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模板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恶心呕吐的护理-推荐优秀PPT

恶心呕吐的护理-推荐优秀PPT

1
发病原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治疗与护理
5
实例评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呕吐的时间 呕吐与进食的关系
呕吐的特点 呕吐物的性质
恶心呕吐的护理
1
发病原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治疗与护理
5
实例评估
治疗与护理
治疗与护理
慢性胃炎
神经性 呕吐
美尼尔 氏病
晕动病
治疗与护理 慢性胃炎
1.症状特征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上慢腹性部胀痛, 吃浅东表西性胃后炎好转, 服碱性药物可 减轻。烧灼感, 有嗳气、反酸、 恶 有TA心时edxd、可t Yh呕呕oeure吐血r ,。
慢性肥厚性胃炎
上腹部疼痛, 吃东西后可发 作和加重,有 嗳气慢、性反酸、 恶肥心厚、性胃呕炎吐。 可反复呕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
有上腹部胀痛、 恶心、呕吐, 特别在吃蛋白 质食物较多时 易发生。碱性 药物不能减轻 症状。
化状学况感 仍受较器好触。化带接(受刺1激)眩晕发作突然、无规律。
(1)病人两眼看一个固定物体,改半卧位
(1)以吃软食为主,食物要易消化,刺激
(合5理)用必药要。时应看医(生,2并)在医有生指明导下显用药恶。 心、呕吐、面色苍白,并可有血
((12) )眩发晕作发时作宜突适然当、休无 息规。律。压下降,站不稳,走不动等症状。
多见于青壮年 以青壮年为多 多>40岁以上
治疗与护理 慢性胃炎
2.护理措施
(1)以吃软食为主,食物要易消化,刺激 性小、不要太冷或过热。
(2)发作时宜适当休息。并在医生指导下 合理用药。
治疗与护理 慢性胃炎

呕吐优秀PPT资料

呕吐优秀PPT资料
(2)黄水味苦,多为胆热犯胃; 舌边红,脉弦。
吐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其成因多由痰、气、血
瘀结于食管,渐致食管狭窄不通所致。可见于西医
学中的食管癌、食管炎、弥漫性食管痉挛等疾病。
四、辨 证
(一)辨证要点--辨虚实
实证:
★外邪、饮食、七情所致; ★发病急骤,病程较短; ★实证治疗,去其邪乃愈; ★预后良好。
辨证要点--辨可吐与止吐
呕吐大多属于病理现象,故一般均可选用降逆 止呕之剂,翼其胃气调和,使呕吐自止。但也不是 所有呕吐一概不问病因均用止呕之剂。例如,有些 呕吐是机体驱邪外出的抗病机能表现,这种情况, 应因势利导,使其邪去正安,无须止呕。
辨证要点--辨可下与禁下
就一般而论,呕吐不宜用下法,其理为呕吐病在 胃不应用下药攻肠。同时,呕吐能使胃中停滞之宿食 或不洁之物从上排出,下之无益。若呕吐属于虚者, 下之更有虚虚之弊。若呕吐属于外邪者,当逐邪外达, 其呕自止。亦不宜攻里,引邪深入。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 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 多有饮食、受凉、情志等诱因。临床所见以 偶然发生者居多,这种呃逆为时短暂,多在 不知不觉中自愈。有的则屡屡发生,持续时 间较长,“顽固性呃逆”,若出现在危重病 人,则往往为临终先兆,应予注意。
嗳气: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沉
胃气逆则呕苦。”
张仲景
治疗太阳中风之“干呕”,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风 邪; 治疗少阳病之“心烦喜呕”,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 治疗“食已即吐者”,用大黄甘草汤泻火降逆; “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孙思邈
“凡呕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 药。”
二、病 因 病 机
(四)肝气犯胃:(抑郁不达或恼怒伤肝) (3)气逆者兼见胀痛连于胁下 1、原则:饮食宜清淡,细软素食,卫生,少食多餐。 症状:饮食稍多即欲呕吐,时作时止, (3)酸水绿水,多为肝气犯胃;

