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商山早行诗歌鉴赏题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3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颈联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已大亮,驿墙边白色的枳花明丽耀眼。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46.请你说出“客行悲故乡”中,诗人因何而“悲”?
【答案】45.C 46.诗人羁旅在外的艰辛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解析】4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C.“天色已大亮”有误,应是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
故选C。
4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赏析。
“客行悲故乡”的意思是: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可见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再结合尾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意思是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故乡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杜陵梦”,就是“梦杜陵”,杜陵是作者的故乡。
作者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诗歌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赏析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析题:商山是地名,早点明时光,行标明作者行踪,从标题看,这是一首羁旅诗.翻译诗歌: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同心专心惦念故乡.鸡声响亮,茅草店洗澡着晓月的余辉,萍踪纷乱,木板桥覆盖着初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妙情景,一群群凫雁,正游玩在清白的池塘.剖析景物特色:经由过程“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等意象的描述,表示严寒凄清的早行景物特色.指出手段并剖析:1.白描的艺术手段,全诗经由过程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风景,细腻而又精细地描述出来.2.颔联视听联合:从听觉鸡声,视觉人迹.霜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衬着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3.尾联虚实比较: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故乡春回大地的美妙,呼应开首,与实写面前商山早行的辛劳相对比.剖析情绪:此诗描述了旅途中严寒凄清的早行风景,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吐露出人在旅途的掉意和无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析题: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题意是韩愈被贬谪潮州,到蓝田这个地方给侄孙韩湘写的一首诗.翻译诗歌:凌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旅程.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斟酌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覆盖着秦岭故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尚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骸收清.剖析景物特色:经由过程“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景物的描述,描述了一幅云雪茫茫,道路邪恶的孤寂画面,景物特色悲凉雄壮.指出手段并剖析:1.首联比较,作者奇妙地应用“一封”与“八千”.“朝”与“夕”.让数目与时光之间形成强烈的比较.2.颈联借景抒情,借云横”.“雪拥”等景物的描述,表示了诗人对亲人.对都城的眷顾与迷恋.3.双关: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明写气象严寒,暗写政治气象良好.上一句是回想,诗人不独牵挂家人,亦伤怀国是.下一句是前瞻,立马蓝关,大雪冷天,联想到前路的艰危,因而彷徨不前.剖析情绪:蕴含诗人不平不扰,宁折不弯,坚毅刚烈不阿的品德.表示作者的一片忠心和顽强的信心.。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①颔联是被人传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分)
答:
②“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整理
16.答:①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勒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任一点即可)②作者通过想象写成群的凫雁在水中嬉戏,表现欢乐的气氛,从而反衬旅居在外的游子思乡之悲。
《商山早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赏析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析题:商山是地名,早点明时间,行表明作者行踪,从题目看,这是一首羁旅诗。
翻译诗歌: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分析景物特点:通过“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等意象的描写,表现寒冷凄清的早行景物特点。
指出手法并分析:1.白描的艺术手法,全诗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2.颔联视听结合:从听觉鸡声,视觉人迹、霜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3.尾联虚实对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故乡春回大地的美好,呼应开头,与实写眼前商山早行的辛苦相对照。
分析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析题: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题意是韩愈被贬谪潮州,到蓝田这个地方给侄孙韩湘写的一首诗。
翻译诗歌: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10、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表达效果。
答:这句话罗列了很多早晨所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
11、客行悲故乡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与之相照应的句子是那一句/答:思念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2、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中的照字,很多版本写作明字,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答:照字比较好,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白,也富有动感的传达了这种白色的枳花将在晨光中还显得黑暗的驿墙都照亮了。
13.本诗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答:本诗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
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14.人言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绝佳,其写景有何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4分)答:这两句诗写景,纯用名词(或运用列锦的手法),连缀成一个意象组合体。
在这个意象组合体中,有声音,有形体;有人物,有动物;有仰望之景,有俯视之景。
描绘出生动的视觉形象,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意境。
赏析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商山早行温庭筠》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阅读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8、诗中最能表现“早”的是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从描写角度看既有,如“人迹板桥霜”;又有,如“鸡声”。
(1分)
9、大雁是古诗中十分常见的意象,一般与忧愁相思有关,例如亲友离别、闺中相思、羁旅怀乡等等。
请依
据第二句及第七句中的关键词分析诗人借大雁这一意象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整理
8、分析这两句诗可知有视觉,例句是“人迹板桥霜”;又有听觉,依据是“鸡声”。
(或静态和动态也可) 9、第二句就说:“客行悲故乡”,第七句说:“因思杜陵梦”,因此可以确定,他是借大雁来表达思乡怀亲、急于返家的迫切之情。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试题及答案一、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请解释“征铎”在诗中的含义,并说明其在本诗中的作用。
2. “茅店”一词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描绘何种场景?请结合诗句说明。
3. “槲叶”和“枳花”分别代表了怎样的季节特征?请结合诗句分析。
4. “凫雁”在诗中具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诗句进行解释。
二、句子翻译与解析(每题5分,共25分)1. 请将“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析其情感色彩。
2. 翻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并分析这句诗中的意象是如何表现旅途的孤寂。
