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附答案)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 - 1 - 第二节地质灾害.......................................................................................................... - 7 - 第三节防灾减灾........................................................................................................ - 13 -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 19 - 第六章测评 ................................................................................................................... - 26 -第一节气象灾害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D.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
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在山区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
据此完成2~3题。
2.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A.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B.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C.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3.我国山洪频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2题,山洪是由局部地区强降水及径流迅速汇集造成的。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第六章 自然灾害核心素养专项练(六)
核心素养专项练(六)读“海河流域局部图”,完成1~2题。
1.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①夏季暴雨集中②城市化水平高③地势低平④春季台风频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要解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①修建水库②加固沿海大堤③人工降水④修建入海新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1.B 2.B『解析』第1题,海河流域地势低平,易积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地表径流量大。
第2题,修建水库,调节海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决的是海水入侵问题;人工降水主要是针对降水季节变化不均而采取的措施;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河水的下泄,有利于缓解洪涝灾害,故选B。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2月20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其影响,我国西北和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温在8℃以上并伴有4~6级大风,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2℃。
寒潮来临前浙江省果农会用塑料薄膜覆盖柚子树。
柚子树在27℃~32℃生长最佳,不耐寒,地下水位过高易烂根,栽培地点选择南向坡地最好。
(1)浙江果农在寒潮到来前用塑料薄膜覆盖柚子树起什么作用?(2)说明柚子树栽培地点宜选择在南坡的原因。
『答案』(1)保温。
(2)南坡光照充足,冬季温暖;有坡度,利于排水。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6年以来,全国每年受淹城市都在百座以上,其中绝大多数是暴雨内涝形成的。
“城市看海”似乎已经成了通病。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城市某次暴雨后的内涝情况。
请你就解决我国城市内涝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增加市区绿地面积,发挥绿地的渗水功能;加强排水管网建设,增强排水能力;加强对暴雨天气的预报、预警,提前做好排水准备;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等。
5.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6章自然灾害过关检测卷含答案
第六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回答1~2题。
1.图中灾害类型是()A.干旱B.泥石流C.滑坡D.地面沉降2.该类型灾害()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2.D1题,图中灾害类型是滑坡,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位于山区,且公路被大量泥沙掩埋,应为滑坡所致。
干旱不会导致泥沙垮塌,掩埋公路。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形成的特殊洪流,需有水流挟带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从图中看出此地没有水流,且不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
从图中可看出,该公路没有发生地面沉降。
第2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滑坡多发生于我国夏季;滑坡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如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滑坡具有突发性。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谷地带D.都位于北方地区4.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少D.平原面积小4.B3题,滞洪区指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
图中A、B、C、D四区域均在地势低平的河流中下游地区。
第4题,与东部地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地势较高,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
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滑坡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下图为某地某年9月13日形成的堰塞湖,其物质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地震B.滑坡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6.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定并执行应急方案6.C5题,结合图中堰塞体的位置和等高线的变化可知,山体滑坡形成堰塞体拦截了河流是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2
第六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旱灾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区域中对冬小麦生长影响最大的旱灾类型是( )A.春旱B.夏旱C.秋旱D.冬旱2.乙区域夏季出现旱灾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水蒸发B.喀斯特地貌地面径流下渗快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D.锋面雨带在此停滞时间长▶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1960—2010年该地区( )A.降水年际变化大B.气温逐年增高C.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温逐年降低4.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 )A.1960—1969年B.1980—1989年C.1990—1999年D.2000—2009年▶下图是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灾害具有相似性的地区是( )A.青海湖盆地和青南高原B.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C.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D.羌塘高原和拉萨河谷地6.柴达木盆地虽然年降水量较小,但洪水灾害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 )A.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B.年内降水均匀,变率较小C.地形分异明显,坡度较大D.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2017年6月21—24日,京津冀等北方多地受六年以来最大冷涡暴雨的影响,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