呕吐护理业务学习PPT

呕吐护理业务学习PPT

呕吐护理的重Βιβλιοθήκη 要性呕吐护理的重要性减轻不适:呕吐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 一种表现,护理呕吐能减轻患者的不适 感。 预防并发症:正确的呕吐护理可以有效 预防呕吐引起的并发症,如误吸和脱水 。
呕吐护理的重要性
提供舒适环境:呕吐对患者的 身心状态带来很大影响,提供 良好的护理环境能够提高患者 的舒适感。
呕吐护理的操作技巧
记录观察:及时记录患者的呕吐情况和 护理措施,便于医生评估和制定治疗计 划。
护理呕吐的注 意事项
护理呕吐的注意事项
避免刺激:减少可能引起患者呕吐 的因素,如不宜过快进食或进食过 多。 手卫生:护理呕吐后,务必正确洗 手,防止病原菌传播。
护理呕吐的注意事项
配合治疗:根据医嘱配合进行药物治疗 ,如抗恶心药物,从根源上减少患者的 呕吐问题。
呕吐护理的原 则
呕吐护理的原则
观察:及时观察患者的呕吐频率、色泽 、气味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清洁:使用温水和适当的消毒液清洁呕 吐物和患者周围的环境,防止感染传播 。
呕吐护理的原则
安全:保证患者在呕吐过程中的安 全,如采取适当的体位和使用呕吐 袋等工具。 情绪支持:通过温暖的言语和关怀 ,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呕吐护理的操 作技巧
呕吐护理的操作技巧
体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如侧卧位,有 助于减少呕吐物误吸的风险。 使用呕吐袋:使用专业的呕吐袋,将袋 口放置在患者口腔前方,以便接收呕吐 物。
呕吐护理的操作技巧
清洁呕吐物:用纸巾或湿巾小 心地将呕吐物清除,避免对患 者造成不适。 患者口腔护理:给患者进行漱 口或口腔清洁,以保持口腔的 卫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呕吐护理业务 学习PPT
目录 引言 呕吐护理的重要性 呕吐护理的原则 呕吐护理的操作技巧 护理呕吐的注意事项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汇报人:目录•呕吐的中医理解•中医护理呕吐的总原则•呕吐的中医护理方法•不同类型呕吐的中医护理方案•呕吐中医护理的注意事项和误区防范01呕吐的中医理解呕吐的定义和病因呕吐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患者自觉胃脘部不适,随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因中医认为呕吐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

具体来说,外感邪气、脾胃虚弱、肝气犯胃、食滞胃肠等都可能导致呕吐。

根据病因,呕吐可分为外感呕吐和内伤呕吐两大类。

外感呕吐多因感受外邪所致,内伤呕吐则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引起。

分类一根据病程,呕吐可分为急性呕吐和慢性呕吐。

急性呕吐多突然发病,病程短;慢性呕吐则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分类二中医对呕吐的分类肝与呕吐: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可导致胃气上逆而引发呕吐。

脾与呕吐:脾主运化,若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不能化为精微,反而成为痰饮、食滞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堆积于胃中,易引起呕吐。

胃与呕吐:胃主受纳、降浊。

若胃气不和,受纳无权,降浊失职,则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对呕吐的理解涉及病因、分类及与脏腑关系等多个方面。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综合考虑患者情况,辨证施治,以恢复脏腑功能平衡,缓解呕吐症状。

呕吐与中医脏腑关系02中医护理呕吐的总原则通过调理气血,促进气血运行畅通,改善身体内部的微环境,有助于缓解呕吐症状。

保持身体阴阳平衡,防止阴阳失衡引起的脾胃功能紊乱,进一步减轻呕吐症状。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养生护胃注重饮食调养,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减轻胃肠负担,促进脾胃功能恢复。

避免刺激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减少呕吐诱因。

养生护胃,避免刺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析呕吐的病因,如外感风寒、内伤饮食、情志不遂等,为后续个性化护理提供依据。

病因分析针对不同病因,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如祛风散寒、消食导滞、疏肝解郁等,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呕吐护理PPT课件

