、推算预产期,依末次月经推算,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4、孕妇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改变会影响胎儿发育,帮助孕妇树立妊娠分娩的信心,解除对妊娠和分娩的焦虑、恐惧心理。

5、若出现阴道流水现象,应嘱孕妇平卧,以免脐带脱垂危及胎儿生命。

6、指导用药,妊娠期间应避免乱用药物以免对胎儿有害。

7、孕妇在妊娠各期获得丰富营养、足够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健康教育:(一)妊娠早期1、外阴要清洁卫生,以清水淋洗,每月1-—-2次.2、经常洗澡以保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及皮肤排泄。

3、做好口腔卫生,选用软毛刷刷牙。

4、孕妇不可吸烟、饮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二)妊娠中、晚期1、自计胎动,了解胎动的正常值。

2、乳房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乳头及皮肤皱褶处,防止发炎,皲裂,扁平或凹陷者可于擦洗时用手捏住乳头根部往外牵拉。

3、适当的活动或运动。

其中散步和体操是最佳活动方式,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

4、指导孕妇进行胎教。

正常孕产妇分娩期的护理措施:帮助产妇办好入院手续,介绍待产室及产房的环境。

采集病史并完成护理书写。

2、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给予产妇支持和鼓励,缓解、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协助其生活护理。

3、观察生命体征,胎心音、产程进展,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

4、做好新生儿护理,协助胎盘娩出并检查。

预防产后出血,留产房观察2h,注意产妇子宫收缩,子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否,阴道出血量及有无阴道壁血肿。

仔细检查软产道,正确及时进行会阴切开缝合术或会阴裂伤修补术。

5、帮助母婴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6、提供良好的舒适的环境,给予消炎,易消化流质饮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1.月经: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出血的现象。

2.妊娠: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生长的过程。

3.蒙氏结节: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

4.黑加征:妊娠6~8周时,阴道黏膜及子宫颈充血,呈紫蓝色,阴道检查子宫随停经月份而逐渐增大,子宫峡部极软,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

5.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

6.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7.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8.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9.分娩机制:胎儿先露部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个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期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过程。

10.临产: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11.胎头拨露:胎头于宫缩时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在宫缩间歇期时,胎头又缩回阴道内。

12.胎头着冠: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期时也不再回缩。

13.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一段时间,一般6周。

14.高危妊娠:指妊娠期有个人或社会不良因素及有某种并发症或合并症,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者导致难产者。

15.胎儿窘迫:指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现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

16.流产:凡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为流产。

17.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

18.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分娩者。

19.早产临产:妊娠28~37周间,出现20分钟≥4次且每次持续≥30秒的规律宫缩,并伴随宫颈管缩短≥75%,宫颈进行性扩张2cm以上。

20.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

21.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

妇产科名词解释

妇产科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子宫复旧: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后的子宫,在产褥期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中称为子宫复旧。

2、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3、妊高征:发生在妊娠20周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妊娠结束后迅即恢复正常的疾病。

4、早产: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196—258日)分娩者5、产后出血:胎儿出后24小时内限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

5、产后出血:胎儿出后24小时内限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

1、播散性淋病:上生殖道感染淋菌,可通过血行传播,引起全身性淋病,称为播散性淋病。

表现为皮疹、各种神经痛,还可发生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炎症,甚至淋菌性败血症.血培养具有诊断价值。

2、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应用促性腺激素治疗时,其刺激卵泡过度发育,从而分泌大量雌激素使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大量液体进入腹腔、胸腔及组织间隙医学|教育网整理,形成腹水、胸水、组织水肿;血容量减少,严重者可出现无尿、水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等,这种情况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3、宫颈移行带:宫颈外口的鳞状上皮与颈管柱状上皮交接部,此间形成的区域为宫颈移行带区,此区常为宫颈癌的好发区.4、宫颈扩展期:即第一产程,指从出现间歇5~6min的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5、生期心肌病:是发生于妊娠期最后3个月至产后6个月内的扩张型心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咯血、胸痛、肝肿大和浮肿等心力衰竭的症状。

