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第二章第四节“热胀冷缩”。
本节主要介绍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的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热胀冷缩的定义、热胀冷缩的原理、热胀冷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知道热胀冷缩是由于物体内部粒子振动引起的。
2. 培养学生运用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胀冷缩的定义、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热胀冷缩的微观解释,以及如何运用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气球、水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夏天汽车爆胎、冬天铁链容易断裂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热胀冷缩的定义和原理,解释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冬天水管破裂、夏天衣物的缩水等,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际应用。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热胀冷缩实验,观察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让学生从实践中加深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热胀冷缩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热胀冷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热胀冷缩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热胀冷缩1. 定义: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2. 原理:物体内部粒子振动引起。
3. 应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汽车轮胎、水管等。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某工厂生产的一种产品,在温度升高时,其体积会发生变化。
假设温度每升高10℃,产品体积增大0.5%。
如果产品在常温下的体积为100cm³,求产品在温度升高20℃后的体积。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
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简单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2、教学难点理解热胀冷缩现象产生的原因。
能够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装满水的烧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水槽、热水、冷水、气球、铜球、铁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个乒乓球恢复原状?”2、学生可能会提出将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教师按照学生的方法进行操作,乒乓球果然恢复了原状。
3、教师提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会恢复原状呢?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科学原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热胀冷缩。
”(二)新课讲授1、教师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物体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的图片,如铁轨、电线杆上的电线等。
教师讲解:“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2、实验探究水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师介绍实验器材:装满水的烧瓶、带玻璃管的橡胶塞、水槽、热水、冷水。
教师演示实验:将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管中液面的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学物理教案:物体的热膨胀与冷缩
小学物理教案:物体的热膨胀与冷缩一、引言物体的热膨胀与冷缩是小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体的热膨胀和冷缩现象,探索其原理和应用。
二、知识准备1.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度高低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为摄氏度(℃)。
2. 膨胀:当物体受热时,分子振动加剧,间隔增大,造成整个物体体积变大的现象。
3. 主题:通常,固体在加热时会发生线膨胀;液体在加热时会发生面膨胀;气体则呈现出体膨胀。
4. 冷缩:当物体受冷时,分子振动减弱,间隔缩小,造成整个物体收缩的现象。
三、课堂活动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趣味性问题导入本节课主题:“同样大小的水杯,在放进冰箱里之前装满了开水,等到晚上拿出来之后水杯剩下多少水?”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答案。
2. 实验活动:请一位同学在黑板前端坚硬直立地插上一个针。
老师要求该同学触摸并描述针在刚插入时与待会儿他再触摸针时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现针变冷的事实,并解释这是因为针受热和冷却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
3. 探究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金属杯和一个测量尺。
先将金属杯架空悬挂,然后将水倒入杯中,计算所用水的体积。
(2) 将整个金属杯和水放到火源旁边去,加热片刻。
(3) 在使用手套保护下从火源处把杯拿出来。
让学生纵观被加热物体(金属杯)或其它物体是否发生了变化。
(4) 再次将水倒回到原先盛放水的容器中,仔细观察试管内水面位置的相对变化。
四、知识讲解1. 通过实验活动后,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物体在受热时呈现膨胀,受冷时呈现冷缩的结论。
2. 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物质在受热和受冷时的变化程度不同,如固体膨胀最小,液体次之,气体膨胀最大。
3.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膨胀和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传感器、温度计、补偿装置等都利用了物体的热膨胀与冷缩特性。
五、拓展练习1. 给出一个场景,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来解释或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
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教案一、教目标1.了解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能够观察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3.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二、教学重难点1.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2.热胀冷缩的观察和解释3.热胀冷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引入指导学生看一下附近的物体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下,物体的大小会有所变化。
示范实验:将不同的物体放在水中,加热或冷却过程中观察水面的变化。
2.学习(1)PPT介绍通过PPT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热胀冷缩的概念和物理原理。
(2)观察实验在教室内或实验室中选择不同的物体如:金属、橡胶等。
