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二(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二(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

4、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
征 人 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问: 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 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岁岁”、“朝朝”相对, “金河”、“玉关”“马策”、“刀环” 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 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怨情自 然透出——怨年年岁岁调动频繁,怨时 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 单调等等。
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
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⑵“凫①雁还满有回“塘月””表“现板了桥怎霜样”的,意月境尚?未联落系,首板联 解桥说结作霜者,这可样见写其的早意。图②。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 一景“,凫收雁到满了回蒙塘太”奇表的现效了春果回。故乡、野鸭满塘的
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 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
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 之⑵处试。析“这逐首”诗字对写比柳的枝表追现逐手春法风。,运用拟人手法, ⑶变诗被前中动两表为句现主写了动春诗,日人写之怎出柳样了追的柳逐思条东想的风感蓬,情在勃?繁生花机似。锦的春 日,在自热伤闹迟非暮凡,的自乐叹游身苑世的。舞(筵表上达,作与者舞女壮翩志翩难起 酬舞等;萧、后 条命两凄途句凉多写。舛秋春的日日悲之 之凉柳 柳心, 的境清繁。秋盛)斜反阳衬,出秋秋蝉日哀之鸣柳,的何衰
高考专题辅导Biblioteka 专题二(下)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练习

2020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情感题专题训练(解析版)

2020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情感题专题训练(解析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情感题专题训练古典诗歌鉴赏内含情感训练专题一、高考真题示例(2019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15.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14、【答案】C【解析】诗人领略许道宁的画作所表现的辽阔万里的意境,“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的解释不符合生活情景和实际逻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所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许道宁画作中那种辽阔万里的意境,我仅仅通过距离画作一窗之距就领略到了。

15、【答案】(1)诗的尾联意思是,这幅画作可以激发诗人创作出绝美的诗文,甚至吟诵出的诗文远远超出画作本身。

(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画作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画作中山水等景物,意境苍茫阔远,可以说是“画中有诗”,极具艺术魅力,能激发出诗人浓浓的诗情。

【解析】诗句的含义和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二、解题技法点拨(一)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诗歌内涵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

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

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思想情感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会和表达技巧、形象鉴赏结合在一起。

一、分析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1)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2)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阐释分析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题冷泉亭①辛弃疾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

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

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

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误。

山木润,琅玕②湿。

秋露下,琼珠滴。

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

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

恨此中、风物本吾家③,今为客。

【注】①冷泉亭:亭在西湖灵隐寺西南飞来峰下的深水潭中,为西湖名胜之一。

②琅玕(lánggān):原指青色美玉,此指绿竹。

③吾家,指作者的家乡历城(今济南),素有“泉城”美誉。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词借景抒情。

上片写冷泉亭附近的风景,下片写游亭的活动及由此生发的感情。

B.开头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路两旁树木整齐挺立的雄伟之势。

C.“谁信”四句,运用了设问和想象,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D.整首词托物言志,借“翠竹”“鸾凤”等意象表达词人高洁的情操、美好的理想。

2.此词的词眼为“恨”,词中体现了哪些“恨”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堂成杜甫①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注释】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

此诗便是那时所作。

②桤林:桤木林。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练习: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题章正字①道正新居朱庆馀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

全无竹可侵行径,一半花犹属别人。

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②,车马过从已有尘。

[注]①正字:古代官职名。

②青莎巷:唐代杭州城内的地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楼南畔”交代了章道正新居的位置,“独”“贫”二字点明了主人的生活状况。

B.颔联写新居行径无竹、花半属他人,渲染了“贫”,也暗示新居有一丝清雅之气。

C.颈联写新居的周边环境,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故生出“嫌”的态度。

D.末句化用陶渊明“而无车马喧”“户庭无尘杂”等诗句,反衬新居特点,含蓄蕴藉。

解析:C[“因与僧为邻,受寺院钟鼓的吵闹”分析错误,吵闹来自御楼,与僧为邻恰显宁静。

]2.新居主人章道正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安贫乐道、志趣高雅、宁静自适之士。

①“生涯还似旧时贫”可见安贫乐道;②居处有花、“吟处”、“与僧邻”看出志趣高雅;③居处无车马、无尘杂看出其内心宁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秋夜①[金]元好问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

春雷谩说惊坯户②,皎日③何曾入覆盆④!济水有情添别泪,吴云无梦寄归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与细论?[注]①这是1239年秋作者在离开济源返回故乡(太原)途中所作。