呕吐护理PPT课件
性食物
呕吐时的常见护理措施
呕吐物处理: - 及时清理呕吐物,保持环境卫

呕吐时的常见护理措施
饮食护理: -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避免过度进食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呕吐的护理原则
保湿原则: - 维持患者体液水平,避免
脱水
呕吐的护理原则
利尿原则: - 促进尿液排出,清除体内毒素
呕吐的护理原则
营养原则: - 根据患者情况提供适当的
营养
呕吐时的常见 护理措施
呕吐时的常见护理措施
姿势调整: - 给予半侧卧位,保持患者
舒适
呕吐时的常见护理措施
食管护理: - 避免进食大块食物和刺激
呕吐护理PPT 课件
目录 概述 什么是呕吐 呕吐的原因分析 呕吐的护理原则 呕吐时的常见护理措施
概述
概述
主题: 呕吐护理 目标: 提供呕吐护理的基本知识和 技巧
概述
内容概述: - 什么是呕吐 - 呕吐的原因分析 - 呕吐的护理原则 - 呕吐时的常见护理措施
什么是呕吐
什么是呕吐
呕吐是一种人体排除胃肠道内 容物的自然反应 通常伴随恶心感
什么是呕吐
呕吐可以是食物、液体或其他 物质的排出
呕吐的原因分 析
呕吐的原因分析
生理原因: - 体内某种物质的刺激或排斥 - 胃肠道感染 - 药物副作用等
呕吐的原因分析
病理原因: - 消化道疾病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肠套叠等
呕吐的护理原 则
呕吐的护理原则
安全原则: -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 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

呕吐的中医疗法PPT课件

呕吐的中医疗法PPT课件
本病常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 食泛酸、嘈杂等,呕吐多偶然发生, 但也有反复发作者。
其证候特征尚由于寒、热、虚、 实之异,而有不同的表现。
三、病因病机
• 胃居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 其气以降为顺。
• 外邪、饮食、情志、脏腑失和, 干于胃府,导致胃失和降,均 可发生呕吐。
病位-胃,脏腑,尚与肝脾有关。 胃气之和降,有赖于脾气的升清 运化,以及肝气的疏泄调达。 若脾失健运,则胃失和降,升降 失职,肝失疏泄,则气机逆乱, 胃失和降,均可致呕。
• 若脾阳不振,不能腐、熟水谷, 以致寒浊内生,气逆而呕;
• 或热病伤阴,或久呕不愈, 以致胃阴不足,胃失濡养, 不得润降,而成呕吐。
《证治汇补·呕吐》:
“阴虚成呕,不独胃家为病, 所谓无阴则呕也。”
呕吐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外 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不调, 脏腑虚弱均可致呕。
常相互影响,间杂致病。
气,胃受肝邪,所以作呕。”
• 或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 停难化,胃失和降,亦可致 呕。
• 另外,脾胃素弱,水谷易于
停留,偶因恼怒,食随气逆, 而致呕吐。
4.脾胃虚弱
• 脾胃素虚、病后体虚、劳倦过度,
致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
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停积胃中, 上逆成呕。
《古今医统大全·呕吐哕》:“久 病吐者,胃气虚不纳谷也”。
• 风寒偏重,寒热无汗,可加荆芥防风 以疏风散寒;
• 暑湿犯胃,身热汗出,可用新加香薷 饮解暑化湿;
• 秽浊犯胃,呕吐甚剧,可吞服玉枢丹 辟秽止呕;
• 风热犯胃:头痛身热,可用银翘散 去桔梗之升提加橘皮、竹茹清热和 胃;
• 兼食滞:脘闷腹胀,嗳腐吞酸,去 白术、甘草,加神曲、鸡内金、莱 菔子以消积导滞;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
饮食调理
呕吐患者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 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误吸风险防范
保持呼吸道通畅
01
呕吐时,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入呼
吸道。
及时清理呕吐物
02
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观察与评估
03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评估是否有误吸风险,必要时采取
相应措施。
其他并发症应对措施
01
消化道出血预防与处理
对于呕吐伴有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并密切
观察出血情况。同时,保持患者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02 03
感染预防与处理
呕吐可能导致口腔、咽喉等部位的感染,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好口腔 清洁工作,保持口腔卫生。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等感染指标的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呼吸调节
深呼吸有助于调节气机,缓解呕吐带来的不适。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有助于减轻呕 吐症状。
THANKS
感谢观看
辨脏腑
呕吐病位在胃,但与肝、胆、脾等脏腑密切相关。如肝气 犯胃型呕吐,多伴有胁痛、口苦等症状;脾胃虚弱型呕吐 ,多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常见证候类型及治法
外邪犯胃证
治法为疏邪解表,和胃 降逆。常用方剂如藿香
正气散加减。
饮食停滞证
治法为消食化滞,பைடு நூலகம்胃 降逆。常用方剂如保和
丸加减。
肝气犯胃证
治法为疏肝理气,和胃 降逆。常用方剂如四逆 散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发病原因及机制
01
02
03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PPT医学课件
• 恶心呕吐,脘痞不食,头身困重,胸膈满 闷,或心悸头眩,身热不扬,大便粘腻不 爽,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腻。
9
(六)脾胃虚弱证
• 呕吐清水,胃脘隐痛,或脘腹满闷,纳谷 不振,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红,苔 薄白
10
三、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这个知识点中涉及到很多穴位, 主要有中
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胃俞、 梁丘。还有脾、胃、交感、神门、贲门这 几个耳穴。这些穴位的共性是都有调节脾 胃的功能。
19
(二)胃脘疼痛
•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冷汗、面色苍白时应立即报告 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血或便 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 紧张。
•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丘 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 梁丘等穴。
20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内分泌等穴。 • 6.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 7.遵医嘱药熨。 • 8.遵医嘱拔火罐,取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 9.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或遵
22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 • 勿空腹服药,服药前宜先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
如稀粥等,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呕吐严重 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服药期间禁食辛 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 2.注射给药:补液、解痉、止吐。
23
(二)特色技术
• 1.穴位贴敷 • 2.穴位注射 • 3.艾灸 • 4.耳穴贴压 • 5.穴位按摩 • 6.药熨法 • 7.拔火罐