妇产科学重点名词解释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可分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可分头先露、臂先露、肩先露. 胎方位:胎儿先露即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例如枕左前、骶左前、肩左前。

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从母体内全部娩出的过程。

产力:是产妇自身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以子宫收缩力为主。

妇产科护理操作规范

妇产科护理操作规范

妇产科护理操作规范一、坐浴【目的】1.通过水温及药液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减轻外阴炎症与疼痛,使创面清洁,利于组织修复。

2用于外阴、阴道手术前的准备。

【用物准备】坐浴椅、消毒用的坐浴盆、药物、纱布或干净小毛巾。

【操作方法及程序】1.遵医嘱配置坐浴溶液或温开水。

坐浴温度以病人舒适为宜,一般为38~40℃。

2.将坐浴盆置于坐浴椅上,嘱病人排空膀胱后将整个外阴部浸泡在药液或温开水于中20~30分钟。

3.坐浴后擦干会阴部,有伤口者局部换药。

【注意事项】1.坐浴溶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防止烫伤皮肤,水温下降后应及时调整。

2.坐浴水量不易过多,以免坐浴时外溢。

3.阴道有出血者禁止坐浴。

二、阴道灌洗【目的】1.清洁阴道,促进阴道血液循环,减少阴道分泌物,缓解局部充血。

用于控制和治疗阴道炎症、宫颈炎。

2.用于妇科手术前的阴道准备。

【用物准备】垫巾、窥阴器、灌洗筒、橡胶单、橡皮管、灌洗头、弯盘、污物桶、适宜温度的灌洗溶液、阴道用药、无菌纱球。

【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取膀胱截石位,暴露会阴部。

2.将灌洗筒挂于距床沿60~70cm的高处,排去管内空气,试水温适当后备用。

3. 用灌洗液先冲洗外阴,将窥阴器插入阴道内,将灌洗头沿阴道侧壁插人至后穹窿处开始灌洗,,冲洗时轻轻旋转窥阴器更换位置,使灌洗液能达到阴道各部冲净为止,拔出灌洗头,再冲洗一次外阴部,扶病人坐起,使阴道内存留的液体流出。