当时金朝已灭亡5年。

②坯户:指昆虫所封塞的巢穴。

③皎日:明亮的太阳。

古多用于誓词。

④覆盆:覆置的盆。

比喻社会黑暗或沉冤难雪。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前一句写自己九死一生,后一句如实记录了战后的荒凉景象,街巷萧条,景中含情。

B.颔联“谩说”即“休说”,“何曾”即“不曾”,意谓“坯户”未听春雷,“覆盆”未见日光。

C.后两联借景抒情,诗人想到了济源的人民,想到了家乡和世事的变迁,不禁感慨万端。

D.首尾两联用语通俗,中间两联虽借用典故,但并不艰涩难懂,整首诗语言雅致通畅。

2020高考诗歌鉴赏---情感题

2020高考诗歌鉴赏---情感题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表达对战争必胜的信心。 描述对象①: 颔联描绘饯行的隆重和出征时军威的雄壮,
颈联想象行军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示战斗必将胜利。
步骤二 情感②:表达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和祝愿。 描述对象②: 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展望荡平
(2)人——人生感受。 ① 第一种情感:单纯伤春悲秋。 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杜甫 例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纱》 ② 第二种情感:感慨时光易逝,青春不在。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③ 第三种情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 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 合诗句简要分析。
春日京中有怀①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②,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③,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 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 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 ②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③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答题步骤示意图]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答题步骤示意图],分步答题) 步骤一 情感①:喜爱山中夜景。 关键词①: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
步骤三 情感③: 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同类意象③(尾联): 写诗人“西北望”,“鹧鸪飞”指

2020高考二轮复习:诗歌思想情感综合训练

2020高考二轮复习:诗歌思想情感综合训练

2020高考二轮复习:诗歌思想情感综合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本题共2小题,9分)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到滁州任上半年,治理地方大有成效。

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

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

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

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

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宏伟气势。

B. 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

C. 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心境,含蓄深沉。

D. 这首词思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风格豪放,表现出作者胸有天下的襟怀气度。

2. 前人评价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词中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 B 解析:B项,“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错,词人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虽然东南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北伐中原的大业。

故选B。

2. 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①欣慰之情。

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人民安乐,作者感到欣慰。

②悲痛之情。

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

③自信之情。

看楼下车马如流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和平安宁。

2020高考二轮专题训练鉴赏古诗讲义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学案(教师版)

2020高考二轮专题训练鉴赏古诗讲义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学案(教师版)

2020高考二轮专题训练鉴赏古诗讲义五: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突破学案(教师版)【学习目标】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二、明确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的方法,提高阅读鉴赏和答题能力。

【导入学习】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评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鉴赏时,首先必须明确其表层意思与深层意思,把握其主旨和思想倾向。

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地分析评价。

要努力忠于原诗(词),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义、似是而非的问题。

考向一思想内容类一、掌握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提高鉴赏思想情感的能力(一)忧国伤时(三)思乡怀人1.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心境、心情、人生理想、人生态度)?3.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诗人的情感有哪些变化?5.请概括诗人的情感。

6.这首诗(词)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三、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一)分析诗歌思想感情的突破口1.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

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有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抒情等。

2.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景物常常与表达的情感之间有相似性。

3.关注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轨迹。

人物情感的变化是和诗歌描写的景或物的变化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作答时要抓住表现变化的关键字词。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含答案)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含答案)第六部分: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在高考中,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诗歌形象的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考查。

【考点分类训练】一、诗歌评价题“2题型"【题型一】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教材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考点对接】①从内容来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请从感奋、感伤以及二者的关系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进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①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二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 鉴赏诗歌思想感情二

新高考2020届高三语文大二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思想感情(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楚国寺①有怀赵嘏②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

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

江边松菊③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注】①据《酉阳杂俎》记载:楚国寺在长安晋昌坊。

②赵嘏,中唐诗人。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833)预省试进士,下第,寓居长安8年,与牛、李两党的达官显贵均有接触,为求功名而奔走。

本诗写于赵嘏为糊口远去岭表做幕府前。

③江边松菊:指故园松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用典型意象"衰荷""断烟""残月",勾勒m一幅秋意萧瑟、清冷凄惘的夜景图。

B."寂寞"一词既写出了衰败的荷花的香气无人赏识,也写m了作者对朋友相伴的渴盼。

C.颔联用池水反射在墙壁上的波纹、落满井边围栏的红叶,表现诗人难眠时纷乱的心绪。

D.南浦的棹声惊起了大雁,阴云遮住了北楼顶上的白霜,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层次分明。

