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1)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新人教版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古诗三首》课后习题解答
2.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示儿”这个诗题意思是:给儿子看。
也就是说这首诗是写给儿子看的。
“题临安邸”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浙江杭州。
邸:客栈、旅店。
诗题意思是写在临安旅店里的诗。
题目告诉我们写诗的地点。
“己亥杂诗”,己亥:己亥年,诗题意思是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诗题告诉我们写诗的时间。
3.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句意思: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际,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表达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必然统一的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即使在即将离世之际时,也日夜想着能收复失地的事情。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句意思:暖洋洋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表达情感:这首诗辛辣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作者对此极大的愤怒,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句意思: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表达情感:这句诗用奇特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解放人才,变革社会,让优秀杰出的人才不断出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的局面。
12课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呼号激趣,揭示课题1.呼号“快乐六加一,轻松来学习。
”2.导入:(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二、明确目标学前检查1.出示学案,认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完成学前检查。
二、精讲点拨排疑解惑(一)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二)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
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元”,本来;“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3.请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反复吟诵古诗。
(2)根据字义讨论诗句意思。
(3)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的笔记
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的笔记一、作者及背景1. 作者- 陆游,南宋诗人。
他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 他生活在南宋时期,那时候北方的大片土地被金兵占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陆游从小就受到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一生都在为抗金复国奔走呼号。
2. 背景- 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但心中最放不下的就是国家还没有统一。
这首诗可以说是他的遗嘱,表达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二、诗句解析1.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死去元知万事空”,这里的“元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人一旦死去,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种很豁达的想法。
但是呢,“但悲不见九州同”,“但”表示转折,虽然知道死后一切都成空,可最悲伤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
“九州”在古代代表中国,当时中国被分裂成南宋和金国统治的区域,陆游渴望看到整个国家重新统一起来。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王师”指的是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中原日”就是南宋军队向北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陆游在临死前还怀着这样的希望,希望朝廷的军队能够北伐成功,收复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区。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就是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乃翁”就是你们的父亲,也就是陆游自己。
他叮嘱儿子们,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在家里祭祀的时候可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这个已经死去的老父亲。
这是多么深切的爱国之情啊,死了都还惦记着国家统一的大事。
一、作者及背景1. 作者- 林升,南宋时期的诗人。
2. 背景- 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于临安(现在的杭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北方失地,只知道在临安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寻欢作乐。
林升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气愤,就写下了这首诗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二、诗句解析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山外青山楼外楼”,描写了临安城的美景。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楼阁之外还有楼阁,说明临安城非常的繁华,建筑众多而且风景优美。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2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61张PPT)精选教学课件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12 古诗三首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12 古诗三首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 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 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情真意切地表 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他忧国忧民的 爱国情怀。
这首诗通过对杭州西湖秀丽风景和达 官显贵们奢靡生活的描写,辛辣讽刺了统 治者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丑态。
12 古诗三首
