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Word]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Word]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https://img.taocdn.com/s3/m/8cad561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9.png)
[Word]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2013年2月21日zhy发表评论8463人阅读《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回忆记事小说。
林海音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并于1960年初版。
作品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书中那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这部文学作品大获成功并经久不衰。
以《城南旧事》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原籍在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于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3岁时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来到北京,住在城南一座四合院里。
林海音在北平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在北平送走了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在北平嫁为人妻。
直到1948年,林海音带着妈妈、孩子和丈夫何凡举家返回台湾。
林海音对自己成长的北京古城具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城南旧事》,以纪念自己童年的似水流年。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林海音以温婉的文笔、超逸的风格,从天真善良的英子的角度描写出了古城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旧北京的社会风貌。
看着大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英子童真弱小的心灵也越发显得孱弱。
《城南旧事》字里行间都缠绕着悲剧色彩,让文章显得丰富厚重,令人触目,发人深省。
充满自然、怀旧基调的《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文中那淡淡的忧伤、浓浓的诗意,让一代又一代人深受感染。
《城南旧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故事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不愧是林海音独步文坛多年的经典文学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cb18d3c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3.png)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经典小说,也是半自传体小说,最受读者的喜爱。
《城南旧事》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城南为背景,透过一名伶俐的小女孩儿——英子的纯挚眼光,看成人的悲欢离合。
温馨动人,启发人性。
林海音的小说集《城南旧事》中多篇是追忆她童年居住的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其中如《惠安馆》和《驴打滚儿》等篇,虽是透过童稚的眼光看成人的世界,却更启人深思,由于孩子不诠释不评判,故事中的人物,能以自然真实的面貌出现,扮演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的一生。
在这本短篇小说集中,《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和《驴打滚儿》四篇都可以单独存在,他们都有自己完整的世界。
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是英子,故事中的发展,循着英子的观点而转变。
英子原是一个好奇,天真的旁观者,观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直到爸爸病故,她的童年随之结束,她的旁观者身份也至此结束,在13岁的年纪“开始负起了不是小孩子该负的责任。
”书中的人物除了英子的双亲外,与她童年欢乐的记忆中有最密切关联的要算宋妈了,在各篇中,宋妈可说是无处不在。
无疑的,也是读者印象中最难忘的人物,这位命运凄苦的卑微人物,在英子的回忆中自有她的智慧和尊严,作者在讲别人的故事时,常常写到一些描写宋妈的文字。
《驴打滚儿》一篇给宋妈的生命画像,也是全书中最有力量的一篇短篇小说。
林海音说:“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亲爱的爸爸也去了。
”《城南旧事》在英子的欢乐童年和宋妈的悲苦之间达到一种平衡。
在生活的实际奋斗中,绝望也不是件容易事。
掩卷之际,读者会想:“看呐,这就是人生的最简朴的写实,它在暴行、罪恶和污秽占满了文学篇幅之前,抢救了许多我们必须保存的东西。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2好词:抽噎、欺辱、叮嘱、懒惰、卑贱、辉煌、模糊、靠拢、轻飘飘、清幽幽、毫无目的、自言自语喷云吐雾、笨嘴拙舌、叽叽喳喳、抽抽搭搭、回心转意、糊里糊涂、绵绵软软、擦来擦去好句:1、站在骆驼的前面,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城南旧事》阅读笔记
![《城南旧事》阅读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92038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9.png)
《城南旧事》阅读笔记《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这本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英子是个善良、聪明、大胆的小女孩。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仿佛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年代的北京城,让我看到了那些平凡人物的生活。
《惠安馆》里的秀贞,因为失去了爱人与孩子而被人们视为疯子。
可在英子眼中,她只是一个可怜的、思念孩子的母亲。
英子不仅不害怕她,还努力帮助她寻找孩子。
当英子发现妞儿就是秀贞的孩子时,她毫不犹豫地促成了她们母女的相认。
尽管结局并不美好,但英子的那份善良和勇敢令人动容。
《我们看海去》中的小偷,在世俗的眼光中是个坏人。
但通过与英子的交流,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和善良。
他为了供弟弟上学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在英子面前展露无遗。
英子分不清海和天,也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她用自己纯真的心灵去感受每一个人的内心。
这种纯真让我们反思,所谓的好与坏,真的有那么绝对吗?《兰姨娘》中的兰姨娘,从一个被人压迫的小妾变成了一个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新女性。
英子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了孩子特有的敏感和机智。
她巧妙地化解了父亲对兰姨娘的不恰当好感,维护了家庭的和睦。
《驴打滚儿》中的宋妈,为了生计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孩子来到英子家做工。
当她最终得知自己的孩子一个死了,一个送人了,那种痛苦让人揪心。
英子在宋妈的悲伤中,也逐渐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是整本书最令人伤感的一章。
英子的父亲因病去世,她一下子从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了要承担家庭责任的长女。