而冷涡暴雨,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具有分散性强、难预报的特点。
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这次强降雨的条件有( )①持续的高温②上升气流③空气暖湿④温度骤然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是( )A.短时降雨量B.城市积水深度C.农田被淹面积D.河流径流量▶霜冻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六章配套训练含答案
气象灾害[合格·过关练]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是洪涝等灾害多发的国家。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2.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A.北旱南涝B.北涝南旱C.南北皆旱D.南北皆涝解析:1.D 2.B 第1题,受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的影响,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第2题,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雨带迅速北移,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北涝南旱。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泥石流B.风暴潮C.干旱D.寒潮4.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农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解析:3.C 4.B 第3题,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干旱,C正确。
第4题,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
2020年8月4日,第4号台风“黑格比”在浙江乐清沿海地区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
据此完成5~6题。
5.台风多发生在( )A.春夏季节B.夏秋季节C.冬春季节D.春秋季节6.台风带来的危害有( )①出行困难②洪涝易发③作物受损④降温增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5.B 6.A 第5题,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常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根据材料显示,影响我国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项正确。
第6题,台风登陆会带来狂风暴雨,使出行困难,洪涝灾害发生,农田长时间积水导致作物受损,故A项正确;降温增湿不属于台风带来的危害,故④错误。
2020年3月24~26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这也是近十年来最晚的寒潮预警。
26日至27日,较强冷空气将继续南下。
(人教版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区一等奖】
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时,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旺盛,且正值春播,用水量大,干旱灾害影响严重。
故选A。
2.【答案】C【解析】乙区域位于江淮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旱灾严重。
故选C。
3.【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1960—2010年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故A项正确,C项错误;该地区的气温呈波动变化,故B、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2000—2009年该地区降水距平累积量为负值,说明降水异常偏少,旱情严重。
5.【答案】B【解析】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水、山洪。
青海湖盆地雪灾、洪水和山洪较多,青南高原雪灾和地震较多,羌塘高原雪灾、风灾较多。
6.【答案】A【解析】柴达木盆地因为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地形和坡度不是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
7.【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中心温度比周围低,出现上升气流,并且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水汽遇中心冷空气成云致雨,所以形成强降雨的另一条件为持续高温,①②③正确;温度骤然下降会缩小冷涡中心与周围的温度差,不会形成强降雨,④错误。
故A项正确。
8.【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应用于探测和监测地面表层的事物及其变化。
本题中农田被淹面积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故C项正确。
9.【答案】B【解析】晴朗无风的凌晨,由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霜冻。
10.【答案】C【解析】甲、乙两地位于霜冻线以南,气温较高,不易受到霜冻影响;丁地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此时正值畜牧业的休养季节,加之该地霜冻频繁,抵御霜冻的能力较强,受霜冻影响较小;丙地位于长江下游,纬度较低,一般气温较高,但此日该地气温低于0℃,受霜冻影响大。
(人教版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黄冈杯”一等奖
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西南地区是湿润地区,降水充足,水资源丰富,出现旱灾主要是气候异常导致,如降水减少、气温偏高,②④正确。
故选D项。
2.【答案】D【解析】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少,发生暴雨的可能性小,没有雨季。
阿勒泰地区位于阿尔泰山南麓,此时为3、4月,春温回升快,融雪量大,容易引发洪水,位于下游地区的阿勒泰部分地区容易受到来自上游洪水的侵袭。
应釆取的措施为疏浚河道、修堤筑坝,③④正确。
故选D项。
3.【答案】B【解析】高考要求考生能够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本题以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图为切入点,考查坐标图的判读,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由图可知,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没有呈现同步性特征,如1977年、1993年、1999—2002年、2004—2008年;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15年旱灾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故选B项。
4.【答案】D【解祈】本题主要考查坐标图的判读。
由图可知,旱灾平均受灾面积有的年份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有的年份小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有的年份都小。
故选D项。
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夏季风的强弱是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
夏季风强,降水多,易形成涝灾;夏季风弱,降水少,易形成旱灾。
故选D项。
6.【答案】C【解析】夏、秋台风生成的位置差异不大,地转偏向力相差也不大,A项错误。
台风一般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其形成强度与植被无关,B项错误。
台风生成发展,需要有温暖的海水提供能量,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造成海温偏高。
海温偏高,积攒较多热量,提供给台风的能量更大,C项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word第六章测评