你觉得“熏”“醉”好在哪里?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 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 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谈笑在指尖 文章,诗歌多见于省内外报刊和网络 平台。 喜欢把 日子中 的点点 滴如同 一次旅 行,一 次不清 楚哪里 是终点 的旅行 。在人 生的旅 程中, 有些人 走的很 从容, 一边走 一边欣 赏着沿 途的风 景,春 天踏青 ,感受 万物复 苏时生 命的萌 动;夏 日赏荷 ,嗅闻 花儿的 芳香, 聆听悠 扬的蝉 鸣;秋 时听风 ,欣赏 落叶在 秋风中 忘情的 舞动; 冬日品 雪,品 味银装 素裹的 晶莹, 让自己 的人生 如四季 绚烂, 多姿多 彩。有 些人却 是步履 匆匆, 他们只 顾埋头 盯着脚 下的道 路,拼 命的赶 完余下 的旅程 ,一路 上,只 顾疲于 奔跑, 疲于生 存,疲 于生, 看不见 路边花 儿的美 丽,也 注意不 到蔚蓝 天空中 白云的 漂浮, 一心只 忙于到 达目的 地,一 程又一 程的奔 跑,将 自己置 于永不 停歇的 劳碌之 中,错 过了欣 赏身边 许多美 丽的风 景。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教案:示儿教学目标1.会写“祭、乃”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
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其中《示儿》就是最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2.作者简介及背景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
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示诗题①“示儿”是什么意思:“示”告诉,告之,“示儿”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一《题临安邸》
12古诗三首之一《题临安邸》备课时间 2020.10.1教材分析12古诗三首之一《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题写在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全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苟且偷安。
学情分析学生们对南宋已不再陌生,爱国诗歌也学过几首,有基础。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重点)2.背诵课文,默写《题临安邸》。
(重点)3.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
(重点)4.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难点)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重点)2.背诵课文,默写《题临安邸》。
(重点)3.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
(重点)教学难点4.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难点)教学准备:钉钉软件课件前置作业内容1.作者及诗的背景2.积累关于爱国的其他古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题临安邸》作者:林升【出示前置作业1】作者及诗的背景资料2.助读资料:(1)走进作者:林升:字云友,平阳(今属浙江)人。
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孝宗朝(1163—1189)。
主要作品:《题临安邸》。
(2)写作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重点)2.背诵课文,默写《题临安邸》。
(重点)3.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
(重点)4.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1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导入1.回顾以前学过的古诗,并说说对《静夜思》这首诗的哪些内容有所了解。
2.交流对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
2.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三首”、“古诗”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课文,画出节奏,标出重音。
3.指名朗读,互相纠正字音、节奏。
4.齐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首古诗《夜书所见》1.知诗人,解诗题。
(1)指名读诗,介绍诗人。
(2)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题目中“书”的意思是“写”,从题目中可以知道诗人晚上写了他的所见。
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深入理解诗题。
如“所见”是诗人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再读古诗,整体感知诗意。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1.明诗义,想意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的意思。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说说,指名说,互相补充。
教师随机板书:明诗义,想意境。
引导学生想象诗意。
根据诗句描述书页、儿童、灯火由近及远的顺序,一边说一边加上手势,形象地表现诗意。
板书:明诗义,想意境。
(2)理解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诗意。
再指名说,教师补充并相机板书:明诗义,想意境。
根据诗句描述儿童挑促织玩得很起劲,学生在模拟玩的情形时容易把诗意理解得简单肤浅,教师相机点拨“挑”是轻轻地、很有兴趣地捉住促织的尾巴;而“斗”则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斗促织,二是几个孩子在一起争斗玩。
通过表演帮助学生理解“挑”、“斗”的意思。
再让学生反复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书:明诗义,想意境。
入诗境,品诗味。
(1)欣赏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蕴。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全诗并分组进行朗读比赛。
鼓励学生背诵古诗。
板书:入诗境,品诗味。
(2)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和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1)喜欢朗读的练习朗读;(2)喜欢表演的可以加上动作进行表演;(3)喜欢画画的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情景;(4)喜欢音乐的可以配乐演唱。
1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示儿》(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1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示儿》(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古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讨论祖国的美丽河山、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2. 引入本课:提问学生对陆游的了解,引出《示儿》这首诗。
二、诗歌解析(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3. 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朗读与背诵(5分钟)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2. 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1. 《示儿》南宋陆游作业设计:1. 抄写《示儿》这首诗,注意字迹工整;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诗人陆游的小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祖国的美丽河山、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引入陆游的《示儿》这首诗。
在诗歌解析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2古诗三首知识点
12古诗三首知识点一、马诗(一)原文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二)注释1、大漠:广大的沙漠2、燕(yān)山:在河北省。