4.灌洗完毕,协助病人擦净外阴,穿好衣裤。

【注意事项】1.灌洗液以41~43℃或病人感觉舒适为宜。

2.阴道有出血者不做阴道灌洗。

三、阴道擦洗上药【目的】清洁阴道,阴道用药、上药及术前准备。

【用物准备】窥阴器、长镊或海绵钳、药物、碘伏纱球、无菌干纱球。

【操作方法及程序】1.准备好用物,协助病人取膀胱截石位。

2.用碘伏纱球先消毒外阴部,再置窥阴器暴露宫颈,依次为宫颈、阴道穹窿、阴道壁。

3. 用干纱球擦净多余消毒液。

4.遵医嘱局部置药,可用喷粉管将药物喷在宫颈上,若是药片需放置于后穹窿。

妇产科子宫收缩无力疾病诊断与护理PPT课件

妇产科子宫收缩无力疾病诊断与护理PPT课件

协调性子宫收缩无力
温肥皂水灌肠:对于宫口开3 cm以上,胎膜未破者,可用温肥皂水灌肠,以促进肠蠕 动及排气、排便,并刺激子宫收缩。
人工破膜:头盆相称,宫口扩张3~4 cm,可行人工破膜,利于儿头压迫子宫颈,引 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破膜过程预防脐带脱垂。破孔不能太大,位置应 该高些,应避免在宫缩时破膜。
不协调子宫收缩无力
应该及时治疗,给予支持疗法。估计4小时之内不会分娩可给杜冷丁 100mg,肌注或安定10mg静脉推注。经过睡眠等休息仍不能恢复正常 或又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者应立即行剖宫产。行剖宫产前给产妇吸氧, 以缓解胎儿宫内窘迫。
05
预防
预防
产前应对孕妇进行有关妊娠、分娩方面的生理教育。分娩时应给予 具体指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在产程过程中给予生活护 理及治疗,如适当地补充水分及营养。不能进食者,应该静脉输注 5%~10%葡萄糖液500~1000ml 及维生素C l~2g。疲劳者,可 给苯巴比妥钠0.1~0.2g肌注或杜冷丁100mg 肌注。产程过程中应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大小便。
分类
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无力
临床常称为倒置宫缩,宫缩由子宫两角发起,集中宫底中线向下扩散,宫底最强,下段较弱 的极性及对称性,甚至兴奋的极性倒置,形成子宫下段收缩强,收缩波由下而上扩展。有时 出现子宫肌多点兴奋而类似心房纤颤,所谓子宫纤颤,引起不协调子宫收缩无力。临床表现 为宫缩间歇时子宫收缩不缓解,产妇感觉宫缩强、腹痛剧烈、疼痛难忍。由于子宫肌多点兴 奋,致使子宫收缩乏力不能形成有效宫缩,宫口扩张停止,产程进展停滞。过去称为高张性 子宫收缩无力实际宫腔压力不高,这种宫缩无力由子宫收缩不协调所造成。
02
病因
病因
产道、胎儿因 素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子宫收缩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子宫收缩

妇产科主治医师——子宫收缩子宫收缩乏力对母儿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对产妇的影响产程长,产妇体力消耗、疲乏无力、肠胀气、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引起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均影响子宫收缩。

第二产程延长,膀胱受压形成尿瘘,也容易引起产后出血。

2.对胎儿的影响协调性宫缩乏力使产程延长,手术产率高,胎儿产伤增多;不协调性宫缩乏力不能使子宫壁完全放松,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胎膜早破易造成脐带受压或脱垂,发生胎儿窘迫甚至胎死宫内。

子宫收缩过强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有急产史的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应提前住院待产。

临产后不应灌肠。

提前做好接产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

胎儿娩出时,勿使产妇向下屏气。

产后仔细检查宫颈、阴道、外阴,有撕裂应及时缝合。

未消毒接产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强直性子宫收缩应及时给予宫缩抑制剂,仍不能缓解强直性宫缩,应行剖宫产术。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应停止阴道内操作及停用缩宫素,给予镇静剂。

狭窄环仍不能缓解,宫口未开全,胎先露部高,或出现胎儿窘迫征象,均应立即剖宫产。

宫收缩乏力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胎先露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导致继发性宫缩乏力。

(2)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多胎妊娠、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失去正常收缩能力。

经产妇使子宫肌纤维变性影响宫缩。

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等)、子宫肌瘤等,均能引起宫缩乏力。

(3)精神因素:产妇恐惧、精神过度紧张、睡眠少、膀胱充盈、临产后进食不足、过多消耗体力、水及电解质紊乱,均可导致宫缩乏力。

(4)内分泌失调:可影响肌细胞收缩,导致宫缩乏力。

(5)药物影响:临产后使用大剂量镇静剂、镇痛剂及麻醉药,如吗啡、哌替啶、苯巴比妥钠等,可抑制宫缩。

孕期的子宫经常会出现收缩,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一、生理性生理性子宫收缩自孕12-14周起即可出现,表现为不规则的无痛性收缩,孕妇可以感觉到腹部发紧,也可从腹部扪到子宫发硬,每日出现的次数稀少,以后随着妊娠进展,宫缩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但没有规律性,强度不会使宫腔内压力超过2KPa,所以没有分娩宫缩的疼痛咸。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妇产科护理学名词解释1.【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

在非孕期长约1cm。

子宫峡部的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为组织学内口。

峡部属于宫体。

2.【真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界线以下为真骨盆(小骨盆)。

3.【会阴】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

4.【月经】在内分泌周期性调节下,子宫内膜发生了从增生到分泌的反应。

如不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内膜则衰萎而脱落伴有出血,如此周而复始发生的子宫内膜剥脱性出血。