3. 请翻译“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并讨论这句诗中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
三、默写填空与诗意理解(每题5分,共25分)1. 请默写全诗,并解释“_________,客行悲故乡。
”中省略的部分所表达的情感。
2.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
”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
3. “_________,枳花明驿墙。
”中的意象如何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四、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通过哪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
五、描写手法分析(15分)1. 请分析诗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旅途的艰辛。
2. 诗中是如何通过对比手法来加深情感表达的?请举例说明。
六、句子赏析(15分)请赏析“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并讨论其如何巧妙地融合了梦境与现实,表达了诗人的归乡之情。
七、人物环境情感分析(20分)1. 请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并讨论其反映了哪种社会现象。
2. 描述诗中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些环境描写如何服务于诗的情感表达。
3. 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诗句传达出来的?八、主旨剖析(20分)1. 请剖析这首诗的主旨,并讨论诗人是如何通过全诗的结构和内容来体现这一主旨的。
2. 结合时代背景,探讨这首诗在唐代文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答案:一、解释字词1. “征铎”在诗中指的是旅行时马车上的铃铛,用以警示行人或驱赶野兽。
商山早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赏析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析题:商山是地名,早点明时间,行表明作者行踪,从题目看,这是一首羁旅诗。
翻译诗歌: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分析景物特点:通过“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等意象的描写,表现寒冷凄清的早行景物特点。
指出手法并分析:1.白描的艺术手法,全诗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2.颔联视听结合:从听觉鸡声,视觉人迹、霜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3.尾联虚实对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故乡春回大地的美好,呼应开头,与实写眼前商山早行的辛苦相对照。
分析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析题: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题意是韩愈被贬谪潮州,到蓝田这个地方给侄孙韩湘写的一首诗。
翻译诗歌: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分析景物特点:通过“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云雪茫茫,道路险恶的孤寂画面,景物特点苍凉雄浑。
《商山早行》赏析习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踏上遥遥征途,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边。
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鹅,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作者】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
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背景】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主旨】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典型意象,运用组合、相互映衬、虚实相生、首尾呼应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赏析】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商山早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歌赏析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析题:商山是地名,早点明时间,行表明作者行踪,从题目看,这是一首羁旅诗。
翻译诗歌: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分析景物特点:通过“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等意象的描写,表现寒冷凄清的早行景物特点。
指出手法并分析:1.白描的艺术手法,全诗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2.颔联视听结合:从听觉鸡声,视觉人迹、霜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了一幅清幽淡远的晨景图3.尾联虚实对比: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虚写故乡春回大地的美好,呼应开头,与实写眼前商山早行的辛苦相对照。
分析情感: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析题: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蓝关:在蓝田县南。
湘:韩愈的侄孙韩湘,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题意是韩愈被贬谪潮州,到蓝田这个地方给侄孙韩湘写的一首诗。
翻译诗歌: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考虑衰朽之身还顾惜余生!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分析景物特点:通过“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云雪茫茫,道路险恶的孤寂画面,景物特点苍凉雄浑。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赏析引导语: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下面我们来做一下这首诗的阅读训练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阅读练习及答案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5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商山早行》温庭筠 阅读鉴赏题背诵 考题汇总 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商山早行》阅读鉴赏题背诵考题汇总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当作响,出门人踏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野雁,正嬉戏在圆而曲折的池塘。
1.内容主旨:
本诗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抒发诗人旅途中的辛苦孤独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六种景物(意象),鸡声、茅店、明月、行人足迹、板桥、秋霜,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同时由景生情,抒发了长期漂泊他乡的孤寂愁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商山早行》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3.诗句“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4.该诗的颔联与《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23.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描绘了一幅清冷/明丽/宁静/初春山野/黎明山路的画面。
24.使用白描手法或景物/意象的罗列或名词的罗列,烘托诗人思乡之情/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羁旅之愁。
【详解】2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的意思是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此句描写了早行路途中的景色,槲叶落满山路,给人一种荒凉而宁静的感觉;枳花在驿墙边鲜艳地开放,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丽,呈现出深沉而美丽的意境。
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2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由六种景物构成两幅画面,诗句全是由名词构成,没有其他词语,却构成了独特的、完整的画面,表现游子的辛酸。
在《商山早行》中都是由名词构成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一联也是六个名词、六种景物构成两幅画面,“鸡声”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出行时间之早,“月”“人迹”“霜”从视觉角度写天色之早;“茅店”“月”“板桥”“霜”是静景,“鸡声”“人迹”是动静,动静结合,写行人早起之早;在如此早的时候起床出行,写出了行人。
商山早行》XXX赏析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XXX赏析习题及答案
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XXX的代表作之一。
诗歌描绘了
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诗歌开头描写了清晨起床的情景,车马的XXX声已经响起,旅客们开始套马、驾车等活动。
