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政协会议
旧政协会议中的国共较量
旧政协会议中的国共较量■丁英顺人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拉拢无效后,转而许以青年党5个代表名额为条件,唆使青年党领袖曾琦从民盟独立出去。
在国民党的离间和收买下,青年党以独立参加政协为要挟,要求在民盟9个代表名额中占据5个。
在遭到拒绝后,青年党表示坚决退出民盟,独立参加政协会议。
为了保住民盟不被分化和削弱,挫败国民党的阴谋,中共坚决表示支持民盟。
周恩来等多次向民盟领导人表示,希望其坚持原有9个名额不让步,并鼓励民代表名额之争政协会议开始前,按照国共双方最初商定的代表单位和名额是:国民党9人,共产党9人,民盟9人,社会贤达9人,共36人。
在国共代表人数对等的情况下,民盟和无党派代表的态度自然会对会议产生一定程度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同中共关系密切的民盟。
为了控制多数代表,使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他们的提案,国民党想尽一切办法对民盟代表团进行拉拢分化。
在对民盟领导1945年10月,世人瞩目的重庆谈判闭幕后,根据国共双方签署的《双十协定》的规定,“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期盼下,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场内外,留下了一个个暗流汹涌、惊心动魄的历史瞬间。
◇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团成员。
左起:吴玉章、陆定一、周恩来、邓颖超、董必武、王若飞、博古盟内部除青年党外,今后更应加强团结,准备在政协会议中共同斗争。
经过反复协商,最终商定的结果是:青年党以独立单位参加政协会议,占5席,不占民盟名额,由中共让出2名,国民党让出1名,维持民盟9个名额不变,总名额增加到38名。
其中,国民党8名: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共产党7名: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后由博古接替)、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民盟9名:张澜、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青年党5名:曾琦、陈启天、杨永浚、余家菊、常乃嘉;社会贤达9名:莫德惠、邵从恩、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郭沫若、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
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每年一次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成为中国最庄重的政治协商。
解放战争资料
千里挺进大别山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
国民党军队倚仗装备精良、兵力较多的优势,向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
此时有人断言:蒋介石已经稳操胜券,共产党则像过早凋谢的黄花,开始枯萎了。
连莫斯科都认为撤离延安的决定是错误的。
然而,蒋介石低估了毛泽东。
在当时的形势下,毛泽东不动声色地下出了一招险棋:从蒋介石伸来的虎口般的“钳铰”处中央突破,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同时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上最敏感而最薄弱的地区大别山,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刘邓大军。
进军大别山,自断后路,向敌人的心脏地区千里跃进,的确是一步险棋。
邓小平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
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
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
”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取胜后,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挥师东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大别山雄峙于鄂、豫、皖3省交界处,是敌人战略上最敏感而又最薄弱的地区。
刘邓野战军兵分3路,先敌越过陇海路,以连续急行军向大别山挺进。
蒋介石错误判断人民解放军是北渡不成而被迫“南窜”,遂以20个旅分路尾追,另以4个旅在平汉路侧击,企图歼灭解放军于黄泛区。
那里遍地淤泥,没有道路,刘邓野战军冒着敌人飞机的轰炸顽强奋进,于8月17日越过宽达30多里的黄泛区。
接着,又渡过涡河、沙河、洪河,甩掉国民党军的尾追。
敌人恍然大悟,急令1个整编师和1个旅沿平汉路南下,到汝河布防,企图阻拦刘邓野战军。
刘邓野战军炸毁埋藏了重装备继续前进,23日下午,中路先头部队在敌人狂轰扫射下,于汝河上架起浮桥。
当夜,主力开始渡河,并突破敌人河防阵地,掩护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胜利地闯过了险关。
8月28日,解放军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区,立即组织部队实施战略展开。
此时,国民党军20多个旅已先后渡过淮河,摆出与解放军决战的架势。
刘邓野战军采取避强击弱的战法,集中一部兵力,于9月间连续出击商城、光山地区守军,将国民党军机动兵力大部吸引到大别山北麓,保障了进入豫东南、皖西、鄂皖、鄂东地区部队的迅速展开和建党、建政工作的进行。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全国政协历届历次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46个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1954年9月,中国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诞生。
从此,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每年一次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成为中国最庄重的政治协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及作用