5.【性周期】又称月经周期,是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

6.【子宫附件】女性内生殖器中的输卵管和卵巢被合称为子宫附件。

7.【阴道自净作用】指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影响下增生变厚,增加抵抗病原体侵入的能力,同时上皮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乳酸,维持阴道正常的酸性环境,使适应于弱碱性环境中繁殖的病原体受到抑制的一种女性的自身防御功能。

8.【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约从18岁开始,持续30年左右。

此期特征为卵巢功能成熟并分泌性激素,引起周期性排卵和行经。

9.【双合诊】检查者一手示指和中指涂擦润滑剂后伸入阴道内,另一手放在腹部配合检查。

10.【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身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11.【受精】精子与卵子结合的过程。

12.【蒙氏结节】妊娠早期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13.【生理性贫血】妊娠时血容量增加时,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浆约应增加100ml,红细胞约增加500ml,使血液稀释出现生理性贫血。

14.【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量降低,血液下降。

15.【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16.【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17.【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一节讲义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一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初级护师考试辅导《妇产科护理学》第三章第一节讲义第三章 分娩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本节考点:(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状态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

若四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顺利经产道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例题: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取决于A.产力、产道B.产道及胎儿的大小C.产力、产道与胎儿,包括胎位、胎儿大小及有无发育异常D.产力、产道及会阴盆底的情况E.产力、产道及胎儿大小[答疑编号500699030102]『正确答案』C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子宫收缩力为分娩的主要力量,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中,使子宫颈口开大,迫使胎儿下降娩出。

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时起辅助作用。

(一)子宫收缩力: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常宫缩是子宫体部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

临产后随着产程进展,每次子宫收缩的强度由弱到强(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极期),随后由强到弱(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间歇期子宫肌松弛。

如此反复,直至分娩全部结束。

在全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频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加强,子宫腔内压力逐渐加大。

临产开始时,宫缩持续时间30秒,间歇期约5~6分钟。

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当宫口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长达60秒,间歇期可缩短至1~2分钟。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

(二)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 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妇产科笔记 总结:正常分娩

妇产科笔记 总结:正常分娩

正常分娩一、分娩妊娠达到及超过28周,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至全部从母体排出的过程。

–早产:妊娠在28-36+6周之间分娩–足月产:37 -41+6周之间分娩–过期产:42周及以上的时间分娩–流产围产期分娩动因:宫颈成熟是分娩发动的必备条件;缩宫素与前列腺素是促进宫缩的最直接因素二、决定正常分娩的要素1. 产力2. 产道3. 胎儿4. 社会心理因素1.产力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统称腹压)肛提肌收缩力产力-子宫收缩力:节律性:不随意、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伴疼痛对称性:两侧宫角(起搏点)-宫底中线-宫体-宫颈缩复作用:宫腔缩小,宫颈管消失极性:宫底2倍强度于子宫下段缩复:• 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越缩越短• 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子宫下段拉长产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1.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助力量。

2. 宫口开全后,每当宫缩时反射性引起排便的动作。

3. 在第二产程末期配以宫缩时运用最有效-指导用力。

4. 第三产程能迫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产力-肛提肌收缩力1. 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2. 当胎头枕部位于耻骨弓下时,能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3. 胎儿娩出后,当胎盘降至阴道时,肛提肌收缩力有助于胎盘娩出;2.产道骨产道、软产道• 骨产道-真骨盆,是产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小、形状与分娩关系密切• 软产道-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骨盆平面• 骨盆入口平面(入口前后径11cm,横径13cm,右斜径12.75cm)• 中骨盆平面(坐骨棘间径, 10cm):骨盆最小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坐骨结节间径, 9cm)软产道:• 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组织构成的弯曲管道。

• 子宫下段-由非孕时的子宫峡部(1cm)演变而成,临产前长7 ~ 10 cm• 子宫颈-临产前长约2 ~ 3cm,临产后初产妇的变化是:宫颈管先消失,然后宫口扩张。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讲义