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物体的体积的变化。
(3)情境演示以随季节气候变化的渝灯为情境造物,告诉学生当气温上升,灯体积会增大弯曲或开裂,当气温下降,则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3.讨论(1)观察和解释分组讨论,收集观察实验中的数据和情境演示的案例,并解释现象。
让学生明白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会发生膨胀或收缩。
(2)应用让学生思考热胀冷缩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例如:温度计、夹板、机械紧固件等等。
四、巩固介绍学生一个缩小铜环,再加热就可以装进一个木棒中的实验。
让学生模拟实验,并解释发生变化的物理原理。
五、拓展教师介绍热胀冷缩在道路建设、管道安装等生产领域的应用,并向学生介绍热机原理。
六、总结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热胀冷缩的物理原理、变化过程和实际应用。
七、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个实际的例子并介绍它与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有什么关系,该例子可以是生活中或者工业应用的。
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大班科学教案
【教案】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一、分析教材我们身边的物体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的现象,这就是所说的热胀冷缩现象。
探究这一现象,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增强科学素养,对实际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本次教学围绕“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展开,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热胀冷缩的奥妙。
二、教学目标1.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识别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理解其原理。
3.能够设计实验,鉴别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
4.能够从实验中获得数据,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5.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探究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其原理。
四、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鉴别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能够从实验中获得数据,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五、教学方法1.引导式讨论法。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2.实验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探究热胀冷缩的原理。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热胀冷缩现象,展现其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2.知识讲解通过课件、黑板等媒介讲解热胀冷缩现象及其应用。
3.实验探究3.1 准备实验设备和材料。
如缸形金属容器、防烫手套、热水、冰水、宇宙杯、滴水器、温度计等。
3.2 实验步骤。
1)倒入适量热水使金属容器内部涂满,倒掉多余的水。
2)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并记录,再倒掉水。
3)倒入适量冰水,涂满金属容器内表面,倒掉多余的水。
4)用温度计测量冰水的温度并记录,再倒掉水。
5)将水龙头下面冷水冲一下,滴完后用杯子接住滴下的水。
6)滴水器吸取刚滴下的水放入金属容器内。
7)用温度计测量实验室的温度并记录。
8)将金属容器放在桌上,观察直到水结冰消失。
9)记录水在容器中的音量和时间,计算出实验室的温度下宇宙杯、铝箔、铜管的热胀冷缩系数。
3.3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并让学生总结规律。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过程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体验和自己动手进行空气及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享受实验成功时的喜悦心情,意识到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的存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对空气、固体热胀冷缩性质探究的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准备:(1)、分组器材:⑴号箱:2只瘪的乒乓球;⑵号箱:1只充气的气球、1只和充气的气球同样大小的铁圈;⑶号箱:自制的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带气球的平底烧瓶1只、自制的气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摄子钳、棒状温度计。
(2)、演示器材: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有关热胀冷缩投影片。
(一)、游戏导入新课,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
1、大家都玩过吹肥皂泡。
谁有本事来吹一个大肥皂泡?2、请一同学吹肥皂泡,大家要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变化。
想一想,肥皂泡为什么会慢慢变大?倾听学生发言后(板书:空气)3、刚才同学们用嘴吹的方法造肥皂泡,现在不能用嘴吹,也不能用打气筒之类的器具,你们能再造一个肥皂泡吗?请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准备怎样造?等会儿把方法介绍给大家听,比一比哪组方法能成功。
4、教师演示:老师也有一个办法,看能不能造出肥皂泡?(老师拿出带吸管的烧瓶,管口上绕有一些棉线,在管口上蘸一些肥皂水,然后用手在烧瓶上一捂,吸管上口就出现了肥皂泡。
)5、谁能揭开老师利用了什么科学知识?请动动脑筋,说得让大家都听得懂。
热的手与肥皂泡之间是谁在起作用?怎样使肥皂泡更大?(老师演示,把带吸管的烧瓶放入有热水的水槽中,肥皂泡渐渐变大。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体的热胀冷缩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究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能够观察和记录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3.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程教材: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材。
2.实验材料:水果罐、水果罐套、温水、冷冻水。
3.器材:温度计、标尺、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多媒体展示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过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比如,热水中的球会怎样?冷冻水中的球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 引入知识点(10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实物示范,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拿出一个水果罐和一个水果罐套,让幼儿观察两者之间的关系。
