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 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优点是通过对类比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和实际检测后,可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直观定性和定量描述。

缺点是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因可能存在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生产设备等差别,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的差异。

目前我们所遇到的评价项目多数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很难在本地找到理想的类比对象。

为此倡议成立全国性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协会,利用因特网技术,建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专业网站”。

实行会员制,把每个单位完成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资料分类上传,建立“类比资料数据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

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他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与职业相关的因素,能够对工作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保障职工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现场监测法、生物学检测法和物化学检测法等。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较低、数据易于处理等优点。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进行不同的问卷设计,例如对不同的职业人群进行不同的调查,或者针对不同的病因展开调查等。

问卷调查法的缺点是,数据来源于被调查者自己的报告,可能存在记忆偏差、信息缺失等问题,数据的客观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时,需要进行数据质量评估,并结合其他的数据来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现场监测法现场监测法是指在现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对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能够准确地反映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对有效地控制危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现场监测方法包括空气采样、噪声监测、射线监测、振动监测等。

就例如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过程中,通过抽样测试、样品测定等方法,利用专业设备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根据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定量和分析,以解决现场操作环境中的问题。

而且,现场监测和定量测定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对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生物学检测法生物学检测法是指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生物标志物,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非破坏性、信息量大等优点。

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尿液检测、毛发检测等。

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体中对职业危害物质的反应,来进行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

在操作中,需要先确定合适的检测生物标志物,并确保所选标志物与职业危害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振 动
CO、SO2 、NOX 电磁辐射
矿山开采、物料破碎、粉磨(水泥磨、生 料磨等处)
在窑尾的预热分解、窑中、窑头的煅烧和 煤粉在窑内的燃烧过程 生料计算机配料控制系统
实例四 火力发电厂
• 发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 • 可分为煤、灰、水、汽、电五条主线。 • 电厂燃煤由公路运输运至电厂,经输煤系统送入 锅炉房原煤仓,被磨煤机粉碎后喷入锅炉炉膛燃 烧,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出电力。在发电 过程中,由于汽水损失,需补充化学水处理后的 补给水。汽机凝汽器冷却水系统为二次循环供水 系统。燃煤在锅炉燃烧后生成灰、渣,飞灰经静 电除尘器收集,加湿后送往灰场贮存或供用户综 合利用。炉渣经捞渣机,由渣浆泵送至渣斗,由 汽车外运供综合利用或卸至灰场贮存。
• 实例六 煤化工项目 煤化工生产甲醇或生产合成氨 工艺较复杂(略)
生产装置名称
空分车间 气化车间 净化车间 备煤车间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CO、CO2、H2S、SO2、CS2、CH4、粉尘、噪 声、高温 CO、甲醇、H2S、SO2、CS2、CH4、烧碱、 噪声、低温 粉尘、噪声
氨合成车间
甲醇合成车间 动力车间(空压机房、供热 锅炉及热电站) 冷冻车间、氨库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 二、按法律法规、规章分 •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 素范围十大类,并列举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行业和工艺过程。 概况如下: • 分为10类,115种; • 1)粉尘(13) • 2)放射性物质(12) • 3)化学性物质(56) • 4)物理因素(4) • 5)生物因素(3) •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 •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 •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9)职业性肿瘤的职 业危害因素(8) • 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如何识别你身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系统问题等。
物理因素
总结词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等,长期暴 露可能对听力、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详细描述
许多工作场所的员工需要面对噪音和振动等 物理因素的干扰。例如,建筑工人在嘈杂的 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矿工长期 暴露在矿洞内的湿气和寒冷环境中,可能引 发风湿等疾病;而长期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 的工作人员,如雷达操作员和X光技师,可 能面临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健康风
02
关注职业卫生相关政策的动态,了解政策对工作场所和个人健
康的影响。
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
03
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自身职业卫生意识和能力


05
预防职业病的措施与建议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定期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 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预
防能力。
制作宣传资料,如海报、手 册等,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03
个人防护与健康管理
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手套、耳塞等。
根据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选择相 应的防护用品,如化学品的选用
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护服。
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用品,确保 其有效性。
保持工作场所清洁与卫生
01 定期清洁工作场所,包括地面、设备、工具等。 02 保持工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03 遵守工作场所卫生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劳动组织与工作制度因素涉及工作时间、工作强度、轮班 制等方面,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可能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 影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长时间的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频繁的加班和轮班制 等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工作制度因素,可能导致员工出现 疲劳、失眠、焦虑等问题。此外,长时间坐着或重复性工 作也可能导致肌肉骨骼问题,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因此,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以及提供适当的 休息和福利措施,对于维护员工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1)