中医内科学呕吐参考PPT

中医内科学呕吐参考PPT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3.注意饮食的调理。对呕吐不止的病人,应 •45 卧床休息。
病案分析
张某,女性,63岁。 主诉:呕吐反复发作四年,加重三天。 现病史:四年来一直脾胃虚弱,面色苍白,饮
食稍多即反胃吐食,时作时止,大便溏薄。经常用 生姜煎汤治之,稍有缓解。三天前因饮食不当,过 食生冷之品,当晚半夜突然发生呕吐,呕吐宿谷及 清水。刻诊:呕吐清水不止,口干不欲饮,喜暖恶 寒,大便溏薄。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四肢不温, 舌质淡,脉濡弱。
要求写出病名、证型、病机、治法、方药
•44
诊断: 病名:呕吐 证型:外邪犯胃证(实证)
治法: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处方: 藿香正气散 加减
君:藿香12g 臣:半夏曲9g 陈皮6g 白术9g 茯苓9g 佐:大腹皮9g 厚朴6g 紫苏9g 白芷9g 苦桔梗6g 生姜9g大枣4枚 使:炙甘草6g
3剂水煎服 医嘱: 1.起居有节,生活有节,避免风寒暑 湿秽浊之邪的入侵。

藿香正气散加减
藿香、紫苏、白芷 大腹皮、厚朴、半夏、
生姜
陈皮、白术、茯苓、
疏邪解表 芳香化浊
理气除满,
和胃降逆
•28
•29
2.食滞内停证 主证:呕吐酸腐; 兼证: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 舌脉:舌苔厚腻,脉滑实。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40
转归预后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 良好;
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 发,较为难治 ;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 面色晄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为阴损 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
•41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模板PPT课件

呕吐中医护理方案模板PPT课件


(食、中指)处。
梁丘
•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 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 的上方也是该穴。
SUCCESS
THANK YOU
2020/10/2
脾、胃、交感、神门、贲门耳穴
天枢穴
• 位于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 • 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
三、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呕吐 • 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气味、性质、量、次数及伴随
•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

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
Hale Waihona Puke •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