然后,教师将水果罐套放在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取出,让幼儿再次观察水果罐和水果罐套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幼儿了解物体在温度变化下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实验操作(20分钟)3.1 实验1:热水中的球教师将温水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请幼儿一个个地将不同大小的球(如橡皮球、塑料球等)放入温水中。
观察每个球在温水中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3.2 实验2:冷冻水中的球教师将一些冷冻水倒入另一个容器中,然后请幼儿一个个地将相同的球放入冷冻水中。
观察每个球在冷冻水中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 实验总结(10分钟)让幼儿针对实验结果回答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
- 你观察到球在热水中和冷冻水中有什么变化? - 为什么球在热水中的变化和冷冻水中的变化不同?- 这是因为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和幼儿的互动讨论,引导幼儿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5. 拓展活动(15分钟)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例如,观察水在冰箱中的变化、观察铁圈在阳光下的变化等。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小组分享。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热胀冷缩现象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测量,体验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现象的概念和原理;2.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热胀冷缩现象的实验观察和测量;2. 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案例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导入1. 引入热胀冷缩现象: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物体在受热后会变大,而另一些物体在遇冷后会变小呢?这是因为物体在受热或遇冷时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
2. 引发学生思考:请问,你们能举出一些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的例子吗?第二部分:知识讲解1. 讲解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胀冷缩现象是指物体在受热和遇冷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热运动剧烈,间距增大,体积扩大,这就是热胀现象。
相反,当物体遇冷时,分子热运动减慢,间距缩小,体积收缩,这就是冷缩现象。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请同学们拿出一个玻璃瓶,在其中注入热水并盖上塑料盖。
观察瓶盖是否随着热水的注入而变松,以及是否随着热水的冷却而变紧。
第三部分:知识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2. 学生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行分组,选择一个应用案例进行研究和讨论。
可以选择范围从建筑工程到日常生活用品的任何领域。
五、教学延伸1. 拓展知识: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热胀冷缩现象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比如在铁路线路的设计中如何考虑热胀冷缩问题。
2. 实践应用: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受热或遇冷时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热胀冷缩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热胀冷缩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了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讨论。
七、课后作业1. 思考并记录自己身边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2. 思考并整理热胀冷缩现象在一些特定工程领域的应用案例。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5篇)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用文字或图画进展描述和沟通。
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觉新的问题,情愿积极探究,能积极与其他同学沟通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开心。
教学重难点:1. 用多种方法观看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经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问题—试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够用试验验证自己的推想。
教学预备:量杯、试管、试管夹、热水、常温水、凉水、气球、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观看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我们已经了解水和很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学生争论推想)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板书课题)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讨论(1)争论讨论试验的方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怎么能清晰地观看到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师生沟通,确定方法。
)(2)小组活动:(试管上套上一个气球)观看试管中空气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观看空气受冷后体积发生什么变化(可将试管放入凉水中进展试验)。
(3)小组就试验现象进展争论沟通。
(4)小结:通过书上试验我们发觉: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5)师:通过试验,我们明确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大家留意到没有,空气和液体岁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他们在试验中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吗?学生思索沟通,再汇报:空气的热胀冷缩体积变化明显,试验反响速度更快速。
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动时,哪种状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嬉戏。
3、沟通:从嬉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嬉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在冷却时会收缩。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教学重点:1. 热胀冷缩的概念及现象。
2. 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 热胀冷缩原理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试管、火柴、尺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热胀冷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热胀冷缩现象。
2. 学生分享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实验:用气球、水、试管进行热胀冷缩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热胀冷缩的结论。