• 液化石油气是—种低碳数的烃类混合物。其主要成 分是丙烷、丙烯、正丁烷、异丁烷、丁稀—1、顺丁 烯—2、反丁烯—2和异丁烯等,俗称碳三(C3)和碳 四(C4),以及少量的甲烷、乙烷、戊烷(残液的主要 成份)、乙烯和戊烯,俗称碳一(C1)、碳二(C2)和碳 五(C5)。此外,还有微量的硫化物等非烃化合物。 通常在民用液化石油气中,加入微量的甲硫醇、甲 硫醚等硫化物作加臭剂。液化气作为一个混合物,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厂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成分 也有差别。国标GB1174-1997只对其中的C5及C5以上 组分含量,要求小于3.0。
• 粉尘在GBZ2-2002里47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征求意见稿)加有机粉尘, 共48种。
• 2005年各类急性职业中毒报告326起613例,死亡28 例,病死率4.57%。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主 要是硫化氢94例和一氧化碳72例,其次是砷化氢44 例、苯44例、氨27例、磷化物26例、汞及其化合物 19例、苯的硝基氨基化合物17例、铅及其化合物16 例和氯气14例等。
• 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 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以固态、液态、 气态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生产环境。
• 气态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 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称为雾。
• 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O.1µm的固体微粒,称为烟。
• 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其粒子直径为0.1~l0µm 的固体微粒则称为粉尘。
(1)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 境空气中的化学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有的为原料, 有的为中间产品,有的为产品。常见的有氯、氨等 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铅、 汞等金属类毒物,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我国已出台 《职业病防治 法》等多项法 律法规,为职 业病防治提供 了法律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负责制 定职业病防治 标准,规范职 业病诊断和治
疗。
各级政府应当 加强对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领 导,建立健全 职业病防治责
任制。
企业应当履行 职业病防治主 体责任,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 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02
素识别
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如煤尘、水泥尘、石棉尘等 危害: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 识别方法:观察作业环境,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检查粉尘排放措施等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排气,采用除尘设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等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
健康监护: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职业病诊断:通过专业医生对疑似职业病员工进行确诊,并提供相应治疗建议
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为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对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等所制定的标准及其技术规范的总称。 标准体系构成: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标准等。
制定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国际性。
作用: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依据,为用人单位提供指导,为劳动者提供保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在工作过程 中产生或暴露于 工作环境中,对 劳动者健康造成 危害的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和不良的劳 动环境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修订)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修订)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产生场所甲醛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进癌变作用。

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

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细胞核基因突变、抑制DNA损伤修复、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甚至可以引起白血病。

在所有接触者中,孕妇和老年人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

甲醛属高毒类化学物质,急性吸入易导致眼、皮肤和黏膜强烈的刺激作用,轻者导致结膜炎、角膜炎、支气管炎,严重者可以发生喉痉挛、喉头水肿、肺炎甚至肺水肿。

国家标准:0.50mg/m3水加药间油加药间氨氨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水加药间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面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

氨属高毒类化学物质,短时间吸入高浓度可以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常伴有眼和皮肤灼伤,严重者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窘迫和心脏、肝脏损害。

国家标准: 30 mg/m3苯系物苯属高毒类化学物质,长期吸入一定高浓度的苯蒸气,可损害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而发生慢性苯中毒。

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继而症状逐渐加重,以产生严重后果。

慢性苯中毒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倦、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白血球(白细胞)减少,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可有出血现象,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二甲苯属中毒类物质,可经呼吸道、皮肤及消化道吸收,其蒸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有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吸收的二甲苯在体内分布以脂肪组织和肾上腺中最多,后依次为骨髓、脑、血液、肾和肝。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措施
02
电磁辐射
识别作业环境中存在的电磁辐射源,如微波炉、 计算机等,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
02

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高浓度化学 物质可能导致急性中毒, 如呼吸困难、抽搐、昏迷 等。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低浓度化学物质 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如肝 肾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 。
案例四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办公楼内可能存在空气污染、电磁辐射、长时间坐姿等职 业病危害因素。
02 03
控制措施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空气污染。同时 ,采用低辐射办公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为工作人 员提供可调节的座椅和电脑支架,减轻长时间坐姿带来的 身体疲劳。
效果评估
办公楼内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得到保 障,工作效率提高。
健康宣传
通过宣传栏、海报、微信 等渠道,向劳动者宣传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影响 和预防方法。
健康检查
鼓励劳动者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 业病问题。
心理疏导
为受到职业病影响的劳动 者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 助他们减轻焦虑和压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
04
实践案例
案例一:某制造企业的噪声危害控制
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 准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 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 手套、防护眼镜等。
培训和教育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 训和教育,提高其对职业 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 意识。
监督检查
对劳动者的个人防护用品 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确保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健康促进控制措施
健康教育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 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 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4机加工 ➢ 原料:工件,乳化液、切削液(润滑) ➢ 生产工艺:车、铣、刨、磨、钻 ➢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振动 ➢ 产品:略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5 焊装 ➢ 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 硅、铬、镍、硫、磷等;药皮:氧化铁、 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磷、硫、氨); ➢ 产地(煤炭、原油); ➢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 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生产性粉尘
➢ 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炭黑粉尘;石棉粉尘; 陶瓷粉尘; 滑石粉尘;水泥粉尘;云母粉尘; 铝尘;电焊烟尘;铸工粉尘;其他粉尘。
➢ 职业接触限值:47种/类 ➢ (注意“其他粉尘”的概念)
有毒化学物质
➢ 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 铍、铊、钡、钒、铬、铀;
➢ 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常用方法(新版)备注说明:安全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与生产在实施过程,两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进行共同管理的基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经验法、类比法、检查表法、资料复用法、工程分析法、实测法和理论推算法等。