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

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 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
• 为什么呕吐治疗时常取中脘穴,而不是上 脘或下脘穴呢?
足三里
•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
• 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穴位,按摩足三里穴位 的作用有 :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 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 • 勿空腹服药,服药前宜先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
如稀粥等,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呕吐严重 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服药期间禁食辛 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腹部,肚脐上方5寸、4寸、2寸的地方有 三个穴,分别叫做上、中、下脘。
• 为什么呕吐治疗时常取中脘穴,而不是上 脘或下脘穴呢?
足三里
• 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
• 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穴位,按摩足三里穴位 的作用有 :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 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 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 梁丘等穴。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内分泌等穴。 • 6.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 7.遵医嘱药熨。 • 8.遵医嘱拔火罐,取足三里、脾俞、胃俞等穴。 • 9.遵医嘱红外线照射,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或遵
医嘱予荷叶药熨(中药封包)胃脘部配以红外线照射。
(三)脘腹胀满
•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 症状。
• 2.鼓励患者饭后半小时适当运动,如慢走,以不超过20分 钟为宜。保持大便通畅。
•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天枢、中脘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合谷穴。
梁丘
• 梁丘穴位于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 的凹洼;从膝盖骨右端,约三个手指左右 的上方也是该穴。
脾、胃、交感、神门、贲门耳穴
天枢穴
• 位于肚脐眼旁开两寸的地方。 • 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胃动力
三、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呕吐 • 1.观察和记录呕吐物颜色、气味、性质、量、次数及伴随
症状。呕吐剧烈、量多,或呕吐物中带咖啡样物或鲜血时, 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 胃俞等穴。 •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膈俞、胃俞、脾俞等穴。 •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或内关穴。 •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贲门等穴。 • 6.遵医嘱药熨(中药封包)。 • 7.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
•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 (一)药物治疗
• 1.内服中药 • 勿空腹服药,服药前宜先进食少量易消化食物,
如稀粥等,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刺激;呕吐严重 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服药期间禁食辛 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
• 2.注射给药:补液、解痉、止吐。
(二)特色技术
(三)风寒袭胃证:
• 突然呕吐,胃脘剧痛,吐出物清稀而无酸腐,头 身疼痛,恶寒发热,口淡不渴,大便不调,或伴 有肠鸣泄泻,舌质淡红或舌尖红,苔白腻。
(四)暑湿伤胃证
• 胸脘满闷疼痛,恶心呕吐,头身重痛,发 热汗出,口渴或口中粘腻,小便短赤,大 便不爽,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
(五)湿浊中阻证
• 恶心呕吐,脘痞不食,头身困重,胸膈满 闷,或心悸头眩,身热不扬,大便粘腻不 爽,舌淡红或暗红,苔白腻。
二、常见证候
• (一)饮食伤胃证 • (二)浊毒犯胃证 • (三)风寒袭胃证 • (四)暑湿伤胃证 • (五)湿浊中阻证 • (六)脾胃虚弱证
证候要点
• (一)饮食伤胃证:呕吐酸腐、胃脘疼痛 ,脘腹胀满,恶心,厌食,嗳气,大便不 爽,舌质红或暗红,苔厚腻。
(二)浊毒犯胃证
• 呕吐频繁,胃脘灼热疼痛或痞闷,心烦不 寐,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 质红或暗红,苔黄厚腻。
• 为什么有这么多作用?
内关穴
• 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之间。(即: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 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
膈腧、脾腧、胃腧
• 膈俞:在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 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 指)处为取穴部位。
(六)脾胃虚弱证
• 呕吐清水,胃脘隐痛,或脘腹满闷,纳谷 不振,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淡红,苔 薄白
三、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这个知识点中涉及到很多穴位, 主要有中 脘、足三里、内关、膈俞、脾俞、胃俞、 梁丘。还有脾、胃、交感、神门、贲门这 几个耳穴。这些穴位的共性是都有调节脾 胃的功能。
中脘穴
• 1.穴位贴敷 • 2.穴位注射 • 3.艾灸 • 4.耳穴贴压 • 5.穴位按摩 • 6.药熨法 • 7.拔火罐
• 8.药熨法(中药封包):遵医嘱红外线治疗 仪(TDP)照射中药封包,提醒患者勿擅 自调节温度。若患者自觉温度过高或不能 耐受,将封包稍放冷或在封包与患处之间 垫布,操作完毕后,嘱患者暂不吹风,记 录中药封包的温度、部位、时间及患者感 受等。
• 9.红外线照射:开启红外线后3~5分钟,询 问患者的温热感是否适宜。照射过程中询 问局部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 灼伤,治疗结束时,将照射部位的汗液擦 干,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异常,于室内休息 15分钟后方可外出。
四、健康指导
• (一)生活起居
• 1.急性发作Biblioteka 宜卧床休息,保证睡眠。(二)胃脘疼痛
•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 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冷汗、面色苍白时应立即报告 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血或便 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 紧张。
•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梁丘 等穴。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 护理方案


• 呕吐



呕吐定义 常见症候
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健康指导
一、呕吐定义
• 呕吐是指由于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以致胃 内容物上逆经口而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上 称“声物皆出为呕”,“物出而无声谓之 吐”,“声出而无物谓之干呕”。
• 呕吐病位在胃,但还与肝脾密切相关。 • 为什么肝脾密切相关? • 肝主? • 脾主?
• 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 • 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 • 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 • 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 •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 胃俞:在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 • 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 • 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 • 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 • (食、中指)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