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化常识类(总复习):文化常识复习与训练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
高考文化常识复习题一、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 简述孔子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描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及其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4. 阐述《诗经》、《楚辞》、《史记》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5. 请列举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二、中国近现代文化常识1. 简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描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阐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4. 请列举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几位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
5. 简述中国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
三、外国文化常识1.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化的特点。
2. 描述启蒙运动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3. 阐述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4. 列举几位著名的外国哲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5. 简述现代奥运会的起源及其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2. 描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传承。
3. 阐述现代科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 简述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5. 描述中国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五、文化与社会1. 简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描述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 阐述文化创新对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作用。
4. 简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5. 描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六、综合应用题1.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 以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论述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4. 简述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护和发展本国文化。
5. 请以一个具体文化现象为例,分析其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高考文化常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对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拜”指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贬官。
B.“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C.“侍郎”是汉代的官名,地位次于尚书。
“进士”指唐代凡参加礼部考试者。
D.“未第”指应科举考试未中榜。
“及第”则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2.下列文学常识正确的是()A.“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左迁”一词。
B.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前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C.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时用“家父”。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
B.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
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
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士用四佾,大夫用二佾。
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
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
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
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
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
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
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复习+课件36张
真题演练 2023全国乙卷
原文:秦穆公召群臣而谋曰:“昔者晋献公与寡人交,诸侯莫弗闻。 献公不幸离群臣,出入十年矣。嗣子不善,吾恐此将仿今其宗庙不祓阴而 社稷不血食也。如是弗定,则非与人交之道,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何 如?”群臣皆曰:“善。”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 内容。从内容上划分,古代文化常识大致可划分为九大类别:姓名称谓、宗法礼俗、古代官制、 教育科举、天文历法、古代地理、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古文特有词汇。
(一)文化常识复习“三方法” 文化常识覆盖面广,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要点繁多而复杂,这就要求广大考生能够结合 考情有效把握复习方向,明确知识要点所在,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 1.紧扣教材,抓住重点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学语文教材始终是我们展开复习的根本。立足教材、紧扣教 材是我们高考取胜的不二法门。 2.强化训练,整理笔记
(2)文体记忆法: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是按“语录体、编 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优选出来的。《论语》,语录体, 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20篇;《春秋》《左传》《资治通 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 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记载帝王、诸 侯、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均 为“断代史”。
2024届高三备考之
文化常识复习
学习目标
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化常识基本知识 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化常识判断能力。
考点解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共三类)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一、宗法、礼俗类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所以“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过秦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
【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
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
(《兰亭集序》)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二、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
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题复习附答案(1)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中,关于三国人物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刺杀董卓的计划虽未成功,但相比王允等人的痛哭,曹操挺身而出的行为,体现了他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品质。
B. 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此时,孙策虽占据江东,但曹操早已料定他必将身败名裂。
C. 诸葛亮出场之前,作者安排了他的童仆、友人、兄弟、丈人出场,侧面衬托了他高超旷逸、清俊洒脱的形象。
D. 诸葛亮出仕前,过着躬耕南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格追求。
2.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出于礼貌和尊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如称司马迁为司马子长,杜甫为杜子美,柳宗元为柳屯田,韩愈为韩退之。
B.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定丧服的轻重。
期,指的是穿三周年丧服;功,又分为大功、小功。
大功,穿九个月丧服;小功,穿五个月丧服。
C.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伯、仲、季以示区分,如伯秋、仲秋、季秋。
中秋节又处在仲秋的中间,所以也叫仲秋节。
D. 魏晋时期,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洗马,即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
4.下面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北海,因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B. 修禊事也。
修禊:古代习俗,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C. 期功强近之亲。
期: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一年称“期”。
D. 余自束发。
束发:古人成人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5.下列诗句,都有节日习俗的描写,若以节日的时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下,官署名。
隋朝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合称“三省”。
B.搢绅,亦作“缙绅”。
搢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
后用以代称三品以上的官员。
C.文昭,房玄龄的谥号。
谥号是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
D.癸卯,干支之一。
古人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用来纪年、月、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戟支,戟是古代一种合戈、矛为一体的长柄兵器,戟支是戟上横出的刃。
B.牧,意思是驭民如牧畜,后为官职,为古九州之行政长官,手掌军政实权。
C.密诏,指古代皇帝下达的秘密诏书。
文中的密诏藏在衣带中,又称衣带诏。
D.使君,汉称刺史为使君,汉之后是对普通长官的尊称;也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光禄大夫,古代官职名,战国时代置中大夫,汉武帝时始改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B.玺,又称玉玺,传国玉玺,始于秦朝,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皇权的象征。
C.癸未,干支纪年法最早创立于商朝,是现今已知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纪年法。
D.梓宫,指皇帝、皇后或重臣的棺材,文中指汉宣帝赐给霍光的棺材,以示隆重尊崇4、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践阼,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称作“登庸”“御极”“践祚”“践极”“践统”“登极”。
B.淫祀,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的祭祀。
包含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
C.太守,古代地方职官,是战国至秦朝郡守的尊称。
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主要负责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政治事务。
D.立祠,此指立生祠,古代立生祠是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化常识提高训练(40题)
高考语文必考题之文化常识提高训练(40题)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①慈父见背②舅夺母志③猥以微贱④愿乞终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课件
重要发明及其影响
03
电话、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以及它们对
人类社会的影响。
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
选择题专项练习
0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 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02
A. 古代住宅旁边常栽桑树和 梓树,后来就用“桑梓”指
代家乡。
03
B. “晋太元中”中的“太元 ”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 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选择题专项练习
C. 古代人跟对方说起 自己的父亲时,一般 称为“令尊”。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D. 古代帝王对贵族功 臣的封赐爵号,分别 是公、侯、伯、子、 男五等。
选择题专项练习