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状像月牙。
4、何当:何日,何时。
什么时候。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三)译文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四)作者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五)赏析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
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1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1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巧联读共释疑悟情感——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教材解析】《古诗三首》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宋代陆游的《示儿》、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和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三首古诗组成,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其中,《示儿》和《题临安邸》都以南宋为历史背景,可把这两首古诗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
《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前两句突出“悲”,诗人悲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到祖国统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至死不忘收复中原、期盼祖国统一的深情。
《题临安邸》是诗人林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这首诗先是描写杭州西湖的美景,接着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后借“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国耻、苟且偷安。
学习这两首古诗,有助于学生感受古代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理解单元篇章页上艾青的诗句,深切感悟亘古不变的爱国情。
“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
《古诗三首》课后第二题和第三题指出本课的学习重点:能借助诗歌题目、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师可组织学生整理预习时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南宋历史、陆游生平以及诗歌中的关键地点“中原"汴州”等资料,以便酌情运用到古诗学习中,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落实语文要素。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习得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是结合资料,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第三学段要“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发展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
因此,可鼓励学生预习时敢于质疑,根据提出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
12《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12《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1. 这首诗可不得了,那是陆游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呢。
就像一位即将远行的老人,把自己最珍视的东西交给下一代。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你看,陆游都知道自己快死了,觉得啥都要成空了,可心里就放不下一件事,啥事儿呢?就是国家还没统一啊。
这就好比你有个超级心爱的宝贝,临闭眼了还惦记着没完成和这个宝贝有关的事呢。
我当时读的时候就在想,陆游得多不甘心呐。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他还盼着南宋的军队啥时候能打到北方,把中原收复了。
还叮嘱儿子,到时候祭祀的时候可别忘了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这感觉就像一个老父亲在交代最后一件大事,那种对国家的深情,哎呀,真的很让人感动。
我跟同桌讨论的时候,同桌就说:“这陆游可真爱国,都快死了还想这些。
”我就回他:“那可不,这才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啊。
”二、1. 林升写这首诗啊,那是带着一肚子的气呢。
南宋的那些达官贵人啊,都跑到临安这个地方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你听听,外面的青山一座接一座,楼也是一座比一座豪华,西湖边上的歌舞就没个停的时候。
这就好像一群人在着火的房子旁边还在嘻嘻哈哈地玩耍,根本不管房子快烧没了。
我当时就想,这些人咋这么没心没肺呢?2.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那暖烘烘的风啊,把这些游客都吹得醉醺醺的,他们竟然把杭州当成了北宋的汴州。
我就跟前面的同学说:“这些人是不是傻,都忘了自己的老家被占了。
”同学就跟我讲:“他们不是傻,是太贪图享乐了。
”这诗里的批判意味,就像一把锋利的剑,直刺那些人的麻木。
三、1. 龚自珍的这首诗很有气魄。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他觉得整个国家要有生气啊,得像打雷刮风一样有大的变革才行,可当时的社会就像一群马都不吭声一样,沉闷得很,这多悲哀啊。
这就好比一个充满活力的花园,突然变得死气沉沉,一朵花都不开了。
我当时读着就觉得,龚自珍肯定是想大喊一声,把大家都叫醒。
12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件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反衬:表现出诗人内心深深的遗憾。 表达了看不到国家统一的悲伤之情。
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你们的父亲。 乃:你们的。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读一读,你读懂了哪些? ➢ 除了书上的注释,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
些词吗?
北定:平定北方。
中原: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方。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无:不要。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 生卒年不详。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直接导致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位后不 思进取,继续主张与金议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苟延残喘,主战派多次被排挤,议和派醉生梦死。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林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 的,“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南宋统治者的真实写照。
题临安邸
何时,什
[宋]林 升 么时候。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 山外青山楼外楼, 曾为南宋都城。 西湖歌舞几时休?停止,【邸】旅店。 暖风熏得游人醉,罢休。【汴州】在今河南开封,
曾为北宋都城。
直把杭州作汴州。
品读诗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 读一读,你读懂了哪些?