考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作用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①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②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采用公元纪年⑤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⑥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作用(拓展点)《共同纲领》在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难点微析1.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为什么说《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主要义务和基本权力等,《共同纲领》对这些都有规定,因而具备了宪法的作用。
但是宪法应该由普选的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而此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责。
因此,《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易错微析1.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地点易错。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而不是北京,此时的北京还叫北平。
2.把《共同纲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施政方针)的会议易混淆。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但把《共同纲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或者施政方针的会议是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例如1下列哪项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决议()A采用公元纪年法 B以《共同纲领》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C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历届政协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21日~3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49年10月~1954年12月) 第一次会议(1949.10.9)第二次会议(1950.6.14~23)第三次会议(1951.10.23~11.1)第四次会议(1953.2.4~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1954年12月~1959年4月) 第一次会议(1954.12.21~25)第二次会议(1956.1.30~2.7)第三次会议(1957.3.5~2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1959年4月~1965年1月) 第一次会议(1959.4.17~29)第二次会议(1960.3.29~4.11)第三次会议(1962.3.23~4.18)第四次会议(1963.11.17~1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1965年1月~1978年3月) 第一次会议(1964.12.20~1965.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1978年3月~1983年6月) 第一次会议(1978.2.24~3.8)第二次会议(1979.6.15~7.2)第三次会议(1980.8.28~9.12)第四次会议(1981.11.28~12.14)第五次会议(1982.11.24~12.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1983年6月~1988年4月) 第一次会议(1983.6.4~22)第二次会议(1984.5.12~26)第三次会议(1985.3.25~4.8)第四次会议(1986.3.23~4.11)第五次会议(1987.3.24~4.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1988年4月~1993年3月) 第一次会议(1988.3.24~4.10)第二次会议(1989.3.19~27)第三次会议(1990.3.18~29)第四次会议(1991.3.23~4.4)第五次会议(1992.3.18~2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1993年3月~1998年3月) 第一次会议(1993.3.14~27)第二次会议(1994.3.8~19)第三次会议(1995.3.3~14)第四次会议(1996.3.3~13)第五次会议(1997.2.27~3.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1998年3月~2003年3月) 第一次会议(1998.3.3~14)第二次会议(1999.3.3~12)第三次会议(2000.3.3~11)第四次会议(2001.3.3~12)第五次会议(2002.3.3~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2003年3月~2008年3月) 第一次会议(2003.3.3~15)第二次会议(2004.3.3~12)第三次会议(2005.3.3~12)第四次会议(2006.3.3~13)第五次会议(2007.3.3~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2008年3月~2013年3月) 第一次会议(2008.3.3~14)第二次会议(2009.3.3~12)第三次会议(2010.3.3~13)第四次会议(2011.3.3~13)第五次会议(2012.3.3~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2013年3月——)第一次会议(2013.3.3~12)。
书生议政典型在——傅斯年在旧政协会议行为述论
开政治协商会议达成协议 , 《 会谈纪要》 规定由国民政 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现通常称为旧政协)邀集各党 ,
害民国罪 ’ 绳之于法的, 如今却将他们聚集一起在 ‘ 政 治协商会议 ’ 成为座上嘉宾 , 商讨国家大计, 不能不说 是现实需要所造成的一大奇迹。[( 1 ” l4 ) eo 政治协商会议邀请的 3 名委员中除莫德惠赴东 8
的基础 。 ……本 会 议 虽 然 不 是 由人 民选 举 而 产 国民党政府公布 了《 召开政治
协商会议办法》 及会员名单 , 经蒋介石聘请共 3 人 , 8 其中包括国民党 8 共产党 7 民主同盟 9 青 人, 人, 人,
年党 5 , 人 无党派代表 9 。 人 傅斯年作为无党派人士
[ 收稿目期]o5 2 2 2o —1— 4
[ 作者简介 ] 马亮宽(99 , , 15 一)男 山东菏泽人 ,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研究生导师, 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 中国社会史 , 士人知识分子生
活史。 1 1
维普资讯
高瞻远瞩 , 国家的前途。蒋介石的讲话不仅是给 正视 ”