这一刻,英子长大了,她明白了生命中的离别和成长的代价。
林海音通过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老北京的风景和风俗,更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美好。
她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回忆起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细节和情感。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20篇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d6623d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0d.png)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精选20篇《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范文精选20篇《城南旧事》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英子(林海音)以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用小孩子纯稚的眼光来看世间的悲欢离合。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篇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这首老歌就在耳边荡漾。
英子是一个活泼、天真、善良,乐于助人的女孩。
她帮助疯子秀贞找孩子妞儿,使她们母女重逢。
这使我想到了,英子6岁,就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英子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是纯朴的,还是令人难忘的。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英子和惠安跟疯女人玩时,我真担心秀贞会不会做出伤害英子的事,但看到英子知道自己的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英子不仅仅帮助她们母女重复,还将自己的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她们当做盘缠去寻找秀贞的亲人,此刻,我不禁为英子感到骄傲,一个六岁女孩,竟懂得友谊,懂得爱,这大概是一种来自生活的力量鼓舞着她在成长吧!读着读着,我的心时而心惊肉跳,时而轻松自在。
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英子不怕秀贞吗?看到最后我才明白,她的童年之所以精彩,是因为她有一个纯真洁净的心灵,正是因为她有了这颗心,童年才会幸福。
那才是真正的,无忧的,不折不扣的快乐。
读完《城南旧事》这本书,心里感觉就像冬日的暖阳洒在身上,使我感到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才能感到充实感到快乐。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读后感篇2假期,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这是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的四合院里。
英子那么善良,和人人都认为是疯子的秀珍成了朋友;结识了新帘子胡同为了供弟弟上学的厚嘴唇小偷;还聪明机智的做了一次月下老人,为兰姨娘和德先叔牵线搭桥;最后一个故事中,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那一刻英子长大了,要和妈妈一起撑起这个家。
名著导读《城南旧事》
![名著导读《城南旧事》](https://img.taocdn.com/s3/m/6adc0df51711cc7930b71653.png)
《xx旧事》xx一、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可视作她的代表作。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全书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第一章《惠安馆》,第二章《我们看海去》,第三章《兰姨娘》,第四章《驴打滚儿》,第五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二、人物:林海音(1918.03.18—2001.12.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湾苗栗县头份镇。
3岁随父母返台湾,5岁来到北京。
1948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
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荣获“终身成就奖”。
以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闻名,是关于林海音童年在北京生活的五则小故事,曾改编成电影。
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小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她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而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因此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当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小桂子)去找寻爸爸。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后来,被赶出家门的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味道不对,英子很伤心,想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使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了,爸爸很难过。
城南旧事书籍简介
![城南旧事书籍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f0d3e5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b.png)
《城南旧事》是中国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60年。
该作品中描写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小说将小英子童年经历的五个故事集合在一起。
是作者内心创作情感的表露与寄托,以不断的“离去”来组织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ccddaa9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4b.png)
《城南旧事》简介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自传体小说,首次出版于1960年。
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以一种非黑白的、小孩子的、更包容的心态来看待身边发生的所有事。
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
这些故事独立存在,但又在作者笔下串在一起,以童年英子的视角,展现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故事中的人物最后都离小英子而去,表达了告别童年的悲伤和怀念的情感。
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带领人们重温了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
五个故事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每个故事都以一个主要人物为中心,通过英子与他们的交往和互动,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生活和命运。