第六章测评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气象灾害中,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A.干旱B.洪涝C.台风D.冰雹2.为减轻图中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A.深挖河道B.修筑大堤C.植树造林D.退耕还湖某年3—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出现严重旱情,但进入6月,强降水持续,一些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旱涝转换之快非常罕见。
据此完成5~6题。
5.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主要原因是()A.人工增雨效果明显B.三峡大坝放水影响C.大气环流变化显著D.季风气候正常反应6.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措施是()①植树造林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④退耕还湖⑤打机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某中学组织野外考察,下图为学生绘制的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
据此完成7~8题。
7.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A.aB.bC.cD.d8.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A.aB.bC.cD.d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 500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一条著名的古隘道。
《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
”下图为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旅游爱好者普遍选择春秋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为了避开()①洪水切断古道②野生动物袭击③高温酷暑天气④风雪严寒天气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0.《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A.雪崩B.地震C.洪涝D.泥石流读图,完成11~12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测评课件PPT)
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度不同;从地表到震源的垂直
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故 C 项正确。故选 C 项。第 12 题,
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 21 千米,位于大陆地壳,故 A 项正
确。故选 A 项。
综合微评(六)
(2021·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高一月考)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 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 回答 13~14 题。
综合微评(六)
13.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有(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 小 ④气候异常 ⑤湖泊淤积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弱 A.②④⑤⑥⑦ B.①③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⑦
综合微评(六)
14.下列治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联系的水道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排泄洪水
D.地势高低
答案:7.C 8.B
综合微评(六)
解析:本题考查寒潮的影响。第 7 题,我国寒潮带来的冷 空气自北向南移动,A 项错误。北京 20 日气温回升是由于 冷空气过境后,天气晴朗,接受的太阳辐射多,B 项错误。 17~18 日,上海降温幅度大,说明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 应注意防寒保暖,C 项正确。广州最低气温在 15 ℃左右, 不用供暖,D 项错误。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六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的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蓄水而形成的湖泊。
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塌。
结合材料和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地震B.滑坡C.火山喷发D.洪涝灾害2.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淹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害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塌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害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害,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害1题,据图观察,堰塞体出现在狭窄的谷口,与9月11日图相比,9月13日图中谷口的等高线变稀疏,这种变化应是由山体滑坡引起的。
因此,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滑坡。
第2题,图中堰塞湖形成后淹没了一个城镇,因此,此次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害。
2.A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种类多:①旱涝;②盐碱化;③暴雨;④地震;⑤滑坡;⑥干旱;⑦风沙;⑧泥石流;⑨低温冷害;⑩冰雪灾害。
据此完成3~4题。
3.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东部季风区灾害组合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⑥D.④⑤⑧4.从主导性灾害组合类型看,我国西南地区灾害组合正确的是()A.①⑤⑥B.③⑨⑩C.④⑤⑧D.⑤⑧⑨,旱涝、暴雨灾害多发;又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降水集中,滑坡、泥石流多发。
4.C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6.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D.珠江三角洲“地上河”,且湖泊众多,海拔较低,可能为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质量达标检测试卷及答案
第六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期间,甲地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是( C )A.滑坡、泥石流B.地震、火山喷发C.风暴潮、洪涝D.泥石流、洪涝2.乙地主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 )A.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B.滥伐森林,过度垦荒C.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D.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剧烈[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下游的河口地区,受台风影响,可能产生风暴潮;受上游来水影响可能产生洪涝;C正确。
该地地势低平,降水较少,不会出现滑坡、泥石流,A、D错误。
地震、火山喷发主要是受内力作用形成的,与台风关系不大,B错误。
故选C。
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乙地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且降水强度大,可能产生滑坡、泥石流,A正确。
滑坡、泥石流与植被破坏和降水变化有关,但材料没有涉及相关信息,B、C错误。
此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岩浆活动剧烈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A。
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见下图),多辆汽车被埋,其中包括一辆30座客车。