事实上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扬长避短,方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1经验法经验法是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借助自身经验和判断能力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的工作场所的识别。

优点是简便易行。

缺点是识别准确性受评价人员知识面、经验和资料的限制,易出现遗漏和偏差。

为弥补上述不足,可采用召开专家座谈会的方式交流意见、集思广益,使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结果更加全面、可靠。

2类比法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别方法。

采用此法时,应重点关注识别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如: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料、产品结构等;②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相似性,包括有害因素产生途径、浓度(强度)与防护措施等;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中最常用的识别方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概述与实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概述与实例

生物因素
涉及到微生物、病原体和生物制剂对健康的威胁。
心理因素
工作压力、情绪变化等心理方面的因素对健康的 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通过不同的识别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工作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种分析法
通过分析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 确定可能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法
利用检测设备和方法对的实例
以下是一些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实例,让我们了解它们对工作环境和从业人员的影响。
化学因素
暴露在有害化学品环境中,如有 毒气体和腐蚀性化学品。
物理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 能导致听力损失和其他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
工作环境中存在微生物,如细菌 和霉菌,可能引发呼吸道感染。
心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 析概述与实例
本演示将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并提供实际例子。让我们 一起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话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是识别和分析的基础。
化学因素
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如毒性气体和化学品。
物理因素
来自噪音、辐射、高温等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工作环境检测法
对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 生物因素进行现场检测和评估。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方法
在识别了职业病危害因素后,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评估危害的程度。
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方法
根据危害因素的特性和暴露情况,评估对
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评估方法
2
健康的潜在影响。
分析从业人员暴露的来源、途径和频度, 评估暴露的程度。
高度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可能 导致工作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的重要性 • 是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 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特别是预评价)的基 础。 •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是否全面、 准确、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 的正确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 一、按来源分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a. 有毒物质(铅、汞、锰、苯、一氧化碳、有机磷 农药等) b. 生产性粉尘 (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 其他粉尘) 2.物理因素 a.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b. 异常气压: 高气压、低气压 c. 噪声、振动(主要指局部振动—手传振动) d. 非电离辐射(紫外光、激光、射频辐射—高频、 超高频、工频) e. 电离辐射:x射线 、γ 射线等