这些人物最后都离开了英子,让英子体验到了成长的痛苦和离别的悲伤。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充满怀旧之情和成长疼痛的小说,它让我们看到了过去的生活和社会的风貌,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成长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
同时,这部小说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和身边的人,因为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很多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找不
回来。
以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 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儿童叙事视角
![以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 林海音《城南旧事》的儿童叙事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a571f14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d.png)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以其独特的儿童叙事视角,展现 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具 有文学价值,而且对于理解人性美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部小说展示了儿童纯真无邪的视角下的人性美。在英子的眼中,世 界是美好的,充满了善良与温情。这种美好的人性在英子与秀贞、英子与小偷等 人物的交往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在《惠安馆传奇》中,英子与“疯子”
一、独特的叙事视角
《城南旧事》以小女孩英子的视角展开,通过英子的童心,描绘出大人世界 里的悲欢离合。英子的形象,既天真又深沉,既纯真又敏锐,她以孩子的眼光和 心灵,捕捉到了成人世界中难以察觉的微妙情感。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使得故 事真实而生动,让人深感人生的酸甜苦辣。
二、情感表达的深度
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的情感表达深入而细腻。她通过英子的眼睛,将悲 欢离合、生老病死等人生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驴打滚儿》一文中,作 者以驴打滚儿这个普通的事件为载体,将母女间的深情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 读者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秀贞结交,并不畏惧世人的眼光,反而用自己的纯真善良去帮助秀贞找回女 儿,展现了人性中的勇敢与善良。
其次,这部小说通过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转折,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多面性。小偷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偷窃,这种行为虽然违法,但在英子的眼中,他 的行为却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这使得我们重新审视那些看似简单的黑白是非,理 解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留下的都是美好。这也是林海音通过《城南旧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无论生 活如何困苦,无论世界如何复杂,我们都应用纯真的心去感悟人性之美,去欣赏 这个世界的美好。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 小女孩如何用质朴童心感悟人性之美。它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在 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我们或许不能改变所有的不公和不义,但我们可以选择保持 善良和纯真,用心去感悟这个世界的美好。
经典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
![经典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c321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c.png)
经典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10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该书主要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向大家讲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经典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1读完林海音奶奶的《城南旧事》, 我想起了北京, 一座古老的古城。
《城南旧事》主要写了, 一个叫英子的女孩, 结识了很多朋友, 惠安馆的疯子-----秀贞, 小柱子----妞儿, 不理人的德先叔, 躲在草地里的小偷还有讲不清的北京话的爸妈, 他们都深深印在我心中。
《城南旧事》这本书像一个人的童年趣事。
老槐树上的“吊死鬼”, 西厢房里的小鸡, 阴森草地里的花皮球。
尽管时代不同了, 生活条件改变了, 但天真的童心没有改变。
爸爸中年去世, 英子并没有暴躁。
她遇事镇定的品格, 还有她那勇敢的品格, 值得我们学习。
某些人终不能陪你到老。
你要坚强地走下去。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 它就像一朵花, 花瓣掉光了, 我们的童年就过完了, 时间如此之快, 所以我们要珍惜。
童年, 是记忆深刻的时光, 是美妙的时光, 是短暂的时光。
英子和家人处着深厚的感情, 可是他们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她。
时间一去不复返了。
经典名著《城南旧事》读后感2暑假中, 我又读了一遍《城南旧事》, 让我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认仔细真的品味里面的好词佳句, 生怕漏了什么重要东西, (总结)出了这些内容: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六岁的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城南往事, 但因各种不便和亲人的接连失去使小英子带着疑惑告辞了童年,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 一段上个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
读完这本书, 我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感受:小英子这么小就能打理家事, 还能够帮助别人, 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要向她学习那种不怕困难, 机智勇敢, 乐于助人的精神。
她是多么令人敬佩呀!小英子虽然年纪小, 但是她能体会到大人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合, 思念的感情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女孩。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a30272d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e7.png)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城南旧事》主要内容《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版1960年。
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我们去读一读《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及其他方面信息,看看有没有被她童稚所感染。