政协会议定基调, 也表明了国民党政府对政协会议的 态度。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在当时是一个大事 , 曾引起 各方面的重视, 蒋介石发表讲话后 , 周恩来 、 沈钧儒 、 曾琦等人分别发表讲话。后人曾对政协会议评论说:
人民得以昭苏 , 国家进于宪政。兹经一致同意左列纲 领。总纲( 党派协定)①确定三民主义( : 及国父遗教) 为建国之最高准绳。②全 国力量, 在蒋 主席领导 应 下, 共同合作前进。③确认各党派之平等合法地位 , 用人不分党派。④各党派相约 以国家 民族之利益为
北宣慰、 张君劢在美未归、 张澜和黄炎培因病请假未 能参加外, 其余 3 人应邀参加 , 4 会议于 14 96年 1 月 1 0日开幕,1日 3 结束 , 问大会 与小 组会议 间隔进 其 行。大会开幕时, 蒋介石亲 自主持并发表讲话。 蒋介石在讲话 中冠冕堂皇地强调 了召开政治协
旧政协 会议
“旧政协”会议
周恩来(左一)与旧政协民盟代表合影
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就抗战胜利后的时局发表了《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重要问题”,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人飞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国共两党经过反复商议签定了《双十协定》,确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31日,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
参加者有国民党代表8人,共产党代表7人,民主同盟代表9人,青年党代表5人,无党派人士9人,共38人。
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按照政协决议,真正的国民大会应当是在全面停战的和平条件下,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
但是,蒋介石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于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单方面召
开了“国民大会”,遂使政协解体。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准备召开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共同参加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始时为了区别于1946年召开的“旧政协”,故定名为“新政协”,后接受周恩来的建议,在政协召开之前将“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内容
摘要:
1.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背景
2.会议的主要内容
3.会议的结果和影响
正文:
【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背景】
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又称为“旧政协”,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共同参加的一次重要政治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共两党的和平合作,结束长达十年的内战,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繁荣的新中国。
【会议的主要内容】
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民主化:会议通过了《共同政治纲领》,明确提出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实现国家的政治民主化。
(2)军事统一:会议通过了《军事问题决议》,决定建立统一的国防军,实现军队的国家化,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3)经济建设:会议通过了《经济建设决议》,提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繁荣。
(4)教育文化:会议通过了《文化教育决议》,提出实行教育普及,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
【会议的结果和影响】
1946 年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对于当时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合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为中国的和平、民主、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由于国共两党在会议后的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分歧,内战很快再次爆发,导致中国的和平进程严重受挫。
建言与期待:黄炎培在1946年旧政协会议上的言行评析
内战无法制止 , 则其他一切 , 都无法谈到” 。为此 他指出: 我很愿意联合许多朋友用力量 寻求 如 “
何可 以解决内战问题的适 当方法……我曾经向当 局及社会提议组织调查 团, 以便进 行实地调查。
+ 收稿 目期 : 0 l 0 l 2 1 - 2一 4 作者简介 :王凤青 , , 女 山东临清人 ,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讲师 , 历史学博士。
培 比较 实际 。他 指 出 , 究 宪法 草 案 问题 应 该 考 研
由人 民选举 产 生 ; 四 ) ( 主张 教 育须 与 民生 主 义 配 合 …舛。在这 里 , 炎 培 真 诚 渴 望 通 过 制 定 与施 黄
领 问题 , 黄炎培与会讨论。会议开始后 , 孙科首先
声 明 国民党政 府 没 有关 于施 政 纲 领 的议 案 提 出 ,
希望政协代表提出来共 同讨论 。国民党政府对施 政纲领 的漠视态度使黄炎培有些生气 , 他认为政 府 对实 施宪 政 没有 诚 心 , 为这 么 大 的一 件 事政 因
黄炎培是中国近代著名 的职业教育家 、 社会
活动 家和政 治家 。他 作为 民盟九 代表 之一应 邀参 加 了抗 战 胜 利 后 的 旧政 治 协 商 会 议 。在 会 议 期
至 于过 去谁 是 谁非 , 在 姑且 不 谈 , 停 了 战 , 现 先 关 于种 种纠 纷 , 处 理 , 由 冲突的双 方 以外 中问 怎样 可 人参 加 , 同商谈 , 共 然后 提 出办 法 , 双方 采 取 。 供 ” 对 于如何 停战 , 黄炎 培提 出 了四个原 则 , 望政 府 希 当局 能够 接受 J 96年 1月 5 日, 在 由 中华 。14 他
不能 成 为一 台好 戏 。1 1 日, 讨 论 政府 改 组 月 4 在
试论旧政协会议后国共两党在政协决议问题上的博弈
作者: 杜俊华
作者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400041
出版物刊名: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页码: 66-69页
主题词: 旧政协会议;和平民主;新程序模式;政协五决议