接下来的两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称赞,它们运用了十个名词来描绘
十种景物,具有铿锵有力的音韵,意象生动。
诗歌中还有描写落叶和花朵的句子,它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
最后一句“因思杜陵梦,XXX满回塘”则表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XXX是一个放荡不羁、好讥刺权贵的人,被执政者所恶。
他的诗与XXX齐名,被称为“温李”。
他的词则以隐约迷离之境、怅惘悱恻之情而著称,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XXX本是太原祁县人,但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后,他把
长安南郊说成了自己的故乡。
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旅行时,他仍然念念不忘家乡的美好。
答:该诗主题思想为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同时,他也通过对异乡的描绘,反衬出离乡背井的艰辛和孤独。
整首诗以梦境为线索,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客居之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商山早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六)
《商山早行》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7~18题。
(5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7.“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字,在许多版本中写作“照”,你觉得哪个更好些?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3分)
18.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7.原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照亮。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山行之早。
18.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商山早行赏析题
商山早行赏析题
1. 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写“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里面的意象是不是特别生动啊?就像我们清晨走在乡间小道上看到的那样。
那他为啥要用这些意象呢?
2.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这两句诗美不美呀?就好像一幅画在我们眼前展开,那这画面传递出了怎样的情感呢?
3. 诗中的“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哎呀,温庭筠是多么思念家乡啊,这和我们思念家乡时的心情是不是很像呢?
4. “晨起动征铎”,这一开始就给人一种要出发的感觉,是不是让你也想起了自己要踏上旅途的时刻呀?
5. “人迹板桥霜”,这霜迹是不是让人感觉冷冷清清的,温庭筠当时的心境会不会也是这样的孤独呢?
6. “商山早行”整首诗都很有意境,那它和其他写早行的诗相比,独特之处在哪里呢?
7. 温庭筠写早行,那他真的是一大早就出发了吗?这一点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呀?
8. “枳花明驿墙”,这枳花照亮了驿墙,多有意境啊,这是不是也点亮了温庭筠心中的某些情感呢?
9. “鸡声茅店月”,这鸡声和月亮搭配在一起,绝了呀,那这里面蕴含了多少温庭筠的心思呢?
10. 读《商山早行》,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是不是对早行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受呀?
我觉得《商山早行》这首诗真的很经典,通过这些赏析题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中的韵味和情感,感受到温庭筠的才华和心境。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温庭筠《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汉宣帝陵墓所在地,这里指故乡长安。
阅读练习及答案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答案: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案:“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容: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5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5①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
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6、“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
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深切的。
《商山早行》《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商山早行》《早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三〕、诗歌鉴赏(此题8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后面小题〔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家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格外明。
默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0.(2分)以下赏析不精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诗全诗紧扣“早行”二字,托物言志,表达了羁旅中无限的愁思和人生的失意。
B.甲诗颔联描写了凄清、默寞的环境,有力地烘托了出行的艰辛,衬托出思乡的深切。
C.甲诗“落”“明”二字,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情于景。
D.两诗描写的都是秋天时候的景象。
11.(3分)乙诗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早行”的?请作简要分析。
12.(3分)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10.A11.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
诗人穿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12.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以声衬静,如“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静寂,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和羁旅中的孤独默寞之感。
【分析】10.A“托物言志”错。
两首诗歌最大的特点的借景抒情。
如温诗只用几笔淡墨的线条,就勾画出富有画意的山村“霜月早行图”;每句有三个名词组成,形象地勾画出一幅“早春图”;通过景物,含蓄地表示“道理辛苦,羁愁旅思”。
11.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解答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通过想象开展即可。
诗句中“露侵”“晓寒”是关键词。
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
写出了身寒与心寒。
12.此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理解。
如温诗“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家乡、野鸭满塘的暖和意境。
通过这个暖和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对家乡深切的思念。
再如陈诗依据句中“默寞”与“虫鸣”就可答出“反衬”这一关键术语。
答题时应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句子简要分析,分析时要精确理解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商山早行诗歌鉴
赏题
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商山早行阅读答案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
始为难得”。
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明确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 之“早”;
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
(“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
“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2、说说这首诗的“目前之景”和“言外之意”,
体会期中的“羁旅乡情” 明确目前之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度,斛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之意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3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明确“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
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i
4 、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内容思乡之情,反映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结构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商山早行阅读答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