《城南旧事》主要内容今儿我非常高兴,因为我花了两天多的时间,终于把《城南旧事》这本书看完了。
而且从中获得了一些道理。
让我们共同来分享吧!六岁的英子从小就结交了一个朋友,而且这人是个疯子,人们叫她“疯”女人秀贞,虽然英子的爸爸妈妈不让跟好玩,后来英子还是跟好玩了,而且英子也没受什么伤害。
我发现英子很勇敢,而且明白了世界上有看似不是好人却是好人的人。
一切都要有一定的证据。
后来英子发烧了,因为妈妈知道英子和疯子玩了。
还以为是因为这事,为这还迁居到了北京帘子胡同,英子在那里又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是小偷,他是为了供他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英子只觉他很善良,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小偷就被发现,他被关进牢里了。
这使英子非常难过。
我明白了有的小偷是为了让别人活的更好而不得已为之的。
后来英子的爸爸去世了。
英子非常伤心,就把童年的事情依依记了下来。
英子仗着自已的记忆把童年的是是非非全部记了来,因为英子有决心,所以你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做事就会成功。
《城南旧事》好词好句1. 兰姨娘圆圆扁扁的脸儿,一排整整齐齐的白牙,我最喜欢她左边那颗镶金的牙,笑时左嘴角向上一斜,金牙便很合适地露出来。
左嘴角还有一处酒窝,随着笑声打漩儿。
2.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向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地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地在学鱼喝水。
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我就这么看着,两腿跪在炕沿上,都麻了,秀贞还不来。
3. 小妹妹这时从妈妈的身上挣脱下来,她刚会走路,就喜欢我领她。
《城南旧事》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长篇故事
![《城南旧事》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长篇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120c33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2.png)
《城南旧事》中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长篇故事城南旧事是著名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最具影响力的成名作。
本书以其以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于1960年出版。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城南旧事里的故事吧。
惠安馆传奇一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
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
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咯咯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
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
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子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搽。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
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
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
”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
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15篇)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81fb7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b.png)
《城南旧事》读后感(精选15篇)《城南旧事》读后感1《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就是书中的英子。
写了小英子在北京的童年时光、乐趣,以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__描述细致、刻画出了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
半个世纪前,小英子跟随家人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里面的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
在北京胡同里认识很多人,惠安馆里的女疯子秀贞,小伙伴妞儿,甚至是出没草丛的小偷等等,都让她印象深刻。
严肃认真的爸爸,每一天朝夕相伴的保姆宋妈,慈祥可亲的妈妈,趣味的兰姨娘,这些每一天都见到的人物,同样让英子记忆深刻。
__一共分为6个小故事,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和《冬阳、童年、骆驼队》。
其中《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入五年级下课本教材,《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登在语文七年级下册课文。
《冬阳、童年、骆驼队》写了小英子第一次看到了骆驼,听到了清脆的驼铃声,怀旧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写了院子里爸爸的石榴花落了,而爸爸也去世了,小英子最终长大了。
英子是个乐观坚强,富有爱心的孩子。
她帮秀贞找到了女儿小桂子,也就是妞儿并把自我的钻表和妈妈的金镯子给秀贞做盘缠,去找思康叔。
__描述的并不是那么优美,但却充满温馨质朴。
不紧不慢,不温不火,让人感动,描述了一个孩子眼里的老北京,纯真,善良。
《城南旧事》读后感2《城南旧事》这本书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写的。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主要讲了小主人公英子七岁到十三岁时,生活在北京城南看到和听到的故事。
小英子结识了很多人物:有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小驴回家的宋妈;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叔;椿树胡同的疯女人;井边的小伴侣;还有藏在草堆里的小偷。
可是比较后,这些人物都离小英子而去了。
在比较后的《爸爸的花落了,我也不是小孩子了》这个故事中,爸爸也离小英子而去了。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读后感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515ad8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7.png)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读后感《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描绘了作者童年和少年时期在城南的生活和成长经历。
通过她细腻的叙述和真实的情感,读者深入感受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变迁与困惑。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下面是我对《城南旧事》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浓厚的情感。