此次山体滑坡一共造成28人死亡,13人受伤。
据此完成3~5题。
3.此次山体滑坡( D )A.是由山洪水流引发的B.完全是由修路切坡等人为因素造成的C.是因过往车辆太多,山体不堪重负而导致的D.是地形陡峻、连续降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4.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可能是( C )A.毁坏各种基础设施B.埋没田地C.毁坏森林等植被D.掩埋汽车5.在滑坡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A )A.迅速往滑坡体两侧跑B.迅速向山下低洼处跑C.原地不动,等待救援D.双手抱头,身体趴下[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2021年8月11日,由于持续不断的降雨,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金瑙尔山区一条高速公路突发大规模山体滑坡”分析可知,该高速公路经过山区,地形陡峻,坡面不稳定,易发生滑坡,而持续的降雨是此次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
第六章综合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
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完成1~2题。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①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②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③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④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甲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乙图示意1949—2015年我国旱灾趋势。
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1949—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呈现同步性待征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C.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D.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旱灾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B.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的年份,旱灾平均受灾面积都较小C.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D.有的年份早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5.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A.西高东低的地形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D.夏季风的强弱秋台风通常是指9—11月生成的台风,其成员不如夏台风那样多,但威力却不容小觑。
2018年9月16日至17日秋季强台风“山竹”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沿海,给相关地区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
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我国降水受夏季风进退影响最明显,夏季风长期位于南方,则Q 地多形成涝灾、P 地干旱;夏季风过快到达并长期位于北方,北方P 地多形成涝灾、Q 地干旱。
故选A。
2.【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我国旱灾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是东部季风气候区的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流域;涝灾频发区主要是东部季风气候区,包括珠江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淮地区。
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平原地形,不是高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故选A。
3.【答案】D【解析】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来自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4.【答案】B【解析】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受台风影响最大,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小。
5.【答案】D【解析】台风灾害的损失主要是由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的。
6.【答案】D【解析】图中甲国为孟加拉国,该国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上恒河流域及恒河三角洲为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特别是在每年的6—9 月,该地区西南季风强盛,导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很大使得洪水难以顺利地排入孟加拉湾,故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7.【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出现较频繁,说明该自然灾害最可能是干旱,故B 项正确;台风南方地区多发,故A 项错误;洪涝灾害在河流的下游地区出现较频繁,故C 项错误;寒潮灾害在北方地区出现较频繁,故D 项错误。
8.【答案】A【解析】甲地位于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较大;春季多风,会加快蒸发;作物需要灌溉,需水量较大。
故甲区域旱灾多发时间最可能是春季,A 项正确,B 项错误。
乙区域位于南方地区,夏季受高压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故C、D 项错误。
9.【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丙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石灰岩分布,经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地下暗河,故喀斯特地貌区下渗量大,地表水缺乏,往往易发旱灾,C 项正确。
新教材适用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示自然灾难是( )A.台风B.洪涝C.寒潮D.干旱2.图示自然灾难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是( )A.阻碍交通B.能源惊慌C.农业受损D.削减病虫害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自然灾难发源于高纬地区,并向低纬运动,可推断为寒潮。
第2题,寒潮会带来降温、大风等灾难性天气,但是可以削减病虫害的发生。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缘由引起山体岩石倒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其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
读图,完成第3~4题。
3.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干脆缘由是( )A.滑坡B.地震C.火山喷发D.洪涝灾难4.关于该堰塞湖的形成是否产生了自然灾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堰塞湖的形成已经产生了自然灾难B.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沉没下游才属于自然灾难C.只有堰塞体发生垮坝并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才属于自然灾难D.堰塞湖本身不属于自然灾难,由其产生的洪涝等才属于自然灾难答案:3.A 4.A解析:第3题,由题干及图可得出此堰塞湖是由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
第4题,由图可知,此堰塞湖的形成已沉没了其中一个村镇,已形成自然灾难。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历史同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难。
由于倒春寒,某年年初皖南某地茶园受到严峻影响。