第十二章 分娩期并发症妇女的护理 讲义

大学医学院讲义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

产后出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5%~10%。

产后出血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希恩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

1.子宫收缩乏力2.胎盘因素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1.阴道流血2.低血压表现产妇可诉口渴、心慌、头晕,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低血压甚至休克的表现。

1.护理评估(1)健康史尤其注意收集与产后出血病因相关的健康史。

(2)身体状况评估产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休克指数法等。

评估低血压表现。

初步判断产后出血原因: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四、产后出血妇女的护理(3)心理-社会状况(4)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测量中心静脉压、血常规、凝血时间等)。

(5)治疗要点针对出血原因,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2.常见护理诊断/问题(1)恐惧与大量失血、担心自身安危有关。

(2)潜在并发症:出血性休克。

(3)有感染的危险与失血后抵抗力降低及手术操作有关。

3.护理措施(1)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的预防措施。

(2)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针对原因迅速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1)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出血的止血方法按摩子宫:腹壁按摩宫底法、腹部-阴道双手按摩子宫法。

应用宫缩剂:缩宫素、麦角新碱、前列腺素类药物等。

宫腔填塞:球囊填塞、纱条填塞。

其他:子宫压缩缝合术、结扎盆腔血管、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

2)胎盘因素所致出血的止血方法胎盘滞留:检查宫腔情况。

如果胎盘已剥离,立即取出胎盘。

胎盘植入:胎盘粘连者,可徒手剥离胎盘后协助娩出。

胎盘植入肌壁者应根据病人出血情况及剥离面积行保守治疗或子宫切除。

胎盘残留:对胎盘、胎膜残留者应用手或器械进行清理。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

妇产科护理学知识点

(二)1、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外生殖系统及其相关组织。

2、骨盆由左右两块髋骨和1块骶骨及1块尾骨组成。

骨与骨之间有三种4个关节:耻骨联合、1对骶髂关节、骶尾关节。

以上关节均有韧带附着,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较为重要,骶尾关节活动度最大。

3、骨盆作用:保护内脏;承受并传导重力;(在女性)构成骨产道。

4、骨盆分界: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以上为假骨盆(大骨盆),以下为真骨盆(小骨盆)。

测量假骨盆的某些径线,可作为了解真骨盆大小的参考。

真骨盆的标记有:①骶岬:第一骶椎向前凸出,是骨盆内测量的重要依据点;②坐骨棘:坐骨结节内上方,坐骨后缘中点突出的部分,可经肛门或阴道检查触到;③耻骨弓:夹角为耻骨角,正常为90°〜100 °。

5、骨盆的平面:①骨盆入口平面:横椭圆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线,后方为骶岬,测量前后径,平均正常直径11cm;②中骨盆平面最狭窄,纵椭圆形』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为骶骨下端,测量横径(坐骨棘间径)10cm;③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的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形的顶端时耻骨联合下缘,两侧是耻骨联合降支,后三角的顶端是骶尾关节,两侧是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三角形的共同底边,9cmo6、骨盆的类型:女性型最常见、男性型、类人猿型、扁平型。

7、骨盆底分三层:1)外层为一层筋膜(会阴浅筋膜)、三对肌肉(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

这层肌肉的肌腱会合于阴道外口与肛门之间,形成中心月 _____ 2)中层即泌尿生殖膈,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及一层薄肌肉(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形成。

3)内层即盆膈,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每侧肛提肌由耻尾肌、髂尾肌和坐骨肌三部分组成。

8、会阴:又叫会阴体,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肌肉及筋膜,也是骨盆底的一部分。

会阴体厚3〜4cm,呈楔状,内层为会阴中心腱。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八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第八章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预习项目--案例思考
该案例初步诊断为什么?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 该案例恰当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该产妇可能存在哪些护理问题?针对该产妇提
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预习项目--典型案例三
初产妇,28岁,G1P0,孕40周,宫口开全 2小时,胎儿未娩出。查:宫底部为臀,腹 壁明显触及胎儿肢体,胎心144次/分;胎 头下降程度为“+3”,矢状缝在骨盆左斜 径上,大囟门在右前方,骨盆无明显异常。
产道
或相互不能适应
胎分娩精受神心阻理