林海音以自己童年时代的视角来叙述自己和家人在城南的生活,情感真挚动人。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亲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揭示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贵和独特。
例如,她描写了父亲在她病重时的关切和呵护,母亲在她困境时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她和妹妹之间无言的默契和相互扶持。
这些亲情和友情的描绘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回想起了自己与亲人和朋友之间的美好时刻。
其次,《城南旧事》通过描写城南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让我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林海音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真实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了城南街道的风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她描绘了城南街道的繁华与喧嚣、人们的艰辛与希望,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城市画卷。
与此同时,她也对当时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隐晦的揭示,例如贫富差距和失业问题。
通过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揭示,作者让我对社会的运转和人们的境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最后,《城南旧事》通过作者的成长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人生价值和追求的重要性。
林海音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告诉读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不论环境和境遇如何,都应该积极努力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她以自己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事例,鼓励读者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发,让我更加坚定了向前迈进的勇气和决心。
总而言之,读完《城南旧事》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这本书通过细腻的情感、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给读者展示了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变迁与困惑。
它不仅仅是一部叙述作者童年成长的回忆录,更是一本让人思考生活和人生的书籍。
它让我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宝贵,并激励我追寻自己的梦想。
《城南旧事》读后感
![《城南旧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cc16f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f.png)
《城南旧事》读后感《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女士以她的童年记忆为背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这部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20世纪初的北京城南的风土人情,以及作者童年时代的点点滴滴。
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打动,它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力量。
小说以主人公小英子的视角展开,讲述了她在北京城南的胡同里长大的故事。
小英子是一个天真烂漫、好奇心旺盛的小女孩,她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小说中,小英子的家人、邻居、老师和朋友,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跃然纸上。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小英子童年的一部分,也是那个时代北京城南的缩影。
书中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小英子与家人的亲情、与朋友的友情,以及她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都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特别是小英子与父亲的关系,让我印象深刻。
父亲对小英子的关爱和教诲,以及小英子对父亲的依赖和尊敬,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的描写深深吸引。
林海音女士用她独特的文笔,将北京城南的景色、声音、气味和人情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那些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庙会、小吃,以及那些传统的习俗和节日,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时代。
这种对过去的怀旧,让我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城南旧事》也让我思考了成长的意义。
随着故事的发展,小英子从一个无知的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少女。
她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变化,更是心灵上的成熟。
她在成长中学会了理解、同情和爱,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此外,小说中也不乏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通过对小英子童年生活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苦难。
比如,小英子的邻居,一个因为家境贫寒而不得不辍学的孩子,以及那些因为社会地位低下而受到歧视的人们。
这些描写让我意识到,尽管时代在变迁,但社会的不公和苦难依然存在,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
总的来说,《城南旧事》是一部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
城南旧事的体裁
![城南旧事的体裁](https://img.taocdn.com/s3/m/5ad51ca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4.png)
城南旧事的体裁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初版于1960年。
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心头。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
2023年《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2023年《城南旧事》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c83d33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6.png)
2023年《城南旧事》读书笔记2023年《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1091字)《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在书中讲述了她童年在北京城南的生活,以一个小孩童稚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人、那些事,从另一个纯真的角度分析了世俗和成人的人情世故。