E.尾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实写江边松菊犹存的景象,虚写八月长安的漫漫长夜。

2.这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金陵古都的帝王气象早已消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前事,充满浓厚的历史沧桑感。

B.颔联是实写,寓情于景,上句写金陵的园林已荒芜废弃,下句写群山倚靠扬州,更显得荒寂冷清。

C.颈联上句中的“荒”“暗”两字营造了一片昏暗的景象,而“月晓”则生发出一丝光亮,令人顿生喜悦之感。

D.尾联落笔帝王陵墓,抒发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感叹,揭示了本诗的主题。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知识回顾】“八入手”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诗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4.从诗词中所暗示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诗词的钥匙。

5.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

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6.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7.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诗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果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8.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2题。

(分)八尺①顾炎武②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

【注】①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八尺又形容为八尺孤帆。

②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

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

04.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鉴赏

04.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诗歌鉴赏(泥坑老唐)A组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骢马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沙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尽天山行路难。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骢马的毛色、装饰与气派。

青色的皮毛配以金饰的笼头白玉的马鞍,主人高扬马鞭奔跑在京郊大道上,华贵而不凡。

B. 颔联写骢马的敏捷、矫健。

“朝”“暮”极言时间短促,“东道”至“河源”写空间的阔远,表现骢马飞奔的雄风。

C. 颈联刻画骢马的功业、品格和德性。

这是一匹汗血宝马,它跟随主人征战沙场,不惧边地艰苦,不惧伤痛严寒。

D. 前三联写外在美,第四联写内在美,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格调高亢,豪放旷达,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1. D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手法、情感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D项,“前三联写外在美,第四联写内在美”错,首联写外在美,二三四联写内在美。

故答案为D。

2.这首诗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主人对骢马的信任。

“能”、“尽”二字,表达主人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②对骢马历尽艰难险阻建功立业精神的赞颂。

“长城窟”“行路难”写边地艰险,但这匹马只要能有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天山也在所不辞。

③展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作者情感态度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2018年天津卷高考试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 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 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答案】A【解析】不是否定孔子人生选择,而是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

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

故选A。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

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解析】景象描述题,需根据诗文,在脑海中构建图景,整体感知,然后再根据原文线索逐一分析,进而描述画面。

答题时先答出画面特征,再分析意象。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答案】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诗歌对田园生活的细致描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可以看出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孝祥作品精选精练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张孝祥作品精选精练

张孝祥作品精选精练水调歌头·金山观月①张孝祥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②,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③,飞霞佩④,切云冠⑤。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⑥。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⑦更骖鸾⑧。

[注]①此词为南宋词人张孝祥舟过金山(位于长江南岸)时所作。

②白银阀:月宫,借指金山寺。

③表独立:化用屈原《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

表,作为标记的木柱之物,这里指像表一样。

④飞霞佩:以飞霞为玉佩。

⑤切云:古代一种高冠的名称。

⑥毫端: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

⑦翳凤:以凤羽作华盖。

⑧骖鸾:用鸾鸟来驾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开头二句,点出江山雄伟、壮阔的气势,又从不同角度写登高的感受。

B.上片后七句以月为姊,写自己借月姊的珍贵的玉镜以瞭望雄奇的江山。

C.下片前三句,既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又暗写了自己高洁的情怀。

D.下片后七句写自己澄明洁净之所感、幽远清晰之所见及登仙而去之所想2.陈应行评价张孝祥词“读之泠然洒然,真非烟火食人辞语”,本词是怎样在虚实融合之中创造出令人“冷然洒然”的雄奇、缥缈的意境的? (6 分)1. C (3分)理解失当,“写了仙女陪伴自己之所想”错,“表独立,飞霞佩,切云冠”指卓然独立,以飞霞为佩,戴切云之冠,这是作者在描写自己的形象。

2.①上片侧重实写,以虚写实,借助借镜观景的奇妙想象表现出江山的雄丽、月色的皎洁;②下片侧重虚写,以实写虚,借助卓然独立、群仙邀我的美好画面表现出自己潇酒出尘的飘然之感。

③综合全篇来看,写实,由景象到自身,写虚,由外在直觉到内在感受,实虚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一种雄奇、缥缈的意境。

(6分,每点21分,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①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2020高三诗歌鉴赏 赏析情感 练习精讲