难产
第一节 产力异常
1.定义
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 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频率、强度发 生改变,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 为产力异常。
子宫收缩:
子宫收缩:
对 称 性 和 极 性
2.产力异常的分类
原发性
协调性(低张性)
乏力
继发性
不协调性(高张性)
子宫收缩力异常
4.减轻焦虑
临产后允许家属陪伴,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护士应多关心、安慰产妇,给予理解和安慰,鼓 励产妇及家属表达出他们的担心和不适,随时解 答他们的疑问,及时提供目前产程进展和护理计 划等信息,使产妇和家属心中有数,理解并能配 合医护工作,安全度过分娩期。
5.防治产后出血
1.对有异常分娩的产妇,产前遵医嘱查血型、 备血,做好输血输液准备。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护理评价
(1)产妇在待产和分娩过程中获得支持,满足了 基本需要且舒适度增加。 (2)解决了产妇宫缩乏力的问题,使产力恢复正 常状态。 (3)产妇进食、饮水正常,在第二产程时能有效 应用腹压。 (4)母婴顺利渡过分娩,无产后岀血等并发症的 发生。
产力异常——宫缩过强
原因

妇产科护理:产力异常02

妇产科护理:产力异常02
产力异常
产力异常
教学内容
宫缩异常 的类型 宫缩乏力 的原因 临床表现 对母儿的 影响 处理 宫缩过强 :急产(协调性 ) 病理性缩 复环(不协 调性 ) 痉挛性狭 窄环 护理评估 、诊断、措施 小结
类 型
子宫收缩乏力
原发性 协调性 (低张 性) 继发性
子 宫 收 缩 异 常
不协调性(高张性) 急产(无阻力) 协调性 病理性缩复环 (有阻力)
阴道助产 剖宫产
胎头在棘上可行剖宫产 镇静:安定、杜冷丁 催产素:指征、浓度、
速度、胎心变化。
协调 性宫 缩过 强(急产 )
一、特点:宫 缩生理特点存在. 二、母儿影响 1.产 道通 畅
母:产 道损 收 缩过伤、感 染、产后2.子 宫 三、处理 频、过强 出血
1.3. ,应提张、先生儿窒 息、颅 儿 :胎产史 急 儿窘 迫、新前住露 待速 下降有宫 2.有急 产先 兆、可 适当 抑制 宫缩 4.总 产程 小时 3( 急产 定 义 的外伤 )出血 、 、感染 3.院外 分娩 、可给 母儿 注射 抗菌素 及 伤 风抗毒 素、1500U、维 生素K、脐部
护理 措施
4.加 强产 时监 护 观 察宫 缩,胎 心率 及母 体生 命体 征的 变化 ,及早 发现异 常分 娩,减 少胎 儿窘 迫及 母体 衰竭的 机会 尤其 是使 用催 产素 的产妇 。持续 评估 缩宫 口,先 露下 降情 况。 5.催 产素 的使 用注意 点
6.对 产程 延长 与急产 的产 妇特 别留 意有 感染 的征 兆。 7.对 于已 发生 产程进 展过 速的 产妇 ,正 指导 产妇 用力 ,做好 接生 准备,预 防产 后出 血。
4.某女年龄36岁,初产妇,于规律宫缩前破 水,现已临产17小时,宫口开大3cm,因精神 过度紧张不吃、不喝,不合作。宫缩6-7分钟一 次,持续20-30秒,宫口不能如期扩张,胎先 露不能如期下降。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妇产科护理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早期妊娠:妊娠13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位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分娩:妊娠满28周(196日)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由母体娩出的全过程,称为分娩。

4.胎盘早剥: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5.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6.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者,称为羊水过多。