➢ 除了书上的注释,你能联 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吗? 休:停止。
➢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 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 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
比喻政治变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暗喻】
比喻政治压抑、无人 发言的社会氛围。
写出了当时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 以及诗人对这种局面的不满。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 读一读,你读懂了哪些?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古诗三首(生字讲解)
要注意仔细观看笔画顺序哦!
祭乃熏杭 亥恃哀拘
点击汉字跳转学习!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jì
部首:示 结构:上下
组词:祭坛 祭文
Hale Waihona Puke 形近字:察字义:①祭祀。②祭奠。
下部两横上短下长。
笔顺:
祭乃
鼻音
nǎi
部首:乛 结构:独体
熏杭 亥恃 哀拘
组词:乃父 乃至
形近字:奶
横折折折钩行笔流 字义:①你,你的。②是,
“寸”竖钩偏右。
笔顺:
祭乃
āi
部首:亠 结构:上中下
熏杭
组词:悲哀 哀伤
亥恃 哀拘
形近字:衰
字义:①悲伤,悲痛。
下部撇、竖提、捺均
从“口”左下处起笔。
②悼念。③怜悯。
笔顺:
祭乃
jū
部首:扌 结构:左右
熏杭
组词:拘捕 拘谨
亥恃 哀拘
形近字:驹
字义:①限制。②不变通。
右部的“勹”写饱
满,“口”偏左上。
③拘束。④逮捕或拘留。
笔顺:
畅,撇画宜伸展。
就是,实在是。③才。
笔顺:
祭乃 熏杭 亥恃 哀拘
笔顺:
xūn 部首:灬 结构:上下
组词:熏制 熏染
形近字:黑
第二笔横稍长,
字义:①(烟、气等)接触物体,
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②熏
中竖在竖中线上。
制(食品)。③〈书〉和暖。
祭乃
后鼻音
hánɡ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熏杭 亥恃 哀拘
组词:杭州 杭纺
形近字:抗
“几”横折弯钩不 字义:指浙江杭州。
宜向右伸展过长。
教育部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第1课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nǎi
父
理解词语
【元】 【但】 【九州同】 【王师】 【中原】 【家祭】 【乃翁】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 从这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示儿》我了解到:看出诗是写给谁的,由 此联想: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写诗给儿子?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表 现 了 诗 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统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课件
同学们,你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
12 古诗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陆游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在临终之际写给儿子 的一首古诗《示儿》。
走近作者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 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 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 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 习武,准备抗金卫国。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 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 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 的崇高地位。
感受诗歌意象
这时,我们不能不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为什么还在流浪, 为什么有家不能回?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注重意象感受,不但有 助于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诗歌内容和感悟诗 歌蕴含的意蕴。 运用:《示儿》想象“悲”(九州不同是什么样子?)表达作者什么情 感?《题临安邸》“醉”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 情?
5年级上册语文书12课古诗三首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 12 课的古诗三首
1.《示儿》
1.作者及朝代:南宋诗人陆游。
2.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释: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
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当南
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你们举行家
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这首诗是陆游临
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以
及深沉的爱国情怀。
2.《题临安邸》
1.作者及朝代:南宋诗人林升。
2.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
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释: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
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
汴州。
当时南宋的都城是临安(今杭州),诗中描绘了临安城虚假的繁荣景象,揭露了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整日纵情声色、苟且偷安的丑恶行径,表达了诗人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3.《己亥杂诗》
1.作者及朝代:清代诗人龚自珍。
2.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
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解释: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死气沉沉、缺乏生机的社会现状的痛心,希望社会变革迅速到来,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对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12 古诗三首
12 古诗三首
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 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 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这些达官贵 人们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 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2 古诗三首
人 教 五 年 级 上 册
示儿
陆游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 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 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
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 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
12 古诗三首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 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 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 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活的讽刺。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
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
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
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12 古诗三首
悟诗情
直把杭州作汴州