摘要:旧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和平民主的五项协议,但是作为参加政协会议的国民党却出尔反尔.认为政协决议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绊脚石”,唆使特务破坏,并单方面修订政协决议的相关内容;而中共则认为,政协会议五决议是和平建国的起点,是国家制度民主化的第一步,积极准备执行五决议。
对此,国共两党展开了一场博彝,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破坏和平民主进程的言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中国现代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与开放题
名词解释: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得到了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
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迁都之争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革命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决定迁都武汉。
1926年12月13日,在武汉成立中央临时联席会议,代行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职权。
此时,曾力主迁都武汉的蒋介石却一反前言,提出迁都南昌,企图凭借军事力量就近控制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
12月底,由粤迁汉的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国民党中常会代主席张静江等一行要员经过南昌时,被蒋截留。
1927年1月3日,蒋操纵召开所谓中央政治会议临时会议,擅自决定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改迁南昌,并把此项决定通知武汉。
在武汉的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人民群众的坚持斗争下,蒋的图谋没有得逞。
2月21日,武汉中央临时联席会议宣布结束,国民政府在汉正式办公。
3月上旬,国民政府代主席谭延闿和部分在南昌的中央执行委员到达武汉。
3、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孤行,继续调集重兵入陕,并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剿共"。
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经过中国共产党等多方力量的努力,最终以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遂告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4、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近代史的旧政协与新政协
中国近代史旧政协与新政协旧政协指1946年的重庆政协,新政协指1949年的北平政协。
以下从召开背景、会议概况、最终结果作简要比较。
1、1946.重庆政协:(1)背景:抗战胜利全国人民竭望和平民主、要求休养生息、重建家园,而蒋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坚持独裁统治,一面伪装和平,一面准备内战。
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参加重庆谈判与国民党签订《双十协定》(内容略)。
重庆谈判同时,中共对国民党发动的军事进攻坚决反击,取得自卫战争的胜利。
国民党由于军事进攻失败和迫于全国人民反内战运动的压力于1946.初被迫停止内战,1 .10.—31.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这是抗战胜利后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概况: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主同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社会贤达9人,计38人,代表了当时中国政治舞台左中右三种力量。
中共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一个新民主义国家,是左派;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要维护其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是右派;民盟则主要反映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而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旧民主主义道路,是中间力量。
无党派社会贤达中有左派、中派、也有右派和附和右派的,而青年党不过是国民党的附庸。
中共代表团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会议期间争取、团结民盟代表及其他中间人士,打破了蒋孤立中共瓦解民盟的反动方针。
与重庆谈判一样政协会议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问题。
关于军队问题,国民党提出首先必须“军队国家化”然后实行“政治民主化”,实质是“你先交出军队,我再给你民主”的老调重弹,企图以民主为诱饵,诱骗国共交出军队。
中共提出要实行军队国家化必须先实行政治民主化,就是首先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然后国共两党的军队同时交给民主联合政府。
中间派则幻想国共双方都把军队交出来,甚至有提出由中间派代表国家接受国共双方交出的军队。
关于政权问题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只想扩大几名委员,让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几个代表去做官,使其政府披上民主外衣,以此诱骗中共交出解放区。
旧政协·新政协·人民政协
2018.4上 |公民与法治旧政协·新政协·人民政协王清秀一、旧政协旧政协,是指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召开的政协会议,1945年10月重庆谈判,把由国民党负责召开政协会议写入《双十协定》。
因蒋介石反对多党合作,主张“一个政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一再拖延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紧急呼吁下,政治协商会议才被迫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共38人。