7.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自然破裂。

8.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频率有异常,称为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9.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者超过1000ml。

10.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及产褥期内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的局部和全身感染。

二、简答题1.预产期的推算方法末次月经第一日起,月份减3或加9,日期加7。

(如为农历,月份仍减3或加9,但日期加15)。

2.临产标志①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②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③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3.三个产程划分①第一产程又称宫颈扩张期。

从临产开始至宫口开全。

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②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一般数分钟即可完成。

③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后至胎盘胎膜娩出,约需5-15分钟,不应超过30分钟。

4.胎盘剥离征象①子宫底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②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③阴道少量流血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5.硫酸镁注意事项①膝腱反射必须存在②呼吸不少于16次/分③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或每小时不少于25ml④应随时备好10%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以便出现毒性作用时及时予以解毒。

妇产科护理学 课后习题答案

妇产科护理学 课后习题答案

教材课后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绪论1.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C (5)E2.思考题(1)答:1)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科学。

2)妇产科护理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妇科护理、产科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妇女保健等内容。

(2)答:妇产科护理是一门独立的课程,需要保护孕、产妇的安全和健康,为其提供怀孕、分娩、产褥及计划生育等过程中的身心健康护理,应具有高尚的医德,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以满足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需求。

第1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1.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B (3)B (4)C (5)B2.思考题(1)答:雌、孕激素的生理功能如下表:(2)答:子宫韧带共有4对,分别为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1)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的作用;2)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3)主韧带又称子宫颈横韧带,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重要结构;4)宫骶韧带将子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维持子宫的前倾位置。

(3)答:月经过后,子宫颈黏液的分泌量少。

随激素水平不断增高,宫颈黏液分泌量也逐渐增多,并变稀薄透明,至排卵前黏液拉丝可达10cm以上,此期行宫颈黏液涂片检查,干燥后镜下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这种结晶于月经周期的第6~7天即可出现,到排卵期最典型。

排卵后,受孕激素水平逐渐升高的影响,黏液分泌量减少,性质变黏稠混浊,拉丝易断,不利于精子通过,行宫颈黏液涂片检查,干燥后镜下可见成排的椭圆体,且结晶模糊。

(4)答:月经期多数女性无特殊不适,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但要注意休息和经期卫生。

也有少数女性因盆腔充血及前列腺素的作用,会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酸痛下坠等不适感,还有些女性可出现尿频,大便频繁通畅,情绪易波动,皮肤唑疮,乳房胀痛等情况,这些泌尿系统、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的症状一般较轻微。

也有少女在月经初潮刚来临的一段时间,尤其是每次月经前期,会出现下腹部明显疼痛的情况,随着生长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身体内分泌系统和激素调节的逐步成熟稳定,痛经情况会好转。

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影响分娩的四因素

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护士资格考试妇产科护理学:影响分娩的四因素导语: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胎儿畸形也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的因素之一,哪其他因素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逼出的力量,称为产力。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

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宫缩具有以下特点:①节律性。

②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向中央集中,左右对称,称为对称性。

③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称为极性。

④缩复作用: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放松,但不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而较前略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作用。

(2)腹肌、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腹肌及膈肌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肛提肌收缩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1)骨产道:指真骨盆,其大小、形状、轴、倾斜度都与分娩关系密切。

(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三、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胎儿畸形也是决定胎儿能否顺利通过产道的因素。

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胎头是胎体的最大的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

(1)胎头颅骨:由顶骨、额骨、颞骨各两块及枕骨一块构成。

颅骨间的缝隙称为颅缝。

两顶骨间为矢状缝。

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

两颅缝交界的空隙较大处称为颅囟,位于胎头前方,为两额骨与两顶骨的空隙,称前囟,呈菱形。

位于胎头后方,为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空隙,称后囟。

胎头骨缝和颅囟,有一定可塑性,分娩时颅骨可略微变形或重叠从而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分娩。