2. 学生归纳热胀冷缩的概念。
四、知识拓展(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热胀冷缩的应用实例。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热胀冷缩的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通过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练习(10分钟)练习题:1.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在受热时会____,在冷却时会____。
2.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3. 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七、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1.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热胀冷缩现象,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教师)(5分钟)教师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所提高?3. 学生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九、课后评价(学生)(5分钟)学生评价:1.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2. 我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3. 我对热胀冷缩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十、教学延伸(5分钟)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家长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热胀冷缩知识的理解。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通用14篇)《热胀冷缩》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
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
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
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
对“膨胀”“收缩”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
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
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
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
例如:①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热胀冷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3)学生能够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事实和证据。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
(2)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发现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
(3)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1)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物体热胀冷缩的程度。
(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2)实验器材:水槽、热水、冷水、气球、铜球、铁环、塑料瓶、温度计等。
(3)学习单、评价表。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热胀冷缩的相关知识。
(2)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如铁轨受热膨胀、桥梁受冷收缩等。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会发生体积的变化?1. 2. 3. 1. 2. 1. 2. 1.讲授新课 (1)讲解热胀冷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分子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小学科学12热胀冷缩(教案)
小学科学12热胀冷缩(教案)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原理;2.观察和描绘不同材料在受热或受冷时的变化;3.实践和探究热胀冷缩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理解热胀冷缩原理;2.观察和描绘热胀冷缩现象。
三、教学准备:1.试管、烧杯、金属针、塑料圆盘等材料;2.温度计;3.烧瓶、水、火源等。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物体因为温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请举例。
Step 2:引入新知识(1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并简要解释原理。
热胀冷缩是指物体受到温度变化时,其体积会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
当物体受热时,分子会加速运动,相互之间的距离变大,从而导致体积的增加,叫做热胀;当物体受冷时,分子减慢运动,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导致体积减小,叫做冷缩。
2.老师用实验展示热胀冷缩的现象。
a.将水倒入一个烧瓶中,水位高度约为一半,标记水位。
b.用火源加热烧瓶底部,观察烧瓶中水的变化。
c.再次测量水位高度。
d.将烧瓶放置在冷水中,观察烧瓶中水的变化。
e.再次测量水位高度。
Step 3:学生探究(15分钟)1.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材料(如金属针、塑料圆盘等)。
2.学生讨论并提出假设:a.如果将材料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b.如果将材料冷却,会发生什么变化?3.学生利用所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和描绘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Step 4:总结(10分钟)1.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实验结果,并总结不同材料在受热或受冷时的变化。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1.老师提出问题: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3.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用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小实用工具,并进行展示。
Step 6:归纳总结(10分钟)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热胀冷缩?热胀冷缩的原理是什么?2.学生总结和归纳热胀冷缩的特点和应用。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知道物体在温度变化时会发生体积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实验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 难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水、玻璃杯、热水、冷水、尺子。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夏天汽车爆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
2. 探究活动一:观察气球的热胀冷缩现象。
a. 让学生每人拿一个气球,观察其在热水和冷水中的变化。