中国共产党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由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组成的7人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共产党代表团下飞机伊始,就提出双方先停止内战,经过与国民党的严正交涉,国共双方下达了停战命令,规定最迟1月13日午夜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接着,共产党代表团提出《和平建国纲领(草案)》。
会议围绕着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中心议题,就停止内战,政协代表分配、军队、政权等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两种思想针锋相对,舌枪唇剑。
达到白热化程度。
历时22天的政协会议闭幕。
经过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5项决议。
按照重庆政协会议决议,真正的“国民大会”,应当在全面停战的和平大环境下,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负责召开。
可是,蒋介石独断专行,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了“国民大会”,遂使原政协解体。
二、新政协按照中国共产党1948年“五一劳动节口号”第5条既定的方针,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和重庆政协会议相区别,把重庆政协会议称“旧政协”。
把1949年9月即将在北平(北京)召开的政协会议称为“新政协”。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举行,出席会议的单位23个,代表134名。
开幕典礼上,毛泽东发表了讲话,周恩来在会上作了《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草案)》的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政协会议
时间:1946年八月二十五日地点:重庆
新旧政协比较:首先,应该是召开的历史条件不同:旧政协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前出现的;新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建国前夕出现的。
其次,主导的力量不同:旧政协是中国国民党主导下进行的;新政协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进行的。
再次,参与的力量不同:旧政协是当时腐败独裁的国民党和青年党等少数党派参与的不具有广泛性;新政协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个民主团体、各民族人士、无党派人士等各阶层广泛参与的会议。
而它们的最大区别应该是是否排除反动力量和阶级参与会议。
是指1946年1月10日至31日,中国各政治派别共同协商,为了建立一个民主中国而进行的一次重要会议。
协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关于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
意义:否定了蒋介石的反革命内战政策和法西斯独裁统治
虽然,政协决议遭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破坏,但是,它所表现的政治协商精神却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采取合法形式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是当时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的一个胜利。
中共代表团的正确主张和统一战线工作,有效地团结了民主党派代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使国民党反动派陷于孤立。
中国共产党及爱国民主团体顺应人民的要求,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使会议通过了有利于和平民主、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会议再次确认了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方针,鼓舞了国统区各界人士。
内容: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造个体劳动者的小生产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方针。
这就是这次会议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
其他(必修一p96)
新政协会议
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意义: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这三个为新中国奠基的历史性文件。
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国旗、国歌、国都、纪年等项决议,会议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当时还不具备召开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下,肩负起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重任,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中共八大
时间地点: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
背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还有着很大的迷惑。
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
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影响: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正确判断,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
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地点: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背景: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但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维护和坚持“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从过去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必修二P87)
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