2020高三诗歌鉴赏 赏析情感  练习精讲

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任务情境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更是高三复习的重心所在。

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应该较好地掌握了把握思想感情的路径及答题要求,但是随着高考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答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概括思想感情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二轮复习就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找准突破口,加强针对性训练,从而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情感美。

自主检测,自我诊断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望吴融①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

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译文:几滴小雨飘过山前,水边稀稀疏疏地开着几朵花。

蝴蝶纷飞掠过芳草丛,鸳鸯在暖和的沙子上沉睡。

在帝京的新居成为别馆,江南故乡旧日的隐所现在不知成为谁的家园?几年的东奔西走还是没有收获,还是羡慕那暮色中归到林中的寒鸦。

注释:①蛱蝶:蝴蝶。

晋葛洪《抱朴子·官理》:“髫孺背千金而逐蛱蝶,越人弃八珍而甘蛙黾,即患不赏好,又病不识恶矣。

”②稳睡:一作“对浴”。

③阙下:宫阙之下。

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复如故。

”成别业:一作“非己业”。

别业,别墅、别馆。

④旧隐:昔日的隐士。

吴融《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岩猿莫晓惊。

”⑤俱:一作“都”。

鉴赏此诗题为“闲望”,诗中所写,看似闲淡,实际却写出了诗人四处奔走,苦于仕途劳碌的心境。

然美景图。

雨只是点点滴滴,不是翻云遮山的倾盆大雨,不是昏昏沉沉的绵绵阴雨。

花不是千枝万枝,漫山遍野,而是一枝两枝,临水横斜。

景致优美疏淡,色彩明丽而添秾艳之感。

这四句诗,遣词用字极为考究,写淡雅的景色,反衬闲淡的心理。

“三点五点”“一枝两枝”,纯属口语,然朗朗上口,音律复叠之美,如贯珠落盘,天籁自响。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0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含解析)

诗歌鉴赏之形象与感情(练)一练高考一、【 2017 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4~ 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荒漠回看清禁月① ,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进出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朝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能否?”李揆怕被拘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朝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正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特别相像。

B.中原地区辽阔,人材辈出,好汉辈出,即便优秀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测,假如苏辙认可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拘留。

D.苏轼劝告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显现出谦和的君子风采。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忧,希望他当心慎重,安全回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剖析。

(6分)【答案】14. BD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友情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经是山南海北。

此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子女之态,伤心落泪。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谈论D。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以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种类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

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个人。

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敬慕古人,感怀自己,或许抒发同病之悲等。

故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此题中的典故是“李揆因担忧被拘留而否定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相同的担忧。

15.试题剖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二轮复习: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专练【知识回顾】“八入手”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诗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4.从诗词中所暗示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诗词的钥匙。

5.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

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6.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7.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诗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

如果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8.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2题。

(分)八尺①顾炎武②八尺孤帆一叶舟,相将风水到今秋。

曾来白帝寻先主,复走江东问仲谋。

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凭君莫话兴亡事,旧日长年已白头。

【注】①八尺,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八尺又形容为八尺孤帆。

②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

本诗作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描写出一个苍远悲愁的场景,这叶孤帆犹如飘零无依的诗人。

B. 颈联写诗人驾着孤帆来白帝访刘备,下江东问孙仲谋,采用了虚写的手法。

C. 颈联写海上的鱼龙、山中的草木,寄托着作者心中绵绵的愁绪和遗恨。

D. 本诗沉郁深厚,感慨兴亡,悲沉苍凉中带着一些激越之感。

2. 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D 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确实在抒发兴亡之感,但从尾联“莫话兴亡”“巳白头”,本诗悲沉苍凉,并无激越之感,而是深深的悲痛之感。

故选D。

2. ①国家沦亡以后凄惶悲伤、无依的心情;②在明末清初动荡中作者不屈从命运安排、期望挽救衰颓国势的民族情感;③往事不堪回首、旧日的希望只换来鬓发斑白的深挚的悲痛。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

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抒发的是国家兴亡之感,而这种感情贯穿全诗。

第一二句,“一叶舟”“相将风水”渲染了漂泊无依之感;第三四句,“寻先主”“问仲谋”,作者东奔西走,想要讨问治国之策,运用典故,表达了要极力挽救国势的愿望;而五六两句中的“鱼龙恨”“草木愁”又渲染了这种悲伤与无奈;最后两句“莫话兴亡”“巳白头”,表达了无法力挽狂澜,任头发斑白、时光流逝的深深的悲痛。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3—4题。