那悠悠的怀旧笔调使得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思绪万千。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英子可以和每个人都成为朋友?为什么不论是被所有人视为疯子的秀贞,还是被养父母打骂的妞儿,又或是为供弟弟上学而偷东西的小偷都愿意把心事将给英子听?我百思不得其解,有时能模模糊糊地想清楚,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有这样一句话解答了我的疑问:“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时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
”“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这或许就是一条与人相处的秘诀吧!敞开心扉,真诚地接纳别人,走进他们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某件事,最终将会获得他人的信任。
英子以她儿童的思想和眼光来看待世间的善恶、冷暖,于是有很多事情她不能理解。
她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秀贞是疯子,都不敢和她来往。
在英子看来,秀贞只是个一心寻找被丢弃的女儿的伟大母亲,不但不是疯子,而且值得怜惜。
她分不出那个躲在树林里的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她觉得那个人一心供弟弟上学,应该是个好人;但他又是个小偷,从偷东西这一点上讲,他又应该是个坏人。
于是,英子迷茫了,他不能分辨那个人是好是坏。
英子的看法是错的吗?我觉得不然,是成人用他们的想法绑定了某些东西,他们只看到了表面,然后就根据心中的那些“定理”给事物下了定义。
而英子看到了别人不曾触碰的事物的内在本质,所以她得出了和别人不同的答案。
其实,《城南旧事》里面的人物都很善良,不论是惠安馆的秀贞、努力供弟弟上学的小偷;还是命运悲惨的妞儿、忠诚可怜的宋妈;或是兰姨娘,坚强、令人尊敬的爸爸,他们都是好人。
但遗憾的是,他们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离开了英子。
林海音也曾说:“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2013年2月21日zhy发表评论8463人阅读《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回忆记事小说。
林海音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并于1960年初版。
作品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书中那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这部文学作品大获成功并经久不衰。
以《城南旧事》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原籍在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于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3岁时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来到北京,住在城南一座四合院里。
林海音在北平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在北平送走了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在北平嫁为人妻。
直到1948年,林海音带着妈妈、孩子和丈夫何凡举家返回台湾。
林海音对自己成长的北京古城具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城南旧事》,以纪念自己童年的似水流年。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
林海音以温婉的文笔、超逸的风格,从天真善良的英子的角度描写出了古城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旧北京的社会风貌。
看着大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英子童真弱小的心灵也越发显得孱弱。
《城南旧事》字里行间都缠绕着悲剧色彩,让文章显得丰富厚重,令人触目,发人深省。
充满自然、怀旧基调的《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
文中那淡淡的忧伤、浓浓的诗意,让一代又一代人深受感染。
《城南旧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故事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不愧是林海音独步文坛多年的经典文学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城南旧事》是一部安静的小说,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
当英子爸爸的花儿落下的时候,她已不再是小孩子……童年就这样远去,因为,这就是成长……《爱的艺术》——关于爱的心灵哲学2013年2月20日zhy发表评论5450人阅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 千百年来,爱情两字,折磨了无数人也幸福了不少人。
人人都想和心上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做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神仙眷侣,可世间却有无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可怜种。
爱情,究竟是什么,究竟拥有何等魔力,才能让天下人如飞蛾扑火般奔向它的怀抱?《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中最知名的著作。
它可以详细地告诉我们爱是什么,可以为大家解答为何我们需要爱。
《爱的艺术》作者艾里希·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哲学家。
他于1900年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犹太人家庭里,1922年从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赴美在大学执教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伽诺。
艾里希·弗洛姆一生著作等身,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性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精神分析的危机》等。
《爱的艺术》一书中的观点不同于一般人对爱的诠释,它不是一本教人学会如何爱的情爱圣典,而是一部关于指导人生意义的心灵哲学类书籍。
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提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自身没有拥有爱人的能力,如果自己不向他人付出爱,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也得不到满足。
在《爱的艺术》中,作者用深入浅出的文笔写道: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 这饱含哲理的文字真真切切地打动了阅读此书的每一位读者,吸引大家如饥似渴地品味下去。
“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
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信仰少的人必定爱得也少。
” “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 《爱的艺术》博大精深,却又平易近人,适合于每一个对爱存在困惑或好奇的读者朋友们。
经典爱情巨著:《飘》2013年2月19日zhy发表评论9004人阅读《飘》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米切尔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短短的一生中唯一的文学作品,更是她笔耕十年创作而成的史上最经典的爱情巨著。