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地遭遇倒春寒最可能的是( )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6.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逼,可实行的措施有( )①塑料薄膜覆盖②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③熏烟,增加保温作用④滴灌、施肥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5.C 6.B解析:第5题,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历史同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难。
人教A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题 (23)(含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六章《自然灾害》综合题 (23)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位于北海沿岸,是一个地势十分低洼的国家,该国因此深受洪水和潮水的双重危害,尤其是冬季受潮水危害最为严重。
为此,荷兰建设了大量的防止潮水侵袭的设施,初始设置的水坝是全固定式的,但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后来经过改造,荷兰的大量水坝采用了可以全开启的活动水坝,有效地解决了诸多问题。
因此,荷兰人治理洪水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前的荷兰人在治理河流时,总是把河道用混凝土浇筑两岸,驯服水流;而如今,荷兰人却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让河道两岸恢复自然状态,让河道自然的弯曲,形成更多的分汊。
下图为荷兰部分河流、大坝示意图。
(1)说出荷兰沿海地区冬季受潮水危害最为严重的原因。
(2)分析固定式水坝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说明入海口河段固定式水坝修建前后水坝上游水体盐度的变化。
(4)简述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对于减轻洪水危害的作用。
3.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26秒,中国台湾省高雄市发生里氏6.7级地震。
地震导致16层高的维冠大楼整体例塌,多位居民被埋在瓦砾之中,大楼成为此次地震中摄失最惨重的区域。
高雄地震共造成台南市117人罹难。
其中,维冠大楼倒塌导致其中115人死亡。
指出此次地震时影响地面破坏程度的主要因素和维冠大楼倒坦埋压人员的自救措施。
4.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高山峡谷区内的崩塌称为山崩.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导致崩塌多发,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请阐述我国西南地区崩塌容易发生的主要自然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崩塌可能产生哪些危害.5.2013年11月以来,内蒙古兴安盟北部地区出现3次降雪天气过程,其中20日至21日科尔沁右翼前旗北部4个乡镇出现强降雪过程.该旗灾区平均降雪深度达到30厘米,局部地区积雪深度达到i米,形成30年来最严重的“白灾”.据当地农牧部门介绍,此次强降雪来袭突然,较历年提前40余天.截至11月26日最新统计,内蒙古兴安盟特大雪灾造成当地3个旗市5.28万人受灾,受灾牲畜201.4万头,因灾死亡牲畜1207头,受灾草牧场1500万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1)简述内蒙古牧区此次“白灾”发生的原因.(2)筒述此次灾害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危害.6.下图为美国本土及周边地区某日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旱灾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区域中对冬小麦生长影响最大的旱灾类型是()A.春旱B.夏旱C.秋旱D.冬旱2.乙区域夏季出现旱灾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破坏导致地表水蒸发B.喀斯特地貌地面径流下渗快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D.锋面雨带在此停滞时间长▶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2010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反映1960—2010年该地区()A.降水年际变化大B.气温逐年增高C.降水季节变化大D.气温逐年降低4.该地区农业生产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A.1960—1969年B.1980—1989年C.1990—1999年D.2000—2009年▶下图是青藏铁路沿线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灾害具有相似性的地区是()A.青海湖盆地和青南高原B.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C.青南高原和羌塘高原D.羌塘高原和拉萨河谷地6.柴达木盆地虽然年降水量较小,但洪水灾害相对突出,其主要原因是()A.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B.年内降水均匀,变率较小C.地形分异明显,坡度较大D.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2017年6月21—24日,京津冀等北方多地受六年以来最大冷涡暴雨的影响,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
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它的中心温度比周边低,因此称为“冷涡”。
而冷涡暴雨,就是在冷涡控制下形成的暴雨,具有分散性强、难预报的特点。
据此回答7—8题。
7.形成这次强降雨的条件有()①持续的高温②上升气流③空气暖湿④温度骤然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的是()A.短时降雨量B.城市积水深度C.农田被淹面积D.河流径流量▶霜冻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霜冻线指地表温度为0℃的一条曲线。
下图是2014年12月2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我国部分地区24小时降水预报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示季节,霜冻天气易出现在()A.阴雨绵绵的夜晚B.晴朗无风的凌晨C.乌云密布的山区D.微风轻拂的江边10.图中四地中,受此次霜冻影响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018年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据此回答11—13题。
11.北京地区寒潮致灾的主要原因有()①大风②大幅降温③强降雨④雷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12.寒潮带来的危害有()①影响出行②多发洪涝③农作物冻害④病菌、害虫滋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3.寒潮天气有利于()①污染物的扩散②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③羽绒服销量增加④生活用电、用气量减少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智利北部地区于当地时间2018年1月20日晚发生6.3级地震,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造成多名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14—15题。
14.智利地震造成的最为严重的后果是()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15.下列关于智利地震造成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持续时间短,但影响范围广的特点B.自然资源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都能恢复C.可再生资源受灾后,恢复较快D.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6—17题。