(9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有删节)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孔父即孔子,孔子曾经悲叹凤凰不至、麒麟之死,为世衰道穷而感伤。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溪行”句侧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句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第二联写景,时令已冬但天气尚温,有蚊蚋飞舞;野鸭害怕行人惊扰,纷纷跳入河中。

C.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的面貌,情感也产生明显变化。

D. “山色”联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宽广辽阔的画面。

4.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答案】1、B B项,曲解了原句诗意。

错在“野鸭害怕行人惊扰,纷纷跳入河中”这个地方,原句“人远凫鸭乱”意思是人走远了,野鸭才乱纷纷地跳入河中,而不是“害怕行人惊扰”。

2、①观山水的愉悦,对眼前风光的赞美。

第三联就用“何绮丽”“穷壮观”直接表达了这种赞美;②生不逢时的苦闷,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第五联借孔子叹凤泣麟和王粲登楼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有自己生不逢时的苦闷;③飘零他乡的哀痛。

第五联用“王粲登楼”的典故表达漂泊之痛,而第六联“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则直抒身世之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

本题要求: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从第三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可看出作者对通泉县绮丽、壮美的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两句,运用孔子曾经悲叹凤凰不至、麒麟之死,为世衰道穷而感伤和王粲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的典故,表现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而最后一联“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更是直抒胸臆,表现自己飘零异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5~6题。

(9分)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B.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C.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D.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6. 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

(6分)答案:5. D(“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观书经历。

)6. 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9分)将进酒·城下路贺铸城下路,凄风露,今人犁田古人墓。

岸头沙,带蒹葭,漫漫昔时流水今人家。

黄埃赤日长安道,倦客无浆①马无草。

开函关,掩函关,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六国扰,三秦扫②,初谓商山遗四老③。

驰单车,致缄书,裂荷焚芰④接武曳长裾⑤。

高流⑥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

生忘形,死忘名,谁论二豪⑦初不数刘伶?[注]①浆:茶水。

②六国:指秦末趁乱复起的齐、楚、燕、韩,赵、魏。

三秦扫:指刘邦灭项羽,建立汉朝。

③商山遗四老:又称“商山四皓”。

西汉初立,他们四人隐居商山,不为汉臣,后来在名相张良的劝说下,入世辅佐太子刘盈。

④“裂荷焚芰”,是指四皓应聘出山自毁高洁。

⑤接武:犹言接踵。

武:足迹。

曳长裙:指依附于王侯权贵。

⑥高流:这里指好饮酒的高洁名士。

⑦“二豪”:指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词起句写景,描绘了凄风冷露之中古人坟墓成耕田之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词人的黍离之悲。

B.函谷关时平则开,时乱则闭,对于这一现象词人用“开函关,掩函关”代指朝代的更替,写出了时间的悠长。

C.“裂荷焚芰接武曳长裾”这一句是对商山遗四老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们表面恬淡,实则热衷权势的丑态。

D.本词虽怀古伤今,但所咏史事、人物的时间跨度很大,表现的是一种在古代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

8.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7.A【解析】A项,“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找指国破家亡之痛,不符合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8.(1)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从“今人犁田古人墓”、“昔时漫漫流水今人家”两句可以看出;(2)嘲讽了历史上那些忙着追求名利和权势的人“黄埃赤日长安道”到“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几句表达了对这类人的批判。

(3)表达出词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襟怀。

“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词人借古讽今,批判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和贪欲而争名夺利的行为,“生忘形,死忘名”直抒胸臆,表达了高洁超脱的情怀。

阅卷老师提供参考答案:(1)历史变迁的感慨:上阙中写古人的坟墓变成了今人的耕田,昔日的江河流水如今变成了村落住上了人家,历史、社会是变化的。

(2)对争名夺利的批判:上阙“千古如何不见一人闲”句收尾,是对前句描写的长安道上的人的评论,函谷打开又闭关,时局动荡,他们只关注“无浆马无草”的现状,只热衷于自己的权势,这里有词人对热衷权势者争名夺利的批判和嘲讽。

(3)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襟怀:下阙“高流端得酒中趣,深入醉乡安稳处”句借古讽今,只有高人名士才能真正领会酒的情趣,沉入醉乡睡到安稳宁静之处,体现了词人超然物外的情怀,批判了时人争名夺利的行为。

“生忘形,死忘名”,人活着就应放浪忘形,死后也无须留名,词人直抒胸臆,表达了高洁超脱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