小说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写作背景,讲述了好强、任性的庄园主女儿思嘉与几个男子之间的爱情纠葛和她当时的生活遭遇,同时描绘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具有浓厚的史诗风格,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
以《飘》为原著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荣获第1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大奖,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经典爱情剧,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飘》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她于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里,曾担任《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一职。
米切尔从小耳濡目染,对美国南北战争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决定创作一部关于南北战争的小说。
米切尔历经十年的勤奋耕耘,《飘》(《Gone with the wind》)终于于1936年问世,立即畅销美国,并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
玛格丽特·米切尔凭借《飘》一书获得了1937的普利策奖和1939年的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
不幸的是,玛格丽特·米切尔于1949年因车祸去世,只留下了《飘》这一部文学巨著。
但即使如此,这一部《飘》却足以奠定她在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飘》中的主人公思嘉是塔拉庄园主的女儿,她魅力无穷,是一个争强好胜、贪婪冷酷却聪明能干的女孩。
她爱慕英俊的阿希礼,但阿希礼却与媚兰结了婚。
在思嘉劝说阿希礼与她一起私奔被拒时,认识了为人不择手段的瑞德。
然后,南北战争爆发了,南方社会陷入了动荡中。
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了重振塔拉庄园,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存问题,她利用爱情和婚姻获得资金,艰苦创业,终于重新振兴了家业。
由于她始终对阿希礼念念不忘,同样冷酷却真心爱她的丈夫瑞德对她非常失望,决定弃家出走。
而当思嘉发现她真正爱的人是瑞德的时候,却为时已晚了……《飘》不但生动地描述了女主人公思嘉的爱情绝唱,而且充分展现了美国佐治亚州内战时期、重建时期的动乱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爱情故事曲折蜿蜒,引人入胜。
《飘》自1936年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是公认的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经典爱情小说。
世上无完人,《飘》中的思嘉虽然自私自利,但也有非常美好的一面,也许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
只是她醒悟的稍微有点晚,没有好好珍惜真心爱她的瑞德。
同样倔强却不肯示弱的两个人,爱情之路注定是艰辛无比的……日本青春文学:《一个人的好天气》2013年2月18日zhy发表评论5848人阅读“是谁遮住了蓝天让黑夜走进房间,断了电的思念我害怕这重复的失眠……一个人的好天气,没关系,反正有没有你都要呼吸。
一个人的好天气,要尽兴,就当看了一场爱情电影,爱不要矫情反正你都不珍惜……” 《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著名作家青山七惠创作的一部青春文学作品。
小说讲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追寻自我、走向独立的感人故事,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
青山七惠凭借此作获得了2007年的日本最高奖——芥川文学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三位年轻的女性得主。
《一个人的好天气》的主人公是一个二十岁的女孩,她没有正式的工作,是“飞特族”(自由职业者)中的一员。
她寄宿在一位七十多岁的远房亲戚家,在那里度过了从春夏秋冬的一年时间。
女孩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两度被男朋友抛弃,书中淡淡的痛苦和忧伤,令我们揪心不已。
《一个人的好天气》以静静的笔触写尽了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的辛酸,淡淡的哀伤贯穿全文,折射出当前日本年轻人无法独立的社会问题——许多青年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零工,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承担责任,对世界存在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
《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最受瞩目的畅销小说。
作者青山七惠是典型的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于1983年1月20日出生在日本埼玉县熊谷市,毕业于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专业,现任职于东京新宿的一家旅游公司,文学代表作有《一个人的好天气》、《窗灯》和《温柔的叹息》等。
“就这样,我不断地更换认识的人,也不断地使自己进入不认识的人们之中去。
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只是每天早上睁开眼睛,迎接新的一天,一个人努力过下去。
” 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以淡淡的笔调描写出了在都市生活的年轻女性的一种孤独感,真实地道出了当今年轻人的心声。
我们都是一个人长大,独自面对承诺、梦想和爱情,不管是17岁还是70岁,也不管现实很灰或是很空白,世界始终只有一个,杂烩着各色人事,躲是躲不了的。
作者青山七惠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
”阅读《一个人的好天气》,体会《一个人的好天气》,接着迈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步……畅销全球的教育经典:《卡尔·威特的教育》2013年2月17日zhy发表评论4788人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是19世纪德国的著名天才卡尔·威特的父亲老卡尔·威特著作的一部教育史上的奇书。
书中详细记述了小卡尔从有些痴呆的婴儿到14岁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之间的成长过程,记载了老卡尔的教子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本作品写于1818年,至今已跨越了三个世纪,大概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是一部畅销全球的教育经典。
卡尔·威特(Karl Witte)于1800年7月出生在德国哈勒洛赫小村。
婴儿时期,他是一个低智儿,但在他父亲的教育下,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就熟练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等六国语言,除此之外,他还特别擅长数学,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化学。
9岁时,卡尔·威特就考入莱比锡大学,10岁时又进入哥廷根大学。
13岁,卡尔发表了著作《三角术》;14岁,卡尔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6岁,卡尔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了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
卡尔·威特一生都在著名大学中教学,获得了世人滔滔不绝的称赞。
在人们眼里,卡尔·威特是一个真正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