16.图示区域应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A.沙尘暴、地震B.洪涝、泥石流C.台风、滑坡D.寒潮、风暴潮17.图示区域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A.高山冰雪大量融化B.人类在沟谷堆积碎石C.地形起伏大,降水变率大,多暴雨D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交界处▶读我国部分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若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沿线受灾,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A.aB.bC.cD.d19.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A.冲锋舟B.食品C.矿泉水D.棉衣▶2018年4月12日18时41分,新疆阿图什市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0.47度,东经77.20度。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应对地震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地震时的建筑物倒塌会把人埋压和砸伤,所以要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B.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C.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用手帕、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21.下列不属于地震来临时保障安全的做法的是()A.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B.要远离高大建筑物C.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D.地震发生时应快速跳楼逃生▶2017年第23号台风“达维”于11月4日凌晨登陆越南中部,带来的狂风暴雨诱发了洪涝灾害,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失踪。
下图为“达维”的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22—23题。
22.获取台风“达维”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23.救灾决策部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①土壤类型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地质构造分布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当地时间2017年5月17日下午5时,斯里兰卡暴雨引发泥石流,席卷三处村庄,造成大规模掩埋。
据此回答24—25题。
24.政府欲获取此次泥石流地区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25.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正确做法是()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②植树造林,减小滑坡和泥石流的频率和强度③陡坡地开山采石,可减少滑坡发生④砍伐森林,让地表水畅流,可减少泥石流发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综合题(共50分)26.下图为中国局部地区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归纳该地区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4分)(2)说明图示区域台风灾害较少的主要原因。
(2分)(3)分析甲地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6分)27.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017年末,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灰高达1 500米。
下图为某时间段印度尼西亚5.0级以上地震震中位置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分)(1)分析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分)(2)除地震、火山喷发外,印度尼西亚多泥石流灾害,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危害。
(8分)(3)说出防御地震、泥石流灾害的共同措施。
(6分)2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如果安徽省某地发生冻雨灾害,损失严重,应从何处(回答字母)紧急调配救灾物资?试列举调配物资名称。
(4分)(2)灾前准备涉及哪两个方面?(6分)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堰塞湖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
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
材料二某区域形成的堰塞湖位置图。
(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4分)(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
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2分)(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4分)第六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A【解析】甲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时,雨季未到,降水少,蒸发旺盛,且正值春播,用水量大,干旱灾害影响严重。
故选A。
2.【答案】C【解析】乙区域位于江淮地区,7—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旺盛,旱灾严重。
故选C。
3.【答案】A【解析】据图可知1960—2010年该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从图中看不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故A项正确,C项错误;该地区的气温呈波动变化,故B、D项错误。
4.【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2000—2009年该地区降水距平累积量为负值,说明降水异常偏少,旱情严重。
5.【答案】B【解析】湟水谷地和拉萨河谷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水、山洪。
青海湖盆地雪灾、洪水和山洪较多,青南高原雪灾和地震较多,羌塘高原雪灾、风灾较多。
6.【答案】A【解析】柴达木盆地因为年内降水集中、变率较大,容易引发洪水灾害。
地形和坡度不是引起洪水的主要原因。
7.【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冷涡是在高空旋转的冷性涡旋系统,中心温度比周围低,出现上升气流,并且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水汽遇中心冷空气成云致雨,所以形成强降雨的另一条件为持续高温,①②③正确;温度骤然下降会缩小冷涡中心与周围的温度差,不会形成强降雨,④错误。
故A项正确。
8.【答案】C【解析】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应用于探测和监测地面表层的事物及其变化。
本题中农田被淹面积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调查,故C项正确。
9.【答案】B【解析】晴朗无风的凌晨,由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近地面气温低,易形成霜冻。
10.【答案】C【解析】甲、乙两地位于霜冻线以南,气温较高,不易受到霜冻影响;丁地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此时正值畜牧业的休养季节,加之该地霜冻频繁,抵御霜冻的能力较强,受霜冻影响较小;丙地位于长江下游,纬度较低,一般气温较高,但此日该地气温低于0℃,受霜冻影响大。
11.【答案】A【解析】北京地区寒潮致灾的主要原因有寒潮伴有大风,地面散热快,①对;大幅降温,气温下降快,②对;寒潮发生时没有强降雨、雷暴天气,③④错。
故选A。
12.【答案】C【解析】寒潮带来的暴雪会影响出行,①对;没有强降雨,洪涝灾害少,②错;多发生农作物冻害,③对;寒潮带来的低温会杀死病菌、害虫,④错。
故选C。
13.【答案】A【解析】寒潮天气伴有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①对;降温,不利于温室大棚的花卉生长,②错;突然大幅降温,羽绒服销量增加,③对;生活用电、用气量增加,④错。
故选A。
14.【答案】A【解析】在各种受灾体中,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
15.【答案】D【解析】地震对自然资源与环境造成的破坏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
16.【答案】B【解析】根据经纬度及等高线分布可以判定该区域为四川盆地,结合四川盆地的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可知四川盆地的灾害主要有洪涝、泥石流等。
17.【答案】C【解析】四川盆地地形起伏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变率大,多暴雨,容易引发洪涝、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