b.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3. 探究活动二:观察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a. 将水倒入玻璃杯中,用尺子测量水的体积。
b. 将玻璃杯放入热水中,测量水的体积。
c.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总结水的热胀冷缩现象。
4. 总结:让学生谈谈对热胀冷缩现象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某个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如冰箱里的饮料瓶。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了热胀冷缩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意识较强。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热胀冷缩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 学生能运用热胀冷缩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现象?2. 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物体会有热胀冷缩现象?九、教学修改:1. 在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操作指导,提高实验效果。
2. 增加课后实践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热胀冷缩现象。
小学科学教案 热胀冷缩9篇
小学科学教案热胀冷缩9篇热胀冷缩 1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堂实录教学过程:师:首先,我想问问你们喜欢科学课程吗?为什么?生:喜欢!因为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很多实验。
生:我也喜欢!因为科学课上尽是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
生:因为科学课能使我们明白很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在科学课上我们可以开动脑筋搞一些小研究。
师:同学们说的对。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合作探究一个科学问题,请同学们看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看录像: 1.在煤气灶上烧一满壶水,水还没有烧开,壶中的水就直往外溢。
2.水泥马路是由许多水泥块拼成的,水泥块间留有缝隙。
)师:同学们见过这两个现象吗?生:见过!师:你知道为什么吗?生:马路间的缝隙是为了方便雨天向地下渗水的;壶中的水往外溢,是因为水一加热快烧开时,壶里的热气就会越来越多,就把水挤出来了。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马路间的缝隙并不大,用它来排水不大现实。
我想马路间留有缝隙是为了防止天气太热,车子太多时,由于马路太热而容易走形的问题。
生:我觉得是热胀冷缩的问题。
(还有一部分同学不会回答)师:是不是像你们猜想的那样呢?我们得像科学家那样去寻找证据,通常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证据呢?生:摆事实,举例子。
生:做实验!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现有的条件来做一个实验。
(展示各组均有的实验装置──固体金属球、金属环、支架、摄子)师:和老师一起试一试金属球能不能通过金属环?(师生共同操作:有的用摄子挟住金属球从金属环的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有的用摄子挟住金属球,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生:老师我们组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过去了。
生:我们把金属球吊在支架上,然后用金属环去套金属球,从上到下来回都能通过。
生:我们先把金属环固定在支架上,用摄子夹住金属球从金属环的上方开始向下通过金属环,也可以从下向上通过金属环。
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使金属球不能通过金属环?看哪组想的办法多,想的办法妙?(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生:将金属球上粘一层东西,它的个儿大了就不能通过金属环了。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热胀冷缩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1活动要求:1、通过观察和比较等形式,知道汽车的功用及外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活动准备:几中常见车的图片及玩具汽车。
关键点:幼儿独立得观察和比较,并分析出不同的车有不同的功用。
活动环节:操作要点一、听各种车的声音让幼儿仔细听,辨别出几种不同的汽车(有消防车、救护车、警车和卡车等)二、观察比较1、出示自行车、消防车、警车、洒水车,让幼儿观察这些车的构造,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不一样的?2、小结:这些车都有圆圆的车轮。
消防车和警车的叫声不一样,消防车是红色的,上面有水箱、管子和梯子,专门用来救火的。
警车上白色的,专门用来抓坏人的。
洒水车有水箱,用来清洁马路的。
3、说说这些车的功用,知道每种车都有不同的功用,所以有不同的名字。
4、观察这些车的车轮,知道不一样的车车轮数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有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六个等。
三、说说你还看见过哪种车幼儿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车,比比谁说得又对又多,并能说出它们的功用。
热胀冷缩科学教案篇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探究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的温度计,提问:你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2.教师介绍伽利略和雷伊发明的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的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教案(通用7篇)小学三年级科学热胀冷缩评优课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2、用文字或图画进行描述和交流。
3、尝试用“模型”解释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模型”解释热胀冷缩现象【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红墨水。
【教学过程】一、观察空气是否热胀冷缩1、引入水和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空气是否也会热胀冷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空气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学生讨论推测)2、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研究师: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1)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确定方法。
(预设: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要看到原本看不到的空气的体积变化是需要其它物体的,可以用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可能想到的实验方法,所以教师要充分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气球、液柱、红墨水......)(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讨论。
(5)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预设: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非常明显,同时也能比较出液体和气体热胀冷缩的区别)二、怎么解释热胀冷缩现象1、师:温度变了,水和空气的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当我们紧挨着站在教室中间,和每个人都起劲地在教室里跳跃时,哪种情况下占据的空间大?2、模拟空气“微粒”运动的游戏。