直:简直。作:当作。直 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 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 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 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 怒和无穷的隐忧。
醉生梦死
12 古诗三首
悟诗情
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忧国忧民 ),对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愤怒和辛辣讽刺)。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己亥杂诗》(课件) (1)
补充资料
当时的清政府用单一、陈旧的八股科 举制来选拔人才,禁锢人们的思想,许多 有志之士壮志难酬。“不拘一格”就是希 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方 面的人才。
大声朗读后两句诗,思考诗人表达的情感。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诗人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禁锢 思想、万马齐喑的社会局面感到十分痛惜, 他在大声疾呼:当权的人应打破一切清规 戒律去选用人才。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 达了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 大潮抵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发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玩笑,同老妻谈起宋真宗召对杨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朴 的 故 事 , 说 你 不 妨 吟 诵 一 下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
我送行。
体会情感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清】林则徐
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与祸福,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
家的事情,不顾自己的生死都要去
【清】林则徐
做。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避。:逃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趋:追求。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谪居:指官吏被贬官或降职,到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边。远外地居住。
理解词语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
自读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补充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准确体会诗歌主旨。
3.背诵课文,默写《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诵古诗,背诵课文。
难点
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准确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复案记录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陆游写的一首诗——《游山西村》。
引导学生回答,王师指南宋的军队;北定指渡江北伐,平定金兵的进攻;中原泛指被金人占领的失地。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的意思;乃翁,你的父亲或你们的父亲。
b、提问:这两句诗的诗意又是什么呢?
指导概括,南宋军队渡江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不要忘记在祭祀祖先时告诉你们的老父亲。
c、提问:后两句与前两句相比,感情强度有没有变化?
2、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6、感情读诗、背诗。(配乐)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课
后
反
思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出示全诗课件)
五、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示儿》三遍,力求会默写。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根据诗句所想象的画面及人物的语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 题
12古诗三首
课 时
3
课 型
新授
教学具
多媒体
集体
备课人
大庄镇中心学校全体语文老师
主备人
朱伟
复案人
教 材
分 析
本课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篇,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本课要求让学生结合查找到的资料,准确领会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一、激趣导入。
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愿望,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龚自珍怎样的愿望。
板书:己亥杂诗
二、学习这首诗。
1.读这首诗,自由读,和同桌互读,并学着划分诗句的节奏。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2.学习这首诗。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b、提问:这两句诗的诗意是什么呢?
指导概括诗意,我本来知道人一死什么都不知道了,只是不能看见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c、启发学生,从这两句诗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感受到诗人的失落和悲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依次提问“王师”指什么?“北定”指什么?“中原”指什么?“家祭”是什么意思?“无”是什么意思?“乃翁”是什么意思?
生读古诗,翻译诗句,并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生合作,理解诗意。
师总结:诗人首先描写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告诉统治者不要再沉迷了,要发愤图强,接着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希望统治者重新振作,打破常规,任用有用之人。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三首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首诗的意思。
2.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陆游的诗吗?
引导学生回忆陆游的《游山西村》,齐背一遍。
过渡:同学们背诵得很好!今天我们即将学习陆游另外的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诗题,介绍作者及背景。
2、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试读,要求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指名说这首诗的大概内容,点评。
3、细读体会,理解内容。
运用掌握的学诗方法,弄清诗句内容,体会诗句的文字美。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a、依次提问:“元”是什么意思?“万事空”是什么意思?“但”是什么意思?“悲”是什么意思?“九州”是什么意思?“同”又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回答,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但,只;悲,悲伤;九州,祖国;同,统一。
引导学生比较、感悟,后两句由前面的“失落”转到“至死不忘祖国的统一”,感情越来越强,达到全诗的高潮。
(3)、学生联系全诗,概括诗意。
4、学生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齐读全诗。
5、男生齐读古诗,女生齐读诗意。
6、女生齐读古诗,男生齐读诗意。
7、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示儿》这首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无比渴望,领会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们要像诗人陆游一样,爱自己的祖国,并要立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在网上搜关于爱国情怀的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板
书
设计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