妇产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妇产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妇产科护理学重点知识归纳绪论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二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2.3妊娠诊断1、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孕妇自觉乳房轻度胀痛,乳头刺痛,乳房增大,乳头及乳晕着色,出现深褐色的蒙氏结节。

2、确诊早期妊娠常用的方法:妊娠试验金标准:B超检查3、不同妊娠周数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①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

②16周末:脐耻之间③20周末:脐下1横指④24周末:脐上1横指⑤28周末:脐上3横指⑥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⑦36周末:剑突下2横指⑧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4、每小时胎动范围:3~5次5、每分钟胎心音:110~160次6、正常胎方位:枕左前、枕右前。

7、胎先露: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8、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9、四步触诊法的目的:①了解子宫底高度,分辨子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②分辨胎背及胎儿的四肢位置。

③判断胎先露及先露是否衔接。

④进一步核对胎先露,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10、预产期的计算方法:①公历:月份+9或-3,日期+7②阴历:月份+9或-3,日期+1511、髂嵴间径:25~28cm,髂棘间径:23~26cm,坐骨结节间径8.5~9.5cm,平均9cm。

第三章分娩期妇女的护理1、影响分娩的因素:①产力:子宫收缩力(宫缩)、腹肌与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②产道:骨产道、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软产道。

③胎儿:胎儿大小、胎位、胎儿畸形。

④待产妇的精神和心理因素2、宫缩的三性一作用:①节律性:宫缩开始30s,间歇期5~6min、宫口全开60S,间歇期1~2min.②对称性:两侧的子宫角部。

③极性:子宫底部的收缩力最强、最持久。

④缩复作用:子宫容积逐渐缩小,有利于胎儿的娩出。

3、五条径线:①入口前后径(11㎝)②中骨盆横径,又称坐骨棘间径(10㎝)③出口前后径,又称坐骨结节间径(9㎝)④出口后矢状径(8.5㎝)⑤骶耻间径(18~20㎝)4、分娩机制的步骤:①衔接(入盆)②下降③俯屈④内旋转⑤仰伸⑥复位及外旋转⑦胎肩及胎儿娩出5、临产诊断: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或胎先露下降。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妇产科护理学考试重点!本科教材!1、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2、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3、胎产式:胎儿躯体纵轴与母体躯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4、流产:凡妊娠别满28周、胎儿体重别脚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5、适应性流产:指自然流产延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

6、异位妊娠:受精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时,称异位妊娠,也叫宫外孕。

7、妊高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指妊娠20周往后浮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峻时可浮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8、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简称功血,是由于调节繁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而全身及内外繁殖器官无明显器质型病变存在。

常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别一、经期延长、经量过多或别规则阴道XXX。

9、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胎盘前置。

10、继发性闭经: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往后因某种病理性缘故而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者,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11、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术中或术毕浮现心动过缓,心率别齐,面群苍白,头昏胸闷,大汗淋漓,严峻者甚至浮现血压下落,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12、产褥期: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成接近正常未孕状态的一段阶段,成为~,普通需六周。

13、葡萄胎:是一种滋养细胞的良性病变,要紧为组成胎盘的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变性,各个绒毛的乳头变为大小别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

14、纵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平行者。

15、横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垂直者。

16、歪产式:胎位纵轴与母体纵轴交叉者。

17、复合先露:偶见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臀并且入盆称~18、胎头拔露: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别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19、胎头着冠: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别再回缩,称为胎头着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临产后的子宫收缩力(简称宫缩)能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张、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临产后的正常子宫收缩具有以下特点:
1.节律性:宫缩具有节律性是临产的标志。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宫缩强度随产程进展也逐渐增加。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有利。

2.对称性: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迅速向子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然后以每秒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地遍及整个子宫,此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

3.极性:宫缩以子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则逐渐减弱,此为子宫收缩的极性,子宫底部的收缩力的强度是子宫下段的2倍。

4.缩复作用:每当宫缩时,子宫体部肌纤维短缩变宽,收缩之后肌纤维又重新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为缩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