3、交流:从游戏中我们明白了什么?建立我们的假说。
(预设:这个游戏指向了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本质解释,学生只有实践、体验过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
《物体的热胀冷缩》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物体的热胀冷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2、掌握什么是热胀冷缩。
3、理解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都能发生热胀冷缩。
2、通过归纳发现生活实现的共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2、培养对生活细心观察的能力与习惯。
3、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了解固体,液体都能热胀冷缩。
三、教学难点将热胀冷缩的知识联系生活。
四、教学准备PPT,相关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修路工人用电锯在水泥路面锯开一条缝,再往那条缝里灌入沥青。
电脑屏幕出现2幅图——左边的图是一块水泥地胀裂了;右边的图是学校教学楼中间的缝师:你们平时有留意水泥工路面上有一条条沥青吗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修路工人要锯开一条缝,往缝里灌入沥青呢(生猜测)看来有些同学学习习惯很好,课前预习了,知道热胀冷缩这个词。
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一起去探究热胀冷缩这种现象!(板书课题)新课讲解一、实验1、《瘪乒乓球复原》我们组的实验是: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水的热胀冷缩按照课本P100页的步骤,完成实验。
分析固体是不是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金属环的热胀冷缩按照课本一百零一页的实验步骤进行试验。
总结固体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二、发现生活中的热胀冷缩举例说明生活中热胀冷缩的应用。
装不满的饮料瓶,留有缝隙的钢轨,启发学生发现还有哪些现象是和热胀冷缩有关的。
我会说: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向同桌讲述生活中哪些是热胀冷缩的现象,并解释好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六枝特区第三小学刘取名
教学目标:
1.知道气体、液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初步会做水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固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3.初步具有探究物体热障冷缩的性质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固体、气体、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
做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能设计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实验。
教具准备:
塑料瓶、热水、冷水、LED灯、电池、导线、酒精灯、烧杯、红墨水、塞子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出示图片,提问。
1.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在生活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没有,就是去商店买的矿泉水或饮料都不满,是不是商家很抠门,要省下那点原料吗?
2.有时候,我们喝牛奶时,先把管子插好了,一喝是冷的再去热。
在热的过程中,牛奶会怎样?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问:大家知道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进行仔细的研究,找一找具体的原因。
二、问题探究:
(一)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1. 教师呈现已组装好的实验装置
问:我们要把盛有红色的液体装置放在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分别实验,体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大胆猜测,并将猜测结果记下来
2.实验开始:教师先将装置放在冷水中,学生观察红水的体积;
再放入热水中,再观察红水的体积变化。
问:现在你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一说
3.教师小结:像水这样,在温度升高时体积会膨胀,温度降低体积缩小,这样的性质我们称它为热胀冷缩。
板书课题:热胀冷缩
4.想一想:除了水以外,还有哪些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呢?
请两三个学生说一说
5、可以用不同的液体做以上实验,如植物油的热胀冷缩实验。
6、从这些试验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教师带领学生归纳,进而得出结论: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教师补充:在液体中,水还具有反常膨胀的特点,即水在(0—4)℃时是热缩冷胀的性质。
(二)气体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肥皂水、塑料瓶和塑料管,将其置于热水之中看有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看到的现象,解释原因。
结论:塑料瓶里的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将塑料管口吹出气泡,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1.出示冬天的电线杆之间电线的特点,再对比呈现同一地点夏季电线杆之间的对应图片
学生观察,猜想着说一说:为什么冬天电线绷得比较紧,夏天反而比较松?
估计:会有学生猜想到电线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对策:那我们就用金属导线进行验证,看一看金属导线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看
边看边思考:金属导线受热、遇冷时,体积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而电路中又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汇报,教师小结: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应用了固体热胀冷缩性质?
4. 举例补充:看图片
楼房中间的缝隙、立交桥的桥面连接处留有缝隙、水泥路中间的缝隙等等。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知识点,同学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物体一般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同时在对比生活中的各种热胀冷缩的实际例子,学会了对它们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运用。
最最重要的一点教育同学们做实验并不是只有在实验室里才能做,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我们实验所需的材料,只要你善于去发现。
四、作业:
学会用身边不同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板书设计:
物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
物体气体:
固体:
物体一般情况下具有遇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缩小的特性,这就是物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特殊情况除外,例如水在水在(0—4)℃时是热缩冷胀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