• • • •
噪声 一切有损昕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响。 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振动 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 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 手传振动 又称手臂振动或局部振动,指生产中使 用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 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电离辐射 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即波长<100nm的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 波长>100nm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 电磁辐射。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基本概念
• • • 职业性有害因素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 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粉尘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 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 毒物。 高温作业 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 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 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寒冷环境 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负荷联合作用于人体,引 起人体更多散热,导致人体发生冷应激反应的环境状态。 低温作业 work (job) under cold stress 平均气温≤5℃的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粉尘类: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 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 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 刺激性气体: 氯气、二氧化硫、氨、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甲 醛、氢氟酸 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 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 氯丁二烯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一、 概 述
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目标:促进和保持从事所有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最高水平上 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完美状况;预防由于工作条 件引起劳动者健康的异常;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免受健康有 害因素的伤害;安排并维护劳动者在其生理和精神心理上都 能够适应的环境中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调查检测法: 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 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 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测定项目 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 漏。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4)物理因素: 高温 高气压(打捞及海底救助业: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航空病) 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接触性皮炎: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三氯甲烷(氯仿)、三氯乙 烯 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焦油、沥青、木酚油 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紫外线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黑变病 焦油、沥青、汽油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存在或产生的对从 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 素。 主要包括: 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 中产生或存在的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a、化学因素;有毒物质:铅、汞、苯、氯、一氧化碳、 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 机粉尘等。 b、物理因素: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检查表法: 概念:对设计的工厂、车间、工段、装置、设备、生产环节、劳动过 程的相关要素以检查表的方式进行逐项检查,辨识分析各环节可能 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较广。可单独应用于一些工艺简单的项目,也可 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对一些工艺繁杂的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 识别。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化学性有害因素 ③ 刺激性和致敏物质
这类物质对人体虽不产生明显的中毒现象,但对皮肤粘膜 产生明显的刺激现象(如引起结膜炎、上呼吸道和深部呼 吸道炎症)或致敏现象(如过敏性皮炎、鼻炎、支气管哮 喘等)。如某些树脂的裂解产物、生漆、煤焦油、矿物油、 皮毛尘等。 ④ 致癌物 目前已知的致癌物有联苯胺、萘胺、四氨基二苯、四硝基 二苯、双氯甲醚、石棉、苯、氯乙烯、煤焦油、砷、镍、 铬、沥青等。
(7)导致职业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
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紫外线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噪声聋-噪声;铬鼻病-铬及其化合物、铬酸盐;牙酸蚀病-氟化氰、 硫酸(酸雾、硝酸酸雾、盐酸酸雾)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联苯、膀胱癌-联苯胺;白血病 -苯;肺癌-氯甲醚;肺癌、皮肤病-砷;肝血管肉瘤- 氯乙烯;焦炉工人肺癌-焦炉烟气;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 癌。
一、 概 述
职业病危害: 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 种危害。 职业病防护设施 以消除或者降低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 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或影响,达到 保护劳动者健康目的的装置、设备和器材等,如通风、 排毒、除尘、屏蔽、隔离等设施。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生物性因素 某些职业需要经常密切接触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此 类生物病原体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如接触或处理动 物、动物尸体、兽毛、皮革等可引起布氏杆菌病,炭 疽等病的发生,在林区工作可罹患森林脑炎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a、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b、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 c、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d、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e、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的限制,可能出 现遗漏和偏差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类比法: 概念:类比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职业卫生监测、统计资料进行类
推,识别、分析评价对象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已有相同或相似企业的建设项目中职业病危害因 素的识别优点: 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调查、监 测);
缺点: 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完全相同的类 比对象是十分难找的。因此在进行类比定量识别时,应根据生产 规模等工程与卫生防护特征、生产管理、以及其它因素等实际情 况进行必要的修正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 辅材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续) 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
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基苯胺、二 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 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 溶血性毒物:酚、砷化氢、磷化氢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续)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 有机氯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氯乙烯、氰及腈类化 合物(丙烯腈)
优点:通过系统的检查,能比较全面地进行辨识,应用范围广; 缺点: 检查表的通用性较差、同样受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大项目实施
起来花费时间长。对于不同行业、不同工艺的项目需要编制不同内 容的检查表,且编制一张完整有效的检查表技术难度较大。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工程分析法: 概念: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应原 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推测 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种职业 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目, 不易找到类比对象。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物理性有害因素 ③ 电离辐射:放射性同位素,如137Cs、85kr、60Co等 X射线、γ射线等。 发生事故时,可致急性放射病及皮肤损伤等;长期慢性影响可 出现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器官损伤及其他辐射 损伤。 ④ 噪声 强烈噪声可造成急性鼓膜损伤;长期慢性作用可使听力下降乃 至耳聋。 ⑤ 振动 长期使用凿岩机、链锯、油锯等机器操作时,可出现手 指和前腕部末梢血液循环、末梢神经或运动器官障碍等局部振 动病症状。 某些车船工作人员由于全身颠簸振动影响耳前庭器官功能紊乱, 可出现以胃肠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的全身振动病。 ⑥ 超声 在超声波的直接作用下,可出现肢端坏死。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经验法 概念: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进行辨识分析的方法。适用范围: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 采用传统工艺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业和工 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 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氧化锌;二异氰酸甲苯酯;嗜热性放线菌;棉尘;不良 作业条件 (压迫和摩檫)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原则: 全面识别:要做到头绪清晰,条理分明; 具备相关知识基础知识--包括预防医学、卫生工程、检 测检验、法律法规知识、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了解各行 业、各工艺及各类生产设备的特点 主次分明:全面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遗漏。 而筛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则是为了去粗取精,抓住重点。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借鉴科技文献、相同项目数据、典型事故案例等找出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来源及因果关系,既可科学的推断、 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影响,实现从定性识别到 定量识别的转化 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预测性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方法:
在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时,要做到头绪清晰, 条理分明,就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包括预防医学、卫生工程、检测检验、法律法规知识等, 同时要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了解各行业、各工艺及各 类生产设备的特点,才能科学、准确、全面地将一个具体 的建设项目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筛选出来。 常用方法:类比法 、检查表法、工程分析法 经验法、调 查检测法 、其它方法
农药: 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 除虫菊脂类农药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续) 金属类金属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 合物、铊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 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可以诊 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一、 概 述
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 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 而引起的疾病。 医学上所称的职业病泛指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而在立法意义上,即指政府所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 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接触 职业病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 不都是职业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