A. “至和”是宋仁宗的年 号,前后共四年。每个皇帝 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
年。
B. “礼部”是古代“六部 ”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 、祭祀、学校、科举等,并 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古代科技与发明
科技
掌握古代科技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成果,如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等方面的理 论和实践。
发明
了解古代发明的种类、原理和影响,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 针)以及其他重要发明和创造。
03
现代文化常识
现代节日与纪念日
01
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 节、中秋节等,以及国家法定 的节假日如国庆节、劳动节等
高考语文复习文化常识专项 练习题课件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28
目录
• 文化常识概述 • 古代文化常识 • 现代文化常识 • 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题 • 解题技巧与应试策略 • 高考真题回顾与模拟测试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和公羊传》《榖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 《楚辞》由刘向于西汉末年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而成,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C. 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侯相迎宾赞礼人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
D. 古代将一天时间划分为十二时辰,以十二地支来命名,“人定”指的是子时,“黄昏”指的是戌时。
2.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胜,赵国的平原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B. “尊”“卮”均是酒器,“斗卮”是大酒杯,“觚”也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爵”是古代饮酒器的总称,“觥筹交错”的“觥”则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而“不胜杯杓”的“杓”则是一种饮水的器具。
C.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中的“节”是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
D. “玦”是半环形的佩玉;“鼎”“镬”均是古代的刑具;“甑”是蒸饭的用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是砧板。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B. 《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记述了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C.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是史学上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司马迁以人物传记再现历史的宏伟构思。
D.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4.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5.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A. 临安B. 建康C. 金陵D. 江宁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 “孝廉”是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即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来补充内廷。
2022年高考语文高考文学常识之知识梳理与训练及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花间派”是产生于晚唐五代的一种词派,得名于后蜀赵崇祚所编词集《花间集》。
词作内容多为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代表作家有温庭筠、韦庄等。
B. 古诗有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近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古体诗。
C. 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将他们二人并称“王孟”。
D. 《黍离》出自于《诗经·王风》,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历来被视为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黍离》之悲,指国家沦亡的悲痛。
2.下列各项中,关于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寻梦者》感情真挚深沉,唱出了诗人戴望舒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寻求理想、憧憬光明、历经磨难而困顿彷徨的心路历程。
B. 《过去的年》是莫言回忆小时候过年时的几个重要日子,依次写了腊八、辞灶日、除夕,展现了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C. 《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语言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小说通过夸张、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来使语言达到幽默的效果。
D. 《语言的演变》属于语言学学术论文,文章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3.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A. 孟子屈原陶渊明“三曹”B. 孔子屈原陶渊明“三苏”C. 孟子白居易谢灵运“三曹”D. 孔子白居易谢灵运“三苏”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是东晋著名诗人。
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代表作有《饮酒》等。
B.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中国的鲁迅和法国的果戈理。
C. 巴金的《家》塑造了觉慧这一积极投身民主运动的青年,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生活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文化常识类(总复习):文化常识复习与训练一、文化常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
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
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三字经》被誉为“蒙学之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百家姓】北宋初年钱塘(今杭州)的一位儒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称为《百家姓》。
《百家姓》是我国古代流行时间最长,流传地域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
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
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
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
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
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
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
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
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
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
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
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
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
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
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
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
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
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
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
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
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
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
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
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太平广记】著名类书,由北宋李防等奉敕编辑。
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
全书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
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古小说资料。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1)以作者姓名命名。
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
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
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
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
(5)以作者字、号命名。
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
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
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史书编写方式】我国古代史书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等。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纪传体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以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
断代史的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史书体例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
《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
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
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
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
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庙号】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
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纪年法】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2)帝王年号纪年法;(3)干支纪年法;(4)年号干支兼用法。
其中,干支纪年法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巴、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将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干支纪年】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
我国古代是用干支纪年的,大家常看到用“甲午”“戊戌”“丁卯”这样的纪年法。
近代史上的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名词就是干支纪年。
所谓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
因为地支和生肖都是有十二个,所以每一个地支都对应一个生肖。
1.求天干的方法。
凡是公历年个位数是4的,天干为甲,个位数是5的,天干为乙,依此类推:2.求地支的方法。
用公历年除以12,余数是4,地支是子,余数是5,地支是丑,于是有:如:1644年的干支年是甲申年(猴年),1911是辛亥年(猪年),20XX年是乙酉年(鸡年),20XX年是戊子年(鼠年)等。
【春节·春联】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春节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春联,源于桃符,起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按农历算在每年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四月五日或六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
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仲秋节、-kJL节、八月节等,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它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古代帝王祭月礼制、月下歌舞觅偶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遗俗“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月饼起义”都是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故事。
【重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El,叉称为双九节、老人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莱萸等等。